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的定义
关于美的含义及形态

关于美的含义及形态美的基本含义: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
第一,美与人类符号实践密切相关,它是人类进行符号实践这种创造性活动的产物。
第二,美与功利无关,美的事物把人引向自由、深层的精神愉悦,而不是诱发人进行直接的功利性考虑。
第三,美总是呈现为活的形象,"活的形象"指变动不居的、体现人类精神活力的、体现人性的辨证和谐而且与人亲近的生命形象。
第四,美必定是富有感染力的,它能感动和激活人类情感,并使人类能相互产生共鸣。
要正确、合理地理解自然美,根本的一点在于要正确理解自然美的实质在于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的价值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的过程,也就是自然人化的三个阶段:自然作为人类异己的符号--自然作为人类对话的伙伴--自然作为人类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获得美的属性。
自然美的定义:自然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指自然事物的美,它是自然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关于美的形态不是从一个统一的方面出发来区分的,而是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论说的。
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是从美所存在的基本领域来区分的。
科学美和技术美则是得于科学技术在美的存在形态中的显现,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崭新的美学课题。
而优美与壮美、崇高与滑稽、悲剧与喜剧、荒诞;阳刚与阴柔、典雅、自然则是从西方和中国古典文化传统角度提出的。
判断题1: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无关的美。
回答应该是:错。
这种说法虽然承认了人在社会美中的中心地位,却错误地否定了自然美的实质在于它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
自然美并非与人无关,因为自然正是在人类的符号实践中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从而获得了美的属性,成为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
自然美与人紧密相关,无法割裂。
判断题2.“丑得如此精美”。
这个说法是对的。
因为艺术的“化丑为美”是艺术家征服丑的过程,其中一种重要的征服策略就是运用艺术符号的形式创造力量。
对美的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对美的定义的认识和理解关于美的定义,美的释意有几方面:⑴指味、色、声、态的好。
如:美味;美观;良辰美景.《史记·吴太伯世家》:“见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⑵指才德或品质的好。
如:美德;价廉物美.《管子·五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王勃《滕王阁序》:“宾主尽东南之美。
”⑶善事;好事.《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⑷赞美;称美.《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⑸喜欢;称心。
《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满座之人见王勃年少,却又面生,心各不美."以上总结为一句,美的定义为: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从事这个设计这个专业,需要掌握基本的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儿童时,觉得玩具是美的。
有自己的兴趣时,觉得画笔是美的.拿着画笔,觉得自己所画的是美的.上学时,觉得有朋友一起玩耍是美的。
劳累时,觉得放假是美的。
小时候,觉得长大后的未来是美的。
长大后,期待更久后自己创造出的美好生活。
从小学美术的我,需要整理自己这么多年来对美这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小时候,画着儿童画,自己有无数的想法在头脑中,得过许多奖,也许那时候大人们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很美。
高中时,画了许多素描,色彩,速写,觉得能把它们都画得好,就是真正造出了美。
写意的画法和写生的画法都能创造出美,所以让自己觉得美并不是绝对的。
到了大学,看到许多新奇的作品和事物,自己在茫然中的时候,感到自己对这些如此陌生,感到自己的创新少之又少。
时刻去告诫自己不能去依赖某些东西.应该需要怎么去进步呢?要在大学中去积累,创造出更好的东西。
涌现出更多好的想法.也出去旅游过,看见过一些奇山妙水,在国家森林公园中呼吸大自然的空气,那种惬意让人不自然的感觉到大自然的美,站在高山上远眺,在船中漂流,感受奇观》自然所创造出的事物,体会其中的特点与形态,也许这就是美吧。
美的定义归纳总结

美的定义归纳总结
美的定义因人而异,不同的个体对美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
然而,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关于美的定义的归纳总结:
1. 美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和愉悦感受。
人们通常认为美是通过观察和欣赏美丽的事物,如自然景观、艺术作品、人脸、身体等来获得的。
2. 美是一种感官上的愉悦和享受。
除了视觉上的美,美还可以是通过听觉上的音乐、嗅觉上的香味、触觉上的触感等感官之间的和谐和愉悦来体验的。
3. 美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和特征。
人们认为美是一种内在的美德,如善良、真诚、宽容等。
这种美被认为是一种道德和精神上的美。
4. 美是一种符合心理预期和期望的东西。
美是一种符合我们对事物的期望和预期的东西。
当事物符合我们的期望时,我们会认为它是美的。
5. 美是一种对称和和谐的表现。
人们通常认为对称和和谐是美的表现。
当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有一种平衡和谐的关系时,我们会认为它是美的。
总而言之,美的定义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定义。
然而,美通常与视觉上的愉悦、感官上的享受、内在的品质和特征、符合期望和预期、对称和和谐等相关联。
美学中美的定义

