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物毕淑敏毕业论文题目

合集下载

主题话题素材巾帼文杰 倩影留芳(6)

主题话题素材巾帼文杰 倩影留芳(6)

蒙阴县实验中学导学案主题话题素材主备人:徐华使用人 2016年6月_____日巾帼文杰,倩影留芳(六)8、素面朝天,心颜常驻——毕淑敏话题3:文如其名毕淑敏提笔写字是在一年前,那时才开始接触一些关于文字方面的信息,走上读书之路。

这正如一座有实心围墙的花园,你不走进去,是看不见花园景色的,永远也不会知道里面究竟有多么的绚丽多彩,而毕淑敏就是这花园中的一支奇葩,散发着迷人的幽香。

王蒙说:"她太正常、太善良,甚至于是太听话了…有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

她有一种把对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的集道德、文字、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

"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读她的文章,好快速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打开书刚刚读完第一篇就被她的文字打动,像一块磁铁强烈地吸引着我的眼球,一字字、一行行、一页页,贪婪吸取,读完此书,王蒙所说都一一清晰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她确实是位正常、善意、祥和、冷静的人,作文也是循规蹈矩,实在难能可贵,笔端流出的无不是善意与冷静。

合上书,细细品味,却很难想象一个十七岁的柔弱女子是怎样穿上军装扎根西藏阿里的,在阿里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此刻我多想置身高原,感受那时的她,一连串的问号常常萦绕在我的脑海。

油灯下笔耕的她需要多大的意志和韧性,也许正是这十一年的军旅生涯才练就了她不屈不饶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她的花季在高原上绽放,她的青春年华在她的笔下得到了升华。

而我曾经的理想也在这瞬间被点燃,我崇拜军人,心中的橄榄梦一直无法释怀,至今还是激情未减,脑海里闪现的是戈壁、奶茶…我很欣赏她说的这句话:写作是童年、皮肤、听觉、命运的延伸。

很形象很受启发。

她还说,因为写想起很多往事,幼时的落花生,埋在我们的大脑垄沟中,一镢头下去,几颗果实被刨出来,于是很贪心地接着挖下去,岁月也就在墨水中复活,在倾听世界立体声的同时感知辽阔恒远的历史气候和深邃内在的人性温差。

这个比喻真的很形象、很恰当,也很美丽,因为写作本身是一种思索的过程,将我们的记忆闸门打开,在记忆长河中收获的是生活点滴凝聚而成的颗颗果实,那里是我们的心血和汗水。

我很重要--毕淑敏分析

我很重要--毕淑敏分析

Page 5
毕淑敏,1969年(17岁)入伍,在 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 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 年。做过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
Page 6

1980年(28岁)转业回北京。1986年(34岁) 发表小说《昆仑殇》,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91年(39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硕 士。从事医学工作22年后,开始专业写作。曾获 当代文学奖、昆仑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共发表作品400余万字。
提问:这三句有什么共同之处?
强调谦虚,认为自己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
我们历来都赞颂谦虚的美德,我们也习惯了 说“我不重要”,但是,现在却有一位女性 勇敢地发出了“我很重要”的宣言。下面, 我们一起来倾听这位女性的心声。
我很重要
毕淑敏
作者简介
毕淑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 家一级作家。国家一级作家、内 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 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 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 理咨询师。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 校作家、客座教授。
(我这样说了)
(我终于说了)
Page 17
第一部分:“我重要 吗”
梳 理 结 构
第二部分:强调“我很重要 ”
第三部分:向世界宣布“我很重要 ”
议论文 结构
提出问题 我重要吗 恐惧
分析问题 我很重要 激动
解决问题 宣布重要 兴奋
内容
情感变化
“我很重要”能否改成 “我最重要”,为什么? 不能。 因为“我很重要”是个性意识的觉醒, 而“我最重要”则是个人欲望的无限 膨胀。 前者是自尊、自信,从而热爱生命, 实现自身价值; 后者是自私自利,以个人为中心,为 了自己,不择手段。

