锻造基础知识大汇集
锻造锻件基础知识

锻造锻件基础知识1. 锻造锻件基础知识2. 锻件与铸件相比有什么特点3. 锻件和铸件有什么区别4. 锻件、铸件、不锈钢的区别5. 为什么大型锻件必须要用自由锻6. 不锈钢锻件的固溶热处理工艺7. 锻件锻造基本工序8. 自由锻件设备有那些9 .自由锻件基本工序10.飞机锻件11.兵器锻件12.核电及火电锻件1.锻造锻件基础知识锻造对金属坯料(不含板材)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改善性能,用以制造机械零件、工件、工具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
锻造的种类和特点当温度超过300-400℃(钢的蓝脆区),达到700-800℃时,变形阻力将急剧减小,变形能也得到很大改善。
根据在不同的温度区域进行的锻造,针对锻件质量和锻造工艺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冷锻、温锻、热锻三个成型温度区域。
原本这种温度区域的划分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地讲,在有再结晶的温度区域的锻造叫热锻,不加热在室温下的锻造叫冷锻。
在低温锻造时,锻件的尺寸变化很小。
在700℃以下锻造,氧化皮形成少,而且表面无脱碳现象。
因此,只要变形能在成形能范围内,冷锻容易得到很好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只要控制好温度和润滑冷却,700℃以下的温锻也可以获得很好的精度。
热锻时,由于变形能和变形阻力都很小,可以锻造形状复杂的大锻件。
要得到高尺寸精度的锻件,可在900-1000℃温度域内用热锻加工。
另外,要注意改善热锻的工作环境。
锻模寿命(热锻2-5千个,温锻1-2万个,冷锻2-5万个)与其它温度域的锻造相比是较短的,但它的自由度大,成本低。
坯料在冷锻时要产生变形和加工硬化,使锻模承受高的荷载,因此,需要使用高强度的锻模和采用防止磨损和粘结的硬质润滑膜处理方法。
另外,为防止坯料裂纹,需要时进行中间退火以保证需要的变形能力。
为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可对坯料进行磷化处理。
在用棒料和盘条进行连续加工时,目前对断面还不能作润滑处理,正在研究使用磷化润滑方法的可能。
2. 锻件与铸件相比有什么特点金属经过锻造加工后能改善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锻造基本知识

锻造基本知识(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锻造与冲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
相关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锻件。
1.变形温度钢的开始再结晶温度约为727℃,但普遍采用800℃作为划分线,高于800℃的是热锻;在300~800℃之间称为温锻或半热锻,在室温下进行锻造的称为冷锻。
用于大多数行业的锻件都是热锻,温锻和冷锻主要用于汽车、通用机械等零件的锻造,温锻和冷锻可以有效的节材。
2.锻造类别上面提到,根据锻造温度,可以分为热锻、温锻和冷锻。
根据成形机理,锻造可分为自由锻、模锻、碾环、特殊锻造。
1)自由锻。
指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铁之间直接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采用自由锻方法生产的锻件称为自由锻件。
自由锻都是以生产批量不大的锻件为主,采用锻锤、液压机等锻造设备对坯料进行成形加工,获得合格锻件。
自由锻的基本工序包括镦粗、拔长、冲孔、切割、弯曲、扭转、错移及锻接等。
自由锻采取的都是热锻方式。
2)模锻。
模锻又分为开式模锻和闭式模锻.金属坯料在具有一定形状的锻模膛内受压变形而获得锻件,模锻一般用于生产重量不大、批量较大的零件。
模锻可分为热模锻、温锻和冷锻。
温锻和冷锻是模锻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代表了锻造技术水平的高低。
按照材料分,模锻还可分为黑色金属模锻、有色金属模锻和粉末制品成形。
顾名思义,就是材料分别是碳钢等黑色金属、铜铝等有色金属和粉末冶金材料。
挤压应归属于模锻,可以分为重金属挤压和轻金属挤压。
锻造基础知识介绍

锻造基础知识介绍锻造是一种通过加热金属至其塑性温度,然后进一步以力量和压力形成所需形状的金属加工工艺。
在工业领域,锻造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产品,如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零件、建筑材料等。
了解锻造的基础知识是从事这一行业的关键。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些常用的锻造工艺。
