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01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得方法研究某种语言得短期得与长期得变化规律,如汉语史、英语史。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得相对静止得情况,如现代汉语。
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就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得共同特点与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而得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得关系等。
隐性形式:从微观角度瞧,句法结构得外部形式具有层次性。
这种层次性不能从外表一眼瞧岀来,需要我们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地分析。
显性形式:从宏观上瞧,句法结构外部形式就是线条性,我们把它叫显性形式。
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得科学。
语言学家研究得只就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与不同程度上理想化与简单化了得语言。
符号:指得就是根据社会得约左俗成使用某种特左得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得意义而形成得这种实体与意义得结合体。
“符号”必然包括有任何情况下永远不可分割得两个方而, 一个方而就是物质得实体,另一个方而就是约定俗成得意义。
“能指“:就是索绪尔给语言符号得物质实体创制得一个专门得术语。
也就就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得成分。
“所指":就是索绪尔给符号所指得意义内容创制得一个专门术语,也就就是“能指成分“, 即特泄得物质实体,所指得意义内容。
语音:虽就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得声音有着本质得区别。
它就是由人得发音器官发岀得,负载着一定得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得声音。
音素:就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得最小语音单位。
根据音质得不同,对一串语音不断加以切分,宜到不能切分为止,这样得到得语音就就是“音素“。
标写语音得书而符号叫做“音标”。
“音位“:就就是从社会功能得角度划分岀来得语音单位,它就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得最小得语音单位。
“音质音位''与“非音质音位“: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瞧,可以分为音质音位与非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得差别来起辨义作用得音位叫“音质音位”。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如汉语史、英语史。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相对静止的情况,如现代汉语。
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的关系等。
隐性形式:从微观角度看,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具有层次性。
这种层次性不能从外表一眼看出来,需要我们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地分析。
显性形式:从宏观上看,句法结构外部形式是线条性,我们把它叫显性形式。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符号”必然包括有任何情况下永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物质的实体,另一个方面是约定俗成的意义。
“能指”:是索绪尔给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创制的一个专门的术语。
也就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所指”:是索绪尔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的一个专门术语,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语音: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根据音质的不同,对一串语音不断加以切分,直到不能切分为止,这样得到的语音就是“音素”。
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叫做“音标”。
“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
语音中除音质外,音高、音强、音长也能起这种作用,因此也构成音位。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口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也就是是口语。
2.书面语:有了文字以后,语言就有了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那就是书面语。
3.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4.能指:也就是能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5.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6.聚合关系:或称“联想关系”,在同一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关系单位处在可以相互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一个类,这种关系成为聚合关系。
7.组合关系:或称“句段关系”,现一般称“句法功能”。
8.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普通语言学。
它以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9.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10.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是指侧重语言理论探讨的语言学学科。
11.传统语言学: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2.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由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主要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
13.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的,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14.声音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15.音高: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
它是由频率的大小决定的。
16.音强: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
它是由振幅的大小决定的。
17.音长: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
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18.音质:又叫音色,指声音的个性和特色,他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
19.振幅:也就是发音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移距离。
20.频率:发音体在每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区别于其他的社会现象,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的思维工具,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服务,使人们相互了解并调整他们在人类活动中的一切范围中的共同工作,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言语是个人说话的行为和结果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形成的关系,编结而成聚合关系:在语言结构中某一环节上能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形成的关系,分类而成第三章语音和音系语音:人类器官所发出的能够承载一定意义的并为人能理解的语言的物质表达形式语音单位:音素:是从音质(物理)角度划分出来的超语言或方言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音位:特定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语音集合体)音节:语流中最小的发音单位也是听觉上能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国际音标:语音学教师协会于1888年制定公布的一套记音符号音素和符号一一对应不含混简单易学完备统一发音器官:分为动力(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鼻咽)各部分协同动作产生语音元音: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保持均衡紧张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较弱辅音: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形成阻碍,成阻部分特别紧张气流必须克服阻碍通过口腔或鼻腔,较强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归为同一个音位它们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条件变体:两个音素处在互补关系中,是同一个音位的两个变体且需在语音上相似,彼此的差别能用出现的环境来解释出现条件受环境制约自由变体:有的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分析非音质音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音位的区别特征:音位之间的对立表现为一对或若干对发音特征的对立是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聚合群:一种语言的音位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杂乱积集在一起的它们总是以一定的方式对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该语言的音位系统语流音变:语流中一个音受前后音或者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在发音上产生某种变化同化:语流中两个临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顺:同化音在前,被同化音在后逆:被同化音在前,同化音在后异化:两个相邻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另一个影响变的得不同或不相近顺:异化音在前,被异化音在后逆:被异化音在前,异化音在后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临近的音的影响变成较弱的音清音浊化、前后元音向央元音靠拢、复元音变成单元音脱落:有些较弱的音或不重要的音在发音时丢失了或者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增音:在语流里连续发音时有时加入没有的音换位音峰:处在紧张度的强峰阶段,即音节中心的领音位置音谷:渐弱阶段的尾端和另一次肌肉紧张阶段的开端之间的地方第四章语法语法:用语法形式组织各级语法单位并在组织过程中产生语法意义的规则内容包括词法(构词法、构形法)和句法(组词成句的规则)性质包括抽象性、稳定性和民族性语法单位:存在于具体的语句中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词:造句时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词组: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本身又是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句子:最大的语法单位语言用于交际时最小的使用单位功能分类为**类,存在内部差异语法规则:词是造句中可以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以词为枢纽,可把语法规则分为两类组合规则:包括构词法和句法是横向的用于表达的线性关系有层次性、递归性和开放性聚合规则:语法单位分类和变化的规则词类和词形变化是纵向的用于归类的替换关系语法形式:能够把语法单位组织起来并能在组织过程中产生语法意义的语言形式语法手段: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的聚合综合手段:内部屈折、异根、重叠分析手段:语序、虚词、语调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在组织一定语法单位的过程中产生的意义高度抽象、由语法形式体现、不独立存在,依附于一定词汇意义上语法范畴:语法意义的聚合性数格体时态句型/句式:从一个个具体的句子中概括出来的数量有限的句子构造模式变换:运用一定的规则把一种句式变为另一种句式的方法被转换的句式:基本句式转换的:转换句式它们之间是平行句式之间的转换关系原则:深层意义不变表现实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句法同义:几种句子格式深层意义相同或相近句法多义:同一个句式表示几种不同的语义关系第五章语义和语用词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是集合体词汇意义:简称词义,是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主观评价;以及词在特定使用范围中产生的意义。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2.口语:口语是指有声的口头语言。
