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寄主范围测定
甜瓜细菌性叶斑病发病因素的调查和防治试验

甜瓜细菌性叶斑病发病因素的调查和防治试验郝平琦;李武成;问亚军;王振仓;马飞明【摘要】细菌性叶斑病是甜瓜主要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各地都有发生,一般在生长后期发病较重。
发病率10%~60%,严重达100%,可减产10%~30%,特别严重时可造成绝收。
2014年4~5月在陕西蒲城、大荔、临渭等甜瓜产区对叶斑病做了调查和防治试验,以期为生产提供依据。
【期刊名称】《陕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2页(P65-66)【关键词】叶斑病;调查;防治技术【作者】郝平琦;李武成;问亚军;王振仓;马飞明【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渭南 715501;陕西省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渭南 715501;陕西省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渭南715501;陕西省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渭南 715501;陕西省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渭南 715501【正文语种】中文叶斑病是甜瓜主要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各地都有发生,一般在生长后期发生较重。
发病率10% ~60%,严重的可达100%,可减产10% ~30%,特别严重时可造成绝收。
该病主要由低温高湿引起,发病到一定程度,叶片出现褐色病斑,手指一捏,即可破裂,但不损坏叶脉,果实危害则形成不规则的绿色木栓化病斑,严重时可导致种子带毒。
该病病原物为Pseudomonas syringae chrymans(Smith&Bryan)Young et al.。
病菌菌体短杆状,可链生,大小为 0.7 ~0.9 μm ×1.4 ~2.0 μm,极生1~5根鞭毛,有荚膜,无芽孢。
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
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近圆形,扁平,中央稍凸起,不透明,有同心环纹,边缘一圈薄而透明,菌落边缘有放射状细毛状物。
2014年4~5月在陕西蒲城、大荔、临渭等甜瓜产区对叶斑病做了调查和防治试验,以期为生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在陕西蒲城、大荔、临渭等甜瓜产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拱棚进行调查,详细调查了各种植户的甜瓜品种、种植面积、棚体结构、前茬作物、连作年限和主要管理技术的浇水次数、栽植密度、整枝方式、施药器械、喷药次数和使用药剂等。
【甜瓜病虫害防治】种甜瓜如何防治甜瓜细菌性叶斑病?

【甜瓜病虫害防治】种甜瓜如何防治甜瓜细菌性叶斑病?甜瓜细菌性叶斑病对甜瓜有什么危害?甜瓜细菌性叶斑病发生原因是什么?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甜瓜细菌性叶斑病?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甜瓜细菌性叶斑病症状及危害细菌性叶斑病是甜瓜重要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各地都有发生,一般在春、秋两季发生较重。
发病率10%-60%,严重地块或棚室达100%,可减产10%-30%,特别严重时可减产60%以上。
此病还可为害黄瓜、冬瓜、丝瓜、苦瓜等蔬菜。
甜瓜细菌性叶斑病主要危害叶、茎、瓜,以叶受害较严重。
在甜瓜各生育期均可发生。
子叶受害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变成黄褐色。
真叶受害,初呈油浸状,逐渐变成淡褐色多角形至近圆形斑,边缘常有一锈黄色油浸状环,最后呈半透明状,干燥时破裂。
空气潮湿时,病斑溢出浅黄褐色菌脓。
果实和茎蔓染病,病斑呈油浸状,深绿色,严重时龟裂或形成溃疡,溢出菌液。
果实发病,病菌可向内一直扩展到种子,使种子带菌。
二、甜瓜细菌性叶斑病传播途径甜瓜细菌性叶斑病的病菌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内越冬。
通过伤口或气孔、水孔和皮孔侵入,发病后通过雨水、浇水、昆虫和结露传播。
病菌生长温度1~35℃,发育适宜温度20~28℃,39℃停止生长,49~50℃致死。
三、甜瓜细菌性叶斑病发病原因空气湿度高,或多雨,或夜间结露多有利于甜瓜细菌性叶斑病发病。
四、甜瓜细菌性叶斑病预防措施1、选用无病土育苗,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与非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
2、对甜瓜合理浇水,防止大水漫灌,保护地应注意通风降湿,缩短植株表面结露时间,注意在露水干后进行农事操作,及时防治田间害虫。
五、甜瓜细菌性叶斑病防治农药1、选用无病甜瓜种子,播前用50~52℃温水浸种30分钟后催芽播种。
或选用种子重量0.3%的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拌种。
2、在甜瓜细菌性叶斑病发病初期可选用5%加瑞农粉尘剂15千克/公顷喷粉防治。
也可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二噻农加碱性氯化铜水剂500倍液,或25%噻枯唑300倍液,或用新植霉素5000倍液喷雾防治。
甜瓜有那些常见病害

