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黑格尔对美的定义

合集下载

美的哲学定义

美的哲学定义

美的哲学定义美的哲学定义. 美的哲学定义:美是个别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个别具体的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的功利性能、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人们在接触个别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受其作用、刺激和影响产生愉悦、满足等美好感觉的客观原因,是人们通过反思和寻找美感产生的原因,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发现、彰显、界定、分解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丑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

美是个别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美不能够离开个别具体事物单独存在。

美存在于个别具体的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之中。

美景、美酒、美玉、美事、美的生活都是包含美的具体事物。

庄子指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大美、明法、成理存在于天地、四时、万物之中,是天地、四时、万物的组成部分。

柏拉图认为:美不是美的具体事物。

美是理念,是美的具体事物所以美的原因。

柏拉图所谓的理念,是指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规定、性能和组成部分,是指具体事物具有的规定、性能和组成部分被人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区分、界定、彰显、分解、抽象出来并加以冠名后,形成和产生的以虚拟或观念形态存在的抽象具体事物。

美是千差万别的被人们称为美的个别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的规定、性能、本质和组成部分,是从属于美的属类的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共同属性规定,是人们同个别具体事物密切接触受其作用和影响时产生美好感觉的客观实在的原因。

美不是个别具体事物,美是存在于或来源于个别具体事物之中的抽象事物。

美不是美的个别具体事物的全部,它仅仅是美的个别具体事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美是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功利性质和能力,是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

个别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能力。

自然事物、自然环境、自然现象具有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人类具有改造和影响环境、变化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能力,各种化学物质具有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相互融合生成新物质的性质和能力。

浅析黑格尔美学

浅析黑格尔美学

浅析黑格尔美学-------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的美学(即艺术哲学)是他的哲学体系圆圈上的一段弧,它就是一个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中心的美学体系。

正是这个“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中心命题,在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理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把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了。

黑格尔充分地吸收前人的美学研究成果,并以他丰厚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为基础,经过严密而辩证的论述,最后精辟地总结出他的美学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简明又完整的概括,证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深化了对于美的本质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具有科学的里程碑意义。

尽管黑格尔的美学体系同他的哲学体系一样,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可是他在论证美的本质问题时,却能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理论界定,深刻地揭示出人与对象、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等等之间辩证而统一的关系,为我们认识什么是美、怎样去创造美,提供了巨大的启示空间。

黑格尔浓缩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定义,虽说看似简单的一个判断,可是它里面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具有很高价值的思想和智慧,同时又显示了它的内容根基特别深厚。

认清这一问题首先应对黑格尔的理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黑格尔指出:“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黑格尔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先于它而存在的概念生发出来的,事物的存在是概念显现自身于事物的活动,是概念的自我实现。

当概念出现于实在里并且与实在结成统一体时概念就成为了理念。

黑格尔的理念是具体的概念与实在的统一,是主观理解的,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

黑格尔这一定义的三个来源首先,这一定义来自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黑格尔认为由概念生发出外在的自然界,而自然界是概念的异化。

理念才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

理念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初级阶段就是艺术,就是美。

因此,黑格尔的美其实就是他哲学体系的一个发展阶段。

其次,这一定义来自于黑格尔对于艺术的研究,是他经验的积累。

《西方美学史》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西方美学史》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朱光潜黑格尔的全部美学思想都是从一个中心思想生发出来的,这就是他的美学定义: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

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

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学》第一卷第138页理念就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又把它叫做“神”、“普遍的力量”|“意蕴”等等。

这就是艺术的内容。

就内容说,艺术、宗教和哲学都是表现绝对精神或“真实”的;三者的不同只在于表现的形式。

艺术表现绝对精神的形式直接的,它用的是感性事物的具体形象;哲学表现绝对精神的形式是间接的,即从感性事物上升到普遍概念,它用的是抽象思维;至于宗教介乎二者之间,它所借以表现绝对精神的是一种象征性的图像思维,例如用父子的图像来表现神与基督一体,是用既含有个别形象又含有普遍概念的东西来表现普遍真理。

美的定义中所说的“显现”有“现外形”和“放光辉”的意思,它与“存在”是对立的。

比方说画马只取马的外在形象,不把马当作实际存在的可骑行的东西来看待。

如果舍形象而穷究“存在”的实质,那就成为哲学的抽象思考,就失去艺术所必有的“直接性”了。

这种“显现”就是一种自否定即自生发的辩证过程。

“显现”的结果就是一件艺术作品。

在艺术作品中,人从一种有限事物的感性形象直接认识到无限的普遍真理。

人们常说,艺术寓无限于有限。

这种说法其实就是黑格尔的美的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说法。

黑格尔的定义肯定了艺术要有感性因素,又肯定了艺术要有理性因素,最重要的是二者还必须结成契合无间的统一体。

拿我们中国目前文艺为例来说,大多数文艺作品都体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黑格尔所理解的“理念”或理性内容,这普遍的理性内容体现于不同作品的不同的感性形象。

