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柱县旅游资源开发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万山皆绿 万山皆绿
飘 渺 雪 山 缥缈雪山
黄 水 森 林 公 园
这是避暑的好地方哦·· ··
去尝试一下吧!
千野草场
• 千野草场景区位于重庆市石柱县方斗山山脉岩口至瓦屋沿线,离长江口岸— —明清古镇西沱仅34公里,沿318国道线至忠县43公里,其边缘一带有石宝 寨、丰都鬼城等知名景点连成环线,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平均海拔1300米, 地势宽广平坦,区域面积6600公顷。景区内资源丰富,特色突出,集山、林、 草、石、畜于一体,万亩草场、万亩火棘、万亩石牙、万亩森林四大特色旅 游资源镶嵌其中。景区芳草青青,花香鸟语,牛羊成群,俨然一幅天成国画 精品。景区开发岩口休闲服务接待区、麻坪民族体育健身区、大坪草场观光 娱乐区和瓦屋土家民俗风情体验区四大功能区,里面将规划建设赛牛场、斗 牛场、草坪日光浴场、休闲小屋、红豆大道、跑马场等特色项目。其中“全 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大观园”和以火棘为主题开发的火棘园艺场、火棘 迷宫、火棘山、红籽大道等景点更是匠心独具,别具一格。置身千野草场, 可饱览红像火,白似雪、粉若桃、黄如金的南国花市和“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美景。千野草场自开发经营以来,年接待游客量8 万人次以上,几乎成了忠县人民的“后花园”,客源市场十分广泛。 • 千野草场不仅独具南方草场风光特色,而且是全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 貌大观园。草场里芳草青青,牛羊成群,山草相连,林草相间,石芽石笋石 林密布,拥有万亩石芽、万亩大棘、万亩柳杉、万亩草场四大特色资源,是 领略南国草场风光的绝佳之地。
来吃草 啦!
更多图片
西沱古镇
• 西沱古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原名西界沱,古为“巴州之 西界”,因地临长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与长江明珠——石宝寨隔江 相望。早在清朝乾隆时期,这里就“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郡 邑。”古老的历史,为这里留下了宝贵的旅游财富,成为黄水国家森 林公园在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上的旅游门户。 古镇最为引人瞩 目的景点要数云梯街,云梯街垂直长江,呈龙形向上,共有113个台 阶、1124步青石梯。从长江边向上仰望,好像一挂云梯直插苍天; 从街顶向下俯瞰,特别是有云雾的时候,犹如置身在云端间。因此, 人们就美赞它为“云梯街”,又叫“通天街”。云梯街是长江沿线唯 一垂直江面的街道,这在中外建筑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科考研究价值, 专家称之为“万里长江第一街”。街两旁保存着明清遗留下来的层层 叠叠的土家民居吊脚楼,其间的“紫云宫”、“禹王宫”、“万天 宫”、“桂花园”等著名建筑,让游人增添了许多凭古思旧的审美情 怀,现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古镇街景 • 随着新三峡环湖游的兴起,西沱古镇正在开发土家风情一条街——新 云梯街,建成后,各式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长廊环绕,蜿蜓曲 折,屋檐翘角,空中飞啄,拾级而上,仿古的吊脚楼,前店后坊,青 色的石板路,直上九霄,如梭的游人,兴致昴然……。
石柱县康养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石柱县康养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正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多种健康因素影响的复杂局面,大家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对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更加需要。
在巨大的市场推力与政策拉力的双重作用下,康养产业在健康、养老、医疗、养生、教育、旅游等行业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康养时代已然来临。
当地政府要依托当地的环境进行创新性的建设,为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更能够让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有用武之地。
关键词:石柱县康养旅游产业现状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康养产业发展,对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先后提出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战略目标,相应的康养产业发展也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康养产业作为社会的重点民生工程,作为基层政府部门要认真的把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实到为,在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的道路上不断的寻求新的方向,突破原有的认知,为社会上的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乐。
