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教学案

合集下载

8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

8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

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教学目标1、经历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统计的过程,发展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

2、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应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来估计总体;难点是如何抽取样本。

【预习导航】1、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是( ) A .调查全体女生 B .调查全体男生C .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D .调查七、八、九年级各50名学生 2、下列调查中,适合用普查方法的是 ( )A .电视机厂要了解一批显像管的使用寿命B .要了解我市居民的环保意识C .要了解我市某种水蜜桃的甜度和含水量D .要了解你校数学教师的年龄状况 3、根据第5次、第6次人口普查的结果,2000年、2010年我国每10万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如下: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填空:(1)2010年我国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 ________; (2)2010年我国具有________文化程度的人口最多;(3)同2000年相比,2010年我国具有________文化程度的人口增幅最大. 【新知导学】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某市有关部门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2万名中学生中抽查了600名学生的视力,用这6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去估计该市所有中学生的视力情况。

如何抽取这600名学生呢?由于中学各个年级的学生的视力情况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应人口比重教育程度2000年、2010年我国每10万人受教育程度人口比重统计图年年视力5.0~5.34.6~4.94.0~4.5人数403020100高三年级高二年级高一年级九年级八年级七年级视力不良率该如何抽取样本呢?一般地,从个体总数为N 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n <N ),且每一次抽取样本时总体中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教案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教案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时间(2)如果用整个圆代表该班人数,请在图③中画出该班九年级末戴近视眼镜人数和未戴近视眼镜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并标出百分比;(3)今年某省某区约有8000名九年级学生,如果这些学生中戴近视眼镜人数的百分率与这个班九年级末戴近视眼镜人数的百分率基本相同,请估计这8000名学生中戴近视眼镜的人数大约是多少?变式题:小明对本班同学上学的交通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他根据采集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统计图1和图2.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计算本班骑自行车上学的人数,补全图1的统计图;(2)在图2中,求出“乘公共汽车”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补全图2的统计图(要求写出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3)观察图1和图2,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只要求写出一条).`戴近视眼镜人数9142127051015202530七年级初七年级末八年级末九年级末① ② ③中学集体备课教案(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时间中学集体备课教案(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时间什么调查方式,这样的调查是否合适?2、环境检测中心为了了解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回在这个城市中分散地选择几个点,从各地采集数据。

这个例子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是抽样调查是否具有代表性,这几个点怎样选取才能具有代表性?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样本选取的一种方法——简单的随机抽样。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什么是简单的随机抽样[思考]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某市有关部门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2万名中学生中抽查了600名学生的视力,用这6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去估计所有中学生的视力情况。

由于中学6个年级的学生视力有明显的差异,所以我们从每个年级中抽查100名学生,例如从九年级的3200名学生中抽查了100名,如何抽取样本呢?[议一议]讨论交流[探究]要使样本具有代表性,抽样的方法较多。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第1课时)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第1课时)

