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定义

合集下载

关于美的含义及形态

关于美的含义及形态

关于美的含义及形态美的基本含义: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

第一,美与人类符号实践密切相关,它是人类进行符号实践这种创造性活动的产物。

第二,美与功利无关,美的事物把人引向自由、深层的精神愉悦,而不是诱发人进行直接的功利性考虑。

第三,美总是呈现为活的形象,"活的形象"指变动不居的、体现人类精神活力的、体现人性的辨证和谐而且与人亲近的生命形象。

第四,美必定是富有感染力的,它能感动和激活人类情感,并使人类能相互产生共鸣。

要正确、合理地理解自然美,根本的一点在于要正确理解自然美的实质在于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的价值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的过程,也就是自然人化的三个阶段:自然作为人类异己的符号--自然作为人类对话的伙伴--自然作为人类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获得美的属性。

自然美的定义:自然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指自然事物的美,它是自然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关于美的形态不是从一个统一的方面出发来区分的,而是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论说的。

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是从美所存在的基本领域来区分的。

科学美和技术美则是得于科学技术在美的存在形态中的显现,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崭新的美学课题。

而优美与壮美、崇高与滑稽、悲剧与喜剧、荒诞;阳刚与阴柔、典雅、自然则是从西方和中国古典文化传统角度提出的。

判断题1: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无关的美。

回答应该是:错。

这种说法虽然承认了人在社会美中的中心地位,却错误地否定了自然美的实质在于它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

自然美并非与人无关,因为自然正是在人类的符号实践中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从而获得了美的属性,成为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

自然美与人紧密相关,无法割裂。

判断题2.“丑得如此精美”。

这个说法是对的。

因为艺术的“化丑为美”是艺术家征服丑的过程,其中一种重要的征服策略就是运用艺术符号的形式创造力量。

对美的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对美的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对美的定义的认识和理解关于美的定义,美的释意有几方面:⑴指味、色、声、态的好。

如:美味;美观;良辰美景.《史记·吴太伯世家》:“见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⑵指才德或品质的好。

如:美德;价廉物美.《管子·五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王勃《滕王阁序》:“宾主尽东南之美。

”⑶善事;好事.《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⑷赞美;称美.《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⑸喜欢;称心。

《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满座之人见王勃年少,却又面生,心各不美."以上总结为一句,美的定义为: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从事这个设计这个专业,需要掌握基本的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儿童时,觉得玩具是美的。

有自己的兴趣时,觉得画笔是美的.拿着画笔,觉得自己所画的是美的.上学时,觉得有朋友一起玩耍是美的。

劳累时,觉得放假是美的。

小时候,觉得长大后的未来是美的。

长大后,期待更久后自己创造出的美好生活。

从小学美术的我,需要整理自己这么多年来对美这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小时候,画着儿童画,自己有无数的想法在头脑中,得过许多奖,也许那时候大人们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很美。

高中时,画了许多素描,色彩,速写,觉得能把它们都画得好,就是真正造出了美。

写意的画法和写生的画法都能创造出美,所以让自己觉得美并不是绝对的。

到了大学,看到许多新奇的作品和事物,自己在茫然中的时候,感到自己对这些如此陌生,感到自己的创新少之又少。

时刻去告诫自己不能去依赖某些东西.应该需要怎么去进步呢?要在大学中去积累,创造出更好的东西。

涌现出更多好的想法.也出去旅游过,看见过一些奇山妙水,在国家森林公园中呼吸大自然的空气,那种惬意让人不自然的感觉到大自然的美,站在高山上远眺,在船中漂流,感受奇观》自然所创造出的事物,体会其中的特点与形态,也许这就是美吧。

美的定义归纳总结

美的定义归纳总结

美的定义归纳总结
美的定义因人而异,不同的个体对美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

然而,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关于美的定义的归纳总结:
1. 美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和愉悦感受。