直面死亡困境,追问生命价值——论毕淑敏小说创作中的死亡主题

直面死亡困境,追问生命价值——论毕淑敏小说创作中的死亡主题

直面死亡困境,追问生命价值——论毕淑敏小说创作中的死亡主题论文报告:直面死亡困境,追问生命价值——论毕淑敏小说创作中的死亡主题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死亡已经不再是一个摆脱不掉的话题。

毕淑敏的小说作品中,死亡主题贯穿始终,通过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她探索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利用文献分析法、文本解读法和归纳法,通过对毕淑敏小说对死亡的描写和哲思,阐述其对人生的启示,揭示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毕淑敏;小说创作;死亡主题;生命意义;价值探究一、毕淑敏及她的小说创作二、毕淑敏小说中的死亡主题1.生命和死亡的本质2.生命的意义和价值3.生者的欲求和意志4.一个人自身的消亡5.死亡带来的改变三、生命的启示探究1.珍爱生命2.重视当下3.放下过去4.珍惜相处5.追求自我四、生命的价值探究1.人生的价值2.个体的价值3.活着的价值4.死亡的价值5.生命的延续结论:毕淑敏小说中所表达的死亡主题,不仅是对死亡的认知,更是对生命的思考。

她通过对死亡的探讨,呼唤人类珍视生命、追求自我价值,勇敢面对和迎接死亡。

此外,她还提供了一种新的死亡观和生命观,为人类的幸福和美好生活贡献了一份力量。

1. 毕淑敏及她的小说创作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简要介绍毕淑敏这位作家及她的小说创作背景。

重点可以介绍她的成长经历、文学背景、小说作品分类等。

2. 毕淑敏小说中的死亡主题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分别列出“生命和死亡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者的欲求和意志”、“一个人自身的消亡”以及“死亡带来的改变”这五个小标题。

然后分别围绕这五个主题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具体小说作品中的描写和情节展开,逐一呈现毕淑敏小说创作中的死亡主题。

3. 生命的启示探究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分别列出“珍爱生命”、“重视当下”、“放下过去”、“珍惜相处”以及“追求自我”这五个小标题。

通过解读毕淑敏小说中涉及到的哲学思想和情节,阐述小说对读者的生命启示,以及对于个体价值和人生哲学的探讨和思考。

毕淑敏星光下的灵魂高考作文

毕淑敏星光下的灵魂高考作文

毕淑敏星光下的灵魂高考作文你有没有在星光下静静地思考过人生呢?就像毕淑敏在她的文字里展现的那样,星光下的灵魂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毕淑敏的文字就像是那星光,在我们心灵的夜空中闪烁,照亮那些我们可能忽视或者不敢直视的角落。

她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让我们在忙碌喧嚣的生活中突然停下脚步,开始审视自己的灵魂。

你看啊,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就像一群被驱赶着不停奔跑的小羊羔。

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上学的时候忙着考高分,工作了又拼命追求业绩,仿佛永远都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我们的灵魂就像是被我们落在身后的影子,在匆忙中变得模糊不清。

而毕淑敏就像是那个站在路边的智者,轻声对你说:“朋友,停一停,看看你的灵魂是不是掉队了。

”就像她在书中写的很多故事一样,那些看似平凡却又直击人心的故事。

比如说,她可能写一个在城市中迷失的年轻人,每天过着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内心空虚的生活。

白天穿梭在高楼大厦之间,夜晚却对着冰冷的天花板发呆。

这个年轻人在星光下突然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就像我们有时候也会突然有那么一瞬间的迷茫。

毕淑敏没有直接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你自己去感受,就像星光只是静静地洒在你身上,而你自己去感受那一丝宁静中的力量。

