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搅拌机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2题目7:专用精压机设计(4人)(一)、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专用精压机是用于薄壁铝合金制件的精压深冲工艺,它是将薄壁铝板一次冲压成为深筒形。

如图1(a)所示,上模先以比较小的速度接近坯料,然后以匀速进行拉延成形工作,以后,上模继续下行将成品推出型腔,最后快速返回。

上模退出下模以后,送料机构从侧面将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它的主要工艺动作有:(1)将新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2)下模固定、上模冲压拉延成形将成品推出膜腔。

(a) (b)图1 加工工件及上模运动规律(二)、原始数据和设计要求(1)动力源是电动机,作转动;冲压执行构件为上模,作上下往复直移运动,其大致运动规律如图1(b)所示,具有快速接近工件、等速工作进给和快速返回的特性。

(2)精压成形制品生产率约每分钟70件。

(3)上模移动总行程为280 mm,其拉延行程置于总行程的中部,约100 mm。

(4)行程速比系数K≥1.3。

(5)坯料输送的最大距离200 mm。

(6)上模滑块总质量40 kg,最大生产阻力为5000 N,且假定在拉延区内生产阻力均衡;(7)设最大摆动件的质量为40kg/mm,绕质心转动惯量为m2/mm,质心简化到杆长的中点。

其它构件的质量及转动惯量均忽略不计;(8)传动装置的等效转动惯量(以曲柄为等效构件,其转动惯量设为m2,机器运转许用不均匀系数[δ]为0.05)(9)机构应具有较好的传力性能,特别是工作段的压力角应尽可能小,传动角大于或等于许用传动角。

(三)、方案设计及讨论(1)送料机构实现间歇送料可采用凸轮机构、凸轮—连杆组合送料机构、槽轮机构等。

(2)冲压机构为保证等速拉延、回程快速的要求,可采用导杆加摇杆滑块的六杆机构、铰链四杆加摇杆滑块的六杆机构、齿轮—连杆冲压机构等。

(3)工件送料传输平面标高在1000mm左右。

(4)需考虑飞轮设计。

(四)、设计任务及要求(1)根据工艺动作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2)进行送料机构、冲压机构的选型;(3)机械运动方案的评定和选择;(4)根据选定的原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分配传动比,并画出传动方案图;(5)对机械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尺寸计算;(6)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7)对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画出运动线图;(8)进行飞轮设计;(9)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篇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 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教学内容:绪论0.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机械,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一、机器机器的概念多少年来已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并不断发展。

机器的种类繁多,构造、性能、用途各不同,但有三个共同的特征:①人为的实物组合(不是天然形成的);②各运动单元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③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凡用来完成有用功的称工作机,凡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机械能的称原动机。

二、机构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的各构件(包括机架)的基本组合体。

具有①②两特征。

很显然,机器和机构最明显的区别是:机器能作有用功或转换机械能,而机构不能,机构仅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

两者之间也有联系,机器是由若干个机构组成的系统,最简单的机器只有一个机构。

三、基本概念构件:运动单元体零件:制造单元体构件可由一个或若干个零件刚性连接而成。

机架:机构中相对不动的构件原动件:驱动力(或力矩)所作用的构件。

→输入构件从动件:随着原动构件的运动而运动的构件。

→其中输出预期运动的称输出构件0.2 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及在培养人才中地位、任务和作用一、研究内容1、机构的结构学:①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②机构的组成原理;1、机构的运动学:从几何观点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按已知规律设计新机构。

2、机构和机器的动力学:①机构各构件的力分析、惯性力的平衡;②确定机械效率、已知力作用下机械的真实运动规律;③作用力、构件质量和构件运动之间的关系,即机械的运转和调速问题。

搅拌机毕业设计论文

搅拌机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1 概述 (2)2 文献综述 (3)2.1 国外路面铣刨机与发展趋势 (3)2.2国内路面铣刨机与发展趋势 (4)3.课题的研究与意义 (6)4.设计方案的论证 (7)4.1原始条件及数据 (7)4.2设计的技术要求 (7)4.3路面铣刨机的总体设计 (7)4.3.1 路面铣刨机的选型 (7)4.3.2 传动方式的选择 (8)5.进度安排: (10)6.参考文献: (11)1 概述路面铣刨机是在沥青路面养护施工机械的主要机种之一,主要用于公路、城市道路等沥青砼面层清除拥包、油浪、网纹、车辙等。