1. 锻造类型锻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手工锻造:这是最古老的锻造方法之一,通过人工使用锤子、锻挤器等工具对金属进行锤击、压制和拉伸来改变其形状。
- 机械压力锻造:这种锻造方法使用机械力量来施加压力和变形金属,常见的机械压力锻造设备包括液压机、螺旋压力机、冲床等。
- 热锻造:通过加热金属至其塑性温度,然后利用机械力量施加压力和变形金属。
热锻造可以进一步分为自由锻造和闭模锻造。
2. 锻造材料锻造可用于加工的材料包括:- 钢:钢是最常用的锻造材料之一,因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高强度,在锻造过程中容易改变形状。
- 铝:铝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良好的导热性,常用于制造航空航天零件和汽车零部件等。
- 铜: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在锻造过程中容易改变形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和电气工业。
3. 锻造工艺在进行锻造操作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选择合适的锻造材料和工艺。
- 准备模具和设备。
锻造工艺的基本步骤包括:- 加热:将金属材料加热至其塑性温度,以使其易于塑性变形。
- 锻打:使用锤子、压力机或锻压机等设备施加压力和力量,使金属材料变形成所需形状。
- 冷却:在锻造完成后,将金属材料冷却以增加其硬度和强度。
4. 锻造的优点和缺点锻造作为一种金属加工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 可以生产具有复杂形状的零部件。
- 提高材料的密度和致密性。
然而,锻造也有一些缺点:- 锻造设备和工艺复杂,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
- 锻造成本较高,特别是对于小批量生产。
- 锻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金属材料内部缺陷和变形。
在锻造基础知识介绍中,我们了解了锻造的不同类型、应用材料、基本工艺和优缺点。
[全]锻造工艺基础知识点总复习
![[全]锻造工艺基础知识点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bd922c56c175f0e7dd1372d.png)
锻造工艺基础知识点总复习1.钢料锻前的加热方法有哪几种?在加热过程中钢料可能产生哪些缺陷?加热方法:⑴火焰加热(燃油加热、燃煤加热、燃气加热)⑵电加热(电阻加热<电阻炉加热、接触电加热、盐熔炉加热>、感应电加热)钢料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氧化、脱碳、过热、过烧及在坯料内部产生裂纹等。
2.何为锻造温度范围?锻造温度范围制定有哪些基本原则?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应如何确定?锻造温度范围是钢料开始锻造的温度(即始锻温度)和结束锻造的温度(即终锻温度) 区间。
基本原则:⑴钢料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应具有良好的塑性和较低的变形抗力;⑵能锻出优质锻件;⑶为减少加热火次,提高锻造生产率,锻造温度范围应尽可能宽。
始锻温度的确定:⑴必须保证钢无过烧现象;⑵对于碳钢:始锻温度应比铁-碳平衡图的固相线低150~250℃。
终锻温度的确定:⑴保证钢料在终锻前具有足够的塑性;⑵使锻件获得良好的组织性能。
3.何为加热规范?钢料的加热规范包括哪些内容?加热规范是按哪些原则制定的?加热规范是坯料从装炉到加热结束,整个过程中,炉温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钢料的加热规范包括:①钢料的装炉温度; ②加热升温速度;③最终加热温度; ④各阶段加热和保温时间及总的加热时间等。
加热规范制定的原则:⑴加热时间短、生产效率高;⑵不引起过热和过烧、氧化脱碳少、加热均匀,不产生裂纹;⑶热能消耗少。
总之应保证高效、优质、节能。
4.少无氧化加热有哪些优点?实现少无氧化加热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简述其适用范围?优点:⑴可减少金属的烧损; ⑵降低锻件表面粗糙度,提高尺寸精度;⑶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主要方法:快速加热、介质保护加热和少无氧化火焰加热等。
适用范围:广泛应用于精密成型工艺。
5.各种自由锻工序的含义?锻造过程可能产生的缺陷和预防措施?圆柱坯料镦粗时产生不均匀变形有哪些原因?采用哪些措施可预防其不均匀变形和裂纹的产生?镦粗:使坯料高度减小,横截面增大的成形工序称为镦粗。
锻造工艺基础知识

25
(四)鍛壓常見不良
流料痕
流
料 痕
如左圖箭頭所示:產品局
部產生流料痕.
