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与分析

合集下载

儿童肥胖的研究与干预

儿童肥胖的研究与干预

儿童肥胖的研究与干预肥胖问题逐渐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而儿童肥胖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儿童肥胖问题逐渐加剧,并对他们的健康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找到有效的干预措施,许多研究机构开始深入探讨儿童肥胖的原因,并试图运用有效的干预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研究者们发现,儿童肥胖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

家庭的食物选择及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到儿童的饮食结构与运动状况。

具体而言,研究表明,家庭中存在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会增加孩子发生肥胖的风险。

此外,没有规律的饮食与缺乏锻炼也是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家们建议家长在日常饮食中提供均衡的营养,限制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并且要鼓励孩子参与运动,增加体力活动。

其次,教育干预被认为是儿童肥胖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儿童的饮食观念和健康意识进行教育,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许多学校和社区已经开始将儿童肥胖干预纳入教育课程中。

例如,在课堂上教授儿童关于饮食均衡和运动健康的知识,并组织相关的体育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社区还举办定期的健康讲座和运动比赛,让孩子们了解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些教育干预措施,儿童会更好地掌握正确的饮食和运动知识,从而主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另外,研究者们还一直在寻找其他的干预方式,以解决儿童肥胖问题。

其中之一是儿童肥胖的药物干预。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抑制食欲或减少食物的吸收,从而降低体重。

然而,由于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特殊,药物干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因此,在使用药物干预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到其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最后,儿童肥胖的研究与干预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与支持。

政府、学校、家长和社区等各个方面都要合作起来,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应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禁止和限制对儿童不利的食品广告,并推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儿童健康。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增加体育课程和运动设施的投入。

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与分析

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与分析

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与分析首先,针对我国儿童肥胖的干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生活方式干预和医学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

饮食干预主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合理控制能量摄入来减轻儿童的体重。

研究表明,合理均衡的饮食结构能够降低儿童的体重指数(BMI)和脂肪含量。

运动干预主要通过增加体力活动来消耗能量,并提高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

研究表明,增加每天的体力活动能够显著减轻儿童的体重和脂肪含量。

医学干预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口服药物来抑制食欲或减少脂肪吸收。

然而,由于副作用较大,药物治疗在儿童肥胖干预中应用较少。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极度肥胖或存在严重合并症的儿童,如胃绕术或胃分流术等。

手术治疗虽然有效,但手术风险较高,术后需长期监测并进行适当的干预。

目前,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儿童肥胖干预的研究方法和指标还不够统一、不同研究使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和评价指标,导致结果的可比性不强。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干预方法和评价指标,以便更好地比较研究结果。

其次,儿童肥胖干预的长期效果还不明确。

许多研究只追踪干预后的短期效果,对于长期效果的评估还不足。

长期干预的效果需要进行跟踪研究,以了解干预措施对儿童肥胖的长期影响。

此外,儿童肥胖干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

虽然许多研究表明了一些干预方法的有效性,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它们在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儿童中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的研究现状还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建立统一的干预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长期跟踪研究,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以有效解决我国儿童肥胖问题。

关于少年肥胖症的现状、特点、原因、治疗方法

关于少年肥胖症的现状、特点、原因、治疗方法

关于少年肥胖症的现状、特点、原因、治疗方法一、我国少年肥胖症的现状我国儿童肥胖情况的介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许多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他们总想让孩子吃得多,吃得好,造成孩子膳食不平衡,热能摄人过高,这是造成小儿肥胖的一个因素。

其次,有些小儿在家长的溺爱下,养成了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吃零食、喝饮料等,加之家长普遍缺乏营养知识,对肥胖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觉得小儿肥胖是营养良好的表现,甚至当医生告诉家长你的孩子已属于肥胖的时候,有1/3的家长还认为孩子很正常,或者并不胖,因此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肥胖小儿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而且上升的趋势在不断增长。

我国儿童肥胖的几个特点:1、发病率上升趋势快如1996年,全国8个城市抽检0~7岁小儿109901人,患小儿肥胖症的总检出率为1.76%,男孩为2.12%,女孩为1.38%。

