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对湖泊生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湖泊生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湖泊生态的调研报告湖泊生态调研报告一、引言湖泊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湖泊不仅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也是许多动植物种群的栖息地和重要的食物链中转站。

然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发展的加剧,湖泊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干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本调研报告旨在研究湖泊生态系统的现状,以及对其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选择了某省的四个典型湖泊进行研究。

通过实地考察、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方式,收集了有关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数据。

同时,还进行了社会调查,了解当地居民对湖泊生态的认知与态度。

三、湖泊生态现状1. 水质状况:调研结果显示,四个湖泊的水质普遍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

其中两个湖泊明显受到周边农业和工业排放的影响,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

2. 湖泊富营养化:湖泊的富营养化是影响湖泊生态的重要因素。

过量的营养物质会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藻华,破坏水体的透明度,影响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3. 生物多样性:通过样本调查和生物量测定,发现湖泊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了破坏。

许多原生动物和植物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适应富营养环境的抗逆物种,生物多样性下降。

4. 社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当地居民对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现状有一定的认知,但很少有人主动参与湖泊生态保护的行动。

部分居民认为生态保护责任应由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负责,自己没有义务参与。

四、湖泊生态保护建议1. 加强水体污染治理:采取措施减少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提高水质净化效率。

2. 控制土壤侵蚀和养殖污染:推广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和农药农药使用,控制土壤侵蚀。

同时,加强养殖污染的监管,推动绿色养殖方式。

3. 增加湖泊保护区和禁渔区:设立湿地保护区和湖泊周边的禁渔区,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4.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宣传和社区活动,提高公众对湖泊生态保护的意识,鼓励居民参与湖泊保护工作。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一)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选取原则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是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复的辖区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国家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出发,按照下列原则选定:(1)国家重要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水功能区。

(2)重要的涉水国家级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和重要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跨流域调水水源地及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水功能区。

(3)国家重点湖库水域的水功能区,主要包括对区域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的湖泊和水库水域的水功能区。

(4)主要省际边界水域、重要河口水域等协调省际间用水关系以及内陆与海洋水域功能关系的水功能区。

(二)一级水功能区全国重要江河湖泊一级水功能区共2888个,区划河长177977公里,区划湖库面积43333平方公里,区划成果见表3-1和图3-1、图3-2。

其中,保护区618个,占总数的21.4%;保留区679个,占总数的23.5%;缓冲区458个,占总数的15.9%;开发利用区1133个,占总数的39.2%。

在177977 公里区划河长中,保护区共36861 公里,占区划总河长的20.7%;保留区55651公里,占31.3%;缓冲区13600 公里,占7.6%;开发利用区71865 公里,占40.4%。

在43333平方公里区划湖库面积中,涉及一级水功能区174个,其中保护区总面积33358平方公里,占区划总面积的77.0%;保留区2685平方公里,占6.2%;缓冲区498平方公里,占1.1%;开发利用区6792平方公里,占15.7%。

1、保护区全国一级水功能区中,保护区共计618个,区划河长36861 公里,区划湖库面积3335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长江区、松花江区、西北诸河区、西南诸河区和淮河区等。

保护区的分布与各水资源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密切相关,各水资源区中保护区的分布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基于GIS的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

基于GIS的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

基于GIS的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陈治荣;曹广超;陈克龙;马元希;王欣烨【期刊名称】《长江科学院院报》【年(卷),期】2023(40)1【摘要】湖泊型水生态功能分区是以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底图,通过水文分析划分出目标流域的自然水文单元和水系,借助流域综合调查资料确定水生态功能分区,也是地学分区面向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基于GIS技术,将研究区7大主要河流水系图、DEM、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图、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图、土地利用类型图等进行统一处理为栅格单元相同的栅格图,使用GS+软件计算各指标要素的空间自相关距离,从而得到各因子之间的空间自相关距离,确定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主导指标和影响指标,运用ArcGIS 10.0软件中的空间叠加法对选定的指标栅格图进行模糊叠加,修正分区边界,确定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为8个。

以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图为底图,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确定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二级分区为27个。

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有助于丰富青海湖流域分异规律研究,为青海湖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