美学中美的定义
美的内涵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但它本身是一种主观感受。
美包括生活美和艺术美两个最主要的形态。
生活美又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
艺术美包含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几个基本范畴。
喜剧有讽刺、揶揄、滑稽、机智、幽默、怪诞、荒诞等子范畴。
虽然人们都能感受到美,并且能够识别美,但是在回答“究竟什么是美”的问题时,答案却千差万别。
总结前人的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下列几种:美是形式的和谐(古典主义);美是上帝的属性(新柏拉图派);美是完善(理性主义);美是愉快(经验主义);美是关系(启蒙主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德国古典美学);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等等。
美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概括归纳起来不外五个方面:
(一)美在客观说。
这种理论最初注重美的自然属性的研究,发现了有关和谐、比例、对称、多样统一等美的外观形式法则。
后来侧重于社会美的研究,对美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有精辟的论述。
代表人物有狄德罗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二)美在主观说。
认为美是人的意识、情感活动的产物或外射表现,这种理论在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感情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代表人物有休谟、康德、柯罗齐等。
(三)主、客观关系说。
认为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二者的结合中。
但在论说中有倾向于客观的,也有倾向于主观的。
(四)超自然说。
认为美是上帝、神或某种超越主、客观的“第三力量”创造的。
(五)社会实践说。
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真与善的统一,是自由的形式。
什么是美?美在不同文化和时代是否有不同的定义?

什么是美?美在不同文化和时代是否有不同的定义?美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人们用它来形容从自然风景到艺术品等各种事物。
但是,美的定义是什么?它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是否有不同的定义?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一、美的定义美是一种感性的价值判断,它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完全主观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释美的定义:1. 外在美外在美是指那些与外貌和形象有关的美。
比如,一朵开放的鲜花,壮丽的山脉或一个漂亮的建筑。
这些东西能够吸引我们的眼球,给人带来愉悦感。
2. 内在美内在美是指那些蕴含在内部的美。
它们不仅包括一件事物的物质属性,也包括它的内在特性。
比如,一个人的品格,一篇文章的思想深度等等。
3. 独特性独特性是指那些具有新颖性和差异性的美。
它强调适度的创新和革新。
在这个方面,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独特和个性化的东西。
二、美在不同文化和时代的定义美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有着不同的定义,以下是几个例子:1. 古代希腊在古希腊,美是一种哲学思想。
他们认为美是一种秩序、和谐和对称。
他们的殿堂、雕像和哲学思想都反映了这种美。
2. 中国中国的美是一种综合性的美学。
它不仅包括艺术审美,还包括道德、信仰、哲学、宗教等其他方面。
它强调“自然”和“和谐”。
3. 现代现代的美不仅仅是建筑、绘画和雕塑。
它与科技、环境和政治等各方面相互关联,反映了社会的科技和文化进展。
三、结论美是一个复杂的、多面的概念。
我们可以从外在美、内在美和独特性等方面来定义美。
美在不同文化和时代的定义也有所不同。
无论如何,美一直是人类文化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我们的感知和体验,也是我们的思想和信仰。
你如何定义美?

