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管理评审报告【两化融合全套文件与表格】
两化融合管理评审报告

本次管理评审,由公司最高管理者主持,会议审议了各部门的工作报告,并对公司现有的两化融合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评价和探讨。结果表明:本公司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体系的运行是适宜的、充分的、有效的;
(5)考核结果;
(6)相关方反馈;
(7)可能影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内外部环境变化;
(8)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9)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10)改进建议。
评审过程:
一、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对于获取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的符合性;
公司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生产过程数字化管控能力对于智能制造需求是符合的。根据各部门反馈的工作报告来看,目前明确的公司两化融合战略、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与企业的发展现状是匹配的、适宜的。
2、结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评定建设的工作要求,质量部加强两化融合升级版相关培训,将开展数字化转型相关主题培训至少一个季度举办一次,实现数字化人才培育,及时关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族更新换版及新增标准,及时组织培训,掌握最新标准要求,
3、结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要求,综合管理部重视推进数据管理工作,对数据进行充分挖掘、清理、重构和利用,做好深度分析,进一步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在确保符合信息安全前提下,通过数据智能与业务流程的结合,实现全局性智能决策和资源动态优化配置,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要将数据开发利用方案与实际的分析报表,KPI指标相融合,能够通过系统数据开发利用进行指标的直接获取,强化考核管理,形成战略闭环,及时关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族更新换版及新增标准,及时组织培训,掌握最新标准要求,
三、监视与测量结果;根据公司相关部门提交的数据指标,反馈的各项指标达成情况,并结合质量部提交的监视与测量记录情况,截止目前,公司实现了预期的两化融合阶段目标。
两化融合程序文件编写模板与表单

备注
如打造能力是研发方面的,要 加上《产品研发管理程序》
如打造能力是生产方面的,要 加上《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如打造能力是销售、服务方面 的,要加上《客户满意或市场
***控制程序》
业有的为主进行修订。 一样)。
融合体系修订或引用程序文件模板
表单名称及模板(对应二选一的程序文件附表)
表单名称
表单对应模板
依企业自有表单为准,如没有请先编写好程序
文件,将表单名称列好发给辅导老师再提供。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可能需要修订或引的,故有列入,大部分企业应该都有,须以企业有的为主进行修订。 且所有程序文件编写时要用一个格式(同公司现有的程序文件格式一样)。
序号
17 18 19 20
两化融合体系修订或引用程序文
程序文件名称及模板(二选一)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模板
《文件控制程序》
模板1
Hale Waihona Puke (复杂型)1、文件控制程序
模板2
(简单型)
2、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模板1
1、记录控制程序
模板2
2、记录控制程序
模板1
(复杂型)
模板2
(简单型)
模板1 26 《其它与能力打造有关业务的程序》 (复杂型)
模板2
(简单型)
模板1 27 《其它与能力打造有关业务的程序》 (复杂型)
模板2
(简单型)
备注:1、以上12项程序文件是两化融合体系以应ISO9000体系时可能需要修订或引的,故有列入,大部 2、修订时一定要注意:二个模板只能任选一个参考,而且所有程序文件编写时要用一个格式(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最高管理者)

3.方针符合标准的要求。
4.通过内部会议的方式落实到工作中。
Y
1.与总裁进行交谈,了解总裁对两化融合方针内涵的理解。
2.方针的含义是否被员工所理解和接受,是否得到贯彻和执行?
3.审查方针是否能为制定目标提供框架,方针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是否与企业战略相适应?
4.询问总裁用何种措施和手段保证方针为全体员工理解并贯彻到工作中?
4
5.4两化融合目标
建立了围绕战略的两化融合短期、中长期目标
Y
是否建立了两化融合的目标?
5
8.6管理评审
体系刚建立,此次为第一次内部审核,尚未进行管理评审。
Y
是否组织了管理评审?
建立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领导小组向公司员工宣导两化融合1在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或推进工作组
文件编号:WTKJ-IFI-P3/2-019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最高管理者
审核组长:王新永
审核员:罗君宝、潘大圣、田露
序号
审核内容
审核记录
合格(Y/N)
1
4.1总要求
1.建立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领导小组,推进工作组:向公司员工宣导两化融合的意义和重要性;提供资金保障;请外部咨询公司做贯标指导。
3.开展了体系策划,提供了资金保障、安排了专人参与体系策划的每个环节。
Y
1、询问以何种方式向员工传达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是否任命了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是否组织制定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并形成文件、发布?
3、检查是否提供了体系所需资源,如何保障的?
3
5.3两化融合方针
1.理解深刻。
2.查阅了公司体系文件和部分业务流程;公司主要为道路交通化建设提供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Two n Management System DocumentLHJL-1-2019Record DocumentXXX:XXX:Released on February 1.2019.Implemented on February 11.2020Published by *******Two nRecord DocumentTable of ContentsDocument Number: **/LHJL-1-219n: 1st n。
RevisedPage Number: 1 of 83 pagesXXX-01-2019."XXX List"XXX-02-2019."XXX"3.**/LHJL-03-2019."Document Change Notice"XXX-04-2019.XXX-05-2019.XXX-06-2019.XXX-07-2019.8.**/JL4.2.3-14-2013. XXX-08-2019.XXX-09-2019.XXX-10-2019.XXX-11-2019.XXX-12-2019.14.XXX-13-2019. XXX-14-2019.XXX-15-2019.XXX-16-2019.18.XXX-17-2019. XXX-18-2019.XXX-19-2019.21.**/LHJL-20-2019. XXX-21-2019.XXX-22-2019.XXX-23-2019.25.XXX-24-2019. XXX"XXX"Record List"XXX"XXX"Project n Demand Form" XXX"XXX"XXX n Form"XXX"Employment n"nary XXX"nary XXX"External Training n Form" Training Attendance Form" Training Summary Form" Training Record Form" XXX"Training On-XXX"Training Request FormTraining Change Request FormApproval Form for Off-site Trainingn of Two IndustriesDocument RecordDocument Number: **/LHJL-1-219n: 1st n。
两化融合全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表单)

