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二检测卷答案 (2)

专题一二检测卷答案 (2)
专题一二检测卷答案 (2)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彻底分解成CO2和H2O;

(2)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将葡萄糖分解生成酒精和CO2;

【详解】

酵母菌在无氧情况下,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A装置是密封的,放入干酵母可通过发酵产生酒精,A正确;B中的葡萄糖没有溶于水,在无水的情况下,干酵母菌不能进行各种化学反应,因此,不能产生酒精,B错误;C装置中含有水,存在无氧条件,但是没有葡萄糖作为反应底物,不适合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C错误;D中加入葡萄糖和水,不断搅拌,且广口瓶敞开,氧气进入发酵液中,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受抑制,不适合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是根据酒精发酵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分析图示各条件下酵母菌是否能进行细胞呼吸及细胞呼吸的类型。

2.B

【解析】

【分析】

果酒制作的原理:先通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后密封,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详解】

A、该装置清洗干净后需要用70%的酒精消毒,而不是灭菌,A错误;

B、该装置鹅颈中的水能阻止空气进入以防杂菌污染,B正确;

C、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因此发酵过程中装置内的温度需要保持在18?25℃,C错误;

D、果酒发酵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

【点睛】

本题结合发酵装置图,考查果酒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果酒制作的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条件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3.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

制作果酒的菌种为酵母菌,酵母菌为异养真核生物,制作果醋的菌种为醋酸菌,醋酸菌属于异养原核生物,A错误;在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CO2

溶于水形成碳酸,在果醋发酵过程中,醋酸菌在氧气、糖源都充足时将果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先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可见,制作果酒、果醋时,发酵液最终都呈现酸性,B正确;果酒发酵是利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需保证无氧环境下发酵,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因此果醋发酵需保证有氧环境,C错误;在果酒、果醋制作时对原料只进行了清洗,没有进行灭菌,因为在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D错误。

4.C

【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酶6CO2+12H2O+能量;(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酶2CO2+2C2H5OH+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当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人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A、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酵母菌细胞中既有有氧呼吸酶也有无氧呼吸酶,A正确;

B、果酒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并且胶管口向下放置,这样可以排出二氧化碳,还可以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

C、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醋酸菌只能在有氧条件下将果酒变成果醋,或者果糖变成果醋,因此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C错误;

D、果酒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果醋发酵时温度稍高,应控制在30~35℃,D正确。故选C。

5.C

【解析】

【分析】

制作果酒的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在有氧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发酵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制作果醋的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详解】

A. 酵母菌和醋酸菌的繁殖都不离开氧气,A正确;

B.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其在有氧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无氧条件下,利用酵母菌可以生产酒精;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此不能在无氧条件下利于醋酸菌生产醋酸,B正确;

C. 两者都是异养生物,酵母菌的生存离不开葡萄糖,而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错误;

D.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D正确。

6.C

【解析】

【分析】

果酒发酵过程中拧松瓶盖的目的是释放二氧化碳,在果酒发酵后期,瓶内的有机物减少,酒精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

后期不需氧。

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条件是30~35℃、一直需氧。【详解】

A. 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低于果醋发酵温度,A错误;

B、在果酒发酵后期,由于营养物质减少、代谢废弃物积累等因素,酵母菌呼吸速率减慢,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因此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B错误;

C、在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并抑制杂菌繁殖,C正确;

D、醋酸菌是嗜氧菌,其发酵产生醋酸必须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行,D错误。

故选C。

7.C

【解析】

【分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

果酒与果醋制作需要的温度不同,果酒制作温度一般控制在18-25℃ 果醋为30-35℃,故如果改成果醋发酵需要提高温度,A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醋酸发酵需要氧气,因此如果改成果醋发酵,充气口应该打开,B正确;醋酸菌可以利用酒精产生醋酸,因此不需要更换发酵液,C错误;酒精发酵与醋酸发酵需要的时间不同,D正确。

8.C

【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1分子C6H12O6和6分子H2O和6分子O2生成6分子CO2和12分子H2O和大量的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1分子C6H12O6在酶的作用下生成2分子的二氧化碳和2分子无水乙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2)灭菌:℃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

(4)发酵:

℃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

℃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详解】

A、果酒用到的是酵母菌,果醋用到的是醋酸菌,但都在细胞质基质消耗葡萄糖,A正确;

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B正确;

C、在变酸的果酒表面所观察到的菌膜一般是醋酸菌的菌落,C错误;

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注意后期关闭充气口;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D正确。

故选C。

9.B

【解析】

【分析】

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为避免污染,在处理葡萄时应先冲洗再除去枝梗,A错误;红葡萄酒中的红色是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产生的,B正确;制作果酒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性生物,C 错误;果酒暴露在空气中,由于氧气充足,空气中醋酸菌容易将酒精转化为醋酸而产生酸味,D错误。

【点睛】

易错选项D,关键要抓住暴露在空气中果酒变酸,说明微生物是在有氧条件下发酵产生了酸,由此联系醋酸菌是需氧型微生物会将果酒转变成醋酸来解释更合理。

10.B

【解析】

【分析】

充气口是在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详解】

A、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以检测二氧化碳,A正确;

B、管口3可取样检测酒精产生情况,管口2检测CO2的产生情况,分别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和溴麝香草酚蓝的水溶液来检测,B错误;

C、探究有氧呼吸时,需要有氧条件,需要打开阀a以供氧,C正确;

D、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防止混入空气,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故选B。

1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在冲洗的过程中,杂菌和酵母菌被洗掉的机会是均等的;A错误;

B、异养微生物都能利用糖,根本原因还是其他微生物不适应缺氧和酸性环境。B错误;

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C正确。

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但同时也会抑制自身的生长,D错误.故选:C.

