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关于公主的民间故事

关于公主的民间故事从前啊,有一个特别美丽的公主,她住在一个超级豪华的城堡里。
这个公主啊,心地可善良了,就是有时候有点小任性。
城堡附近有个小村子,村子里有个小裁缝。
这小裁缝可机灵了,虽然没什么钱,但是手艺那是一绝。
有一天呢,公主的衣服破了个大口子。
这可把公主急坏了,那些宫廷裁缝都说要很久才能补好,而且样式可能就没那么好看了。
公主就发脾气了,说:“你们都是笨蛋,我要找最厉害的裁缝。
”于是啊,侍从们就到村子里把小裁缝给找来了。
小裁缝一见到公主,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公主就把衣服拿给他看,还很傲娇地说:“你要是补不好,我就把你关到城堡的地牢里。
”小裁缝一听,心里害怕极了,但还是硬着头皮开始补衣服。
小裁缝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不一会儿就把衣服补好了,而且补得那叫一个天衣无缝,还在破的地方绣了一朵特别漂亮的小花。
公主一看,眼睛都亮了,高兴地说:“你可真厉害,本公主要好好赏赐你。
”小裁缝就说:“公主殿下,我不要什么赏赐,只要能让村子里的人都过上好日子就好了。
”公主一听,觉得这个小裁缝可真善良啊,和自己一样呢。
从那以后啊,公主就经常让小裁缝给她做衣服。
小裁缝呢,也把村子里的困难告诉公主。
公主就下令减轻村子的赋税,还帮助村民们修建房屋,打井什么的。
村民们都特别感激公主和小裁缝,而公主和小裁缝呢,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公主再也不那么任性了,变得更加温柔善良了呢。
有一个国家,有个公主长得那叫一个特别。
怎么个特别法呢?她的脸又大又圆,眼睛小小的,鼻子还有点塌,皮肤还黑黝黝的。
反正和人们想象中的公主完全不一样,大家背地里都叫她丑公主。
丑公主自己也知道自己长得不好看,心里可难过了。
她经常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哭,也不愿意出去见人。
有一天,一个老巫婆来到了城堡。
这个老巫婆虽然长得吓人,但是心地还不算太坏。
她看到丑公主这么伤心,就对公主说:“小公主啊,你别伤心,我有办法让你变漂亮。
”丑公主一听,眼睛里立马有了光,她急切地说:“真的吗?巫婆婆婆,你要是能让我变漂亮,我什么都能给你。
潮汕民间故事

潮汕民间故事潮汕地区有一则著名的民间故事,叫做《潮州七公主》。
相传在潮州古城,有七位美丽善良的公主,她们每天都会到城外的湖边洗衣服,并在湖边跳起欢快的舞蹈。
一天,湖中的龙王被她们的美貌和舞姿所吸引,便化身为一位美丽的青年,混入她们的舞蹈队伍中。
龙王每天都在湖边观看她们跳舞,直到有一天,他被公主中的一位所吸引,忍不住露出了自己的真身。
公主们惊讶地发现了他的真实身份,但龙王却向她们保证不会伤害她们,并请她们到龙宫做客。
在龙宫中,公主们得知了龙王的苦衷,并答应帮助他解决难题。
最终,公主们用智慧和善良化解了龙王的难题,龙王也感激不尽地送给她们丰厚的礼物。
从此以后,潮州七公主的美名传遍了潮州古城。
另外一则著名的潮汕民间故事是《潮州花炮》,讲述了潮州人民在抵御外敌入侵时所表现出的英勇与智慧。
相传在明朝时期,潮州受到了倭寇的侵扰,潮州人民为了保卫家园,他们集体制造了大量的花炮,将其埋在城墙下,然后引爆花炮,倭寇被惊吓而逃,最终保卫了潮州城。
这个故事传承至今,成为了潮州人民的骄傲。
除此之外,潮汕地区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故事,如《潮汕刺绣》、《潮汕木偶戏》等,这些故事都体现了潮汕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传承了潮汕的传统文化。
潮汕民间故事不仅仅是一些传说,更是潮汕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了潮汕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这些故事的精神内核,对于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们告诉我们,智慧和勤劳是克服困难的关键,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总之,潮汕民间故事是潮汕地区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仅是一些古老的传说,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我们应当珍惜这些故事,传承和发扬潮汕文化的优秀传统,让这些民间故事继续在我们的心中传颂下去。
