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档】王珪,字禹玉,成都华阳人...阅读附答案-范文模板 (4页)
《王珪传》的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总结

《《王珪传》的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总结.doc》王珪传王珪,宇叔玠。
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
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yuedudaan/496802.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关于“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关于“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
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
”开皇末,为奉礼郎。
及颇坐汉王谅反事被诛,珪当从坐,遂亡命于南山,积十余岁。
高祖入关,除太子中舍人,寻转中允,甚为太子所礼。
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巂州。
建成诛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
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
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
’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
”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太宗所让。
珪及温彦博谏曰:“孝孙妙解音律,非不用心,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以惑陛下视听。
且孝孙雅士,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臣恐天下怪愕。
”太宗怒曰:“卿皆我之腹心,当进忠献直,何乃附下罔上,反为孝孙言也!”彦博拜谢,珪独不拜。
曰:“臣本事前宫,罪已当死。
陛下矜恕性命,不以不肖,置之枢近,责以忠直。
今臣所言,岂是为私?不意陛下忽以疑事诮臣,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
”帝默然而罢。
翌日,帝谓房玄龄曰:“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
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齐,(周)宣王贤主,杜伯犹以无罪见杀,吾夙夜庶几前圣,恨不能仰及古人。
昨责彦博、王珪,朕甚悔之。
公等勿以此而不进直言也。
”十三年,遇疾,寻卒,年六十九。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指示之曰指示:指给……看B.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顾问:回头问C.不以不肖不肖:没有才能D.臣本事前宫本事:本来侍奉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卿乃问朕是非 B.齐桓公之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胡为乎惶惶欲何之C.而甚重其言 D.为太宗所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珪“直言进谏”的一组是()①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②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③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2024年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九省专用)专题03文言文阅读2

专题3 文言文阅读一、(2024届安徽合肥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题材:明代人物传记】材料一: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A.目,指条目、纲目,在文中的意思与成语“巧立名目”中的“目”意思相同。
B.拔,指攻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意思不同。
C.外,指向外,“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表示向西,两者用法相同。
D.遮道,指阻挡道路,文中是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题型:内容理解】A.太公建议武王在选任将帅前,要从“五材十过”等方面对这些人进行综合考察,这对战争胜负和国家存亡都至关重要。
B.王铭追随元帅俞通海在采石攻打蛮子海牙时,从作战开始就率领士兵冲锋陷阵,之后被选拔充当奇兵,多次立有战功。
C.王铭曾独自突入敌阵,即使被敌兵操槊刺伤脸部,仍能三进三出敌营,杀敌颇多,因此获得赏赐且被选为皇帝的警卫。
D.王铭随从作战,攻取了江州,在康郎山和泾江口一带作战时,又攻克了英山的各个营寨,凭借功劳被擢升为管军百户。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题型:句子翻译】(1)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
(2)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14.从王铭移守温州的经历来看,他符合太公“五材”的哪些标准?(3分)【题型:内容理解与梳理】二、(2024届甘肃兰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题材:先秦子书+儒家】〔注〕①曾西,曾参的孙子。