一、石柱县康养旅游产业的现状一是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康养旅游产业需要合理布局。
康养产业投入大、收效慢,在康养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上,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舆论引导,对康养产业的关注和投入不够,对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缺乏科学布局,有的部门申请即可批复,但是部分投资者光从利润空间上考虑,而没有整体的规划。
二是康养旅游缺少创新性人才。
石柱县的旅游发展较早,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许多人都慕名前来游览,成为当地有名的旅游胜地,特别是在每年的旅游旺季,可以用络绎不绝来形容,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而自然风光旅游和康养旅游是有一定区别的,石柱县要想在康养旅游产业上走在前列,还需要有创新型的人才进行统一规划。
康养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更多的专业性人才设定旅游路线,为老年人提供饮食、医疗、健身、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服务。
重庆市石柱县旅游资源开发

0重庆市石柱县旅游资源开发摘要:石柱县旅游景点介绍;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关键词:石柱;土家族;啰儿调;黄水;西沱;千野草场一、石柱县旅游景点介绍(一)、石柱县城旅游景点1、巾帼英雄秦良玉石柱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女将军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字贞素,谥号“忠贞”。
明朝末期女将军。
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
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
郭沫若吟诗称赞秦良玉是:“石柱擎天一女豪,•平生报国屡争先”。
县城依然保留秦良玉的遗迹——太保祠,座落于县城良玉广场的秦良玉塑像,再现秦良玉英姿,栩栩如生,底座为白杆兵征战图大型浮雕。
2、万寿寨遗址石柱县城东部20公里处的万寿山,海拔1490米。
奇峰突兀、山顶平阔、四周险峻。
山上有一座古寨,名曰“万寿寨”。
寨内至今有保存完好的兵营、点将台、官厅、前中后三道寨门等遗址。
前寨门额刻“万寿山”三个大字,据传为秦良玉亲笔书写。
是秦良玉率土家白杆兵筑寨御敌的遗址。
(二)、石柱土家民俗1、摆手舞土家族是石柱县的主要民族,土家族的传统舞蹈是“摆手舞”。
每年初春或暮春是土家族人跳摆手舞的季节。
一般在晚上,不分男女老少,穿上土家服饰,成群结队涌向摆手堂。
唱摆手歌,跳摆手舞,歌声悠扬,舞姿优美。
2、土家啰儿调2006年6月,石柱“啰儿调”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单里。
“啰儿调”与唐代巴渝地区广泛流传的竹枝词一脉相承,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土家族“啰儿调”民歌,是土家人在生活中即兴创作和演唱,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男女青年的“情歌”,打柴放牛的“山歌”,农田劳动的“薅秧歌”和“薅草锣鼓”,姑娘出嫁时的“哭嫁歌”,办丧事时的“孝歌”等。
石柱县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也闻名巴渝。
(三)、石柱县西沱古镇西沱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长江南岸,依山傍水,是长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土家族历史文化的交汇地。
其特色标志是吊脚楼。
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依山蜿蜒,盘旋而上。
着眼“大旅游经济”力推“大康养产业”石柱县着力打造全国著名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

着眼“大旅游经济”力推“大康养产业”石柱县着力打造全国著名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谭华祥【期刊名称】《今日重庆》【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5页(P118-122)【作者】谭华祥【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石柱县着力打造全国著名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这是一幅风景画,勾勒了平安和谐的时代画卷。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绘了生态宜居的幸福生活。
这是一曲赞美歌,奏响了康养石柱的盛世乐章。
走进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到处青山环绕、绿水长流,楼房整齐、道路纵横,民风淳朴、文明祥和,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石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长江南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地处北纬30°,是全国4个单一的土家族自治县之一,是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诞生地,也是著名的“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莼菜基地。