2023-11-08•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目录•生理性病害01真菌性病害症状01在苗期,幼苗的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接着病部变黄褐色,缢缩成线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向两端扩展,导致幼苗猝倒。
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
原因02主要是由瓜果腐霉菌引起,适合该病菌生长的温度为15-16℃,湿度越大病菌繁殖越快。
防治方法03床土消毒,保持床面干燥,通风良好,遇到阴雨天气要及时撒干细土吸湿。
症状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
叶片上病斑近圆形,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且有同心轮纹,后期病斑易破裂。
果实上病斑多呈椭圆形,也有同心轮纹。
原因该病由葫芦科刺盘孢菌引起。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发现病叶、病果及时摘除并烧毁。
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等药剂防治。
症状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叶柄。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斑块,上面覆有一层白粉。
严重时叶片枯黄,停止生长。
原因该病由白粉菌引起。
湿度大、通风不良、氮肥施用过多等都易引起白粉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烧毁。
加强栽培管理,避免湿度过大和氮肥过量。
发病初期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等药剂防治。
症状疫病主要危害果实和茎蔓。
果实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变成褐色并软腐。
茎蔓上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环绕茎蔓后可引起茎蔓枯死。
原因该病由甜瓜疫霉菌引起。
湿度大、通风不良、氮肥施用过多等都易引起疫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避免湿度过大和氮肥过量。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
发病初期喷洒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剂防治。
疫病蔓枯病症状蔓枯病主要危害茎蔓和叶片。
茎蔓上出现灰白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表面生出黑色小点。
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有时出现轮纹。
该病由甜瓜黑腐小球壳菌引起。
甜瓜真菌、细菌病害大揭秘!教你种好甜瓜不再愁

甜瓜真菌、细菌病害大揭秘!教你种好甜瓜不再愁薄皮甜瓜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1、甜瓜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缘枯病、细菌性果腐病等细菌性病害①甜瓜细菌性果腐病甜瓜细菌性果腐病是近年从国外传入的一种危险性病害,曾在山东、湖北等地造成甜瓜大面积绝收。
甜瓜细菌性果腐病主要侵染甜瓜幼苗和果实,以果实上的症状最为明显,且易鉴别。
幼苗症状:幼苗发病后,首先在子叶背面叶脉中间出现水浸状黄色小斑点,之后沿叶脉逐渐发展为黑褐色坏死斑,有时在下胚轴也会出现,严重时幼苗会塌陷、死亡。
第1-2片真叶上的症状是在近叶脉处出现水浸状,然后变黄进而变成褐色病斑。
如果遇上长期阴雨天或管理不善,幼苗叶片水浸状病斑不断扩大,直至幼苗死亡。
相反,如幼苗受到侵染,但苗床湿度等条件不利于发病,则在子叶上形成褐色病斑,或在前几片真叶上也形成少量褐色病斑,随后植株可完全正常生长。
甜瓜细菌性果腐病主要侵染甜瓜幼苗、果实,以果实上的症状最为明显,且易鉴别,而在植株发育的其他时期少有发现。
果实症状:果实初期症状为瓜面出现水浸状小点,当天气晴好、空气湿度较小时,果实表面的水浸状小点也会自然愈合,呈疮痂状或果皮崩裂,侵染部位愈合后果实还能继续生长,同时果实内部侵染部位会收缩变硬木栓化;当天气不好、空气湿度较大时,果实表面病斑并无太大变化,只是透过果皮发现果肉发暗、黑,切开果实沿果实表面向内腐烂,但不呈液化变质。
②甜瓜细菌性叶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多角形,水浸状,灰白色至灰褐色,后期中间变薄或脱落穿孔,叶背面没有霉状物,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上有菌液溢出,这是区别于霜霉病的主要特征。
此病为害叶、茎、瓜,以叶受害较严重,在甜瓜各生育期均可发生。
子叶受害成水渍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变为黄褐色。
真叶受害,初呈油渍状,病斑受叶脉限制,逐渐变成淡褐色多角形至近圆形斑,边缘常有一锈黄色油渍状环,最后呈半透明状,干燥时破裂。
空气潮湿时,病斑溢出白色至浅黄褐色菌脓。
夏天甜瓜病害防治和治疗为你支招

夏天甜瓜病害防治和治疗为你支招日期:目录•甜瓜病害种类识别与诊断•甜瓜病害防治方法•甜瓜病害治疗措施•甜瓜病害防治和治疗注意事项•甜瓜病害防治和治疗成功案例分享甜瓜病害种类识别与诊断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的黄褐色病斑,叶背有灰紫色霉层。
霜霉病白粉病疫病叶面出现圆形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全叶覆盖一层白粉。
