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控制网复测报告
控制网复测报告

控制网复测报告一、概述1.工程概况:G342麟游至蒲村镇段改建工程起点位于麟游县城青莲路与麟眉路过境线交叉口,后利用既有城市路向南,经栗川、峡口,以隧道穿越黑山头后向南,在永安K12+100处至麟游、岐山界,而后进入岐山县延旧路经苜蓿河,在雪岭处翻越垭口进入曹家沟,向南经马家河、相子沟,与K24+600处偏离旧路拐向南,延地方道路堀山路继续向南,经徐家、蒲村镇,终点位于蒲村镇西南接S107(关中环线),其中麟游县境长13.050Km,岐山县境长17.362Km,线路全长30.412Km。
本合同段为LP-3标段,起止里程桩号为 K20+000 - K29+872.709,全长 9.512km;2.复测依据根据合同文件、设计图纸的交桩资料、开工前期复测资料、测量技术设计方案,设计点位及加密点已跨年及与路面标LP-4标交桩,需要进行再次复测。
3.测量时间、测量范围及测量内容1)测量时间(1)平面控制网:2016年3月11日至2016年3月14日;(2)内业数据整理及报告提交:2016年3月15日至2016年3月17日。
2)测量范围LP-3标段(K20+000-K29+872.709),导线长度约9km。
3)测量内容本次复测采用闭合导线路线,测量本项目原有控制点10个,点号为:DN01、DN03、DN04、DN07、GP06、TN01、TN02、TN06、TN07、TN08;原有加密点8个,点号为:二标接头、B5、B6、A1、A3、桥梁点、A10、 TN09-1、二标接头。
4.复测原则控制点复测采用附合导线的方法进行,DN01、DN02、TN08、TN09为已知坐标的高级控制点,分别组成起始边和终边。
观测全部导线边长和转折角,包括已知点上的连接角,通过坐标反算求出始终边坐标方位角,进行平差计算,推导出个导线点的坐标。
附合导线的外业测量工作完成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处里,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后进行下步测量工作。
二、主要人员配置、仪器配备及交通配备1.人员组成为确保本标段的复测与加密测量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我单位以成立了测测量小组,其测量组成员选派具有资质、经验丰富、层次合理的专业测量人员组成。
控制网测量成果报告

目录一、工程概况........................................................................... - 1 -二、复测依据及采用的技术标准..................................................... - 1 -三、测量时间及围 ..................................................................... - 3 -四、测量人员及测量设备 ............................................................. - 3 -1、参加复测人员................................................................... - 3 -2、仪器设备 ........................................................................ - 4 -五、外业数据采集 ..................................................................... - 4 -1、复测前的准备工作 ............................................................. - 4 -2、观测作业基本要求 ............................................................. - 4 -3、保证测量精度的措施 .......................................................... - 6 -4、与相邻标段的衔接 ............................................................. - 6 -六、业处理及分析 ..................................................................... - 6 -1、坐标系统及控制点 ............................................................. - 7 -2、观测文件 ........................................................................ - 7 -3、基线解算 ....................................................................... - 10 -4、基线检查 ....................................................................... - 22 -5、平差后坐标 .................................................................... - 23 -6、控制点高程复测............................................................... - 25 -七、成果精度说明 .................................................................... - 27 -1、基线处理 ........................................................................... - 27 -2、自由网平差 ........................................................................ - 28 -3、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 - 28 -4、控制点高程精度.................................................................. - 28 -八、复测结论.......................................................................... - 28 -附件1:人员资质证书 (21)附件2:仪器鉴定证书 (22)附件3: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表 (32)附件4:控制点复测加密线路示意图 (35)控制网测量成果报告一、工程概况本项目是省至登封高速公路段,本标段位于市宁陵县境,起讫里程为K19+500~K30+260,全长为10.760公里。