原因分析:由於胚料各 部分變形量不一致,產 生的流料痕,經過陽極 後會有色差.(鋁合金 鍛壓難點問題)
26
(五)861C成型仿真報告
861C成型仿真報告
(六)ACER案例評估
ACER案例評估分析
锻造工艺基础知识
1
內容介紹
一、鍛壓知識介紹 二、鍛造工藝流程介紹 三、產品特征對鍛造成型的影響 四、鍛造常見不良及原因分析 五、861C仿真報告
六、ACER案例評估分析
2
一、鍛壓知識介紹
1.鍛壓分類: (固體材料的一部分或整體,經鍛壓成型的過程)
鍛壓工藝分為自由鍛與模鍛 自由鍛:沒有限制胚料的成型特征,一般用於 大型工件的粗成型,常用於汽車,船舶行業。 模鍛件的工藝性:
23
(四)鍛壓常見不良
鏟料
如左圖所示:產品產生嚴 重疊料現象.
原因分析:由於胚料尺 寸規格與模具型腔規格 不一致,導致胚料先接 觸模具部分多余的材料 被刮下而造成.
24
(四)鍛壓常見不良
起皺皮
起
皺
如左圖箭頭所示:產品產
生起皺現象.
原因分析:由於胚料與 模具不是同時接觸,材 料流動不同步,而造成 材料往有空隙處流動.
細小,鍛壓時材料很難完全充填飽滿。一般高徑比控制
在1.5:1以下較為合適。
22
(三)產品特征對鍛造成型的影響(續)
1
13.產品特征倒圓角
*如圖所示:產品特征
1類圓角是鍛造時材料不
2
能完全填充模腔而產生
自然圓角,一般為R0.15
~R0.20;
锻压行业知识点总结

锻压行业知识点总结锻压是一种通过对金属材料施加压力,将其形状变换成所需形状的制造工艺,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式。
锻压行业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点,包括材料学、机械工程、金属加工工艺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针对锻压行业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行业。
一、锻造基础知识1.锻造工艺锻造是一种利用冷热变形原理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的工艺。
锻造工艺通常包括了预热、锻造、冷却等环节。
预热可以使金属材料变得更加柔韧,易于形变,而锻造过程是将金属材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塑性变形,从而满足工件的形状和大小要求。
2.锻造设备在现代工业中,常见的锻造设备包括了锤式锻造机、压力机、液压机、摩擦力锻造机等。
这些设备在形状、压力和速度上有所区别,根据工件的要求和金属材料的特性,选择适合的锻造设备对于提高锻造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3.锻造原理锻造是通过应用压力和温度以及改变金属材料的形状和尺寸,使其达到期望的形状和性能。
锻造的原理包括了冶金和材料科学的知识,涉及到金属在高温下的塑性变形和晶粒结构的改变等内容。
4.锻造工艺参数在进行锻造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参数包括了温度、压力、速度、形状以及金属材料的性能等。
合理的控制这些参数可以保证工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锻造设备1.锻造机械锻造机械通常包括了锻造锤、锻造压力机、摩擦力锻造机等。
这些机械在形状和原理上有所不同,可以满足不同工件形状和尺寸的要求。
2.锻造辅助设备在进行锻造过程中,需要辅助设备来完成一些特殊的加工工艺,包括了预热炉、冷却装置、模具等。
这些设备通常可以提高锻造效率和质量。
3.数控锻造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控设备已经逐渐应用到了锻造行业中。
数控设备可以更精准地控制锻造过程中的各种参数,提高锻造的效率和质量。
三、锻造材料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锻造的主要加工对象,通常包括了钢、铁、铝、铜等多种金属材料。
不同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工艺特性,需要在锻造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处理。