8.1中学生的视力状况检查(第 1 课时)1.知道普查的限制性和抽样检查的必需性,抽样检查的样本要有代表性和独立性,不一样的抽样可能获取不一样的结果.2.经过回顾统计的相关内容,在广泛的商议中,充足表达对数据的本源、教课数据办理的方法及对结论的合理怀疑,以提升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目标用能力,从而知道普查的限制性和抽样检查的必需性.3.经过本课学习认识不一样的抽样可能获取不一样的结果,领悟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加强数学对社会、科技等服务的意识.教课问题设计.要点教课问题设计.难点教课过程(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创建情境引入新课踊跃思虑,问题 1在此刻中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设置问题回答以下问题:的家庭愈来愈多,好多同学将电脑用于学习1的目的主要从学生的方面,但也有部分同学沉醉于电脑游戏、上引起学生对问答案中,逐渐归网聊天.小丽在网上对中学生上网状况进行题的思虑,激纳出检查的结检查,结果显示上网查资料的中学生占到发学生的学习99%,而用电脑玩游戏、聊天的人仅占 1%,果与样本及抽兴趣.象方法相关.谈谈你对调查结果的看法.探究新知问题 2为了对当地区的视力状况进行检查,小明、小丽、小凯等 5 名同学决定采用抽样检查的方式进行检查.下边是他们的检查结果,请对他们的检查结果进行解析.小明的检查结果:我在眼镜店里检查了50 名中学生的视力状况以以下图403530252015105经过问题情境学生相互小丽的检查结果:相互谈论,谈论使学生主我在邻居中检查了20 名学踊跃回答.认识动参加到学习生,他们的视力以以下图不一样的抽样可活动中来,培能获取不一样的养学生合作交结果.流精神和发散思想能力.小凯检查的结果:我检查了我校每个年级的10名学生,他们的视力以以下图视力不良率90%80%70%60%50%40%30%20%10%0%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高一高二高三小伟查阅了该地区每此中学医务室检查学生的视力资料,并计算出该地区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 65%.小萍随机检查了该地区的10%的中学生的视力,并计算出他们的视力不良率为68%.问题 1:小明、小丽、小凯等 5 名同学分别采纳哪一种方式采集数据的?问题 2:小明、小丽、小凯检查所获取的视力不良率各是多少?问题 3:你以为应该如何采集数据?谈谈你的原由.小结:抽样检查是从整体中抽取样原来预计整体的一种检查方式,为了获取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在统计里,我们平时是从整体中抽取一个样本,而后依据样本的某种特色去预计总体的相应特色.应用迁徙牢固提升种类之一:正确鉴识统计图表例1 一则广告说:据检查,使用本厂牙膏可以使蛀牙率减少 20%,并以图表示其检查获取的数据,你如何对待这则广告?思路点拨第一,我们注意到图中柱形图的纵轴是从 30%开始的,它夸张了使用本厂牙膏和非本厂牙膏的比率,简单留给我们一个错误印象:使用该厂牙膏会使蛀牙率减少一半.第二,我们不知道检核对象能否有可比性,假如使用该厂牙膏的人群是少儿园小朋友,而使用非该厂牙膏的人群是成年人,那么所得的结论就不行信了.第三,我们也不知道样本容量有多大,假如只检查了 10 个人,那么所得的结论可能就不大靠谱了.例 2 以下是来自媒体的信息,谈谈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想法.(1)某报社记者于 2004 年 8 月 7 日晚在 2004 年亚洲杯决赛现场北京工人体育场检查了 2000 名观众,检查数据显示: 91%的中国人爱看中超联赛.(2)某医院自办的小报刊载:因为 98%的人以为目前医药花费比较合理,所以目前医院各项收费整体而言是合理的(数据本源于对该市全部医院的医务人员的一项问卷调蛀牙率50%40%30%非本厂牙膏本厂牙膏查).解析:来自媒体的信息需要我们读者进行全面的解析,鉴识真伪,作出自己的判断.解:(1)91%这一数据明显偏高.因为调核对象缺少代表性:因为是在足球竞赛现场检查人们对足球的喜欢程度,相当于在“足球迷”中检查统计“足球喜好者”的比率,所以难以获取一个真实、合适的数据.(2)“目前医院各项收费整体而言是合理的”这一结论不行信.因为检查采纳的对象都是医务人员,对于整个社会集体特别是就医者集体来说明显缺少代表性.所以得出的相关结论很不行信.小结:要鉴识统计的一些误用,如数据表采纳不合理,统计图表表示不合理等;用样本预计整体时,样本一定有足够的代表性,需要重申一点:样本只好近似地反响整体的状况;利用统计知识进行相关运算时,弄清相关看法,合理进行运算.牢固练习。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教案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抽样调查的样本要有代表性和独立性,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2.了解简单的随机抽样,能用简单的随机抽样方法(抽签和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抽取样本,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例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抽样调查中样本选择的重要性,掌握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原理与步骤.情感与态度经历数学实验与探究的过程,体验抽样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在抽样调査中,选取样本要有代表性和独立性.难点判断抽样调査选取的样本是否能够反映总体的特征.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小明、小丽等5名同学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本地区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了调査: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①小明在眼镜店调查了50名中学生,结果如图(1);②小丽在邻居中调查了20况如图(2);③小凯调查了学校每个年级10名学生,他们的视力情况如图(3);④小伟査阅了该地区每个中学医务室检查学生视力的资料,并计算出该地区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66%;⑤小萍随机调査了该地区10%的中学生的视力,并计算出他们的视力不良率为68%.