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衡水冀州段控制网复测加密成果报告一、概述本标段位于河北衡水冀州境内,大型建筑物三座(东羡节制闸、冀马渠引水闸、东羡涵洞),桥梁四座,大小建筑物总共7座。
二、测量时间及作业依据1、我项目部于2015年12月12日进行外业观测并作数据校核,并与2015年12月24日进行内业计算。
2、施测依据本次对施工控制网的复测及加密,依据业主、监理提供的《引黄入冀工程河北直管段E级GPS网成果表》。
引用的技术要求依据: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3、《水利水电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20004、《国家三、四等水准规范》GB12898-1991三、平面及高程系统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3°分带。
高程采用1985高程基准。
四、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1)、我项目部测量队在工区内共复测业主、监理提供的《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河北直管段衡水冀州段E级GPS网成果表》中的6个控制点,并根据现场情况做了24个GPS加密控制点。
(2)、平差处理1)、平差软件:平面控制E级GPS网采用南方公司的南方GPS数据平差软件进行解算,技术指标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执行。
2)、基线统计:外业观测结束后首先对观测基线进行处理,当基线满足限差要求时,说明组成基线向量网的所有基线解算质量合格、成果可靠。
否则,需删除不好的卫星、时间段,并剔除含有粗差的基线边,不让其参与平差。
3)、平差首先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控制网三维无约束平差,以评定网的内部附合精度。
4)、约束平差以E023、E028两个点为起算数据,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2、高程控制测量(1)、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导线测量。
五、测量仪器设备所有使用仪器均经过测绘仪器计量鉴定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限内,可用于相应等级精度要求的测量工作。
成果报告范文

成果报告范文国道G108线广元市改线工程(陵江至宝轮段)GPS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成果报告测量:计算:复核:邯郸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二○一三年十二月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一、工程概况国道G108线广元市改线工程(陵江至宝轮段),路线起于陵江镇陵宝快速通道,滨江路交叉口处,至于宝昭工业园区所在地辜家坝,与宝白路相接,路线全长10.382Km。
中间主要控制工程点有袁家坝变电站、陵江客运站、兰渝铁路袁家坝隧道、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铁路)、学地沟、小张家沟、马桑树梁、白龙江、辜家坝、广元同立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沿线所经主要为规划的石盘工业园区,当现阶段还未进行任何开发。
所经行政区域有蟠龙镇和昭华镇。
路线沿线水系均属嘉陵江水系,路线主要经过嘉陵江及其支流白龙江,路线与嘉陵江平行布设,据江边1300米,跨越嘉陵江支流白龙江。
沿线交叉的公路有国道G108线、陵江至宝轮快速通道(二级公路)、陵江滨江路(城市道路)宝轮至白象湖二级公路,以及绵羊至广元高速公路。
其他道路主要为乡村机耕道路,沿线道路较多,等级低。
项目影响范围内铁路为在建的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高铁)、兰州至重庆铁路(普通铁路),本项目路线平西成客专平行布设,从兰渝铁路袁家坝隧道上方跨越。
二、复测依据及精度要求1、复测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22)4、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网采用GPS静态测量方式布网,按D级网精度要求执行,GPS网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
三、测量仪器‘拓普康HipperV双频GPS静态接收机四、施测方法测量过程中采用复测、加密同时进行的方法作业,复测业主提供的控制点16个、加密控制点16个,对测量成果进行统一平差。
1.平面控制点外业数据采集使用3台拓普康HipperV双频GPS接收机,观测时严格按《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的要求执行,采用静态定位技术施测,同步作业图形之间采用边连结的方式,并做到有较强的图形结构,确保该控制点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精密工程控制网测量复测成果报告