12.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实验装置图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利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实验装置,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能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装置中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关紧阀a和b,但要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以便释放出二氧化碳。

【详解】

A、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可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A正确;

B、由于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才会产生酒精,所以要关紧阀a和b,B错误;

C、因为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的同时还要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关紧阀a和b,但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以便释放出二氧化碳,C错误;

D、果酒制作适宜温度是18-25℃,4℃的环境不利于酵母菌进行发酵,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借助实验装置图,考查果酒的制作,要求考生掌握果酒制作的原理、实验装置、条件等知识点,能准确判断装置图中阀a和b的开与关及作用,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B选项,要求考生明确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的同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13【答案】C

【解析】酒精发酵需要无氧环境,故当甲用于探究果酒发酵时,打开阀a,转动搅拌器的条件下,由于溶氧量增加,不利于酒精发酵,A项错误;打开阀b,可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的产生情况,而产生的二氧化碳从管口2排出,B项错误;甲可用于探究果酒果醋发酵,发酵前要对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C项正确;腐乳制作时应先接种毛霉菌种,后加盐腌制,D项错误。

14.B

【分析】

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

A、有的碳源可同时是氮源,如NH4HCO3,A错误;

B、无机氮提供能量的情况还是存在的,如NH3可为硝化细菌提供能量和氮源,B正确;

C、有的碳源不能提供能量,如硝化细菌利用CO2,C错误;

D、固体培养基中的琼脂是凝固剂,不能作为碳源,D错误。

故选B。

15.B

【解析】

【分析】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设计对照组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取样环境不同、取样时间不同、取样量的差异都可能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详解】

A、该实验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用到的工具有酒精灯、移液管、涂布器、无菌水等,正确;

B、需要设立空白对照,因为不能排除实验操作、培养过程中、灭菌中等环节是否产生污染。而设置空白对照则可以体现是否存在污染和污染程度,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可靠,错误;

C、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正确;

D、不同的菌落形态、大小不同,图示两个电视台调查的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都有多种形态的菌落,即存在多种微生物。两电视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可能是因为手机的取样和马桶的取样都不相同,正确。

故选B。

16.A

【解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称为灭菌,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

【详解】

A、接种用的无菌操作台用紫外线消毒处理,A错误;

B、用巴氏消毒法处理牛奶是因为高温易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B正确;

C、煮沸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不能杀死细胞中芽孢和孢子,C正确;

D、对接种环灼烧灭菌后,要等其温度下降再进行接种,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实验中的灭菌与消毒,意在提高学生对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的认识,自觉提高实验技能。

17.A

【解析】

【分析】

(1)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如培养酵母菌和霉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食盐)。

(2)培养基的用途:

℃固体培养基:观察菌落和分离提纯微生物;

℃液体:工业大规模培养(微生物工程);

℃半固体:观察微生物的运动。

【详解】

在全营养的LB培养基中,几乎所有细菌都能生长,不能筛选出大肠杆菌,A错误;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中,只有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才能生长,不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因缺乏氮源不能生长,能够筛选分解尿素的微生物,B正确;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只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才能生长,不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因缺乏碳源不能生长,能筛选分解纤维素

的微生物,C正确;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筛选抗盐突变体微生物,D正确。故选A。

18.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倒平板,℃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是进行平板划线,℃是培养。

【详解】

A、步骤℃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再将平板倒过来放置,防止冷凝水倒流污染培养基,A错误;

B、灼烧后的接种环需在火焰旁冷却后再沾取菌液进行平板划线,B错误;

C、步骤℃通过连续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分布在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分离到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单个菌落,C正确;

D、平板划线法接种的培养基上,由于起始段菌体密集,所以无法对其计数,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纯化,解题的关键是能识别图示所代表的过程,仔细分析答题。19.A

【解析】

【详解】

透明圈大的抑菌效果好,透明圈小的抑菌效果弱。d为空白对照,与d处的比较可说明a处抑菌效果大于b处;A错误,D正确。

B处透明圈不规则,可说明b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B正确。

C处的与d处相同,说明c处抗生素无效;C正确。

20.C

【解析】

【分析】

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2)种类: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

培养基一般包括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等,有的微生物还需要生长因子,A错误;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比例,但碳元素的含量不一定最多,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不需要碳源,B错误;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氧、渗透压的影响,C 正确;营养物质的浓度越高可能会造成微生物渗透失水死亡,D错误。故选C。

21.D

【解析】

【分析】

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得到单个细胞繁殖的菌落。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每次划线后,都要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

【详解】

A、每个区域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划线完成后培养基不需灭菌,A错误;

B、划线操作时要左手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B错误;

C、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C错误;

D、划线时不能划破培养基,否则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D正确。

故选D。

【点睛】

熟练掌握平板划线方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2.B

【解析】

【分析】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操作分为消毒合灭菌,其中消毒只是杀死物体表面的微生物,而杀菌是杀死所有微生物,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和灼烧灭菌。

【详解】

A、在防止杂菌污染,研究和应用微生物时应进行消毒和灭菌,实验室可以用紫外线或化学药物进行消毒,A正确;

B、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即外焰部位灼烧灭菌,B

错误;

C、在实验室中,切不可吃东西、喝水,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洗手,以防止被微生物感染,C正确;

