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功能区划分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生态功能分区根据中国综合生态环境区划方案,在全国大尺度范围内,天津市分为两个生态区,分别为蓟北山地丘陵生态区和城镇及城郊平原农业生态区,分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生态地区与环渤海城镇及城郊农业两个生态区,此两区作为本次生态功能区划的一级区。
二级生态亚区的划分主要根据地貌,典型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来划分。
根据天津市地形、地貌图、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将天津市划分为7个生态亚区,即蓟北中低山丘陵森林生态亚区、于桥水库湿地与农果生态亚区、津西北平原农业生态亚区、津北平原农业生态亚区、中部城市综合发展生态亚区、津南平原旱作农业生态亚区、海岸带综合利用生态亚区。
按区划规程,进一步细划为22个生态功能区。
附图25:生态区附图26:生态亚区附图27:生态功能区Ⅰ蓟北山地丘陵生态区(属华北山地落叶阔叶林生态区)Ⅰ1 蓟北中低山丘陵森林生态亚区Ⅰ1-1泃河谷地林果生态功能区Ⅰ1-2八仙山-盘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Ⅰ1-3丘陵育林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Ⅰ1-4官庄林果生态功能区Ⅰ2于桥水库湿地与农果生态亚区Ⅰ2-1于桥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态功能区Ⅰ2-2山前盆地农果蔬生态功能区Ⅱ城镇及城郊平原农业生态区(属环渤海城镇及城郊农业生态区)Ⅱ1津西北平原农业生态亚区Ⅱ1-1蓟南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Ⅱ1-2牛道口农业生产与土壤沙化控制生态功能区Ⅱ1-3津西固沙林生态功能区Ⅱ1-4武清中部蔬菜生产生态功能区Ⅱ1-5武清南部农果林生态功能区Ⅱ2津北平原农业生态亚区Ⅱ2-1宝坻东部农业生态功能区Ⅱ2-2宁北农业生态功能区Ⅱ2-3大黄堡-七里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Ⅱ3中部城市综合发展生态亚区Ⅱ3-1城郊综合发展与土壤污染控制生态功能区Ⅱ3-2都市核心区热岛与地面沉降控制生态功能区Ⅱ4津南平原旱作农业生态亚区Ⅱ4-1静海农业生态功能区Ⅱ4-2团泊洼-北大港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Ⅱ5海岸带综合利用生态亚区Ⅱ5-1汉沽化工工业与海淡水养殖生态功能区Ⅱ5-2塘沽化工工业生态功能区Ⅱ5-3滩涂保护与水产增殖生态功能区Ⅱ5-4天津港生态功能区天津市生态功能区划简表。
重点生态功能区划

重点生态功能区划
【实用版】
目录
一、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定义与意义
二、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划分原则
三、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类型及特点
四、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实践与成果
五、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意义和未来发展
正文
一、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定义与意义
重点生态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国家生态建设需要,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进行划分和保护的一种措施。
这一区划旨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划分原则
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划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生态系统重要性、生态功能贡献、生态敏感性和生态脆弱性。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重点生态功能区。
三、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类型及特点
重点生态功能区划主要包括: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防风固沙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
这些区域具有以下特点:生态功能突出、生物多样性丰富、资源丰富、环境敏感等。
四、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实践与成果
我国自 2000 年开始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目前,全国范围内共划分出 18 个重点生态功能区,涵盖了全国 31 个省
(区、市)的 1200 多个县(市、区)。
这些区划的实施,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意义和未来发展
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流域生态显著优势功能区划分类

流域生态显著优势功能区划分类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加,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恢复流域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对流域进行生态显著优势功能区划分类。
本文将介绍流域生态显著优势功能区划分类的概念、意义和分类方法,并以中国大陆为例进行分析。
概念和意义流域是水文地理学的基本单位,是由一条主河流及其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和降水形成的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地域单元。
流域包含了各种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生态优势功能。
流域生态显著优势功能区划分类是指根据流域的生态特征、自然资源分布和环境质量等因素,将流域划分为具有显著优势功能的不同区域。
这种区划分类有助于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可持续发展。
流域生态显著优势功能区划分类方法流域生态显著优势功能区划分类通常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结合水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从多个角度对流域进行综合评价。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收集和预处理:收集流域相关的地理、水文、生态和环境数据,包括降水量、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信息。
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插值和标准化等步骤。
2.指标选择和权重确定:从收集的数据中选择适当的指标,如降水量、土地利用类型、水质等。
然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可以通过专家判断、层次分析法或模糊数学等方法进行权重确定。
3.指标评价和综合评分:根据选定的指标和权重,对流域的各个区域进行指标评价,并给出相应的评分。
可以使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如基于阈值的划分方法,或使用模型进行评价。
