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电客车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的人机工程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的人机工程研究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技术交互的学科,旨在提高人机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人机工程研究的目标是通过优化乘客和驾驶员与轨道交通系统的交互,提升整体运行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人机工程研究,着重分析以下四个方面。
一、界面设计与人机交互(500字)界面设计和人机交互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车站和列车内部,设计合理的界面布局和人机交互方式可以帮助乘客方便地获取信息、购票、导航、进出站等。
同时,优化驾驶员与车载设备的交互方式也能提升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在界面设计方面,可采用直观简洁的图标和文字,配合语音提示,提高信息传达的效果。
人机交互方面,可以采用触摸屏技术、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创新技术,提升用户操作的便利性和体验。
二、车站和列车人流管理(500字)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离不开对车站和列车上人流的科学管理。
人机工程研究可以帮助设计合理的车站布局和人流引导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乘客拥挤和拥堵现象,确保人员安全和舒适度。
例如,通过设计合理的候车区域和出入口,合理引导人员流动,缓解高峰期的压力。
在列车内部,可以采用智能座位识别和乘客计数技术,及时获取列车上人数信息,为车站调度提供准确依据。
三、紧急疏散与安全管理(500字)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众交通工具,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人机工程研究在紧急疏散和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车厢布局、疏散通道设计以及人员行为模拟等技术可以帮助制定更科学的紧急疏散方案,提高疏散效率和人员安全。
此外,借助人脸识别、行李安检等技术,可以增强安全管理能力,减少安全风险,确保乘客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
四、乘客行为与服务优化(500字)人机工程研究还可以关注乘客行为和服务优化。
对乘客行为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预测乘客的需求和行动规律,从而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通过乘客行为数据分析,可以优化列车的发车间隔和站点设置,提高运输效率。
基于某地铁机场线路的客室空间人机工程分析

基于某地铁机场线路的客室空间人机工程分析摘要:以某地铁机场线为例,根据人性化的设计理念,针对该条地铁对客室空间和设施(乘客座椅、站立空间、通道等)的需求进行设计,充分考虑人与列车设施、设备的交互方式及交互界面的设计,更好的为旅客提供便捷舒适人性化服务;关键词:地铁;客室空间;人机工程引言: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机场线项目的增多,对乘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文试图根据人机工程理论,将人机工程研究融入到列车开发的全过程中,更好的为旅客提供便捷舒适人性化服务,为其他相关地铁的人机分析提供借鉴。
1.地铁人机分析概述地铁机场线列路作为一个综合公共场所,其布置等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时,应将人机工程研究融入到列车设施、设备开发的全过程中,在人机分析中应统筹考虑舒适性与经济性。
2.地铁线路人机工程研究方法地铁乘坐人员既表现出个性特征,又表现出群体所共有的特征。
如旅客关心安全、舒适、经济等因素;司乘人员关心工作操作舒适、服务便利;生产、检修方面考虑方便、高效等,因此机场线人机设计从不同人群的行为、心理和目标需求出发,从以下几方面研究:2.1姿势与行为研究2.1.1旅客旅客不同行为导致的动作体态是客车内部设施设计尺度上的依据。
在旅途中绝多数时间是在座椅上渡过的,因此能为旅客提供一个舒适的乘坐环境是首要因素。
坐姿可分为有以下三类:端正的坐姿,短时间乘坐,只需要较小的空间,但人处于紧张状态。
放松、休息的坐姿,需要的空间大于端正的坐姿,例如阅读和谈话;更舒适的半躺姿势,需要的空间最大,例如睡觉、休息。
因此座椅及其周围尺寸设计时,要考虑不同乘坐姿态的尺寸需求,同时可按乘坐时间段区分设计,短途考虑正坐,给予基本乘坐尺度;长途考虑半躺等放松姿态相应预留活动空间。
其次,考虑机场线乘客乘车过程中行李拿取、通行等基本需求,设备布置空间尺寸必须满足旅客最小活动范围。
2.1.2生产、检修生产、检修方面主要考虑施工方便性,同时考虑预留出一定的操作空间。
城轨地铁车辆客室空间布置与人机工程研究

城 轨 地 铁 车辆 设 计 中与 人 机 工 程学 最 为 密切