近年来,石柱县着力建设绿色生态经济强县,以“山”展示石柱的秀美,以“水”彰显石柱的灵性,以“绿”提升石柱的品位,以“林”凸显石柱的特色,构建和谐共融的康养系统。
石柱旅游,大有可为。
石柱旅游资源丰富,集中体现为“绿色生态、土家风情、历史文化”三大特色。
近年来,石柱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分获“最美重庆·2011年度最受欢迎旅游区县”“2012重庆非去不可十大旅游名片”“2012最美休闲旅游区县”“美丽中国”十佳度假区和“新三峡十大旅游新景观”“中国避暑养生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等荣誉。
随着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石柱树立“大旅游经济”和“大康养产业”理念,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开发,健全完善旅游开发管理机制,高水平进行深度策划和科学定位,指引旅游业向生态休闲四季康养游、民俗文化体验游转型。
“我们提出建设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对健康休闲生活的追求,引导和推动旅游与特色效益农业、特色资源加工业、休闲地产业、商贸业、健康服务业等深度融合,积极开发森林康养、有机食疗、中医药康养、户外运动、生态观光、民俗体验、避暑休闲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养生健身、保健康复、医疗养老、修心养性为核心的康养旅游产业。
关于石柱县康养旅游发展的构想与建议的发言稿

关于石柱县康养旅游发展的构想与建议大家上午好!我就石柱县康养旅游发展谈一点构想与建议,不妥之处批评指正!石柱县委、县人民政府已经做出了围绕“转型康养、绿色崛起”的发展主题,围绕“风情土家、康养石柱”的价值定位,举全县之力奋力打造“全国生态康养胜地”的目标,推动石柱康养经济全领域、全产业、全地域发展。
那么,如何践行“风情土家、康养石柱”的价值定位,如何达到“全国生态康养胜地”的目标,值得我们每一位石柱人思考和参与!一、从自然资源及认识层面上分析不容置疑,石柱县有非常良好的森林、湖泊、草地、湿地、高山、峡谷等自然资源;不容置疑,石柱县有非常宜居的空气、泉水、气温以及神秘的北纬30度0分0秒;不容置疑,石柱县有中国唯一进入正史的秦良玉忠贞文化,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容置疑,石柱县“四高一铁一港”的大交通体系;这些资源是上天的恩赐,是石柱人民的财富,为石柱县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目标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二、在旅游规划和实施方面的构想和建议围绕大健康产业,围绕“全国生态康养胜地”目标,做好石柱县全域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
全域旅游规划及项目策划应该是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系统性。
石柱县的大健康产业应该是高举高打,全国领先,重庆第一。
规划和建设最终要回答的问题:游客们为什么来?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构想和意见:第一,规划与生态环境相结合,打造田园生态康养旅游带。
主要规划区域:冷水镇、黄水镇及沿线。
即依托项目地良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构建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温泉水疗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田园养生等养生业态,打造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养生谷、温泉度假区、生态酒店、地方元素民宿、纯黄小镇等产品,形成生态养生大健康产业体系。
展现出重庆独有的夏天纳凉、冬天赏雪以及温泉水疗等的生态康养目的地。
第二,规划与养生养老结合,发展田园健康享老旅游带。
主要规划区:沙子镇至中益镇沿线。
将医疗、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养老产业,发展康复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养老、老年体育、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动等业态,打造集养老居住、养老配套、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养老度假基地等综合开发项目,带动护理、餐饮、医药、老年用品、旅游、教育等多产业的共同发展。
重庆市石柱县旅游资源开发解析

0重庆市石柱县旅游资源开发摘要:石柱县旅游景点介绍;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关键词:石柱;土家族;啰儿调;黄水;西沱;千野草场一、石柱县旅游景点介绍(一)、石柱县城旅游景点1、巾帼英雄秦良玉石柱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女将军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字贞素,谥号“忠贞”。
明朝末期女将军。
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
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
郭沫若吟诗称赞秦良玉是:“石柱擎天一女豪,•平生报国屡争先”。
县城依然保留秦良玉的遗迹——太保祠,座落于县城良玉广场的秦良玉塑像,再现秦良玉英姿,栩栩如生,底座为白杆兵征战图大型浮雕。
2、万寿寨遗址石柱县城东部20公里处的万寿山,海拔1490米。
奇峰突兀、山顶平阔、四周险峻。
山上有一座古寨,名曰“万寿寨”。