D、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D正确。

故选B。

23.D

【解析】

分析表格信息可知,因配方中没有凝固剂琼脂,所以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A项正确;因配方中有青霉素,所以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B项正确;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20),唯一氮源是NaN03,C项正确;若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则应除去(CH20)和青霉素,再添加纤维素,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营养、培养基的分类和应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正确解答此题,需以“培养基的成分”为切入点,从中抽提出有效信息:该配方中有青霉素、但没有凝固剂琼脂、含碳元素的物质只有(CH20)、含氮元素的物质只有NaN03、将其与“所学相关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并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知识建立联系。

24.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营养缺陷型菌株是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失去合成某种生长因子的能力,只能在完全培养基或补充了相应的生长因子的基本培养基中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菌株。【详解】

A、只含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培养基常被称为基本培养基,可见基本培养基提供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A正确;

B、实际操作者的双手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用酒精擦拭双手,无法进行彻底的灭菌,B错误;

C、培养A无菌落,单独培养B无菌落,AB混合培养有菌落,说明菌株A和菌株B发生了基因重组,产生了互补的生长因子,C正确;

D、AB之间用微孔滤板(细菌不能通过,DNA可以通过)隔离无菌落,说明混合培养会发生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但需要两种菌株细胞直接接触,D正确;

故选B。

【点睛】

分析不同的培养方法产生的菌落情况,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25.D

【解析】

根据题意知,a突变株不能在1、3、5号培养基上生长,但可以在2、4培养基上生长,说明a生长需要E、F两种氨基酸;b突变株不能在1、3、5号培养基上生长,但可以在2、6培养基上生长,说明b生长需要E、G 两种氨基酸,所以两种突变株都能在由4、5号的混合培养基中生长。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两种突变株都不能在1、3、5号培养基上生长,a、b可以分别在2、4和2、6号培养基上生长”这一解题的切入点,采取对比法,找出各培养基中添加的氨基酸种类的异同,以此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26.C

【解析】

【分析】

样品的稀释度直接影响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在30~300之间、适于计数的平板。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测定放线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104和105倍的稀释液;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的稀释液。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从而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详解】

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数量不同,细菌大约为70%~90%,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故不同类型微生物,要按不同稀释倍数进行,A正确;根据选项A可知,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需要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B正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C错误;验证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选

择作用,需设立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若后者上的菌落数明显大于前者,说明前者具有筛选作用,D正确。故选C。

27【解析】

【分析】

生物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甲同学的实验结果可能是培养基污染造成的,还可能是甲同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污染造成的,也可能是与其他同学所取土壤样品不同造成的,关键是设法排除影响结果的因素。

【详解】

甲同学获得的菌落远大于其他同学,可能是由于所取的土样不同,也可能操作过程被污染,A正确;污染可能是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操作过程没有保证无菌操作,将甲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B正确;若是土样不同造成的,让其他同学用与甲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甲同学一致,则可以证明甲同学操作正确,C正确;B选项的实验思路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C选项的实验思路遵循了实验的重复性原则,D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和分离,要求考生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重点考查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微生物的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8.C

【解析】

【详解】

A.经高压蒸汽灭菌的培养基所倒平板和接种后培养时的平板均要倒置,以防止杂菌污染,A 项正确;

B.同一稀释度下至少要涂布三个平板并且要培养到菌落数稳定时计数,并求其平均数,B项正确;

C.细菌乙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不能确保遗传物质平均分配,所以在稀释度足够高时,所形成的单个菌落中所有细胞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C项错误;

D.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D项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9.A

【解析】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才能在该培养基中生长,而且欲将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出来,培养基的配方中应加有凝固剂琼脂,以配制成固体培养基。综上分析,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30.D

【解析】

【分析】

脲酶由分解尿素的细菌产生,故需要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筛选该类微生物。分解尿素的细菌合成的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故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后,菌落周围将出现红色。

【详解】

A、酶具有专一性,能产生脲酶的细菌可以分解利用尿素,A正确;

B、稀释度越低,细菌培养基上菌落数越多,稀释度越高,细菌培养基上菌落数越少,所以逐级稀释的程度会直接影响细菌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B正确;

C、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无机盐作为营养物质,培养基中添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可提供无机盐同时也可以作为缓冲剂,C正确;

D、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通过加入酚红指示剂,判断菌落周围指示剂是否变红,不是用于纯化培养产脲酶细菌,D错误。

故选D。

31.接种环 B 假丝酵母对氨基苯磺酸比色杯标准曲线酸性

【解析】

试题分析: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泡菜的制作流程是:选择原料、配置盐水、调味装坛、密封发酵;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可以用比色法测定,即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紫红

(1)平板上划线的工具为接种环.如图所示的划线分离操作,A图很难得到由单个细胞发育而来的菌落,A错误;B图划线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容易得到由单个细胞发育而来的菌落,B正确;C图划线没有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始,接种环上没有菌种,不能得到由单个细胞发育而来的菌落,C错误;D图划线不是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不容易得到由单个细胞发育而来的菌落,D错误。

(2)泡菜腌制过程中醇类是由假丝酵母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为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从泡菜中提取要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然后用光程为1cm的比色杯,在550nm 光波下测定光密度值,与由一直浓度梯度亚硝酸钠制作的标准曲线比对,计算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3)已知乳酸菌中的亚硝酸还原酶能降解亚硝酸盐,在一定的腌制时间内,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是由于在厌氧和酸性环境下亚硝酸盐被亚硝酸还原酶降解。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板划线法的过程,明确平板划线法分离酵母菌时,从第一次划线操作起,每次总是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且最后一次划线不能与第一次的划线相连。

