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前牙种植修复中的效果观察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口腔修复膜材料可以分为自体修复膜和人工修复膜两大类。
自体修复膜是从患者自身的身体中获取修复材料,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够在口腔环境下良好地促进骨再生。
人工修复膜是由人工材料制成的修复膜,通常采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能够在牙种植过程中有效保护种植区域,促进骨再生。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保护和隔离作用:口腔修复膜材料能够在牙种植手术过程中有效隔离种植区域,避免感染和干扰骨再生。
通过形成良好的修复膜层,可以有效保护种植区域,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2. 促进骨再生:口腔修复膜材料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骨再生。
一方面,口腔修复膜材料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三维空间,使种植区域形成良好的修复环境,有利于新骨生长和修复。
口腔修复膜材料还可以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能够刺激和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骨再生过程。
3. 改善软组织修复: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还可以起到改善软组织修复的作用。
口腔修复膜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界面,使软组织在修复过程中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修复,有利于种植体的稳定和牙龈的正常修复。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能够有效引导骨再生,并提高牙种植的临床效果。
口腔修复膜材料的种类繁多,适应症和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临床医生在选择和应用口腔修复膜材料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操作,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口腔修复膜材料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以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对牙种植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结
果
取 得 了显 著 的 效 果 【 “ 。然 而 ,在 临床 实 际治 疗 过
程 中 , 由于 部分 患者牙 槽嵴 过低 、过 窄或 局 部存 在
2 . 1两 组修 复成 功率 对 比
观察组修 复成功率为 9 6 . 1 5 % ( 5 0 / 5 2 ),显 著 高于对照组 的 8 2 . 6 9 % ( 4 2 / 5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2
Abs t r a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s t u d y t h e H a i a o p r o s t h o d o n t i c s m e m b r a n e g u i d e d b o n e 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e ic f a c y a n d
f P < 0 . 0 5 ) . 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o r a l c a v i t y r e p a i r m e m b r a n e i n d e n t a l i mp l a n t g u i d e d b o n e
修 复成 功 率 以及 预后 均存 在一 定程 度 的差别 。鉴于
此 ,本文通 过研 究 口腔 修复膜 材料 在牙 种植 中引导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备受关注。
口腔修复膜材料是一种可以覆盖在牙种植术后的植骨面上,帮助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的材料。
通过使用口腔修复膜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创伤,促进骨组织的再生,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
本文将从口腔修复膜材料的种类、作用机制以及在牙种植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口腔修复膜材料在引导骨再生中的效果进行深入探讨。
一、口腔修复膜材料的种类口腔修复膜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两大类。
天然材料主要包括动物组织膜、植物膜和矿物膜等,而人工合成材料则是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材料。
1. 羟基磷灰石膜: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与骨组织紧密结合,促进骨再生。
以上所述的口腔修复膜材料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在种植牙手术中起到良好的引导骨再生作用。
1. 保护骨组织:口腔修复膜材料可以覆盖在种植术后的植骨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有效地保护植骨面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感染,有利于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2. 促进骨细胞再生:口腔修复膜材料可以释放出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有效地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过程。
3. 防止软组织长入:口腔修复膜材料可以形成一种物理障碍,可以有效地阻止软组织的长入,避免软组织与骨组织的杂交,有利于骨再生的进行。
口腔修复膜材料通过以上作用机制,可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的临床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研究表明,口腔修复膜材料可以有效地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
一项研究显示,在口腔修复膜材料辅助下的植骨术后,骨组织的愈合速度显著加快,愈合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另一项研究显示,口腔修复膜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植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植骨的成功率。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笔者所在 医院收治 的 4 2 4 例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 分析 , 对采用不 同口腔修复膜材料 的I