而在1986年,8个城市调查167065例0~7岁小儿,肥胖小儿的发生率仅为0.91%。

可见,在10年中这8个城市的小儿肥胖增长率为93.4%,几乎增加了1倍。

虽然我国肥胖儿童的发病率没有世界上发达国家这么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增加1%的肥胖小儿发生率,就意味着增加1000万个肥胖者。

2.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儿肥胖发生率高小儿肥胖在全国的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又高于内地小城市。

如7~18岁儿童肥胖发生率深圳为12.7%、长春为11.43%、北京为9.54%、沈阳为8.39%、天津为6.79%、上海为6.21%。

均显著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小儿肥胖的好发年龄一般说,世界各地的儿童肥胖有三个好发时期,一是l岁以内的婴儿期,二是5~8岁时的少儿期,三是青春发育期,这三个时期与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几次脂肪重聚期相吻合。

而且肥胖发生的年龄越早,肥胖越严重,日后发展为成人肥胖的可能性则越大。

我国的肥胖小儿也有同样情况,在1996年的调查中发现,我国肥胖小儿的始发年龄多为4个月内,到6个月肥胖的发生率已达顶峰,以后逐渐下降,到4~5岁时又有显著增加。

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预防与干预策略探讨

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预防与干预策略探讨

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预防与干预策略探讨在当今社会,儿童青少年肥胖症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运动量的减少,越来越多的孩子面临着肥胖的困扰。

肥胖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预防与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现状及危害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部分地区儿童肥胖率甚至超过了 10%。

肥胖症会给孩子带来诸多健康问题,首先是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增加了患心脏病的风险。

其次,肥胖还会影响呼吸系统,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

此外,肥胖儿童更容易患上糖尿病,这对他们的胰腺功能和代谢调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骨骼方面,过重的体重会给关节带来过大的压力,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增加了患关节炎的可能性。

除了身体上的疾病,肥胖症还会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由于身材的肥胖,孩子们可能会遭受同学的嘲笑和歧视,从而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未来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造成阻碍。

二、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成因1、不良饮食习惯现代社会,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随处可见,孩子们往往难以抵挡这些美食的诱惑。

过多摄入油炸食品、快餐、饮料等高热量食物,而蔬菜、水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摄入量不足,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剩,从而引发肥胖。

2、缺乏运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普及,孩子们的课余时间更多地被电视、电脑、手机等占据,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幅减少。

缺乏运动使得能量消耗不足,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体重增加。

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肥胖,孩子肥胖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加。

但需要明确的是,遗传因素并不是决定肥胖的唯一因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样重要。

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现状分析与干预措施共4页文档

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现状分析与干预措施共4页文档

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现状分析与干预措施一、中小学生肥胖原因分析(一)营养过剩营养过剩是形成儿童期肥胖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城市中的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水平比较高,家长几代人对孩子过分溺爱而育儿知识又比较缺乏,不能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主食摄入过多,吃饭速度太快,致使孩子大量摄取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而无节制。

这样,摄入的热量大大超过身体所需的热量,剩余的热量便会转化为脂肪,并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人体里面,从而形成肥胖。

(二)运动不足当前,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中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教室学习或者完成课后作业,大多数学生选择把这难得的休息时间拿来看电视或玩游戏,导致他们缺乏体育锻炼。

据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会随着看电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平均看电视每增加一小时,肥胖率就会约增加1.5%。

(三)家庭和遗传因素据调查研究显示,若父母都是肥胖病患者,那么他们子女的肥胖率为70%,父母一方是肥胖病患者,其子女的肥胖率为40%[1]。

说明肥胖与遗传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四)缺少睡眠由于现在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大,绝大部分孩子都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导致某种控制食欲的荷尔蒙分泌失调,从而引起饥饿感并多余补充一些食物,这些食物又转化为脂肪,而充足的睡眠则使得该种荷尔蒙分泌较少[2]。

二、干预措施(一)合理饮食合理的营养是预防和治疗肥胖和基本要素,应避免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及高热量的饮食习惯。

1.1能量摄入:限制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量。

可生食的食物应尽量生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以满足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2.少吃多餐:1日可吃5-6餐,避免营养过剩而使脂肪积蓄。