龙王公主-中国民间故事

龙王公主-中国民间故事 公主,是古代对皇⼥、王⼥、宗⼥的称谓,公主类别很多,龙王公主有着怎的样的故事呢?⼩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故事,欢迎⼤家阅读! 龙王公主 有⼀次,⼀个穷⼩伙⼦在⼭上砍柴⽕,来到⼀个美丽的⼩湖边。
湖⽔碧绿如宝⽯,清澈如蓝天。
这孩⼦累了,就坐在⼀棵松树底下休息。
突然,他看见湖⾥冒出⼀只⼤乌龟在⽔⾯游着。
它四⾯环顾了⼀下⼜钻进⽔⾥去了。
过不久⼜从深⽔⾥冒出⼀条绿龙。
它也朝四⾯环顾了⼀下之后,也钻到⽔⾥去了。
再过了⼀会⼉,湖⽔第三次地哗啦⼀声响。
湖⾯上出现了龙宫的公主,她美如天仙,坐在湖⾯上梳头。
打柴郎看到这位美仙⼦,忍不住⼤声叹了⼀⼝⽓。
可这叹⽓声刚⼀落,湖上⾯闪了⼀下红光,美丽的公主便不见了。
公主突然不见,打柴郎差点⼉失去理智。
他跑到湖边,毫不犹豫地跟在公主后⾯往⽔⾥⼀跳。
穷打柴郎好久好久才掉到湖底,可是奇怪的是湖底竟没有⽔。
那⼉跟陆地上⼀样⼜明⼜亮,远处耸⽴着⼀所⾼⼤的房⼦。
打柴郎⾼⾼兴兴向那座房⼦⾛去。
刚⼀⾛到房⼦跟前,⼀看,吓了⼀⼤跳,这不就是龙宫吗?⼤门⼝有两条⿊龙在把守着,其中有⼀条看看打柴郎,⽴即跑到宫⾥去报告是谁来了。
龙王公主吩咐它把那少年放进来。
等他恭恭敬敬站在她前⾯时,她开始仔细询问他是从哪⼉来的?是怎么来到这⾥的? “是这样的,”打柴郎告诉美丽的公主说,他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
龙王公主⼀听,羞得满脸绊红。
站在她⾯前的就是她的未婚夫啊!她很久很久以前就有过诺⾔:她将与那第⼀个瞧见她⾯颜的男⼦成亲。
可是要让她亲⾃对打柴郎说出这个,也实在不成体统。
结果她让她的叔叔去替她说。
她叔叔是⼀条很⽼的⽼龙,它活了⼀千年,可以变成⼈,说⼈话。
穷⼩伙⼦⼀听到这个,正合他的愿望,便毫不迟疑地同意了。
于是龙王公主便成了穷打柴郎的妻⼦。
很长时间两⼈幸福快乐地⽣活在⼀起,有⼀天,打柴郎突然想起了他的⽼母亲,这天正好是她的⼋⼗⼤寿。
穷打柴郎对公主说,他想去庆祝⽼母亲的⼋⼗寿⾠。
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让你看到不一样的公主

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让你看到不一样的公主文成公主,唐朝宗女(不是皇帝的女儿)。
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
那你知道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篇一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者到唐朝城长安请婚,公元641年唐王室文成公主出嫁吐蕃,从此,唐、蕃间建立了亲密关系。
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者禄东赞的“步辇图”当时吐蕃东边大唐是个许多人景仰的国家,在嫁文成公主以前,唐太宗将弘化公主嫁给了吐谷浑,将衡阳公主嫁给了突厥。
于是不甘落后的吐蕃也派使者前去请婚。
开始大唐不予理会。
于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大怒,带领大军先讨伐吐谷浑,继而攻入唐朝境内。
松赞干布率兵来到松州西边扎帐,致书给唐皇帝说,“我们为请婚而来,唐若不将公主许配,我要将此地夷为平地。
”吐蕃二十万大军,只是围城而不攻打,只为请婚。
唐皇帝在了解情况后,终于松口允婚。
如果说前面一部分还比较接近历史,那么后面就完全是民间故事了。
记载在藏族正式史书里的这些内容,无论是情节还是语言,都是一则美丽的传说。
