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

合集下载

目视判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与目视判读举例

目视判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与目视判读举例

间接判读标志之间相互制约、相互 依存。根据这一特点,可作更加深入细 致的判读。
如:对已知判读为农作物的影像范围,按 农作物与气候、地貌、土质的依赖关系, 可以进一步区别出作物的种属
3)参数分析
参数分析是在空间遥感的同时,测定
遥感区域内一些典型物体(样本)的辐 射特性数据、大气透过率和遥感器响应 率等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达到区分物体的目的。
第7章 遥感图像判读
§7-2 目视判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7-2 目视判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图象 分析
图 像 解 译
分辨和检测图象信息 确定图象上物体的属性或特征 图象识别 对图象进行识别或分类 描述图象上的各种关系 对图象上的属性、类别和关系作 系统解释
一 判读前的准备
1、判读员的训练 判读员的训练包括判读知识、专业知
3 了解图像的来源、性质和质量
什么传感器获取的?什么日期和地点? 哪个波段?比例尺、航高、投影性质?等 等。大多卫星遥感像片上印有各种注记, 能说明图像的来源、性质等。
应清楚了解的是图像的几何分辨力、 辐射分辨力、光谱波段的个数和波长区 间、时间重复性、像片的反差、最小灰 度和最大灰度等。
例如
鉴定:
1) 野外选择一些试验场进行鉴定,或用 随机抽样方法鉴定。鉴定后要列出判读 正确与错误的对照表,最后求出判读的 可信度水平
2)利用地形图或专用图在确认没有变化, 图上可靠的区域对判读结果进行鉴定
3)还可以使用一些统计数据加以鉴定。
4、清绘和评价目标
图上各种目标识别并确认后应清绘成 各种专题图。对清绘出的专题图可量算 各类地物的面积,估算作物产量和清查 资源等,经评价后提出管理、开发、规 划等方面的方案。

遥感复习题

遥感复习题

遥感复习题一、填空题1、遥感影像分类就是把像元归到某个类别的过程。

2、传感器是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能量的装置,是遥感技术的核心。

3、根据工作平台的不同,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4、距高量算是非监督分类的核心。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算法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地物光谱数据。

6、表面热惯性大的地物比热大,夜间发射率高。

7、遥感数字图像存储的方法有以一系列二进制的形式记录图像的亮度值,并以适合数字计算的格式存储在电子存储设备上。

8、遥感图像以提取信息为主要目标,增强处理是为了提高图像信息提取的能力。

9、辐射预处理方法的选择中,直方图最小值法是针对较大区域或整幅影像。

10、遥感图像色调的差异是识别地物类型目视判读的重要标志。

11、彩色图像可分为真彩色和假彩色图像12、地图投影是一种转换系统,它能使地球球形表面的位置信息系统地再现于平面地图上。

13、传感器的光谱灵敏度确定了其光谱分辨率,即传感器所能探测的光谱带宽。

14、反射率大,传感器记录的亮度值就大,遥感图像上表现为色调浅。

15、数据融合的基本任务就是用高分辨率影像的空间细节代替某一多光谱波段的低分辨率空间细节,然后应用某种技术恢复由于融合而丢失的多光谱影像中的光谱信息。

16、信息类别是用户使用的对地面事物的信息分类。

17、研究任何遥感影像都取决于地物与目标地物的亮度差异,空间分辨率决定了影像的空间细节水平。

18.表征温度或亮度温度是指能辐射出与观测地物相等辐射能量的黑体温度,它不等同于地面真实温度。

19.传感器接收的目标地物以外的亮度信息称为噪声。

20、根据遥感传感器所探测能量的波长和研究的需要,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的遥感模式,即可见光/近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和雷达。