3.晚餐少食:夜晚活动少,代谢慢,控制能量的摄入可以有效的避免脂肪的堆积。

控制早中晚三餐的比例,使其尽量接近3∶4∶3。

4.不吃零食:零食含有的营养成分少,而热量相当高,应尽量减少孩子吃零食的次数。

5.多喝水:保证孩子每天喝4-6杯凉开水,并在饭前让孩子吃一些水果、喝一些汤,使胃肠获得满足感而抑制食欲。

儿童肥胖发生机制及干预方法研究

儿童肥胖发生机制及干预方法研究

儿童肥胖发生机制及干预方法研究肥胖成为了当代社会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尤其是儿童肥胖。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孩子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诱惑和挑战,导致他们更容易患上肥胖症。

本文将探讨儿童肥胖的发生机制以及干预方法。

一、儿童肥胖的发生机制1. 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失衡。

现代社会中,高能量食品和饮料广泛可得,超过了孩子们实际所需的能量。

同时,很多孩子很少参与体力活动,导致能量消耗不足。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被认为在儿童肥胖中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在某些家庭中,有某些基因突变或变异可以增加患儿童肥胖的风险。

然而,遗传只是促使肥胖发生的一个因素,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3. 饮食习惯儿童的饮食习惯是决定其肥胖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大量摄入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以及过多的快餐和加工食品,会导致孩子们消耗不足并积累脂肪。

4. 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也与儿童肥胖有关。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们的食欲调节机制,使他们更容易选择高能量食物,并且容易变得超重或肥胖。

二、儿童肥胖干预方法1. 促进健康饮食健康饮食是预防儿童肥胖的基础。

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和适量的脂肪。

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摄入,并避免给孩子喂养过多的快餐和加工食品。

2. 鼓励适量运动增加体力活动是控制儿童肥胖的关键。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们参与各种户外运动,例如跳绳、骑自行车、游泳等。

此外,减少静坐时间,限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以保证孩子有足够的运动量。

3. 培养健康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和干预儿童肥胖也很重要。

家长可以设置规律的作息时间并确保孩子有足够的睡眠。

此外,注意情绪管理和压力缓解也对预防肥胖起到一定作用。

4. 家庭参与家庭参与是成功干预儿童肥胖的关键。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培养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习惯。

通过与孩子一起准备健康食物、共同参与户外活动等方式,激发他们对健康的意识。

儿童肥胖的营养干预与生活方式管理研究

儿童肥胖的营养干预与生活方式管理研究

儿童肥胖的营养干预与生活方式管理研究在当今社会,儿童肥胖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孩子面临着肥胖的困扰。

肥胖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未来的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儿童肥胖问题,采取有效的营养干预和生活方式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儿童肥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孩子们往往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如快餐、油炸食品、糖果和碳酸饮料。

这些食物富含大量的卡路里,但营养价值却相对较低。

此外,孩子们进食的频率和食量也可能不合理,例如过度进食、暴饮暴食或者在睡前吃东西。

其次,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孩子们更多地沉迷于电子设备,如电视、电脑和手机游戏,从而减少了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

另外,学校和家庭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导致孩子们缺乏运动的机会和动力。

再者,遗传因素在儿童肥胖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或双方肥胖,孩子肥胖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然而,即使存在遗传因素,通过合理的营养和生活方式管理,仍然可以有效地控制体重。

营养干预是控制儿童肥胖的关键环节之一。

首先,要保证孩子摄入均衡的饮食。

这意味着要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禽类、豆类)等富含营养且低热量的食物。

同时,要控制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细嚼慢咽、少吃零食、不过量进食等。

在饮食安排上,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和适量。

每天应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避免晚餐过于丰盛或吃得太晚。

此外,控制食物的分量也很重要,可以使用较小的餐盘和餐具,帮助孩子直观地了解适量的食物量。

除了营养干预,生活方式的管理对于控制儿童肥胖同样不可或缺。

增加身体活动量是其中的重要措施。

儿童肥胖研究现状分析

儿童肥胖研究现状分析

生活方式的调整
•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等,有助于 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 • 家长、教师等角色的引导和支持,有助于儿童养成健康 的生活方式。
儿04童肥胖的健康危害与影