者在工作姿势或某种操作状态下测量的尺寸。
二 、 室 空 间的 布局 设 计 客
城轨 地 铁 车 辆 客室 空 间 的 布局设 计 主要 是 指
的 就属 地铁 车辆 内部 客 室空 间设 计 。 随着 人们 生
人员分布的模拟 , 以中间车为例 , 在每个车辆内部 设置了 24 2 位乘客 , 站立乘客的密度约为 4 / 2 人 m。 从图中可 以看出 , 在此种状态下 , 车内就座乘客可 以满足正常 的舒适度要求 ,站立乘 客之间仍可以 保持少许 间隙,车内空间能满足相应乘坐要求 。
以门区、窗区以及贯通道区域为代表区域的乘客
尺 1mm 尺 2m 如图所示 , 坐席 4 人 。根据人机工程学 中成 为臀 膝 距 , 寸 39 坐姿 臀 宽 , 寸 4 9 m 为 2 客室座椅 年人 的平 均 人 体 尺 寸 ( 视 下所 占面 积 约 05× 俯 . 最大肩宽。根据 以上乘客坐姿人体尺寸 ,
05 , . m)我们选择 了 A 峰值载荷状态下进行了 的断面外型大体可以设计为附图 4的造型 : 3 W3
神 品质 的追 求 , 客 室 空 间 布置 达 到 在 功 能 、 使 形式 这一点是受人机工程学 中人体尺度和地铁车体结 和技术 上 的 总体协 调 一致 。 构 特 点 限制而 决定 的 。
一
、
人 机 工 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满足我国人 口众多的国情 , 国内地铁客室座
人机工程学是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迅速发 椅通常采用纵向布局形式 ,同时考虑到上下班高
浅谈人机工程学在CRH2型动车组司机室中的应用

浅谈人机工程学在CRH2型动车组司机室中的应用摘要:CRH2型动车组司机室的设计中融入了很多的人机工程学原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司机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
本文介绍了司机室中的人机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司机室中已有的人机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后续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动车组司机室人机工程学1 引言随着高速列车技术的进步,动车组车载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这也使其设备复杂程度骤增。
同时为了提高列车速度,列车的头车部分均为尖体流行形,这使高速列车司机室内部的空间变得狭小。
司机室是动车组的控制中心,其设备的复杂程度也相应的越来越高,司机在驾驶过程中,不仅要实时注意观察车外的铁轨路况、操纵台上的信息显示屏,还要对操纵台上的司控器等进行操作,司机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精力高度集中,在这狭小的空间内不仅会产生生理上的身体疲劳,还会有心理上精神疲劳。
为了能使司机高效、安全、健康和舒适的工作,降低人为误操作率,提高列车运行的可靠性,我们需要将人机工程学原理融入到司机室的设计中,使司机室的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 CRH2型动车组司机室简介CRH2型动车组司机室是指从气密隔墙至司机室后部通过台隔墙的区域,在每列动车组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司机室,两个司机室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
CRH2型动车组的司机室分为5个区域:设备舱、操纵台、驾驶区、配电区和通过台。
司机室内布置了动车组的主要操纵、控制设备,对列车的牵引、制动、空调、车门和广播等系统进行控制,同时可检测列车的运行信息,以保证列车高速、准确、安全运行。
3 人机工程学简介人机工程学(Man-Machine Engineering)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主要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性等问题的学科。
基于CATIA的地铁列车司机室人机工程仿真试验分析

故术装备基于CATIA的地铁列车司机室 人机工程仿真试验分析姜良奎,胡华鑫(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0)摘要:应用计算机三维人机互动设计软件CATIA对地铁列车司机室空间布置进行人机工程学仿真分析,包括司机脚路板高度分析、司机室控制台下腿部活动空间分析、控制台布置分析、信号灯视野分析、紧急制动杆操作舒适度分析。
经试验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满足产品人性化设计。
关键词:地铁列车;CATIA;人机工程学;司机室;仿真分析中图分类号:U260.381概述传统的人机工程学使用二维人体模板或三维人体模 型在实物样机上进行人机工程试验,来验证设计结果的 合理性[1],但由于地铁的设计进程是一个逐渐逼近,直 至达到设计目标的过程,若按照传统的人机工程学验证 思路,势必会延长产品的开发周期,増加设计成本。
为 此,本文应用计算机三维人机互动设计软件CATIA对 某型地铁列车司机室进行数字化样机验证,从而对设 计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CATIA人机工程设计和分析功能包含 Human Measurements Editors、HumanActivity Analysis、Human Builder、HumanPosture Analysis等 4 个模块。
