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岳麓版知识点练习第三十二篇
岳麓初中历史八下《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word教案 (4)

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教学目标: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了解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的情况。
重点:土地改革难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1、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思考回答(1)、背景:(2)、颁布的时间:_________年_____月。
(3)、颁布的文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颁布的目的:废除__________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_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______________,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_____________开辟道路。
2、阅读“土地改革运动”思考回答(1)、土地改革的开始:_________年冬。
(2)、土地改革的总政策:依靠_________、_________,团结_________,中立_________,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农业生产。
(3)、土地改革的内容:没收_____________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果:___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5)、土地改革的意义: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制度;_________成为土地的主人;农业生产发展;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3、阅读“国民经济的恢复”思考回答(1)、背景: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党的收刮,长期战乱。
(2)、措施:没收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__________;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大量________国家机构所需经费。
(3)、结果:__________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二、合作探究1.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2.土地改革的总政策是什么?为什么土地改革能够顺利完成?三、课堂小结四、达标训练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A《中国土地法》B《中国土地改革法》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是()A新解放区 B少数民族地区 C老解放区 D台湾地区3.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A1950年 B1951年底C1952年底D1953年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5.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A西藏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6、知识闯关:基础训练1-13题。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课件岳麓版

二、土地改革运动
1、土地改革的开始:_1_9_5_0_____年冬。
2、土地改革的总政策:依靠贫__农___、雇__农__,团结 _中__农__,中立__富__农_,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 _封__建_剥__削__制__度_ ,发展农业生产。
3、土地改革的内容:没收地__主__阶__级_的土地和财产, 分配给_贫__苦__农__民_。
2、措施: ①没收_官__僚__资__本__ ,建立_国__营__经__济__;
②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③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_收__支__平_衡___ ;
④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⑤大量_节__减__国家机构所需经费。 3、结果:_1_9_5_2__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 发展。
1、(2010·浙江绍兴)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巩 造固 了了 条政件权的,是又(促B)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5、(2010·贵州贵阳)以下史实中对消灭地主阶级,
解放农村生产力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C)
八年级历史下加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知识点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知识点岳麓版知识点1全然缘故:封建土地制度严峻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进展2时刻:190年—192年末3土地改革重要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人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完全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连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人翻了身,取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令人民政权加倍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取得迅速恢复和进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预备了条。
6x藏的土地改革:199年,x藏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到六十年代初,废除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人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x藏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后习题材料一: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人,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人的土地所有制。
--1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⑴材料一是由哪个政党、什么政府公布的?那时处于中国的什么时期?⑵那时进行土地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全国土改在哪一年开始和大体完成?⑶若是不进行土地改革有哪些危害?⑷如何评判土地改革?材料二:"当即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一切土地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利用。
"--1917年《土地法令》⑸材料二是哪一政府公布的?该政府的主席是谁?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一起点是什么?答案:⑴中国共产党。
中央人民政府。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⑵①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拥有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不仅使广大贫雇农蒙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也严峻地束缚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为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使广大贫雇农从地主阶级统治、压迫下解放出来,必需进行土地改革。
②190年到192年末。
⑶①严峻地束缚农村生产力的进展,抑制农人的生产踊跃性。
岳麓版本-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孤立地主阶级,保护中农和 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 济,在两千多年的更件土地制度, 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时间:1950年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性质: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重要的土地法 成果:除少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
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历史上的三次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 建国后(50年至52年):新解放区
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1、新中国成立前,封建土地制度仍然维持 2、农村土地结构不合理 3、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4、解放区的农民迫切需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思考:
新中国政权的性质是什么?
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农民分到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为什么把土地分给农民? 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压迫的总根子,严
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
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3、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教学参考课件(岳麓版八年级下)