人们通常认为美是通过观察和欣赏美丽的事物,如自然景观、艺术作品、人脸、身体等来获得的。

2. 美是一种感官上的愉悦和享受。

除了视觉上的美,美还可以是通过听觉上的音乐、嗅觉上的香味、触觉上的触感等感官之间的和谐和愉悦来体验的。

3. 美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和特征。

人们认为美是一种内在的美德,如善良、真诚、宽容等。

这种美被认为是一种道德和精神上的美。

4. 美是一种符合心理预期和期望的东西。

美是一种符合我们对事物的期望和预期的东西。

当事物符合我们的期望时,我们会认为它是美的。

5. 美是一种对称和和谐的表现。

人们通常认为对称和和谐是美的表现。

当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有一种平衡和谐的关系时,我们会认为它是美的。

总而言之,美的定义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定义。

然而,美通常与视觉上的愉悦、感官上的享受、内在的品质和特征、符合期望和预期、对称和和谐等相关联。

美的概念与意义

美的概念与意义

美的概念与意义美是一个经典而复杂的概念,它在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在艺术、哲学、文学等领域,美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美的概念和意义随着不同的学科和文化背景而异,但它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体现出人类共同的审美追求和情感。

从字面意义上讲,美指的是一种感觉或者状态。

它是一种主观的,个性化的体验。

美的所在不是被认为是客观存在,但在某些情况下,美可以成为被客观认定的特征,例如风景、建筑、画作的美。

美是一种综合的感觉,它贯穿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文学、音乐、电影、视觉艺术等等。

美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也体现在自然界中,比如山水、大海、夜空中的星辰等等。

美大多是和好、优雅、和谐,以及纯洁相关的。

这些特征和人类追求和平、尊严、和谐、祥和的情感和价值体系密切相关。

美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创造,它不仅存在于空间中,也存在于时间的轴线上。

美将人类文明表达出来,成为最具象征意义的,最让人感动的神奇形式之一。

美是一种感性的体验,但它同时也是一种理性的思考。

美是一种审美过程。

在审美过程中,人们不仅仅是把眼睛放在某一物品或场所上,相反,他们会基于自己的背景、文化或者知识体系把这种感知过程融合进来。

人们在接受美之前,必须首先需要有资源积累,比如经验和教育背景,而这些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美是一种情感,具有相当的流动性和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

在美的经验中,人们会把自己的感受、情感及想象力投入其中。

美通过意象、情感、尺度、节奏等语言表达形式,呈现给我们生动的形象和感觉,激发我们自己的感情和想象力。

这样的美不仅能够让人们感到自在,还能激发人类的思考方式和创作灵感。

美还是一种客观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衡量着某些具体的事物。

这种“客观化”的美被称为“经典美学”。

在西方的人文艺术和自然科学的领域中,人们不但提出了美学方法,也提出了审美标准。

这些标准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和主观意识的,而是根据一系列的公认的美学原则,如对称、平衡、谐调、简约等等。

美的定义与美的多样性

美的定义与美的多样性

美的定义与美的多样性美,是一个广泛而丰富的词汇,涵盖了无数的层面和意义。

首先,美可以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艺术作品、自然景色、人们的容貌等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存在。

然而,美并不仅仅局限于外貌,它还可以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如善良、智慧和善解人意。

因此,美的定义广泛而多样。

让我们从视觉上的美开始探讨。

当我们看到一幅画作或照片时,美以让我们感到愉悦、赞叹和惊叹。

这种美是与人们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

每个人对美的定义都有所不同,因为我们的审美观念是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的。

例如,在东方文化中,红色通常被视为吉祥和繁荣的象征,而在西方,蓝色可能被视为平静和温和的象征。

因此,美的视觉定义是多样且个人化的。

随着人们对美的定义越来越多元化,我们也开始意识到美的概念不仅仅应用于艺术和自然景观。

人的容貌也被认为是美的体现之一。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外貌的要求和审美标准也有所不同。

有些文化认为瘦是美的象征,有些则认为丰满更具吸引力。

这显示了美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然而,美的定义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外貌。

内在的美更加重要,它建立在品德、智慧和品质上。

内在美是我们的灵魂的美。

一个有善良心地、愿意帮助他人的人被认为具有内在美。

智慧也是内在美的一种表现,一个有远见和洞察力的人常常被认为是美的具体体现。

此外,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感受也可以以美的方式展现出来。

看待世界的宽容态度和善意亦可被视为内在美的体现。

美的多样性在人们之间的交互中得以更加明显的展现。

当我们遇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时,我们也有机会领略到不同文化对美的定义的差异。

这种多样性丰富了我们的认知和理解,帮助我们打开心灵的窗户,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姿态去迎接不同的美。

然而,美的多样性并不仅限于文化的差异。

它还涵盖了自然界的丰富多样性。

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有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和各种各样的生物。