4.区域划分和分类:根据评价得到的综合评分,将流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对各个区域进行分类。
通常可以划分为优势功能区、次优势功能区和潜在功能区等。
不同区域可以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以提升其生态功能。
流域生态显著优势功能区划分类在中国大陆的应用中国大陆地域广阔,具有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对流域生态优势功能区划分类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简述主体功能区划知识体系

简述主体功能区划知识体系主体功能区是指在国土开发中,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确保生态安全,提出划定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重要生态功能的保护区域。
主体功能区划是基于国家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战略,以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要,通过科学划定和合理布局,实现国土承载能力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主体功能区划是一个知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主体功能区划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特征,划定不同等级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根据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划分为自然保留区、生态廊道、湿地保护区、水源涵养地、防护林带等生态功能区,以满足不同区域的生态需求。
二、资源功能区划:资源功能区划是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类型和分布特征,划定不同等级的资源功能区,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可以根据资源类型划分为矿产资源区、农业资源区、水资源区、生态旅游资源区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经营管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三、城镇功能区划:城镇功能区划是为了促进城镇发展和提升城市功能,根据城镇规模、定位、产业结构等特点,划分不同等级的城镇功能区。
可以划分为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旅游区等。
通过合理布局和规划,实现城镇的有序发展和优化配置资源。
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主体功能区划还包括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例如,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环境保护和管理制度,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
同时,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技术标准,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五、区域协调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划也需要考虑区域的协调发展问题,通过合理的区域规划和布局,提高不同区域之间的协同性和互补性。
可以通过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推动产业转移、发展现代农业等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提升。
总之,主体功能区划是一个涉及生态、资源、城镇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体系,通过科学划分和合理布局,实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恢复,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内容

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内容生态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特点和资源利用现状,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其主要内容包括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生态生产区和生态城市区。
生态保护区是生态功能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这些区域通常包括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和自然遗产地等。
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这些区域内,禁止破坏生物栖息地、乱砍滥伐和其他破坏性行为,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生态修复区是指对生态环境已经受到破坏的区域进行修复和恢复的地区。
这些区域通常包括矿山复垦区、废弃土地和受污染地区等。
生态修复区的目标是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资源治理等手段,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通过科学的生态修复措施,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生态生产区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生产活动的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包括农田、林地、渔场和牧场等。
生态生产区的目标是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生产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区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区域。
生态城市区的特点是建设绿色建筑、推广节能减排、发展公共交通和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等。