【总页数】6页(P67-72)【作者】陈治荣;曹广超;陈克龙;马元希;王欣烨【作者单位】宁夏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9【相关文献】1.基于GIS和AHP法的大宁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区2.基于遥感和GIS的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研究3.基于生态系统敏感性与生态功能重要性的高原湖泊分区保护研究——以达里湖流域为例4.“国家水专项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示范课题研讨会”在杭州顺利召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指南]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

[指南]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

[指南]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一)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选取原则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是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复的辖区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国家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出发,按照下列原则选定:(1)国家重要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水功能区。

2)重要的涉水国家级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和重要的国家级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跨流域调水水源地及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水功能区。

(3)国家重点湖库水域的水功能区,主要包括对区域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的湖泊和水库水域的水功能区。

(4)主要省际边界水域、重要河口水域等协调省际间用水关系以及内陆与海洋水域功能关系的水功能区。

(二)一级水功能区全国重要江河湖泊一级水功能区共2888个,区划河长177977公里,区划湖库面积43333平方公里,区划成果见表3-1和图3-1、图3-2。

其中,保护区618 个,占总数的21.4%;保留区679个,占总数的23.5%;缓冲区458个,占总数的15.9%;开发利用区1133个,占总数的39.2%。

在177977 公里区划河长中,保护区共36861 公里,占区划总河长的20.7%;保留区55651公里,占31.3%;缓冲区13600 公里,占7.6%;开发利用区71865 公里,占40.4%。

在43333平方公里区划湖库面积中,涉及一级水功能区174个,其中保护区总面积33358平方公里,占区划总面积的77.0%;保留区2685平方公里,占6.2%;缓冲区498平方公里,占1.1%;开发利用区6792平方公里,占15.7%。

1、保护区全国一级水功能区中,保护区共计618个,区划河长36861 公里,区划湖库面积3335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长江区、松花江区、西北诸河区、西南诸河区和淮河区等。

保护区的分布与各水资源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密切相关,各水资源区中保护区的分布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湖泊分类体系及综合分区研究与展望

湖泊分类体系及综合分区研究与展望
“类例既分,学术自明 ”。 湖 泊 分 类 分 区 是 根 据 湖 泊理化生过程及分 布、形 成 与 演 变 过 程 等 方 面 的 异 同 点 ,采 用 典 型 表 征 指 标 对 湖 泊 进 行 归 类 区 分 ,是 湖 沼 学 学科发展进程中一 项 重 要 的 基 础 理 论 工 作 [1],也 是 实 施湖泊综合管理 的 先 决 条 件 。 [2] 当 前,国 内 外 学 者 根
泊水文、湖泊所 含 物 质 及 湖 泊 -河 流 关 系 4而 针 对 国 内 外 湖 泊 分 区 的 已
有 研 究 成 果 进 行 了 系 统 梳 理 ;最 后 ,提 出 了 当 前 湖 泊 分 类 分 区 研 究 中 存 在 的 不 足 ,并 结 合 我 国 湖 泊 保 护 修 复 和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湖泊概念内
收 稿 日 期 :2018-10-16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重 点 研 发 计 划 项 目 “水 资 源 高 效 开 发 利 用 ”重 点 专 项 (2017YFC0404506) 作 者 简 介 :邢 子 强 ,男 ,高 级 工 程 师 ,博 士 ,研 究 方 向 为 流 域 水 生 态 保 护 与 修 复 。 E-mail:xingziqiang@ giwp.org.cn 通 讯 作 者 :黄 火 键 ,男 ,教 授 级 高 级 工 程 师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为 国 家 水 资 源 规 划 与 研 究 。 E-mail:hjhuang@ mwr.gov.cn
14
人 民 长 江
2019年
涵 的 定 义 ,并 重 新 定 义 了 湖 泊 的 内 涵 ;系 统 地 剖 析 了 国 内外当前湖泊分类体 系 研 究 现 状 及 存 在 的 问 题,并 对 湖泊分区研究进展 进 行 了 梳 理 总 结。 在 此 基 础 上,提 出了我国湖泊分类 分 区 体 系 的 研 究 方 向,以 期 为 我 国 湖泊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湖泊是人类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加,湖泊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失常的问题。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及保护对策的研究已是当前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湖泊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入手,探讨当前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评价及保护对策的探索和研究。