酶2C2H5OH + 2CO2 +少量能量此阶段酵32.细胞质基质18~25℃ C6H12O6??→

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大量增殖高浓度的酒精和代谢废物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和发酵过程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醋酸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解析】

【分析】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当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果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

【详解】

(1)酵母菌的酒精是无氧呼吸的产物,其产生场所在细胞质基质,果酒发酵过程中需要控

酶2C2H5OH + 2CO2 +制的环境温度为18~25℃,该反应过程的反应方程式为: C6H12O6??→

(2)酵母菌在初期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此阶段消耗的葡萄糖较少,并且几乎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的量也很少,后阶段,由于酒精浓度升高,代谢废物积累,影响了酵母菌的生长和发酵过程导致其产生的酒精较少。

(3)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其繁殖需要大量的氧气,因此需要持续不断的通入空气,酵母菌是真核细胞,醋酸菌是原核细胞,两者在结构上最显著的区别是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醋酸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原理及过程,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结合题中的图示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33.倒平板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因为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5.5×107少通过无菌操作向试管内注入一定量待检水样,再注入已灭菌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将试管充满,塞上塞子,混匀后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h。若试管内有气泡生成,则说明水样中有大肠杆菌(也可以用PH试纸检测PH变化)。

【解析】

【分析】

对目的微生物筛选时,稀释涂布平板法适用于对微生物的计数,用该方法进行计数时需要做对照试验以排除培养基污染造成的误差。

【详解】

(1)配制琼脂培养基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检验大肠杆菌的含量时,通常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用涂布器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这种接种方法称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3)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需要设置对照组,因为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4)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52+55+58)÷3×10000×102=5.4×107个;与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目较少。

(5)检测水样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的方法是:通过无菌操作向试管内注入一定量待测水样;再注入已灭菌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将试管充满,塞上塞子,混匀后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h。若试管内有气泡生成,则说明水样中有大肠杆菌(也可以用PH试纸检测PH变化)。

【点睛】

易错点:在配制琼脂培养基时,其基本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称量时还需用玻璃棒挑取,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34.碳源和无机盐前丙丙分解等量有机磷所用时间比甲、乙少,说明丙分解有机磷的能力比甲、乙强血细胞计数板培养基灭菌不合格、倒平板过程被污染,培养皿灭菌不合格不正确

【解析】

【分析】

1、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在此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为检验培养基及培养皿灭菌是否合格,可取含培养基的空白平板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培养基上是否形成菌落,如果没有菌落形成则说明合格。

【详解】

(1)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制备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若要调整pH,需在灭菌之前。

(2)分析题干实验,自变量为三种菌种不同,因变量为耗尽培养液中有机磷的时间,分析结果可知,时间越短,分解有机磷的能力越强,因此应选择微生物丙。

(3)测定培养液中的菌体数,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也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间接计数。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说明培养基不合格,可能的原因有培养基灭菌不合格、倒平板过程被污染,培养皿灭菌不合格等,数据结果不可信应重新实验。

【点睛】

本实验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分离、计数,涉及知识点有培养基的选择、无菌检测、计数方法和计算。

35.碳源自养型加入尿素、葡萄糖、琼脂,去掉KNO3培养基灭菌不合格;倒

平板过程中被污染涂布器1.75×108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解析】

【分析】

1、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

2、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详解】

(1)分析表格中的成分可知,该培养基的成分缺少碳源,只能用来培养自养型的微生物,若要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且需要加入碳源,去掉表中含氮的物质的KNO3。

(2)培养基配制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测是否灭菌合格,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了一段时间,如果平板上出现菌落,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合格或者倒平板过程中被污染。(3)根据题意可知,该同学使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的接种,因此接种工具为涂布器,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出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56、178和191,则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约为:(156+178+191)÷3×105×10=1.75×108个。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根据菌落数量进行计数的,如果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导致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点睛】

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培养基的配制过程和成分以及类型,掌握微生物常见的接种方法,尤其是理解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过程和计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题意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相关的计算和结果的分析,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详解

单元练测 建议用时实际用时设定分值实际得分150分钟150 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一稔.(rèn)泠.然(líng) 云销雨霁.(jì)凫渚.(zhǔ) B.窈.窕(yǎo)寻壑.(hè) 遄.飞(chuán)北冥.(mín) C.潦.水(liǎo)闵.凶(mǐn) 险衅.(xìn)茕.茕孑立(qióng) D.孤鹜.(wù)陨.首(yǔn) 鲲.鹏(kūn)拔擢.(zhuó)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三径就荒不胫而走刎颈之交不经之谈 B.高朋满座坐镇指挥渔舟唱晚涸泽而渔 C.不知晦朔诲人不倦悔不当初备受欺侮 D.凭水相逢过蒙拔擢命途多舛日薄西山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正确 B.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生活困难 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往 D.绝.云气,负青天绝:直上穿过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吾欲之.南海,何如 B.既自以为.形役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而后乃.今培风 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5.下列各句句式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奚以知其然也 A.彼且奚适也 B.之二虫又何知 C.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既自以心为形役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享受奢侈富贵生活的欲望没有起始年代。当大观园里的贵族们吃着用十几只鸡煨成的茄子时,庄稼人刘姥姥是无论如何也猜不到这就是自己经常吃的那种蔬菜。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新富,对高质量和高品位名牌商品“顶礼膜拜”,对眼花缭乱的名牌如数家珍。他们拥有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游艇和私人飞机;一次小型聚会要用掉几十箱香槟;他们为了各种各样的个人喜好不惜动用大笔财力,甚至可以把一群名贵的赛马空运到自己那鲜为人知的庄园里,然后在想起来的时候组织一场马球赛,水平固然参差不齐,但教练可是一定要从苏格兰请来的。 《财富》杂志刊登文章说,中国经济的繁荣,造就了一大批百万富翁和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速度之快令全球奢侈品巨头瞠目。 其实就是这样,想想谁愿意过贫苦的生活?谁会拒绝素洁柔软的纯棉床单而选择草席?除了