每一部成功的作品都是这个理念(总路线精神)的具体的感性显现,都是理性与感性的辩证的统一。

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美学

1、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

在黑格尔那里最一般的美学范畴: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等是相互联系和矛盾转化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艺术的具体历史发展的阶段和形式相联系和相对应,形成一个自在而自为的发展圆圈。

他以美为核心构筑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美学范畴体系,总结了西方美学发展一千年来的全部美学成果,达到了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

(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同谢林一样,黑格尔把美学视为艺术哲学,他把艺术由一般经过特殊再到个别的发展过程作为他的美学体系和美学范畴体系建构的线索。

他的整个美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

①一般的部分,研究艺术美的普遍理念,即作为理想来看的艺术美,主要分析了“美”这个中心范畴。

②特殊部分,研究从艺术美概念发展出的一系列特殊表现形式,即三种艺术类型(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主要分析了与这些艺术类型相对应的美学范畴,崇高、美和丑。

③个别部分:研究艺术美的个别化,即艺术的类和种及其系统,在这里分析了悲剧性和喜剧性等美学范畴。

A、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是把艺术美作为理想来看待的。

他把艺术美放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先验的分析。

艺术美是符合其理念本质,是理念本质显现为具体形象。

就美是理念而言,是说它作为理念,是符合它的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而且是作为符合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东西来思考的,就美是理念的外在的实现而言,即“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中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B、这个定义包含着极重要的哲学美学价值。

其一,在理念的运动中把握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是对理性派和经验派两大美学思潮在当时最辩证的综合。

这种综合,既超过了康德和席勒的二元对立的外在综合,也超过了谢林的内在绝对同一(无差别)。

在黑格尔看来,感性的客观因素在“美”里并不保留它的独立自在性,而是要把它的存在的直接性否定掉(取消掉),这种感性存在于美里仅仅被看作概念的客观存在与客体相对立,理念的感性显现运动是理念本身所包含的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

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美学》黑格尔(Hegel1770-1831)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著述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美学》等。

(一)哲学思想: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绝对理念”(绝对精神)。

它是超自然、超人类的一种“宇宙精神”,是整个宇宙的,而非个人、非人类的,在人与自然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

它是宇宙之源,自然、人类及人的各种思维现象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它是先于自然和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客观普遍的思维,它是世界之源,又是世界的主宰。

世界的历史就是宇宙精神自我生成、自我运动的历史。

这个“宇宙精神”(绝对精神、理念)经历三个发展阶段:逻辑阶段:绝对精神以抽象纯粹的逻辑概念存在。

自然阶段:绝对精神以自然形式、外在的物质形式存在。

精神阶段:“绝对理念”以人类精神的形式存在。

黑格尔又进一步把人类精神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三个层次。

主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个人意识。

客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的外化,表达为各种制度、法律、道德、伦理等普遍力量。

绝对精神: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宇宙精神的最高发展阶段,回复到自身,这时它才是自由的、独立自足的。

绝对精神包括:艺术、宗教、哲学。

艺术以直观的形式表达绝对精神。

宗教以想象象征的形式表达绝对精神。

哲学以思想的形式、自由思考的形式表达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假设了超自然的宇宙理念的存在,并将其作为世界之源,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但他的哲学包含着辩证法的合理内容。

(二)《美学》的基本内容: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确切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研究范围就是艺术、美的艺术。

1、美的本质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

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个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去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到达的高度和优点,就要取决于理念与形象能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

美学知识点总结

美学知识点总结

《美学》学习资料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创立与发展美学之父——鲍姆嘉通,1750年,他写了一本名为《Aesthetics》的专著。

我国理论界把它翻译为“美学”。

他的美学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

2、“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美的问题(美的本质、美的规律)。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第三,艺术问题。

第四,审美关系。

第五,审美活动三、美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哲学思辨法(自上而下)、自古希腊到德国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

从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通过理论思辩和逻辑推演的形式,在客观上把握美学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象的表层结构把握对象的深层本质。

十九世纪德国的费希纳(1801-1887)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来代替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美学”。

所谓“上”,是指哲学体系与基本命题而言,所谓“下”是指具体的审美经验。

自此以后,西方美学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

1、侧重于对审美经验作各种心理学、生理学的解释。

美学对心理学的依赖加重了。

著名的格式塔(完型)心理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美学的结合。

2、强调美学的具体运用、特别是对艺术批评与鉴赏的具体运用,反感传统美学的诸如“美的本质的抽象思变。

3、派别纷呈,符号美学、现象学美学、精神分析美学、完型心理美学、自然主义美学等。

把美的现象作为一种经验事实,或侧重于外在现象的描述,或层中与主体内眦经验的分析,注重事物外在的表面的就事论事的研究,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审美对象进行实证的考察。