一、湖泊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湖泊是通过蓄水或堰塞而形成的静水体。

它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水文、水质和生命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动态系统。

湖泊是多功能的,它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基础,还是生态环境的核心区域。

湖泊具有物质循环功能、水文水质调节功能、气候调节功能、风景旅游功能、水产养殖和娱乐功能等。

湖泊生态系统由水体、岸带和周边地域构成,其中水体是湖泊的基本组成部分。

岸带是水体和陆地的过渡区域,它是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域。

周边地域是指湖泊周边的自然和人类生态系统,包括洪泛区、富营养化区、农业区、城市区和森林区等。

湖泊生态系统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二、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湖泊美丽景色和水质鲜明的改变,让公众把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看作上帝的保佑,但是,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密不可分。

目前,湖泊生态系统面临着恶化和破坏的挑战,这是大家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中,常用的指标有水质、水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生物多样性等。

水质是评价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水体的营养状况(尤其是氮、磷和硅)通常用氮磷比和总氮磷比等来进行评价。

此外,湖泊生态系统的温度、透明度、悬浮物浓度、PH值等也是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的重要指标。

最近,随着高通量测序的发展,微生物群落也成为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的一个新的指标。

三、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对策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对策是一个复杂和综合性的问题,它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

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关键是减少人类活动对湖泊的负面影响。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作者:胡开明陆嘉昂冯彬常闻捷巫丹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第19期摘要: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目的是实现中国流域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管理的精细管理理念,综合考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等,确定分区指标体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学方法,对基础空间数据和流域水生态系统特征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太湖流域划分为49个分区(陆域43个和水域6个),并提出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向,为该区域水陆一体化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水生态环境管理;分区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 X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9-0098-07Study on Aquatic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in Lake Taihu BasinHu Kaiming et al.Abstract:The purpose of aquatic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is to achieve the management goal of “partition,classification,grading and staging” for Chinese basin.Considering the phys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quatic ecosystem structure inLake TaihuBasin,regionalization index systemwas constructed.Through analyzing the basic spatial data and the survey data of the watershed ecosystem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of Arc GIS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such as cluster analysis,the division methods of aquatic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in Lake TaihuBasin had been ke TaihuBasin was divided into 49 regions(including 43land regions and 6 lake regions).The direction of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for aqua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Lake Taihu Basin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This study also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management of water-land integration as well as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in the research area.Key words:Lake Taihu Basin;Aquatic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Aqua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Regionalization index system当前,我国水体管理正处在从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治理向水生态管理转变的过程中,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都要考虑到水生态系统的基本要求,而水生态系统具有区域性与层次性特征,客观上要求建立以水生态功能分区为基础的管理技术体系[1]。

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湖泊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水域类型之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对于保护和管理湖泊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湖泊的物理结构、生物结构以及生态功能三个方面来探讨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湖泊的物理结构湖泊的物理结构包括湖泊的形状、水位、水深等。

湖泊的形状直接影响湖泊的水动力学过程,进而影响湖泊的水质和生物生态。

例如,湖泊的形状越复杂,湖泊中的水流速度和湖底的沉积物分布就会更加复杂。

湖泊的水位和水深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

水位和水深的变化会导致湖泊中的栖息地变化,进而影响湖泊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二、湖泊的生物结构湖泊的生物结构主要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

浮游植物是湖泊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

浮游动物则以浮游植物为食,构成了湖泊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底栖动物主要生活在湖底的沉积物中,它们对湖泊的有机物分解和养分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鱼类是湖泊中的高级消费者,它们通过摄食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控制了湖泊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三、湖泊的生态功能湖泊的生态功能包括水质净化、养分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湖泊通过吸附、沉淀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起到了水质净化的作用。

湖泊中的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通过养分的吸收和释放,维持了湖泊中的养分循环。

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湖泊中的鱼类通过控制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数量,维持了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相互关联的。

湖泊的物理结构直接影响湖泊的水动力学过程和水质,进而影响湖泊的生物结构和生态功能。

湖泊的生物结构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它们通过食物链和养分循环相互作用,维持了湖泊的生态平衡。

