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及其化合物性质演示实验探究
铁的系列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锈速率。
2. 分析铁的氧化还原性质。
3. 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铁是一种具有较强还原性的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铁锈(Fe2O3·nH2O)。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可以观察到铁生锈速率的变化,并进一步了解铁的氧化还原性质。
三、实验用品1. 实验材料:铁片、铁钉、铜片、锌片、碳棒、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铁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铝溶液、硫酸镁溶液、氯化钠溶液、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稀硫酸、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干燥剂、pH试纸、玻璃棒、试管、烧杯、漏斗、滤纸、电子天平、温度计、移液管、滴定管、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温度计、移液管、滴定管、分光光度计、试管、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pH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铁生锈速率实验(1)取三片铁片,分别放入三个装有食盐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铁片生锈情况。
(2)将一片铁片放入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另一片铁片放入装有食盐水并加热至沸腾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铁片生锈情况。
(3)将一片铁片放入装有食盐水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铁片生锈情况。
2. 铁的氧化还原性质实验(1)取少量硫酸亚铁溶液,加入少量铜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取少量硫酸铁溶液,加入少量锌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取少量硫酸铜溶液,加入少量铁粉,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1)取少量硫酸亚铁溶液,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生成情况。
(2)取少量硫酸铁溶液,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生成情况。
(3)取少量硫酸铜溶液,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生成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铁生锈速率实验(1)食盐水中铁片生锈速度较快,加热后生锈速度加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锈速度减慢。
(2)蒸馏水中铁片生锈速度较慢,加热后生锈速度加快。
(3)食盐水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铁片生锈速度减慢。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探究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过程和方
法;
(2)掌握常见的含有铁元素的物质及其具有的主要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砖瓦生产中青砖和红砖中铁的不同价态的பைடு நூலகம்析——预测不同价态铁的氧化
性和还原性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进行观察 分析实验现象, 结论一一知识总结、拓展,得出一般规律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预测物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证实,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
培养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归纳、综合的能力。并通过 砖瓦生产了解化学知识在人类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师活动
新课引入:
实验活动1——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活动1——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操作]1.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一)铁单质的还原性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分析反应离子方程式一段时间后,取出铁丝,观察插入CuSO4溶液中的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Fe具有还原性,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Fe+Cu2+===Cu+Fe2+实验(二)铁盐的氧化性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分析反应离子方程式加入铜片一段时间后,铜片溶解,溶液变为蓝色Fe3+具有氧化性,能将Cu氧化成Cu2+2Fe3++Cu===2Fe2++Cu2+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呈蓝色Fe3+具有较强氧化性,能将I-氧化为I22Fe3++2I-===2Fe2++I2实验(三)亚铁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分析反应离子方程式加入锌片一段时间后,锌片溶解,溶液绿色变浅,最后消失Fe2+具有氧化性,能将Zn氧化为Zn2+Fe2++Zn===Zn2++Fe随着FeSO4溶液的滴入,溶液紫色褪去时,再加入Fe2+具有还原性,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成Fe3+5Fe2++MnO-4+8H+===5Fe3++Mn2++4H2OKSCN 溶液,溶液呈红色Fe3++3SCN-===Fe(SCN)32.铁离子的检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分析反应离子方程式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呈红色Fe3+遇KSCN溶液时,溶液变成红色Fe3++3SCN-===Fe(SCN)3加入铁粉后,溶液由黄色变为绿色,再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无变化Fe2+遇KSCN溶液时,溶液不变色,故可用KSCN溶液检验Fe3+2Fe3++Fe===3Fe2+[实验拓展]研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方法(1)如果预测某物质具有氧化性,就需要寻找具有还原性的另一物质,通过实验检验两者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验证预测是否正确。
要求设计实验使两者发生反应时,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相应地,如果预测某物质具有还原性,就需要寻找具有氧化性的某一物质,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利用覆铜板制作图案》实验报告

+,# !#OPQO+,ij"
6
7 8
qST!WXJKGY rstuvlwxy
+
,
9
:
2345
=>?@A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郊的库都布高塔墙内耸立着一根高约' 直径 ), &L+) 的铁 柱$乍一看!这根黑黝黝的铁柱并不起眼!但正是它吸引着大批游客和科学家们的目 光$因为这根铁柱虽在露天经历了上千年的风吹雨打!却居然一点也不生锈!堪称世 界奇迹$
) *
"*#混合溶液 9 中加入过量的铁!则铁将铜置换出来!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离
子!所以过滤所得固体8为铜和过量的铁!溶液 : 为二价铁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先生
成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放置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所以最终生成氢氧化铁
"沉淀B#$固体8为铜和过量的铁!再加入稀盐酸溶解单质铁!再过滤所得固体S为
没有!!!!!!$
充 ",# 分反应后!如果容器内有较多 23*@ 和相当量的 23!则容器内不可能有
!!!!!!$
%'
+ ,
#-下列装置中能较长时间看到./01* 白色沉淀的是
6
7
8
+
,
9
:
!!