用路面铣刨机铣削损坏的旧铺层,再铺设新面层是一种最经济的现代化养护方法,由于它工作效率高、施工工艺简单、铣削深度易于控制、操作方便灵活、机动性能好、铣削的旧料能直接回收利用等,因而广泛应用于城镇市政道路和告诉公路养护工程中。

2 文献综述2.1 国外路面铣刨机与发展趋势国外路面铣刨机起源于20 世纪50年代,经过50 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研制、应用经验。

随着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成功应用,其技术参数、整机性能、外观形象等得到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以德国维特根(Wirtgen)公司产品为代表的欧洲风格和以美国卡特彼勒公司、RoadTec 公司、CIM 公司产品为代表的北美风格。

作为实现路面铣刨的设备,国外铣刨机经历了由热铣到冷铣,由无集料到有自动集料装置的发展过程。

如50 年代,日本研制了1 号电热式铣刨机,它是在平地机上安装了一个加热装置,后部装备铣刨机,边加热边铣刨,加热宽度为2m,铣深只有20mm,工作速度也只有0-12km/h。

60 年代后,日本又在平地机上改装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冷式沥青路面铣刨机,铣刨宽度为2m,深度30-50mm。

首台铣刨机出现在1971 年的德国,这是由维特根公司开发的装有红外预加热系统的小型铣刨机,它的出现开创了道路养护施工的新纪元。

到20世纪70 年代中期,全欧洲已有一百多台这样的铣刨机在使用。

自动喂料搅拌机课程设计说明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自动喂料搅拌机课程设计说明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自动喂料搅拌机基本系数方案C系机电院专业机械设计班14-2设计者张国忠指导教师兰海鹏2012年5月29日目录、机器的工作原理及外形图 ..... 错误! 未定义书签、要求数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三、设计要求 (2)四、机器运动系统简图 (3)五、过程循环方式 (4)六、四杆机构尺寸设定 (4)七、凸轮机构尺寸设定 (6)八、机械传动计算 (7)九、齿轮设计 (8)十、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10)十一、心得体会 (10)十二、参考文献 (10)自动喂料搅拌机方案设计(方案C)设计用于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自动喂料搅拌机。

无聊的搅拌动作:电动机通过减速装置带动容器绕垂直轴缓慢整周转动;同时,固连在容器内半勺点E沿图1虚线所示轨迹运动,将容器中拌料均匀搅动。

物料的喂料动作:物料呈粉状或粒状定时从漏斗中漏出,输料持续一段时间后漏斗自动关闭。

一.数据:半勺E的搅拌轨迹数据(表1)自动喂料搅拌机运动分析(表2)自动喂料搅拌机动态静力分析及飞轮转动惯量数据(表3)二.设计要求(1) 机器应包括齿轮(或蜗杆蜗轮)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三种以上机构。

(2) 设计机器的运动系统简图、运动循环图。

(3) 设计实现搅料拌勺点E轨迹的机构,一般可米用铰链四杆机构。

该机构的两个固定铰链A、D的坐标值已在表2给出(在进行传动比计算后确定机构的确切位置时,由于传动比限制,D点的坐标允许略有变动)。

(4) 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求出机构从动件在点E的位移(轨迹)、速度、加速的;求机构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绘制机构运动线图。

(5) 对连杆机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曲柄1的质量与转动惯量略去不计,平面连杆机构从动件2、3的质量m、m及其转动惯量J s2J s3以及阻力曲线F Q参见表3。

根据F Qmin、F Qmax和拌勺工作深度h绘制阻力线图,拌勺所受阻力方向始终与点E 速度方向相反。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搅拌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搅拌机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搅拌机学院:机械与运载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20110401823设计者:柯曾杰(组长)同组员:许鹏、黄晨晖、李南指导教师:吴长德2010年1月14日目录一、机构简介 (2)二、设计数据 (2)三、设计内容 (3)四、设计方案及过程 (4)1.做拌勺E的运动轨迹 (4)2.做构件两个位置的运动简图 (4)3.对构件处于位置3和8时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6)五、心得体会 (9)六、参考文献 (10)一、机构简介搅拌机常应用于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中对拌料进行搅拌工作如附图1-1(a)所示,电动机经过齿轮减速,通过联轴节(电动机与联轴节图中未画)带动曲柄2顺时针旋转,驱使曲柄摇杆机构1-2-3-4运动,同时通过蜗轮蜗杆带动容器绕垂直轴缓慢旋转。

当连杆3运动时,固联在其上的拌勺E 即沿图中虚线所示轨迹运动而将容器中的拌料均匀拨动。

工作时,假定拌料对拌勺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即产生的阻力按直线变化,如附图1-1(b)所示。