21、色调是地物电磁辐射能量在影像上的模拟记录,在黑白影像上表现为灰度,在彩色影像上表现为色彩。

22、遥感技术以遥感图像的方式提供给我们地表的真实信息,图像能表示物体的位置、大小以及相互关系。

遥感

遥感
七、黄冈市遥感影像值计算
八、黄冈市遥感影像及其NDVI值对比和综合评价
(2)遥感原理
能源:太阳辐射能——大气传输,部分大气中微粒散射和吸收衰减。波长位于大气窗口的能量才能通过大气层,并经大气衰减后到达地表——与地表相互作用:不同波长的能量到达地表后,被选择性反射、吸收、透射、折射——再次通过大气层:包含不同地表特征波普响应能量,再次经大气吸收,散射衰减。不仅使传感器接收的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而且由于散射产生天空散射是遥感影像反差降低并引起遥感数据的辐射,几何畸变,图像模糊,直接影响到图像的清晰度、质量和解译精度-——遥感系统:通过遥感系统记录辐射值。
12、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永远与当时的“地心——日心连线“保持恒定角度。
13、特征提取的概念:也可称为信息提取,也就是从多光谱数据中提取出能表示图像基本要素的主要成分,压缩多波段海量遥感数据
14、、影像配准概念: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副影像重叠在一起,使其影像位置完全配准的处理过程。
15、密度分割概念:是指对单波段黑白遥感图像按灰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变为一幅彩色图像。
简答题
1、遥感的优势与局限:优势,探测范围大,采集数据快;获取资料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限制少;手段多,获取信息量大;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取数据具有综合性;能动态反应地面事物变化。
局限,信息的提取方法不能满足遥感快速发展的要求;数据的挖掘技术不完善,使大量遥感数据无法有效利用。
判别航天遥感和航空遥感(航片和卫片)
3、遥感的现状与趋势:多分辨率多遥感平台并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光谱分辨率普遍提高;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迅速发展;遥感综合应用不断深化;商业遥感的时代到来
4、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福师《遥感导论》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福师《遥感导论》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

福师《遥感导论》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任何颜色在孟赛尔系统中都可以用()三个坐标值表示。

A. 色度、色调和明度B. 色调、色度和饱和度C. 色调、明度和饱和度D. 色度、明度和饱和度正确答案:C2. 遥感按平台分类可分为()A. 地面和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B. 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C. 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D. 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正确答案:A3. 航天遥感平台的服务内容不包括()A. 气象卫星系列B. 陆地卫星系列C. 海洋卫星系列D. 冰川卫星系列正确答案:D4. 以下属于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的是()①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②地理基础底图的选取与数字化③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④遥感影像镶嵌于地理基础底图拼接⑤地理基础底图与遥感影像复合⑥符号注记图层生成⑦影像地图图面配置⑧遥感影像地图制作与印刷A. ①②③④⑦⑧B. ②③④⑤⑦⑧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 ①③④⑤⑥⑧正确答案:C5. 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以下属于非监督分类方法的是()A. 最小距离分类法B. 多级切割分类法C. 分级集群法D. 特征曲线窗口法正确答案:C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波普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普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B. 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接收波普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C.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也称重访周期D. 时间分辨率统一以“小时”为单位正确答案:D7. 下列关于微波影像和航空摄影像片的表述错误的是()A. 微波影像为非中心投影,航空像片是中心投影B. 微波影像的分辨率由脉冲的延迟时间和波束宽度来控制,航空像片的分辨率随着高度和距离增加而变低C. 微波影像比例尺在纵向上产生畸变,航空像片的比例尺随飞机高度和距离变化D. 微波影像的地形起伏位移总是向着飞行航迹线,航空像片的总是偏离中心投影点正确答案:C8. 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率大的部分,可采用锐化方法。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6章-遥感作业(1)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6章-遥感作业(1)

第六章遥感图像辐射校正名词解释:辐射定标、绝对定标、相对定标、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图像增强、累积直方图、直方图匹配、NDVI、图像融合1、辐射定标:是指传感器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2、绝对定标:建立传感器测量的数字信号与对应的辐射能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对目标作定量的描述,得到目标的辐射绝对值。

3、相对定标:又称传感器探测元件归一化,是为了校正传感器中各个探测元件响应度差异而对卫星传感器测量到的原始亮度值进行归一化的一种处理过程。

最终得到的是目标中某一点辐射亮度与其他点的相对值。

4、辐射校正:是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图像成像过程中附加在传感器输出的辐射能量中的各种噪声的过程。

5、大气校正:是指消除大气对阳光和来自目标的辐射产生的吸收和散射影响的过程。

6、图像增强:为了特定目的,突出遥感图像中的某些信息,削弱或除去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图像更易判读。

7、累积直方图:以累积分布函数为纵坐标,图像灰度为横坐标得到的直方图称为累积直方图。

8、直方图匹配:是通过非线性变换使得一个图像的直方图与另一个图像直方图类似。

也称生物量指标变化,可使植9、NDVI: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

NDVI=B7−B5B7+B5被从水和土中分离出来。

10、图像融合:是指将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

问答题:1.根据辐射传输方程,指出传感器接收的能量包含哪几方面,辐射误差及辐射误差纠正内容是什么。

根据辐射传输方程,传感器接收的电磁波能量包含三部分:1)太阳经大气衰减后照射到地面,经地面发射后又经过大气的二次衰减进入传感器的能量;2)大气散射、反射和辐射的能量;3)地面本身辐射的能量经过大气后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辐射误差包括:1)传感器本身的性能引起的辐射误差;2)大气的散射和吸收引起的辐射误差;3)地形影响和光照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辐射误差。