9-"
:-"#
2-#'
;-"#(
-.f89gd
人教版必修教材中制备 时直接将 ./01*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亚铁溶液中由
色褪去时!再滴加*滴 A427溶液!观察现象
*-铁离子的检验
实验步骤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 * )6 蒸馏水!再滴加几滴 ./25, 稀溶 液!然 后 滴 加 几 滴 A427 溶液!观察现象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活动教案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活动教案实验活动教案,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 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3.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和药品。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玻璃棒、燃烧瓶、烧杯、玻璃棉、酒精灯等;2. 实验药品,铁粉、铁钉、铁砂、铁细粉、硫酸铁、氢氧化钠、氢氧化铵、氢氧化钾、氯化铁等。
三、实验步骤。
1. 实验一,铁的物理性质。
(1)将一小部分铁粉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
(2)观察铁粉受热后的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2. 实验二,铁的化学性质。
(1)在燃烧瓶中放入适量的铁粉,加热至红热状态后,用玻璃棒将其迅速放入试管中,然后用玻璃棉堵住试管口。
(2)观察试管内的现象,记录下观察结果。
3. 实验三,铁的制备。
(1)将铁钉放入燃烧瓶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铁钉的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4. 实验四,铁的化合物性质。
(1)将铁粉与硫酸铁溶液混合,观察反应现象。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3)将氢氧化铵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实验一,铁的物理性质。
铁粉受热后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了黑色的氧化铁。
2. 实验二,铁的化学性质。
铁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了明亮的火花,同时发出“嘭嘭”声,形成了氧化铁。
3. 实验三,铁的制备。
铁钉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产生了黑色的氧化铁。
4. 实验四,铁的化合物性质。
(1)铁粉与硫酸铁溶液混合后,产生了黑色的沉淀,这是由于铁与硫酸铁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
(2)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中,产生了红褐色的沉淀,这是氢氧化铁的沉淀反应。
(3)氢氧化铵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中,产生了棕黄色的沉淀,这是氢氧化铁的沉淀反应。
五、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铁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氧化铁;2. 铁与硫酸铁、氢氧化钠、氢氧化铵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会产生相应的沉淀。
超实用高考化学复习:无机化学实验整合——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无机化学实验整合——铁及其化合物性质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实验一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1)胶体的制备1.原理: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2.步骤:往沸水中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直到溶液呈现红褐色,停止加热。
3.注意事项:(1)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离子(如Cl-),会使胶体发生聚沉;(2)不能搅拌或长时间持续加热,因为会使胶粒运动加快,从而克服胶粒间的排斥力发生聚沉;(3)为了制得浓度较大的Fe(OH)3胶体,使现象更明显,需要用FeCl3的饱和溶液。
(2)丁达尔效应①实验探究:操作在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现象原因分析一条光亮的“通路”胶粒的直径为1~100nm,能对光线散射无明显现象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散射极其微弱(3)胶体的性质1.电泳胶体分散质微粒细小,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具有的表面积),能较强地吸附电性相同的离子,从而形成带电微粒(胶粒)。
