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类散文的写作

合集下载

常见四类散文一般结构思路

常见四类散文一般结构思路

散文常见四类题材的结构思路班级姓名通过对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把散文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相对一致的写作思路,把握每类散文的写作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使答题时指向性明确,思路清晰,一语中的。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一) 常见的结构形式(1)静赏式:进入经典——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特点:赏景的缘由;多角度的写景;使用联想,用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2)情索式:(以情味线索来连缀景物)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及人——情的归结。

特点: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

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方面,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抒情。

(3)象征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特点: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写象征之人;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4)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

特点: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达寄托的情思。

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的另一景,且另一景中寄托着作者的主要情感。

(二)阅读模板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第一步,标各段落序号;第二步,研标题、作者;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

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

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

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第一步,抓首尾段。

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

写景状物类散文范文

写景状物类散文范文

写景状物类散文范文写景状物的散文朱自清歌声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合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贸易默然洒在我的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

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向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

我立的一条白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

群花都还在做他们的清梦。

那唯一轻轻吸去她们的尘垢,他们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

在那被戏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玉绿。

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有都带了黯淡的颜色。

——是愁这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惑么?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

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这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

园外田亩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萌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汽。

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声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深,听着;也用心唱着。

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

于是为歌所有。

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上便只有歌声。

作文:为你停留(写景状物散文)若水三千,雄峰万里。

爱,在流淌,流淌在历史的长河,流淌在血液里,流淌在灭亡和新生,战火和硝烟,进步和文明,还带着满身烟雨的文字中。

我以处子至真,以生命之气,从真开眼就把你装入眼里,爱上你,红尘烟雨、苍穹瑞雪、锦绣山河、万般人事演变的文字。

它记录并张扬着一切美好、一切丑恶;一切光明、一切灰暗;一切正义、一切邪道;一切过去、一切未来。

写景状物散文,描写中国景的,千字以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朱自清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

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

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

写景类散文的写法写景作文的技巧

写景类散文的写法写景作文的技巧

写景类散文的写法写景作文的技巧1、多角度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观察可俯瞰、仰望、近观、远眺;可像摄影师那样或全景或特写;可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通过仔细观察,细心思考,才能准确抓住景物的特征。

大自然姿态万千,即使是同一类事物、景物,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季节,也会各不相同。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抓住了小石潭“潭小、水清、鱼乐、境幽”的特点,朱自清在《春》中抓住了“春天美如画”特点,宗璞抓住了眼前紫藤萝“繁盛”而十年前的紫藤萝“稀零”的特点,从而使笔下的景物个性鲜明、独具风采。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景致层次景物描写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动到静,由人到物等。

只有把握好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新自然。

景物描写的顺序通常有四种:一是按时间的发展顺序写,如按四季的交替顺序写一棵树的成长过程;二是按空间的顺序写,如按从远及近的顺序写一座山的样子;三是按观察顺序写,通常由部分到整体,由表面到内部,由形状、色彩到位置、结构;四是按构造状物,常以空间、主次为序。

《紫藤萝瀑布》是按“花瀑——花穗——花朵”的“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使读者感到景物的层次感。

3、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状物写景,意在托物寄情。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寄托作者的抱负和志趣,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喜或悲,或怒或乐,使读者受到感染。

描写景物时,要发挥由此及彼、丰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借以把自己的情感融化进去。

如范仲淹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批判了“迁客骚人”狭隘自私情感,讴歌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从而使《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隘境界,成为千古奇文。

4、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如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名家写景状物散文

名家写景状物散文

名家写景状物散文状物的散文目的决不是为写物而写物,其归宿在人文性上,就是说,这类散文写物是手段,“写人”才是目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名家写景状物散文,供大家欣赏。

名家写景状物散文:灯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

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

哪里是山。

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

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

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

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

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黑影在我眼前晃一下。

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

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罢。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

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

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

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

看不见路的尽头。

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

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我的生活中有过好些大的变化。

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吗?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吗?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

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

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

浅议论把握写景状物散文的主旨

浅议论把握写景状物散文的主旨

浅议论把握写景状物散文的主旨思路和方法为引导学生如何把握主旨,迅速地读懂文章,下面谈谈关于主旨把握的一些思路方法,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1、明关系:景因情生散文总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指的是谋篇、选材、技巧、语言等,“神”指的是思想感情,即主旨。

虽然散文结构灵活多变,材料五花八门,技巧不拘一格,语言风格各异,但是主旨是唯一不变的。

并且,主旨与谋篇、选材、技巧等存在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或者说,作者选择什么材料、技巧,如何谋篇布局,必须服从于主旨的需要。