所以也可称之为科学美学。

现代西方美学分析日益细密深入,但同时又远离美学基础理论而是综合的力量削弱。

早期英国经验派开始的从审美对象研究向审美意识的转移,至此已以审美经验为中心。

美学技术化、实证化了,相当多的现代西方美学研究实质上已降格为艺术学,甚至成为艺术鉴赏学。

黑格尔美学思想浅析

黑格尔美学思想浅析
黑格尔美学浅析
由NordriDesign™提供

黑格尔 1770——Fra bibliotek831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
辩证法 全面运用于美学研究
Page 2
1.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是把艺术美作为 理想来看待的。他把艺术美放在理想 状态下进行先验的分析。艺术美是符 合其理念本质,是理念本质显现为具 体形象。就美是理念而言,是说它作 为理念,是符合它的自在本质与普遍 性的,而且是作为符合自在本质与普 遍性的东西来思考的,就美是理念的 外在的实现而言,即“当真在它的这 种外在中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 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 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 了,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 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Page 4
3.浪漫型艺术和丑 由于理念是绝对精神,也就是独立自由的精神,它就不再能圆满地实 现于外在世界,因为绝对精神只能在它本身上存在,即作为精神而存 在。因此,它就丧失了古典型艺术的内在意义与外在形象的吻合,精 神就离开外在世界而退回它本身,这就产生了浪漫型艺术,浪漫型艺 术的美“要变成精神的美,即自在自为的内心世界作为本身无限的精 神的主体性的美”,“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相 应的形式是精神的主体性,在即主体对自己的独立自由的认识。 在黑格尔看来,浪漫型艺术的特点在于:它的基调是音乐的、诗歌的, 而结合到一定的观念内容时,则是抒情的。其艺术形式主要表现为音 乐和诗歌。而它不再以美为其主要表征,精神的(抽象的)美(如现 代绘画)等成为它的主要方面。浪漫艺术也使艺术走到了它的终点, 要向精神性更强的绝对精神——宗教发展了。
Page 3
2.艺术美与自然美 黑格尔认为自然美是不完满的,只有艺术美才符合美的理念,这是由黑 格尔的哲学思想决定的。黑格尔哲学认为精神哲学高于自然哲学,所以 艺术美高于自然美。黑格尔把不同的美学范畴与艺术发展历史的具体类 型对应起来,在他看来,“艺术表现的普遍性并不是由外因决定,而是 由它本身按照它的概念来决定的,因此是这个概念才发展或化为一个整 体中的各种特殊的显现方式”。 “自然美是不完美的美,根本缺陷在于理念被物质的材料束缚。” “移情”即“朦胧预感” 1 根据人的生活观点和习惯来判定一个动物的美与丑。 2 自然对象的形式美引起人的某种愉快。(山峰轮廓、蜿蜒河流) 3 自然物对心情的契合。

美的定义

美的定义

美的定义其实定义本身就一种对美的局限,就象人类意识信仰与怀疑的关系一样,美也需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

我们需要一种认识的基础,然后在这样的一种层面之上进行理解,不同的自我意识会对美有不同的感受。

而基于个体意识的对美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是唯一正确的。

美的感受从来就不是相同的,因为我们有着不同的自我意识;但美感却是可以相通的,因为我们同样属于整体意识的一部分。

美的定义在于对美的感受,对美的理解,对美的想象,美是我们意识的内在的部分,是基于意识整体的方向。

对于美的定义已经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因为美感对于任何一个有意识的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但对于美究竟是什么,却似乎总是无法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给美定义的想法似乎比审美过程更具有诱惑力,这就象人类可以见到上帝的愿望比信仰上帝更强烈,只是这种愿望因为一直无法实现而淡忘。

而美却并不如此,因为我们都察觉到美的存在,却不象上帝那样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美的感受是如此地真切就象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下面将对一些美的历史进行描述,看看不同意识对美的理解。

我们先了解古希腊哲学对美的理解,柏拉图的美学与其哲学一样是基于理念论的,美的理念(存在)是美的具体事物(感性存在)之所以美的惟一和根本原因。

肯定和谐是美的基本特征,认为不仅艺术,一切合理的完善的和美的事物,都象音乐一样达到内部各种倾向、力量的和谐。

这种和谐作为美的范畴是毕达哥拉斯提出的,毕氏认为美就是一定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

比如音乐就是由各种音调组成,而这些音调又与发音体在数量上的差别有直接关系。

整个宇宙所以使人感到美,还不是由于太阳、月亮和所有的行体明暗相间,参差错落所形成的伟大和谐吗?还有一个希腊修辞学家郎吉弩斯[Longinus,213-273]提出了另一个美学范畴——崇高。

《论崇高》“从生命一开始,大自然就向我们人类心灵里灌注进去一种不可克服的永恒的爱,即对于凡是真正伟大的,比我们自己更神圣的东西的爱。

”认为艺术应具有崇高的风格,作者须有“伟大的心灵”,崇高不是别的,正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