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我爱我家》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爱我家》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的主题。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以及如何与家人相处,培养学生爱家、护家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家庭有浓厚的感情,但往往缺乏对家庭的深入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家庭,学会与家人相处,培养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以及与家人相处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表达家人关爱、家庭责任感和家庭荣誉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家、护家的情感,提高家庭和谐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以及与家人相处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表达家人关爱、家庭责任感和家庭荣誉感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关系和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和感受。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家人相处,培养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动画、图片和文字的教学PPT,生动展示家庭的关系、作用和相处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家庭有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
3.课堂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家庭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家庭场景。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家庭的关系、作用以及与家人相处的方法。
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明白如何与家人相处。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和感受,讨论如何与家人相处。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我爱我家》教案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我爱我家》教案第一章:认识家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组成,知道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情感。
教学内容:1. 家庭的定义:父母与孩子组成的基本单位。
2. 家庭的作用:提供爱、关怀、安全感、教育等。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2. 图片展示:展示各种家庭类型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家庭组成。
3. 故事讲解:通过讲解家庭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家庭的爱与温暖。
第二章:家人的关爱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家人之间的关爱和照顾。
2. 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和照顾家人。
教学内容:1. 家人之间的关爱表现: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孩子对父母的尊重等。
2. 家人之间的互相照顾: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帮助、支持。
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家庭成员,模拟家人之间的关爱行为。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和家人之间的关爱故事。
3.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的关爱行为,并记录下来。
第三章:家庭的责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责任与义务。
2. 培养学生学会承担家庭责任。
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的责任:父母的抚养责任,孩子的学习责任等。
2. 家庭成员的义务:互相帮助、尊重、理解。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责任的看法和认识。
2. 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家庭成员的责任行为。
3.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承担家庭责任的情况,并记录下来。
第四章:家庭的和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维护家庭和谐。
教学内容:1. 家庭和谐的意义: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相互理解和支持。
2. 家庭和谐的维护:沟通、包容、尊重。
教学活动:1. 故事讲解:通过讲解家庭和谐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和家人之间如何维护家庭和谐的经验。
3.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与家人进行有效沟通,维护家庭和谐。
小学思品我爱我的家的教案

小学思品《我爱我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是一个温暖的港湾。
2. 培养学生对家庭成员的尊重和关爱,增强家庭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在家庭中和谐相处。
二、教学内容:1. 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2. 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3. 家庭和谐相处的方法三、教学重点:1. 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2. 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四、教学难点:1. 家庭和谐相处的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庭的意义、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 谈话法:引导学生谈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相处之道。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庭和谐与不和谐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得出结论。
教案内容请稍等,我还需要提供后续章节。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家庭图片、家庭成员角色介绍、家庭和谐与不和谐的案例。
2. 教学道具:家庭角色卡片、家庭场景图。
3. 教学资源:相关家庭教育的文章、视频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温馨的家庭歌曲,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介绍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3. 案例分析:分析家庭和谐与不和谐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得出结论。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庭成员如何和谐相处。
5. 分享心得: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关爱和相处之道。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家庭和谐相处的实践作业。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家庭的意义、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家庭和谐相处的方法。
如果发现有不足之处,需要在下一次教学中进行改进。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十、拓展活动:组织一次家庭主题的活动,如家庭知识竞赛、家庭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家庭的意义,增强家庭责任感,提高家庭和谐相处的能力。
2024年《我爱我家》教案

2024年《我爱我家》教案《我爱我家》教案1[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第二框《我爱我家》的内容设计。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以及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2.能力目标:提高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增强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家庭中有亲情和温暖,明确母爱和父爱是世上至深至纯的爱,懂得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家庭中的亲情和温暖,热爱自己的家。
2.教学难点: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儿子问父亲:“蜗牛为什么爬的这么慢?”父亲说:“因为他们有壳啊。
”儿子问:“它为什么要背着壳呢?”父亲意味深长地说:“那是他们的家!”说一说:你觉得蜗牛为什么宁愿背负着重重的壳?学生:因为蜗牛爱它的家。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的家。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爱自己的家,怎样去爱自己的家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我爱我家》。
多媒体显示:我爱我家。
合作探究: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你在家中感受到的温暖,讲一讲父母对你的关心和爱护(配一幅全家福图片)。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教师:大家都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下面请大家夸夸自己的.父母并谈谈自己对母爱和父爱的理解。
多媒体显示:七嘴八舌:请你夸夸自己的父母。
(找出父母的优点。
)请你谈谈对母爱和父爱的认识。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听故事,明道理。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在废墟下面,弓着身体成伏拜的姿势,抵抗着上面塌下来的东西,只为了保护怀抱下面的婴儿。