就写景状物类散文来说,景因情生,景随情变,情景关系十分紧密。

作者选择的景物和人事,一定关照着他内在的情感和感悟。

一篇优秀的写景状物类散文,其景物的特点、写景的断连、主次景物的组接、景物和人事的连通等等,自始至终都与作者的情感的波动、情趣的流露配合得严丝入缝。

例如《荷塘月色》。

作者撷取了塘边的树影、灯光,塘中的荷花、流水,塘上的白雾、月色等这些景物,另加江南采莲一事。

从景物看,色彩以淡为主,间以浓抹;声音以静为主,间以噪闹;亮度以暗为主,间以明光;形态以美为主,间以阴怖。

从人事看,江南采莲是少男少女示爱的尘封往事,作者心系之却无以至之。

景物和人事随着作者情感的波动而起伏变化。

景因情生,景随情变,透露着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显现出作者心灵在负重和挣脱之间游移而形成的一条曲线。

又如2007年天津卷《雪野里的精灵》。

第19题: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

本题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可选择语言技巧或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此句景物描写及所包含的作者情感。

这些雪野里的“精灵”(无名小花)是大自然的弱小生命,与上文“一棵巨树”宏大壮丽之生命同样值得礼赞,因为宏大与弱小的生命“都是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作者对小花那样弱小生命充满喜爱,对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心怀感动,正是这样的情感诉求,才有如此有情味的景物描写。

写景状物5篇

写景状物5篇

写景状物5篇写景状物篇(一):写景状物作文(八篇)小草,大家再熟识不过了。

无论是在风尘充满的路旁,还是在荒芜贫瘠的山冈,甚至在窄小阴湿的石缝里,它都能坚韧生长。

它虽然娇小,但是它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奇妙力气和坚韧的生命力,它不像较弱的含羞草一样的娇生惯养;也不像四邻的杨、柳一样贪图喧闹。

它只是在那儿过着自己应有的生活,与春天紧紧握手,与同伴们亲切地交谈。

它真诚、纯朴,从不像桃树一样,动不动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它只是坚韧地生长,从不需要人们的服侍、抚慰。

我家门前的河岸边就有一根孤立的小草,它很不幸,一出土观察的便是黑暗,那是由于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了它的身上,使它不能自由伸展,但是它不屈向上,健壮成长,用劲地往上钻,它为着憧憬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石头如何重,石头与石头之间的距离距离如何狭窄,它总是要曲曲折折地,它的根往土里钻,芽往地面挺,渐渐地伸展,仿佛在呼吸着新奇空气,这是一种无可反抗的力气,阻挡它的石块结果也被掀翻。

一根小草的力气如此之大,真是不行思议啊!有一次,下起了倾盆大雨,小草独个儿立在那里,雨抽它,风摧它,雷电轰顶,但是它并没有屈服。

那次,它仿佛在风雨中呐喊,它以刚毅驱除雷电远避他方。

在这年秋天,小草慢慢的干枯了,但它这种坚韧的精神永久留在我心中。

“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小草那坚韧的生命力令我震动,以后在学习上也要像小草一样,不屈向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深秋了,别的花都已经凋谢了,菊花却开着漂亮的花朵,在阳光下散发出芳香。

你看,花的颜色,红的似火,粉的如霞,黄的赛金,白的像雪,朵朵盛开,五彩缤纷。

秋风一吹,她们像一群小姑娘在翩翩起舞。

细看,每一朵花更加漂亮。

花瓣瘦长瘦长,微微向上翘起,花瓣的末端弯曲着,呈球形。

微风一吹,那白色的菊花就像一个个纯净和善的白雪公主在向我们招手,向我们问好……秋天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路边隔几步就摆着一盆菊花,连假山都摆满了。

有爬山菊、黄金菊……有的我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写景状物类散文怎么把情融于景

写景状物类散文怎么把情融于景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写景状物类散文怎么把情融于景篇一: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一、散文常识特征:形散神不散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二、解题方法1、研读题干(题目),明确要求,尤其把握好关键词的含义。

2、寻找答题区,检索范围,综合分析。

具体做法:细读3、准确表达。

(1)摘关键词(2)摘关键句(3)自己的话概括4、原则:答案在文章中一定有根据三、如何解读散文的主旨(考点剖析一)方法:1、看标题2、看注释3、看过度句(段)4、看开头结尾句5、看抒情议论句6、看反复出现句(段)概括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分清主旨、主题、梗概、中心思想与主要内容的异同。