儿童肥胖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儿童肥胖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
• 儿童肥胖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 肥胖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等,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CREATE TOGETHER
SMART CREATE
儿童肥胖研究现状分析
儿01童肥胖的定义与诊断标
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儿童肥胖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儿童肥胖的基本概念
• 儿童肥胖是指儿童体内脂肪积累过多,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的**20%** 以上。 • 儿童肥胖可以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 • 单纯性肥胖是指由于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等因素导致的肥胖;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内分泌 失调、遗传性疾病等因素导致的肥胖。
儿童肥胖研究的政策与实践应用
儿童肥胖研究的政策应用
• 政策制定:如何制定针对性的儿童肥胖防治政策,以降低儿童肥胖发病率。 • 政策执行:如何确保儿童肥胖防治政策的有效执行,提高政策效果。
儿童肥胖研究的实践应用
• 教育干预:如何在学校、家庭等环境中实施有效的儿童肥胖干预措施。 • 医疗干预:如何为肥胖儿童提供科学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儿童肥胖的非药物治 疗方法
• 儿童肥胖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 增加运动:通过增加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提高儿童新陈代 谢,消耗多余热量。 • 饮食调整: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等食物摄入,减少 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 • 心理干预:通过心理辅导、行为矫正等,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 生活习惯,减少肥胖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与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儿童肥胖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儿童肥胖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对儿童单纯肥胖症干预方法的研究也成为目前国内的一个热点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国内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探讨各种干预方法的效果,为儿童保健工作者提供参考。

单纯肥胖症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输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堆积的慢性病。

根据单纯肥胖症的成因,儿童单纯肥胖症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膳食干预、运动干预、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

1、膳食干预膳食干预也称为饮食调整,包括控制摄入的总能量和调整饮食结构。

能量摄入过多是大多数肥胖儿童的共同特点。

因此,在膳食干预中首先是控制摄入的总能量。

总能量的控制应采用秩序渐进的方式,以减少肥胖儿童主食的摄入量为首选。

先在原有基础上减少1/4,逐渐过渡至减少1/3~2/3,增加膳食中蔬菜、水果的比例,最终减至生理需要量(按身高的体重所需平均热卡);三餐热能分配为25%、40%、35%。

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充足供应。

与成人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缺乏适量的总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所以,在儿童期禁忌饥饿和半饥饿疗法。

研究发现膳食中的脂肪量与肥胖程度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同重量的产热营养素中脂肪所含热量最高,且转化为人体脂肪的转化率最高,高脂饮食可能对肥胖的发生起促进作用。

调整饮食结构的目的是通过饮食量化调整,使膳食结构趋于合理;同时,饮食中脂肪的减少还可起到减少摄入总能量的作用。

饮食调整的内容包括:(1)选择热卡含量较低、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多食含纤维素的或非精细加工的食物,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20%左右;(2)少食或不食高热量、高脂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西式快餐、奶油制品、甜食、甜饮料等。

蒋竞雄等,认为饮食调整的重点是晚餐,晚餐时改变进食顺序,先吃蔬菜、水果、汤等低热卡食物,后吃高热卡食物;减少主食量,增加膳食中蔬菜、水果的比例,放学后至晚餐前,除蔬菜、水果外不摄入其他食物,但不限制局外人一。

此法容易被儿童接受,具有可持续性。

通过改变进食顺序起到了调整饮结构和减少热能摄入的作用。

万燕萍等以总能量1200—1600kcal/d,三餐热能占总热能百分比为25%、40%、35%的高蛋白,适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饮食模式,治疗和随访6—13岁肥胖儿46例,治疗后平均总热能为1413kcal/d,比标准热能摄入低669kcal,三餐热能分布为早餐26%、中餐41%、晚餐33%,平均随访时间5.9 个月,平均肥胖度由51%降至29%,平均身高增加3.1cm。