叶部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展为褐色腐烂斑,茎基部缢缩。
03真菌性病害0201细菌性角斑病叶片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期有白色菌脓溢出。
细菌性软腐病果实出现水浸状病斑,后逐渐扩大腐烂,散发出恶臭。
细菌性病害花叶病毒病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花斑,叶面凹凸不平,果实成熟后表皮出现条状裂纹。
厥叶型病毒病叶片细长,呈线状,叶肉组织退化,仅剩叶脉。
病毒性病害•根结线虫病:根部形成球形或圆锥形的根瘤,根系发育不良,地上部生长缓慢。
线虫性病害甜瓜病害防治方法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抗病性强、产量高的甜瓜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避免连作,最好与非葫芦科作物进行轮作,减少病害的传播。
合理轮作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控制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通过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能力。
培育壮苗农业防治采用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无害的生物农药,如Bt乳剂、农用抗生素等,防治甜瓜病害。
使用生物农药通过施用微生物菌剂,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群的数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增加有益菌群生物防治在甜瓜生长过程中,定期检查植株生长情况,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预防为主根据病害种类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定进行操作,确保农产品安全上市。
注意安全间隔期化学防治甜瓜病害治疗措施药物治疗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害类型选择合适的药剂,并且在使用时要注意安全和有效性。
对于一些常见的甜瓜病害,如蔓枯病、炭疽病等,可以选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药剂进行防治。
药物治疗是甜瓜病害防治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剂,如杀菌剂、杀虫剂等,对病害进行防治和治疗。
甜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生与防治

甜瓜细菌病害是一类发生严重又比较难防的病害。
在我国较常见的甜瓜细菌性病害是角斑病,是一个世界性的大病,由丁香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引起,和黄瓜角斑病同为一种病原。
为害甜瓜时引起的症状与黄瓜角斑病十分相似,起初叶背面出现一些水浸状的小点,以后病斑扩大,由于受叶脉的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在病斑的周围有黄色的晕圈。
而后病部逐渐变为淡褐色至污白色,潮湿的情况下病部往往会出现白色的溢脓。
病菌还可以为害茎、叶柄及果实,初为水浸状斑,后扩大并形成一层硬的白色表皮。
果实病部沿维管束向内发展,果肉变色,最后果实腐烂。
此外,病果还常再次感染一些弱寄生菌,也可导致果实腐烂。
这种病害主要以带菌种子传播。
病菌在种皮和种子内部能存活2a(年),在干燥的病残体内也能存活2a(年)。
借助棚顶滴水和浇水传播。
防治方法:2a(年)以上轮作,使用无病种子〔包括用55℃温汤浸种15min(分)、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浸种30min(分) 等。
〕,发病初喷洒对细菌有效的杀菌剂(喷洒链霉素5000倍液、或30%二元酸铜500倍液等铜制剂)等项措施。
同时还要注意选用抗病的品种。
中华小吃论坛 学习中国所有美味小吃技术就上。
甜瓜细菌性角斑病

CATALOGUE目录•甜瓜细菌性角斑病概述•甜瓜细菌性角斑病的传播途径•甜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诊断方法•甜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方法•甜瓜细菌性角斑病对甜瓜产量的影响•甜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研究进展定义症状定义和症状分布危害分布和危害病原菌•病原菌:该病的病原菌为Pseudomonassyringae pv. lachryman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
0102种子带菌播速度会加快。
昆虫也是甜瓜细菌性角斑病的传播途径之一。
一些昆虫如蚜虫、粉虱等在吸食甜瓜汁液时,会将病菌带入植株内,导致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昆虫传播是田间病害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
农事操作传播农事操作过程中,如整枝、摘叶等,如果使用了未经消毒的工具或手接触了病株后未清洗干净,再接触其他植株,都会造成病害的传播。
农事操作不当或缺乏消毒措施,也会加速病害的扩散。
观察症状了解流行条件田间诊断将病叶或病茎的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以确定其种类。