(1)Human Measurements Editors。
用于设置人体测量学相关数据(如身高、臂长等),建立理想的CATIA人体模型。
(2)Human A ctivity A nalysis。
根据 NIOSH、S nook&C iriello等职业安全与卫生标准,对工作中的 推/拉、抬起/放下等搬运过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防止人 体承受附加载荷超过额定值时发生扭伤、骨折等危险。
(3)Human Builder。
用于工作空间、视野范围的分析。
(4 )Human Posture Analysis。
根据设定好的关节自由度和活动范围,评价人体关节在某一姿势的舒适度。
地铁电客车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研究

地铁电客车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研究
地铁电客车驾驶室的人机工程设计研究是为了提高驾驶员的工作效率和驾驶安全性,
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控驾驶操作和应急情况的处理。
人机工程设计研究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布局设计:驾驶室内各功能区域的布置要合理,便于驾驶员的操作和观察。
如将各
种仪表、控制器和显示屏放置在驾驶员容易接触和观察的位置,减少其视线和动作的
转移和调整。
2. 操作界面设计:驾驶员需要进行各种操作,例如控制车辆运行、调整车速、刹车等。
因此,控制器和按钮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便于驾驶员操作。
控制器的形状、
大小、色彩和标识应清晰明确,易于辨认和使用。
3. 信息显示设计:驾驶员需要获得各种车辆状态和路况等信息。
因此,显示屏的位置、大小和亮度等要能够满足驾驶员的需求,并且不会干扰其视线和注意力。
4. 座椅和调节装置设计:驾驶员需要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保持舒适和稳定的姿势,
因此座椅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具备良好的支撑和调节功能。
此外,座椅的材
料和气孔等细节设计也要考虑驾驶员长时间坐着的舒适性。
5. 紧急情况处理设计: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员需要迅速做出反应,例如应对车辆故障、刹车失灵等。
因此,在驾驶舱内应设置紧急按钮和设备,便于驾驶员按压和操作。
通过对驾驶室的人机工程设计研究,可以提高地铁电客车的驾驶员工作效率和驾驶安
全性,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和错误操作,从而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
地铁电客车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

开关设计
设计合适的开关,提供易于操作的手柄、按钮等部件,同时 确保开关的防水、防尘等性能。
03
驾驶员座椅设计
座椅尺寸与形状设计
座椅宽度
根据驾驶员体型和活动空间需求,座 椅宽度应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驾驶 员坐姿舒适,且不妨碍操作。
座椅深度
座椅深度应能够支撑驾驶员的腿部, 保证长时间驾驶不会感到疲劳。
方案二
改进型布局
• 优点
空间利用率较高,操作界面更加人性化,驾驶员操作时不需要多次 弯腰。
• 缺点
成本较高,结构相对复杂。
案例二:不同驾驶室布局方案比较分析
方案三
最新型布局
• 优点
空间利用率高,操作界面更加人性化,驾驶员操作时不需要多次弯腰,同时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
• 缺点
成本较高,需要配备专业的维护人员。
作。
THANKS
感谢观看
空气质量与换气设计
总结词
空气清新、换气流畅、健康保障。
详细描述
驾驶室的空气质量和换气效率对于驾驶员的身体健康 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保障驾驶员的身体健 康和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采用了高效的空气过滤系 统和换气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过滤掉空气中的 污染物和细菌,保持空气的新鲜和清新。同时,这种 设计还考虑了换气流畅性,确保驾驶室在长时间使用 过程中仍然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换气效果。
安全可靠。
控制面板布局
02 控制面板上的按钮、开关等操作装置应按照功能分区
布局,如速度控制区、信号灯控制区等。
座椅布局
03
驾驶员座椅应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可调节高度、角
度,提供舒适的驾驶环境。
显示装置设计
显示设备选型
浅述地铁客室的人机分析

浅述地铁客室的人机分析摘要本文将以乘客的角度,对客室的座椅、扶手、标记标识进行人机分析。
