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槟榔的鉴定
种子类中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

1.9 种子类中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内容提要本实验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定法,对芥子、苦杏仁、、马钱子、槟榔13种种子类中药进行鉴定。
通过实验掌握苦杏仁、马钱子、槟榔、砂仁(种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特征,掌握种子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了解王不留行、肉豆蔻、葶苈子、芥子、桃仁、沙苑子、决明子、酸枣仁、菟丝子、牵牛子的性状鉴别要点。
原理(1)性状鉴定是用感观来鉴定中药是否与规定的药用标准或标准品相符合,主要进行中药的品种、纯度鉴定或粗略地估计其品质的优劣。
本实验重点观察供试品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表面特征(种脐、种脊、合点、种阜、假种皮)、气味等特征,确定种子类中药的鉴别特征。
通过对单味药性状特征的系统观察和描述,确定其性状鉴别的主要特征。
(2)显微鉴定原理同前。
仪器、材料与试剂(1)仪器与材料1)仪器同前。
2)材料药材标本:王不留行,肉豆蔻,葶苈子,芥子,苦杏仁,桃仁,沙苑子,决明子,酸枣仁,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槟榔。
横切面永久制片:槟榔,砂仁(种子)。
粉末:苦杏仁,马钱子,槟榔,砂仁(种子)。
(2)试剂同前。
操作步骤(1)性状鉴定 取药材标本,按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气味等顺序依次观察和描述,尤其要注意观察种脐、种脊、合点、种阜、假种皮等特征。
(2)显微鉴定1)组织特征取组织切片,在低倍镜下由外向内依次观察;内含物的特征可在高倍镜下观察。
槟榔横切片:观察和描述种皮、错入组织、胚乳的特征。
砂仁(种子)横切片:观察和描述假种皮、表皮、色素细胞层、油细胞层、薄壁组织、内种皮、外胚乳、内胚乳、胚居的特征。
2)粉末特征 分取各中药粉末少许,分别用水装片和水合氯醛制片。
苦杏仁粉末:观察和描述种皮石细胞的形状、颜色和纹孔的情况,种皮外表皮薄壁细胞的颜色,子叶细胞和内胚乳细胞内含物等特征。
马钱子粉末:观察和描述非腺毛的形状、木化程度、表面毛肋的情况,内胚乳细胞及其内含物等特征。
槟榔粉末:观察和描述种皮石细胞的形状、细胞壁的厚度,内胚乳碎片和糊粉粒等特征。
中药鉴定学:果实种子类——槟榔的鉴别

【性状鉴别】 ① 近圆锥形或扁圆球形,⾼1.5cm~3.5cm,基部直径1.5cm~3cm. ② 外表黄棕⾊⾄红棕⾊,粗糙,具稍凹下的状浅沟纹。
③ 基底中央有⼀凹窝(珠孔),近珠孔之侧,有⼀新⽉形或三⾓形疤痕(种脐),常见清晰的维管束迹。
④ 质坚硬,间或有裂隙,不易破断,断⾯呈棕⽩相间的⼤理⽯样花纹。
⑤ ⽓微,味涩、微苦。
【显微鉴别】 横切⾯ ① 种⽪组织分内、外层,外层为数列细⼩⽯细胞,呈长圆形,切向延长,含有棕⾊物质;内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含棕⾊物质(鞣质)。
② 错⼊组织系种⽪内层不规则伸⼊胚乳中形成,其中有维管束组织,为薄壁性细胞,导管⾮⽊化。
③ 胚乳为⽩⾊多⾓形细胞,壁厚,壁孔⼤,略作念珠状,细胞中含有油滴及糊粉粒。
粉末:红棕⾊⾄淡棕⾊。
① 种⽪⽯细胞,形状不⼀,有为等径的,有呈长⽅形的,细胞壁不甚厚化。
② 内胚乳碎⽚众多,细胞形考试,⼤站收集状不规则,壁颇厚,有⼤的类圆形壁孔。
③ 糊粉粒直径5µm~40µm,含拟晶体1粒。
其他可见少数纹导管,残留的中果⽪纤维,并有具壁孔的薄壁细胞等。
【成分】 ① 含6种与鞣质结合⽽存在的⽣物碱,总⽣物碱量0.3%~0.7%,⽽以槟榔碱(arecoline,C8H13O2N)含量最多,是槟榔的有效成分。
其余为槟榔次碱(arecaidine)、去甲基槟榔碱(guvacoline)、去甲基槟榔次碱(guvacine)及异去甲基槟榔次碱(isoguvacine)等。
② 此外尚有鞣质约15%。
③ 脂肪油14%~18%。
④ ⼀种红⾊素槟榔红。
槟榔脂肪油的组成脂肪酸为:⽉桂酸19.5%、⾁⾖蔻酸46.2%、棕榈酸12.7%等。
⑤ 另据报道,槟榔所含氨基酸中脯氨酸超过15%,酪氨酸、苯丙酸和精氨酸超过10%。
槟榔内胚乳含⼉茶精、花⽩素及其聚合物。
【理化鉴别】 取粉末0.5g,加⽔3~4ml,加5%硫酸液1滴,微热数分钟,滤过,取考,试⼤站收集滤液1滴于玻⽚上,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即显混浊,放置后,置显微镜下观察,有⽯榴红⾊的球晶或⽅晶产⽣。
中药材辨别识别枳壳与槟榔的关键