3.书面语:书面语是文字记录的语言的书面形式。
4.符号:是指根据社会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即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6.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的内容。
7.聚合关系:在同一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这种关系成为聚合关系。
8.组合关系: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前后两个语言单位,或语言单位与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合而成的整体之间所具有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9.语言学: 研究语言的科学叫做语言学10.普通语言学:研究人类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的语言学学科称为普通语言学11理论语言学: 侧重语言理论探讨的语言学学科叫做理论语言学12.应用语言学:侧重语言学理论和成果的实际应用的语言学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13.传统语言学: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4.结构主义语言学: 由索绪尔创立的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的语言学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15. 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宫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16. 振幅:发音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移距离叫做振幅17. 频率:发音体在每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18. 音高: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19. 音强: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20. 音长: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21.音质:又叫音色,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22.基音:一般的声音都是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频率、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复合而成的,其中频率最低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基音”23.陪音:一般的声音都是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频率、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复合而成的,其中频率最低的振动以外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陪音”.24.乐音:当基音和陪音的频率之间存在着整数倍的比例关系时,会形成一种复杂而有规则的、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叫做乐音。
语言学概论名解1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 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4. 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5.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6.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7.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8.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9.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 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3.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4. 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5. 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语言迁移: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会产生影响,这就叫语言迁移。
2.音位:在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叫音位。
3.书面语:书面语是文字产生以后才出现的语言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它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4.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音标,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定,音素和标写音素的符号一一对应,没有标音含混的缺陷,能够比较精确地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
1.元辅音分析法:元辅音分析法是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的一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
音节结构可氛围V、C-V、V-C、C-V-C等四种不同结构类型。
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i](一)、[t‘i](题)、[an](安)、[t‘an](谈)等四个音节分别属于这四种基本类型。
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3.义项: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是根据词所反映的对象的多少确定的。
例如,“凉”既可以表示“温度低”,也可以表示“灰心或失望”,因而是两个义项4.外语教学的听说法:听说法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刺激——反应”学说影响二产生的外语教学法;听说法基本上不使用本族语教学,不大进行语言对比,一般也不讲语法规则;这种教学法在读写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较弱。
1.语言获得:主要是指掌握一种母语,特别是儿童掌握自己母语的过程。
2.双语现象:指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3.借词:是指音和义都是借自外语词,又叫外来词。
4.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1.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言特征叫区别特征。
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音位的辩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担负的。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1> 口语: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相对于书面语是第 一性的。
2、 书面语:书面语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相对于口语是 第二性的,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3、 语言: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岀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4、 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说话)和结果(所说的话)。
5、 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 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所指:是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指语言符号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 个社会成员来说,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10、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岀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 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11>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12、 普通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 共同特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
13、 理论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一般语言学。
14、 应用语言学: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 支学科,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
15、 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6、 结构主义语言学:指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旨在语言系统本身的规律。
17、 语音的生理属性:指发音器官发音动作、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8、 语音的物理属性: 指物体受外力的作用, 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震荡, 形成一种音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符号: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2. 语言: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3. 音位: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4. 音位变体: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5. 音位的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
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6. 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