星光下的灵魂是柔软的,也是坚强的。

毕淑敏告诉我们,灵魂有着自己的韧性。

在生活的重重打击下,我们的灵魂可能会受伤,就像被暴风雨摧残过的花朵。

但是只要我们在星光下找到内心的那片宁静,去重新审视自己的坚持和信念,灵魂就能重新焕发生机。

就像那些在逆境中仍然坚守梦想的人,他们的灵魂在星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而且啊,毕淑敏的文字还让我们明白,灵魂是需要对话的。

不是和别人滔滔不绝地聊天,而是和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自己对话。

在星光下,没有外界的干扰,我们可以坦诚地面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就像我们在晚上睡觉前,脑海里会突然蹦出一些白天不敢想的念头,这时候我们就是在和灵魂对话啦。

也许我们会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的嫉妒、虚荣或者胆小,但是没关系,因为在星光下我们有勇气去承认,并且有机会去改变。

白衣天使-论毕淑敏小说对爱的诠释

白衣天使-论毕淑敏小说对爱的诠释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学界的白衣天使——论毕淑敏小说对爱的诠释姓名:鞠晶晶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张学军20071106文学界的白衣天使——论毕淑敏小说对爱的诠释作者:鞠晶晶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李海燕.平原月穿谭底水无痕,滋润万物细无声——毕淑敏最新散文集《心灵眼睛》解读-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作为文坛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心理医生,近年来毕淑敏尤以散文誉满海内外,在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她的散文具有一种女性作家难能可贵的生命热力和思想深度,作品传达出作者对人类生命存在形态的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把握与终极思考.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其最新散文集<心灵眼睛>,来透视作家心理散文中的生命意识主题:对生命的礼赞,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对人心灵的拷阿.展示散文家毕淑敏独特的文化品位与情感世界.2.期刊论文何家娥从觉醒到超越——论毕淑敏小说中女性的性别意识-科技信息2009,""(31)毕淑敏以医生的悲悯情怀和作家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从女性的视角深入女性的灵魂深处,通过写女性自身性别意识的觉醒,思考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处境及其命运,试图在男女两性平等协商,相互沟通,既重视区别又强调统一的大前提下,建立一种新的体系,一个人类两性趋向和谐的体系.3.期刊论文鞠晶晶.JU Jingjing文学界的白衣天使——论毕淑敏的生活经历对创作的影响-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0)毕淑敏用小说诠释自己对爱的理解.她教给人们如何保持纯真的友谊和爱情,如何热爱他人和事业,如何为社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睦的家庭,幸福的婚姻,使毕淑敏心中充满爱."文革"期间在阿里当兵的经历,使她和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没有留下太多的"文革"伤痕.毕淑敏以强烈的责任感关注着社会人生,以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体的独特的写作方式,使她的小说成为文学界真善美的和谐因子.4.期刊论文张思敏论毕淑敏儿童关注散文的若干母题-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12)毕淑敏从生活中生发出对儿童的种种思考,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现儿童.她把这些对于儿童的爱,对由爱所牵引出来的教育问题,化作一篇篇关注儿童的散文表达,并对儿童作为个体的存在予以极大的重视,关注母亲教育儿童的困惑与思考,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下面一一分述之.5.期刊论文向红梅浅析儿童小说《最晚的晚报》的艺术特色-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当代女作家毕淑敏创作的儿童小说<最晚的晚报>禀承她一贯的质朴自然的写实风格,从儿童的观点出发,在曲折生动的情节中,塑造了金戈这个倔强、自立、逐渐成熟的现代少年形象,体现了作者关于爱的理念--"父母应给孩子特别理智的爱".小说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独特,富有个性.人物语言大词小用,体现智慧和幽默,充满童趣.6.期刊论文李芳论毕淑敏散文的叙事艺术-当代文坛2008,""(4)自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以来,毕淑敏始终以自己的创作关注并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她用手中的笔与生命对话,抒写对自然和人生博大、深沉的爱.毕淑敏的作品既真挚、细腻、多情,又睿智、凝重、深刻,有着刚柔相济的艺术特色.7.期刊论文宫爱玲悲壮的西西弗之路——评毕淑敏《红处方》-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在毒品日益成为现代社会毒瘤的社会背景之下,描写吸毒戒毒的小说<红处方>显示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学价值;在准绝症"毒瘾"、拯救与启蒙的历史尴尬和人性的黑暗面前,戒毒医生全力以赴的戒毒工作凸现出西西弗的悲壮色彩,从而使小说蕴含了深刻的存在主义哲学意蕴和美学效果.8.期刊论文詹小红.Zhan Xiaohong毕淑敏对冰心母爱主题的继承与发展-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毕淑敏是冰心母爱主题的竭力传唱者.她不仅高举冰心母爱神圣、伟大的旗帜,书写了母子之间纯洁无私,"在生死抉择中不可理喻的母爱",展示了人性的纯美、崇高、坚强,张扬了女性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而且倡导母亲需要学习、打磨,成为智慧母亲.毕淑敏丰富了母爱的内涵,深化了母爱主题.9.期刊论文张厚萍.ZHANG Hou-ping社会转型期儿童教育的尴尬--毕淑敏母爱、儿童题材小说创作的意义-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1)毕淑敏的母爱和儿童题材的小说,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在社会转型期儿童教育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家庭教育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世哲学的冲突;童年的快乐与生存竞争的矛盾;口头上的减负与实际中的"加负"冲突以及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对儿童教育的影响等等.虽然作者未能给这些问题开出好的处方,但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充分体现了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研究和探讨毕淑敏小说中对母爱主题和儿童教育的深层思索,对当今的家长(尤其是母亲)和老师如何对儿童施以合理和合适的教育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10.学位论文覃媛元悲悯济世 大音希声——以冰心为参照的毕淑敏解读20061987年以一曲大气磅礴的《昆仑殇》向我们走来的毕淑敏,是一位当下文坛上不可多得的,胸腔里跳动着温暖的心的作家。

