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习题1 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习题1: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二章受精作用

习题1: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二章受精作用

2.1.2《受精作用》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50.0分)1.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精子形成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携带遗传信息的不同的原因一定是基因突变C.基因重组和受精作用,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D.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卵细胞核的融合2.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倍镜下可看到人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中含两条X染色体B.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会出现着丝点分裂C.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D.应选用雌性个体生殖器官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因为卵细胞的体积较大,便于观察3.如图是雌雄异体某动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的受精作用示意图。

图中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A.2n、2n和2nB.2n、2n和nC.n、n和nD.n、n和2n4.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C.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D.受精作用与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无关5.下列有关高等动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核中1/2的遗传物质B.整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内,完成受精作用C.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是多种多样的,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可有多种表现型D.通过受精作用,使得子代个体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亲代的两倍6.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那么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46、46、23条,染色单体0、92、0条B.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不同C.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不同D.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7.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①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②L点→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③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④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8.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遵循了自由组合定律B.受精作用实现了同源染色体在受精卵中的两两配对C.受精作用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和膜的流动性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9.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可得出()A.MN段染色体复制使核DNA含量加倍B.CD段同源染色体会发生两两配对现象C.a、b阶段为减数分裂、c阶段为有丝分裂D.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10.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后代A.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物质B.获得双亲全部的优良性状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D.染色体数目和双亲均一致1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形成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A.精原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的数目与体细胞不相同B.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C.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D.受精卵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12.下列有关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B.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使亲子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多样性,利于生物的进化13.关于高等动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产生配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B.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使后代具有多样性C.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几率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1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的生殖、遗传和变异有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只分裂一次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C.受精作用与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有关D.受精卵中的DNA仅有一半来自卵细胞15.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的细胞质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B.同源染色体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C.整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D.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携带的细胞质很少16.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则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时段是()A.oa、ab、bcB.oa、ab、deC.ab、bc、cdD.ab、bc、de17.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精卵结合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C.若形成m个受精卵,至少需要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各m个D.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维持了物种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18.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受精卵是全能性最高的细胞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细胞C.受精卵和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相同D.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19.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也复制两次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等行为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基因主要来自母方20.在生物传种接代过程中,能够使前后代染色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重要生理过程是①有丝分裂②无丝分裂③减数分裂④受精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二、主观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21.(6分)下图表示人的生殖和发育简要过程。

工程材料第二版习题(1-2)章答案

工程材料第二版习题(1-2)章答案

塑性变形的的物理本质: 塑性变形的的物理本质: 滑移和孪生共同产生的塑性变形。 滑移和孪生共同产生的塑性变形。 P24 滑移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做整 体刚性移动。孪生是在切应力的作用下, 体刚性移动。孪生是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 体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 孪生面) (孪生面)产生一定角度的切变
2-13、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细化 13、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 晶粒方法有哪些? 晶粒方法有哪些? p17 答: 在一般情况下,晶粒愈小,则金属的强度. 在一般情况下,晶粒愈小,则金属的强度.塑 性和韧性愈好. 性和韧性愈好. 细化晶粒是提高金属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细化晶粒是提高金属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晶粒愈细,强度和硬度愈高, 晶粒愈细,强度和硬度愈高,同时塑性韧性 愈好。 愈好。 细化晶粒方法有: 细化晶粒方法有: 增大过冷度; 2.变质处理 变质处理; 3.附加振 增大过冷度; 2.变质处理; 3.附加振 动或搅动等方法; 动或搅动等方法;
5、晶粒 p11 晶粒---每个小晶体具有不规则的颗粒状外形。 ---每个小晶体具有不规则的颗粒状外形 晶粒---每个小晶体具有不规则的颗粒状外形。 何谓空间点阵、晶格、晶体结构和晶胞? 2-2、何谓空间点阵、晶格、晶体结构和晶胞? 常用金属的晶体结构是什么?划出其晶胞, 常用金属的晶体结构是什么?划出其晶胞, 并分别计算起原子半径、配位数和致密度? 并分别计算起原子半径、配位数和致密度? 1、空间点阵 p9 空间点阵-----为了便于分析各种晶体中的原子 空间点阵---为了便于分析各种晶体中的原子 排列及几何形状, 排列及几何形状,通常把晶体中的原子假想为 几何结点,并用直线从其中心连接起来,使之 几何结点,并用直线从其中心连接起来, 构成一个空间格子。 构成一个空间格子。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1-6章_课后习题答案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1-6章_课后习题答案