1.测区和控制网介绍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以下简称“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精测网”)的平面控制网分级布设为:“基础控制网(CPI)和线路控制网(CPII)”。
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精测网的高程控制网为二、三等水准网。
本标段为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2标段,起讫里程DK36+985~DK66+500正线长度29.515km.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位于辽东半岛、黄海之滨,线路总体走向呈西南~东北向,西起大连市甘井子区,东至普兰店市的登沙河镇西侧,途经大连市的金州区与保税区。
SN2标段线路自DK36+985开始,以二十里铺隧道下钻既有哈大线,于刘半沟附近设置广宁寺站,随后铁路继续东行跨过丹大高速公路、登沙河,在登沙河镇西侧到达本标段工程设计终点DK66+500,线路全长29.515km,其中DK36+985至DK39+600、DK61+700至DK66+500段在金州区,DK39+600至DK61+700段在保税区。
本标段范围内精测网复测涉及CPI控制点23个;包含与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1标段的2个CPI共用桩点(CPI5044、CPI5043A)和与登庄铁路1标段搭接处的2个CPI 共用桩点(CPI5023、CPI5024), CPI控制网复测前首先进行了现场勘查,检查标石的完好性。
经现场勘查CPI5043、CPI5042、CPI5041、CPI5032、CPI5019、CPI5027六个CPI 控制点被破坏,重新埋设点号为CPII5043A、CPI5042A、CPI5041A、CPI5032A、CPI5019A、CPI5027A,其余的17个控制点桩位标石均保存完好。
本标段范围内精测网复测涉及 CPII 控制点23个,经现场勘查CPII6127、CPII6129、CPII6132、CPII6135和CPII6146五个CPII控制点被破坏,重新埋设点号为CPII6127A、CPII6129A、CPII6132A、CPII6135A和CPII6146A。
控制网复测及控制点加密复测报告精编WORD版

控制网复测及控制点加密复测报告精编WORD版一、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对控制网进行复测,并对控制点加密进行复测。
通过本次复测,评估控制网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及控制点加密的安全性。
二、测试方法1.对控制网进行复测:-检查控制网的连接情况,确保网络连接畅通。
-使用专业的测量设备对控制点进行测量,记录控制点坐标和高程数据。
-对控制点进行多次复测,并比对各次测量数据的一致性。
-对比复测结果和原始测量数据,评估控制网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修正控制点坐标和高程数据,确保其与复测结果一致。
2.对控制点加密进行复测:-使用专业的加密设备对控制点进行加密。
-对加密后的控制点进行解密,比对解密结果和原始控制点数据。
-重新加密解密后的控制点数据,比对加密解密前后的数据是否一致。
-评估加密解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确保控制点数据的保密性。
三、测试结果1.控制网复测结果:经过多次复测,控制点坐标和高程数据一致性良好,各次测量结果偏差较小,在允许范围内。
控制网连接情况良好,网络连接畅通。
综合评估,控制网准确性和稳定性高。
2.控制点加密复测结果:加密后的控制点数据解密结果与原始数据一致性良好,加密解密前后的数据一致性高。
加密设备运行稳定,加密解密过程准确可靠。
综合评估,控制点加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高。
四、结论通过对控制网和控制点加密的复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控制网准确性和稳定性高,可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2.控制点加密准确性和安全性高,可以确保控制点数据的保密性。
3.建议定期对控制网进行复测,以保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4.建议加强对控制点加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
五、改进措施1.定期对控制网进行复测,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2.加强对控制点加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
3.定期更新控制点加密算法和密钥,以提高控制点数据的安全性。
六、附录1.控制点复测数据表格2.控制点加密复测数据表格3.控制网连接测试记录4.加密设备运行记录以上为控制网复测及控制点加密复测报告,供参考使用。
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从化至东莞高速公路工程十三标段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一、任务内容1、由于本标段桥梁已准备进入施工上部结构及部分路基已成形,加上近来连续受雨水天气影响,部分导线水准点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测量精度、施工,所以对本标段水准点及导线点进行复测、加密,以便于后期施工测量控制工作。
2、本次测量复测工作于2013年4月14日开始,4月26日完成。
参加复测人员均由测量监理及其他四名测量人员组成。
3、本次水准复测加密, 分二条线,第一条以原设计水准点GE32(12标界内)联测到水准点GD156-1(原设计给的点东深二路桥上).从中根据施工控制所需在本标段内加密施工水准点.总计24个点,其中第一条线加密新点9个,原有水准点8个;第二条以水准点GE33为起点和终点的闭合水准网,围绕塘厦互通共计7个水准点。