临死前她把手机放在婴儿的衣服里,编辑成短信,留了一段话:“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下去,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3单元《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3单元《我爱我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爱我家》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合作与支持,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于家庭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合作等方面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家庭,培养对家庭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合作与支持。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合作与支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合作与支持。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2.PPT课件。
3.相关案例材料。
4.活动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合作与支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中的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的温暖。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家庭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庭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初中思想品德公开课《我爱我家》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公开课《我爱我家》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同学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切情感,认识家庭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意义。
〔二〕技能目标:通过活动熬炼同学与家长沟通的技能,熬炼同学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技能。
〔三〕情感、立场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同学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抚养我们的辛苦。
认识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承受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加强同学喜爱家庭和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的爱心与亲情,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认识自己在家庭中应承受的责任,如何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课前预备:收集相关的音乐,让同学预备自己与家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教学法法,争论学习教学法,点拨指导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是我们每个人永久依恋的地方,那么我们爱自己的家吗?同学回答:我爱我家老师板书课题《我爱我家》活动一:我讲我家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家又是不一样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自己的家里都发生了那些让你难忘的事呢?请同学们相互共享一下。
〔找几个有不同家庭状况的同学讲自己家里发生过的故事,这样更具有代表性〕听了几个同学家里的故事,我们每个同学有什么感想呢?是不是更爱自己的家了呢?对家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呢?同学发言沟通。
得出家庭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老师总结:家是一个港湾,是第一所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使我们尽情享受亲情和暖和。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让同学通过讲解并描述与倾听的结合来感受家庭的欢乐和趣味活动二:爱的无悔播放韩红演唱的歌曲《天亮了》,并讲解并描述歌曲背后的故事。
听了这一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同学争论,老师提问,同学说出自己的感想〕老师总结:父爱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不计回报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同学听音乐和听音乐背后的故事,是同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我爱我家》

思想品德《我爱我家》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昌黎县马坨店乡初级中学《我爱我家》教学设计昌黎县马坨店乡初级中学【指导思想】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课程标准》【理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感悟与体验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理念为主旨,以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导,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突出活动在教学中的催化作用,凸显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体现思品课的生命活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知觉体验,使抽象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从而达到使教育真正实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最高境界。
【教材分析】《我爱我家》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从教学内容来看,本框题着重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并真正的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
本框在第一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对今后学生生活圈的扩展教学来说,它是一块奠基石。
教材编写的意图主要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体会父母的爱心与付出,进而孝敬父母和长辈。
本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顺理成章的,对于自己在家庭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
加之,这时又正处于青春期,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对家庭的认识出现错误,对家长产生误解。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扭转这种错误的认识,并初步消除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误解,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难点在于使孩子真正作为家庭成员之一,认识并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我爱我家》教案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我爱我家》教案第一篇: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我爱我家》教案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我爱我家》教案如何让学生通过《我爱我家》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我爱我家教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我爱我家教案一:一、教材分析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们对父母的关爱似乎无动于衷。
设计此次活动,旨在唤醒孩子们的心灵,润泽他们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家庭充满了爱心,充满了温馨和快乐,培养感恩意识。
二、学情分析针对于低年级大多是独生子女的特点,多数子女在倍受父母和家人的爱护同时,渐渐地有些学生变得自私,冷漠,只要求别人关心自己而自己却从没想过如何关心别人。
尤其是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们对父母的关爱似乎无动于衷。
设计此次活动,旨在唤醒孩子们的心灵,润泽他们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家庭充满了爱心,充满了温馨和快乐,培养感恩意识。
二、教学目标认知与技能:教育学生走进父母的世界,激发起学生关注父母的积极心态,明白了解父母,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的道理。
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提高爱父母、爱家人的意识,能够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行为: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从小孝敬父母.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用行动感恩父母和家人,懂得爱父母,尊敬和关心家人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难点:认识在家中父母的辛苦和伟大,提高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爱的意识。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听音乐《让爱住我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是我们的乐园,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成长的地方。
如何正确的面对家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九课《我爱我家》。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活动主题。
