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教案 中国的地形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中国的地形1.熟悉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能够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5.通过研究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上课前开始播放视频《中国地形地势歌》(小苹果版)。

伴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注随着优美的歌曲,我们进入今天的研究主题《中国的地形》。

意,同时与本节所学内容密切相关。

目标展示研究目标1.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与分布,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明确进修目标,增强进修的针对性,有利于提分布与特征。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高课堂效率。

特征。

3.学会分析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多媒体: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势图”、我国各类利用图片地势类型面积占全国的比例饼状图,让学生总结出等资料,让学生“地势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的结论。

通过资料自主N)”引导学展示“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沿32°进行归纳,提生总结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结论。

高学生读图能展示“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找力。

出三级阶梯的主要界限。

问题承转过渡: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对地理环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有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

要求:以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讨论成果。

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的成果。

助于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教师并点拨更正补充。

中国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头脑风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我国的地理环境将会是造就学生逆暴怎样的呢?过渡:可以说XXX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向思维能力。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2)使学生掌握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地理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的特点;(2)运用地形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形的形成和变化;(3)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地形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中国地形图、地形模型、地球仪、教学PPT等;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引发学生对地形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介绍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如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等;(2)分析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如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等;(3)运用地形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形的形成和变化;(4)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形区的理解和认识。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中国地形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收集有关中国地形的图片或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中国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2. 直观教学:利用地形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地形认识。

3.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高三地理中国地形教案范文三篇

高三地理中国地形教案范文三篇

高三地理中国地形教案范文三篇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中国地形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高三地理中国地形教案范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

对于“地势西高东低”,教材并没有用较大篇幅讲述,只是通过一幅地势剖面图和三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来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培养。

而对于我国的主要山脉教材则利用图文结合进行重点讲述,侧重让学生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此外,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教材安排了较多的阅读材料。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教师只要扮演配角,让学生做主角,加以引导学生,学生就能分析归纳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是构成地形区的骨架,在本节教材中是一条主线,贯穿于地势和地形特征中,山脉的学习,先要介绍山脉的走向,也就是山体按什么方向延伸,在实际读图过程中,有些山脉的走向并不是标准的正方向,可以取近似值。

然后再分类别来介绍各山脉的名称、位置。

这块知识学生比较难于掌握,因此学法的选择和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总之,本节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引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国歌历史背景,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课件展示教学,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中国区域地理 地形 教案

中国区域地理 地形 教案

中国区域地理地形教案教案标题:中国区域地理-地形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各个区域的地形特征和地貌类型;2. 掌握用地形图、地图等工具进行地形分析和地貌解读的基本方法;3. 培养学生对地形与地貌的观察能力和地理学思维。

教学重点:1. 中国区域地形的特点和类型;2. 地形要素对地貌的形成影响;3. 地形分析和地貌解读。

教学难点:1. 掌握地形要素与地貌类型之间的关系;2. 运用地形工具进行地形分析和地貌解读。

教学准备:1. 地图和地形图;2. 地理学教材和素材;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国的地形特征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地形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地形和地貌的概念,使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了解。

2. 教师讲解中国区域地形的特点和地貌类型,结合地图和地形图进行示范解释。

三、地形要素与地貌类型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介绍地形要素(如高山、平原、河流、湖泊、沙漠等)对地貌的形成影响。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教师提供的地形图和地理学教材,分析各个地貌类型的地形要素特点。

四、地形分析和地貌解读(2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地形图和地图进行地形分析和地貌解读,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的特点、形态和分布规律。

2. 学生结合教材和地图,选择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进行地形分析和地貌解读,撰写一篇地理报告。

3. 学生进行报告展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拓展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提供更多的地理素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区域地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形分析和地貌解读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地形与地貌的理解。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利用科技手段,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软件进行地形分析和地貌解读的实践;2.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中国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地貌类型。

高二地理中国的地形公开课教案

高二地理中国的地形公开课教案

高二地理中国的地形公开课教案高二地理中国的地形公开课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地理中国的地形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二地理中国的地形公开课教案1高考考点1、学会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识别地势、地形2、掌握我国地形特征,各类地形区的特征、分布3、地形对中国的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4、对照地图,熟悉和记住我国的主要山脉;利用山脉的位置识记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围考查热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特征。

2、从考核形式上,多以区域地形图、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等图像资料考查与地形相关的知识。

3、注重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图表分析能力、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地形特征,各类地形区的特征、分布教学难点地形对中国的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形空间定位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对比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导入分析自然地理特征从哪些方面入手?地形、地势特征是很重要特征。

这节课学习中国的地形有关内容。

放视频中国地形片段。

教学设计通过视频导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结合地图册第104、105页中国地形图进行分析我国地势分布状况对气候、河流和经济的发展的影响通过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探究能力。

