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8 诗三首》课时精选练习(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习题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习题课件

1.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最早见于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 《文选》,大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无主名且无诗题的五言抒情 诗,被笼统称作“古诗”,萧统从中选取十九首编入 《文选》,并 加上一个“古诗十九首”的题目。《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大约都是东 汉末年中下层文人,诗歌所表现的无非是游子思妇的情怀,问或也 从侧面反映出某些社会现实。《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 代五言抒情诗已经成熟,它对建安诗歌的繁荣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 影响。
[答案] (1)古义:感情深厚。今义:齐心。(2)古义:多少。今 义:几何学的简称。(3)古义:沉思,深思,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今义:低声吟咏;(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4) 古义:明亮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显然如此。(5)古义:轻柔而 缓慢地飘升。今义:留恋,不忍离开。(6)古义:田园生活,自然的 本性。今义:自然界;理所当然。
Hale Waihona Puke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 公宴唱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 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隐逸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 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 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 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 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去世以后,友人 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 为“陶彭泽”。
悠悠我心。但


故,
我一直都盼望他们到来。只是为了你们的缘故,(使我思念倾慕,)
沉 吟 至 今。呦 呦 鹿 鸣, 食 低声吟诵《子衿》到今天。鹿呦呦的叫啊,(鹿儿在)吃着

高中语文《诗三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诗三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jīn)呦呦(yāo)鹿鸣越陌(mài)度阡B.鼓瑟吹笙(shēng)绕树三匝(zā)暧(āi)暧远人村C.羁(jī)鸟恋旧林狗吠(fèi)深巷中久在樊(fán)笼中D.守拙(zuó)归园田周公吐哺(bú)榆柳荫(yìn)后檐2.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颠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譬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契阔谈讌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长路漫浩浩漫:广阔无尽的样子B.枉用相存存:生存C.守拙归园田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D.契阔谈讌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5.对下列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古来名句,被誉为“神韵无伦”,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乡愁。

B.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殁,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写出诗人在易水想起当年荆轲壮别的场面,表达了对荆轲及其业绩的钦仰之情。

C.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排闼tà:推门而入)送青来——这首诗描写了山下农家初夏景色,“护田”、“排闼”两句用拟人手法,把静景写得活灵活现。

D.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是一首感情深挚的离别诗,后两句用夸张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离别的痛苦。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七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七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诗三首》【重点列表】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概括诗歌的内容☆☆☆☆☆重点2 意象、意境、情感☆☆☆☆☆【重点详解】重点1:概括诗歌内容【要点解读】概括诗歌的画面要求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概括,主要包括找到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对诗歌的画面进行简要的描述,概括诗歌创设的意境特征以及蕴含的情感。

【考向】概括诗歌内容【例题】《短歌行》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表达什么情感?【答案】第一层:从“对酒当歌”到“唯有杜康”,作者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感感慨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第二层:从“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抒发对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

第三层:从“明明如月”到“心念旧恩”,继续写对人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

第四层:从“月明星稀”到“天下归心”,表明自己虚心纳士,竭尽诚心的态度。

诗歌的第一层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情感。

从诗歌的后面三层的意思来看,作者想表达倾诉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名师点睛】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

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

【对点练习】《归园田居》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表达什么情感?重点2:意象、意境、情感【要点解读】1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通俗的说,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包含着作者情感的物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2.什么是意境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教学文稿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教学文稿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二单元第七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伤终老辟如朝露慨当以慷B.攸攸我心兰泽芳草周公吐哺C.山不厌高越陌度阡乌鹊南飞D.绕树三匝同心离居误落陈【答案】C(A.辟—譬,B.攸—悠,D.陈—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C.桃李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南飞(乌鸦)【答案】B(苹:艾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答案】 D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表现曹操求贤若渴。

【答案】D(“赋”的手法,直陈其事,不对,应为比的手法。

)5.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答案】D(“表明……”一句不对)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七课一、课双基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伤终老辟如朝露慨当以慷B.攸攸我心兰泽芳草周公吐哺C.山不厌高越陌度阡乌鹊南飞D.绕树三匝同心离居误落【答案】C(A.辟—譬,B.攸—悠,D.—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C.桃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南飞(乌鸦)【答案】B(苹:艾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榆柳荫后檐,桃罗堂前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答案】 D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其事,表现操求贤若渴。

