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与复兴_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的实践

合集下载

基于城市记忆的公共艺术设计——以深圳蛇口影剧院广场记忆装置为例

基于城市记忆的公共艺术设计——以深圳蛇口影剧院广场记忆装置为例

4妙CLOTHING AND DESIGN邀>询峽年|fl義与设计基于城忆的公共艺术设计——以深圳蛇口影剧院广场记忆装置为例陈丽敏(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90)摘要:1979年至2019年,深圳蛇口飞速发展。

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移民涌入,蛇口海岸线因填海造地导致原有的自然海岸线不断扩张%传统文化和,了本土文化的风貌,引发了城市记%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要的一部分,不满足民众功能的,更应艺术化、有趣化的有空有,以艺术的力量激活城市空间的活力%文城市记忆角度切入,影剧院广场的记忆装置为例,解不同特性的公共艺术设计介入的造具有感染力与号召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延续城市的记忆和城市的可发展提大的艺术动力%关键词:城市记忆;城市公共空间;公共艺术;记装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20)08-0034-031城市记忆与公共艺术1.1城市记柯林•罗认为城市是历史的沉淀物,每个时期都在城市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也就是城市所具有的⑴%—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被视为一个集体记忆,这种记忆是由个人在这个地方本身的经历以及通过它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所构成的⑵%它是不同时代城市文化的产物%而个人记忆通过叙述、文本、照片或图画来表达;通常它们描述城市中所发生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人们的分享及社会的交流互动,这些记忆被融入到集体记忆中,汇聚成城市记忆%记忆同空间密切相关,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和发展足迹,记忆依托城市空间的载体,延续着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忆与精神%1.2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指的是可以在开放空间中看到,参与和使用的艺术,艺术行为或艺术设施%它是以一种艺术化的手法向大众传递信息%马钦忠先生认为,公共艺术概念的内涵有两个方面%狭义上,它更多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雕塑和公共空间的文化界定紧密相关;从广义上,它又与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城市生态环境、城市风貌特征以及城市建筑、城市规划紧密相关⑶%在李楠,刘敬东学者看来,公共艺术有两个必要的存在条件,公共空间和公众参与⑷%因此,公共艺术的本质是公众与社会,并且会因环境将给予新的内涵%1.3城市记忆与公共艺术的内在关系城市的历史和记忆是地域文化和城市生活的“微观世界”%透过记忆可以呈现城市在时间发展历程下居民生活的样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程度及城市地域公共艺术给城市公共环境所带来的感染力和时代性%城市记忆与公共艺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城市记忆对公共艺术的内涵和精神进行了扩充与发展,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公共艺术在诉说和表达城市记忆的同时,借助记忆的独特性与专一性,记录着居民城市生活的印记,聆听大众的心声,使公共艺术作品本身融入大众的生活,融入城市,也融入环境中,成为城市记忆的一%2案例解读一一深圳蛇口影剧院广场记忆装置设计2. 1背景:剧院广场的发展和消失的海岸线蛇口剧院广场建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该街区最重要的文化广场,也是当地居民的公共生活交流的中心%历经30多年,伴随着深圳快速的发展,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外来文化的冲击,街道越来越拥挤,公共设施越来越破旧%广场不再满足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复垦,蛇口蜿蜒的自然海岸线逐渐消失,蛇口的旧城区也逐渐面临公共空间老化、城市风貌丧失以及城市历史记忆退化的问题%于是蛇口政府,希望通过翻新原有的两个浮雕墙,利用它来重新唤起人们对蛇口历史的记忆,激活人们对蛇口影剧院广场公共空间的认知感与归属感,为影剧院广场注入新的活力%2. 2设计主题面对记忆的断裂与缺失,这两组墙,以“公共性”的参与及“社会性”的关注为思考与动机,以“好奇与窥探”为主题,以“消失的海岸线”为思路,将蛇口的记忆融入进装置中,激发大众对蛇口记忆的追寻与挖掘%蛇口记忆装置分为了三个部分:海岸变迁图、蛇口记忆墙、时间刻度线(图1)%图1蛇口记忆装置轴测图(图片来源:https://www.zzkj.pro/sHjyzz)2.4公共艺术造设计2. 4.1以小见大的原则所谓的以小见大即是从小的、局部的细节之处可以看出大的、作者简介:陈丽敏(1995—),女,汉族,广东陆丰,硕士,广东工业大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服务设计、公共艺术%34Vol.42/No.08/Westleather整体的面貌⑷。

城市记忆,文化延伸——洋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设计

城市记忆,文化延伸——洋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设计

1832024.04 /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建筑设计·理论现象,由于技术和制度因素的制约,设计的美好构想往往无法实现。

本方案引用“作为城市设计的公共建筑”这一概念设想,意在打造一个城市与建筑相衬、建筑与自然相融的公共空间。

并在此空间迸发出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融及人与艺术的交互。

此概念来自乔纳森·巴奈特(Jonathan Barnett)的《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as public Policy )的引申。