两化融合全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表单)两化融合全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表单)广东XXXX股份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管理手册(第A/0版)文件编号:FY/QM-2017编制:两化融合工作小组审核:郑X龙批准:柯X龙发布日期:2017年08月01日实施日期:2017年08月01日目录0前言0.1颁布令0.2管理者代表任命书0.3引言0.4公司概述0.5两化融合方针0.6两化融合目标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与定义4 可持续竞争优势4.1 总则4.2 识别公司的内外部环境4.3 以获取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4.3.1 识别和确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4.3.2 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4.4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4.4.1 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4.4.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4.3 文件化信息5 领导作用5.1 最高管理者5.2 两化融合方针5.3 管理者代表5.4 职责与协调沟通5.4.1 职责与权限5.4.2 协调与沟通6 策划6.1 新型能力的识别与确定6.2 新型能力目标的确定6.3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6.3.1 总则6.3.2 策划的输入6.3.3 策划的输出6.3.4 评审、批准、更改与控制7 支持7.1 总则7.2 资金投入7.3 人才保障7.4 设备设施7.5 信息资源7.6 信息安全8 实施与运行8.1 总则8.2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8.2.1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8.2.2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执行8.2.3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监督与控制8.3 技术实现8.3.1 技术方案8.3.2 技术获取8.3.3 技术实现的监督与控制8.4.1 数据开发利用方案8.4.2 数据的开发利用8.4.3 数据开发利用的监督与控制8.5 匹配与规范8.5.1 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匹配性调整8.5.2 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规范化与制度化8.6 运行控制9 评测9.1 总则9.2 评估与诊断9.3 监视与测量9.4 内部审核9.5 考核9.6 管理评审9.6.1 总则9.6.2 输入9.6.3 输出10 改进10.1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10.2 持续改进0前言0.1颁布令《两化融合管理手册》是依据国家标准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制定的,是广东FY股份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两化融合体系记录表格模板单

两化融合体系文件、记录目录
编号:BK-RH-04-001 A/0版
两化融合文件评审记录表
编号:BK-RH-04-002 A/0版
版
密码管理登记簿
编号:BK-RH-04-005 A/0版
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申请
编号:BK-RH-04-006 A/0版
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方案
编号:BK-RH-04-007 A/0版
需求提报表
编号:BK-RH-04-008 A/0版
项目试运行申请单
编号:BK-RH-04-009 A/0版
版
版版
版
编制:审核:批准:
调整需求征集表
版
度两化融合评测工作计划
编号:BK-RH-04-014 A/0版
两化融合评估/测量/考核报告
形成每个岗位的关键考核指标(KPI),;
2、在考核周期前期,推行组织/员工绩效承诺,使组织目标与个人计划相统一;
3、考评阶段,请切实开展双向沟通的绩效面谈工作,以帮助员工进行绩效改善。
纠正和预防实施计划
编号:BK-RH-04-018 A/0版
版
版
两化融合内审检查表
编号:BK-RH-04-021 A/0版
两化融合内审不合格报告
编号:BK-RH-04-022 A/0版
版
两化管理评审报告
编号:BK-RH-04-026 A/0版。
2信息部检查表(两化融合内审表)

目标相关的所有职能和层次
是,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依照
GB/T23020标准覆盖了公司全部职
能部门和具备新型能力的生产单位
符合
2、组织是否定期进行自评估?对评估问题是
否已经分析、采取措施?保存相关追踪措施
记录
查阅文件,确认
符合
查阅文件,确认,见公司业务流程
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
符合
3、优化方案中是否已形成新的业务流程,并
明确新的岗位及其职能
查阅文件,确认,见公司业务流程
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
符合
8. 2.2实施
与执行
1、组织是否制定了优化方案实施和执行过程
的规定,并保持相关记录
查阅文件,确认,见公司业务流程
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
系统调研报告》,报告经项目组长
叶聪批准。
3、项目申请报告包含了标准要求的
输入及输出的相关内容,并明确了
项目实施计划及项目实施风险。
查阅、确认
符合
符合
7.4设备设
施
1.组织为实现两化融合目标,必须具备哪些
设备设施,这些设施是否得到维护,能够持
续满足运行要求
是,信息化专用机房
符合
2.网络设施的布置是否适宜,有利于确保
关方反馈等动态信息。
符合
2、是否识别执行过程中的潜在的风险或冲
突,并制定了应急预案?
查阅文件,确认。
符合
3、必要时,是否规定采取评审方式进行监视
与测量?
是,有立项评审、技术方案评审、
招标方案评审、验收评审等。
符合
8.4数据开
发利用
1、是否在数据开发利用时,明确开发主体、
GBT23001-2017两化融合贯标全套程序文件与表格模板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23001-201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组织:a)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并且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b)通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评定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00-2017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23000-2017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可持续竞争优势4.1总则组织应深刻认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坏境变化,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2识别组织的内外部坏境组织应识别与其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
注2:外部坏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注3:内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4.3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4.3.1识别和确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要组织应将两化融合作为贯穿战略始终的重要内容。
组织应围绕其战略,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并保留文件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