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7. 应用语言学: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8. 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9. 内部语言:第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
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10. 语音: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11. 音高: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12. 音强: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13. 音长: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14. 音质: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15. 音节: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16. 复辅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叫做“复辅音”。
17. 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1)同化,语流中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和它相同或相近。
(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
(4)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
(5)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
18. 韵律特征: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的变化。
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
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1)他们永远都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
(2)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
19. 音渡:人们在说话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的连续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音渡”或“音联”。
20. 二合元音: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
21. 三合元音: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三合元音”。
三合元音一般都是中间响两头弱,因而又叫“中响复元音”。
22. 时位: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那样起区别意义作用,所以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时位”。
23. 解语汇: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语汇也可以叫词汇。
语汇或词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
它只能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而不能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
24. 词: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25. 语:语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断。
26. 基本语汇:基本语汇是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
27. 一般语汇: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即一般语汇,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28. 惯用语: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惯用语多为三个字。
29. 成语:成语是汉语独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为四个字。
30. 歇后语: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
31. 变性成词:指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
即某些成词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或名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32. 变形成词: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33. 复合构词: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
主要有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四种。
34. 附加构词: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
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的语素。
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置,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前缀式、后缀式和中缀式。
35. 重叠构词: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
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
汉语的重叠词包括:(1)名词性重叠词。
(2)副词性重叠词。
(3)多重重叠词。
重叠词重叠以后既增加某些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36. 语法:语法即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37. 递归:递归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38. 语境:语境是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
39. 历时语法: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的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40. 共时语法: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
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法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41. 个别语法: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42. 句子: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43. 语法规律:语法规律指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44. 普遍语法: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45. 核心语法: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46. 外围语法: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47. 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48. 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叫做“语法手段”。
49. 词法范畴:由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范畴。
50. 句法范畴:句法范畴是由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51. 词类:词类就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
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52. 词组: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了词组。
53. 向心词组: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
54. 离心词组: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55. 不完全主谓句: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以来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或叫省略句。
56. 直接成分分析法: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就叫做“直接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必须依据两条原则:一是“成结构”,二是“有意义”。
57. 语义: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58. 语言意义:语言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表达的意义。
59.语境意义:语境意义是个别的、临时的意义,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知识背景等语境音素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60. 词义:词义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态度。
61. 词的理性意义: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时,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
62. 义素:义素是从义项中分析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
63. 义项: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64. 单义词:单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现象,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
65. 多义词:多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关联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66. 本义: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67. 引申义:由本义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意义。
68. 同义词:同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69. 反义词:反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
70. 上位词、下位词: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大,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小,如果后者所代表的事物可以完全包容在前者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内,那么它们之间就具有上下位关系。
其中所代表的范围大的词叫上位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的词叫下位词。
71. 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时都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叫做关系意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72. 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
73. 述谓结构: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即命题。
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
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