②镃基:耕田农具。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题型:断句】地未有过A千里者也B而齐C有其地矣D鸡鸣狗吠相闻E而达乎F四境G而齐有H其民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题型:词语解释】A.诏,文中指告诫,与《陈情表》中“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诏”意思不同。
【精品文档】文言文王吉字子阳阅读附答案-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文言文王吉字子阳阅读附答案王吉字子阳王吉字子阳,琅邪皋虞人也。
少好学明经,以郡吏举孝廉为郎,补若卢右丞,迁云阳令。
举贤良为昌邑中尉。
昌邑王贺好游猎,驱驰国中,动作亡节,吉上疏谏,曰:“臣闻古者师日行三十里,吉行五十里。
是非古之风也,发发者;是非古之车也,揭揭者。
盖伤之也。
今者大王幸方舆,曾不半日而.驰二百里,百姓颇废耕桑,治道牵马,臣愚以为民不可数变。
”王贺虽不遵道,然犹知敬礼吉,其后复放从自若。
久之.,昭帝崩,亡嗣,大将军霍光秉政,遣大鸿胪、宗正迎昌邑王。
王既到,即位二十余日以行淫乱废。
昌邑群臣坐在国时不举奏王罪过,令汉朝不闻知,又不能辅道,陷王大恶,皆下狱诛。
唯吉与郎中令龚遂以忠直数谏正得减死,髡为城旦。
起家复为益州刺史,病去官,复征为博士、谏大夫。
是时,宣帝颇修武帝故事,宫室车服盛于昭帝。
时外戚许、史、王氏贵宠,而上躬亲政事,任用能吏。
吉上疏言得失,曰:“汉家列侯尚.公主,诸侯则国人承翁主,使男事女,夫诎于妇,逆阴阳之位,故多女乱。
古者衣服车马贵贱有章,以褒有德而别尊卑,今上下僭差,人人自制,是以贪财诛利,不畏死亡。
周之所以能致治,刑措而不用者,以其禁邪于冥冥,绝恶于未萌也。
舜、汤不用三公九卿之世而举皋陶、伊尹,不仁者远。
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至于积功治人,亡益于民,此《伐檀》所为作也。
”其.指如此,上以其言迂.阔,不甚宠异也。
吉遂谢病归琅邪。
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元帝初即位,遣使者征贡禹与吉。
吉年老,道病卒,上悼之,复遣使者吊祠。
(《汉书·王吉传》,有删改)4. 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昭帝崩,亡嗣.嗣:延续,延长B.宣帝颇修武帝故.事.故事: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C.汉家列侯尚.公主尚:匹配,迎娶D.上以其言迂.阔.迂阔:不合时宜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曾不半日而.驰二百里B.久之,昭帝崩,亡嗣项王按剑而.跽曰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宫室车服盛于.昭帝 D.其.指如此而君幸于.赵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 分)A.昌邑王刘贺喜好游猎,行为没有节制,王吉上书劝谏说古时候为从师学习而奔波的人平常每日行进三十里,为吉事行进也只有五十里,希望刘贺能够有所收敛。
甘肃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甘肃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
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
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
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
庆元五年,登进士第。
时方讳言道学,了翁策及之。
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尽心职业。
嘉泰二年,召为国子正。
明年,改武学博士。
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
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
了翁乃言:“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而道路籍籍,皆谓将有北伐之举,人情恟恟,忧疑错出。
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策出,众大惊。
明年,迁校书郎,以亲老乞补外,乃知嘉定府。
差知汉州。
会境内桥坏,民有压死者,部使者以闻,诏降官一秩,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未数月,复元官知眉州。
眉虽为文物之邦,然其俗习法令,持吏短长,故号难治。
闻了翁至,争试以事。
乃尊礼耆耇,简拔俊秀,朔望诣学宫,亲为讲说,诱掖指授,行乡饮酒礼以示教化,增贡士员以振文风。
复蟆颐堰,筑江乡馆,利民之事,知无不为。
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
改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复力辞,诏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未几,改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
累章乞骸骨,诏不允。
疾革,复上疏。
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
后十日,诏以资政殿大学士、通奉大夫致仕。
遗表闻,上震悼,辍视朝,叹惜有用才不尽之恨。
诏赠太师,谥文靖,赐第宅苏州,累赠秦国公。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B.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C.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D.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学博士”,中国宋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教授学生兵书、弓马等军事方面的知识。