原子物理学课后前六章答案(第四版)杨福家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 第二章:原子的量子态:波尔模型 第三章:量子力学导论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第五章:多电子原子:泡利原理 第六章:X 射线第一章 习题1、2解1.1 速度为v 的非相对论的α粒子与一静止的自由电子相碰撞,试证明:α粒子的最大偏离角约为10-4rad.要点分析: 碰撞应考虑入射粒子和电子方向改变.并不是像教材中的入射粒子与靶核的碰撞(靶核不动).注意这里电子要动.证明:设α粒子的质量为Mα,碰撞前速度为V ,沿X 方向入射;碰撞后,速度为V',沿θ方向散射。

电子质量用me 表示,碰撞前静止在坐标原点O 处,碰撞后以速度v 沿φ方向反冲。

α粒子-电子系统在此过程中能量与动量均应守恒,有:222212121v m V M V M e +'=αα (1)ϕθααcos cos v m V M V M e +'= (2)ϕθαsin sin 0v m V M e -'= (3)作运算:(2)×sin θ±(3)×cos θ,得)sin(sin ϕθθα+=VM v m e (4))sin(sin ϕθϕαα+='VM V M (5)再将(4)、(5)二式与(1)式联立,消去V’与v化简上式,得(6)θϕμϕθμ222sin sin )(sin +=+ (7)视θ为φ的函数θ(φ),对(7)式求θ的极值,有令sin2(θ+φ)-sin2φ=0 即 2cos(θ+2φ)sin θ=0若 sin θ=0, 则 θ=0(极小) (8)(2)若cos(θ+2φ)=0 ,则 θ=90º-2φ (9)将(9)式代入(7)式,有θϕμϕμ2202)(90si n si n si n +=-θ≈10-4弧度(极大)此题得证。

1.2(1)动能为5.00MeV 的α粒子被金核以90°散射时,它的瞄准距离(碰撞参数)为多大?(2)如果金箔厚1.0 μm ,则入射α粒子束以大于90°散射(称为背散射)的粒子数是全部入射粒子的百分之几?要点分析:第二问是90°~180°范围的积分.关键要知道n, 注意推导出n 值.其他值从书中参考列表中找.解:(1)依金的原子序数Z2=79答:散射角为90º所对所对应的瞄准距离为22.8fm.(2)解: 第二问解的要点是注意将大于90°的散射全部积分出来.(问题不知道nA,但可从密度与原子量关系找出)从书后物质密度表和原子量表中查出ZAu=79,AAu=197, ρAu=1.888×104kg/m3依θa2 sin即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为密度除以摩尔质量数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

第二章 习题参考答案(修正)

第二章 习题参考答案(修正)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题目及习题解答)一、判断题1.需求曲线描述了:其它条件不变,市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解答:√。

知识点:课本第14页倒数第3行。

2.以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数量,如果两条需求曲线通过同一点,则在那一点处,较陡的那条的弹性更大。

解答:×。

知识点:(考察弹性的几何意义)课本21页公式2.6和22页6-15行。

应该是“较陡的那条的弹性更小”。

理由:图中,直线AC 、BD 分别为需求曲线1和需求曲线2,AC 比BD 陡峭。

AC 之上的E 点弹性等于|AE|/|CE|,而BD 之上的E 点弹性等于|BE|/|DE|。

不难判定,|BE|>|AE|,而|DE|<|CE|,所以|AE|/|CE|<|BE|/|DE|,即“在那一点处,较陡的那条的弹性更小”。

3.如果需求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价格水平越高,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越大。