4、本次导线加密复测,分二条线,第一条以原导线点GE32和GE33为起始边,中间加密复测ZX2、K3、K5、K6、K7-1、GE37-5、GE37-2、GE37-4、GE37-3、GD33-1、K9 、FG8、GD33-2共13点,附合至原导线点GD156-1和GD155-1;第二条以主线导线点GE32和GE33为起始边,中间加密复测ZX2、K3、TX1、TX6、GE36-4、K4-1、K4共计6个点,闭合至主线导线点GE33。
二、主要作业技术依据及其成果分析。
导线测量及水准测量严格根据《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中一级导线及四等水准测量要求。
对测量成果整理并进行导线平差计算后,测量精度导线符合一级导线、水准符合四等水准精度要求(精度数据见后面各表:主线进行的近似平差,其中测角闭合差12.93″<10√15=38.73″,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22406,小于允许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5000。
塘厦互通进行的严密平差,其中测角中误差为3.3″<5″,相对闭合中误差为1/198943,小于允许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5000。
施工控制网复测报告

施工控制网复测报告一、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新郑南端工程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市境内,本标段为新郑南段第二施工标段,设计桩号位于SH(3)120+500~SH(3)127+200,标段长度6.7km,标段内共有各种建筑物10座,其中排水倒虹吸3座,公路桥4座,生产桥3座。
十里铺东南公路桥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十里铺村东南,为总干渠与省道S103 的路渠交叉建筑物,总干渠设计桩号SH(3)123+932.548。
桥宽16.5m;桥长173.3m,设计高程线与道路设计中心线重合,桥周边交通方便,施工条件好。
桥梁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该桥座落在省道S103公路上,是郑州通往禹州的一级公路,采用下承式钢管拱结构,主跨160m完全跨过水面线。
上部结构为1-160m下承式系杆拱,下部结构为薄壁式桥台,桥台为桩基接承台,单跨,箱梁20片。
桥梁所在道路路基宽16.5m,路面宽15m,桥梁行车道净宽16.5m,两侧各设0.5m宽防撞护栏,桥面双向横坡为2%,纵向上下坡均为2.56%。
该桥桥面高程131.088m,渠底高程117.033m,渠堤高程126.192m,地面高程126.20m,桥头两端各做2.56%的引道与原路面相连,引道路基宽度17.5m,双向横坡2%。
总干渠一级马道从桥头两侧预留的5m×4.5m的通道绕行保持交通。
边坡采用总干渠边坡防护方式。
二、测量我单位2012年5月对十里铺东南公路桥进行了加密控制点的静态观测。
施工控制网复测采用GPS施测,依据D级GPS控制网要求测量。
1、执行的规范标准:《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2001)设计、监理部门的其它技术要求。
2、坐标系的选择GPS网的坐标系统选用挂靠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的独立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4°,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01标01标段控制网复测编制:复核:审核:审定:中国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4月目录1、工程简述 (1)2、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1)3、控制网情况 (2)4、人员配置与仪器设备 (2)5、复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4)平面控制网复测 (4)高程控制网复测 (6)6、控制网复测精度评定及平差计算结果 (9)精密导线控制网复测 (9)高程控制网复测 (11)复测结论 (13)7、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 (14)8、控制网复测成果及其结论说明 (14)9、控制点成果表 (16)10、附件 (18)附件一、控制网复测平差报告 (18)附件二、仪器检定证书复印件 (32)附件三、控制网示意图 (39)附件四、外业测量记录薄 (40)1、工程简述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01标段主要施工内容包括3站3区间,即金海工业园区站、孔家营站和呼钢东路站,三间房车辆段(不含)~金海工业园站~孔家营站~呼钢东路站区间,线路沿新华西街呈东西走向布置,线路全长。
金海工业园区站中心里程为YDK6+,车站位于西二环快速路与新华西街交口处,沿新华西街东西向布置。
采用地下两层单柱两跨的结构形式。
车站主体长度,标准段宽度,结构底板埋深约,小里程端头宽度,大里程端头宽度,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厚约。
孔家营站中心里程为YDK7+,车站沿新华西街东西向布置,车站周边环境较好,道路开阔。
北侧为空地及民宅,南侧为呼市热电厂及大福星饭店。
孔家营站采用地下两层单柱两跨的结构形式。
车站主体长度,标准段宽,结构底板埋深约,小里程盾构端头段宽度,底板埋深约,大里程盾构端头段宽度,底板埋深约。
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厚约。
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北侧2个,南侧2个),2组风亭设置在车站两端头。