力求在设计上为乘客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乘车环境。
关键词:地铁车辆客室人机工程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中的人口日益增加,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压力日渐增大。
地铁作为一种载客量大,运行速度快,运行时间准的公共交通工具日渐被人们喜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地铁出行。
因此,如何为广大乘客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乘车环境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值得深入研究。
2 客室人机分析人机工程学以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等学科作为研究依据,对人体的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分析,并提供了人体各部分尺寸、重量及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为设计良好的地铁客室空间提供了一个理论的指导。
本文以乘客为中心,对乘客从接触到使用地铁车厢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人在车厢中的生理与心理因素。
本文将进一步从座椅、扶手、标记标识三方面来分析地铁客室内的人机关系。
2.1座椅:座椅是地铁客室与乘客有直接接触的重要部分之一,在座椅设计上应满足人机中坐高尺寸,坐深尺寸,坐宽尺寸及坐姿生理学的腰曲弧线等要求保证舒适性。
2.1.1 座椅材料的选择在材料选择上,一是确保与人接触的座椅材料在一年四季当中都不会给乘客带来不适,尽量做到冬暖夏凉;二是便于清洁,为乘客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座环境;三是表面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防止因车辆加速、减速而导致的在座乘客滑动,保证乘客安全。
基于对上述几点的考虑,座椅面应采用玻璃钢、PU或木材等材料,而非布面、金属等。
2.1.2 座椅尺寸的选择在座椅尺寸上,根据人机工程学取值原则GB/T12985-91《在产品设计中应用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的通则》III型产品尺寸设计及GB10000-19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坐宽应该使用男性第50百分位数对应数值。
并添加功能修正量,产品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电客车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研究
地铁电客车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研究本文简介:摘要:健康舒适的驾驶环境有利于驾驶员保持愉悦心情,缓解作业疲劳,更加高效的驾驶,从而保障列车行车安全。
本文针对地铁电客车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中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探讨,从设计驾驶室的作业空间、驾驶室的操纵台与座椅以及驾驶室的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设计要点。
以期改善以往驾驶室设计中的不足,为驾驶员提供一个更
地铁电客车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研究本文内容:
摘要:健康舒适的驾驶环境有利于驾驶员保持愉悦心情,缓解作业疲劳,更加高效的驾驶,从而保障列车行车安全。
本文针对地铁电客车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中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探讨,从设计驾驶室的作业空间、驾驶室的操纵台与座椅以及驾驶室的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设计要点。
以期改善以往驾驶室设计中的不足,为驾驶员提供一个更加合理的作业环境,最终推动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人机工程;驾驶室;地铁电客车;
关于地铁电客车驾驶室人机工程方面的研究,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萌芽阶段,还需要不断的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但是随着相关科技的发展,地铁电客车驾驶室中新增了多种显示装置、操纵装置与电子设备,人机信息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驾驶室的设计也增加了一定难度。
驾驶室人机工程
的设计要求符合驾驶员的生理特征,为驾驶员构建健康、舒适的驾驶环境,缓解驾驶员的作业疲劳,从而保证驾驶质量,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1 驾驶室环境设计