湖泊的生态功能包括水质净化、养分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这些功能对于湖泊的生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泊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1 引言湖泊流域是维系人类文明的重要淡水生境,主要由入湖河流、湖体和集水区内陆地生态系统组成,多重的栖息地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淡水、矿产等丰富的资源,同时是流域物种多样性、气候调节、水土保持和污染控制的根本保证.我国湖泊总面积约 1200×104 hm2,占国土面积 0.8%,湖泊水质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水质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农业以及生活废水随意排放,致使湖泊水体遭受严重污染(孟平和马涛,2015).有效解决流域水环境和水质量的关键是要建立完整稳定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高永年和高俊峰,2010),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不同的相应解决对策,而水生态系统结构是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区域生境特征与功能差异的重要指标,因此选用水生态系统结构特征指标作为湖泊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指标,可以更加准确精细地区分流域不同区域的特征,便于更有效的管理.水生态功能分区就是基于水生态系统的区域差异,以流域内不同尺度的水生态系统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空间单元,是确定流域水环境基准、标准和总量控制及评价的基础(孙然好等,2013;王俭等,2013;马溪平等,2010),也是实现流域水环境“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管理目标的基础(孟伟等,2011).其最早由加拿大森林学家Orie Loucks在1962年提出,即具有相似生态系统或期待发挥相似生态功能的陆地及水域(Marshall et al., 1987).1980年代中期,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确立,水生态区就是具有相对同质的淡水生态系统或生物体,及其与环境相关的土地单元.基于土壤、自然植被、地形和土地利用4个区域性特征指标,对水生态区进行了区划(Omernik,1987),以指导流域管理.随后世界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逐渐开展淡水生态分区,例如:2000年欧盟水框架指令(WFD)首次发布了与管理政策相关的欧洲水生态区总体方案;2001年Unmack提出了澳大利亚“淡水鱼类生态地理省区划”(Unmack,2001)等等.我国对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研究,以孟伟等提出建立我国水生态分区体系为起点,对水生态类型和分区理论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孟伟等, 2007,2013).2008年启动的有关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研究课题,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中的重要内容,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综合流域管理奠定了基础.目前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区分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为目的的大中尺度分区.这些工作主要集中在辽河(孟伟等,2007;李法云等,2012;刘素平,2011)、海河(孙然好等,2013)、太子河(张楠等,2013)以及太湖(高永年和高俊峰,2010)等流域,建立的分区指标主要是反映水生态系统的自然背景空间异质性,如地貌、气候、植被、水文、土地利用等因子,这些工作为国家流域的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流域的管理提供了技术框架与指导.随着国家对水系管理的深化和细化,需要对各流域内不同区域的水生态系统特征和功能进行识别、区分,对不同功能区进行分类,为制定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目标,提供基础技术支持.对于以区分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差异为目的的分区研究,有研究者针对辽河流域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刘素平,2011;龚磊等,2012;万峻等,2013),研究基于水体生态过程特征如水生生物种群结构、水生生境特征等建立了分区指标体系(刘素平,2011).对于该尺度的湖泊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有高永年等(高永年等,2012)在太湖流域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研究以太湖流域为对象,针对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特征和管理需求,以体现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空间差异的目的进行了三级分区,虽然分区指标考虑到了太湖流域特点以及水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如叶绿素含量、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水生境类别、水体流速等,但只是部分反映了湖泊水生态系统结构特征,缺少基本的河道特征、化学指标等.而且分区指标中,生物指标占比重偏大,对于污染程度较高,水生态系统破坏较高的湖泊,不具有适用性.