二、 土地改革运动
三、 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 颁布时间 :1950年6月
2. 背景 3. 内容
提出土改的基本目的 和其他具体规定
2. 背景:
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老解放区土地改革已经顺利完成
民河 在南 看省 《偃 土师 改县 法马 》洼 乡 的 农
3.土改的内容(基本目的):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 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二、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年)
1. 土地改革的总政策
2.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 3. 土地改革的成果
复习巩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土地改革的背景: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是中华
民族落后的根源。
2.颁布的时间:_________ 1950 年_____ 6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3.颁布的文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主阶级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 4.颁布的目的:废除________ 农民 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_____ 生产力,发 制,实行_____ 工业化 开辟道路。 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______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党的收刮,长期战乱。 2.措施: 官僚资本 ,建立_________ 国营经济 ; ①没收_________ ②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收支平衡 ; ③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_________ ④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节减 国家机构所需经费。 ⑤大量_____ 1952 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 3.结果:______ 发展。
岳麓版-历史-八下-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土地改革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 1、背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
会的发展 • 2、内容 • 3、成果 •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 1、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 2、农民翻了身,成了主人; • 3、生产力大大解放了; • 4、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工业化建 设准备了
土地改革法》
• 思考: 为什么把土地分给农民,也分给地主?
为什么在土地改革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 的政策?
——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 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Hale Waihona Puke 3、成果——三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七亿亩土 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 1、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 2、农民翻了身,成了主人; • 3、生产力大大解放了; • 4、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工业化建
条件!
• 作业:
1、课堂:《填充图册》
2、课外:调查一下自己家乡在土地改革前 后,农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变化?
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 公布
• 1、背景:
•
思考:新中国政权的性质是什么?
农民最渴望得到什么?
•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
2、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 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教案1岳麓版 .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教案1岳麓版※学习目标: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3、了解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的情况。
※学习纲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1、土地改革的背景2、颁布的目的二、土地改革运动1、土地改革的总政策2、土地改革的总政策3、土地改革的意义三、国民经济的恢复1、背景2、措施3、结果※学习重点土地改革※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涉及的内容繁杂,许多措施不易理解。
※温故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1、土地改革的背景: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是中华民族落后的根源。
2、颁布的时间:1950年6月。
3、颁布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颁布的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二、土地改革运动1、土地改革的开始:1950年冬。
2、土地改革的总政策: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土地改革的内容: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
4、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5、土地改革的意义: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业生产发展;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1、背景: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党的收刮,长期战乱。
2、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
3、结果: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课件岳麓版

全国土改的开展:
1. 首先在华北、华东、中南、西北等有1.2亿 农业人口的地区进行。 2. 从1951年冬季开始在华南、西南等约有 1.1亿农业人口的地区进行。 3. 从1952年冬季开始主要在新疆、西藏等少 数民族地区约3000万农业人口中进行。
3.土地改革的成果
从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土地改革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 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包产到户”的实施
B、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5、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是在( ) A、1950年 B、1951年底 C、1952年底 D、1953年
4.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怎样?
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_________制度。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农业生产达到迅速发展。 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1,解放初期国民经济的状况 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人民政府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
(1)没收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 (2)打击投机倒把,稳定_______; (3)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_______; (4)合理调整工商业; (5)大量______国家机构所需经费。 3,结果: 经过3年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 复和初步发展。
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农民土地所有 制代替。比较一下这两种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同:都是私有,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异: 地主土地所有制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具有 剥削性质,封建性 农民土地所有制生产资料掌握在大众手中,满足大 众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岳麓版知识点练
习第三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1950—1952年进行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法律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确立
B、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
C、到1952年底,全国各地区土地改革完成
D、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我国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的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
D、辛亥革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学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内容应形成的整体认识是( )
A、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采取的行动
B、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斗争
C、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
D、巩固新中国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叙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可做梦也没想到,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伙又散伙了。
”让田福堂感到痛苦的事是( )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农村生产方式的改革
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
”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使农民获得了解放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④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953年,我国农民战争净货币收入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这直接归因于(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土地改革完成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比较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和影响,共同点不包括(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解放了生产力
D、促进农村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以下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信息,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B、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C、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
D、土地改革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运动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2题【问答题】
下图是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
请完成:
(1)农民们为什么要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2)这幅图片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一次生产关系的调整。
这次调整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在表格①、②处填写适当内容,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
作为开国元勋的邓小平,建国后率军解放大西南,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西藏解放于哪一年?有何重大意义?请用史实来说明材料二中“农民真正翻身了,农村出现了崭新的气象”的结论。
请结合图片列举至少三项史实说明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探究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农业进步】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材料二下图。
【现代农业变革】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
(见下图)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历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单位:亿吨)。
【当代发展思考】
商鞅变法开始确立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想一想,这是基于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材料一又反映了商鞅变法怎样的经济思想?
农业工具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出现的哪两种新农具?
材料三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我国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开始于哪一年?它的完成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观察材料四,从F到G我国粮食产量呈现怎样的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当今我国农村出现土地抛荒现象,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瓶颈。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要实现我国农村经济新的发展,最重要的应该做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为筹备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组织召开了什么会议?
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