你如何定义美?
如何定义美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问题,因为美是一个个体化的体验,每个人对
美的理解和感受都可能不同。
然而,我们可以尝试给出一个综合性的定义,以
便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美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审美感受,是人们对于事物外在形式、结构、色彩、音调
等方面的感知和赏识。
它涉及到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参与,并与情感、
文化、历史等因素相互交织。
美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客观美:客观美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和原则的事物或现象。
例如,自然界中的
对称、比例、和谐等都被认为具有客观美。
这种美常常与科学、数学、物理等
领域的规律有关。
2. 主观美:主观美是指个体基于自身感受和经验而产生的美感。
每个人对于颜色、形状、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喜好都可能不同,因此主观美是因人而异的。
3. 文化美:文化美是指受到特定文化、社会背景和历史传统影响的审美标准和
价值观。
不同文化对于美的定义和偏好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文化美是多样性的。
4. 功能美:功能美是指事物或设计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与美感的结合。
例如,一
座建筑既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要具有美观的外观,这种结合体现了功能美。
5. 表达美:表达美是指艺术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等通过形式、色彩、音
调等元素来传达情感、思想和意义的美。
这种美与创造力和想象力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美是一种多维度的体验,涉及到客观规律、主观感受、文化背景、
功能性和表达性等方面。
它是人类对于事物外在形式和内在内涵的赏识和感知,
是一种独特而个体化的体验。
对美的认识

对美的认识
1、对美的认识是:外貌之美:整齐干净的仪表+天生的皮囊=自然之美。
行为之美:每一次真诚的微笑,每一次主动的让座,每一次开车主动的让行,每一次弯腰捡起路上和扔不进垃圾桶里的垃圾。
语言之美:每一声真诚的谢谢、您好、对不起、不好意思、你真棒、加油、顶住、有我在、我爱你。
内外之美包含真诚、善良、博爱、责任、担当、正义。
2、对美的理解是:追求美是每一个人的天性。
美,有各种各样的美,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追求。
审美观不同,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也不一样,正因为有不一样的认识和理解,才增添了美的多样化,彰显了美的神秘魅力,也更激发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和探索。
对美的追求和探索,手段各样,形式不一。
对于外貌,整容换来的美是暂时的美,是一种需要承受心理压力和具有风险的残缺的美,建议在合理安全保命的情况下去适当的追求;对于真正的美,需要我们拼命去追求,甚至是值得拿命去换取的美,一生都在不懈努力追求的美。
美的定义是:
如今,在这个网络飞速的发展的时代,照片都真的不能反映出你身上的美。
有人说:“不要照片,要看脸”。
在我看来,在这个“整容”行业盛行的时代下,单单的摆脱照片的束缚看脸就解决了吗?我们虽然生活在“看脸的时代”,但不是一个“颜值决定未来”的时代。
所以我们要改变这样美的论断。
美不但是形容词,更是个动词。
无数白衣战士无惧无畏逆向前行是一种美,美的形式有很多,许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停课不听学进行线上授课也是一种美。
美不单单是形容词,它也是一个动词,让身处成长的我们丢下那个仅仅看脸的审美标准,愿你我追寻新时代特有的美。
对美的定义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提纲

