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重点文言知识与重点句子翻译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形:表现 何以:怎么 异:区分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 挟:挟着 超:跃过 语:告诉 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 也,非不能也。 折枝:按摩肢体
(孟子)说:“用胳膊夹着泰山去跃过渤海,告诉别 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弯腰 行礼,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 不是不能做。
是以:所以 远:远离 庖厨:厨房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 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到它 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 心吃它的肉。会把厨房建的远远的。”
文本探究1: 这部分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以羊易牛”的例子来证明齐 宣王的善心。
《齐桓晋文之诗事卷章》打记门录孟惊子节和序齐宣,王满的盘一次角谈黍话。正齐累国累在威。王(宣王之父)
时曾经两次打败魏军,宣王时又破燕国的国都,雄踞东方,威震诸侯。齐宣王早 就有以战求霸,君临天下之志。因此,当孟子到齐国后,他就请孟子谈谈齐桓公 晋文公在春秋时候建立霸业的事迹。孟子就利用这一机会,巧妙地阐述了行仁政 而王天下的主张和具体措施。
御:治理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榜样 寡妻:正妻 至于:推广到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
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 推:推广 保:安抚 施加到他人身上罢了
无道:没有谈论,道:谈论 是以:因此
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无传:没有流传 无以:不得已 王: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说给我 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 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一说,那么 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文言知识与重点句子翻译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文言知识与重点句子翻译PPT课件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 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宾语前置), 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宾语前置),为( wé i,是)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 焉。故王(wá ng)之不王(wà ng),不为也, 非不能也。” 独何与,独,副词,究竟。与,通“欤”。之, 提宾标志。为不用明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 。不 为也,非不能也。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无伤,没有妨害。乃,是。见牛未见羊也,(原 因在于您)看到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而没看到羊。君子,有道德 的人。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以, 以是,因此,所以。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王说(yuè ),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 cǔnduó)之。’─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 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biǎn)小, 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 以羊易之也。” 然,对。诚,的确,确实。何,怎么。即,就是 。 故,所以。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 恶(wū)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 何择焉?” 无,通“毋”,不要。异,意动,感到奇怪。于 ,表示动作的对象,介词,对。之,主谓间。小 ,大,都是形容词的名词用法。恶,疑问代词, 怎么。之,代词,文中指“您的用意”。若,如 果。隐,怜悯,痛惜。则,那么。何择焉,有什
何如,如何文,言怎否么定样句。中则代,词才作。宾矣语,,呢宾。语前置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保,安定,安抚。莫,没有什么人。之,他。御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 若,像。者,……的人。乎哉,语助词 曰:“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曰:“臣 闻之 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于)胡龁曰:‘王坐于堂上(状语后置句),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之,动词,往。而,连词,顺承(修饰)。(把 )牛(牵)到哪里去? 对曰:“将以(之)衅钟。”王曰:“舍之!吾 不忍其觳觫(hú sù ),若无罪而就死地。” 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 。若,如此。就 ,接近,走向。而,连词,转折。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文言知识和重点句子翻译专业知识讲座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文言知识和重点句子翻译专业知识讲座
不为者与不能者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本形文,档所名提供词的作信息动仅词当供之参,处考,之表请用现联,系不。能本以作人为或何科网学站异依删,据除,。宾请勿语模前仿。置文档如有不 “不肯干与不能干在具体表现上什么区别?”