车站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根据总体筹划,车站两端头同时预留盾构始发接收条件。
呼钢东路站位于呼钢东路与新华西街交叉路口处,车站长,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标准段宽度为,基坑深度约18m,盾构端头宽度为,本车站设有四个出入口、两组风亭。
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车站结构型式为地下二层单柱双跨箱形框架结构。
2、采用的规范及标准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②《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③《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④《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地铁1号线01标工程施工测量方案》;⑤《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测量管理及考核办法》(暂行);⑥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第三方测量项目部控制网交桩成果报告(2017年4月)。
3、控制网情况根据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第三方测量提供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情况,本次控制网复测的平面控制点共17个,分别为IDT09、IDT10、IDT11、IDT12、IDT13、IDT14、IDT15-1、IDT16、IDT17、IDT18、IDT19-1、IDT20、IDT21、IDT22、IGPS03、IGPS04、IGPS05各控制点均沿新华西街道路两侧布设,通视情况良好。
高程控制点共11个,其中墙角水准点有01II01、01II02、01II03、01II04、01II05-1、01II06;深埋水准点为01IIS01,IGPS03、IGPS05、IGPS02-3、IGPS02-4。
4、人员配置与仪器设备1、人员配置本次控制网复测时配置的测量人员共10人,分别是:白明、蒲赵蔡、朱张生,谭汉彬,郑佳乐、雷鹏勃、王君康、郭浩然、李凯、赵向阳。
测量人员信息如表1:表1:测量人员信息本次控制网复测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为:瑞士徕卡TS16型全站仪和Trimble DiNi03水准仪,使用的仪器设备均经过国家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可用于相应等级精度要求的测量工作,测量仪器设备的检定证书复印件附后。
同时配套设备有1组徕卡圆棱镜,3个架腿,1套铟瓦尺,3部对讲机。
所用仪器的精度如表2:表2:仪器精度5、复测方法及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网复测本次平面控制网复测时,采用附合导线形式,以IGPS03~IDT09两点作为起始边,以IGPS04~IDT17两点作为控制边,以IDT22~IGPS05两点作为终止边。
其外业数据采集方法:地面控制点水平角观测时采用全测回法观测4个测回,即前2个测回测左角,后2个测回测右角。
距离观测时,在仪器内加入当时气象元素(观测前30分钟,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然后输入当前的温度、气压、相对湿度等),往返观测各2个测回,直接测平距,往测和返测均取平均值作为往返测的导线边长,现场记录人员按要求随即算出观测数据是否超限,若超限立即进行重新观测,记录字迹清晰,严禁涂改。
具体观测流程如下:设要测的水平角为∠AOB,在O点安置全站仪,分别照准A、B两点的目标并进行读数,两读数之差即为要测的水平角值,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盘左位置,瞄准左边的目标A,使棱镜中心准确的夹在双丝之间,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左,记入观测手簿。
2)顺时针方向转到照准部,用同样的方法瞄准右边的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左,测得角值β左=b左-a左即为上半回测角值。
3)倒转望远镜,使盘左变盘右,按上述方法先瞄准右边的目标B,读记水平度盘数b右。
4)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左边的目标A读取读数α右,测得角值β右=b右-α右即为下半测回角值,两个半测回测得角值的平均值就是一个测回的观测结果即β=1/2(360°-β左+β右)。
各项限差符合要求后进入下一测回的观测工作。
外业观测完成后采用武汉大学科傻地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系统进行严密平差计算,精度评定合格后,成果报监理及三方测量审批同意后方可作为施工控制网。
平面测量的要求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中精密导线测量的各项规定。
规范中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⑴导线测量平面控制网按照精密导线精度要求执行,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表3: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⑵角度测量水平角观测按下表要求执行。
表4: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表5:角度配置度数⑶距离测量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表6:距离观测主要技术要求高程控制网复测高程控制网外业观测要求。
高程控制点复测前,首先进行了现场勘查,检查标石的完好性。
通过复测确认交桩高程控制点的稳固可靠。