2024北京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4北京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4北京海淀高三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
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
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
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
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
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
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1]...,曰,‘吾君之子也。
’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
’丹朱[2]...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
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
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取材于《孟子·万章上》)(二)或问曰:“尧舜传诸贤,禹传诸.子,信乎?”曰:“然。
”“然则禹之贤不及于尧与舜也欤?”曰:“不然。
尧舜之.传贤也,欲天下之得其所也;禹之传子也,忧后世争之之乱也。
尧舜之利民也大,禹之虑民也深。
”曰:“然则尧舜何以不忧后世?”曰:“舜如尧,尧传之;禹如舜,舜传之。
得其人而传之,尧舜也;无其人,虑其患而不传者.,禹也。
舜不能以传禹,尧为不知人;禹不能以传子,舜为不知人。
尧以传舜,为忧后世;禹以传子,为虑后世。
”曰:“禹之虑也则深矣,传之子而当不淑.,则奈何?”曰:“时益以难理,传之人则争,未前定也;传之子则不争,前定也。
前定虽不当贤,犹可以守法;不前定而不遇贤,则争且乱。
天之生大圣也不数,其生大恶也亦不数。
传诸人,得大圣,然后人莫敢争;传诸子,得大恶,然后人受其乱。
禹之后四百年,然后得桀;亦四百年,然后得汤与伊尹。
汤与伊尹不可待而传也。
与其传不得圣人而争且乱,孰若传诸子,虽不得贤,犹可守法。
”曰:“孟子之所谓‘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者,何也?”曰:“孟子之心,以为圣人不苟私于其子以害天下。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文言文阅读群文通练 含答案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文言文阅读群文通练高频主题1爱民如子,执政有方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
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①。
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
”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下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
但非贤不理,唯在得人。
”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所用,岂待梦傅说②,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人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
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
公等宜共行斯事也!”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
”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
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
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选自《贞观政要·仁义》,有删改):比喻可供借鉴的往事。
②梦傅说:借指帝王礼遇贤臣。
傅说,殷高宗武丁的重臣贤相,原来他在傅岩筑墙,后被武丁选拔任用,使商朝国势强盛,殷商中兴。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标点符号,请指出相应位置的标号。
人皆知畏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祚,既可指国运,又可指皇位,文中指前者。
B.吕尚,即姜子牙,以其封地之名为姓。
他在商周时期辅佐姬昌建立霸业。
文中借傅说、吕尚代指治国贤才。
《新唐书·王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珪,字叔玠。
高祖入关,李纲荐署世子府谘议参军事。
建成为皇太子,授中舍人,迁中允,礼遇良厚。
太子与秦王有隙,帝责珪不能辅导,流巂州。
太子已诛,太宗召为谏议大夫。
帝尝曰:“正主御邪臣,不可以致治;正臣事邪主,亦不可以致治。
唯君臣同德,则海内安。
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
”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
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帝可,乃诏谏官随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入阁。