解答:√。

知识点:两种解法。

第一种是利用弹性的几何意义,课本22页6-7行。

如左下图所示:D 点价格大于B 点,D 点弹性=|AD|/|CD|>B 点弹性=|AB| /|BC|;第二种利用21页公式2.6。

因为B 点和D 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dQ/dP 都相同,而P2<P 1,Q 2>Q1。

2121E E B D P P dQ dQ dP Q dP Q =⋅<=⋅ 4.如供给是一条直线,则供给的价格弹性为常数。

解答:×。

26页2.10b 。

“供给的价格弹性不确定”。

设供给函数为P=a+b ·Q s ,则dQ s /dP=-1/b 2,5.需求曲线越陡峭,则供给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越大。

P=a 1+b 1·Q s ,需求曲线P=a 2-b 2·Q d 。

令Q *=Q s =Q d ,得P *=(a 1b 2+b 1a 2)/(b 1+b 2)。

需求曲线a 1变化而b 1不变(平行移动)。

高化习题第二章参考答案

高化习题第二章参考答案

0.98 × 3 + 0.002 × 2
r=
1.5 × 2
= 0.9813
1 ������������ = [������ + ������������(������ − 2)]1/2 = 0.714
d.官能团非等摩尔 Carothers 方程 比较官能团的多少
得 r = 0.987 B)数均分子量为19000时
r
=
������������
������������ + 2������������′
=
0.987
������������ = ������������ = 1
������������: ������������: ���������′��� = 1: 1: 0.0066
1
答:
������������
=
∑ ������������ ∑ ������������
=
21.3 2.50 × 10−3
=
8.52
×
103
上述计算时需假设:聚己二酰己二胺由二元胺和二元酸反应制得,每个大分子链
平均只含一个羧基,且羧基数和胺基数相等。
可以通过测定大分子链端基的 COOH 和 NH2 摩尔数以及大分子的摩尔数来验证 假设的可靠性,如果大分子的摩尔数等于 COOH 和 NH2 的一半时,就可假定此
假设的可靠性。
用气相渗透压法可较准确地测定数均分子量,得到大分子的摩尔数。
碱滴定法测得羧基基团数、红外光谱法测得羟基基团数
3. 写出并描述下列聚合反应所形成的聚酯的结构。聚酯结构与反应物的相对量 ) 线形聚合物,其结构与反应物相对量无关。
2
b) 具有支化结构的聚合物,其结构与反应物相对量无关。 c) 同时具有支化结构和线形结构的聚合物,其结构与反应物相对量有关;二元

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第二章课后题参考答案

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第二章课后题参考答案

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1.证明:因为()t Φ是线性齐次系统(LH )的一个基本解矩阵,由定理2.5知()t Φ在区间J 上满足矩阵微分系统()M LH ,即.()()()t A t t Φ=Φ,.1()()()A t t t -=ΦΦ所以由()A t 确定的线性齐次系统(LH )必唯一。

2.证明:因为()t ϕ,()t ψ分别是.()x A t x=和.()T x A t x =-的解,所以111()()()nk k k nnk k k a d t A t t dt a ϕϕϕϕ==⎛⎫ ⎪ ⎪== ⎪ ⎪⎪ ⎪⎝⎭∑∑ ,11211111122222*121()()()nn k k k n n kn kn n n nnk a a a a a a a d t A t t dta a a a ψψψψψψ==⎛⎫⎛⎫⎛⎫ ⎪⎪ ⎪ ⎪⎪ ⎪=-ψ=-=- ⎪ ⎪ ⎪ ⎪⎪ ⎪ ⎪⎝⎭⎝⎭ ⎪⎝⎭∑∑ 因而1111112211(,)(,)(,),,nnk k k k k k nnkn k k nk k n n k a a d d d dt dt dt a a ψϕϕψψϕϕψϕψψϕψϕψϕ====⎡⎤⎛⎫⎡⎤⎛⎫⎛⎫⎛⎫⎢⎥ ⎪-⎢⎥ ⎪⎪ ⎪⎢⎥ ⎪⎢⎥ ⎪ ⎪ ⎪⎢⎥=+= ⎪+⎢⎥ ⎪ ⎪ ⎪⎢⎥ ⎪-⎢⎥ ⎪⎪ ⎪⎢⎥⎪⎝⎭⎢⎥⎝⎭⎝⎭ ⎪⎣⎦⎢⎥⎝⎭⎣⎦∑∑∑∑ 11111111()0nnn n nnnnn n nnm m m m i ij j i ij j i mk k km k mk k km m m m m i j i j k k k k a a a a a a ϕψψϕϕψϕψϕψϕψ============-=+=-=-=∑∑∑∑∑∑∑∑∑∑∑∑所以(),()()()1nt t t t k kk ϕψϕψ≡≡∑=常数。