乔纳森·巴奈特曾担任纽约城市设计委员会的总规划师。

在该书中,巴奈特主要基于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讨论了如何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平衡多方权益,进而保护城市空间的公共性、艺术性及文化价值等,对城市规划与设计影响深远。

1 基本概况1.1 设计定位该项目设计定位为致力于视觉艺术作品及其他形式的艺术品的主题展览、学术交流和研究、艺术知识普及和培训活动。

艺术类型包括摄影、美术、雕塑、设计等。

项目致力于为城市提供一个文化艺术交流平台,集原创艺术创作交易、湖湘文化展示、艺术休闲娱乐、传统文化传承于一体。

1.2 用地概况项目基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洋湖湿地公园二期东入口广场南侧,东邻潭州大道,上有潭州大道高架,西侧与南侧紧邻洋湖湿地公园,两侧均有步道与公园相连(见图1)。

北侧为先导牛广场。

基地原为洋湖湿地公园停车场,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场地与潭州大道间有宽约32 m 的城市绿化带,呼应该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摘要 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割裂,仍是当代城市的一种普遍现象,文化建筑更应当将其空间与城市界面组合,来承续城市记忆。

通过设计将特定的城市脉络延续到建筑空间,是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高度融合的一种可行途径。

结合洋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设计分析,从概况分析、空间规划、功能组织三个方面阐述公共建筑对城市脉络的延伸。

实习调研报告3000字五篇

实习调研报告3000字五篇

实习调研报告3000字五篇1、实习目的:通过参观上海、杭州、苏州等的各类建筑和城市规划,了解各个城市的建筑特点,进而使我们对建筑设计以及景观规划设计有更深层的认识,同时开阔视野并对以后的室内建筑设计与园艺造景有全新的设计方向和灵感。

有利于我们理论付诸于实践,有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差距,有利于我们找到学习的动力。

了解当前设计潮流及存在的问题,考察大中城市商业状况,感悟园林艺术及建筑特色等。

2、实习时间:20__年9月8日-9月19日3、实习流程:苏州-上海-杭州(留园、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山塘街、金螳螂、白塘植物园、1933老场馆、中华艺术宫、外滩、良渚文化村、西湖等)二、实习内容这里我会简要介绍一下每个城市的一些景点,重点我会介绍上海给我艺术设计方向所带来的启发与学习索要。

1.苏州A.苏州-山塘街苏州除了有古典园林闻名中外,她那美丽的水乡也令所有去过的人回味无穷。

”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

其原因,我想大概有几条: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

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一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各种商店一家挨着一家,东段又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繁华。

山塘街的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

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比东段要开阔,河边或绿树成阴、芳草依依,或蒹葭苍苍、村舍野艇。

这里有普济桥、野芳浜等胜景,还有“五人墓”、“葛贤墓”等古迹。

B.拙政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产生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其中的美景数不胜数,之一就是一步幻景,此名取义走一步可以欣赏一种美景,故名“一步幻景”他每个窗子上的图案都有所不同,不曾重复。

(如右图)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城市雕塑对城市文化体现

城市雕塑对城市文化体现

浅析城市雕塑对城市文化的体现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它的魅力并不在于它有多么繁华,而在于它能够给我们留下记忆的历史文化有多少。

这些独具的历史文化又是如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在许多城市,尤其是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城市,历代都建有不少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历史人物的城市雕塑作品,它们记载着城市的兴衰,它们就像一张张名片展示着城市的文明,也正是有了这些城市雕塑,才会让我们感受到城市的别样风采,城市雕塑作为展现城市文化的载体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纳,使得艺术与文化有利结合,共同展现着城市的文明。

城市雕塑城市文化城市文明【中图分类号】j3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70-01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城市雕塑,都拥有着其不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在远古时期,城市雕塑最初的首要功能就是发挥宗教的作用,最为典型的就是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

随后由于王权统治以及宗教的兴盛,一些宣扬功绩的伟人像,纪念碑雕塑开始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在当时政治集权统治下的国家,城市雕塑带有严重的政治色彩和宗教色彩,于是凯旋门、阿波罗等雕塑作品大量出现了。

统治者们运用城市雕塑艺术树立自己的形象,提倡自己的主张,这些城市雕塑生动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展现王权和宗教思想上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

当我们来到一座城市,看到城市广场或街头立有雕塑作品时,我们就会对这座城市的历史,人民的生活场景产生联想,他们为什么会在此处建这座雕塑呢?它到底在传达什么讯息呢?这些疑问会带着你去了解这座城市,它们记载着城市的发展历程以及城市的特质。

可以说,城市雕塑是时代的反映,是城市文化传播的工具。

城市雕塑在体现政治、宗教、历史、文化的同时,更多的是以一种艺术的手法去诠释城市的文明,反映历史和时代潮流,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此来感染民众,激励民众。

尤其是具有纪念性意义的城市雕塑,艺术家们通过象征和寓意手法进行创作,塑造出充满美感的艺术形象激励着人们,城市雕塑这种陶冶人们情操以及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深得人们好评。

(实践报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_【1】XX年第十三届百团百题社会实践,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会以“庆抗战胜利70周年—论计算机技术对现代部队发展的作用”为主题,进行实践。