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索一:讨论并制定“了解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的调查方案.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1:以上5名同学分别采用了哪种方式收集了数据?点拨:除了小伟运用的是普査以外,其余几位同学采用的都是抽样调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交流讨论.问题2:小明、小丽、小凯所得到的视力不良率分别是多少?点拨:分别是94%、75%、57%.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出共性知识问题3:从上面两个问题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你认为应该怎样收集数据?说明你的理由.点拨:采用抽样调査时,应注意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全面等;收集数据时,应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总结:在统计里,我们通常是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然后根据样本的某种特性去估计总体的相应特性.谈谈你看了下面这些信息之后的想法:(1)—项网上调査表明69%的人了解无线网络知识;(2)—项网上调査显示:硕士的年薪平均数要高于博士的年薪的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对于学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有所下降(参与调査者的主要行业分布为计算机、电信、电子),(3)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员平均每年进行商务旅行1〜3次(数据来源于某商务杂志的调查,该杂志的参与调査者中有80%处于企业领导层);(4)据央视调査,2014年春节晚会的收视率达到96%.但图中所示的一项网上调査的数据却不尽相同.教师让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讲评.解答:(1)这个比例可能偏高了,因为选取的样本缺乏代表性;(2)样本缺乏代表性,几个行业的情况不能说明整个社会经济的需求;(3)样本缺乏代表性,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员中更多的处于非领导层;(4)选取的样本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探索二: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某市有关部门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2万名中学生中抽査了600名学生的视力,用这6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去估计该市所有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思考:如何抽取这600名学生呢?由于中学各个年级的学生的视力情况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应该如何抽取样本呢?定义:一般地,从个体总数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n<N),且每一次抽取样本时总体中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简便易行,当总体的个数不多时,宜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用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法:当总体容量很大时,我们可以采用科学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概括.利用电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统计了该市中学各年级100名学生视力的情况如下:教师让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讲评.根据抽样调査获得的样本信息,可以估计出总体的情况.(1)根据调查结果,可以估计该市各年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________;(2)分析该市中学生视力不良率变化的情况.分析:视力不良包括近视、远视以及由于本卫生用眼所造成的眼部疾病等.视力不良的标准为视力低于5.0,先统计出各年级100名学生视力的不良率,用该样本去估计该市中学生各年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答案:⑴32%,42%,54%,64%,69%,84%.(2)随着年级的增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率在增大.思考:你还有别的方法解决问题(2)吗?引导学生画出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从图表上分析.三、运用知识,体验成功巩固练习教材第126页练习;教材第128页练习.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拨、评价.总结提高1.师生小结.本节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座认识和收获?2.布置作业.教材习题8.1第1,2题.教师聆听同学的收获,解决同学的疑惑.。