实验室诊断细菌培养显微镜检查鉴别诊断与其他病害的鉴别与其他细菌病害的鉴别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030201预防为主合理用药交替使用选用生物制剂通过培养和施用有益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
以菌治菌生物多样性防控生物防治中度发病显著影响甜瓜产量,同时果实品质和卖相也明显下降,导致经济损失。
轻度发病对甜瓜产量影响较小,但果实品质和卖相受到一定影响。
重度发病严重降低甜瓜产量,甚至可能绝收,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能够显著降低甜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程度,从而保障甜瓜的产量和质量。
无效防治如果防治效果不佳,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严重影响甜瓜的产量和质量。
有效防治VS病原菌鉴定与分类病原菌鉴定病原菌分类生长条件传播途径侵染过程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抗病基因挖掘抗病性评价育种研究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防治甜瓜细菌性叶斑病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疾病识别 • 疾病成因 • 防治方法 • 防治实例 • 防治效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疾病识别
症状识别
叶片出现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 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 缘有黄色晕圈,病斑中央为褐色
,有时出现轮纹。
叶柄和茎蔓上病斑呈褐色水渍状 ,有时出现溃疡。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影响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 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防治方案三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生物防治,如使用木霉菌等生物农药。
05
防治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
对比防治前后的病情指数
通过对比采取防治措施前后的甜瓜细菌性叶斑病的病情指数,评 估防治效果。
计算防治效果
通过计算防治后的病情指数与防治前的病情指数的比值,评估防治 效果。
观察植株生长情况
观察防治后的甜瓜植株生长情况,评估防治效果。
评估实例
防治前病情指数为 30%,防治后病情指 数为10%,防治效果 为67%。
防治前病情指数为 20%,防治后病情指 数为5%,防治效果 为75%。
防治前病情指数为 40%,防治后病情指 数为20%,防治效果 为50%。
果实上病斑褐色,水渍状,稍凹 陷,后期病斑开裂,溢出粘液。
疾病类型
01
甜瓜细菌性叶斑病是一种由细菌 引起的侵染性病害。
02
该病害主要侵染甜瓜叶片、叶柄 、茎蔓和果实,以叶片为主。
疾病分布与传播
甜瓜细菌性叶斑病主要分布在中国、 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部分欧洲国 家。
在多雨、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和传 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Pseu domonas s y ri ng aePv.l ach r y ma ns)寄主范围测定李亚利1,贾迎春2,蒲崇建2,薛 莉1,陈秀蓉1(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甘肃植保植检总站,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报道了近年来在甜瓜种植中发生严重且分布广泛的甜瓜细菌性叶斑病的症状,对所分离到的病原菌(P s1, P s2)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和寄主范围测定,通过人工接种方法发现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除能侵染葫芦科植物西瓜、黄瓜、甜瓜、西葫芦、苦瓜、冬瓜、瓠瓜、丝瓜等外,还能侵染番茄、玉米、茄子、辣椒、菜豆等非葫芦科植物. 关键词:细菌性叶斑病;致病性;接种;寄主范围 中图分类号:S43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4315(2006)0620063204Host plant s of bacterial spot of cucur bits leaves infectedby Pseu d omon as sy ri n g aeL I Y a2li1,J IA Y i ng2chun2,PU Chong2jian2,XU E Li1,CH EN X i u2ro ng1(1.College of Pra tac ultural Science,G a nsu Agric ultural Universit y,Lanzho u730070;2.Plant Protection a nd Quara ntine Station of G ansu,La nzhou730070,China) A bstract:Bacterial spot of leaves caused by Pseu domon as s y ri n g ae i s a harmf ul wi dely di sper sed di s2 ease in m uskmelon growing i n Gansu.The