曰:“挟(xié)太山以超北海,语(yù)人曰: “(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 :
说,通“悦”,高兴。乃,这样。先生您说的这 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朗的作用啊!这种心 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 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
复,禀告。明,名词,视力。则,那么。许,赞 同。……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 (我的)视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王笑曰:“是诚当之何处心,请哉联?系本我人或非网爱站删其除财。 而易之以羊 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
是,这。诚,到底。哉,呢。而,因果关系。易 之以羊,就是“以羊易之”,状语后置。宜乎百 姓之谓我爱也,就是“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宜,应当,理所当然。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天下可运于掌。
• 老,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教 参),敬重。第二个“老通”,名词,长 辈。幼,形容词作动词,爱护。第二个 “幼”,孩子。敬重自己的老人,进而推 广到尊重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 推己及人也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 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 那么容易了。
以是,因此。 无以,不得已。以,通“已” ,止。则,那么,就。王,动词,行王道(仁政 )以统 一天下。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齐桓晋文之事》PPT优秀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优秀课件
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
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2021/6/3
5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的思想
1、王道:任何一种哲学,都会创立自己的理想世界。
孟平过子盛了提世,出 的 有3同、了 理 什,性一 想 么他善幅 图 比主:君景百张孟民。姓人子同这归性的乐对附本哲、于,善学仁王国,人义者力进格来强并而也说盛施十与,更的分他自 令王强人然 他道调不是 们乐最 满土好 意和不 的太 呢?对于个老人百修姓养来,说提,出也了是“如穷此则,独有善谁其不身乐,意做太平 盛世的人达呢则?兼济天下”的封建士大夫的出世 2、民本进:退孟准子则的。“王道”思想,宣传仁政,还提出 “民为贵4、,轻社视稷体次力之劳,动君和为体轻力”劳的动民者本:思想,这充分 体现了社“会无的君民子主莫和治文野明人的,正无当野的人进莫步养趋君势,反映了
*注解: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
仉:zh宫ǎ旁n边g。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
朔:shu入ò,文夏庙历,每行月礼初跪一拜日,揖让进退,孟子见 揖:yī,拱了居手,住礼一的一地记方住。。”孟就母在想这:里定“居这下才了是。孩子
2021/6/3
2
齐桓晋文之事
买肉啖子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 杀曰之东豚;教加“何也豚为。肉吾评年身?今以怀论孟教世食娠”:子,有之是母孟的以知,子曰影 自母而明,:响己不欺不席“,的仅之欺不欲而一重,也正啖且言视是不汝。十一客教坐。分行观之;”注,环不割其重 一境信不母言举对也正自传一少。不悔食而”,言乃胎,买 他的译母文亲:动的说孟来故:子启事"东少发,家年教 讲为时育的什,孟就有么子是一杀。孟次猪母“东?如买"家孟何肉邻母以啖居说自子杀:"己”要猪给,孟你子吃问 肉。"孟的母言后行来对后孟悔子了施,说以:"诚我实怀不着欺这的个品孩德子时,席子 摆得不正教,育我的不故坐事;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 (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 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 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及重点总结31页PPT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及重点总结31页PPT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及重点总结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则殆。——孔子

齐桓晋文之事ppt实用课件51

齐桓晋文之事ppt实用课件51

《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 的气概,充分反映了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 级斗争。
《孟子》散文善于运用比喻。 有人统计,《孟子》全书共261章,其中有 93章共用了159个比喻,可见孟子是善用比 喻的能手。用比喻说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来进行论辩,不仅增加了形象性,富有情趣, 引人入胜;而且显得简洁、明白,更有说服 力。
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实行仁政王道的 政治主张。他多次到齐国,尽管他先后受到齐威王 和齐宣王的礼遇,但齐宣王倾心于春秋时期霸主地 位,一心想建立霸业。即位后任用名将田忌、孙膑 等,伐魏大胜,后又攻伐燕国等弱小国家,最终未 采纳其的政治主张。
孟 子 像
孟子故里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
梁惠王招贤的目的是希望游说之士为魏国的利益出谋划策, 如何富国强兵,重振旗鼓,报仇雪恨.因此提问总是围绕 着如何富国强兵,如何报仇雪恨 孟子游说的目的是要推 行仁政.因此孟子总是用仁政来回答
重点词句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称人以字表敬,自称以名表谦 孔子,名丘,字仲尼. ——丘也闻,有国有家, 2、臣未之闻也. 宾语前置.——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 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保:安,安抚 . 本义:负幼儿于背. 引申:养育、抚养-安,安抚 -保护、爱护 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
17、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 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 使令于前与?