2022届高考作文与阅读:毕淑敏《孝心无价》(附精彩点评与文章珠玑)

2022届高考作文与阅读:毕淑敏《孝心无价》(附精彩点评与文章珠玑)

2022届高考作文与阅读:毕淑敏《孝心无价》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人生错过了什么就再也无法挽回?大概只有“尽孝”一事吧。

时间残酷、生命脆弱、再加上我们年轻不懂事,错过了就终身遗憾!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作家毕淑敏在阅尽人生百态,感慨千种情怀后,更体味到“孝心无价”的真谛。

尽孝的形式不同,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

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这些在“孝”的天平上其实是平等的。

退一步讲,只要常回家看看,一起吃顿饭,说说话,就是很幸福的事了。

父母不是期待你给他们什么有形的物质,而是期待你真实的到来,足以尽享天伦之乐了。

那就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尽孝吧,趁父母在!披文入情孝心无价题目即主旨所在。

①听一位研究古文字的教授讲,“孝”这个字在甲骨文里的写法,是一个少年人牵着一位老人的手,慢慢地在走。

“孝”字从右上到左下那长长的一撇,便是老人飘荡的胡须……②不知这说法是否为史学家定论、是否无懈可击,但它以一种恒远的温馨,包含着淡淡的苦楚沉淀我心,让我感到一种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感怀、一种更为年轻的个体对即将逝去的年华无微不至的关顾与挽留。

