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第四课_水墨交融写青山

(一)对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进行介绍,使同学们有所了解,并要求同学们自己尝试着用笔。
(二)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的质感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笔法上:雨点皴、卷云皴、披麻皴等。
墨法上:淡破浓、浓破淡、色破墨、墨破色。
教师一边讲授用笔的方法,一边向学生们做示范。
利用教材和课件的图片学习中国山水画山石表现的一般程式。(主要是各种皴法)教师可适当寻找一些本地山石的照片,理解皴法的来源,启示画法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技法上又可以分为:工笔、写意、白描、没骨等
备注
要把中国画的画种详细的讲解清楚
理清思路让学生能够简单辨别。
教
学
过
程
二、导入新课
(一)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师展示几幅中国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可选择比较有名的作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说说画的名称、作者等。来自(二)中国画的大概发展史,理清思路
根据课件展示,带领学生走进中国画的历史河流中
教学
反思
活动注意事项
(1)学生用笔单板,往往会忽视用笔的变化。
(2)用笔过湿形成墨团,造型缺少力度。
(3)学生可能出现不敢下笔的情况,教师应分层次教学,真正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精神,因材施教。教师对学生应积极鼓励,肯定成绩,采用限时完成等方法,促使学生逐步放开胆量。
学习
评价
以相互评定、自我评定、教师诱导、集体讨论等方法评价。如:是否喜欢水墨画?是否了解其思想内涵?是否有兴趣积极参与水墨画的创作活动?是否掌握水墨画的笔墨情趣?评价点在于学生是否将自己的情感和创意通过笔墨表现了出来。
主要教法
讲授法、展示法、美术鉴赏、美术创作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笔、墨、纸、砚
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课件-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4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树叶的表现方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树叶程式化的表现方法——点叶法
小混点画法
杉叶点画法
破笔画法
仰头点画法
垂头点画法
夹叶画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 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第四名,202, 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心得差 点就跳起来了。
•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的帮助?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龚贤《山水小品》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北宋 关仝 《山溪待渡图》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 难忘的一天 •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 “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六法皴法 课件 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苏依华
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 传移模写
六法 谢 赫
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 传移模写
用笔方法 临摹 客观写实 构图 用色着色 最高准则
六法论
中国古代绘画术语,魏晋南北朝美术史的纲领性文件, 也是中国古典绘画艺术的关键理论。
南朝齐(479—502)时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其著作
“擦”
擦是皴的辅助手段,将笔倾倒, 以笔端到笔腹轻触纸面,笔干、 墨少,摩擦不见明显笔触。 擦是补皴之不足,以增强石的 粗糙感、重量感和阴阳关系。 可以擦一遍,也可以擦多遍, 要掌握好分十,以是否达到理 想状态为准。
“染”
是补充皴擦的不足。 用淡墨分染山石明暗 凹凸,以丰富其质感 和立体感。为增强画 面的气韵和整体效果, 尤其烟云、雾霭层次 更适宜此法。 染色要由淡而浓,一 遍颜色不够深,还可 以染两遍三遍,但不 可过深破坏了墨的效 果。
度韵致,富于生命的活力。
②“骨法,用笔是也”, “骨法”也包涵了用笔所表现的骨力、力量美。 ③“应物,象形是也”,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表明南北朝时
代对描绘对象真实性十分重视的同时又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 系 ,它的位置是很恰当的 。
④“随类,赋彩是也”,是指着色,可以解释为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 ⑤“经营,位置是也”。经营原意为营造、建筑、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
“随类,赋彩是也”,
是指着色,可以解释为色 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
“经营, 位置是也”
经营原意为营造、 建筑、位置或指物象的 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动 作,经营位置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万山红遍》《稚川移居图》
《 井 冈 山 》 李
李可
《闽游《赠山别水山卷水》唐寅(明)卷朱可染(现代)王蒙(元)》耷(1石.染(现代)3清涛5)5(12.亿2清6亿)
创作山水长卷
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更是中国 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 修为意识,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 体现。
9.315亿
《 山 水 十 二 条 屏 》
齐
《
《
白
杏 花 草
杉 树
石
楼
(
堂 》
台 》
近
代
)
《
《
烟
山
深
中
帆
春
影
雨
》
》
最贵的山水画
9.315亿
《 山 水 十 二 条 屏 》
齐
《
《
白
红 树 白
板 塘
石
荷
(
泉 》
香 》
近
代
)
最贵的山水画
1.84亿
45.092亿5亿 1.1615亿
《 庐 山 观 瀑 图 》
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欢迎同学们进入艺术殿堂
课题:水墨交融写青山
执教老师:朱锦荟
《 杉 树 楼 台 》
水墨交融 写青山
《 杉 树 楼 台 》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
整体感受
水 墨 交 融 写 青 山
谢赫:南朝 画家、理论家
著作: 《古画品录》
水 墨 交
“六法论”
融
写
青
山
气韵生动
何为气韵?