二、活动过程(一)掌握家的概念1、你的家里都有哪些成员?妈妈+爸爸+我=家【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接触家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昌黎县马坨店乡初级中学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昌黎县马坨店乡初级中学
【指导思想】
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课程标准》
【理论依据】
以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感悟与体验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理念为主旨,以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导,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突出活动在教学中的催化作用,凸显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体现思品课的生命活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知觉体验,使抽象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从而达到使教育真正实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最高境界。
【教材分析】
《我爱我家》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从教学内容来看,本框题着重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并真正的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
本框在第一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对今后学生生活圈的扩展教学来说,它是一块奠基石。
教材编写的意图主要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体会父母的爱心与付出,进而孝敬父母和长辈。
本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顺理成章的,对于自己在家庭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
加之,这时又正处于青春期,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对家庭的认识出现错误,对家长产生误解。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扭转这种错误的认识,并初步消除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误解,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难点在于使孩子真正作为家庭成员之一,认识并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而父母也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2.过程与方法:
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
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并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这里渗透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的爱与亲情,感受家庭的温暖。
【教学难点】
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教学方法】
榜样激励法、情感熏陶法、自主探究法、情景体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1、学生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
2、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教学过程】
一、爱的感受
多媒体播放动画歌曲《我爱我家》,点明课题:《我爱我家》
我爱我的家!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有关心我们的父母,有我们牵挂的家人。
可是,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是谁给我们的家带来了温暖?自己又应该为家里做些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家庭的温馨,一起思考家庭的责任。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爱的回忆
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庭都发生过许多故事。
细微之处见真情,你和你的亲人之间一定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吧!我们要了解家庭,首先从家的故事开始。
1.“说我的小时候”
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每个童年都是不一样的,在每个人小时候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特别是小时候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度过的甜蜜时光。
那些小片段,你还能回忆起来吗?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多媒体展示)
请毛遂自荐的同学到前面讲给大家听。
2.“家是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照片,向全班同学介绍照片的内容、拍摄的背景和自己为什么选择这张照片的原因。
并在介绍之后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最好说明理由。
(多媒体展示:家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他们的爱是无私的,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呢?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想与听的结合来感受家庭的快乐和趣味。
三、爱的风采
感受家庭的温馨,体会父母的爱心,就要了解父爱和母爱的特点。
1.读自己收集的句子,体会父爱母爱。
母爱如水,温柔细腻;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这两种爱虽然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都是对我们的关爱,这是亲情的自然流漏,也是责任的具体体现。
2.印证
为了进一步感受父爱母爱,请同学们阅读《以水代酒的故事》和观看视频《汶川地震之<宝贝我爱你>》。
多媒体展示阅读《以水代酒的故事》和视频《汶川地震之<宝贝我爱你>》
3.教师小结
爱也是一种责任,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也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可是,有同学说,因为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所以我们可以不顾父母的经济状况,要求父母满足自己的一切经济要求,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多媒体展示)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由学生自己分析出爱是什么?爱是一种责任。
四、爱的告白
1. “自我的小小调查”(多媒体展示)
回到我们家庭中去,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对于家庭也有责任。
我们对于家庭做了哪些贡献?
家长对家庭:
我对家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感恩之心。
2.心语放逐
把最想对父母表达感谢和爱的话写出来,回家送给父母或是读给父母听。
多媒体播放背景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3.爱的行动
在家里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培养实践能力,感受“家”的认识和责任。
附板书设计
我爱我家
我小时候的故事无悔的奉献
感受家庭的温暖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课标的要求入手,在使学生感受家的的温暖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与家人沟通的能力。
所以,在上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感受到家的温暖,亲情的重要。
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感悟亲情、我说我家、我爱我家、我写我家等,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了家的含义和家人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之恩,为了他们的成长要倾其一生的心血。
有爱、有责任的父母才能营造出幸福、和谐的美好家庭,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也应该有一种家庭的责任意识。
附文
以水代酒的故事
“只有再生的儿女,没有再生的父母”……随着两个孩子陆续上学,我们一家四口仅靠父亲每月不足300元的工资支撑着,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尽管如此,父亲每天仍要喝酒,偶尔还讲些“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之类我们长大后才懂的道理。
有一次,我偷听到父亲向母亲发脾气:“酒当然要喝,可孩子们的书更要念!不念书将来拿什么谋生?”接着便是母亲那深深的叹息声。
我当时恨透了“酒鬼”父亲。
终于有一天,我决定倒掉父亲的酒,让他喝不成。
可当我偷偷打开父亲的酒瓶时,却闻不到一点酒味;我用舌头舔了舔,才发现那酒瓶里装的居然是白开水!原来父亲背着母亲和我们一直以水代酒,把省下的钱供我们读书……
一下子,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父亲忠厚、刚毅和深沉无言的爱温暖着我的心。
以后多少次,每当我看到父亲用酒杯津津有味地喝着白开水时,就忍不住偷偷流泪,发誓要刻苦学习,长大后好好报答父亲……
“宝贝,我爱你”视频梗概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著,整个上身向前匍匐著,双手扶著地支撑著身
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
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著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
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著"。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著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著,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著,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记住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