这些微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定向移动,如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荷,在通电的情况下胶体微粒向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2.聚沉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聚沉。
可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①加酸、碱、盐的溶液;②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③加热或搅拌。
【实验二铁离子的检验】Fe2+、Fe3+的检验1.观察法溶液呈棕黄色,证明含有Fe3+;溶液呈浅绿色,证明含有Fe2+。
2.化学法盐溶液添加试剂Fe2+Fe3+ NaOH产生白色絮状沉淀,且沉淀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产生红褐色沉淀KSCN无明显现象Fe3++3SCN-===Fe(SCN)3溶液变血红色KMnO 4(H +)紫色褪去无明显现象淀粉-KI 无明显现象2Fe 3++2I -===2Fe 2++I 2溶液变蓝Cu 无明显现象2Fe 3++Cu===2Fe 2++Cu 2+铜片溶解且溶液变为蓝色【实验三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如下图所示:①图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 3++3OH -===Fe(OH)3↓。
实验报告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探究

一、主要试剂:10%三氯化铁溶液、硫酸亚铁晶体、KSCN 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淀粉、0.1mol/L 碘化钾溶液、浓硝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5%硫酸铜溶液、铁丝、铁粉、锌片、铜丝、0.1M 铁氰酸钾溶液、镁条 二、实验内容1、铁单质的还原性(1)铁单质和硫酸铜溶液反应①5%硫酸铜溶液与铁粉反应的前后对比(反应前、反应后)②5%硫酸铜溶液和打磨过的铁丝反应(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铁单质的存在形式铁粉打磨过的铁丝实验原理:Fe+6HNO3(浓)=Fe(NO3)3+3NO2↑+H2O实验现象:浓硝酸一接触到铁粉,及迅速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反应后溶液稀释液呈黄色。
实验结论:虽然该实验反应速度快,反应现象明显;但因实验中使用浓硝酸、产生二氧化氮气体,危险性强,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展示。
反思:操作层面,不应该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直接徒手进行操作;方案设计层面,可以在试管口上套一个透明的气球,通过观察气球膨胀与否与气球内气体的颜色了解实验情况。
2、铁盐的氧化性(1)10%的三氯化铁溶液与锌片、打磨过的锌片的反应及空白对照(反应中、反应后、滴加三滴KSCN溶液)(2)10%的三氯化铁溶液和铜丝反应(反应前、反应后)(3)10%的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反应前、反应后)(4)10%的三氯化铁溶液与碘化钾反应(反应前、反应后加入KSCN 溶液、加入KSCN 溶液后加入淀粉溶液)10%的三氯化铁锌片 铜丝 铁粉 碘化钾3、亚铁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1)硫酸亚铁溶液与金属单质反应(打磨过的铝片,未打磨的铝片,打磨过的锌片,未打磨的锌片,空白对照)反应原理:活泼性在铁之前的金属单质可将亚铁溶液中的铁元素置换出来。
反应现象:五支试管在加热反应5min后均变浑浊,滴加铁氰酸钾溶液后,溶液均变为深蓝色,无明显差异。
实验结论:亚铁溶液与铝片、锌片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反应5min后无明显反应。
实验评价:该实验反应过慢,不适宜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
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

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中化学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教版实验活动2 铁极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教版⾼中化学必修第⼀册第三章《铁⾦属材料》实验活动2《铁极其化合物的性质》。
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属材料中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以及检验铁离⼦是否存在的⽅法,之前的课时分别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两个视⾓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是通过理论分析出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等。