寨内至今有保存完好的兵营、点将台、官厅、前中后三道寨门等遗址。
前寨门额刻“万寿山”三个大字,据传为秦良玉亲笔书写。
是秦良玉率土家白杆兵筑寨御敌的遗址。
(二)、石柱土家民俗1、摆手舞土家族是石柱县的主要民族,土家族的传统舞蹈是“摆手舞”。
每年初春或暮春是土家族人跳摆手舞的季节。
一般在晚上,不分男女老少,穿上土家服饰,成群结队涌向摆手堂。
唱摆手歌,跳摆手舞,歌声悠扬,舞姿优美。
2、土家啰儿调2006年6月,石柱“啰儿调”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单里。
“啰儿调”与唐代巴渝地区广泛流传的竹枝词一脉相承,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土家族“啰儿调”民歌,是土家人在生活中即兴创作和演唱,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男女青年的“情歌”,打柴放牛的“山歌”,农田劳动的“薅秧歌”和“薅草锣鼓”,姑娘出嫁时的“哭嫁歌”,办丧事时的“孝歌”等。
石柱县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也闻名巴渝。
(三)、石柱县西沱古镇西沱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长江南岸,依山傍水,是长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土家族历史文化的交汇地。
其特色标志是吊脚楼。
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依山蜿蜒,盘旋而上。
石柱康养旅游发展初探

石柱 把建 设 全 国 著名 康 养休 闲生 态 旅 游 目的 地作 为其 发 展 定 位 目标 之 一 , 发 展 康 养 旅游 产业 , 是 为 深 入 贯 彻 长 江
二、 石 柱 康 养 旅 游 发 展 的 路 径
1 .突 出 重 点 , 大 力 发 展 全 域 旅 游 。全 域 旅 游 是 一 种 新 的
区域协 调 发展理 念 和模 式 , 指 在 一 定 区域 内 , 以旅 游 业 为优
势产 业 , 对 区域 内经 济社 会 资 源 进 行 全 方位 、 系 统 化 的 优 化 提 升 。石 柱 发 展 全 域 旅 游 , 一 方面 , 可坚 持 以“ 一 区 三 园 一 古 镇” 即黄水 国家级 旅游 度假 区 、 七 曜山 国家 地 质公 园、 藤 子 沟 国家湿地 公 园 、 中国莼 菜农业 公 园 、 西 沱古 镇 为主 抓 手 , 健 全 完 善旅游 开发 管理 机制 , 精 心招 引有 实 力 、 有 经验 、 讲 诚 信 的
实施 意见 》 , 立 足渝 东 南 生态 保 护 发 展 区 功能 定 位 所 作 出的
重 大举 措 ; 是 尊重实 际 、 尊 重规 律 , 审 时 而立 、 顺势而为, 深 谋 远虑 、 高 瞻远 瞩 的战 略 考 量 。有 利 于 生 态 保 护发 展 , 有 利 于 实现 特色 发展 , 有 利 于 推 动旅 游 转 型 升 级 , 有 利 于 促 进 产 业 融合 发展 。
、
石 柱 康 养 旅 游 发 展 的 优 势
1 .丰 富 的森林 资源 。截 止 到 2 0 1 6年 底 , 石 柱 有林 业 用
石柱县康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问题研究

石柱县康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问题研究作者:李术华万雪峰来源:《速读·下旬》2017年第09期摘要:石柱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部,三峡库区腹心,有着极其丰富的康养旅游资源,如何发挥这些资源优势,把石柱打造成重庆乃至全国的康养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然而,石柱康养旅游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很多,主要表现在康养旅游资源整合度不高、缺乏康养旅游开发整体规划、康养旅游功能定位及产品设计创新性不足等。
必须寻求康养旅游发展新亮点和新品牌,科学合理布局康养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康养旅游相关产业,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才能推进石柱县康养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康养旅游;开发模式;现状;对策一、石柱县康养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康养旅游资源整合度不高石柱县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可开发的康养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虽然目前已在着手开发康养旅游产品,但大多属于观光类养生旅游。
康养度假旅游开展得不够,没有使游客真正体验到既能“康”又能“养”的度假游。
(二)康养旅游开发规划系统未建立目前,石柱县的旅游度假区多冠以“生态”的名号,但“康养”这一概念还没有植入大众旅游开发系统中。
从政府层面上讲,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规划设计,也没有有效的方法指导养生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建设,如养生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原则、规划布局模式、规划用地类型、规划设施配套、规划景观环境特色等相关问题还未做系统的研究。
(三)康养旅游开发功能定位及产品设计创新性不足康养旅游市场以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为主,但也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向。