开篇由“孝”的字形,引出孝的话题。

③“孝”是东方文化灿烂的遗产,但在我们这个国度里,身份却很有几分可疑。

和它们比肩的“忠”的地位,则要光辉伟大得多。

国家、民族、政党、军队……都是需要“忠”的,而在“忠孝不能两全”这句话下,“孝”好像成了“忠”的对立面,冰炭不相容。

首先谈了“孝”与“忠”的关系——忠孝往往不能两全,致使一部人不敢谈“孝”,心里有了遗憾。

④和忠比起来,孝的范围似乎比较窄。

前者面对的是众人,后者大约只包含自己的家人。

回顾中国的近代史,国家民族奋战的艰难历程,在浸透血与火的车辙里,难得有“孝”的位置。

先驱的革命者,从域外窃得种子,带回这块苦难的大地。

他们是有知识的年轻人,之所以曾受到良好的教育享有文化,多半和富裕的家境不可分,但他们义无反顾地向父辈的剥削阵营开火了。

浅析毕淑敏作品中的死亡主题 文学论文

浅析毕淑敏作品中的死亡主题  文学论文

浅析毕淑敏作品中的死亡主题摘要:毕淑敏是一位具有深厚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她在创作方面对死亡主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

结合她自身多姿多彩的经历和相关的知识,她对死亡主题的描写经历了“描写死亡”、“直面生死”、“挑战死亡”三个阶段。

她的创作展现了死亡的真相和价值同时又启发人们思考生存的意义与方式。

关键词:毕淑敏死亡主题生存《预约死亡》前言:毕淑敏是文学界的一朵奇葩,她的人生经历给了她创作的素材,同时也使她把她自己心中的对生命和死亡的独特的感悟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分享又启发人进行深刻的思考。

一、从军行医的经历毕淑敏生于新疆伊宁。

17岁时,正值“文革”期间,毕淑敏参军入伍,被分配至西藏阿里军分区;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是一名部队医生,在西藏高原当兵11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后,曾担任内科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

1986年,毕淑敏在其34岁时写出处女作——小说《昆仑殇》,并于次年发表在《昆仑》杂志上。

她于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91年,她退出已从事22年的医生职业,开始全职写作。

她于1991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94年,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奠定了毕淑敏在中国文坛的声誉。

此后,毕淑敏陆续发表作品《红处方》、《拯救乳房》、《血玲珑》。

1998年她于46岁高龄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方向入读,其后,她成为注册心理咨询师,并开办诊所。

二、关注死亡主题(一)描写死亡毕淑敏的处女作《昆仑殇》写了一群为了执行命令而葬送生命的年轻士兵,“殇”就是未成年英勇而亡。

“1号”首长不甘寂寞,争强好胜,为了自我的邀功请赏,强硬下达了让军队穿越无人区进行拉练的命令。

战士们一个个都表现得非常勇敢、无畏:号兵李铁为了鼓舞士气用生命吹响进军号,炊事班长金喜蹦为救护同行者滑下悬崖,女卫生员肖玉莲为荣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作战参谋郑伟良在赶送描写这次壮举的新闻稿件路途中车翻人亡。

但壮烈的背后还有让人陷入沉思的许多东西:“1号”首长明知是常年冻土的无人区却还要下命令让部队穿越;号兵李铁明知在高原缺氧状态下吹号无疑是送死却偏偏要主动去吹;炊事班长金喜蹦就因为读错一个字就背上沉重的十字架,要时时准备着用生命去赎罪;比任何人更懂得女性生理期需要避免剧烈活动的卫生员肖玉莲却硬是要和自己的生命较劲。

论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的开题报告

论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的开题报告

论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论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一、选题背景毕淑敏是中国当代文学中备受瞩目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以女性为主要创作对象,关注女性生存状态、情感世界以及性别权利等话题。

作品中所表现的生命关怀成为毕淑敏创作的独特风格和特色,受到了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肯定。

本文旨在探究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理解其在文学世界中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意义毕淑敏的作品探讨了现代女性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和心理困境,并表达了对于生命的关怀、珍惜和呼唤。

通过分析毕淑敏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和生命关怀,有助于深入了解毕淑敏作为一位女作家的独特创作风格,更好地理解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题与女性话语,推动女性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三、研究内容1.毕淑敏的生命关怀:从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分析毕淑敏作品中的生命关怀。