2-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 1、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 B、鸡蛋变臭,人体呼吸 C、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D、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 2、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 B.食醋 C.加碘食盐 D.蒸馏水 5、下列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 A.填充空气 B.填充氮气 C.填充二氧化碳 D.抽成真空 6.下列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B.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正立在桌面上 C.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存在 D.煤作燃料 7、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B.为了防止氧气浪费,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C.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再将火焰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9、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 观察到的现象是() A.燃烧得更旺 B.燃着的木条熄灭 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变化 10.从CCTV-1每日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中可看到,北京市属于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减少下列哪种气体的排放,可减少对空气污染()

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题

河朔一中高一年级第一次周测语文试卷 考查范围:必修一第二单元和必修二第二单元 出题人:杜泽魁本试卷共四大题,31道小题,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2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失,差错。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 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路:又叫戎车,高大的战车。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雨水。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替:替换。 B.怨灵修之浩荡 ..兮浩荡:荒唐。 C.长太息 ..以掩涕兮太息:叹气,叹息。 D.忍尤.而攘诟尤:指责,责骂。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2)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自己喜悦的心情,忽然站起来大呼:“成功啦!” (3)然而,我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A.老夫聊发少年狂抑制竟/更 B.暮霭沉沉楚天阔抑制却/也

C.老夫聊发少年狂克制却/也 D.暮霭沉沉楚天阔克制竟/更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怜 ..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可爱。 B.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成婚:定好婚期。 C.自可断来信 ..,徐徐更谓之。来信:捎来的书信。 D.生人 ..作死别,恨恨那可论。生人:活着的人。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B.同心而.离居因人之力而.敝之 C.但.为君故卿但.暂还家D.枉用相.存嬉戏莫相.忘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苟余情其信芳 / 自可断来信 B.谢家来贵门 / 多谢后世人 C.留待作遗施 / 采之欲遗谁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第二单元检测卷答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计算。(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10分) 400÷50=8 280÷70=4 4×23=92 630÷70=9 560÷70=8 90×6=540 100÷50=2 300÷15=20 64÷4=16 580÷20=29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每题2分,共6分) 627÷33=19 790÷28=28......6 820÷40=20 (20) (注意用简便算法,验算时,个位的0要对齐。) 3.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每题2分,共12分) 520÷13=40 400÷60=6......40 850÷28=30 (10) (注意用简便算法) (注意没有消的0要拉下来接着除) 900÷200=4……100 600÷24=25 480÷68=7……4 (注意用简便算法) 4.下面各题怎么算简便就怎么算。(每题2分,共6分) 720÷15÷4(添括号) 450÷(5×3)(去括号) 540÷36 (拆除数) =720÷(15×4) =450÷5÷3 =540÷9÷4 =720÷60 =90÷3 =60÷4 8 8 2 0 4 0 2 0 2 4 0 × 2 0 8 0 0 + 2 0 8 2 0 验算: 3 6 4 0 0 6 0 6 4 8 9 0 0 2 0 0 4 1 8 4 8 5 0 2 8 3 0 1 0

=12 =30 =15 二、填空(每空1分,共 27分) 1. 4升=(4000)毫升5000毫升=(5 )升240分=(4 )时 2. 在○里填上“>”“<”或“=”。 ><= 3升○2500毫升 510÷87○510÷23 340÷20○34÷2 3. 选择合适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一瓶止咳糖浆大约120(毫升);一桶花生油大约4(升); 两瓶矿泉水大约1(升);十几滴水大约1(毫升); 一个浴缸大约能盛水200( 升 );一瓶墨水大约50(毫升)。 4. □36÷43的商如果是一位数,□里最大填(3),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 小填(4)。 5. 485÷36的商最高位在(十)位上,商是(两)位数。 6. 在计算255÷35时把35看作( 40 )来试商,初商可能偏(小),要把初 商调(大)。 7. 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11=24……()中,余数最大是(10), 被除数最小是(265)。 8. 两个数相除,商是5,余数是60,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后,商是( 5 ), 余数是(6 )。 9. 1升水用容量为250毫升的纸杯来装,需要(4 )个纸杯;如果用容量350 毫升的纸杯来装,可以装满(2)个纸杯。 10.□□○▲★□□○▲★□□○▲★……………,按这样的顺序和规律排列, 第24个图形是(▲),前31个图形里中共有(13 )个□。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5分,每题1分) 1.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2.2□4÷32的商一定是一位数。……………………………………(√) 3.除法试商时,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时,应把商调大。……………(√) 4. 小明喝了2杯水,小军喝了4杯水,小明比小军喝的水少。……(×)