事实到底是怎样的我们现在已不得而知,但藏族人民赋予文成公主的故事以这种绚丽的形式,倒就很能说明他们对这段历史的看法。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出的以吐蕃大相噶尔·东赞域松为首的迎婚使团,带着黄金5000两和其他珍物数百件来到长安向唐朝求婚。
当时到长安求婚的,除吐蕃外还有印度、波斯、冲·格萨尔、巴达霍尔等国的使臣。
但是,文成公主只有一个,怎么办呢?唐朝皇帝想出了一个比赛智慧的方法,谁智力超群,就把公主嫁给其国王。
题目陆续出了出来。
第一个题目是,百匹母马、百匹马驹,百只母鸡、百只小鸡,识别母子关系。
限期三天。
使者们都在为求得文成公主为自己国家的荣誉费尽脑汁,可是无一人成功。
第二天噶尔大臣来识别了,他命随员将酒糟一撮一撮撒满了场地,而后放出了母鸡和小鸡,那些小鸡和母鸡咯咯叫着,边吃食边找自己的“母亲”或“孩子”,没过多久,十之八九都有目标了,突然,传出“翟就儿!翟就儿!”几声老鹰的鸣叫,那些母鸡像扯警报一般呱呱呱一阵狂叫,刺着毛,放下翅膀,转着圈,一时间那些小鸡都钻母鸡翅下,一时间,母鸡全都和自己的小鸡在一起。
【民间故事】民间故事 樵夫的女儿

【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樵夫的女儿【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樵夫的女儿在古代的伊朗有一个国王,他生了三个女儿,个个长得如花似玉。
三位公主都到了结婚年龄,按照当时的习惯,国王把她们叫到身边,给她们每人一张弓一支箭,让她们把箭射出去,并且告诉她们:箭射到谁家里,就要成为谁的妻子。
三位公主同时放箭,小公主的箭射至一位大臣的院里,所以她和大臣的儿子成婚;二公主的箭射至一家小商人的宅内,于是她和大商人的儿子成婚;轮至三公主了,她一扎弓箭就飘了,它后来落到森林中一个樵夫的茅屋顶上。
国王恼怒了,自己心爱的女儿怎么能够和樵夫成亲?他使公主再次放箭,但她不同意,秉持以前自己的诺言。
国王只好容许她和樵夫成亲。
小公主高高兴兴地离开皇宫,来到了樵夫家中。
樵夫家里哪里有享受的东西?樵夫感到为难,国王的女儿在这里怎么住?可是小公主却喜笑颜开地住下来了。
夫妻俩天天把房子收拾得整整齐齐。
用花草装饰起来,小公主亲手做饭给丈夫吃,樵夫一到树林里去砍柴,小公主就总是拿上绳子给他帮忙。
就这样俩人白天干活,夜晚舒舒服眼地休息。
时间慢慢过去了,几年之后小公主后生了一个女儿。
正值严冬季节,小孩子还没御寒的衣服,贫困的父母至哪儿搬衣服去?有一天竟然还下了鹅毛大雪,屋外擦着隆隆的寒风,所以公主没回去吃饭,为照顾孩子回到了家中。
正午时分,公主把女儿抱在怀里,孩子仍然冻得发抖,她的小嘴唇都发紫了。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个奇怪的事情:茅屋四周闪起亮光,亮光之中出现了三个女孩,她们来到茅屋门口,用手一指,茅屋变成了一座漂亮的瓦房,破旧的木床也换成了软绵绵的大床。
公主惊讶地看着那三个女孩,她想说什么。
三个女孩站到她的床前,一个个向孩子赠送了礼品,就从眼前消失了。
得到那三个女孩子的礼品之后,公主的女儿就发生了奇异的变化。
她哭时从眼里流出的不是眼泪而是珍珠,她笑时就有鲜花盛开,她一走路,脚接触的地方就长出青草。
从这天起,公主就给她取名叫“礼品”。
晚上公主的丈夫回来了,看到这新房子他非常奇怪,“这是怎么回事?不是我走错了路吧?”他自言自语地说。
【民间故事】智娶文成公主

【民间故事】智娶文成公主在古老的时代,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年轻人叫做杨继孝。
他生活在一个宁静的村庄里,勤劳善良,为人友善,深得村民们的喜爱。
杨继孝渴望着能够离开村庄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而就在这个时候,国家来了一位公主。
这位公主名叫文成,她美丽聪明,被誉为才女。
听到公主的到来,村民们都纷纷前去迎接,并且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选婿”活动。
村庄里的年轻人纷纷前去应征,希望能够娶到公主为妻。
文成公主并不满意他们,因为她并不认为他们能够与自己相匹配。
杨继孝听说了这个消息后,他决定也去试试,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但他坚信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会给公主留下深刻的印象。