Z h e n - z h e n,J I ANG Ha o 。e t a l J / C h i n e s e a n d F o r e i g n Me d i c a l Re s e a r c h,2 0 1 3 ,1 1 ( 1 6 ) : 2 0 - 2 1
床实 际效果 进行 比较研 究。结果 : 两组 患者采 用不同口腔修复 膜材料种植修复后 , 观察组患者 的骨厚度 、植骨厚度 、修复成功率 、不 良反应发生 率
均优 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尸 < O . 0 5 ) 。结论 :在I 临床实施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的过程 中,采用海奥 1 : 3 腔修复膜 的临床效果显著。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 Me t ho ds :4 2 4 r o u t i n e d e n t a l i mp l a n t s g u i d e d b o n e r e g e r y 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a u t h o r ’ S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No v e mb e r 2 0 0 9 t o Ma r c h 2 01 2 we r e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 T o e x p l o r e a n d c o m p a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a c t u a l t r e a t m e n t e f f e c t f o r p r o s t h o d o n t i e s m e m b r a n e m a t e i r a l i n d e n t a l i m p l a n t g u i d e d b o n e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1. 口腔修复膜的原理口腔修复膜是一种可以阻挡组织液和细胞进入创面的材料。
在牙种植中,当牙种植手术结束后,修复膜可以将术旁组织与种植物分开,限制种植物周围创面的干扰,促进组织再生,促进骨质形成,增加种植物的稳定性和长久存留性。
口腔修复膜的种类主要包括植物性修复膜、药物修复膜、合成透明修复膜、天然修复膜等。
这些修复膜都各自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性能特点,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
在牙种植术中,主要应用的是合成透明修复膜和天然修复膜。
合成透明修复膜主要由聚乳酸和聚己内酯构成,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可以促进骨质形成。
而天然修复膜则主要来源于脐带血和防冻蛋白等天然材料,具有生物活性、抗感染和刺激骨形成能力等特点。
(1)促进骨质形成:口腔修复膜以其所含的特定成分,可以提高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能力,有效促进骨质形成。
(2)降低疼痛感:口腔修复膜可以在手术后为种植物提供保护,减轻创面内外的刺激感和疼痛感。
(3)增加种植物的存留率:通过减轻疼痛和保护手术创面,口腔修复膜可以帮助种植物更好地生长和恢复,提高其在口腔中的存留率。
(4)方便使用:口腔修复膜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使用,操作方便简单。
(1)选择合适的修复膜: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口腔修复膜。
(2)正确使用修复膜:使用口腔修复膜需要遵循操作步骤,严格控制使用的量和质量。
(3)早期拆除修复膜:口腔修复膜使用时间一般不应超过7天,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及时拆除。
总之,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显著,其能够增强种植物的存留率,降低手术后的不适感和疼痛感,并且通过更快的骨质重建周期,可以提高修复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在日常使用中,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并注意修复膜的选择和拆除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中的应用

t r rma i a M e h d :Ad l p t n swi a g o e d fc n t e a tro x l , 2 Xi e i l n s e i xl . o l to s ut ai t e t l r e b n e e t h n e ir ma i a 6 v mp a t h i l we e p a e . o e d f c i s we e f ld wi i — sb n n o G d mb a e I wa e ul r l c d B n ee tst r i e t B o Os o e a d Bi ~ i e me r n . t s r b i e l h d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分析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 中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分析
王 杏松
( 无锡市滨湖区仁泽诊所 ,江 苏 无锡 2 1 4 0 9 1 )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口腔修 复膜 材 料在 牙种 植 中 引导 骨再 生 中的应 用 。方法 选取 2 0 0 5 年 5月至 2 0 1 3 年 3月在 本诊 所行 牙种植 再 生 的患者 1 5 1 例, 随机 分为实 验组 7 5 例, 对照 组 7 6例; 观察 组在 牙种植 中采用 海奥 口腔修 复膜 引导 骨再 生 , 对照 组在 牙种植 中采用钛 膜 引导骨 再生 。
l e v e l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t r i a l i f b r i l l a t i o n a R e r c a r d i o v e r s i o n [ J ] . I n t J C a r d i o l , 2 0 1 0 , 1 4 4 ( 3 ) : 4 3 6 — 4 3 7 .
1 7 2 ・临床研究 ・
构。各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L V D d 及L V E F%亦无显著性差异,
可能原 因之一为入选对象 限制为L V D d <5 0 m m且无心力衰竭病史 的孤 立性房 颤患者 。因为心力衰竭可 以导 致血 ̄N T p r o — B N P 浓度的变化 , 而 孤立 性房 颤 患者 无器质 性 心脏 病 , 因此 更 能反 映房 颤本 身对NT —
的敏感性 。
本 试验结果表 明血 浆N T - p r o B N P 浓 度及L A D 大小作为 临床常用 的
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前牙即刻种植中的应用

w e r e e v lu a a t e d t h r o u g h c l i n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r a d i o l o g i c a l e x a mi n a t i o n . Re s u l t s Amo n g 3 2 i mp l a n t s t h e r e wa s o n l y
t h a l a m i e et r i c u l a r n u c l e u s f o l l o w i n g s e v e e r h u ma n h e a d i n j u y[ r J ] . J
N e u r o t r a u m a , 1 9 9 8 , 1 0 ( 2) : 1 5 1 —1 6 5 .