因此,对于高原浅水且生态系统退化比较严重的湖泊,如滇池,需要针对该类湖泊流域特征,研究其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指标体系,并通过具体实践校验其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因此,本文拟以滇池流域为例,在前期一二级分区基础上(高喆等,2015),研究滇池湖泊流域的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理论和方法,为占我国湖泊面积1.3%(于洋等,2010)的高原湖泊水生态管理,提供技术支持.2 滇池流域概况与一二级分区结果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中部,为南北长、东西窄的湖盆地,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西有横断山脉,东临滇东高原,北临乌蒙山、梁王山,介于北纬24°29′~25°28′,东经102°29′~103°01′之间,总面积为2920 km2.滇池属于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为断陷构造湖泊,湖面面积约为300 km2,是云贵高原湖面最大的淡水湖泊.入滇池水系有12个,主要入湖河流29条,呈向心状流入滇池,只有西园隧道一个出水口,是典型高原湖泊.滇池自1996 年修建了船闸后就被分割为既相互联系,又几乎互不交换的草海、外海两部分.在本研究组的前期工作中(高喆等,2015),滇池流域已划分为5个一级与10个二级水生态功能区(图 1).一级功能区,主要表示了流域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从气象、水文、地形、土壤植被4个方面来考虑区划指标的选择,选取多年年均降水量、多年年均干燥度、高程、坡度、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指数(NDVI)、河网密度、湖库率作为一级分区的备选指标.对备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空间异质性分析,最终确定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指标,即平均高程、湖库率、植被覆盖指数(NDVI).二级功能区在自然因素差异的基础上,主要表述了人类干扰活动差异,考虑土地利用方式和社会经济条件,反映人类活动的影响,选取农田百分比、农村城市建设用地百分比、人口密度、单位土地GDP作为二级分区的备选指标.对备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空间异质性分析,最终确定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二级分区指标为农田百分比、农村城市建设用地百分比、人口密度.一、二级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大、中尺度范围的分区(唐涛和蔡庆华,2010),主要从驱动因子考虑;三级功能区则是更精细化的较小尺度分区,主要从水生态系统结构的表征因子出发,区分不同区域间的生境差异.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到三级的分区定位从生态区到生态亚区再到生态子区,区域范围逐渐缩小,区域功能更加具体明晰,特别是二级分区到三级分区完成了分区因子从单纯的陆域驱动因素到水体表征因素的过渡,实现了分区水陆完整性的综合考量,便于更精细化地管理.图1 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与二级分区图3 数据与方法3.1 分区目的与原则水生态功能分区的基本目的是揭示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与空间特征差异,为水生态系统差别化管理和水质目标管理提供支撑,进而为实现流域水生态健康服务(高永年等,2012).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以反映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空间差异性为目的,通过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差异性反应其功能的差异性.三级分区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细化,同时考虑到陆地与水体生态系统结构特征的差异性,对滇池流域陆域与湖体分别进行分区,并以水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为基础.因此,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区基本单元细化到支流;(2)源汇分开:陆域与湖体针对各自特点采用不同的分区指标体系;(3)考虑水文结构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4)一致性:合并分区基本单元时应遵循具有相同结构和功能的河段向上合并.3.2 分区基本单元划分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分区单元是水生态功能分区的基础,分区指标空间化是基于分区单元进行的,所以分区单元的确定对于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至关重要.湖泊流域主要由陆域与湖泊两大生态系统构成,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各自的特点.滇池陆域干支流交错,构成河网体系,将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通过水文过程,输入到湖体;而湖泊水体在集水区下游,相当于一个大型水库,承接陆源物质.基于陆域集水区与湖泊水体完整性的理论基础,以细化到三级支流的子流域为数据基础,划分分区单元(图 2).图2 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陆域与湖体分区单元河流子流域的提取利用水文分析软件进行,其原理是基于地形起伏提取汇水区.本研究基于1 ∶ 50000的DEM数据,结合流域水系矢量数据,利用ArcGIS的Hydrology模块进行水文分析,将滇池流域水系划分为144个汇水区.滇池湖体是一个完整的水生态系统,没有天然的分区单元基础.利用ArcGIS中的Create Fishnet工具,直接对其进行小单元区域划分,根据最优选择,将其划分为500 m×500 m的格里网作为湖体三级分区的基本单元,最后滇池湖体共划分为1339个分区单元.3.3 分区指标体系构建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目的,是通过识别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空间差异性,对全流域分区,并通过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差异性反应其功能的差异性,为水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目标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流域水生态系统由河道、河床、堤岸、水体水文、水化学质量、水生物群落等构成,其结构的稳定与完整性状态,与水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与完整性息息相关.