九年级数学下册《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数学下册《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优秀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学策略。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调查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共同设计问卷、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呈现调查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学会倾听、沟通、协调,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堂的最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回顾整个调查过程,总结自己在其中的收获和不足。然后,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最后,我将对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视力问题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设计一份合理的问卷来收集数据?”“如何运用统计图表展示和分析数据?”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此外,我会强调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一份关于中学生视力情况调查的报告,包括调查方法、数据整理、图表展示、分析结论等。
2.结合本次调查,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视力的倡议书,提高同学们的视力保护意识。
3.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统计知识运用到其他生活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中学生视力情况调查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能力。
2.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学习如何设计问卷、采集数据、整理数据,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4.学生在合作完成调查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团队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PPT学习教案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PPT学习教案
第4页/共32页
请你评价
看电视是影响视力的一个因素, 怎样针对这个因素设计调查的问题?
下面设计的3个问题,那个更合适?
你每天看 电视吗?
你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 间:A. 不超过0.5小时
B. 0.5~1小时 C. 1小时以上
你平
1.设计调查问卷
试归一纳试:一:般讨地论并,设制计定“问了题解应中学简生单
• 问得计题到总的2:体视小力的明不一、良种小率丽调各、查是小多方凯少式调?查。所
• 问为题了3:获你认得为较怎准样收确集的数调据?查说结 说果你,的理抽由样。时要注意样本的
代表性和广泛性。
第16页/共32页
练习
判断下面抽样选取的样本是 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1、为了了解某地区老年人的健 康状况,调查了医院里100名 老年病人1年的生病次数。
练一练
4、要调查某校九年级550名学生周日的睡眠 时间,下列调查对象选取最合适的是( )
A.选取该校一个班级的学生 B.选取该校50名男生 C.选取该校50名女生 D.随机选取该校50名九年级学生
第27页/共32页
练一练
5、某总公司有两种产品A和B,现指令甲、 乙两地的分公司在甲、乙两地分别做市场调 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第17页/共32页
2、某方便面厂家为了了 解其产品的质量情况,每 隔100包抽取1包检查 。 3、为了了解某城市空气 污染情况,随机调查该城 市某个月的空气污染情况 。
第18页/共32页
由于6个年级的学生的视力情况有明 显的差异,所以我们可从该地区中 学生的6个年级每个年级各取 a(a≥100的整数)名学生的视力,来估 计该地区中学生的视力情况.
如何抽样?
例如九年级有3200名学生,要抽取 100名。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2)》教案-新版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2)》教案-新版
用样本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方差,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P128.
探索新知
问题1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某市有关部门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2万名中学生中抽查了600名学生的视力,用这6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去估计所有中学生的视力情况.
由于中学6个年级的学生视力有明显的差异,所以我们从每个年级中抽查100名学生,例如从九年级的3200名学生中抽查了100名,如何抽取样本呢?
8.1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2)
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的随机抽样,能用简单的随机抽样方法(抽签和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抽取样本,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事例来阐述简单的随机抽样抽取适当的样本.
教学重点
随机抽样方法.
教学难点
随机抽样方法.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人数
年级
视力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4.0
0
0
0
1
1
1
4.1
0
0
1
1
1
1
4.2
0
0
2
1
2
2
4.3
0
0
1
3
3
3
4.4
3
6
4
6
9
4.5
0
6
5
5
8
14
4.6
8
5
7
8
10
17
4.7
16
5
14
1
17
16
4.8