于是,杨继孝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站在了公主面前。
面对杨继孝的“应征”,公主冷冷地看着他说:“你是一个农夫,怎么能够娶到我这样的才女呢?”杨继孝冷静地回答道:“公主殿下,我虽然是个农夫,但我有一颗善良、勤劳和聪明的心。
我常常在田野里辛勤劳作,我明白努力是成功的关键。
我相信,只要用心去追求,就一定会实现梦想。
”公主听了杨继孝的话后,被他的坚定和自信所打动。
她看到了杨继孝身上那种特殊的光芒,觉得这个农夫与众不同。
于是,公主决定给杨继孝一个机会。
她给了他一些难题,要杨继孝在一个月内解决。
如果他能够解决,公主就嫁给他。
杨继孝接受了挑战,千叮咛万嘱咐地离开了公主。
他回到村庄里,开始集思广益,思索解决方案。
一个月过去了,杨继孝带着解决难题的答案回到了公主面前。
公主想要验证一下他的答案是否正确,于是提问了一些细节问题。
杨继孝从容不迫地回答着,每个问题都回答得十分到位。
公主感到非常惊讶和满意,她被杨继孝的聪明才智所吸引。
最终,文成公主履行了诺言,嫁给了杨继孝。
他们结为夫妻后,生活得非常幸福美满,公主也把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传授给了杨继孝。
杨继孝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娶到了公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赋的差异并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唯一因素,只要拥有聪明才智和勇气,就能够战胜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民间故事】智娶文成公主

【民间故事】智娶文成公主智娶文成公主是一则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智勇过人的年轻人与一个聪明机智的公主相爱相随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国家叫大唐。
大唐国内山河壮丽,百姓安居乐业。
国王有三个女儿,最小的女儿名叫文成公主,她聪明机智,才貌俱佳,深受百姓的喜爱。
公主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她并不满足于被大家捧在手心里,她想要锻炼自己,也想找到一个与她匹配的伴侣。
于是,她提出了一个条件:愿嫁者要用自己的智慧获得她的芳心。
这个消息传出后,整个大唐国内的年轻人们都纷纷前来应聘,他们用各种方法想要得到公主的青睐,不惜花费金银财宝,但是公主却一个都看不上眼。
她要求他们解开难题,只要能解开,就是她的意中人。
听闻此事,大唐国内有一个聪明绝顶的年轻人,名叫李云。
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是他机智过人,智慧超群。
于是,李云也前来应聘。
李云来到了皇宫门前,他只带了一把佩刀和一只竹筐。
门卫见他如此简朴,心生疑惑问道:“你是来应聘文成公主的吗?你只带了这么点东西?”李云微笑着回答:“是的,我相信智慧胜过财富。
”门卫将他带到了公主所在的宫殿。
李云用竹筐打开,里面只有一块小小的布料和一只蚊香。
公主见到这一幕,不禁好奇地问道:“你为什么只带这么点东西?”李云神秘地笑了笑,捏起布料,轻轻一拉,布料竟然变成了一块巨大的面积,可以容纳十多个人的大帐篷。
公主看到这个奇景,大为惊讶,有些相信李云的智慧。
接着,李云又点燃了蚊香。
蚊香冒出了阴翳的烟雾,烟雾中出现了一个浓密的短发美女。
李云向公主介绍道:“这是我用蚊香烟雾制作的仆人,她会为您效劳。
”公主惊讶得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个美女,她被李云的智慧深深吸引。
李云再次神秘地笑了笑,他拿出一把佩刀,对公主说:“我用这把佩刀割下来的头发可以变成黄金。
”公主有些不相信地说:“这可太神奇了,让我来试试。
”于是,李云把公主的一绺头发割下,果然变成了一块闪闪发光的黄金。
公主惊喜地笑了起来,她终于找到了一个与她相匹配的伴侣。
简短的中国古代公主故事_中国古代公主故事

简短的中国古代公主故事_中国古代公主故事古代的公主命运不尽相同,了解古代公主故事也是认识一段历史。