第二单元检测题

第二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是( D )(2分) A.侍.候(shì)拭.去(shì)颓.唐(tuí)按捺.(nài) B.麦秸.(jiē) 皲.裂(jūn) 狡黠.(jié) 笔砚.(yàn) C.哽咽.(yè) 戳.破(chuō) 挑剔.(tì) 哆.嗦(duō) D.踱.步(duó) 谩.骂(màn) 谄媚.(mèi) 雄赳.赳(jiū)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方格内。(2分) 破绽百出彬彬有理君子故穷温文尔雅 锲而不舍秉公办事明思苦想光采熠熠 3.(原创题)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是( A )(2分) A.“五一”劳动节期间,苏州高新区举办了温文尔雅 ....的花卉展览。 B.父亲声色俱厉 ....地责备犯下大错的小弟。 C.懂得与人交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 ....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D.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 ....的神气。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是( D )(2分) A.她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B.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 C.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才使他打开了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D.那烟雨中的瘦西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采。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是( B )(2分) A.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B.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的长篇小说《孔乙己》,讲述了旧时代一个落魄读书人的悲惨命运。 C.《差半车麦秸》的作者姚雪垠以写历史小说见长,他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闻名中外。 D.《一厘米》的主人公陶影虽然自身并不完美,家庭并不富裕,但她极力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表现了深深的母爱。 6.名著阅读。(6分) (1)他是一个“坚决、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2)他是梁山好汉,江湖人称“黑旋风”,挥一双板斧,勇猛无比。招安时,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的诏书,杀了钦差…… (3)他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向往冒险生活。他在一座无人的荒岛上过了长达28年的原始人生活。 (1)作品:《骆驼祥子》;“他”叫祥子。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A .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 .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 .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 .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6.19 世纪 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 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狂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 .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 .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7.1882 年 9 月《申报》记载: “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 开,群情若骛, 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这种现象 说明了 专题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 25题,每题 2分,共 50 分) 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 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C .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 ”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2.从 16 世纪开始到 18世纪,欧洲国家开始进口蔗糖、香料、烟草、茶、咖啡、棉花及其他种植 园产品, 19 世纪,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主要是因为 A .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B .生活改善人口大量增长 C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D .工业革命原料需求增大 3. 16 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 到 16 世 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 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这一现象说明 A .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C .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D 4.卡尔·波拉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中指出: 器都是没有受到过教育的技师发明的, 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到来 以及一打羹匙。 B .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机 ”下列关于 “我们时代” 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读写能力。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 5.图 1 数据来源于严中平 《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 1843~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 根本原因是 图 1 1838 ~ 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泉州市教育局组织的以“用爱心呵护生命,让生命教育进课堂”为主题的教师演讲比赛决赛在泉州影剧院举行并颁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这是教师比赛,对学生意义不大 B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要珍爱生命 C生命只有一次。因此为了安全,不应参加课外活动 D其目的是爱护自己的生命,对他人的生命可以不关注 2.右图《跨栏》给我们的警示是() A生命史顽强的 B生命在于运动 C要珍爱生命 D人生要有冒险精神 3.“生命的质量在于追求,而不在于仅仅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从这些名言中,我们能体会到()A人的生命因自己的成就而闪烁光芒 B生命很珍贵,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 C生命有长短之分 D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佛山市干部徐晓珠在援藏的两年多时间里,14次进出墨脱,察民情、访民意、解民难,为当地群众国商幸福生活托起了迹象的云彩。广东省委决定授予徐晓珠“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据此回答4——5题 4.徐晓珠的行为是() ①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行为②想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③用实际行动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④践行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5.徐晓珠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一个人的价值是通过到边远山区来体现的 ②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将使人生更有意义 ③青少年要树立奉献意识,让自己的青春更加美丽 ④青少年要像徐晓珠一样到西藏去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6. 8月12日下午,济宁金乡县的李目辉正在河边温习功课,突然传来一阵急切的呼救声: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二)

单元检测(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外长西蒙斯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将会同我们达成协议。”你认为“割牛的头”和“挤牛的奶”的分别是() A.美国和英法B.法国和美英 C.苏联和英美D.英国和美法 答案B 解析法国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甚至要肢解德国;英国则要求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但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美国不愿意失去德国这个在欧洲的投资场所。 2.1919年3月2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被称为《枫丹白露文件》的文件中强调:“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它反映了英国() A.维护欧洲大陆均势以便控制欧洲 B.对德国政策发生变化及其保守性 C.防止德国发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维护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英国反对过分的宰割德国,这是由其大陆均势政策决定的。 3.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 A.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B.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C.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D.英日同盟已经告失败 答案A 解析遏制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以维护美英利益。 4.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指出:“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

行有绝对自由。”其真实目的是() A.打破英国的海上霸权 B.防止列强陷入激烈的军备竞赛 C.建立海上航行的自由 D.为美国扩大海外利益创造条件 答案D 解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横财,美国妄图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通过海洋航行的自由,扩大海外利益,并排挤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 5.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 A.维也纳体系B.华盛顿体系 C.凡尔赛体系D.雅尔塔体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战后巴黎和会相关内容的熟练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注意把握材料中的信息:会议是在巴黎召开,建立的新秩序充满了诸多矛盾。一战后巴黎和会上建立的世界新秩序被称为“凡尔赛体系”,故选C。 6.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这种情况说明() A.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 B.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 C.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D.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拉丁美洲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力促国联的成立,但因与英、法争夺领导权失败,最终未加入国联。从本质上看,即美国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A“无意参加”说法错误;B、D 不符合史实和题干主旨。本题正确答案选C。 7.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宣告成立。它() ①是战后世界人民对战争反思的成果之一②是巴黎和会的重要成就之一③是人类历史上