生态城市区的目标是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污染排放,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通过建设生态城市区,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生态生产区和生态城市区。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可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人们创造一个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附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 境 保 护 部中 国 科 学 院二〇一五年十一月—3—目录前言 (6)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8)1.指导思想 (8)2.基本原则 (8)3.目标 (9)二、区划方法与依据 (9)1.生态系统空间特征 (9)2.生态敏感性评价 (12)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评价 (13)4.全国生态保护重要性综合特征 (16)三、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17)1.分区方法 (17)2.区划方案 (17)四、生态功能区类型及概述 (18)1.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19)2.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20)3.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21)4.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22)5.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 (23)6.农产品提供功能区 (23)—4—7.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4)8.大都市群 (25)9.重点城镇群 (25)五、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 (26)六、生态功能区划的实施 (29)附1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31)附2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 (43)—5—前言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的地区。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以全国生态调查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分区管理、构建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生态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积极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低,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
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中国生态区划分标准(一)

中国生态区划分标准(一)中国生态区划分标准引言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中国的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中国生态区划分标准。
本文将介绍中国生态区划分标准的相关内容。
生态区划分类型根据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保护需求,中国生态区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自然生态区划–自然生态区划依据自然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特征和生物群落组成等方面的考虑,将国土划分为若干自然生态区。
目的在于制定和实施生态保护和管理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人工生态区划–人工生态区划是一种对自然资源进行人工干预的生态带划分方式,主要目的在于给予特定植被和生物种群以保护、调控、重建、营造及改土造地等维护和发展的生态优化和维生功能。
生态分区划分标准根据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保护需求,国家将中国划分为五大生态分区,分别为:1.东北地区生态分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
2.黄淮海地区生态分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四个省份。
3.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分区–包括湖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五个省份。
4.西南地区生态分区–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四个省份。
5.西北地区生态分区–包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个省份。
生态分区保护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中国的生态环境,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各省市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2.采取节能减排、治理污染等措施,改善大气、水质等环境状况;3.加大生态修复和恢复力度,使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恢复和发展;4.加强应急预案及应急响应,应对突发环境事件;5.增加环境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结论中国生态区划分标准和相应的保护措施是保护和管理中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结语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生态区划分标准的实施,有助于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让人们生活在更加健康、美好的环境中。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分区方案文中部分内容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分区: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
区划依据和分区等级:分区等级生态功能区划分区系统分三个等级。
为了满足宏观指导与分级管理的需要,必须对自然区域开展分级区划。
首先从宏观上以自然气候、地理特点划分自然生态区;然后根据生态系统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划分生态亚区;最后根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环境问题划分生态功能区。
区划依据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即划分各级生态功能区划单位的根据。
不同层次的生态功能区划单位,其划分依据应是不同的。
生态功能区划进行3级分区。
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各省市可根据管理的要求及生态环境特点,做适当调整。
二级区划分:以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
城市及城市近郊区可以作为二级区。
三级区划分: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指标为依据。
分区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划界。
边界的确定应考虑利用山脉、河流等自然特征与行政边界。
(1)一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
(2)二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一致性。
(3)三级区划界时,应注意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的一致性。
分区命名依据3级分区分别命名,每一生态功能区的命名由3部分组成。
一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气候和地貌特征,由地名+特征+生态区构成。