下面带给大家一些关于简短的中国古代公主故事,供大家参考。
古代公主故事1太平公主为何出家?太平公主在哪儿出家?《宫心计2》中虽然太平公主一直与男主角李隆基斗争,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出彩的女性角色。
以往有太平公主这个角色的电视剧不是没有,但大多数都更多的关注太平公主私人生活,或者说是感情方面。
历史上的太平公主其实是一位非常有政治谋略,有野心的女人。
虽然她没有像自己的母亲武则天那样当上女皇帝,但是在政治上成就不小,两位哥哥当皇帝之时,更是权势极高。
《宫心计2》中的太平公主与唐玄宗李隆基相争,阴谋阳谋轮番上阵,让大家看到了太平公主的另一面。
而本文也想给大家介绍太平公主的另一面,她曾经出家当过女道士。
说起来太平公主的“太平”二字,其实不是她的封号,而是她出家的道号。
武则天还专门为她修建了一座太平观,供太平公主使用。
也许有人会问了,太平公主可以说是武则天后代中最宠爱之人。
疼她尚且来不及呢,出家当女道士又不是什么好事,怎么太平公主出家了呢?太平公主是在八岁的时候出家为女道士的,当时的原因是荣国夫人去世。
荣国夫人杨氏为武则天生母,长寿而终。
荣国夫人去世之后,武则天以为荣国夫人祈福为理由,让太平公主出家。
八岁的小太平公主出家后,当然不像一般的道士那样过的清贫。
当时太平公主出家,其实也只是名义上的。
其实一切照旧,与从前没什么不同。
太平公主还是住在皇宫,享受公主的待遇。
那么又有人要问了,既然住在皇宫,那么为何武则天还专门给太平公主修建了一座太平观呢?难道只是摆着看的吗?太平公主的确曾住进太平观中,但已经是她长大之后的事了。
而促使这些发生的原因,是吐蕃使节的求婚。
吐蕃是唐朝非常重视的一个国家,吐蕃曾与唐朝有过多次战斗,也曾多次帮助唐朝。
就好比说唐玄宗时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在平定这场叛乱之时,吐蕃就陈策能派军队援助。
所以说对于吐蕃的关系,唐朝还是比较重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青藏线行走,日月山与倒淌河是必经的重要驿站。
这里不仅是青藏高原与内地的分水岭,还是文成公主进藏时所走过的路线。
因而,日月山、倒淌河是纵贯青藏高原沿线各地环境中文化含量与历史底蕴最厚重的承载地之一。
五月的西宁已迈进入了春天的门槛,浓浓的新春气息早已弥漫了大地,但作为青藏高原与内地分水岭的日月山,却还笼罩在白雪覆盖的严冬之中。
车外寒风呼啸,雪花纷飞,汽车雨刷不停地刮掉飘落在玻璃上的雪花。
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和远处起伏重叠的山峦,早已被积雪覆盖,原本返青的大地一片洁白。
日月山——文成公主告别故乡日月山,距西宁90公里,青藏公路通过的日月山口为海拔3520米。
其实,日月山的地貌环境与整个青藏高原相比并不险峻,然而从古到今,这里却因唐朝文成和金成两位公主远嫁吐蕃都途经此地而早已名扬莽莽雪域,千古佳话令所有过往行人都要在此停留并登上此山,去追寻当年文成公主路过时留下的踪影。
踏着积雪沿山路而上,放眼望去,大地无垠,白雪茫茫;虽然天寒地冻,但此时登高望远精神振奋,好似体内热血在加速循环,周身反而感到阵阵热涌。
藏语“日月山”为“多尼玛”或“尼玛达哇”,意为太阳和月亮。
其实,“日月山”主要是因文成公主的日月宝镜故事而得名。
据资料记载,南北朝至唐代时,日月山叫做赤岭,是北魏和吐谷浑、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顶砂土赤红而得名。
这里是青海东部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水岭,也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牧业区的自然分界线,所以日月山又有“草原门户”之称。
每年春夏,绿草如茵,牛羊满坡,帐篷点点,景色十分壮观。
然而此时展示在我眼前的虽不是漫山遍野的如茵绿草,却是青藏高原最具本质特征的地貌环境——多少有些苍凉的粗犷和壮美。
日月山,不仅古今闻名而且传说众多。
其中流传最广,最为感人的莫过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和传说。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吐蕃派特使禄东赞到长安献聘礼求联姻,唐太宗将文成公主相许。