在水生态系统的河道、水文等水文形貌特征,水质等化学结构特征和生物群落特征,决定了水生态系统的生物栖息地特征,其特征要素是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因此,在三级分区中,将以维持水生态系统稳定性基础的栖息地生境要素作为指标选择范围.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生境要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河道物理特征、水体化学特征、水利工程等,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以反映水生态系统结构差异性为主要目的,在指标选取上需要体现水生态系统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的生境要素;根据不同生境要素特点及滇池流域特征,确定各类生境要素备选指标为:①反映河道水文地貌的指标:河道坡降、蜿蜒度、河道基质、渠道化特征、河流等级、河流连接度、流量以及流速;②反映水化学状态的指标:营养盐指标(TP、TN、NH3-N);③反映生物特征的指标:叶绿素a含量、藻毒素含量、藻类SHDI、底栖SHDI.表1 水生态系统生境要素指标描述基于所选生境要素指标,结合各指标的空间差异性与数据可得性选出渠道化特征、藻类SHDI、底栖SHDI、NH3-N、TN、TP、蜿蜒度和坡降作为陆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的备选指标.选出TN、TP、NH3-N、藻毒素、藻类SHDI、Chla(叶绿素a)作为三级湖体水生态功能分区的备选指标.基于因子分析,辨识表征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与湖体水环境状况的主导因子,筛选出能够表征水生态系统结构差异性的主导因子作为最终分区指标(表 2).表2 滇池流域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其中,营养盐指标与叶绿素a为实测采样数据,样品采集和保存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a)进行,样品测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b)进行,二者均由云南省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完成;藻毒素与叶绿素a含量为野外采集水样经过简单预处理后,在实验室测定所得.蜿蜒度是通过ArcGIS 10.1软件,利用Analysis Tools中Overlay的Intersect功能统计各子流域内的河段长度,并计算其与该河段的直线距离比值而得到;坡降是基于流域1:50000 DEM 数据,在ArcGIS 10.1中,提取子流域河段上游入流域点与下游出流域点的高程值,两点高差与该河段水平距离的比值即为河道坡降.渠道化特征为河道纯物理特征,同时考虑底质状态,通过专家打分法量化其特征.具体方法为:将流域内的河流渠道化特征进行综合评定打分,分成5级(0~0.2,0.2~0.4,0.4~0.6,0.6~0.8,0.8~1.0),上游河道维持自然状态,未经过渠道化处理,可打分0.8~1.0之间;下游城市河流三面光,无底泥,水质差,多数排污河,可打分0~0.2之间,其它等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定.底栖动物与藻类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SHDI)均是通过实际野外采样获取底栖动物与藻类样品,后期经实验室鉴定分类,基于香农多样性指数计算公式而得到.3.4 分区结果确定分区指标确定后,对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因子.熵权法是以一种基于各项指标观测值提供的信息量来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能够客观实际地评价指标因子重要程度.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一个度量,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表示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综合评价中所起作用越大,权重越高(陈瑞等,2012).以各分区指标数据为列向量,构造i×j 的矩阵(马文丽等,2011;迟国泰等,2008),由公式(1)计算第j个指标第i个测值的特征比重(pij);根据公式(2)由特征比重计算得到各指标的熵值;最后根据公式(3)确定得到各指标权重(表 3).表3 分区指标权重因子从权重因子可看出,蜿蜒度占据了滇池流域陆域三级分区指标体系的主导地位,这是因为相对于渠道化形成的顺直河流,自然弯曲河流对河流物理形态、水文、水化以及水生生物群落等方面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赵军等,2011).蜿蜒度可影响河水泛滥过程(马宗伟等,2005),进而影响河道形态,形成多样的河流生境条件,增加生物多样性(徐彩彩等,2014),对水生态系统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得到各指标权重因子后,在每个分区单元范围内,对各项分区指标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分区单元的指标综合值,之后利用ArcGIS10.1软件对分区单元综合值进行聚类分级,最后经边界调整后得到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结果.4 结果与分析4.1 分区方案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共划分为20个陆域三级区和4个湖体三级区(图 3).命名原则为:地名+河流/水库名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河道特征+主体功能区.分区主体功能是指分区中生态系统所表现出的最明显的水生态服务功能类型,是基于生态系统过程和人类发展需求而定的(Costanza,2008).确定各分区的主体功能便于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各分区生态系统功能特点,从而为水生态保护目标提供支撑.为揭示流域陆地背景对河段水体各类属性的支持和保障功能,滇池流域三级分区确定主体功能为生境维持、水质调节、水源涵养、社会承载与生物多样性维持5类(万峻等,2013).