中药材辨别识别枳壳与槟榔的关键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辨别识别其中的不同种类对于保证药材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药材枳壳与槟榔的辨别识别关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分辨这两种药材。
1. 外观特征枳壳和槟榔在外观上有明显的区别。
枳壳的果实较小,通常呈现橙黄色或黄棕色,表面有皱纹。
槟榔的果实相对较大,呈卵形或椭圆形,通常呈现棕红色或红褐色,表面光滑。
2. 气味特征枳壳和槟榔在气味上也有一定的区别。
枳壳具有独特的香气,有时会有一些苦味。
槟榔则具有较浓重的特殊气味,有一定的辛辣感。
3. 口感特征枳壳和槟榔在嚼食时的口感也有所不同。
枳壳嚼食后会有一种微苦的味道,并有一定的涩感。
槟榔则嚼食后会有明显的辣感和温热感。
4. 化学成分枳壳和槟榔的化学成分也不尽相同,这也是它们辨别识别的重要依据。
枳壳主要含有柚皮素、苦苷等成分。
而槟榔则含有槟榔碱、三酮槟榔素等成分。
5. 药理作用枳壳和槟榔在中药应用中的药理作用也有所区别。
枳壳有理气止痛、消积化滞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胸胁胀满、呕吐等症状。
而槟榔有祛湿、杀虫、止血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腹泻和蛔虫病等。
总结:通过对比枳壳和槟榔的外观特征、气味特征、口感特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指标,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进行中药材的辨别识别。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综合运用这些关键要点进行判断,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也需要依靠专业的仪器和技术手段,如显微镜、色谱等,来进一步鉴别不同的中药材品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辨别识别中药材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深入研究和鉴定。
)。
槟榔(1)