辐射误差纠正的内容是传感器辐射定标和辐射误差校正等。

遥感影像的判读

遥感影像的判读

3、识别和鉴定目标 识别: 利用已有的资料、对描述的目标特征, 结合判读员的经验,通过推理分析(包 括必要的统计分析)将目标识别出来
1)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包括多波段、多时域图像、 多类型图像的对比分析和各判读标志的 对比分析。
2)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主要应用间接判读标志、已有的 判读资料、统计资料,对图像上表现得很不明 显,或毫无表现的物体、现象进行判读。
类型 各大类别组成类型。如水系类型、地 貌类型、地质构造类型、土壤类型、土 地利用类型等。在各自类型中,根据其 形状、结构、图形等又可分成许多种类。
水系影像
根据水系影像勾绘的图形
4 时间特征及其判读标志
对于同一地区景物的时间特征表现在 不同时间地面覆盖类型不同,地面景观 发生很大变化。 景物的时间特征在图像上以光谱特征 及空间特征的变化表现出来。
(5)时间分辨力 时间分辨力是指对同一地区重复获取 图像所需的时间间隔。 各种传感器的时间分辨力,与卫星的 重复周期及传感器在轨道间的立体观察 能力有关。
时间分辨力愈短的图像,能更详细地 观察地面物体或现象的动态变化。 与光谱分辨力一样并非时间越短越好, 也需要根据物体的时间特征来选择一定 时间间隔的图像。
各种建筑物屋顶的波谱特性
各种道路的波谱特性
水 的反射特性变化取决于:
水中悬浮泥沙的含量 叶绿素浓度 天然的和人造物质的注入 水的状态 水底物质(水深较浅时)
水中悬浮泥沙含量增大,反射率增高。 特别是在黄色和红色光区增高较大,另 一现象是近红外区也在增高。 泥沙含量高达100mg/L时的混浊水体, 水深超过30cm时,从上方测定水的反射 率,只与水体本身有关,而与水底的各 种特性无关。
3了解图像的来源、性质和质量 什么传感器获取的?什么日期和地点? 哪个波段?比例尺、航高、投影性质?等 等。大多卫星遥感像片上印有各种注记, 能说明图像的来源、性质等。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地理科学”《遥感导论》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5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地理科学”《遥感导论》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5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地理科学”《遥感导论》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陆地卫星Landsat5的TM3,其最小辐射量值Rmin为-0.0083mV/(cm²·sr·μm),最大辐射量值Rmax 为1.410mV/(cm²·sr·μm),量化级D为256级。

其辐射分辨率RL为()A.0.0055mV或0.39%B.0.055mV或3.9%C.0.0025mV或0.19%D.0.025mV或1.9%参考答案:A2.对比度变换是一种通过改变图像像元的亮度值来改变图像像元对比度,从而改善图像质量的图像处理方法,也称为()A.辐射变换B.像元变换C.像元增强D.辐射增强参考答案:D3.按照获取遥感信息传感器的不同,遥感影像地图可以分为航空摄影影像地图、扫描影像地图和雷达影像地图。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数字图像中最小的单位是像元。

()A.错误B.正确5.遥感系统包括()几部分A.遥感试验B.信息获取C.信息处理D.信息应用参考答案:ABCD6.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征有()A.丰富的信息量B.直观形象性C.具有一定数学基础D.现势性强参考答案:ABCD7.辐射校正的方法有()A.最邻近法B.回归分析法C.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D.双线性内插法参考答案:BC8.高光谱遥感区别于一般遥感的优点有()A.高光谱遥感的成像光谱仪可以分离成几十甚至数百个很窄的波段来接收信息B.每个波段宽度仅小于10nmC.每一点上所有波段排列在一起能形成一条连续的完整的光谱曲线D.光谱的覆盖范围从可见光到近红外的全部电磁辐射波谱范围参考答案:ABCD电磁辐射是波长的函数。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0.遥感器能接收到的水体辐射包括水面反射光、()、水底反射光和天空散射光。