图3 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图表4 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特征从空间分布来看,滇池流域各三级区主体功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于陆域而言,位于滇池流域上游三级区(如:LGI1-1、LGI1-2、LGI1-3区)多表现为以水质调节与水源涵养为主体功能,;环滇池区域的三级区(如:LGIII1-1、LGIII1-4、LGIII2-1区)主要表现为社会承载功能;位于滇池流域东部(如:LGIII3-1、LGIII3-2区)的三级区,由于林地面积比例与植被覆盖度较高,以生境维持与水源涵养功能为主体功能.对于滇池湖体来说,草海区以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为主体功能,外海区多以水质调节与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为主体功能.4.2 合理性评价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的目的是反映流域水生态系统结构的空间差异性,而结构的差异性可通过生物的群落特征来体现.对中国的多数流域来说,比较适宜采用分布广泛、适应性较强的着生藻类和底栖动物进行验证(高喆等,2015).故为验证三级分区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采用底栖动物与藻类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对三级分区结果从定量与定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与校正.4.2.1 陆域分区结果检验滇池流域陆域各区着生藻与底栖动物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对比情况如图 4所示.从图 4看出,着生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在滇池流域变化趋势大致为中部(LGIII1-1、LGIII1-2、LGIII1-3、LGIII1-4、LGIII2-1、LGIII2-2、LGIII2-3、LGIII3-1、LGIII3-2)较高,南北部较低,LGIII3-1三级水生态功能区着生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最高,LGIII1-2、LGIII2-1三级水生态功能区次之,LGI2-2三级水生态功能区最低;而底栖动物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为,在滇池流域变化趋势为南北部较高,中部较低,其中LGI1-3三级水生态功能区底栖动物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最高,LGI1-2与LGI2-1三级水生态功能区次之,LGIII3-1三级水生态功能区最低.图4 滇池陆域着生藻与底栖动物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比对分析此外,滇池流域陆域各三级区种类分布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底栖清洁种多分布于滇池流域上游区,其中球形无齿蚌主要集中在LGI1-1、LGI1-2、LGI1-3、LGI2-2等三级水生态功能区,米虾集中在LGI21三级水生态功能区,背角无齿蚌集中在LGIII1-4等三级水生态功能区,球蚬集中在LGIII1-2等三级水生态功能区中;下游区分布较少,只有LGIII2-2等少数几个三级水生态功能区有分布,且多为球形无齿蚌.综上,不难看出,各陆域三级水生态功能区之间在种类数与种类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同一二级区中的三级区又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故符合三级分区结果.4.2.2 湖体分区结果检验滇池流域湖体各区浮游藻与底栖动物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对比情况如图 5所示.从图中看出,滇池湖体草海区(LGIV1)浮游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较高,外海区(LGIV2-1、LGIV2-2与LGIV2-3)较低,其中外海区中LGIV2-2三级生态功能区浮游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较高.而湖体底栖动物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为,外海区较高,草海区较低,外海区中LGIV2-1三级水生态功能区底栖动物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较高.图5 滇池湖体浮游藻与底栖动物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比对分析综上,滇池湖体各三级水生态功能区之间浮游藻与底栖动物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同一二级区中的三级区又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符合湖体三级分区结果.相较于已有的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研究,本研究的方法与结果同样具有一定合理性.如龚磊等在对东辽河流域进行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时,在对相应流域的水生态水环境特征监测基础上,也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提出了流域的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并用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相关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证明其合理性(龚磊等,2012).高永年等则以体现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空间差异的目的,基于“基本分类单元确定-各级分类指标空间离散-二阶空间聚类-人工辅助归类-分区特征描述及合理性分析”的技术路线对太湖流域进行了三级分区(高永年等,2012).本研究结合滇池流域特征,借鉴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并进行了一定创新,如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结合藻类与底栖相关指标共同进行分区合理性校验等,加强了分区方法的科学性和分区结果的可靠性.具体参见污水宝商城资料或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