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习字》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文征明习字文档

文征明习字文档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zhá ,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 ) ②平生于.书 ( ) ③或.答人简札..(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1) 临:临摹,学习。

(2)日:每天。

(3)率:标准。

(4)书:书法。

(5)遂:于是,就。

(6)于:对,对于。

(7)尝:曾经。

(8)苟且:随便,马虎。

(9)或:有时。

(10)简札:信件,书信。

(11)少:稍微。

(12)易:修改,改写。

(13)厌:厌倦。

(14)故:所以。

(15)愈益:愈加,更加。

(2) 编辑本段译文:文征明临摹《千字文》,每天按照写完十本作为标准来练习,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点不合意,一定多次修改它,不感到厌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妙传神。

编辑本段启示:文征明习字,稍有不满便三番五次修改,直至满意。

我们做事往往半途而废,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zhǐ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5”。

徵zhēng 见“征”【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zhá,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文徵明习字》文言文及翻译

《文徵明习字》文言文及翻译

《文徵明习字》文言文及翻译《文徵明习字》文言文及翻译文徵明习字,文出《书林记事》,记叙了“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练习书法的故事,告诫我们如果做事半途而废,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下面是《文徵明习字》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翻译: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注释:(1)临:临摹。

(2)日:每天。

(3)率(lǜ):标准。

(4)书:书法水平。

(5)遂:于是,就。

(6)于:对,对于。

(7)平生:一生。

(8)尝:曾经。

(9)苟且:敷衍了事,随随便便,马虎。

(10)或:有时。

(11)简札:信件,书信。

(12)少:通“稍”,稍微。

(13)易:改换,更换。

(14)不厌:不嫌烦。

厌:嫌麻烦而讨厌。

(15)故:所以。

(16)益:愈加,更加。

(17)书遂大进中的“书”字:书法。

(18)平生于书中的“书”字:写字。

文徵明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文徴明习字文言文翻译

文徴明习字文言文翻译

《文徵明习字》文言文原文如下:文徵明者,吴郡人也。

幼聪颖,好学不倦。

及长,益精书法,尤善行、草。

尝游京师,与祝允明结交,允明教以书法,徵明受业甚勤。

日临池不辍,夜读书不息。

每得古人墨迹,必研习之,得其神韵,悟其笔法。

故其书法,既有古人风范,又具自家风格。

徵明习字,讲究笔法,讲究结构,讲究意境。

其笔法,如云如水,飘逸灵动;其结构,如峰峦叠嶂,错落有致;其意境,如诗如画,深远悠长。

观其书法,使人如入山阴道上,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一日,允明问徵明:“子之书法,有何独特之处?”徵明答曰:“吾书法,虽学古人,然不泥古,力求创新。

吾之笔法,虽受古人影响,然能自出新意,不拘一格。

吾之结构,虽仿古人,然能变化多端,不落俗套。

吾之意境,虽师古人,然能自抒胸臆,不拘一格。

”允明闻言,大加赞赏,曰:“子之书法,确有独到之处。

吾辈当以此为楷模,努力学习,以期达到更高境界。

”徵明习字,不仅注重笔法、结构、意境,更注重品德修养。

他认为,书法之道,亦即人生之道。

故其平日里,严于律己,谦逊待人,博学多才,品行高洁。

世人皆称其为人品高尚,书法精湛。

岁月如梭,徵明习字数十载,终于成就一代书法大家。

其所书《前后赤壁赋》,流传千古,被誉为“千古绝唱”。

其书法作品,传世无数,后人争相临摹,成为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

《文徵明习字》文言文翻译如下:文徵明,吴郡人士。

自幼聪慧,好学不倦。

成年后,书法技艺越发精湛,尤其擅长行书和草书。

他曾游历京师,与祝允明结为好友,允明传授他书法技艺,徵明勤奋学习。

白天临池不辍,夜晚读书不息。

每当得到古人的书法作品,必定仔细研习,领悟其神韵,掌握其笔法。

因此,他的书法既有古人的风范,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徵明习字,注重笔法、结构、意境。