)领会为什么写的题型(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中要表达的情、理+作者技法)四、写景状物类散文规律(考点剖析二)写景(物)——抒情——写人(主旨)归纳散文写作思路:写景(物),是为了写人,是为了抒发情感(物与人的相似处)。

状物类散文的写作上,作者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

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

根据这一特点,阅读题目就常从景入手,要求领会作者的感情这一角度命题。

五、题目的作用(考点剖析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中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饰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六、段落与句子的作用(考点剖析四)1、分析段落的位置: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2、分析段落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结构上的作用: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总结上文3、中间段:结构上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内容上承上(写出内容)启下(写出内容)六、句子或段在文中的作用(考点剖析五)分析语句或段的作用:一般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写景状物类散文

写景状物类散文

写景状物类散文一、写景状物类散文特点1、写作对象2、写作目的3、主要写作特点二、阅读方法:1、读文“三思”,我们圈划什么?2、读后“三理”,我们理什么?三、例文品读太湖碎锦范烟桥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

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

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

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

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

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

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

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

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

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

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

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

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

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

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

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

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

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

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

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

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景状物类散文的写作(整理)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思路如何写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从而产生把这美景记叙下来的欲望。

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并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这就是写景的文章。

如何写好写景的文章呢?(一)要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去写。

写景状物文第一个是对事物须仔细观察。

观察是写景的前提,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文的写作对象是事物,需要抓住被写作对象的特征。

什么是特征?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

抓特征,是各种作文中都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写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才能写出此景与彼景的不同之外,抓住特点就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善于捕捉和发现景物的特征,从而使所写的景物有特色,使景物的特点突出。

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

我们在观察时,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例如: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就紧紧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机勃勃的特点;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就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所写的景特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抓住能表现特点的具体事物。

写景就要把所写的景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只抓住景物的特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只是给读者以模模糊糊的感觉,必了使画面变得清晰、就要紧紧抓住能表现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所抓的表现特点的具体事物越多,特点就越明显,越突出。

具体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几种方法。

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进行描写。

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而且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了突出春的美丽和充满活力的特点,抓住了能表现这些特点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及人们的活动,使我们感受到春的美和活力,使春的特点具体而突出。

只把景物摆在那里,并不能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更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所以,要对所写的事物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这样,才能使读者的眼前再现出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很好地表达是作者的感情,例如,朱自清先生在描写春草时,细致地描写了春草的情态——“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春草的质地——“嫩嫩的”;春草的色泽——“绿绿的”;春草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样,就把春草的美和勃勃生机很好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不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就很难达到这一目的。

在描写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有时,单纯地描写要写的事物给人的感觉还是不具体,对感情的表达还觉欠充分,此时还可以描写其它看似与所描写景物无关的其它事物,这就叫侧面描写,例如,在写春草时,作者还写了孩子们在草地的嬉戏。

通过这些活蹦乱跳的孩子的活动,更表现出春草的活力和可爱,这就是侧面描写的作用。

另外,在描写事物时,有的事物由于种种原因,很难下笔去做具体的描写,例如写春风,这春风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东西,如何下手呢?我们可以借助于自己的感官。

这样,也能把较为抽象的事物写具体,例如在写春风时,作者就抓住了触觉、听觉、和嗅觉这些感官,把无形的春风的轻柔、芳香、和悦的特点写具体了。

(三)安排好写景的顺序。

既然写了这么多能表现景物特点的事物,那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就有一个顺序问题,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可用的顺序很多,例如时间顺序,方位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总之,不管采用什么顺序,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顺序,二是要有助于表现景物的特点;三是由符合景物的自然规律,这样,写出的景物才能真实。

因此,写作前,我们务必要找到一种合理的写作顺序,或逻辑、或空间、或时间,切忌乱描乱写,东拉西扯,七拼八凑。

另外,还须注意描写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

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等等。

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所以这样安排顺序,是完全按春的生长顺序安排的,所以先写春草,是因为它是春的使者,第一个报告春的到来;而随后随着景物的顺序,春色越来越浓,春意更加盎然,后我们看了文章就看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过程,觉得是如此的真实,可信。

时间拓展法。

时间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

描写一处景物,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还可以从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来写。

这样,不仅从时间上拓宽了思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把不同时间景物的不同特点表现出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

如方纪的《三峡之秋》,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描写景物,抓住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不同特点,描绘了三峡中秋之日不同时间的不同美景。