A.水面散射光B.悬浮物反射光C.悬浮物散射光D.水底散射光参考答案:B11.热红外像片上地物的形状就是地物本身的真正形状。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PPT课件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PPT课件
38
39
遥感扫描影像的判读
1、常见遥感扫描影像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
✓ MSS影象: ✓ 不同卫星上的波段对比; ✓ MSS各波段应用范围(重点)。
✓ TM影象: ✓ TM影象与MSS影象的对比 ✓ 波段设置 ✓ 主要应用
✓ SPOT影象: ✓ 产品形式 ✓ 主要应用1绿、2红、3近红外、4短波红外。
✓ 其他遥感影象:
40
遥感扫描影像的判读
2、遥感扫描影像特征与解译方法 遥感扫描影像特征
1)宏观综合概括性强:空间分辨率越低,对地面景观概括 性越强,对景物细节的表现力越差。 2)信息量丰富:遥感扫描影像采用多波段记录地物的电磁 波信息,每个波段都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3)动态观测:资源卫星进入太空,就一刻不停地绕地球运 转,以一定周期重复扫描地球表面,并及时向地面发送最新 所获扫描影像。
特征。 不同植被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
10
直接解译标志 阴影:指一部分地面的反射或发射信息被地物自
身或物体之间相互遮挡而不能达到传感器的影象特 征,表现出一种深色调到黑色调的特殊色调。可造成 立体感,便于判断地物性质。 有时需去除地形起伏引起的部分阴影。
11
直接解译标志 图案:景观地物几何特征随影象比例尺变
➢二者的区别不是截然的
4
水系可作为地质地貌解译的间接标志
辐射型水系 (火山附近)
向心型水系 (盆地)
长方格子状 水系(断层)
5
昆仑山地区ASTER图象(空间热辐射反射辐射计)
6
直接解译标志
形状(Shape) 大小(Size) 色调(Tone) 阴影(Shadow) 图案(样式)(Pattern) 布局(Association) 纹理(Texture) 位置(Sit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影
阴影
阴影
5、组合图案
当地物较小或像片比例尺较小时,像片上 往往不易观察到单个地物的影像,但当这些细 小的地物群体影像构成一种特殊纹理的组合图 案时,根据图案花纹可以判断不同的群体。 例如:山坡上的植被覆盖密度情况、城市 与农村的居民地集中图案,等等。
组合图案
组合图案
组合图案
航空像片具有时空局限性。任何像片 的判读标志都只能适用于特定的时间和地 区。航片是地面的瞬时记录,随时间和区 域的改变,影像特征必然发生变化,所以 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像片都要建立专门 的判读标志。 在运用判读标志进行判读时,也不能 只根据一种标志下结论,而运用多种标志, 反复观察对比,才能获得正确的判读结果。
任何地物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由于地物各部 分反射光线的强弱不同,所以在像片上反映出相应的 形状,依据影像的形状特征,就可以辨认出其相应的 地物。 例如:居民地的房屋影像一般均表现为规则的方 块形状,河流常呈弯曲的条带状,公路常呈笔直的线 状且灰度浅亮,湖泊常呈不规则的封闭区间,等等。
居民地
河流
基于水体的形状和光谱特征,水体一般的 卫星图像上均能反映出直观而清晰的特征。因 此在卫星图像判读中,往往先进行水体判读并 进行单要素成图,为水资源和水环境分析研究, 以及其它专业的判读提供基础。 水体在可见光波段一般呈蓝色或深蓝色, 在近红外图像上,一般呈浅黑色或黑色。湖泊、 水库、池塘的区别,要结合水体的形状、大小、 位置等因素。
植被
植被
4、城镇判读
城镇是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卫星图 像能迅速、宏观和动态的提供城镇各种变化的信息, 为城镇规划和建设服务。 目前卫星图像判读偏重于对大、中城市的判读, 而对一些小城镇一般只做定位判读,确定城市发展轮 廓和规模。 和自然区域相比,城镇建筑材料较为特殊,反射 率较高。标准假彩色图像上呈灰白色,且建筑物越新, 色调越浅。建筑物形状、纹理等都有较强的规律性。
第七讲 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
上次课回顾:


航空遥感含义、分类、基本参量 航空遥感的物理特性和几何特性 航天遥感含义及其相关概念
★ 因地形起伏和像面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 遥感数据的评价标准