感受古人笔墨
(
斧 《
八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水墨交融写青山课件苏少版

图春早《 熙郭 宋北 》图子君六《 瓒倪 元
宋 马远 《寒江独钓图》
图春早《 熙郭 宋北
色特节季的春早现表出突
?
?千 山 鸟 飞 绝,万 径 人 踪 灭。
宋 马远 《寒江独钓图》
》图子君六《 瓒倪 元
。界境术艺种一的 放疏、凉荒、高清、傲孤种一造创
??
图居隐卞青《 蒙王 元 》图子君六《 瓒倪 元
描绘大地上明媚的春光和 游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神态。 各种花树点满山眼山野,桃红柳 绿,相映成趣。山上有骑马的猎 人,水中有乘船的妇女。远山近 坡,层次分明。
色彩上运用浓重的青绿填色, 作为全画的主调,正是春天自然 景色的特征。
水墨山水:纯以水墨描绘的山水画。
浅降山水:
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 彩山水画。
←
》图居隐卞青《 蒙王 元 》图子君六《 瓒倪 元
三远法:
高远:仰视取景,自山下而仰山巅。画面有巍然兀立之感。 深远:俯视取景,自山前而窥山后。画面有曲折幽深之感。 平远:平视取景,自近山而望远山。画面有寥廓渺茫之感。
(高远)
(深远)
(平远)
形成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各种 点法
松针点
梅花点
菊花点
介字点
皴法:中国画技法的名称。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 纹理。
披麻皴
法皴 种各
鉴析
雨点皴 云头皴 折带皴 斧劈皴 披麻皴
请你说说:画中用了什么皴法?
云头皴
雨点皴 云头皴 折带皴 斧劈皴 披麻皴
斧劈皴
雨点皴 云头皴 折带皴 斧劈皴 披麻皴
折带皴
雨点皴 云头皴 折带皴 斧劈皴 披麻皴
披麻皴
2.
3.唐、宋:从成熟走向高峰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春) 第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十市联赛”一等奖

水墨交融写青山第1课时---水墨山水画法课时建议本课设计为2 课时。
第一课时为传统山水画赏析,“笔墨”体验树木、山石的技法练习。
第二课时为追寻大师的意境,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临摹或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传达心中的山川意韵,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传承传统文化。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感受山水画生动变化的笔墨意趣,了解山水画的程式化语言及独特的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了解山水画的程式美,笔墨的表现方法及一般的构图法则。
尝试与他人合作或个人创作一幅山水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体悟山水画意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山水画的程式化表现及其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山水画作品意境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宣纸、画笔、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问:中国画按题材可以分为哪几类(人物、山水、花鸟)其中山水画是以山川景色为主体的中国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山水画。
2、根据之前的学习。
我们了解到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开始成熟,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重要画科。
传统上画法风格多样,有青绿、金碧、水墨、浅绛山水等,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水墨山水的画法。
(二)探寻古人的笔墨,大师的意境1、感受意境笔墨之美师: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常被称作“笔墨”,不仅因为毛笔和墨是它的工具,更因为画家们总是从自然中提炼出生动变化的笔触和墨韵来营造画境,用琴弦一般敏感的线条和变化丰富的墨色和我们做心灵的交流。
例作品: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元倪瓒《六君子图》、石涛的施法自然《山水》体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例作品:赵孟頫的《秀石疏林图》笔墨融书法意味,体现了笔墨之美。
2、感受古人的笔墨例作品:《秀石疏林图》观察分析:注意到树木和石头不同的用笔了吗试着分析石块上的不同墨色。
(树木和石块局部放大图)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小结:枝干的线条显得浑圆饱满,多用中锋。
石块的用笔方折、爽利、多变化,用中侧锋并用。
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课件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类羽毛制成的,性质柔软,有大小、长短各种 型号。适合渲染。
兼毫:兼毫笔是用羊毫与狼毫相配,或羊
毫与兔毫相配制成,性质在刚柔之间,属中性。 6
中锋 侧锋 露锋
藏锋
7
8
秀石疏林图(中国画)
(元代) 赵孟頫
9
观察:树木 和石头的用 满。
水墨交融写青山
1
中国画用什么作画?
笔墨纸砚
2
笔
什么区别?
根 肚 尖
3
毛笔的毛是什么毛?
为什么要用动物毛?
4
5
中国书画用笔一般分硬毫、软毫、兼毫三类。
硬毫弹性强、蓄水少,笔痕劲挺刚健; 软毫蓄水多,墨色易丰富,笔痕柔和含蓄; 兼毫性能在二者之间。
硬毫:硬毫笔主要用狼毫制成,也有用獾、
貂、鼠的毛或猪鬃做的,性刚、劲健,容易出 枯笔。故画山水常用硬毫勾勒树、山石轮廓等。
17
18
19
什 么 区 别 ?