每一个生物,无论是巨大的野兽,还是微小的昆虫,都有其独特的美。

这种多样性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奇妙,也提醒我们应当保护和珍惜自然的美。

美的定义和标准是什么

美的定义和标准是什么

美的定义和标准是什么美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概念,它不仅存在于自然界的万物之中,也扩展到人类创作的艺术作品、建筑物、音乐和文学作品等各个领域。

那么,美的定义和标准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个让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美的定义美是一种主观且多元的概念,每个人对美的看法都可能有所不同。

在人类历史和文化长河中,各种不同的哲学流派和艺术理论都曾试图解释美的本质。

有些人认为美是一种对于视觉、听觉或情感的愉悦感受,而有些人则将美定义为一种超越感官的精神体验。

无论是从生物学、心理学还是社会学的角度,美的定义都可以有多种解释。

当然,美还可以是一种道德品质或精神状态。

在某些宗教和哲学体系中,美被赋予了超越物质层面的含义,象征着善良、真善美等道德价值观。

美的标准尽管美的概念主要是主观的,但人们仍然努力寻找和建立一些客观的标准来评判美。

在艺术领域,有一些被广泛认可的标准,如比例、对称、和谐、韵律、色彩和线条等美学原则。

这些原则既有历史渊源也反映了人们对美的共同认知。

除此之外,社会和文化因素也会影响人们对美的看法。

不同的时代、地域、文化背景和个人经验都会塑造一个人对美的理解和标准。

因此,美的标准是多变的、多样的,没有一个固化不变的定义。

结语美的定义和标准是一个多层次的议题,它既反映了人类对于美的向往与追求,也体现了人类对于审美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无论是自然中的风景、人类的艺术作品,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美好时刻,每个人都可能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感知和欣赏美。

美,既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也是人类心灵中永恒的追求与向往。

在这个无法确切定义的概念中,每个人都可以尝试去探索和发现属于自己的美。

正如莎士比亚所言:“美是一个花园,里面布满了各色的花朵,每朵都有它独有的馨香和美丽。

”让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独立的审美眼光,去感受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

美的含义

美的含义

美字属于羊字族。

在羊字族里,羊字都是声符兼义符(有少数例外)。

羊字族汉字都与“驯顺”之义有关。

美的本义是“国土广阔,人民驯顺”,引申义为“食物可口”。

现代人所谓的“美”,一般指“某一事物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一种属性”。

各个时代或者不同民族对于美的定义是不同的。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谓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鲁迅先生曾经把“美”解释成“戴帽子的太太”。

钱钟书曾引了伏尔泰一段话:“何谓美?询之雄蛤蟆,必答曰…雌蛤蟆是也‟。


汉字是黄帝命史官仓颉发明的,不是民间自发形成的。

而造字者总是从统治者的观点出发造字。

“美”是帝王面对江山和人民发出的观感。

帝王把自己比作牧羊人,把人民比作羊群。

而“大”就是《说文》“皇,大也。

三皇,大君也。

”中所说的“大”。

三皇时代中国国土辽阔如海,有所谓的“大九州”(神州只是“大九州”之一,黄帝登位后由于“德不及远”,中国疆土缩小为“神州”,即“小九州”)。

正因为人民生活在土地之上,所以代表人民的“羊”写在代表疆土的“大”上面。

古代帝王喜欢把治国与烹调相比拟,即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

例如商汤的国师伊尹,原本是有莘氏的厨子,他负鼎俎而论治国,为商汤所信服。

所以“美”有引申义“味甘”。

“美”的发声与“大”有关,因为疆土大如海,所以“海”字中表示“迷茫”之义的“每”就成了“美”字的发音。

什么是美?美在不同文化和时代是否有不同的定义?

什么是美?美在不同文化和时代是否有不同的定义?

什么是美?美在不同文化和时代是否有不同的定义?美是至高无上的艺术价值,是人们在观察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审美感受,也是人们内心深处对世界的一种表达。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下,对于美的定义和理解却存在着巨大差异。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美的多元性和跨文化的内涵。

一、不同时代对美的定义1.古希腊时期的美古希腊时期被誉为西方文化的摇篮,其美学思想受到了后世文化的广泛影响。

在古希腊人看来,美是一种完美的形式和比例。

例如,著名的希波克拉底雕像就是通过精致的人体比例来呈现出完美的美感。

2.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它重视文化和艺术的复兴以及美的重新定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注重展现自然的真实和完整,以及结合哲学与宗教思想。