2021年公开课《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精品教案(市一等奖)(市优)

2021年公开课《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精品教案(市一等奖)(市优)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课题8.1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1)主备人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抽样调查的样本要有代表性和独立性,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2.通过回顾统计的有关内容,在广泛的研讨中,充分表达对数据的来源、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对结论的合理质疑,以提高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从而知道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数学对社会、科技等服务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抽样调查的样本要有代表性和独立性,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2.通过回顾统计的有关内容,在广泛的研讨中,充分表达对数据的来源、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对结论的合理质疑,以提高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从而知道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数学对社会、科技等服务的意识.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个性设计教学后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 在现在中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家庭越来越多,许多同学将电脑用于学习方面,但也有部分同学沉迷于电脑游戏、上网聊天.小丽在网上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上网查资料的中学生占到99%,而用电脑玩游戏、聊天的人仅占1%,说说你对调查结果的看法.探索新知问题2 为了对本地区的视力情况进行调查,小明、小丽、小凯等5名同学决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下面是他们的调查结果,请对他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小明的调查结果:小丽的调查结果:小凯调查的结果:小伟查阅了该地区每个中学医务室检查学生的视力资料,并计算出该地区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65%.小萍随机调查了该地区的10%的中学生的视力,并计算出他们的视力不良率为68%.问题1:小明、小丽、小凯等5名同学分别采用哪种方式收集数我在眼镜店里调查了50名中学生的视力情况如图所示510152025303540 4.0-4.54.6-5.05.0-5.3我在邻居中调查了20名学生,他们的视力如图所示4.0-4.54.6-5.05.0-5.3我调查了我校每个年级的10名学生,他们的视力如图所示视力不良率0%10%20%30%40%50%60%70%80%90%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高一高二高三据的?问题2:小明、小丽、小凯调查所得到的视力不良率各是多少? 问题3:你认为应该怎样收集数据?说说你的理由. 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类型之一:正确识别统计图表例 1 一则广告说:据调查,使用本厂牙膏可以使蛀牙率减少20%,并以图示意其调查得到的数据,你怎样看待这则广告?思路点拨 第一,我们注意到图中柱形图的纵轴是 从30%开始的,它夸大了使用本厂牙膏和非本厂牙膏 的比例,容易留给我们一个错误印象:使用该厂牙膏会 使蛀牙率减少一半.第二,我们不知道调查对象是否有可比性,如果使用该厂牙膏的人群是幼儿园小朋友,而使用非该厂牙膏的人群是成年人,那么所得的结论就不可信了.第三,我们也不知道样本容量有多大,如果只调查了10个人,那么所得的结论可能就不大可靠了.例2 以下是来自媒体的信息,谈谈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想法. (1)某报社记者于2004年8月7日晚在2004年亚洲杯决赛现场北京工人体育场调查了2000名观众,调查数据显示:91%的中国人爱看中超联赛.(2)某医院自办的小报刊载:由于98%的人认为目前医药费用比较合理,因此目前医院各项收费总体而言是合理的(数据来源于对该市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的一项问卷调查).分析:来自媒体的信息需要我们读者进行全面的分析,辨别真伪,作出自己的判断.解:(1)91%这一数据明显偏高.因为调查对象缺乏代表性:由于是在足球比赛现场调查人们对足球的喜爱程度,相当于在“足球迷”中调查统计“足球爱好者”的比例,因此难以得到一个真实、恰当的数据.(2)“目前医院各项收费总体而言是合理的”这一结论不可信.因非本厂牙膏 本厂牙膏40% 30%50% 蛀牙率备课评价: 年级主任(签名):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引导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通过对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重点知识突出化,能力培养阶梯化;在选择题目时注意了以基本题为主,少量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为辅,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教学案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设计适当的调查方案,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的收集,并对数据进行适当的整理。

2、通过对本班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情况的调查,从中体会调查方案的设计,并对调查数据能进行适当的整理。

二、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1、小明家想在学校附近开一早餐店,但不知道学生偏爱哪些饮食,也无法从媒体中查询,必须亲自进行调查,那么怎样调查才能圆满呢?2、某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九年级学生平均每学期每人要花120元买学习辅导书,对此说说你的看法。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调查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无法从媒体中获得,要想知道的彻底些必须得亲自进行调查。

2、怎样设计调查方案[思考讨论]能否用问卷调查我们班同学完成数学作业的情况。

怎样设计问卷呢? [思路点拨]调查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设计: (1)先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做作业;(2)坚持独立完成作业;(3)不复习就做作业,做不出来时问别人;(4)认真对待作业中的错误,并及时订正;(5)50%以上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思考]设计调查方案时应注意什么? [思路点拨]应注意:调查的目的是什么?调查的对象是谁?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如何抽样?样本多大?等等。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例题2、某品牌的洗衣机生产厂家为了了解顾客对该品牌洗衣机的满意程度,在洗衣机的使用说明手册中附上了一份意见表。

表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如果您对本产品不满意,请在下表中填上 “不满意”,然后将此表寄回本厂服务部。

本厂通讯地址为××省××市××路××号,邮编:××××××。

该厂服务部根据回信统计出对产品不满意的顾客数,再从厂家销售部获知该品牌洗衣机的销售量,利用公式“顾客满意率=%100⨯-销售量不满意顾客数销售量”计算出该品牌洗衣机的顾客满意率。