航天遥感的主要平台与数据特点
引言:
获取遥感图像的目的在于提取和分析人类 感兴趣的地物信息。 目视判读是遥感信息提取的基础方法,也 是目前最为准确和最常用的方法。 即使作为发展趋势的计算机自动提取,仍 需要以目视判读为基础和以目视判读为标准。 一定程度上,目视判读属于遥感成像过程 的逆过程。 和上节相对应,目视判读可分为航空图像 判读和卫星图像判读。
盆地
3、植被判读
卫星图像上植被往往不是以个体形态出现, 而是以群体的分布范围展现。由于植被类型、 疏密程度和生长状况不同,图像上往往形成色 调差异。 在可见光范围内,植物中的各种色素是影 响光谱成像的主要因素。在近红射能 量,植物叶子的组织结构起重要作用,在1.4、 1.9、2.73um处为水的吸收带,此区间内植物 叶片水分含量是主要因素。
水体
水体
湖泊
2、山地、丘陵、盆地的判读
山地和丘陵由于地形起伏,形成阴坡和阳 坡,产生色调的深浅变化,特别是逆光下,可 观察到地形的高低起伏,较明显的山脊线和谷 坡以及山体分布的轮廓。 盆地是被山体或高原包围,中间相对平坦 的地区,色调较均一,一定规模的盆地,反差 较好时,轮廓较为分明。
山地
3、色调
色调在黑白航片上指影像的黑白深浅程度。它是 地物对入射光线反射率高低的客观记录,像片上的色 调从白到黑逐渐变化,一般可划分为7级:白、灰白、 浅灰、灰、深灰、浅黑、黑。 例如:居民地的色调和周围山地或植被的色调、 铁路和公路的色调与形状、河流深浅的色调,等等。
居民地与周围山地
铁路与公路
航空像片目视判读
航空像片目视判读是凭借人眼观察或借助简单仪 器对航片进行分析和量测,以获取所需要的地面各种 信息的过程。 航片目视判读的效果,取决于航片的质量和判读 人员的经验与水平。 航片属于中心投影:点的像还是点,直线的像一 般仍是直线。但直线的延长线通过投影中心时,则像 为一点。空间曲线的像一般仍为曲线。由于地形起伏 和像面倾斜,会导致像点位移。
★卫星图像判读标志:
1、大小(size)
2、形状(shape) 3、阴影(shadow) 4、色调(tone) 5、颜色(color) 6、纹理(texture) 7、图案(pattern) 8、位置及与周边的关系(position and ralation)
下面分别介绍各种地物目标:
1、水体判读
航空像片判读方法:
1、直接判定法 2、对比分析法 3、逻辑推理法
航空像片判读步骤:
1、准备工作 2、室内判读 3、野外校核 4、成果报告
卫星图像目视判读
目视判读是卫星图像应用的最基本方 法。即使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时,诸 如训练场地的确定、样本的选择以及自动 分类决策的预估等,也都不同程度地需要 目视判读作为基础。 卫星图像判读与航空像片判读的异同: 判读航片的原则和方法,基本都适用于卫 星图像判读。但卫星图像判读也具有自己 的特点(更具宏观性、多波段性、时相动 态好)。
公路
湖泊
2、大小
地物影像的(尺寸)大小,不仅能反映地物的一 些数量特征,而且还能据此判断地物的性质。 例如单轨铁路和双轨铁路从形状上往往不易区分, 但量算它们的宽度,则容易区分。 由于地形和像面倾斜影响,同一航片上,同样尺 寸的地物,位于高处者影像尺寸大些;像面倾斜时, 不同部位的地物大小也不一样。
航空像片判读标志:
在航空像片上,不同地物有其不同的影像特征, 这些特征是判断地物的依据,我们称作判读标志。 判读标志是地物自身性质、形态等特征在像片上 的反映。因而根据判读标志可以直接从像片上辨认出 地物的属性及其空间分布等特征。 一般地,把影像形状、大小、色调与阴影作为常 用的航片判读标志。
1、形状
b.基本过程 ①影像选取及数字化 ②地理基础底图选取及数字化 ③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 ④影像镶嵌与地理底图拼接 ⑤影像与底图复合 ⑥生成注记符号图层 ⑦配置图面 (原图生成)
⑧数字影像地图制作(打印、洗印)与印刷(分色)
中国卫星影像图
4.遥感专题图
城镇
目视判读总结

目视判读的优缺点。 目视判读的复杂性: 要素综合 信息综合 准确判读的难点:地物波谱复杂 性;物谱复杂 性;时空地学规律 复杂性。
遥感制图
简单的说,遥感制图就是对遥感图像进行信息 提取和制作,并附加一定地图符号的过程。主要 有:普通影像图、专题影像图、航空摄影影像图、 扫描影像图等等。 特点: 信息量丰富,直观形象,具一定数学基 础,现势性强。
河流色调
4、阴影
地物的阴影可分为本身阴影和投落阴影两 部分。本身阴影(简称本影)是地物本身未被 阳光直接照射到的阴暗部分的影像;投落阴影 (简称落影)是在地物背光方向上地物投射到 地面的阴影在像片上的构像。 在像片判读中,本影有助于获得地物的立 体感;在利用落影长度判断地物高度时,应注 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以及该地物所处的地形 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