对美的定义的认识和理解关于美的定义,美的释意有几方面:⑴指味、色、声、态的好。
如:美味;美观;良辰美景。
《史记·吴太伯世家》:“见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⑵指才德或品质的好。
如:美德;价廉物美。
《管子·五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王勃《滕王阁序》:“宾主尽东南之美。
”⑶善事;好事。
《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⑷赞美;称美。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⑸喜欢;称心。
《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满座之人见王勃年少,却又面生,心各不美。
”以上总结为一句,美的定义为: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
从事这个设计这个专业,需要掌握基本的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儿童时,觉得玩具是美的。
有自己的兴趣时,觉得画笔是美的。
拿着画笔,觉得自己所画的是美的。
上学时,觉得有朋友一起玩耍是美的。
劳累时,觉得放假是美的。
小时候,觉得长大后的未来是美的。
长大后,期待更久后自己创造出的美好生活。
从小学美术的我,需要整理自己这么多年来对美这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小时候,画着儿童画,自己有无数的想法在头脑中,得过许多奖,也许那时候大人们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很美。
高中时,画了许多素描,色彩,速写,觉得能把它们都画得好,就是真正造出了美。
写意的画法和写生的画法都能创造出美,所以让自己觉得美并不是绝对的。
到了大学,看到许多新奇的作品和事物,自己在茫然中的时候,感到自己对这些如此陌生,感到自己的创新少之又少。
时刻去告诫自己不能去依赖某些东西。
应该需要怎么去进步呢?要在大学中去积累,创造出更好的东西。
涌现出更多好的想法。
也出去旅游过,看见过一些奇山妙水,在国家森林公园中呼吸大自然的空气,那种惬意让人不自然的感觉到大自然的美,站在高山上远眺,在船中漂流,感受奇观》自然所创造出的事物,体会其中的特点与形态,也许这就是美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的各种美
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其外部动态,主要表现为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而其内在的本质,则更多的表现为音乐的内在性格与情感态度。
音乐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音乐美的范畴与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态度密切相关。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关。
一般美学把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作为它的基本范畴,这对一音乐美来说也是基本适宜的。
我们把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戏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一、优美
优美是音乐美学中最带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其特点温柔、平和、纯净、细腻;旋律舒展流畅,节奏平稳有序;速度和力度适中均衡的结构等构成优美的基本表现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如: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一首杰出的优美之作。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等等都属优美的范畴。
二、壮美
与优美相对应的音乐美是壮美,或者称为雄壮美。
一般美学中并没把壮美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但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壮美是不可忽视的、普通的范畴。
中国传统美学中所讲的阴柔美与阳刚美,就和现在所讲的优美与壮美有类似之处。
优美以温柔、平和、纯净、细腻为特征,而壮美则以刚劲、果敢、勇猛、粗犷为特征。
如:进行曲与军歌都是壮美的典型表现;著名的《马赛曲》和《义勇军进行曲》等等都属于壮美范畴。
三、崇高美
音乐是最适于表现崇高美的艺术形态之一。
音乐的崇高美总是和赞美、歌颂、崇拜、敬仰、爱慕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并且和祖国、英雄、正义、信念等不平凡的对象相联系。
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格调高昂的颂歌如:贝多芬的《欢乐颂》刘炽的《祖国颂》等等。
都出色地表现出音乐的崇高美。
四、欢乐美
欢乐美是音乐美学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
欢乐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情感形态,它是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正格表现。
音乐的欢乐美是通过欢乐流畅的旋律、活泼跌宕的节奏、明亮的调性轻盈的和声、速度等等手法来加以表现。
它大体可以划分为喜悦和欢乐。
如冼星海的《二月里来》施光南的《祝酒歌》。
还有传统的民间器乐、管弦乐曲等等。
欢乐美的音乐还往往与舞蹈相结合,使舞曲成为表现欢乐美的重要体裁。
五、悲剧美
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
它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
并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
音乐的悲剧美在音乐中是整个艺术悲剧美的重要、极具光彩的组合,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
得音乐美的体验。
悲剧美在音乐中的体现是多种多样的。
综合性的音乐体裁,如戏曲、歌剧、舞剧、歌曲等等。
如:歌剧〈奥赛罗〉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
六、喜剧美
喜剧美是音乐美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范畴。
在综合性的音乐体裁,特别是喜歌剧的讽刺歌曲中有与一般美学范畴中的喜剧美相类似的特点。
如: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对贵族的鞭挞,穆索尔斯基的《跳蚤之歌》对皇帝与权贵的讽刺。
都显示了音乐的喜剧美的力量。
值得一提纯音乐中的喜歌美,主要表现为幽默一谐谑等。
纯音乐中的幽默与一般喜剧美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基本属于正面肯定的范畴。
音乐中的喜剧美通常采用超常、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使人意想不到的惊讶来达到喜剧的效果。
还有拟人化的手法是音乐喜剧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许多童话式的戏剧音乐、舞蹈音乐与器乐作品中,作者有意赋予动物以人的性格,表现出一种特别的喜剧效果。
如:普罗科菲耶夫的童话音乐剧《彼得与狼》出色地运用了不同的乐器音色,形象性的音调节奏,把拟人化的动物形象描写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音乐崇高美的一般表现形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格调高昂的歌颂.显著特点:富有哲理.
“崇高”是一个与秀美相对的美学范畴。
西方哲人大都是在“美统真善”的意义上讲崇高,赋予其以人格尊严和人的自由的内涵。
中国哲人更多地是在“美善合一”的意义上讲崇高,赋予其以道德的人格审美的意蕴。
20世纪斐声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更以作品是否具有“观念和生活哲学的真正崇高”,是否体现着“高尚的、健全的理想主义旨趣”,是否能“让人性能比从前更好、更高尚”作为其评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