这提示适量减少摄入总热量能使肥胖儿身高增长不受影响。

在治疗单纯性肥胖儿时不应过分降低总能量的摄入,关键在于提高早、中餐的质和量,降低晚餐的热能摄入。

必须避免因热量摄入过少而影响被治疗儿童的生长发育。

钟宁等采用热量控制和运动指导结合的方法对27名6—12岁肥胖儿童进行干预,根据儿童程度控制摄入热量在850—1600 kcal/d,干预3个月后儿童体重平均减少3.36kg,BMI(体质指数)平均减少3.54,儿童肥胖干预效果明显,但3个月中儿童的平均身高仅增加了0.37xm,增长速度缓慢,不能除外热量摄入不足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2、运动干预有研究表明体力活动过少比摄食过多更易引起肥胖。

有氧运动可以通过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分解,减少体内脂肪的积蓄。

但只有超过min的低强度运动才能激活脂肪水解酶,促进脂肪的分解。

因此肥胖儿童的运动应为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持续时间应达到20min的低强度运动才能激活脂肪水解酶,促进脂肪的分解,因此,肥胖儿童的运动应为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持续时间应达到20min 以上;应着重有体重移动的运动,在运动中距离比速度更重要。

在诸多控制体重的方法中,体育锻炼有益于生长发育,几乎无副作用,在儿童群体中也容易实施管理。

所选择的运动项目应有趣味性、易于实施,以便于长期坚持,如快走、慢跑、游泳、踢毽子、跳橡皮筋、爬楼梯、跳绳等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一般为儿童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45%;运动时间不少于30min/次,运动前应有10—15min的准备活动,运动后有5—10min的整理活动,运动1-2h/d;运动频率为3-5d/周。

初期运动时间可为10min,以肥胖儿不感到过度疲劳,每天能坚持运动为原则,逐步达到理想的运动时间。

适宜的运动强度不应引起肥胖儿童运动后食欲增加,摄食量增多。

谭晖等对76名7-11岁超重及肥胖儿童进行了为2.5年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干预,0.5h/d,要求运动后儿童脉搏达到120次/min,1年后,干预组肥胖儿构成由80.3%降至58.6%,并有8名(13.8%)儿童体重恢复至正常;同期对照组肥胖儿构成基本无变化,运动干预的近期效果好于中、后期。

这提示体育锻炼可有效控制儿童的体重,但效果的巩固,还需要老师的监督、家长的积极配合及儿童的长期坚持。

3、行为干预儿童单纯肥胖症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肥胖儿童多具有共同的饮食和运动行为特点,如进食速度快,非饥饿状态下进食,临睡前进食,喜吃高脂、高糖食品(如甜点、甜饮料、油炸食品),较少户外活动、静养(如看电视、玩电脑)时间长等。

过去的观点只看到由营养过剩和运动不足造成脂肪堆积,没看到肥胖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行为干预正是通过矫正肥胖儿童的行为偏差,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长期控制体重和预防肥胖的目的。

儿童的生活方式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上形成的。

因此,在实施肥胖干预方案时,需要各有关方面共同参与。

行为干预的内容涉及饮食行为和运动行为两个方面。

饮食行为干预主要包括减慢进食速度、减少非饮状态下进食,避免边看电视或边做作业边吃东西,控制零食、减少吃快餐的次数,晚餐后不加点心等。

此外,还包括食物烹调方式的调整(多用蒸、煮、烤、凉拌方式,避免油炸方式)。

运动行为干预包括减少静坐时间,增加室内活动时间,多进行户外运动。

行为干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基线行为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座谈和观察等,了解基线行为,找出主要危险因素。

(2)制定行为矫正方案:根据肥胖儿童行为模式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确定行为矫正的靶行为,设立中介行为。

制定行为矫正的速度,奖励/惩罚,正/负诱导等具体内容。

(3)实施行为治疗方案:可采取订约、自我监督、奖励或惩罚等方法。

由肥胖儿童记录每日行为改变情况,如饮食入量、进食速度、看电视时间、参加体力活动的方式和时间等,以及在行动矫正过程中的困难、感想和经验。

(4)举办讲座和座谈会等;包括肥胖儿童、家长、老师等有关人员,以深入了解肥胖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个人特点。