时间——景同,时间不同(一天的早晚、一年的四季)的变化。

空间拓展法。

同一地点的景物,由于观察的角度、方位有变化,也会看到不同的美景,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因此,我们描写景物时,应注意变换写景角度,或俯视仰望,或前后内外,或远近高低,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多角度、多侧面去描绘,才能准确表现出景物特点。

如陆定一的《老山界》,文中先后两次描写火把,前一处描写,从山脚向上望,火把“一直连到天上”,显示了山的高峻;后一处描写,作者已置身于“之”字形的火把队列中,又以先仰后俯的角度描写景观,表现出山势的陡峭,山路的艰险。

多角度、生动的描写,令人惊心动魄,如在景中。

空间——远近、内外、上下等不同视野的转换,或散列式写法(三)注重用词用语和修辞。

古人在写景时尤善字斟句酌,他们年留下的许多句子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他们炼字的结晶。

那么,我们在写景的时候,不妨也学学古人,尽量地选用那些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描绘景物。

运用传说,状物绘景。

状物写景要富有活力,运用传说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横生。

1.用比喻等手法状物绘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

”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又如作者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

不过话要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

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的。

有个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

恐怕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2.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

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

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

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五)要在描写中注意变换描写的角度,使描写主体化。

在描写时,不要平铺直叙的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景物也给读者主体化之感。

例如,我们可以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可以把近景描写和远景描写相结合,使景物更有深度;可以把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描写相结合,做到景中有人,人在美景中,使景物更有活力和生活气息。

虚实拓展法。

写景不仅要实写,也需要虚写。

虚写就是采用联想、想象、比喻、拟人等方法描写景物。

景物虚写的途径很多:可以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动静结合,虚实相映;可以借助梦境虚写景物;可以通过多种感觉触发联想和想象,抒写与眼前景物相似或相关的景致;可以运用比喻和拟人把实景虚拟得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使景中蕴情,情景交融,等等。

景物描写动与静、明与暗、虚与实的有机结合,不仅打开了行文的思路,而且使写景画面富于立体感和艺术性。

(六)注意表达自己的感情。

主要的目的在抒情;书写时,景的文字分量应该比较重。

将作者的情感融于景物描写的字里行间。

任何写景的文章,并不仅仅单是为了写景,也就是为写景而写景,大凡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情感,表现作者的喜怒哀乐。

因此,在写景的时候,作者要么满怀喜爱赞颂之情,要么满怀痛恨厌恶之情,并根据自己对景物的情感态度来选用不同的语言文字、修辞等对景物进行描绘。

写景不只是为写景,写景最终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感情,把感情注入于所写的景物之中,才使所写的景物做到情景交融,才能更好地感染读者,写景中,表达感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借描写表达感情;借联想表达感情;借议论表达感情和直接表达感情的诸多方法,我们可以不断的学习,灵活的运用。

景与情结合的写法。

一、以景勾联情思: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二、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三、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四、寓情于景中: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五、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情圆缺、如草的更行更远还生、如水的一江春江向东流等,融情于景就显得自然,也能引发读者共鸣。

最后,要说的是: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景,也是写情景和情,一个是实的,一个是虚的,它们各不相同,可是在作文里,景和情又常常是分不开的。

道理很简单。

因为景是人写出来的,人是凭着见闻、感觉、想象来写的,见闻、感觉、想象里面就有情感的因素。

以两个句子做例子:①树上的小鸟喳喳喳地欢叫着。

②小鸟叽叽喳喳乱叫。

看得出,例①的作者要写的是使他高兴的什么事儿,例②的作者碰到了叫人心烦的什么事儿。

小鸟的叫声在不同的作文里被写成不同样的了。

还有一个原因。

作文写景总是有一个目的的。

写景抒情一类文章很明显,写景就是为着抒情。

别的文章中的写景,也离不开作者的一定的目的。

说得透彻一点,自然界中各色各样的景象是一回事,写在我们作文里的自然景象是另一回事。

自然界的景象是客观存在着的,作文里面的自然景象,实际上,是随着作者的意思要怎么写就怎么写的,是受作者个人的情和意支配的。

这跟画画的道理也一样。

听说过荷兰画家梵·高的故事吧。

梵·高离开生活了九年的繁华的巴黎,来到法国南部他所向往的农村。

那儿,山谷里充满了流水的声音,大地上的龙柏、向日葵、金黄的麦田,一片欣欣向荣,迷人的景色令画家惊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