【答案】D(“赋”的手法,直其事,不对,应为比的手法。

)5.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答案】D(“表明……”一句不对)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羁鸟”“池鱼”喻指诗人自己。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8.诗三首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8.诗三首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8.诗三首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芙蓉.(rónɡ)俗韵.(yùn)羁.鸟(jī)B.后檐.(yán)暧暧.(ài)墟.里(xū)C.樊.笼(fán)呦呦.(yōu)契.阔(qiè)D.三匝.(zā)吐哺.(bǔ)掇.(chuò)提示:D项“掇”应读“duō”。

答案:D2.对词语的解释完全准确的一项是()A.还顾:回头看依依:轻柔而缓慢地上升几何:多少B.韵:本性、气质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苦多:很多苦C.墟里:指废墟同心:指夫妇感情深厚杂英:杂花D.遗:遗留守拙:不随波逐流杜康:酒的代称提示:B项中“苦多”是“苦于……太多”之意;C项中“墟里”是“村落”之意;D项中“遗”是“给”之意。

答案:A3.“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提示:这是四川眉山三苏祠的一幅题词。

答案:B4.《古诗十九首》是______________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名______________,世号靖节先生,自称______________,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______________诗人。

答案:东汉《文选》潜五柳先生田园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对《短歌行》内容的阐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曹操在这首诗中表达的主题有消极的一面。

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本诗主要表达了求贤若渴的思想,这与当时曹操的思想是不一致的,实际上曹操嫉贤妒能,如杀死杨修就是实际情况。

C.“月明星稀”一句写景,描述准确,含意丰富。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3)《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采之欲遗谁( )________ (2)青青子衿( )________(3)何时可掇( )________ (4)周公吐哺( )________(5)羁鸟恋旧林( )________ (6)榆柳荫后檐( )________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采之欲为谁________ (2)长路慢浩浩________(3)越陌渡阡________ (4)榆柳阴后檐________(5)暖暖远人村________ (6)鸡鸣桑树巅________4.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的《________》。

(2)《短歌行》是________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汉末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是________,就内容而言,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另一部分表现了他________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4)陶渊明,一名________,著名________诗人,世称“________”,自号“________”。

二、阅读与品味5.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学案及教案内容感知《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这些诗的艺术成就颇高。

本诗主要写的是采芙蓉送给心爱之人。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

“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

但最后两句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

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销魂!《短歌行》是曹操借乐府旧题抒发怀抱的代表作之一,颇能体现曹操慷慨悲凉、气韵沉雄的风格。

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

曹操的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主要写对人生苦短的感叹,后半部分主要写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

古雅雄浑,气度非凡,体现了曹操的王者风范和英雄气度。

《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

《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

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

诗的开头几句,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田的缘起。

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误入官场)→思归→归隐田园。

中间写自己回归田园的生活、居住、守拙。

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

最后四句又回到眼前,叙写自己真正找到了自己“性本爱丘山”的田园生活。

全诗运用了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遗(wèi)还顾(huángù)三匝(zā)羁鸟(jī)阡陌(qiānmò)故渊(yuān)榆柳(yú)后檐(yán)守拙(zhuō)暧暧(ài)墟里(xū)狗吠(fèi)掇(duō)衿(jīn)颠(diān)樊笼(fán)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遗:赠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三首1、下列加横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jīn)呦呦鹿鸣(yāo)越陌度阡(mò)B.鼓瑟吹笙(shēng) 绕树三匝(zā)暧暧远人村(āi)C.羁鸟恋旧林(jī)狗吠深巷中(fèi)又在樊笼里(fán)D.守拙归园田(zuó) 周公吐哺(bú)榆柳荫后檐(yìn)2、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的一项是( )A.陶渊明洁身自好,他毅然决然告别龌龊的官场,欣然回到自己向往已久的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B.《求贤令》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开国中兴的历史经验,总结人才的重要,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情感。