三、性状鉴别:
• 槟榔:近圆锥形或扁圆球形,外表具稍 凹下的网状浅沟纹,常附有少量灰白色 的内果皮碎片。基底中央有一凹窝(珠 孔)近珠孔之侧有一新月形或三角形的 疤痕(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 呈棕、白色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 味涩而微苦。
精品课件
槟榔
精品课件
• 槟榔的炮制: • 槟榔片:槟榔片呈圆形或类圆形的薄片,
精品课件
七、含量测定:
• 醚溶性生物碱以槟榔碱(C8H13O2N)计算,不 得少于0.30%,。
• 每1ml的0.01mol/L硫酸液相当于3.104mg的槟 榔碱。
•
VNaOH×3.104/1000
VH2SO4-
• 醚溶性生物碱的含量=--------------------------------------- ×100%
微热数分钟后过滤,取滤液滴于载玻片上,加 KBiI4试液1滴,即显红色混浊,放置后,置显 微镜下观察,有石榴红色的球晶或方晶产生。
精品课件
• 取一干切片,置载波片上,加稀盐酸1 小滴,以湿润为度,加盖玻片,自其边 缘引入碘化铋钾试液1滴,镜下检查, 可见红棕色小球状结晶体
精品课件
2、观察荧光
• 取饮片在紫外光灯下观察,可见白 色胚乳部分有亮白色荧光。
• 1、种子含多种与鞣质结 合而存在的生物碱,以 槟榔碱(C8H13O2N)含量 最高,是槟榔的有效成 分。
• 2、含缩合鞣质15%; • 3、槟榔红色素; • 4、脂肪油14-18%; • 5、多种氨基酸等。
精品课件
六、理化鉴别:
• 1、生物碱沉淀反应: • 取粉末0.5g,加水3-4ml及5%的硫酸液1滴,
精品课件
(二)粉末:红棕色至淡棕色。
槟榔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槟榔药材名称:槟榔拼音名称:BINGLANG别名:宾门、白槟榔、橄榄子、洗瘴丹、大腹槟榔、槟榔子、青仔、槟榔玉、榔玉。
科属: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地:主产于海南、福建、云南、广西、台湾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苦、辛,温。
归胃、大肠经。
功效: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中成药:共有208种中成药使用槟榔:胆汁槟榔维B1胶囊胆汁槟榔维B1胶囊国公酒泻痢消胶囊小儿疳积糖小儿化滞散山白消食合剂小儿化食口服液小儿厌食口服液小儿消食片等。
应用:1、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本品对绦虫、钩虫、蛔虫、蛲虫、姜片虫等多种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
其中对绦虫证疗效最佳,常单用或与南瓜子同用取效。
用治蛔虫、蛲虫证,多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用治妻片虫,可与乌梅、甘草配伍。
近年临床报导,槟榔与南瓜子合用治疗绦虫病、槟榔水煮液治疗肠道鞭毛虫病、槟榔配伍牵牛子制成片剂,治疗姜片虫病,皆获较好疗效。
2、用于食积气滞,泻痢后重。
槟榔味辛、入胃肠,功担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故用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及痢疾里急后重等症。
常与木香、青皮、大黄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
3、用于水肿、脚气肿痛。
本品又有行气利水之功。
用治水肿实证,二便不通,常与商陆、泽泻、本通等配伍,如疏凿饮子;用治寒湿脚气肿痛,常与木瓜、吴茱萸、橘度等配伍,如鸡鸣散。
此外,亦用治疟疾寒热久发不止,槟榔有截疟作用,每与常山、草果等同用,如截疟七宝饮。
用法用量:煎服,6~15G。
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时,可用80~120G。
配伍效用:1、槟榔配伍大腹皮:槟榔苦辛降下,杀虫消积、下气通便、利水消肿,功擅行有形之积;大腹皮辛温行散,行气宽中、利水消肿,长于行无形之滞。
二者合用,其行气消胀、利水消肿、消积除满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腹大如鼓、周身浮肿、小便不利之腹水证以及气滞食积之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嗳腐吞酸等。
2、槟榔配伍鸡内金:槟榔行气导滞;鸡内金消积化食。
二者合用,有消积化食、行气导滞之功效,用于治疗食积而有腹满、纳呆、泄泻等症者。
薄层扫描法测定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

213蟾酥的鉴别 取本品40片,去掉糖衣,研细,加氯仿10ml,振摇后放置1小时,离心,取上清液浓缩至近干,加氯仿01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脂蟾毒配基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氯仿—丙酮(4∶3∶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溶液(1→10),加热至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绿色斑点。
结果见图3。
31小结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制剂中的人工牛黄、青黛、大黄、蟾酥等组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可在同一块薄层板上对胆酸、靛玉红等多种成分进行有效分离,方法简便,准确,空白无干扰,为牛黄消炎片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实验依据。
薄层扫描法测定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山东鲁南制药厂 卢英翠 李逢春 郑青山中药材槟榔为棕榈科植物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强大的驱绦虫作用,为常用驱虫中药,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槟榔碱,常温下呈油状液体。
本文采用乙醚浸提,氯仿提取,薄层扫描的方法,测定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
一、仪器、样品及试剂 岛津CS—930型双波长薄层扫描仪,紫外检测器(UV-8型),CAMA G铺板器(瑞士),微量进样器(上海医用激光仪器厂),硅胶GF254(青岛海洋化工厂)。
氢溴酸槟榔碱标准品:上海中药研究所提供。
槟榔样品由本公司化验室鉴定提供。
二、实验条件的选择 薄层条件:取硅胶G加017%CMC-Na溶液,按1∶315混匀,用CAMA G铺板器铺板,110℃活化40min,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氨水(10∶012∶012)。
仪器参数:对槟榔碱斑点作光谱扫描,选择λs= 214nm,Sx=3,狭缝112mm×112mm。
三、标准曲线的测定 取716mg氢溴酸槟榔碱标准品、95%乙醇配成对照溶液,分别吸取1,2,3,4, 5μl点样,展开晾干,在Rf015附近作双波长锯齿扫描,以浓度为横坐标,斑点面积积分体作纵坐标,求得回归方程Y=51914706+231914896X,r=019998。
中药鉴定学-3