本节将通过实验探究的⽅法,⽤化学实验清晰的展⽰铁及其化合物在实验过程中的现象,透过实验现象去了解、认识和总结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学⽣将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学会铁离⼦的检验⽅法;认识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将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
【教学⽬标与核⼼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观察铁、铁盐、亚铁盐的实验现象,从微观上找到铁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区别与共同点,体会微观粒⼦的变化对宏观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直观的观察到不同物质反应的现象,通过结合理论与实际感知化学学习的魅⼒,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法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熟悉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实验现象,学会铁离⼦的检验⽅法,熟练掌握合⾦性能的调节⽅法,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不同合⾦性能调节⽅法的理解,认识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建⽴⾼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熟知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学会铁离⼦的检验⽅法;认识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课前准备】学⽣复习铁极其化合物的讲解,预习本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化学实验中常使⽤的实验器材有哪些,并加以思考;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以及课堂中需要使⽤的图⽚、实验器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铁生锈的条件:
铁钉 盐水
D
3.电化学腐蚀
铁片分别与铝片、镁条、锌片、铜片 自来水
4.铁与硫的反应
把铁粉与硫粉的混合物在石棉网上呈“S”型,在一端加热到红 热,开始反应后立即撤去酒精灯。
细沙
改进二 改进一
5.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1)难判断。用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气体,较难判断气体 收集的情况。 (2)耗时长。酒精喷灯使用前 需要预热,借助烧瓶产生水蒸气 需要在烧瓶底下垫石棉网,导致 加热的时间相对较长。 (3)用酒精喷灯加热,很容易 使玻璃管变形,即使是用硬质的 石英玻璃管,间隙移动喷灯,玻 璃管的软化、变形,甚至破裂的 情况很难避免;况且,一经移动, 反应速度立刻减慢。 (4)烧瓶里产生的大量的水蒸 气到了玻璃(反应)管,将会凝聚 下来成为液体,这些液体无处可 流,只有聚积在高温玻璃管中, 会导致玻璃管破裂。
实验五 铁及其化合物 性质演 示实验的探讨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1、了解铁的化学性质和金属锈蚀的化学原理,认 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2、掌握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演示实验操作技能, 探讨改进演示实验的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原理】
1.铁生锈原理 1.铁生锈原理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或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不会生锈,但在潮湿的空 气中,受水和氧气等物质的作用,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
人教版
课 本
改 改 进 进 二 一
改进四 改进三
改 进 五
改 进 六
微型实验改进:
a. Ca(OH)2或Mg(OH)2粉末 b. 玻璃纤维,c.还原铁粉 d.自制双头酒精灯 水槽里是肥皂水
6.Fe2+的还原性和Fe3+的氧化性
FeSO4(aq)
1mLCCl4 1mLKI(aq)
1mL 1mL溴水、几 滴稀H2SO4
2.铁与硫的反应
Fe + S==== FeS
△
3.铁与水蒸气
高温 3Fe+4H2O(g) ===== Fe3O4+4H2 +
4.铁三角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铁生锈
(1)将约0.4g的细铁丝磨光后,放进10mL量筒,加水浸没,用玻璃 片盖住量筒,倒置,小心移走玻璃片,将量筒内的水调至9mL的刻度 处,再将量筒倒置在盛少量水的水槽,移开玻璃片。 (2)称量带锈的铁丝,比较前后的质量。
(1)析氢腐蚀 ) 负极: 负极: 正极: 正极: (2)吸氧腐蚀 ) 负极: 负极: 正极: 正极: (酸性较强的条件下的腐蚀) 酸性较强的条件下的腐蚀)
Fe—2e-=Fe2+ 2H++ 2e- =H2↑
(酸性较弱或中性条件下的腐蚀) 酸性较弱或中性条件下的腐蚀)
2Fe—4e- =2Fe2+ O2+2H2O+4e- =4OH-
2mLFeCl3 (aq)
【思考与探究】
1.怎样防止铁制品腐蚀? 2.探究如何使FeCl2转化为FeCl3?FeCl3转化为Fe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