气候特征包括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南、中、北)亚热带、热带等,地貌特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谷等。
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二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典型类型,由地名+类型+生态亚区构成。
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河口、滩涂、农田、城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总用地约564 公顷,由校园中心区(占地面积201.5 公顷)、 校园东区(占地面积27.3 公顷)、跃进北区(占地面积49.5 公顷)、跃进南区 (占地面积19.5 公顷)、中衡山小区(占地面积8.3 公顷)和增城教学科研基 地(258 公顷)六部分组成。 华南农业大学主校区,东经 113。20′9″~113。22′26″,北纬23。8′50″~23。 10′12″,土地面积306 公顷,海拔高程14.9~87.1 米,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属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1.7℃,年均温差15℃~17℃, 日积温≥10℃,积温为7600℃,无霜期长达350天,平均日照时数为1929 小时,雨 量充沛,年均降雨量为1982.7 毫米,4~9 月是雨季,占年降雨量的80%以上,10~ 3 月是旱季,干湿交替较为明显,雨热同季,相对湿度平均为77%,春夏潮湿,秋 冬干燥。(广东土壤,1993)。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位于增城市新塘镇 西北部,土地面积258 公顷,交通方便,中宁公路从中间穿过,地形基本为平地、 丘陵和山地,地质上属第四系冲积层和坡积层,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 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563 毫米。
土壤保持生 态功能区
林木园;华农植物园; 保持水土稳定,抵抗暴雨造 嵩山教职工住宅区绿 成的山泥倾泻或水土流失; 化带;华山校区绿化 维持土壤养分,调节生态系 带; 统作用;
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态功 能区
林木园; 华农植物园; 校区一些绿化带(包 括常见植物以及国家 保护植物); 校内的湖;
பைடு நூலகம்
保持生物多样性,保证生态 系统的稳定健康发展,对人 们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起鼓 励教育作用;
自然环境状况 华南农业大学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天河区五山
(北纬23°9′-10′,东经113°20′-22′),占地面积 550多hm2,地处山地丘陵地带,海拔20-60m,成土母质主 要为花岗岩、砂页岩,土壤主要以赤红壤为主,间有冲积型 水稻土、菜园土和耕型赤红壤。具有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性 海洋气候特征,没有气候上的冬季,年均气温20.2℃,年降 雨量约1700mm,具有得天独厚的水热地理条件。岗峦起伏 的地貌和众多天然湖泊,以及热带、亚热带植物种群,造就 了校园林木葱茏,绿草如茵,湖光山色的热带、亚热带自然 景观,是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的教学科研和求学的理想园地。 自1952年组建华南农学院以来,学校就十分重视校园绿化环 境建设,并结合农、林、生物等学科的教学需要,在充分利用 乡土植物的同时,还不断收集和种植国内外热带、亚热带园林 绿化植物。 共有木本植物223种(包括亚种、变种、品种), 隶属于62科125属,其中裸子植物6科7属9种,被子植物56科 118属214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 植物9种。
生态功能区划分
李田、廖侃、马天行、 李田、廖侃、马天行、吴程
生态功能区划分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分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2003年5月5日 实施) 年 月 日 实施)
生态功能区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 (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 (2)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 (3)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 (4)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 (5)各生态功能区概述 )
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群落研究,注重 向物种多样化、景观复合化趋势发展; 并对生态安全格局影响重大的斑块和 廊道进行重点生态建设和修复。
华农范围木本植物分布可以参考《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名录》 华农范围木本植物分布可以参考《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名录》
俯视图显示
生态服务功能特点包括荒漠化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 水文调蓄、土壤保持、海岸带保护等。 根据华农的自然环境状况,生态功能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2.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3.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3.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功能区名称 水源涵养和 水文调蓄生 态功能区
学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邮政编码:510640,广州校本部土地面积 295.57公顷,是广东高校中单体校区最大的大学。此外还在增城教学科研基地土地 面积257.53公顷。 华南农业大学是一块完整的地块,但是被高速公路分割成三个区,分别是主校区、 启林区、泰山区。 主校区也叫华山区 华山区,其面积最大,学校主要的行政办公地点和图书馆总馆都在 华山区 该区,这里拥有学校最多的资源,教学环境和条件也是最好的。第一教学楼、第二 教学楼、第三教学楼均位于此区。 启林区原来叫做跃进区,分南北两个分区。2009年改名为启林区,取自《左传》 启林区 中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 的艰苦),但是学生们还是习惯称跃进区。启林区是华农最新建设的一个区,住着 1.8万大学生。第五教学楼位于此。 泰山区原来叫五山区或者东区,五山学生公寓位于此区。2009年改名为泰山区。 泰山区 第四教学楼和东区公共基础课教学实验大楼位于此区。
位置
鄱阳湖;昭阳湖; 巢湖;宁荫湖; 西湖; 树木园内无名湖; 芷园侧边无名湖 ;
功能区概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良好状 况,为多种动植物提供生存 居所;美观校园,可供欣赏 休闲;
功能区保护建议
定期对湖水进行监测,保持湖水的清 洁;调查湖及周边环境的生态系统状 况,保护其中的生物多样性;提升其 中及周边环境质量,提高观赏性,考 虑开发旅游功能;对学校成员进行宣 传教育,保护环境。 定期进行植被的保养和土壤的修复; 根据调查状况进行植物的新植或植物 种类的更改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