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
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
”帝默然惭,遂罢。
明日,语房玄龄曰:“昔武王不用夷、齐,宣王杀杜伯,自古帝王纳谏固难矣。
朕夙夜庶几于前圣,昨责珪等,痛自悔,公等勿惩是不进谏也!”进封郡公。
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
帝念名臣,俄召拜礼部尚书兼魏王泰师。
王见之,为先拜,珪亦以师自居。
王问珪何以为忠孝,珪曰:“陛下,王之君,事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事思尽孝。
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
”王曰:“忠孝既闻命矣,愿闻所习。
”珪曰:“汉东平王苍称‘为善最乐’,愿王志之。
”帝闻,喜曰:“儿可以无过矣!”十三年,病。
帝遣公主就第省视,复遣民部尚书唐俭增损药膳。
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新唐书·王珪传》16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与秦王有隙.隙:隔阂B.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争:同“诤”,规劝C.自古帝王纳谏固.难矣固:本来D.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坐:因为16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其.以士为轻乎路曼曼其.修远兮B.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朕夙夜庶几于.前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D.王问珪何.以为忠孝徐公何.能及君也16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珪曾经是皇太子李建成的属官,因为不能化解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被李世民流放到巂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王珪,字禹玉,成都华阳人...阅读附答案
王珪,字禹玉,成都华阳人。
举进士甲科,通判扬州。
吏民皆少硅,有大校熳
不谨,摔置之法。
王伦犯淮南,珪议出郊掩击之,贼遁去。
召直集贤院,为盐
铁判官、修起居注。
接伴契丹使,北使过魏,旧皆盛服入。
至是,欲便服,妄
云衣冠在后乘。
珪命取授之,使者愧谢。
遂为贺正旦使。
进知制诰、知审官院,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
遭母忧,除丧,复为学士,兼待读学士。
嘉祐立皇子,中书召珪作诏,珪曰:“此大事也,非面受旨不可。
”明日请对,曰:“海内望此举久矣,果出自圣意乎?”仁宗曰:“朕意决矣。
”珪再拜贺,始退而草诏。
欧阳修闻而叹曰:“真学士也。
”
始,珪之请对而作诏也,有密谮之者。
英宗在位之四年,忽召至蕊珠殿,传诏
令兼端明殿学士,锡之盘龙金盆,谕之日:“秘殿之职,非直器卿予翰墨间,
二府员缺,即出命矣。
曩有谗口,朕今释然无疑。
”珪谢曰:“非陛下至明,
臣死无日矣。
”
元丰官制行,由礼部侍郎超授银青光禄大夫。
五年,正三省官名,拜尚书左仆
射兼门下侍郎,以蔡确为右仆射。
先是,神宗谓执政曰:“官制将行,欲新旧
人两用之。
”又曰:“御史大夫,非司马光不可。
”珪、确相顾失色。
珪忧甚
不知所出确曰陛下久欲收灵武公能任责则相位可保也珪喜谢确帝尝欲召司马光,珪荐俞充帅庆,使上平西夏策。
珪意以为既用兵深入,必不召光,虽召,将不至。
已而光果不召。
永乐之败,死者十余万人,实珪启之。
八年,帝有疾,珪白皇太后,请立延安郡王为太子。
太子立,是为哲宗。
进硅
金紫光禄大夫,封岐国公。
五月,卒于位,年六十七。
特辍朝五日,赙金帛五千,赠太师,谥日文恭。
赐寿昌甲第。
(节选自《宋史·王珪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珪忧甚/不知所出/确日/陛下久欲收灵武公/能任责/则相位可保也/珪
喜/谢确/
B.珪忧甚/不知所出/确日/陛下久欲收灵武/公能任责/则相位可保也/珪
喜/谢确/
C.珪忧甚/不知所出确/日/陛下久欲收/灵武公能任责/则相位可保也/珪喜/谢确/
D.珪忧甚/不知所出/确日/陛下久欲收/灵武公能任责/则相位可保也/珪喜/谢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考取后通过中央政府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除丧,古代居丧期穿丧服。
古时官员遇父母去世,须辞官守丧。
期满后才可复职。
C.超授,升迁,亦指越等授官。
“进知制诰”中的“进”在文中指“晋
升’9‘‘提拔任用”。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
王珪为金紫光禄大夫,封岐国公。
所以他的死被称为“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珪担任扬州通判时,很多官吏和百姓都小看他,有个大校对他态度十分轻慢,王珪将他捉拿伏法。
B.王珪做事坚持原则。
嘉祐年间确立太子,中书召王珪起草诏书。
王珪认为须当面接受圣旨。
得到仁宗答复才起草。
被欧阳修高度称赞。
C.王珪妒嫉司马光受宠。
他担忧司马光受宠而威胁自己的相位,于是听从蔡确的计谋让司马光不奉召,造成永乐兵败,死者十余万人。
D.王珪拥立哲宗受到优待。
神宗患病,王珪请求拥立哲宗。
王珪被赏官封爵。
死时,哲宗特意停止上朝,追赠太师,赐予上等住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至是,欲便服,妄云衣冠在后乘。
珪命取授之,使者愧谢。
(5分)
(2)“曩有谗口,朕今释然无疑。
”珪谢曰:“非陛下至明,臣死无日矣。
”(5分)
参考答案:
10.B(原文标点:,珪忧甚,不知所出。
确曰:“陛下久欲收灵武,公能任责,则相位可保也。
”珪喜,谢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