请分析该厂设计的调查统计方案是否恰当。

如果你认为不恰当,请在评价之后对该方案作出你认为比较恰当的调整方案(只要比原方案更合理一点即可),以便能得到更真实的数据—满意率,从而为厂家对“是否需要加快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作出决策提供依据。

例题3、某校对某班45名学生初中三年级中戴近视眼镜人数进行了跟踪调查,统计数据如图①所示 (1)如果用整个圆代表该班人数,请在图②圆中画出该班七年级初戴近视眼镜人数和七年级初未戴近视眼镜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并标出百分比;(2)如果用整个圆代表该班人数,请在图③中画出该班九年级末戴近视眼镜人数和未戴近视眼镜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并标出百分比;(3)今年某省某区约有8000名九年级学生,如果这些学生中戴近视眼镜人数的百分率与这个班九年级末戴近视眼镜人数的百分率基本相同,请估计这8000名学生中戴近视眼镜的人数大约是多少?变式题:小明对本班同学上学的交通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他根据采集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统计图1和图2.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计算本班骑自行车上学的人数,补全图1(2)在图2中,求出“乘公共汽车”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补全图2的统计图(要求写出各部(3)观察图1和图2,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只要求写出一条). `① ② ③例题4、某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分别为81 76 95 70 76 61 79 72 54 7778 81 99 83 82 57 64 75 58 8168 92 72 89 73 85 75 76 87 7286 76 84 65 88 91 60 89 68 71请试对该班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分析。

[思路点拨]把原始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确定数值的变化范围,再将其分成若干组,由此可以知道成绩的基本情况。

[方法归纳]对离散数据型进行整理时,我们往往采用统计分组的方法将数据分成若干组,计算各组的频率,有时还可以计算分组数据的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总结]通过媒体(如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收集到有用的数据或图表,以及对相关问题的评论,并将它们与我们课本上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形成自己的认识。

尤其要选用适当的调查方式,对调查得到的数据会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会从数据变化中发现它们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

[反思]在调查过程中,怎样使调查得到的结果较为合理。

[拓展]学校饮食服务公司为了方便离校路程较远的同学中午就餐,提供了A、B、C三种档次盒饭的快餐服务(A、每份6元,B、每份5元,C、每份3元)为此该服务部在七年级学生中做了简单的问卷调查,调查提纲如下:(1)你会在学校就餐吗?A、一定会B、不一定C、一定不会(2)在上一题选A、B的同学请回答:你想购买哪个价位的盒饭?第一选择第二选择。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要想为服务部提出正确的建议需要认真分析表中的数据,提取相关信息,如:被调查的人数,一定会在学校就餐的人数,不一定会在学校就餐的人数等。

提出的建议应为提供各档次盒饭数量,或比例等。

阅读材料对一则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的思考目前,从我国学校教育的实际看,仍然是以老师讲、学生听、课后练(主要是书面练习)为主.这样的方式得到了社会和家长们的广泛认可.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受同学们的欢迎?是否有效呢?1998年10月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和北京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中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在全国10所城市对10~18岁的中小学生进行了大型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设计的:在下列11种学习方式中,即“背诵、实验、考试、参观、听讲、看电视、作业练习、去图书馆、读课外书、用电脑、与朋友聊天”中,你最喜欢及你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分别是什么?课题组共回收学生问卷3737份,其中有效问卷3371份,有效率达90.2%.课题组对有效问卷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同学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排在前3位的是实验(25.9%)、用电脑(21.2%)、读课外书(12.3%);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依次是听讲(21.9%)、作业练习(18.5%)、实验(17.0%).显然,同学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与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间有明显的差别,为数众多的同学还不能利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差别比较大的项目主要包括听讲、作业练习、考试等.学生中表示喜欢这些学习方式的人很少,然而认为这些方式有效的人却较多.同学们,对于上面问卷中的问题,你们会怎样回答呢?不妨面向全班同学作一次实际调查、整理、分析,并将你们调查的结果与“中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调查的结果作出比较.最后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同学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与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抽样调查的样本要有代表性和独立性,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2、通过回顾统计的有关内容,在广泛的研讨中,充分表达对数据的来源、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对结论的合理质疑,以提高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