为:介词,因为
——因为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呢?轻暖的衣服不够穿 呢?还是因为各种色彩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 够听呢?亲幸 的人不够用在您面前听从使唤呢?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恩德
推及
功效 不到达
偏偏,却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
因为
主谓之间,不译
表被动
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
所以 王道,统一天下
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变现 以何,凭什么 区别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功德却不能推及到老百姓身上,究竟是为什么 呢?既然这样,那么,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 是不用视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 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这样做,而不是不能这样做。” (齐宣王)说:“不肯做与做不到的表现有什么区别?”
形作动, 形作名,老人 表递进,进而 形作动,爱护
转动
尊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
通“型”名作动,作榜样 正妻 推及,到
治理

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
安定
推及,到
安定、安抚
施加
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重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 别人的孩子。(照这样去做)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 《诗经》说:“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及到兄弟,进而治理好家和国。”这是说 拿这样的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定天下,不推广恩德连妻子 儿女都安抚不了。
一、知人论世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孔子之 孙孔伋(子思)的再传弟子。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 “孔孟”。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文言知识与重点句子翻译 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文言知识与重点句子翻译  ppt课件

止。则,那么,就。王,动词,行王道(仁政)
以统 一天下。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何如,如何,怎么样。则,才。矣,呢。
曰:“保民而文王言,否莫定之句能中御代也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保,安定,安抚。莫,没有什么人。之,他。御,
抵御。
ppt课件
2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若,像。者,……的人。乎哉,语助词
曰:“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曰:“臣
闻之
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于)胡龁曰:‘王坐于堂上(状语后置句),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之,动词,往。而,连词,顺承(修饰)。(把)
牛(牵)到哪里去?
对曰:“将以(之)衅钟。”王曰:“舍之!吾
不忍其觳觫(húsù),若无罪而就死地。”
•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 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天下(使天下安 定),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保护不了。
ppt课件
12
•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 而已矣。
• 古代的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 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
•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 何与?
5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
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
是,这。诚,到底。哉,呢。而,因果关系。易
之以羊,就是“以羊易之”,状语后置。宜乎百
姓之谓我爱也,就是“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宜,应当,理所当然。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
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
说,通“悦”,高兴。乃,这样。先生您说的这 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朗的作用啊!这种心 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 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这样的。以,认为。王矣。爱,吝啬 (lìnsè),舍不得。固,本来。之,主谓间。 忍,忍心。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biǎn)小, 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 以羊易之也。” 然,对。诚,的确,确实。何,怎么。即,就是。 故,所以。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 恶(wū)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 何择焉?” 无,通“毋”,不要。异,意动,感到奇怪。于, 表示动作的对象,介词,对。之,主谓间。小, 大,都是形容词的名词用法。恶,疑问代词,怎 么。之,代词,文中指“您的用意”。若,如果。 隐,怜悯,痛惜。则,那么。何择焉,有什么区 别你呢?择,区别。焉,语助词呢。
何如,如何,怎么样。则,才。矣,呢。 曰:“保民而文王言,否莫定之句能中御代也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保,安定,安抚。莫,没有什么人。之,他。御, 抵御。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若,像。者,……的人。乎哉,语助词
曰:“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曰:“臣 闻之 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于)胡龁曰:‘王坐于堂上(状语后置句),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 王曰:“吾惛(hūn),不能进于是矣。
• 惛,糊涂。进于是,进到这一步,意思是懂得这 个道理
• 我糊涂,不能明白这个道理。
•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 之。”
• 愿,希望。
• 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志愿。明确地指 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着这么做 做看。”
•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 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 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
是,这。诚,到底。哉,呢。而,因果关系。易 之以羊,就是“以羊易之”,状语后置。宜乎百 姓之谓我爱也,就是“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宜,应当,理所当然。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 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 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 抑,还是,表选择。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piánbì)不足使 令于前与?
• 还是穿着华丽服装的美女不够看吗?美妙 的音乐不够听吗?左右受宠爱的人不够用 吗?