但是由于对康养旅游的客源市场缺乏细分,造成了旅游产品雷同的问题。
如市场上多流行温泉养生度假、森林养生度假等传统度假产品,石柱县也是如此,特色康养旅游度假产品创新不足。
同时,目前石柱县旅游业主要是避暑型,集中在夏季游,冬春游产品开发不足,使得旅游业始终走不出夏热冬冷的魔圈。
(四)旅游地产发展还以投资型、度假型为主旅游地产是不少旅游地赖以生存的重要抓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石柱县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石柱县旅游景点介绍;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关键词:石柱;土家族;啰儿调;黄水;西沱;千野草场
一、石柱县旅游景点介绍
(一)、石柱县城旅游景点
1、巾帼英雄秦良玉
石柱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女将军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字贞素,谥号“忠贞”。
明朝末期女将军。
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
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
郭沫若吟诗称赞秦良玉是:“石柱擎天一女豪,•平生报国屡争先”。
县城依然保留秦良玉的遗迹——太保祠,座落于县城良玉广场的秦良玉塑像,再现秦良玉英姿,栩栩如生,底座为白杆兵征战图大型浮雕。
2、万寿寨遗址
石柱县城东部20公里处的万寿山,海拔1490米。
奇峰突兀、山顶平阔、四周险峻。
山上有一座古寨,名曰“万寿寨”。
寨内至今有保存完好的兵营、点将台、官厅、前中后三道寨门等遗址。
前寨门额刻“万寿山”三个大字,据传为秦良玉亲笔书写。
是秦良玉率土家白杆兵筑寨御敌的遗址。
(二)、石柱土家民俗
1、摆手舞
土家族是石柱县的主要民族,土家族的传统舞蹈是“摆手舞”。
每年初春或暮春是土家族人跳摆手舞的季节。
一般在晚上,不分男女老少,穿上土家服饰,成群结队涌向摆手堂。
唱摆手歌,跳摆手舞,歌声悠扬,舞姿优美。
2、土家啰儿调
2006年6月,石柱“啰儿调”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单里。
“啰儿调”与唐代巴渝地区广泛流传的竹枝词一脉相承,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土家族“啰儿调”民歌,是土家人在生活中即兴创作和演唱,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男女青年的“情歌”,打柴放牛的“山歌”,农田劳动的“薅秧歌”和“薅草锣
鼓”,姑娘出嫁时的“哭嫁歌”,办丧事时的“孝歌”等。
石柱县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也闻名巴渝。
(三)、石柱县西沱古镇
西沱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长江南岸,依山傍水,是长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土家族历史文化的交汇地。
其特色标志是吊脚楼。
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依山蜿蜒,盘旋而上。
江中遥望,宛如云梯,直上云霄,称之为“云梯街”。
其独特建筑被誉为古建筑之经典,又称“通天街”,有“万里长江第一街”之美称,至今古貌完整。
2003年,西沱古镇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四)、石柱县千野草场
千野草场位于石柱县方斗山山脉岩口至瓦屋沿线,平均海拔1300米,地势宽广平坦,是全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大观园。
6600公顷的草场里芳草青青,牛羊成群,山草相连,拥有万亩草场、万亩火棘、万亩石芽、万亩柳杉林四大特色旅游资源,俨然一幅天成国画精品。
(五)、石柱县黄水镇
黄水盛产黄连,被誉为“中国黄连之乡”,中外驰名于“中外黄连城”。
以黄水镇为中心的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分为大风堡原始森林风景区和黄连城风景区两片。
最高海拔1934米,最低处750米,海拔差异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夏季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景区内重岩叠嶂,奇山异水随处可见,有“玛瑙城”、“十二花园姊妹山”等绮丽景观。
森林公园内有各种植物5000余种,其中药材1700多种。
是珍稀植物水杉的仅存地之一,现有国家林业部挂牌保护的水杉古树28株。
挂牌为“中国一号”具有当代“活化石”之称的水杉母树,位于黄水镇横庙村,其胸径1.7米,树高45米,虽经400余年的沧桑,至今仍旁枝斜逸,生机勃勃,蔚为壮观。
受到中外专家学者和游人的青睐,日本专家曾三度考察过此树。
二、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一)、选择最有特色的资源开发
比如黄水镇,因为它的夏季凉爽无比,可以开发成避暑圣地。
(二)、因地制宜,突出石柱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
比如石柱的啰儿调和摆手舞,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土家族民族特色和风情。
(三)、创造具有不同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景观
土家族的民族服装特别好看,如果开发,一定会会让人眼前一亮。
(四)、开发过程中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的稳态平衡,不要肆意破坏黄水的水杉母树要好好保护,那是国家财产。
还有其他资源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