锻造知识及问题汇总

2、镦粗时的锻造比,也称镦粗比或压缩比,其值为KH=H0/ H1
(H0为变形前高度、H1为变形后高度)
3、连续拔长或镦粗时,总锻比为各分锻比之积。 反复镦粗拔长结合时,总锻比为各分锻比之和。
(六)自由锻造的工序 根据工序的变形性质和变形程度的不同,自由锻的工序可分为基本工序、辅助
SiO2等,此外钢中还存在FeS、MnS、硅酸盐、氮化物、磷化物等。这些非金属夹杂物破坏
了钢的基体的连续性,在静载荷和动载荷的作用下,往往在为裂纹的起点。因此 对非金属 夹杂物应严加控制。
(6)氮的有害影响: ①它与合金元素生成氮化物是非金属夹杂物,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合金元素的作用。 ②含N 钢在退火过程中因氮化物析出而会显著降低它的塑性。但在钢中加入足够数 量的铝,铝能与氮结合成AlN,可以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减弱或消除氮的危害。 (7)铜的不良影响是:
免形成发达的柱状晶区,从而避免压力加 工时开裂报废。
C、中心等轴晶区的晶粒在长大时,枝晶交叉,裂纹不易扩展,各个晶粒的取 向各不相同,性能没有方向性。这是其优点,但是,等轴晶区树枝状晶发达,纤 维缩孔较多,组织致密性差。 但是此处的显微缩孔未被氧化,经过热压力加工之后,一般可可以焊合。这 也是普通铸件力求得到柱状晶区的原因。
(4)氢的影响
钢中的氢是由锈蚀含水的炉料或从含有水蒸气的炉气中吸入的。此外在含氢的还原性气 氛中加热钢材、酸洗及电镀等,氢均可被钢件吸收,并通过扩散进入钢内。 氢对钢的危害是很大的。一是引起氢脆,即在低于钢材强度极限的应力任用下,经一定 时间后,在无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断裂,往往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二是导致钢材内部产 生大量细微裂纹缺陷 —— 白点,白点使钢材的延伸率显著下降,尤其是断面收缩率和冲击 韧性降低得更多,有时可接近于零值,有白点的钢是不能使用的。 (5)氧及其它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 氧在钢中的溶解度非常小,几乎全部以氧化物夹杂的形式存在于钢中,如 FeO、 Al2O3 、
锻造的基本知识点

第二篇金属压力加工一.压力加工:利用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塑性变形来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力学性能的原材料,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叫压力加工二.加工途径:扎制、拉拔、挤压、冲压2-1-1金属塑性变形弹性变形的原因:金属所受外力<屈服强度塑性变形的原因:金属所受外力>屈服强度塑性变形的实质:晶体内部间产生了滑移的结果2-1-2金属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一.组织:1.晶粒沿最大变形方向伸长2.晶粒与晶格发生扭曲,产生内应力3.晶粒间产生碎晶二.性能:1.强度硬度增高,韧性塑性下降,叫冷变形硬化2.有回复性(回复温度=0.25-0.3熔点)3.强化金属材料的重要途径,利用金属的冷变形实现的三.金属变形中的冷变形与热变形冷变形:T<T(再结晶)热变形:T>T(再结晶)——热变形——细化晶粒,恢复塑性韧性三.纤维组织:铸铁在压力加工中,沿变形方向被拉长成纤维状的组织影响:1.纤维组织越明显,金属在纵向(平行纤维的方向)上,塑性与韧性提高,在横向上塑性下降2.纤维组织的明显程度与金属的变形程度有关,变形程度越大,纤维程度月明显3.金属组织的纤维组织稳定性好,不可用热处理方法加以消除,但可用锻压的方法使金属重新变形,才能改变形状与方向2-1-3金属的可锻性1.概念:金属的可锻性是衡量材料经受压力加工时,获得优质制品难易程度的工艺性能,可锻性好,适合压力加工;反之,不适合压力加工,,可锻性常用金属塑性与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其塑性越好,变形抗力就越小,可锻性就越好,反之则差。