重点分析900E、1100E、北回归线、400N所经过地形单元,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从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和主要特点,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第3节中国的地形一、地形、地势区别与联系如何描述一个地方的地形地势描述地形有三个步骤:1、简单描述地势(如,东高西低)2、描述地形(如,平原,高原,山地等)3、描述第二步地形的分布情况(如,沿海有小面积平原分布等)另:有某些参考资料,还要求描述海拔等应用:如何描述福建省的地形和地势特征?二、地形概况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通过表格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和主要地形区思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分布状况对气候、河流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有利影响(1)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2)决定了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既有利于沟通我国的海陆交通,又便于我国东西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优秀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优秀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中国的地形优秀教案《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难点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丽河山。

(展示多媒体)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认识,就需要我更深入的学习。

今天,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3、观察,思考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第二级为100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找出这三级阶梯的大概范围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5、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谈:到现在,我们很容易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中国的地形教案「篇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熟悉这首歌曲,每当听到这歌声,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

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基本情况。

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1、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73oE—135oE)和纬度范围(4oN—53oN),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根据刚才所读出的数据,我国跨过了哪几个时区(东五区至东九区)?包括哪几个热量带(北温带和热带,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等方面有什么影响?3、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4、(读世界政区图或亚洲政区图)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亚洲国家位于太平洋的西岸?5、这样的海陆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处?[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的疆域示意挂图”)1、找到我国的四至点,并由教师具体介绍四至点所在的位置。

(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东端在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73°E附近,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2、请学生用直尺量一下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一下实际距离。

(约5000千米)3、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请学生计算我国南北的距离。

(约5500千米)4、从你量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我国的范围很大)?你能说出我国的面积吗?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三位,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转承]这么大的范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请学生做第3页活动1,了解我国东西部的时间差异和南北方的季节差异)[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分布特点;(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形图,分析各地形类型的特点;(2)运用地形模型,直观感受地形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2)提高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变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分布特点;(2)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地理位置。

2. 教学难点:(1)各地形类型的分布规律;(2)主要地形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观察地形图,找出各地形类型的分布特点;2. 运用地形模型,直观展示地形变化,帮助学生理解;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形区为例,讲解其地理位置及特点;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各地形类型的分布规律,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地图:中国地形图、主要地形区分布图;2. 地形模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3. 案例资料:各大地形区的介绍资料;4. 分组讨论工具:纸、笔、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类型;(2)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地形类型吗?它们分布在哪里?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观察地形图,找出各地形类型的分布特点;(2)学生结合地形模型,直观感受地形变化。

3. 课堂讲解:(1)讲解各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2)以具体地形区为例,讲解其地理位置及特点。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各地形类型的分布规律;(2)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各地形类型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地理位置。

6. 作业布置:(1)绘制中国地形分布图;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学生对地形类型的认识是否准确,是否掌握了各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2. 学生对主要地形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是否清楚;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 课堂讨论是否充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5. 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讲中国的地形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2.理解我国主要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分布和特征。

3.能描述我国的地形特征。

先学过程:
师: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主学习
的内容,8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的最好。

布置学案,学生自学(教师督促,使每一位学生紧张的自学)。

1.读“中国山脉分布示意图”和“五种地形面积比例柱状图”,完成下列任务。

(1)描图:在“中国山脉分布示意图”中找出我国主要山脉。

(2)填图: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

四大高原:①青藏高原,②内蒙古高原,③黄土高原,④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⑤塔里木盆地,⑥四川盆地,⑦准噶尔盆地,⑧柴达木盆地。

三大平原: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D.辽东丘陵,E.山东丘陵,F.东南丘陵。

(3)读图:在“五种地形面积比例柱状图”中,我国面积比重最大的地形类型是山地,其次是高原。

(4)析图:通过以上读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自学检测(大家都自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

)我国山川壮丽,地形多种多样,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地形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 )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华北平原
2.下列山脉与大兴安岭走向大致相同的是(
A.秦岭B.阴山C.喜马拉雅山D.巫山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四川盆地B.②是塔里木盆地
C.③是准噶尔盆地D.④是柴达木盆地
4.关于四大盆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
A.盆地②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三级阶梯上B.盆地④的位置位于最东面
C.盆地①③都位于暖温带D.盆地②位于我国的季风区
合作探究(快班,尖子班适用)
(1)马帮进京路线依次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马帮进京路线经过的第一个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征。

后教过程: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完成情况分别提问,学
生不断补充回答完成。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过程
上去更正,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来更正。

教师给
予评价和鼓励,然后共同总结。

课堂总结:具有界线意义的山脉
山脉走向山脉名称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东西走向
天山北侧是准噶尔盆地,南侧是塔里木盆地
阴山北侧是内蒙古高原,南侧是黄土高原
昆仑山北侧是塔里木盆地,南侧是青藏高原
秦岭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是四川盆地,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南岭北侧是江南丘陵,南侧是两广丘陵,湖南、江西和广东的省界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
安岭
西侧是内蒙古高原,东侧是东北平原
太行山西侧是黄土高原,东侧是华北平原,山西和河北的省界巫山西侧是四川盆地,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雪峰山西侧是云贵高原,东侧是江南丘陵
长白山中国和朝鲜的界山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西侧是青藏高原,东侧是四川盆地贺兰山西侧是内蒙古高原,东侧是黄土高原
(平行班完成必做,快班完成选做,尖子班在选做完成可适度选做必做:1-4 选做:6,8
课后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