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并向家长提出配合治疗的具体要求。

一项对8-12岁儿童的研究表明,在治疗儿童肥胖中,减少久坐行为对有目的的体力活动是一种替代疗法,减少久坐行为对肥胖者体重的减少及减少后维持体重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之一。

丁宗一等对24例(男女各12例)13岁单纯肥胖儿童进行了为3年的行为治疗研究。

观测参数有身高、体重、四处皮脂、腰、臀围、有氧运动能力(最大耐受时间和运动距离)。

体育测试成绩包括引体向上、跳远、800m跑、仰卧起坐,满分为30分。

按运动处方运动2h/d,5h/周。

在医生指导下肥胖儿童写行为分析和行为矫正方案。

有关肥胖指标年减少率(男/女)体脂含量为23%-42%,肥胖度2.8%-2.1%,腰/殿比2.5%-2.6%,四处皮脂和5.7%-4.7%,BMI4.5%-2.1%,有氧能力明显进步。

体育成绩肥胖干预组30%达满分,70%为27-29分。

肥胖对照组60%为20分,30%为15-19分。

这提示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干预方案应以健康教育和运动处方为基础,行为治疗为核心技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持续进行,家长、教育、医务人员应共同参与。

4、心理干预很多研究发现肥胖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序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缺乏自信、内向抑郁、自我评介差、受同伴歧视、伙伴关系不良等。

肥胖儿童因其体型的变化及活动不便,在集体活动中,常常受到同伴的排斥和嘲笑,严重损害了其自尊心,妨碍了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从而形成被动、退缩等个性行为特征;由于缺乏活动又促进了肥胖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蒋竞雄等采用自行设计的心理行为问题问卷对62例12-14岁的单纯性肥胖儿童和同年龄、同性别的62名正常体重儿童进行问卷测验,发现肥胖儿童存在着不良的心理状态,如常因身材被同伴取外号,有自卑感和孤独感,有的事喜欢藏在心里,不愿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等。

张亨菊等应用儿童适应性行为量表对单纯性肥胖组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各182名(年龄7-14岁)进行了心理行为的测试,结果发现肥胖组儿童心理行为总得分和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肥胖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独立生活能力、活动和社交能力降低。

这提示肥胖已经对儿童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心理损害,应引起重视。

心理干预往往是在前述三种干预治疗同时进行,春目的在于激发儿童及家长强烈的减肥欲望,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张秀巧等,为了分析心理治疗在儿童肥胖治疗中的作用,将105名9-14岁的单纯性肥胖儿童平均分为三组:(1)心理治疗组,举办心理卫生学习班,在患儿和家长坚定治疗信心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运动指导;(2)非心理治疗组,除不办心理卫生学习班外,其他治疗同心治疗疗组;(3)非治疗组,不进行任何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身高、体重、皮脂厚度、疗3个月,结果显示三组身高增长无显著性差异,而心理治疗组体重、皮脂厚度两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非心理治疗组,更优于非治疗组。

李延红等报对32例参加暑期减肥治疗班的7-14岁单纯性肥胖儿童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包括个别辅导、集体教育等方法,配合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行为矫治,经过10-30天的治疗,存在于肥胖儿童中的心理问题得到淡化及改善,32例肥胖儿童疗效满意。

这提示有效的心理护理对肥胖儿童的减肥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张柏青等采用心理矫治为主,膳食、运动量化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对实验组160名1-6岁肥胖儿童进行了为3个月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治愈率为50.63%,同期对照组106例肥胖儿无一例有效;实验组对照组体重、皮襷厚度差异有显著性,身高、脉搏、血压、血生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实验前后肥胖儿童及其家长心理治疗效果明显,肥胖儿童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饮食行为、情绪方面有所改善;幼儿组疗效好于学龄前儿童,这提示肥胖儿童早期防治重点为幼儿期,在肥胖儿童综合治疗中肥胖儿家和心理矫治尤为重要。

5 小结在儿童肥胖治疗的几种干预方法中,行为矫正是儿童单纯肥胖症治疗中的关键技术,其作用是帮助肥胖儿童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建立健的生活方式,长期巩固肥胖治疗效果,防止反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