2.可锻性取决于:A.化学成分,成分不同,可锻性不同,纯金属可锻性比合金好,碳钢含C量越底,可锻性越好,当钢中含能形成碳化物的元素多,则可锻性差B.金属组织:纯金属含固熔体(镍氏体或单一体)可锻性好,含碳化物则差。
铸态组织和粗晶结构不如晶粒细小又均匀的组织可锻性好。
3.加工条件: 1.变形温度:(T外在T结晶以上)2变形速度:3.在三个方向上的应力,其中压应力越多,金属塑性越好,拉应力越多则金属塑性越差同号应力状态下引起的变形拉力>异号应力产拉力2-2锻造概念:利用冲压力或压力使金属在抵御或锻造中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或尺寸的零件,这类工艺方法叫锻造二.锻造方法:自由锻造——大件模锻——复杂件胎膜锻三.冲压1.热冲压:8mm—10mm2.冷冲压:6mm以下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ming1950专注锻造、冲压、钣金成形行业,汇聚作者与读者、用户与装配商、行业与市场最新动态,通过行业市场类、技术交互类、技术文章类题材为锻压行业打造一流的交流学习、技术传播、信息服务平台。
锻造工艺(Forging Process)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锻造与冲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
变形温度钢的开始再结晶温度约为727℃,但普遍采用800℃作为划分线,高于800℃的是热锻;在300~800℃之间称为温锻或半热锻。
坯料根据坯料的移动方式,锻造可分为自由锻、镦粗、挤压、模锻、闭式模锻、闭式镦锻。
1、自由锻。
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上下两个抵铁(砧块)间产生变形以获得所需锻件,主要有手工锻造和机械锻造两种。
2、模锻。
模锻又分为开式模锻和闭式模锻.金属坯料在具有一定形状的锻模膛内受压变形而获得锻件,又可分为冷镦、辊锻、径向锻造和挤压等等。
3、闭式模锻和闭式镦锻由于没有飞边,材料的利用率就高。
用一道工序或几道工序就可能完成复杂锻件的精加工。
由于没有飞边,锻件的受力面积就减少,所需要的荷载也减少。
但是,应注意不能使坯料完全受到限制,为此要严格控制坯料的体积,控制锻模的相对位置和对锻件进行测量,努力减少锻模的磨损。
锻模根据锻模的运动方式,锻造又可分为摆辗、摆旋锻、辊锻、楔横轧、辗环和斜轧等方式。
摆辗、摆旋锻和辗环也可用精锻加工。
为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辊锻和横轧可用作细长材料的前道工序加工。
与自由锻一样的旋转锻造也是局部成形的,它的优点是与锻件尺寸相比,锻造力较小情况下也可实现形成。
包括自由锻在内的这种锻造方式,加工时材料从模具面附近向自由表面扩展,因此,很难保证精度,所以,将锻模的运动方向和旋锻工序用计算机控制,就可用较低的锻造力获得形状复杂、精度高的产品,例如生产品种多、尺寸大的汽轮机叶片等锻件。
锻造设备的模具运动与自由度是不一致的,根据下死点变形限制特点,锻造设备可分为下述四种形式:1、限制锻造力形式:油压直接驱动滑块的油压机。
2、准冲程限制方式:油压驱动曲柄连杆机构的油压机。
3、冲程限制方式:曲柄、连杆和楔机构驱动滑块的机械式压力机。
4、能量限制方式:利用螺旋机构的螺旋和磨擦压力机。
重型航空模锻液压机进行热试为了获得高的精度应注意防止下死点处过载,控制速度和模具位置。
因为这些都会对锻件公差、形状精度和锻模寿命有影响。
另外,为了保持精度,还应注意调整滑块导轨间隙、保证刚度,调整下死点和利用补助传动装置等措施。
滑块还有滑块垂直和水平运动(用于细长件的锻造、润滑冷却和高速生产的零件锻造)方式之分,利用补偿装置可顺利锻造出首个大型盘类件产品以增加其它方向的运动。
上述方式不同,所需的锻造力、工序、材料的利用率、产量、尺寸公差和润滑冷却方式都不一样,这些因素也是影响自动化水平的因素。
重要性锻造生产是机械制造工业中提供机械零件毛坯的主要加工方法之一。
通过锻造,不仅可以得到机械零件的形状,而且能改善金属内部组织,提高金属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
一般对受力大、要求高的重要机械零件,大多采用锻造生产方法制造。
如汽轮发电机轴、转子、叶轮、叶片、护环、大型水压机立柱、高压缸、轧钢机轧辊、内燃机曲轴、连杆、齿轮、轴承、以及国防工业方面的火炮等重要零件,均采用锻造生产。