中药鉴定学-3(总分:4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42,分数:42.00)1.有“白颈”的药材是( )∙A.地龙∙B.全蝎∙C.斑蝥∙D.蕲蛇∙E.乌梢蛇(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地龙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
2.叶片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的药材是( )∙A.紫花地丁∙B.细辛∙C.淫羊藿∙D.薄荷∙E.金钱草(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金钱草的性状鉴别:常缠结成团,无毛或疏柔毛。
茎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红色,下部茎节上有时具须根,断面实心。
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呈宽卵形或心形,基部微凹,全缘;上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较浅,主脉明显突起,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
有的带花,花黄色,单生叶脉,具长梗。
蒴果球形。
质易碎。
气微,味淡。
3.五味子的主要有效成分( )∙A.木脂素∙B.挥发油∙C.环烯醚萜类∙D.生物碱∙E.蒽醌(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五味子果实含挥发油、木脂素、有机酸等。
木脂素为本品的有效成分。
4.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支的药材是( )∙A.砂仁∙B.豆蔻∙C.栀子∙D.连翘∙E.小茴香(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栀子的性状鉴别:栀子的性状鉴别: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支。
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
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
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
气微,味微酸而苦。
5.茎方柱形,断面中间有白色髓,轮伞花序腋生的药材是( )∙A.荆芥∙B.薄荷∙C.藿香∙D.金钱草∙E.益母草(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益母草的性状鉴别:干燥品,茎方柱形,四面凹下成纵沟,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白色髓。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实训培训课件

.实训八 果实和种子类中药的鉴定
.五味子、小茴香、槟榔鉴定
一、教学目标
1.熟识果实和种子类中药的性状特征 2.会用水合氯醛试液对槟榔粉末进行透化、
再用稀甘油封片。
3.能够在显微镜下别出五味子的果皮表皮细 胞及其中的油细胞、种皮表皮及内层石细 胞;小茴香油管、网纹细胞;槟榔石细胞、 内胚乳
3.果皮表皮细胞(exocarp):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 壁略呈连珠状增厚,表面有角质线纹,表皮中散 有油细胞。
4.中果皮细胞(mesocarp):皱缩,含暗棕色物, 并含淀粉粒。
5.纤维、导管、内胚乳细胞、脂肪油、淀粉粒。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实训
35
北五味子粉末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实训
36
北五味子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实训
4.会对五味子、小茴香、槟榔进行显微描述
和显微绘图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实训
2
二、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
1.幻灯机、视频数字显微镜 2.五味子、小茴香切片 3. 槟榔粉末 4.水合氯醛试液、稀甘油、 5.载玻片、盖波片、大针、火柴、酒精灯、
吸水纸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实训
3
三、果实和种子类中药的性状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实训
4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实训
5
沙苑子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实训
6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实训
7
王不留行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实训
8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实训
9
栝楼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实训
10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实训
11
天花粉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实训
12
槟榔(大 腹皮)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实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片上,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即显红色混浊,放置后,
置显微镜下观察,有石榴红色球晶或方晶产生。(检查 生物碱)
【功效】
杀虫消积,降气,利水,截疟。
【附注】
【枣儿槟 】 槟榔的干燥未成熟或近成熟种子
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 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 剥取外果皮,习称“大腹皮”
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 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 晒干,习称“大腹毛”(中 果皮)。
槟榔
【来源】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区】主产海南、云南、广东等地。 【采收加工】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 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 (大腹皮),取出种子,干燥。
【植物形态】
【植物形态】
【性状鉴别】
呈扁球形或圆锥形 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
表面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
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
嚼食槟榔,除了使牙齿变黑、磨损、动摇、
牙龈萎缩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及 口腔黏膜白斑症外,还会导致口腔癌。 食稳、行为怪异或粗
暴;重则导致急性精神病,包括听幻、自我
膨胀、被迫狂想、谵妄乱神等。
乳相间的大理石花纹。
【显微鉴别】槟榔种子横切面简图
种皮外层
韧皮部
木质部 错入组织
内胚乳 种皮维管束
【显微鉴别】
槟榔种子横切面详图
种皮外层
韧皮部 木质部 错入组织
内胚乳
【显微鉴别】
外胚乳细胞
内胚乳碎片 种皮石细胞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主为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基
槟榔碱等。
【理化鉴别】
化学定性沉淀反应: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3~4ml, 再加5%硫酸液1滴,微热数分钟,滤过。取滤液1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