3.证明:设)t Φ(为系统.()x A t x=的一个基本解矩阵,则由定理2.11知[]1()Tt -Φ是系统.()Tx At x =-的基本解矩阵,由定理2.4知系统.()x A t x=满足初始条件00()x t x =的特解为100()))t t t x ϕ-=Φ(Φ(,[)0,0,t t ∈+∞由题可知)t Φ(与[]1()Tt -Φ在[)0,+∞上有界,从而由定理2.24知110()0k k t ∃=>和220()0k k t =>使得10120(),(),T t k t t t k t t -⎧Φ≤≤<+∞⎪⎨Φ≤≤<+∞⎪⎩,利用常数变易法公式(2.32),可知式.()()y A t y B t y=+的初始条件为00()y t y =的解满足1()()()()()()tt y t t t s B s y s ds ϕ-=+ΦΦ⎰因为1111()()(Ttttt---ΦΦ≤Φ所以12120()()(),tt y t k kx k k B s y s≤+≥⎰,利用格朗瓦尔不等式有12()120().tt k k B s dsy t k k x e⎰≤记12()12tt k k B s dsC k k e ⎰=设0()B t dt M +∞=<+∞⎰则()()tt B s ds B t dt M+∞≤=⎰⎰有1212k k MCk k e≤从而00(),y t C x t t ≤≥所以系统.()()y A t y B t y =+的一切解都在[)0,+∞上有界。

习题1: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二章减数分裂

习题1: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二章减数分裂

高中生物必修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等数目变化规律及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辨析1.下列示意图能表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的是()2.如图为某种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B.图乙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D.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哺乳动物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数量之比为()A.1∶1∶2∶4 B.1∶1∶1∶2C.1∶1∶4∶4 D.1∶1∶1∶14.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数目相等B.卵细胞形成过程发生了2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C.精细胞需要经过变形形成精子D.卵细胞含有的四分体数目是卵原细胞的一半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同样具有周期性B.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睾丸(精巢)或卵巢中C.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一次,形成两个子细胞D.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有5对同源染色体6.下图中能表示人的精原细胞在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分别是()A.①③ B.①②C.④③ D.④②7.如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与细胞分裂相关的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柱形图。

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图可表示减数分裂Ⅰ前期B.乙图可表示减数分裂Ⅱ前期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丁图可表示精细胞8.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部分图像,其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A.①②④⑤⑧⑨B.③④⑤⑧⑨⑩C.①②⑥⑦D.④⑤⑦⑨⑩9.下列细胞取自同一生物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C.图④细胞分裂结束得到的两个子细胞可能为精细胞D.四个图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4个、4个、4个、4个10.下列有关两个细胞分裂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A.①、②均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B.①、②中均含两对同源染色体C.①能产生4种类型的生殖细胞D.②能产生1种类型的生殖细胞11.雌兔的某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粒分裂,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细胞可能正在进行有丝分裂B.该细胞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C.该细胞内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D.该细胞的子细胞可能是卵细胞12.如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三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A.2、4 B.1、3C.1、3或2、4 D.1、4或2、313.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中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曲线。

习题答案1-5

习题答案1-5

无机化学习题参考答案(1-5章)第一章习题:1.B(CH 3)3和BCl 3相比,哪一个的Lewis 酸性强,为什么?BCl 3酸性强。

因为CH 3推电子,使B 的缺电子性质减弱,而Cl 吸电子,主要与CH 3相反。

2.题目本身有问题。

3. 无水AlCl 3可作为傅氏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而吸水后则失效, 原因何在?AlCl 3作催化剂是利用其Lewis 酸性(配位不饱和),而吸水后配位饱和,失去Lewis 酸性和催化能力。