因此,锻造生产广泛的应用于冶金、矿山、汽车、拖拉机、收获机械、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兵器等工业部门,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锻造生产亦具有重要位置。
从某种意义上说,锻件的年产量,模锻件在锻件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以及锻造设备大小和拥有量等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
锻造用材锻造用料主要是各种成分的碳素钢和合金钢,其次是铝、镁、铜、钛等及其合金。
材料的原始状态有棒料、铸锭、金属粉末和液态金属。
金属在变形前的横断面积与变形后的横断面积之比称为锻造比。
正确地选择锻造比、合理的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合理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合理的变形量及变形速度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很大关系。
一般的中小型锻件都用圆形或方形棒料作为坯料。
棒料的晶粒组织和机械性能均匀、良好,形状和尺寸准确,表面质量好,便于组织批量生产。
只要合理控制加热温度和变形条件,不需要大的锻造变形就能锻出性能优良的锻件。
铸锭仅用于大型锻件。
铸锭是铸态组织,有较大的柱状晶和疏松的中心。
因此必须通过大的塑性变形,将柱状晶破碎为细晶粒,将疏松压实,才能获得优良的金属组织和机械性能。
经压制和烧结成的粉末冶金预制坯,在热态下经无飞边模锻可制成粉末锻件。
锻件粉末接近于一般模锻件的密度,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并且精度高,可减少后续的切削加工。
粉末锻件内部组织均匀,没有偏析,可用于制造小型齿轮等工件。
但粉末的价格远高于一般棒材的价格,在生产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对浇注在模膛的液态金属施加静压力,使其在压力作用下凝固、结晶、流动、塑性变形和成形,就可获得所需形状和性能的模锻件。
液态金属模锻是介于压铸和模锻间的成形方法,特别适用于一般模锻难于成形的复杂薄壁件。
锻造用料除了通常的材料,如各种成分的碳素钢和合金钢,其次是铝、镁、铜、钛等及其合金之外,铁基高温合金,镍基高温合金,钴基高温合金的变形合金也采用锻造或轧制方式完成,只是这些合金由于其塑性区相对较窄,所以锻造难度会相对较大,不同材料的加热温度,开锻温度与终锻温度都有严格的要求。
工艺流程不同的锻造方法有不同的流程,其中以热模锻的工艺流程最长,一般顺序为:锻坯下料;锻坯加热;辊锻备坯;模锻成形;切边;冲孔;矫正;中间检验,检验锻件的尺寸和表面缺陷;锻件热处理,用以消除锻造应力,改善金属切削性能;清理,主要是去除表面氧化皮;矫正;检查,一般锻件要经过外观和硬度检查,重要锻件还要经过化学成分分析、机械性能、残余应力等检验和无损探伤。
锻件特点与铸件相比,金属经过锻造加工后能改善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铸造组织经过锻造方法热加工变形后由于金属的变形和再结晶,使原来的粗大枝晶和柱状晶粒变为晶粒较细、大小均匀的等轴再结晶组织,使钢锭内原有的偏析、疏松、气孔、夹渣等压实和焊合,其组织变得更加紧密,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和力学性能。
铸件的力学性能低于同材质的锻件力学性能。
此外,锻造加工能保证金属纤维组织的连续性,使锻件的纤维组织与锻件外形保持一致,金属流线完整,可保证零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长的使用寿命采用精密模锻、冷挤压、温挤压等工艺生产的锻件,都是铸件所无法比拟的锻件是金属被施加压力,通过塑性变形塑造要求的形状或合适的压缩力的物件。
这种力量典型的通过使用铁锤或压力来实现。
铸件过程建造了精致的颗粒结构,并改进了金属的物理属性。
在零部件的现实使用中,一个正确的设计能使颗粒流在主压力的方向。