膜 引导 骨 再 生 技 术 在上 前 牙 即刻种 植 中 的应 用
唐增斌 , 韦 惠平 , பைடு நூலகம் 宁
基 金项 目:广西卫生厅科研课题 ( 编号 : Z 2 0 1 2 2 6 4) 作者单位 :5 3 0 0 2 1 南 宁, 广西壮族 自治 区人 民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作者简介 :唐增斌( 1 9 7 6一) , 男, 大学本科 , 医学学士 , 主治医师 , 研究方 向: 原位取骨在前牙 即刻种植 中的临床研究 。E — m a i l : 4 6 3 5 0 9 0 3 3
应用膜引导骨再生技 术进行前 牙即刻种植 , 解决 了
前牙拔除后唇侧骨缺损 的不 足 , 同时也缩短 治疗 疗程 , 获得满意效果。
Cl i n i c a l a pp l i c a t i o n o f me mb r a n e g u i d e d b o n e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i n i m me d i a t e i mp l a n t o f u p p e r a n t e r i o r t e e t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前牙种植修复中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7-05-23T15:41:12.48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5期作者:樊牡丹
[导读] 针对上前牙种植修复患者,讨论实施引导骨再生技术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
(上海第八人民医院口腔科上海 201101)
【摘要】目的:针对上前牙种植修复患者,讨论实施引导骨再生技术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上前牙种植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选年份均集中在2013年9月--2016年9月,患者总计86例。
在分组研究中,应用抽签的方法,将86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划分为两个研究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
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修复;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引导骨再生技术,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效果。
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对照组患者基线水平为6.78±0.25;负重6个月的红色美学指数为7.25±0.92;负重12个月的红色美学指数为8.86±0.48。
观察组患者的基线水平为6.80±0.23;负重6个月的红色美学指数为7.56±0.90;负重12个月的红色美学指数为8.76±0.5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上前牙种植修复患者,有效实施引导骨再生技术干预后,在修复效果上值得肯定,对患者积极作用突出,同时经过红色美学指数分析后,发现效果与常规技术没有明显差异,在可行性上值得肯定。
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引导骨再生技术推广应用。
【关键词】引导;骨再生;技术;上前牙;种植修复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083-02 从临床上分析,种植修复上前牙缺失的过程中,比较强调的内容在于修复的效果。
可是,很多患者在最初的干预上,都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以至于牙槽骨出现了吸收萎缩的情况,在相应的软组织表现上,也造成了一定的退缩现象,针对种植修复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
因此,研究有效的修复技术,对患者而言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文章针对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前牙种植修复中的效果展开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上前牙种植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选年份均集中在2013年9月—2016年9月,患者总计86例。
在分组研究中,应用抽签的方法,将86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划分为两个研究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本组患者总计43例,男33例,女10例;年龄最小患者20岁,年龄最大患者59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5.7±2.8岁。
对照组:本组患者总计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最小患者22岁,年龄最大患者57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4.7±2.5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修复;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引导骨再生技术,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效果。
引导骨再生技术如下:当患者的种植体表现为初期稳定以后,需要在患者的骨缺损位置周围的骨皮质上,有效开展钻孔处理,钻到患者的松质骨[2]。
在患者骨缺损的区域当中,将新鲜的血液,有效的融合人工骨粉进行植入干预,同时需要进行压实处理,要促进患者缺损区域牙槽骨形态的健全。
最终保证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能够得到丰满处理的效果,操作过程中,需要将胶原膜进行良好的覆盖,而后才能将粘骨膜进行分离处理,由此来对周围的软组织进行松懈干预[3]。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得到的数据展开分析;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相关数据应用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临床统计,对照组患者基线水平为6.78±0.25;负重6个月的红色美学指数为7.25±0.92;负重12个月的红色美学指数为8.86±0.48。
观察组患者的基线水平为6.80±0.23;负重6个月的红色美学指数为7.56±0.90;负重12个月的红色美学指数为8.76±0.5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讨论
针对上前牙种植修复患者,有效实施引导骨再生技术干预后,在修复效果上值得肯定,对患者积极作用突出,同时经过红色美学指数分析后,发现效果与常规技术没有明显差异,在可行性上值得肯定。
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引导骨再生技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祝媛,冮卫东,熊贵忠,余美芳,韩晶.引导骨再生技术应用于前牙美学区种植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03):171-173.
[2]贺刚,陈治清,王培志,夏露,许小会.改良式引导骨再生术+即刻修复技术在上前牙即刻种植中的应用评价[J].口腔医学,2013,(11):739-742.
[3]沈宁,唐增斌,李军,蒋榕林,陈伟.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前牙美学区牙种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1,(09):1433-1435.
樊牡丹,女,汉族,1982年10月生,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住院医师,主要从事牙齿种植方面的研究,所在科室: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