人教版必修二语文第一二单元基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脉脉 ..(mò)???颤.动(zhàn)?乘.凉(chéng)??独处.(chǔ)的妙处.(chù) B.酣.睡(hān)??参差(cī)???袅娜.(nuó)????蓊蓊 ..郁郁(wěng) C.点缀.(zhuì)?倩.影(qiàn)?皱缬.(xié)????梵.婀玲(fán)???? D.惦.着(diàn)?羞涩.(sè)???宛.然(wǎn)????踱.着步(dù)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A.望风披糜???忧心忡忡???即来之,则安之???世外桃园 B.糜糜之音???纵横驰聘???弥天大谎???人才辈出 C.兵荒马乱???戍马倥偬???仓遑逃窜???箭拔弩张 D.寻物启事???莫名其妙???沧桑巨变???山清水秀 3.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致的轮廓) 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 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突然看去) D.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享受,多用于否定)4.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C)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5.点明《荷塘月色》“文眼”的一项是(????)。 A.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B.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C.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D.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6.下列句中的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切的一项是(C???) ①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萧索的?????????来的。 A.稀稀落落???严厉????感慨?????B.疏疏朗朗???严厉????感触 C.疏疏落落???严厉????感触?????D.疏疏落落???严肃????感叹 7.下列句中“像”字表比喻的一项是(?C??)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C.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第二单元检测卷

第二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019·南阳内乡期末)下列我国先秦历史朝代顺序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D ) A.夏→商→东周→西周B.西周→东周→商→夏 C.西周→东周→夏→商D.夏→商→西周→东周 2.(2019·河南师大附中期末)《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 B ) A.禅让制开始出现B.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分封制开始出现D.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3.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 D ) A.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B.国君宫殿规模宏大 C.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D.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4.“近乡情怯”“故土难离”,故乡情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朝前期却几次迁都,其原因是( A ) A.战乱、环境变化B.统治者想扩大势力 C.外族入侵D.思念家乡 5.下图是某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的课堂笔记,图中④说明( B ) A.分封制的作用B.诸侯的义务C.诸侯的权力D.周天子的责任 6.导游给外国朋友介绍夏、商、周历史,他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标准应该是( B )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7.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工艺精湛,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B ) A.夏四羊方尊B.商司母戊鼎C.西周司母戊鼎D.商大盂鼎8.(2020·河南模拟)甲骨文具有极大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是重建中国上古史,透视三千多年前殷商社会生活的重要素材。材料反映了( C ) A.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 B.甲骨文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 C.甲骨文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 D.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9.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今年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氧气B.二氧化硫C.火山灰D.一氧化碳 2.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B.食物腐烂C.矿石粉碎D.海水晒盐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 4.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 5.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点燃蚊香驱赶蚊虫B.冰块的熔化C.水果的腐烂变质D.钢铁的生锈6.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B.C.D. 7.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供给呼吸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C.具有可燃性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9.下列仪器不能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B.烧杯C.坩埚D.蒸发皿 10.在充满空气的容器中,经测定含有氮气7.8L,则该容器的总体积( ) A.6L B. 10L C.8L D.30L 1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12.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里也一定不燃烧 B.钢铁生锈,食物腐烂都是缓慢氧化的结果C.不使用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就不会分解出氧气 D.使用催化剂可以使氯酸钾分解出比理论值更多的氧气 14.在空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15.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更多的氧气B.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D.过氧化氢不加入二氧化锰也能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解析答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 A.氢气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2.直接提供电能的反应一般是放热反应,下列反应中能提供电能的是( )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酸碱中和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H2与Cl2燃烧反应 3.(2012·温州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锌锰干电池是二次电池 B.铜片、锌片、导线和高橙组成的水果电池,负极是铜片 C.铅蓄电池的放电过程,从能量转换形式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负极 4.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的反应(N2+3H22NH3),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正反应速率判断,生成NH3的速率最快的是( ) A.v(H2)=0.3 mol·L-1·min-1 B.v(N2)=0.2 mol·L-1·min-1 C.v(NH3)=0.3 mol·L-1·min-1 D.v(H2)=0.005 mol·L-1·s-1 5.已知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6.(2012·南阳高一检测)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4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反应速率一样大 B.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末反应快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 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7.有关零排放车载燃料电池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通入H2,发生还原反应 B.负极通入H2,发生还原反应 C.导电离子为质子,且在电池内部由正极定向移向负极 D.总反应式为:2H2+O2====2H2O 8.(2012·温州高一检测)已知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92 kJ·mol-1,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加压可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小练习 姓名班级学号等第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运用(35分)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8分) 1、昨天,爷爷一个人在家,他感到很jìmò( ),于是,他披上mián ǎo( ),戴着zhān mào ( )去地里干活了。 2、他们徒步穿越了浑善达克shā mò( ),来到了锡林郭勒草原腹地,这里的美景令人táo zuì()。 3、明明以前非常táo qì( ),经常 chuǎng huò( ),现在他为自己犯的错而感到xiūkuì()。 二、画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4分) 光茫四射( ) 随心所裕( ) 运转自茹( ) 胶尽脑汁( ) 三、查字典,完成练习。(4分) 如果查“舒”字,应查( )部,再查( )画。“舒展”一词的含义有:A.伸展张开,不卷缩,不皱;B.(身心)安适,舒适。下面句子中的“舒展应选哪一种解释?将序号填入括号里。 。() 1.在祖父的园子里,我自由快乐,心情舒展 .. 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2.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凭着双臂舒展 .. 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6分) 1.蜻蜓飞得那么快,我哪里追得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萧红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15分) 1.《清平乐·村居》中表现最小的孩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要的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舟过安仁》中说明两个孩子聪明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牧童》中描写孩子休息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______________的序言,作者是_______,我们曾经学过她写的________。 3.《童年的发现》中,“我”在童年时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到有的同学学习不努力,虚度光阴,我会用《满江红》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我们要劝说别人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会用上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5分)