•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 (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足够您使唤的,难 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
• 曰:“否,吾不为是也。” • “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得,能,可。闻,使动,使……听到 。乎,吗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对,回答。徒:门徒(类)。 无道,没有称道。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无 以,则王(wàng)乎?” 。
以是,因此。 无以,不得已。以,通“已”, 止。则,那么,就。王,动词,行王道(仁政) 以统 一天下。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 权,然后知轻重;度(duó);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 权,名词作动词,用秤称轻重。度,衡量 长短。(度duó,推测,估计。揣度,测度, 度德量力 )甚,厉害,严重。
• 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才能知 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的思想感 情)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 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宾语前置), 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宾语前置),为 (wéi,是)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 恩焉。故王(wáng)之不王(wàng),不为也, 非不能也。” 独何与,独,副词,究竟。与,通“欤”。之, 提宾标志。为不用明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 。不 为也,非不能也。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 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 方,纵横。服,使……降(屈)服。何以异,以何 异,凭什么来区别。敌,打仗。盖,通“盍”, 何不。反,通“返”,回到。本,根本,指行王 道仁政。
• 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 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九分 之一(的力量)去使九分之八(的力量)降服, 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区别呢?何不回到根 本上来呢?
•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 “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 听吗?”
• 王笑而不言。
•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 与?
• 为,因为。肥甘,轻暖,都是形容词作名 词,肥美的食物,又轻又暖的衣服。
• “是因为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 的衣服不够穿呢?
•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 与?便嬖(piánbì)不足使令于前与?
•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 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gǔ)皆 欲藏于王之市,
• 划线句均为状语后置句
• (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 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 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 (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
•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 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 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那么不守法度, 越出常规的事儿,就没有不做的了。
•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 及,等到。从,紧接着。刑,名词作动词, 处罚。罔,通“网”,作动词,用网捕捉, 引申为陷害。
• 是(是)罔民也。
• 等到(他们)犯了罪,紧接着用刑法去处 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
说,通“悦”,高兴。乃,这样。先生您说的这 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朗的作用啊!这种心 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 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
复,禀告。明,名词,视力。则,那么。许,赞 同。……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 (我的)视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 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 “(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 胜呢?”
• 曰:“楚人胜。”
•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 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 固,本来。小、大,寡,众、弱、强:均 属于形容词作名词。
• “既然这样,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 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 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
•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若,这样。犹,如同。缘木求鱼,比喻方 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 (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欲 望,就象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 王曰:“若是其甚与?” • “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 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 为之,后必有灾。”
• 殆,恐怕,可能。若,这样。焉
• “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 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患;假使用这 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欲望,又尽心尽 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
• 曰:“可得闻与?” • “(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 •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 孰,谁。
•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
• 刑,通“型”,典范,作动词, 做榜样。至于,推及到。(做 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做好榜 样,推及到兄弟,进而治理好 一家一国。
• ──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
• 举,拿。斯,这,这样的。诸,兼词,相 当于“之于”。而已,罢了。
•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既然这样),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 的东西便可知道了:
•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lì)中国而抚四夷 也。
• 朝,使……朝见。莅,莅临,来到,来临 (多用于贵宾),莅临会场,敬请 莅临指 导。安抚,使动,使… …安定。
• 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 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
无伤,没有妨害。乃,是。见牛未见羊也,(原
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君子,有道德 的人。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以, 以是,因此,所以。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王说(yuè),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 cǔnduó)之。’─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 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 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天下(使天下安 定),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保护不了。
•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 而已矣。
• 古代的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 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
•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 何与?
•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 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 原因呢?
•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 后快于心与?”
• 抑,难道。副词,表反诘。危,使动, 使……受到危害。
• 难道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 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之)求 吾所大欲也。”
• “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 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 了。”
• 若,至于。因,因而。
• 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有守道不 变的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 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 长久不变的善心。
• 苟无恒心,放辟(pì)邪侈(chǐ),无 不为已。
• 苟,如果。放辟邪侈,放、侈,放纵,放 荡。辟、邪,不正。已,通“矣”表示确 定语气。
• 划线句均为状语后置句
• 行旅,动词作名词,旅行的人。涂,通“途”, 道路。天下,天下的人。疾,憎(zēng)恨,怨 恨。赴愬,赶来申诉。愬,通“诉”,申诉。其, 如果。若,像。是,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