symptom s were described i n t his paper.St rains of pat hogenic bact eria i solat ed f rom di sease melon pla nt s were exami ned for t hei r pat hogenicit y and tested on14ho st plant s.It was indicat ed t hat t he bacte ria not onl y i nfect ed wit h cucur bi t s plant s such as wate rmelon,cucum2 ber,muskmelon,p umpki n,balsam pear,wax2gourd,calabash gour d,spongegourd,but al so no2cucurbit s plant s such as tomato,corn,eggplant,pepper and bean. K ey w or ds:bacterial leave spot;pat hogenicit y;inoculation;host plant 近年来,甜瓜细菌性叶斑病在新疆发生普遍,危害严重[1].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病株率100%,病叶率高达95%,染病叶片成片枯焦,病蔓、病瓜腐烂,减产50%~80%,给瓜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2].据2004~2005年调查,在甘肃省河西地区的西瓜、甜瓜地中有零星发生,由于该病症状与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在叶片上的症状很相似[3~5],认为可能是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因此,笔者于2004~2005年对采集作者简介:李亚利(1979-),女,甘肃会宁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植物病原细菌的诊断和鉴定.通讯作者陈秀蓉,女,教授x@资助基金甘肃省科技厅攻关项目(S B)收稿日期6到的病叶经分离纯化后的致病菌株,用16Sr DNA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确定为细菌性叶斑病(Pseu d2 omon as s yr in g ae Pv.l ach ry mans),本文报道了该病害的致病性和寄主范围的测定结果,为田间作物的轮作倒茬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标样采集时间和地点 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金塔县瓜类生长季节,采集具有类似于西瓜果斑病症状的叶片和果实,并描述症状;在兰州瓜果市场上收集来自靖远县、敦煌市、安西县、新疆哈密等地的腐烂病瓜,同时收集了病甜瓜内的种子(甘肃2006年12月第6期63~66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JOU RNAL OF G ANSU AGR ICUL TURAL UNIVERSI TY第41卷双月刊:.E-mai l:c he n i uro ng gsa .c n :2C042-41-011.:200-04-12和新疆)作为标本备用.1.2 供试作物种类 供试作物种类、品种和生产厂家见表1.1.3 菌种分离 将采集到的病叶、病果以及种子,采用划线法,接种于K B培养基(1.5g MgS047H2O;1.5g K2 HP04;10g甘油;20g蛋白胨;20g琼脂;定容至1000mL,调p H为7.2)上分离培养并纯化[6].根据培养特性,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2个菌株,编号为Ps1和Ps2,进行以下试验.1.4 致病性测定 将分离到的Ps1和Ps2菌株,在28℃下培养24h配成菌悬液,用小型塑料喷壶分别喷雾接种2~4叶期的健康西瓜(新红优)和甜瓜(甘密宝)幼苗,并用清水接种相同叶片数作为对照(C K),接种时应注意喷雾均匀,并在叶片上形成水膜,用塑料布保湿,相对湿度保持在90%~100%,温度控制在25℃左右,保湿72h后,每天白天光照,晚上保湿,待充分发病后,根据各种寄主接种叶片数量随机分为3组(每组不得少于10张叶片),作为3个重复,调查发病率和严重度,描述症状并再分离病原菌,与原菌种的菌落培养特性、菌体形态及大小进行比较,以确定其致病性.表1 供试作物品种及生产厂家Tab.1 Va rietie s a nd their produce r作物名称品种 生产单位(厂家)西瓜新红优新疆西域种子集团公司甜瓜甘密宝甘肃省金塔县种子公司黄瓜山东密刺新泰市新泰密刺黄瓜原种场南瓜日本南瓜山西省太谷县绿宝瓜菜良种研究所西葫芦九农特早山西九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太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茄子紫长茄甘肃润荣种业有限公司辣椒22号尖椒山西太谷新优蔬菜良种繁育场番茄美国大红王西安市临潼双丰种子有限责任公司玉米垦粘1号长春市科丰蔬菜研究所苦瓜丰绿1号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原天津市蔬菜研究所)肉丝瓜泰国肉丝瓜河北省青县王镇店种子繁育站瓠瓜精品孝感瓠子武汉市星原种原经营部冬瓜广东台农黑皮冬瓜广东顺和隆金记种业菜豆宽荚白莲甘肃黄河种苗有限公司1.5 寄主范围测定 选取了葫芦科、茄科、禾本科和豆科的14种作物测定其致病性,供试作物及品种见表1.当供试寄主的幼苗长到2~4片真叶时进行接种,其他步骤同1.4.待充分发病后观察症状,并按如下分级标准记载发病情况[7,8],计算病情指数. 