团队成员赴江浙沪皖,分工合作,采集资料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汇总所收集的材料并及时进行总结完成此次实践。

为了进一步了解淮海战役在解放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团队部分成员在7.14号早晨乘车前往位于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纪念馆共展出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及油画、国画、雕塑等2200余件,包括毛泽东同志为xx 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电报手稿,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作战用的电台,韩联生等86名烈士的遗像、遗物等。

战役实施部分以大量翔实、珍贵的历史照片、革命文物和艺术作品,真实再现了淮海战役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xx和总前委的卓越指挥才能,形象反映了我军指战员英勇无畏、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成员们首先参观了缅怀先烈厅。

缅怀先烈厅陈列了86位烈士的生平事迹,遗像和遗物,陈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纪念馆,缅怀先烈的珍贵图片。

战役中,3万多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当中,有身经百战,屡建战功的军事指挥员;有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工作者;有视死如归,冲锋陷阵的战斗员,有不畏艰险,保证供给的后勤人员……他们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建立了不朽功勋,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中奋勇前进。

烈士英名录中记载着31006名烈士的英名。

随后成员们来到了国防教育厅,深入学习了国防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强大的国防,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建设强大国防的重要前提;科学技术是建设强大国防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力量源泉;坚持党的领导和建立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现代化革命军队是建设强大国防的根本保证。

上海近现代城市风景油画的人文资源

上海近现代城市风景油画的人文资源

上海近现代城市风景油画的人文资源王 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上海 201620)[ 摘 要 ]在城市风景的油画创作中,有三种典型的创作题材。

即:“地标性景观”“自传性场景”和“写生场景”。

这三种题材主要概括了各个艺术家各自在上海时期对于上海城市的观察和描绘内容。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上海城市的城市视觉符号与城市记忆,并由此注入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情怀与艺术样式。

[ 关键词 ]上海 近现代;城市风景油画;人文资源[ 中图分类号 ]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21)01-0207-04收稿日期:2020-10-20作者简介:王 郅(1989-),男,上海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

油画诞生至今,究其源头的西洋绘画,一开始主要都是以神话、人物为主。

风景往往只是铺垫甚至是“剧情需要”。

直到 17-18 世纪的时候,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世的“马乔”贵族文化时代,城市题材的油画作品才逐渐多了起来。

到了印象派的时代,纯粹描绘户外阳关与风景的绘画终于有了翻身出头的日子,众多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景的画作,被当时创造出新规则的印象派艺术家们描绘了出来。

与此同时,这些风景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那就是各种具有历史人文意义的城市风景油画。

“风景油画”是指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用油画材料进行绘画创作的油画。

而“城市风景油画”则是以城市为对象进行的主观艺术创作。

因为内容和描绘主题并不是自然创造的,绝大部分都是以人造建筑为对象,所以和普通的风景油画有所区别。

城市风景油画中的写实主义语言倾向中的“写实主义”,起源于 19 世纪法国的美术思潮,后波及到欧洲各国,又称为现实主义画派。

这是一个在艺术创作中常用的概念,其本身涵盖了包括绘画和雕塑在内的种种造型艺术。

不管是面对客观存在的物体,还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作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的对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参观城市记忆新闻稿

参观城市记忆新闻稿

参观城市记忆新闻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日,一场别具特色的活动在我市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参加。

这个活动就是“参观城市记忆”,通过参观城市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让人们领略城市的独特魅力,回溯城市的发展历程,感受城市的记忆。

在这个活动中,参观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线路,每条线路都会带领他们走过城市的不同区域,了解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故事。

有的线路沿着城市的古城墙走,让人感受到古代城市的防御工事和宏伟壮丽;有的线路穿梭在繁华的商业街区,展示城市的繁荣和兴旺;还有的线路走进城市的博物馆和文化中心,让人了解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传统风情。

参观城市记忆的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深度体验。

在参观过程中,导游会生动地讲述城市的故事,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城市的每一个历史痕迹和文化符号。

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到城市的变迁和发展,感受到城市的脉络和精神,让城市的记忆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参观城市记忆活动的举办,不仅让游客和市民更加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也为城市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参观城市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游客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城市的特色和魅力,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参观城市记忆活动的成功举办,得到了游客和市民的一致好评。

他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对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城市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他们也感受到了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对城市的美好印象更加深刻。

第二篇示例:近日,一批记者来到了某城市进行采访,探寻其独特的城市记忆。

这座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考察。

记者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也体验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

记者们参观了这座城市的古迹和历史遗址。

这座城市建城历史悠久,拥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每一座古迹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 城市雕塑被誉为"写在石头上的历史",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重要载体.
【总页数】3页(P28-3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旧厂区外部空间更新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以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为例[J], 朱兆阳
2.设计创造旧建筑"再生"价值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成长 [J], 李岚
3.城市记忆与复兴--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的实践 [J], 王林
4.打造艺术殿堂,传承百年精华--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落成暨"雕塑百年"开展 [J], 徐明
5.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