客观的空间结构与理化条件即驾驶室内的环境,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能够缓解驾驶员的操作疲劳,使驾驶员拥有愉悦、轻松的作业心情。
对于驾驶室室内环境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振动环境设计。
为阻止振动的传播,需尽可能的采取措施减小或消除振动,将振动的危害降到最低。
第二,噪声环境设计,主要以控制生源与减少传播为主。
出于驾驶员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进行噪声环境设计时要注意分清噪声源,针对不同声源采取相对应的控制方法。
第三,光环境设计。
地铁电客车驾驶室若无良好的光环境,不仅会影响驾驶员的视觉健康,更是有可能对整个列车的运营安全造成威胁。
杜绝炫光、光线质量与照度标准是需要注意的三点。
仪表等照明光线不能刺眼;当断开总照明电路后,驾驶室内仍需要保持一定的亮度以方便驾驶员走动、观察;要避免直接炫光与间接炫光,利用灯罩、挡光板等遮挡炫光光线,利用LED光源代替高亮度的光源,同时更换反射面材质,增加视线与炫光源之间的夹角等;要确保所有灯具的照度满足要求,采用中性色或者冷白色的光源,作业面的临近周围的照度均匀度要大于0.5, 操纵台照度均匀度最小值不小于0.7, 操作台面显色最小照度不低于60lx, 显色指数不低于80, 其他作业区和通道的照明值在地板面上应保持在30lx, 灯具发光表面基准轴1300mm处的照度要为120lx, 并要利用遮阳帘遮挡强烈的自然光。
2 驾驶室操纵台和座椅的设计
2.1 驾驶室操纵台设计
显示装置和操作装置组成了驾驶室内的操纵台。
信息显示装置在人机系统中占据中非常关键的位置,人们可以通过显示装置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方面接收相关信息。
在设计驾驶室操纵台时,要结合驾驶员的人体结构特点,充分考虑驾驶员的视野问题。
地铁电客车驾驶员在驾驶操纵台上的作业时间是很长的,如果操纵台设计的不合理,在形状与尺寸上与人体结构特点不相符,就特别容易让驾驶员感觉不舒适,从而引起生理疲劳以及腕关节、腰、肩膀、背、肌肉、颈等处的疼痛。
最适合驾驶员生理特点的操纵台应保持在720到750mm
的高度,并且使台面与水平之间保持5 到18 之间的倾角,这样有利于为驾驶员提供更舒适的操纵环境。
2.2 驾驶室座椅设计
正确的驾驶姿势能够帮助地铁电客车驾驶员处于健康舒适的驾驶状态,有利于提高驾驶质量,对于地铁电客车驾驶员来讲,主要是采用坐姿进行作业,因此良好的座椅设计至关重要。
驾驶座椅尺寸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坐姿,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舒适度。
驾驶员的生理结构特性依然是设计驾驶座椅时首要考量的因素。
在设计座椅尺寸时,要充分考虑驾驶员的身型。
我们亚洲人一般体型较小,因此座椅尺寸就应小些,而针对体型较大的欧洲人,驾驶座椅的尺寸就要大些。
另外,为了满足视觉性与舒适性的双要求,还要精心设计座椅的诸多细节。
在
设计靠背高度时,要考虑到枕骨的位置,靠背要向后倾斜5 到15 ,同时要考虑功能修正量,要选择50百分位的我国成年男女对座椅进行试座。
座垫要有一定的倾斜度,应前高后低,座面一般要上倾5 左右。
另外,在设计座椅时,还要预留一定空间,让驾驶员能够自由调动。
当长时间的驾驶让驾驶员感到身体疲劳时,能够自由活动腿脚,放松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的身体肌肉,从而更轻松舒适的继续驾驶作业。
总之,对于驾驶室座椅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座椅的美观、材质,更应该将符合驾驶员的生理结构特点放在设计首位。
3 驾驶室作业空间设计
驾驶室中的机器、被加工对象等所占的空间以及驾驶员操纵机器时所需要的活动空间等共同组成驾驶室的作业空间。
在设计驾驶室作业空间时,要始终将驾驶员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将驾驶室内的各种设备、设施的合理配置作为地铁电客车驾驶室作业空间设计的主要设计依据。
为保证驾驶员处于正确、舒适的驾驶姿势,驾驶室的脚踏板要有15 到25 的倾角,以确保为驾驶员提供更舒适的支撑。
前窗玻璃到驾驶座椅身后最近的物体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驾驶室纵向上最小距离为1500mm, 驾驶室的高度要等于或高于2000mm.要最有效利用整个驾驶室的空间,协调设计空间尺寸,合理设计操纵台容膝空间。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地铁电客车驾驶室人机工程的设计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充分考虑驾驶员的生理特征,从驾驶室作业空间、操纵台、座椅、驾驶室环境等方面入手,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健康合理的作业环境,也只有舒适的作业环境才能提高作业质量,保证列车的行车稳定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田福松,罗龙飞。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 (10) .
[2]郭倩倩,李成兵,都国报。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