20
21
22
23
24
25
石块的用笔选择侧锋, 显得方折、爽利、多变化。
11
墨,指什么?
12
墨锭,拼音mò dìng,是文房 四宝之一,墨锭是将墨团分成 小块放入铜模或木头模后,压 成墨锭作为书画类用品的。其 精致的样式、文字、图绘、刻 工、塑铸及外表装饰等,体现 着具有东方气质的艺术价值。
13
墨有“油烟”与“松烟” 两种。 作画用的是油烟墨。
油烟墨:油烟墨是用
桐油烧出的烟子制成的。 油烟墨色有光泽,宜于作 画。
松烟墨:松烟墨是用
松枝烧烟制的墨。松烟墨 黑而无光泽,宜于书写, 作画不常用。
14
砚者,研磨也。
八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6-苏少版

方寸之内括进万水千山 浩然之气胸中自由驰骋
谢谢!
富
明朝末年传到收
春
藏家吴洪裕手中,
山
吴洪裕极为喜爱此
居
画,甚至在临死前
图
下令将此画焚烧殉
的
葬,险在吴洪裕的
传
侄子从火中抢救出 ,但此时画已被烧
奇
成一大一小两段。
前段较小,称“剩
山图”,现藏浙江
省博物馆;后段画
幅较长,称“无用
师卷”,现藏台北
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 无用 师卷(局部)
尺幅:纵33厘米, 横636.9厘米。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
黄公望为师弟无用师所绘,黄公望 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江苏 常熟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 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 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 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因上司 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 改号“大痴”,从此信奉道教,云 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 生。此画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 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 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 化,是其代表作,被后世赞誉为 “画中之兰亭”。
4 画面中有哪些人物?共有几个?
5 你能感受到画家在画这件作品时的 心境是怎样的?
江南的山石多用 “披麻皴”,平远的构图法表现平缓的土坡, 也突显了黄公望的那份平淡宁静、淡泊雅致的心境。《富春山居图》 是他对自然的颂赞和感恩,也是他豁达乐观人生态度的体验。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 剩山图
尺幅:纵31.8厘米 横51.4厘米。
馆藏:浙江省博物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着分辨石块上的不 同墨色,它们对营造画面 的气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呢。
讨论:画中树木与石 头的表现分别给你什么样 的感受
感受古人的“笔墨”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用笔的方法
中锋 侧锋
露锋 藏锋 中国画用笔一般分硬毫、软毫、兼毫三类。硬毫除狼毫之外,还有紫毫、 鼠须、猪鬃、石獾等,特点是弹性强、蓄水少,笔痕劲挺刚健;软毫蓄水多, 墨色易丰富,笔痕柔和含蓄;兼毫性能在二者之间。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古人的眼中世界
古人与今人所看到的山水景色是相同的,今 人可以使用摄影来记录这些美景,那么古人用 什么来表现这些山河景色。
中国山水画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感受古人的“笔墨”
秀石疏林图(中国画) (元代) 赵孟頫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平凡的自然一角,却 表现得很有生机。画面并 不刻意求工,却透出平和 而秀逸的气息。
“深远”则是“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由前面往里画出深奥之感 觉叫深远。意思就是借给观众一双千里眼,看得到万水千山,丘丘壑壑都 浓缩在画面的尺寸之间。至于视平线则多处于画作的上端,类似于现在说 的“鸟瞰”。
“平远”平远景色要画出前后左右辽阔的空间,以及平原景色的辽阔。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体验山水的情趣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树木的表现方法
树木画法在古代 作品中的运用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山石的表现方法 单石与多石聚合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山石的表现方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山石画法中的皴法
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
以及山石粗糙质感的画法。画时先勾出轮廓
﹐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表现山石﹑峰峦的 ﹐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 ﹑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表现树 身表皮的﹐有鳞皴﹑绳皴﹑横皴、锤头皴等。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用笔的方法
枝干的线条中锋运 笔,显得浑圆饱满。
石块的用笔选择侧锋, 显得方折、爽利、多变化。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树木的表现方法
鹿角枝 树画法
胡椒点 树画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树叶的表现方法
小混点画法
杉叶点画法
破笔画法
仰头点画法
垂头点画法
夹叶画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树木的表现方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山水画程式
溪山行旅图
林泉高致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富春山居图(局部)
“高远”,并不是拘泥于字面的“居高望远”。而是:“自山下而仰 山巅,谓之高远。”也有一种说法叫作“虫视”,倒有些故意把自己放在 低处的意思,看什么都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视平线也基本上处在画面 的下端,用来描摹崇山峻岭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