铸件是用各种铸造方法获得的金属成型物件,即把冶炼好的液态金属,用浇注、压射、吸入或其它浇铸方法注入预先准备好的铸型中,冷却后经落砂、清理和后处理等,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物件。
注意事项锻造过程应注意的地方1.锻造加工过程包括:将材料切割成所需尺寸、加热、锻造、热处理、清理和检验。
在小型人工锻造中,所有这些操作都由数名锻工上手和下手在狭小场所内进行。
他们都暴露于相同的有害环境和职业性危害中;在大型锻造车间,危害随工作岗位的不同而各异。
工作条件尽管工作条件因锻造形式不同而各异,但具有某些共同特点:中等强度的体力劳动,干热的小气候环境,产生噪声和振动,空气受烟雾污染。
2.工人们同时暴露于高温空气和热辐射下,导致热量在体内积累,热量加上代谢的热量,会造成散热失调和病理变化。
8小时劳动的排汗量将随小气体环境、体力消耗以及热适应性程度的不同而异一般在1.5~5升之间,或甚至更高。
在较小锻造车间或离热源较远处,贝哈二氏热应激指数通常为55~95;但在大型锻造车间,靠近加热炉或落锤机的工作点可能高达150~190。
易引起缺盐和热痉挛。
在寒冷季节,暴露于小气候环境的变化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适应性,但迅速而过于频繁的变化,可能构成对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染:作场所的空气中可能含有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或者还含有丙烯醛,其浓度取决于加热炉燃料的种类和所含杂质,以及燃烧效率、气流和通风状况。
噪声和振动:型锻锤必然会产生低频率噪声和振动,但也可能有一定的高频成分,其声压级在95~115分贝之间。
工作人员暴露于锻造振动中,可能造成气质性和功能性失调,会降低工作能力和影响安全。
危险因素锻造生产危险因素及主要原因一、在锻造生产中,易发生的外伤事故,按其原因可分为三种:机械伤——工具或工件直接造成的刮伤、碰伤;烫伤;电触伤。
二、从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的角度来看,锻造车间的特点是:1.锻造生产是在金属灼热的状态下进行的(如低碳钢锻造温度范围在1250~750℃之间),由于有大量的手工劳动,稍不小心就可能发生灼伤。
2.锻造车间里的加热炉和灼热的钢锭、毛坯及锻件不断地发散出大量的辐射热(锻件在锻压终了时,仍然具有相当高的温度),工人经常受到热辐射的侵害。
3.锻造车间的加热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排入车间的空气中,不但影响卫生,还降低了车间内的能见度(对于燃烧固体燃料的加热炉,情况就更为严重),因而也可能会引起工伤事故。
4.锻造生产所使用的设备如空气锤、蒸汽锤、摩擦压力机等,工作时发出的都是冲击力。
设备在承受这种冲击载荷时,本身容易突然损坏(如锻锤活塞杆的突然折断),而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
压力机(如水压机、曲柄热模锻压力机、平锻机、精压机)剪床等,在工作时,冲击性虽然较小,但设备的突然损坏等情况也时有发生,操作者往往猝不及防,也有可能导致工伤事故。
5.锻造设备在工作中的作用力是很大的,如曲柄压力机、拉伸锻压机和水压机这类锻压设备,它们的工作条件虽较平稳,但其工作部件所发生的力量却是很大的,如我国已制造和使用了12000t的锻造水压机。
就是常见的100~150t 的压力机,所发出的力量已是够大的了。
如果模子安装或操作时稍有不正确,大部分的作用力就不是作用在工件上,而是作用在模子、工具或设备本身的部件上了。
这样,某种安装调整上的错误或工具操作的不当,就可能引起机件的损坏以及其他严重的设备或人身事故。
6.锻工的工具和辅助工具,特别是手锻和自由锻的工具、夹钳等名目繁多,这些工具都是一起放在工作地点的。
在工作中,工具的更换非常频繁,存放往往又是杂乱的,这就必然增加对这些工具检查的困难,当锻造中需用某一工具而时常又不能迅速找到时,有时会“凑合”使用类似的工具,为此往往会造成工伤事故。
7.由于锻造车间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的噪声和震动,使工作地点嘈杂不堪入耳,影响人的听觉和神经系统,分散了注意力,因而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