甜瓜叶斑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 Ⅰ级:叶片病斑较少,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0%以下; Ⅱ级:病斑较多,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0 %~25%; Ⅲ级:病斑较多,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5 %~5%; Ⅳ级病斑很多或融合成大斑,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上,常使叶片焦枯死亡2 结果与分析2.1 症状 据调查,在甜瓜的生长季节期均能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果实和茎蔓.子叶上发病呈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浅黄褐色、半透明点状病斑.真叶发病,叶片呈水渍状小点,随后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叶背面不易见菌脓,后期病叶干枯,呈现黄褐色.病斑脆弱,易干裂脱落.茎、果实的病斑初期呈水渍状凹陷,带有大量细菌粘液.果实表面病斑处易溃烂,裂口向内扩展,一直延伸到种子上,使种子带菌.2.2 致病性测定结果 由表可以看出供试菌株和在西瓜和甜瓜上都能引起发病,在叶片上产生与田间基本相同的典型症状接种后36,在西瓜和甜瓜叶缘46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6年:0.2:Ps1Ps2 .h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浅黄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后期病斑逐渐扩大,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相互融合连片,周围有或无皱缩,最后干枯、变薄、易碎.选择发病后植株进行再分离,通过接种前后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状及大小的比较,发现接种前后菌株的培养形态、染色反应以及菌体形态大小均相同,因此,确定这2个菌株是致病菌.2个菌株的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染色反应的测定结果见图1.表2 Ps1、Ps2致病性测定结果Tab.2 Patho genicity te st of P s1a nd P s2菌株编号西瓜甜瓜接种叶片发病叶片发病率/%接种叶片发病叶片发病率/% Ps1603965605286.7 Ps2603863.3605185C K60006000图1 Ps1,Ps2形态及革兰氏染色结果Fig.1 G r am staining of Ps1and Ps2strains 由图1可见,2个菌株Ps1、Ps2的培养形态基本一致,即菌落中型或大型,乳白色,圆形或近圆形,平铺,表面光滑,半透明,有光泽,边缘整齐,质地较软,生长较快,菌体杆状,大小分别为1.0~2.7μm ×0.4~0.6μm和1.0~2.4μm×0.4~0.5μm,革兰氏染色阴性,在300nm荧光灯下K B培养基上菌苔显示黄绿色扩散性荧光.好氧,在30℃生长良好.2.3 寄主范围测定结果 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 Ps1、Ps2在人工接种条件下,除侵染西瓜、甜瓜、黄瓜、南瓜、西葫芦、苦瓜、冬瓜、肉丝瓜等瓜类作物外,还可侵染番茄、茄子、辣椒、菜豆、玉米等植物,但为害程度和症状表现略有差异.在各种瓜类作物幼苗上的症状相似,即在叶片上先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浅黄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后期病斑逐渐扩大,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褐色病斑,病斑连片时可造成整叶干枯.侵染番茄、茄子后,发病率亦较高,但仅出现沿叶缘形成隐约可见水浸状斑,后叶缘轻微变褐,接种辣椒、菜豆、玉米作物后出现的症状与番茄、茄子相似,对照苗无症状另外,和对有些寄主植物的致病力存在差异,如引起黄瓜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833%和35%,但引起黄瓜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则分别为96.7%和56.5%,可见P s2对黄瓜的致病力比Ps1强.而Ps1对茄子的致病力又比Ps2要强.另外,自测定的14种植物可看出,Ps1接种后甜瓜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最高,而Ps2则对黄瓜引起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为最高,看来2菌株对同种寄主和不同寄主的致病力均存在差异. 由表3还可以看出:Ps1和Ps2在不同的寄主上的致病力不同,例如Ps1对冬瓜的致病力与其他寄主植物差异极显著;而P s2对冬瓜的致病力只与茄子和辣椒有极显著性差异;Ps2对西葫芦的致病力与其他寄主差异极显著,而Ps1对西葫芦的致病力则与西瓜、辣椒、菜豆、南瓜、苦瓜、黄瓜、玉米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甜瓜、茄子、肉丝瓜只有显著性差异;Ps1和Ps2对辣椒的致病力均与其他寄主差异极显著;Ps1对甜瓜和茄子与Ps1对冬瓜的病情指数相近,其发病严重程度也相近,说明其致病力的强弱也相近,即它们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 Ps1、Ps2,这2种菌株的致病能力在同一寄主上有显著性差异这种菌株在相同寄主上的发病情况不同,致病能力也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在不同的寄主之间其致病力同样也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56第6期 李亚利等: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Pseudomonas syr ingae chr yma ns)寄主范围测定 .Ps1Ps2Ps1..4Ps2.2.