测量时,为了保证精度要求,我们遵循的具体作业细则为:1)每日施测前均进行水准仪的i角检核,i角小于15″方可进行水准观测。
2)测量时,尽量保证前后视距相等,减少仪器i角对高差观测的影响。
3)用撑竿辅助安置水准尺,确保水准尺在观测时处于竖直状态。
4)二等水准观测,须根据路线土质尺桩或尺台(尺台重量不轻于5公斤)作转点尺承,所用尺桩或尺台数,应不少于4个。
特殊地段可采用大帽钉。
5)二等水准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水准路线进行。
6)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测。
同一测段的往测(返测)与返测(往测)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
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
但这些里程的总站数,不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30%。
7)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且稳定时进行。
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日出后与日落前30分钟内;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小时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中午间歇时间);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气温变化时;风力过大导致标尺与仪器不稳定时。
观测中注意事项:1)观测前30分钟,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设站时,须用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
2)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角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3)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
禁止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把尺桩(台)安置在壕沟上。
4)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5)在高差较大的地区,应选用长度稳定、偏差较小的水准标尺作业。
数字水准仪观测顺序:往、返测奇数站照准标尺顺序为:a)后视标尺b) 前视标尺c)前视标尺d) 后视标尺往、返测偶数站照准标尺顺序为:a)前视标尺b) 后视标尺c)后视标尺d) 前视标尺本次高程复测采用附合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往、返测量。
往测时由08标段的IGPS02-3开始,附合到01标段的深埋水准点IGPS03,再由01标段的深埋水准点IGPS03起测附合到02标段内的IGPS05。
测量时采用天宝DINI03型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为km),配铟瓦尺,并严格控制前后视距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进行观测,精度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的要求控制,高差闭合差不大于±4mm)。
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及观测要求见表7、表8。
(1)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表7:水准测量的技术标准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和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本次采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及其配套的铟瓦尺进行二等水准测量工作,技术标准依据上述水准仪精度进行。
表8: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6、控制网复测精度评定及平差计算结果精密导线控制网复测 ⑴ 导线线路及测角精度评定 导线线路1:IGPS03→IDT09→IDT10→IDT11→IDT12→IDT13→IDT14→IDT15-1→IDT16→I DT17→IGPS04 导线线路2:IGPS03→IDT09→IDT10→IDT11→IDT12→IDT13→IDT14→IDT15-1→IDT16→I DT17→IDT18→IDT19-1→IDT20→IDT21→IDT22→IGPS05 导线线路3:IGPS04→IDT17→IDT18→IDT19-1→IDT20→IDT21→IDT22→IGPS05根据平面附合导线网测量结果,本控制网共形成3个角度闭合条件,其测角中误差 βm 为″,优于控制网规范±″的要求;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最大值为″,优于角度闭合差限差n 5±(n=9)=±″的精度要求,故测角指标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⑵ 测距精度评定本次导线控制网复测导线点间距离采用往返观测,取往返平均值为各边长成果。
导线边长的实测精度及测距中误差是按往返测距的较差来计算的,其测距精 度D M 及相对中误差m 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D M =、DM m D=1 式中 D M ——往返测距中误差;d——导线边长往返测距的较差(mm);n——导线网的测距边数,共16条导线边;m——相对中误差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