第二单元检测2

九年级第二单元检测2(120分)一、按要求写单词(20分) 1.strange(名词) 2.steal(过去式) 3.steal(过去分词) https://www.360docs.net/doc/318323819.html,y(过去式) 5.lie(现在分词) 6.lie(过去式) https://www.360docs.net/doc/318323819.html,y(过去分词) 8.die(形容词) 9.die(名词) 10.warm(名词) 二.单项选择(40分) 1.___________exciting news! A. What B. What an C. How D. How an 2. We went to the farm last week. __________we had there! A. What fun B. What a fun C. How fun D. How a fun 3. _________books he has! A. How many B. How much C. What many D. What much 4. _________great weather it is today! A. How B. How a C. What D. What a 5. Jenny is practicing the piano. __________she is playing! A. How careful B. How carefully C. What careful D. What carefully 6. I’ve been away from my hometown for long. __________I miss my families and friends! A. What B. How C. How long D. What long 7. Do you know _________there will be a soccer match on CCTV5 tonight? A. that B. if C. where D. when 8. I ________him to help me with my English. A. hope B. make C. expect D. suggest 9. She wondered ________I liked best about Mid-Autumn Festival. A. that B. whether C. if D. what 10. I want to know _________he will go hiking with us when he is free tomorrow. A. that B. that if C. whether D. when 11. Jack felt really sad after his uncle _________. A. was dying B. died C. death D. dead 12. On Water Festival, people _________and go on the streets to throw water at each other. A. dress B. dress up C. put on D. wear 13. Jenny keeps two pets. One is a dog, _________is a rabbit. A. another B. an other C. the other D. other 14. I _________you have good luck in the next year. A. want B. would like C. wish D. hope 15. The math problem is really difficult for us_________. A. to work it out B. to work out C. to work out it D. working it out 16. Chang’e refused _________the magic medicine to Pang Meng. A. to give B. gave C. giving D. give 17. ---He dressed up ________a ghost last night. How scary! ---Take it easy! He just played a trick ________us. A. in, on B. in, in C. as, on D. as, in 18. Old Henry is __________man that he never lends anything to others. A. so mean B. so a mean C. such mean D. such a mean 19. _____, he left here angrily. A. Said nothing B. Saying nothing C. To say nothing D. Say nothing 20.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Unit 1 单元测试题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Insects (昆虫) are a very healthy food. They have almost as much protein (蛋白质) as meat from a pig or cow and are low in fat. Eating insects is also very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 since they need less land and water than larger animals. Marcel Dicke, who studies insects, explained in a talk how insects also produce more meat from the food they eat. For example, imagine a farmer feeds a cow 10 pounds of food. Those 10 pounds of food produce about 1 pound of meat for people to eat. However, imagine the farmer gives a certain number of insects 10 pounds of food. Those 10 pounds of food produce 9 pounds of meat for people to eat! Eating more insects can also help people in poor areas. Many people can raise and sell insects, which can provide jobs and food. But insects will not replace (替代) animal meat very quickly. First, people in some countries would have to change how they think about eating insects. Many people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eat a lot of meat like beef and pork. But they do not traditionally eat insects. In fact, for many people in the west, eating insects sounds crazy! They believe insects are dirty and dangerous. Insects make them feel uncomfortable. Some people are trying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For example, David George Gordon wrote a book named “The Eat-A-B ug Cookbook”, which tries to show people that insects can be delicious. Other insect experts travel around telling people about the benefits (好处) of eating insects. But they still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21. Eating insects _____. A. is not healthy B. makes people put on fat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第二单元检测卷 一、我来填一填。 1.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1)15―9=( ) 想加算减法:想:9+( )=15,算:15―9=( )。 破十法:先用10―9=( ),再用( )+( )=( )。(2)12―8=( ) 想加算减法:想:8+( )=12,算:12―8=( )。 破十法:先用10―8=( ),再用2+( )=( )。2.在○里填上“>”“<”或“=” 18―7○718―8○1013○5+10 11―6○6 16+3○10 12―12○7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 )=149+( )=1617―( )=8 7+( )=11 4+( )=13 13―( )=5 二、我来判一判。 13―6=5( )15―7=9( ) 11―2=9( )

6+9=15( ) 16+4=20( ) 13―9=5( ) 三、帮小松鼠回家。 四、我来排一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五、我来算一算。 1.直接写得数。 11+7=17―5=19―8=16―7=14―9=20+0=18―9=11―3= 15―9=12―5=18―7=14―6= 5+4+6= 18―9―5=15―8+4= 2.看图列式计算。

(1) 块) (2) ( )+( )=( ) ( )+( )=( ) ( )―( )=( ) ( )―( )=( ) 3.算一算,填一填。

六、解决问题。 1.阿姨拿了14个,分给小朋友9个,阿姨还剩多少个? 2. 3.

4.苏苏和晓晓去摘苹果,苏苏摘了13个,如果她给晓晓4个,两人的苹果就一样多了,你知道晓晓摘了多少个苹果吗? 参考答案 一、1.(1)6 6 6 1 1 5 6 (2)4 4 4 2 2 4 2.(横排)>=<<>< 3.(横排)679498 二、(横排)××√√√× 三、9 9 6 9 8 7 四、 五、1.(横排)1812119520986711815 411 2.(1)15―9=6(块) (2)9+5=145+9=1414―9=514―5=9 六、1.14―9=5(个) 2.14―7=7(人) 3.12―5=7(岁) 4.13―4=9(个) 9―4=5(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