C.《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真可谓阳奉阴违。

D.希望厘清责任,学校的归学校,家庭的归家庭, 两方教育互补所缺,而不是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让家长越俎代庖,弄出虚假的“成果”来。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就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其艺术特色是长于B.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场)。

C.“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D.陶渊明,东晋诗人,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先河, 他的诗不仅在当时名气很大,而且在后代影响也比较深远。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人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A.④⑤③②①B.④①③②⑤C.③②①④⑤D.③①②⑤④5、下列关于修辞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按江南民歌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暗关“夫容”,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含蓄蕴藉,余味隽永。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

采之欲遗谁?__________。

(《涉江采芙蓉》)2.《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本是女子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的,曹操在《短歌行》中借此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

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

“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2.“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比喻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蒿里:乐府曲调名,是送葬的挽歌。

据古代迷信的说法,人死灵魂归于蒿里。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了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反映东汉末年动乱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

B.诗中暗含着诗人对割据势力的无比痛恨和要削平战乱,进而一举夺取汉朝政权的野心。

C.曹操的诗极为本色,《蒿里》语言朴实,明白如话,沉郁悲壮,用质朴的形式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D.从结构上看,本诗可以分为上下两节:上节写原因,下节写结果。

2.诗歌在抒发情感上有何特色?请简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诗的自然美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

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

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

《五柳先生传》说:“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这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

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

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

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感情,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如一片风景,一节古书,一件时事),便采取了诗的形式,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

陶诗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

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

如“种豆南山下”, “今日天气佳”, “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另有一种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

然而,如果仅仅是朴素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有瑰奇。

正如苏轼所说,“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那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如《归园田居》(其五)“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薪,在陶渊明笔下,便有了盎然的生趣。

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间风俗的淳厚,全都呈现在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

例如《杂诗》十二首屡次写时光的流逝,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句表达,都锤炼得十分精粹。

“掷”人而去的日月,不肯“待”人的岁月,“催”人老的四时,都被赋予了生命。

掷字、待字、催字下得何等有力!“去去转欲速”,是说越到老年时间过得越快;“前途渐就窄”,是说越到老年人生的道路越窄。

这些都是体验深、容量大、言简意赅的诗句。

如果没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怎么能将诗写到这样纯熟自然的地步!陶诗富有哲理,但不是抽象枯燥的哲学说教。

他的诗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些朴素自然的诗句,都像格言一样,言浅意深,发人深思。

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是很中肯的评论。

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陶渊明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的思想和为人确有令人不能不钦佩的地方。

他的自然、朴素和淳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绝非那些“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语出《文心雕龙》)的时髦作品所能比拟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后人黄彻、朱熹的肯定。

B.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却令人感到赏心悦目。

C.陶渊明即使描写寻常景物,也带有盎然生趣,这与其诗和生活完全相融有关。

D.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作品讲求对偶辞采,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旨在阐述陶诗的自然美,并从取材、语言、说理三方面进行论述。

B.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

C.由潘德舆的话可知,陶渊明能从万物之中体悟哲理,并能把它写成诗句。

D.文章按“总—分—总”展开,先总说风格,再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升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

B.我们在陶诗中很难看到雕琢的痕迹,既因为陶渊明写诗力图朴素,也因为其技巧圆融,作品浑然天成。

C.元好问评价陶渊明“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可以看做陶诗自然、朴素、淳真风格的一个注脚。

D.陶诗统一了朴素与豪华、平淡与瑰奇这些对立的审美范畴,达到了自然化的境界,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10、曹操在《短歌行》中感慨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悔恨自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从珍惜时间的角度提炼观点,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议论文段。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喚yōu,B.暧ài,D.拙zhuō,哺bǔ.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

不合语境。

A项,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

B项,求贤若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

D项,越俎代庖: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3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陶渊明的诗到了后代才被重视,在他生活的年代并没有很大的名气。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④是对首句中“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进行具体阐释,①中的“诸子作品”“也”是紧跟④的,由此可知选B。

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两句诗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并非比拟的修辞手法。

6答案及解析:答案:1.兰泽多芳草; 所思在远道; 2.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3.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1)泽;(2)衿,悠;(3)羁,渊。

7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尘网”、“樊笼”,都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的极度嫌弃。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心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