公主远嫁,唐太宗准备了各种日用器皿、珠宝饰物、绫罗绸缎及书籍、药物、蚕种、谷种等作为嫁妆,还派乐队、工匠随同去吐蕃。
他们从大唐帝国的京都长安起程,渡过黄河,进入青海,沿湟水西行。
过日月山后,松赞干布亲自率兵在扎陵湖南岸安营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礼。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经玉树进入西藏,4月15日抵达今拉萨,受到吐蕃人民隆重欢迎。
文成公主远赴西藏联姻,沿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传说和史迹。
相传文成公主来到日月山时,登上山顶举目环顾,不禁心潮起伏愁思万缕,潸然泪下,内心顿生思乡思亲之情,便取出行前皇后送给她的“日月宝镜”。
当时皇后曾告诉她,路途中或到吐蕃后,如果想家就拿出来看一看,从镜子里可以看到长安和母亲。
文成公主想到这里取出宝镜,果然从镜子里看到了长安和母亲。
这使得公主更加伤感,不慎失手将“日月宝镜”摔成了两半。
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又变成了神话,这就是古称“赤岭”,为什么后来改称“日月山”的成因。
70年后,大唐金成公主又经此处踏上了漫长联姻之路。
为巩固唐蕃和好,唐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王国还在日月山顶树立过汉藏和好碑,藏汉两族以日月山为界和睦相处,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
据史料记载,自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后,与边疆各民族和睦相处,各族首领纷纷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后有15位公主嫁到其他民族。
自从文成公主进藏之后,藏族和大唐的关系就越来越好了。
有时藏族送几十只几十只的大肥羊给唐朝,有时呢,大唐又送具有特色的宝藏给藏族。
两国的关系相互融合,差不多来说,好比是两位非常要好的朋友了。
而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关系呢,就越来越好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在藏族是一对非常要好的夫妻,差不多只有死神才能把他们俩儿分开。
可是呢,大唐的皇帝却被手下在睡梦中用刀砍死了,虽然最后那个手下也被窝囊的被火烧死,但是就算是神医华佗,扁鹊也不能死马当做活马医,把大唐皇帝救活了。
而大唐皇帝的宠妃——文成公主的老妈也悲痛欲绝,最后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在悬崖下面饥肠辘辘的狼们白捡了便宜,大浪和小狼在一顿疯抢之后,地上就什么除了衣服什么都没有了。
很明显,他们饿的把骨头都吞了。
大唐的大臣们非常愤怒,皇帝的宠妃没了,总不能死不见尸吧。
他们最后才在悬崖底下找到了皇帝的宠妃的衣服,上面还有几搓狼毛,大臣们一气之下,进行了杀狼活动,藏族的首领很生气,两国打了起来,最后两败俱伤。
松赞干
布再也不能容忍大唐那些士兵的做法了——竟然打狼!狼对蒙古人、藏族人来说可是“草原的清洁工”,灵魂的归宿。
而对汉人来说却是“狼外婆”、“大灰狼”……愤怒的藏族人一气之下把汉人全杀了,之后把狼皮割下来,制作成了狼皮小皮袄,进攻给文成公主过冬穿。
文成公主厌恶杀死大唐的藏族人,但她还是不能容忍大唐士兵的残忍,毕竟狼也是条生命吧!文成公主离开了松赞干布,带走了木匠、石匠和铁匠。
搬到深山老林里,独自过着清贫的日子。
哈哈,这可是享受啊。
松赞干布过着一天不如一天的日子,他的手下一直去文成公主住的地方通风报信,报告松赞干布的情况。
一次,文成公主终于忍受不住了。
只好搬回了皇室。
从此以后,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一直过着清闲的日子,两人的感情又走到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