2.毕淑敏创作中的女性形象:探究毕淑敏的女性主题与生命关怀如何通过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得以体现。

3.毕淑敏的文学价值:分析毕淑敏的生命关怀与女性主题对当代文学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对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的启示和警醒。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学理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毕淑敏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中的生命关怀与文学价值,并结合文学理论进行解读和探讨。

五、预期结果通过对毕淑敏作品中生命关怀的分析与探究,预期将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理解毕淑敏创作中的独特特色和风格,探究其代表作品的文学意义与价值。

2.深入掌握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趋势、女性主题和女性话语,推动女性文学的研究和发展。

3.对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提供启示和警醒,对广大读者和文学爱好者提供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六、研究进度安排本文计划于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完成,具体进度安排如下:一月至二月:文献资料调研和收集,构建研究框架,明确研究目标。

三月至五月:对毕淑敏作品进行文本分析,深入探究生命关怀以及女性形象的表现与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物毕淑敏毕业论文题目
对于大多数写人物传记毕业论文的同学来说,确定题目十分困难,下面我们今天就以研究毕淑敏同志为例,整理了部分关于毕淑敏毕业论文题目精选,欢迎各位参考。

关于毕淑敏毕业论文题目一:
1、毕淑敏小说中的疾病书写
2、毕淑敏创作中的文学治疗作用阐释
3、论毕淑敏创作的生命哲学与审美取向
4、论毕淑敏作品中的生命意识、女性意识和救赎意识
5、毕淑敏小说女性意识研究
6、毕淑敏《红处方》话语情态分析
7、叙事学视阈下的毕淑敏小说
9、毕淑敏小说的心理学阐释
10、文学世界里的白衣天使
11、论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
12、毕淑敏小说创作论
13、穿越死亡沼泽
14、毕淑敏散文研究
15、论毕淑敏创作的生命情结与审美超越
16、毕淑敏、余华小说死亡主题比较论
17、文学的白医天使
18、论毕淑敏创作的生命意识
19、悲悯济世大音希声
20、论毕淑敏小说的“生命关怀”
21、论毕淑敏小说的女性意识
22、论毕淑敏创作的关爱情怀
23、灵魂的救赎与唤醒
24、从属性对现代女性自性完善的禁锢与延迟
25、论毕淑敏作品的伦理叙事
26、论毕淑敏小说中的两性格局
27、盛开在生命悬崖边的白莲花
28、毕淑敏小说创作论
30、生命意识的执着叩询
关于毕淑敏毕业论文题目二:
31、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32、毕淑敏小说原型人物论
33、毕淑敏散文比喻研究
34、毕淑敏小说创作论
35、直面生命的达观叙事
36、直面存在的生命悲歌
37、毕淑敏小说创作论
38、试论医学对毕淑敏创作的影响
39、一掬清泪眷苍生
40、毕淑敏小说人物论
41、弃负型故事的现代演绎
42、毕淑敏作品及其市场价值研究
43、毕淑敏散文的“心理治疗”功能研究
44、《开讲啦》(毕淑敏:别给人生留遗憾)口译实践报告
45、直面死亡困境
46、红与蓝
47、一曲庄严的生命之歌
48、背负写作的责任与良知
49、毕淑敏小说论
50、试论毕淑敏作品的悲剧意识和拯救情怀
51、悲悯的人文情怀
52、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局限
53、走向生命的圆融
54、生命意义的张扬与存在的拯救
55、毕淑敏作品中所体现的人生之美
56、毕淑敏散文的语言艺术
57、用生命擦拭生命
58、论毕淑敏小说中女性的四种意识
59、论毕淑敏作品中的人本情怀
60、平衡木上的舞蹈
61、毕淑敏小说创作个性论
62、《柔和的力量》翻译报告
63、女性作家孕育书写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