从而知道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增强数学对社会、科技等服务的意识。

二、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在现在中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家庭越来越多,许多同学将电脑用于学习方面,但也有部分同学沉迷与电脑游戏、上网聊天。

小丽在网上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上网查资料的中学生占到99%,而用电脑玩游戏、聊天的人仅占1%,说说你对调查结果的看法。

2、小刘是一家快餐面生产厂家的质量检验员,为了了解生产质量情况,小刘应如何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检验?(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1、了解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为了对本地区的视力情况进行调查,小明、小丽、小凯等5名同学决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下面是他们的调查结果,请对他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小明的调查结果:小凯调查的结果:小伟查阅了该地区每个中学医务室检查学生的视力资料,并计算出该地区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 65%。

小萍随机调查了该地区的10%的中学生的视力,并计算出他们的视力不良率为68%。

问题1:小明、小丽、小凯等5名同学分别采用哪种方式收集数据的? 问题2:小明、小丽、小凯调查所得到的视力不良率各是多少? 问题3:你认为怎样收集数据?说说你的理由。

2、抽样调查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和独立性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方式,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在统计里,我们通常是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然后根据样本的某种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之一:正确识别统计图表例题1、一则广告说:据调查,使用本厂牙膏可以使蛀牙率减少20%,并以图示意其调查得到的数据,你怎样看待这则广告? [思路点拨]第一,我们注意到图中柱形图的纵轴是从30%开始的,它夸大了使用本厂牙膏和非本厂牙膏的比例,容易留给 我们一个错误印象:使用该厂牙膏会使蛀牙率减少一半。

第二,我们不知道调查对象是否有可比性,如果使用该厂牙膏的人群是幼儿园小朋友,而使用非该厂牙膏的人群是成年人, 那么所得的结论就不可信了。

第三,我们也不知道样本容量有多大,如果只调查了10个人,那么所得的结论可能就不大可靠了。

类型之二:如何选择调查方法例题2、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新闻,标题为“保健食品合格率为75%”,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这则新闻能否说明市面上所有 食品中恰好有25%为不合格产品?[思路点拨]这则消息应该来源与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不是精确值。

变式题1:你认为“例题2”中这则消息来源于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变式题2:在“例题2”中,如果在这次质量监督检查中各项指标均合格的商品有45种,你能算出共有多少种保健食品受检查了吗?例题3、以下是来自媒体的信息,谈谈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想法(1)某报社记者于2004年8月7日晚在2004年亚洲杯决赛现场北京工人体育场调查了2000名观众,调查数据显示:91%的中国人爱看中超联赛.(2)某医院自办的小报刊载:由于98%的人认为目前医药费用比较合理,因此目前医院各项收费总体而言是合理的.(数据来源于对该市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的一项问卷调查)分析:来自媒体的信息需要我们读者进行全面的分析,辨别真伪,作出自己的判断. 解:(1)91%这一数据明显偏高.因为调查对象缺乏代表性:由于是在足球比赛现场调查人们对足球的喜爱程度,相当于在“足球迷”中调查统计“足球爱好者”的比例,因此难以得到一个真实、恰当的数据.(2)“目前医院各项收费总体而言是合理的”这一结论不可信.因为调查选取的对象都是医务人员,对于整个社会群体尤其是就医者群体来说明显缺乏代表性.因此得出的相关结论很不可信. 类型之三:运用统计知识进行计算例题4某地调查机构为了了解市民正在申办的该市博览会的总体印象,采取了电脑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该市年龄在16~60岁之间的居民,进行了300个电话抽样调查,并根据每个年龄段的抽查人数,和该年龄段对博览会的总体上感到满意的人数,绘制了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