3.现代主义时期的美现代主义的美学思想,是对传统美学思想的反叛和挑战。

在现代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人们开始强调创造力和自由,重视艺术作品的概念性和理性。

二、不同文化对美的定义1.西方文化的美西方的美学思想流传至今,被广泛运用于艺术教育、文化产业等领域。

在西方美学中,美被定义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赏识,同时也是对于生命、自由和理性的追求。

2.中国文化的美中华文化在艺术领域的表现也非常独特,它强调平和、和谐、中庸、柔和,崇尚大自然和生命的和谐统一,同时也尊重人文精神和道德伦理。

在中国文化中,美可是指“君子之德”,是一种心性的美。

3.非洲文化的美非洲大陆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非洲文化的艺术作品充满了原始、简单、独特的特点。

非洲文化的美主要表现在神话、图案和音乐方面,它们不仅善于展现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神秘,更是向人们传递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三、美学的价值与重要性美学的价值在于,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审美的体验、文化的交流和创新的发展,人们能够建立和谐、美好、宽容和共生的社会美学体系。

在美的世界里,人们能够释放人性的本真,获得灵感和创造力的启迪,激发出无限的艺术潜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的定义
不同的自我意识会对美有不同的感受,基于个体意识的对美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美的感受从来就不是相同的,因为我们有着不同的自我意识;但美感却是可以相通的,因为我们同样属于整体意识的一部分。

美的定义在于对美的感受,对美的理解,对美的想象,美是我们意识的内在的部分,是基于意识整体的方向。

对于美的定义已经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因为美感对于任何一个有意识的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但对于美究竟是什么,却似乎总是无法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古希腊哲学对美的理解,柏拉图的美学与其哲学一样是基于理念论的,美的理念(存在)是美的具体事物(感性存在)之所以美的惟一和根本原因。

肯定和谐是美的基本特征,认为不仅艺术,一切合理的完善的和美的事物,都象音乐一样达到内部各种倾向、力量的和谐。

希腊修辞学家郎吉弩斯提出了另一个美学范畴——崇高。

《论崇高》“从生命一开始,大自然就向我们人类心灵里灌注进去一种不可克服的永恒的爱,即对于凡是真正伟大的,比我们自己更神圣的东西的爱。

”认为艺术应具有崇高的风格,作者须有“伟大的心灵”,崇高不是别的,正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崇高的思想当然属于崇高的心灵,崇高是人超越自身的一种境界,崇高是自然的赐予。

黑格尔《美学》中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观存在里与它本身的这种协调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质”。

自然美是
理念发展到自然阶段的产物,艺术美是理念发展到精神阶段的产物,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艺术只有通过心灵理念才能变为真正真实的和显示的,才能具有自由和无限的形式。

美学的范围在于艺术美,而不是自然美。

艺术从象征、古典到浪漫的转化是精神自由的、无限的理念要求冲破一切物质形式的束缚回到其本身,在绘画、音乐、诗歌中物质因素削弱到最低限度,精神得以更自由的表现。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定义,坚持美以及艺术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强调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反对纯艺术论。

艺术再现生活现实,是生活的代替品。

桑塔耶纳《美感》给美下了一个定义:美是积极的、固有的、客观化的价值。

门罗在《走向科学的美学》指出“美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它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两组现象,艺术品以及于艺术作品有关的人类活动。

从上述的简单罗列可以了解美的定义同样是两种倾向,即唯物的和唯心的。

其实美本身并不在于这两者的区别,美是意识的内在,美感是意识对于美的感受,而物质更多是审美的对象。

美学仅仅在于研究美的意识机制,而并不在于美究竟在那个域。

美在毕达哥拉斯、柏拉图表现为和谐,在郎吉弩斯、博克表现为崇高,在康德、黑格尔表现为自由,在车尔尼雪夫斯基、桑塔耶纳表现为客观或现实。

由于不同意识的观察美存在的角度,对于美的理解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恰恰是美之所以为美的一个理由。

我们并不准备确定美的定义是自然、自由、崇高或者和谐,因为美是一种意识现象,它具有基于自由意识的不同。

因此对美的定义是
一个并不现实的课题,但是我们可以确定作为美内在的要素,那就是自由、崇高、和谐,而所有的要素都基于自然的或者说意识的精神。

自由是基于意识自身的,崇高是基于意识超越的,而和谐是基于意识目的的。

美对于我们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定义,也并不在于发现它的本质,而在于我们对美的理解,在于美在某种意义上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