他的笔法如同云水般飘逸灵动;结构如同山峰叠嶂,错落有致;意境如同诗画一般,深远悠长。

观赏他的书法,使人仿佛置身于山阴道上,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有一天,允明问徵明:“你的书法有何独特之处?”徵明回答道:“我的书法虽然学习古人,但并不拘泥于古,力求创新。

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习字

(三)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临写①《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②,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③。

或答人简札④,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选自《书林纪事》) 【注释】①临写:临摹。

②率:标准。

③苟且:敷衍了事,随随便便,马虎。

④简札:信件,书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日.以十本为率日:
(2)书遂.大进遂:
(3)少.不当意少:
(4)必再三易.之不厌易: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3.结合选文说说文徵明书法越来越精湛的原因。

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日:每天 (2) 遂:于是
(3) 少:同“稍”,稍微(4) 易:改换,更换
2.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

3.①每天练习写字的量很大,并且能持之以恒;②写字从来不马虎,只要有不满意的地方就一定会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附参考译文: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于是大有长进。

(他)平时写字,从来不应付了事。

有时给人回复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

因此他年纪越大,(书法)越精湛绝妙。

古诗文征明临写千字文翻译赏析

古诗文征明临写千字文翻译赏析

古诗文征明临写千字文翻译赏析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出自《文征明习字》,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翻译】文征明临摹《千字文》,每天按照写完十本作为标准来练习,书法于是大有进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没有马虎的时候,有时他回复别人的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就一定三番五次修改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越到老年,书法越发精致巧妙。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范仲淹读书文言文实词

范仲淹读书文言文实词

范仲淹读书文言文实词1. 范仲淹苦读的文言实词解释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方()欲() 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五、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小古文——文徵明习字

小古文——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习字
原文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选自《书林纪事》)
注释
(1)临:临摹。

(2)日:每天。

(3)率(lǜ):标准。

(4)书:书法水平。

(5)遂:于是,就。

(6)于:对,对于。

(7)平生:一生。

(8)尝:曾经。

(9)苟且:敷衍了事,随随便便(10)或:有时。

(11)简札:信件,书信。

(12)少:通“稍”,稍微。

(13)易:改换,更换。

(14)不厌:不嫌烦。

(15)故:所以。

(16)愈益:愈加,更加。

(17)“书”字:书法。

(18)“书”字:写字。

译文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旧时的启蒙读本),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平时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

有时给人回复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湛绝妙。

文言知识
1.“易”与“更”。

“易”与“更”再解释“改”时是相同的。

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意为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

“三易其稿”意为三次改动原稿。

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也可写作“必三更之不厌”。

2.书。

上文有两个“书”字,解释不同。

“书遂大进”中的“书”。

指“书法”;“平生于书”中的“书”指“写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征明习字》原文及译文赏析
文征明习字
原文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参考答案:
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译文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每天按照写完十本作为标准来练习,书法于是大有进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没有马虎的时候,有时他回复别人的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就一定三番五次修改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越到老年,书法越发精致巧妙。

注释:
(2)日:每天。

(3)以:按照。

(4)本:书籍的一册。

(5)率:标准。

(6)书:书法。

(7)遂:于是,就。

(8)进:进步
(9)于:对,对于。

(10)书:写字
(11)尝:曾经。

(12)苟且:这里是马虎草率的意思。

(13)或:有时。

(14)答:回复
(15)简札:信件,书信。

(16)少:通假字,同“稍”。

稍微。

(17)当意:称心。

(18)必:一定,必须。

(19)三:多次
(20)易:改变,本文为“改写”的意思。

(21)之:表递进
(22)厌:厌烦。

(24)愈益:愈加,更加。

(25)精妙:精致巧妙。

(26)大进:迅速进步;进:进步。

(27)平生于书,书:写字,书写。

(28)苟且:随便,马虎,不认真。

(29)益:更加
道理
告诉人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道理...成功都是要下功夫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