,4. p.29, 1.4 (其中的UO 2F 6该为UOF 4)(1)H 2O 22C(2)S 2O 32-3v C(3)N 2O(N -N -O 方式)v C ∞(4)Hg 2Cl 2h D ∞ (5)H 2C=C=CH 2 2d D (6)UOF 4C 4v (7)BF 4-d T(8)SClF 54v C(9)反-Pt(NH 3)2Cl 22h D(10)PtCl 3(C 2H 4)-2v C第二章习题:2.1 解:顺磁性和反磁性可参看p.38的2.3图, 四面体为高自旋, 平面四方形为低自旋.Ni 2+ d 8组态 Pt 2+ d 8组态 第四周期(分裂能小) 第六周期(分裂能大)P Ni ClPClClPtCl P Ptrans cis 四面体构型 平面四方形构型(两种构型) 只有一种结构 (P 代表PPh 3) 2.2 解(1)MA 2B 4 (2)MA 3B 3M A ABB M A BA BM A BAB M A AA Btrans cis fac(面式) mer(经式) D 4h C 2v C 3v C 2v μ=0 μ≠0 μ≠0 μ≠0μfac >μmer2.3 Co(en)2Cl 2+D 2hC 2 光活异构体 C 2Co(en)2(NH 3)Cl 2+33Htrans cis Co(en)(NH 3)2Cl 2+3Cl 333NH NH 33trans(1) trans(2)cis 注意: 光活异构体的数量, 多! 2.4 Co(en)33+ Ru(bipy)32+ 手性分子D 3 D 3 PtCl(dien)+ dien HNCH 2CH 2CH 2NH 2NH 2CH 2基本上为平面分子, 无手性2.5 (1) 分别用BaCl2溶液滴入,有白色沉液出现的为[Co(NH3)5Br]SO4,或分别加入AgNO3溶液,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Co(NH3)5SO4]B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习题1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水(液体) 气体
2. 筛分 水分法(比重计法、沉淀法)
3. 均匀 良好
4. 土粒的矿物成分、粒径大小及性质
5. C u <5 C u >10或 C u >5且C c =1~3
6. 自由水 强结合水 弱结合水 弱结合水
7. 重力 毛细
8. 单粒 蜂窝 絮凝
9. 物理 单粒
10. 化学风化或化学风化及生物风化
11. 蒙脱石 伊利石 高岭石
12. C u =d 60/d 10 C c =d 302/( d 60 d 10)
13. 不均匀 平缓 大 良好 良好
14. 硅氧四面体 铝氢氧八面体
15. 小于某个粒径的质量百分含量,表示级配良好或分布均匀等方面的程度
二、判断题
1. √ ;
2.√ ;
3. × ;
4. × ;
5. × ;
三、选择题
1. C ;
2. C ;
3. C ;
4. C ;
5. A ;
6. D ;
7. D ;
8. B ;
9. B
四、简答题
1. 土由哪几部分组成?土中水是如何分类的,其特征如何?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如何? 答:土是由固体颗粒、水(液体)和气体等三部分组成。

土中水分为(矿物)结构水、(矿物)结晶水、固态水(冰)、气态水(汽)、液态水。

其中液态水包括结合水(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和自由水(毛细水和重力水)。

结构水和结晶水是矿物内部的水(高温会变成水析出或挥发);固态水是低温作用的结果,使得工程土发生冻胀或融陷;气态水与液态水保持分子热运动平衡状态,对工程影响较小;强结合水是固体颗粒外的一层薄水膜,类似于半固态的性质(大于100℃沸腾,小于零下几十度结成冰);弱结合水是强结合水的外围的较厚的一层水膜,其性质接近液体,可传递部分静水压力,可以与土颗粒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毛细水是发生在固、夜、气三相界面的物理现象,产生的表面张力能够让水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使得砂土具有似粘聚力,同时也为冬季的冻胀创造了条件;重力水是自由流淌的地下水,水位面的高低、水量和水质等均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