表3 Ps1、Ps2寄主范围测定结果Tab.3 Host plant test of Ps1and Ps2st rains寄主Ps1Ps2接种叶片发病叶片发病率/%病情指数/%接种叶片发病叶片发病率/%病情指数/%西瓜60396542.2603863.343.8甜瓜605286.756.060518553.9茄子605286.721.760366015.0番茄605185.021.3605286.621.7辣椒604 6.7 3.16058.3 4.2西葫芦302376.734.2302583.336.7菜豆301860.015.0301860.015.0南瓜302376.738.8302273.338.8玉米30620.0 5.030516.7 6.7冬瓜302893.340.8302686.735.8苦瓜302066.726.0302273.335.9肉丝瓜302790.030.8302686.628.3黄瓜302583.335.4302996.756.5 注:丝瓜和瓠瓜出苗不好,接种叶片少,虽然Ps1、Ps2可引致发病,但病情指数不好计算,未列入表中.3 讨论 本研究分离到的菌株根据其寄主范围测定结果与国内张昕等[3]报道的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Pseu2 domon as s y rin g ae Pv.l achr ym ans只能侵染葫芦科植物,而不能侵染辣椒、番茄等茄科植物有差异[3],本研究获得的致病菌在人工接种条件下,不仅能侵染黄瓜、冬瓜、南瓜等葫芦科植物,同时也可以侵染辣椒、番茄、茄子等茄科植物以及菜豆、玉米等其它作物;而刘秀芳等[9]认为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Pseu d omo nas s y ri n gae Pv.l ach r yma ns可侵染甜瓜、黄瓜,西瓜、南瓜、西葫芦、冬瓜、茄科、豆科等作物[9],其结果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但在自然条件下,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是否可侵染非葫芦科植物,有待进一步证实.根据本研究的初步结果,建议在生产上尽量避免西瓜、甜瓜与上述寄主植物进行轮作及邻作,以减轻甜瓜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另外,本研究分离到的2个致病菌株,尽管在培养性状上很相似,对所测定的14种寄主植物均有致病性,但对不同寄主的致病力存在差异,用16Sr DNA技术研究其基因序列,两者在基因序列上有一定的差异,这反应了病原菌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但2菌株在其他方面的差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本试验过程中,为了保证接种成功,在接种时接种菌量偏高,造成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普遍较高,与田间实际发病有差异,因此,需要进一步试验确定接种浓度,以反应各种作物实际感病程度另外,为了便于管理,笔者在试验时,采取了同期播种,同时接种的方法,但由于不同寄主植物的发芽率、生长速度等不同,使接种的叶片数有很大差异,生长好的寄主植物出苗整齐一致,而生长差的寄主植物,如瓠瓜到4叶期,仅有几株苗,导致无法统计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仅能观察到是否发病,其为害程度需进一步试验.参考文献[1] 汪文静.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密瓜细菌性叶斑病发生严重[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21(4):42[2] 叶彩玲,丁胜利.新疆甜瓜上的几种主要病害及其防治[J].植物保护,2001,27(5):34[3] 张 昕,李国英,任毓忠,等.新疆哈密瓜上两种病原细菌比较鉴定及其田间消长动态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7):888~893[4] Crall J M,Schenck N C.Bacterial f r uit rot of water mel2o n in Flo rida[J].Plant Disea se Report,1969,53:74~75[5] So modi G C,Jones J B,Hopkins D L,et al.Occ urrenceof a bacte rial wa te rmelon f ruit bloteh in Flo rida[J].Plant Disease,1991,75(10):1053~1056[6] 方中达.植病研究法(第3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79~186,196~197[7] 张 昕.新疆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病原鉴定及其综合防治的研究[D].新疆:石河子大学,2002:5~7[8] 王爱英.新疆哈密瓜细菌性病害病原菌种子带菌检测和遗传分化[D]新疆石河子大学,3[] 刘秀芳,刘芳政,王叶筠西瓜甜瓜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及其防治[M]北京农业出版社,3~66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6年..:2002:19..:199: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