2. 土的不均匀系数C u 及曲率系数C c 的定义是什么?如何应用土的颗粒级配累计曲线来评价土的工程性质?
答:(1) 不均匀系数1060d d C u =,曲率系数10
602
30)(d d d C c = (2) ① 对于级配连续的土,C u >5表示级配良好,C u <5表示级配不良;
② 对于级配不连续的土,同时满足C u >5,且C c =1~3,表示级配良好;
③ 对于级配不连续的土,同时满足C u >10,无论C c 多大,表示级配良好。

3. 何谓土粒粒组?划分标准是说明?
答:工程上把颗粒大小、性质相近的土颗粒合成一个组,称为土粒的粒组;
通常,根据土颗粒的粒径大小(20mm, 2 mm, 1/2 mm, 0.1/2 mm, 0.01/2 mm),划分为巨粒、砾石、砂土、粉土和粘土等粒组;
划分标准的原因有三:①同一粒组土的工程性质相近,便于筛分及试验;②这样有规律的数字,便于记忆并应用于工程应用;③不同粒组的颗粒界限值使得粒组范围内的土产生量变,
而跨越粒组的土工程性质有差异而产生质变。

4. 无粘性土和粘性土在矿物成分、土的结构、物理状态等方面,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无粘性土主要指砾石和砂土等;矿物成分主要是原生矿物,包括长石、石英和云母等;
粗颗粒土的结构主要是疏松的单粒结构,紧密的单粒结构;根据含水量多少可以分为稍湿、
很湿、饱和等,根据孔隙比e或相对密实度D r可以分为疏松,稍密、很密等密实状态。

粘性土主要指粘土和粉质粘土等;矿物成分主要是次生矿物,包括蒙脱石、高岭石和伊利石等;细颗粒土的结构主要是絮凝结构和蜂窝结构等;根据含水量多少可以分为硬塑、软塑、
流塑等不同的稠度状态,其中的弱结合水及其水化膜厚度等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巨大,用塑
性指数I p和液性指数I L等来表征。

5. 试检验阐述土的结构和构造。

答:土的结构是指土颗粒或集合体的大小和形状、表面特征、排列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
特征;土体的构造是指土层的层理、裂隙和大孔隙等宏观特征,也称为宏观结构。

五、计算题
1. 某土样颗粒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绘出该土的颗粒级配累计曲线,并确定其C u和C c,
并评价该土的级配情况。

粒径(mm) >2 2-0.5 0.5-0.25 0.25-0.1 0.1-0.05 <0.05
粒组含量(%) 9% 27% 28% 19% 8% 9%
100% 91% 64% 36% 17% 9% 累计百分含量(%)
解:小于0.05mm颗粒累计百分含量为9%;小于0.1mm颗粒累计百分含量为17%;小于
0.25mm颗粒累计百分含量为36%;小于0.5mm颗粒累计百分含量为64%;小于2mm颗粒
累计百分含量为91%;大于2mm颗粒占整个的百分含量为9%。

通过这些数据点,以直径
为横坐标(对数),以颗粒累计质量的百分含量为纵坐标,画出颗粒级配累计曲线,从曲线可得:d60=0.44mm,d10=0.055mm,d30=0.196mm;
C u=d60/d10=0.44/0.055=8.0>5.0
C c=d302/( d60 d10)=0.1962/(0.44×0.055)=1.587(满足C c=1~3)
故该土为良好级配的土。

2. 某地基土为砂土,取烘干后的土样重量500g,筛分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粒径(mm) >2.0 2.0 1.0 0.5 0.1 0.0750.01 <0.01
10014040 20 25 各筛子上土的质量(g) 95 45 35
累计质量百分含量(%) 100%81%72%65%45%17%9% 5%
试绘出该土的颗粒级配累计曲线,并确定其C u和C c。

解:C u=7.1>5.0;C c=1.61(满足C c=1~3)
故该土为良好级配的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