附图1-1 搅拌机构(a)阻力线图(b)机构简图二、设计数据设计数据如附表1-1所示。

附表1-1 设计数据三、设计内容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x y l AB l BC l CD l BES3S4n 2mm r/minⅠ5254002405754051360位于BE中点位于CD中点70Ⅱ530405240580410138065Ⅲ535420245590420139060Ⅳ545425245600430140060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已知:各构件尺寸及重心位置,中心距x,y,曲柄2每分钟转速n2。

要求:做构件两个位置(见附表1-2)的运动简图、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拌勺E的运动轨迹。

以上内容画在2号图纸上。

附表1-2 机构位置分配图学生编号1234567891011121314位置编号123456788’9101111’12 6788’9101111’1212345曲柄位置图的做法,如图1-2所示:取摇杆在左极限位置时所对应的曲柄作为起始位置1,按转向将曲柄圆周作十二等分,得12个位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陈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陈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 陈明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包括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的构成和功能;2. 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3. 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类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机械问题;2. 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进行效率评估;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机械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合作解决问题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机械原理部分,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机械原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需要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辅助理解。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包括杠杆、滑轮、轮轴等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简单机械的应用》2. 机械效率的计算与评估:介绍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机械效率的计算》3. 机械运动类型:平移、旋转等基本运动类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机械运动类型及其应用》4. 实践活动: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进行效率测试;- 教材章节:第三章实践活动《制作一个简单机械装置》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简单机械原理的学习与应用;第二课时:机械效率的计算与评估;第三课时:机械运动类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第四课时:实践活动,设计制作简单机械装置并进行效率测试。

课程设计 搅拌机

课程设计 搅拌机

l
1
w
2 1
cosθ
1
=l
3
ɑ
3
sinθ
3
+l
3
w
2 3
cosθ
3
+l
2
ɑ
2
sinθ
2
+l
2
w
2 2
cosθ
2
-l
1
w
2 1
sinθ
1
=l
3
ɑ
3
cosθ
3
-l
3
w
2 3
sinθ
3
+l
2
ɑ
2
cosθ
2
-l
2
w
2 2
sinθ
2
······· (3)
解得ɑ
2
=
l1w12
cos(1
3) l2w22 cos(2 l2 sin(2 3)
3
)
l3w32
ɑ
3
=
l1w12
cos(1
2 ) l3w32 cos(3 l3 sin(3 2 )
2
)
l2 w22
所以
a
n C
=l
3
w
2 3
a
t C
=l
3
ɑ
3
a
n E
=w
2 2
l
BE
+w
2 1
l
1
cos(
-1
2
)
a
t E
=w
2 1
l
1
sin(
-1
2
)
可得 a C = aCn 2 aCt 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搅拌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搅拌机

齐齐哈尔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题号:_________搅拌机____________学院:机电工程学院_______专业班级: 机电112班_________学生姓名:曹冬冬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包丽_______________2013年6月11日成绩: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成绩评阅表注:1.评价等级分为A.B.C.D四级,低于A高于C为B,低于C为D.2.每项得分=分值x等级系数(等级系数:A为1.0,B为0.8,C为0.6.D为0.4)3:总体评价栏填写“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之一齐齐哈尔大学机械电子专业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搅拌机给定数据及要求机构运动简图设计数据方案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及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x y l AB l BC l CD l BES3S4n2G3G4J s3J s4Q max Q minδMm r/min N Kg.m2N1 540 425 245 595 425 1400 60 1300 470 20 0.7 2500 630 0.04二.应完成的工作1速度、加速度和机构受力分析图一张(画在A0图纸上)2设计说明书1份学生姓名:曹冬冬班级:机电112学号:2011113040指导教师:包丽目录摘要 (1)第一章机构实体模型 (3)第二章搅拌机的用途和设计要求 (4)2.1 设计目的 (4)2.2 机构用途 (4)2.3 技术方法 (4)第三章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5)3.1机构简介 (5)3.2 机构数据 (5)第四章运动设计与运动分析 (6)4.1 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6)4.1.1 机构运动简图 (6)4.1.2 速度分析 (7)4.1.3 加速度分析 (8)4.2 曲柄摇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9)4.2.1 阻力曲线 (9)4.2.2 确定惯性力和惯性力偶锯 (9)4.2.3 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9)4.2.4 曲柄平衡力矩 (12)结论 (17)参考文献 (18)摘要搅拌机,是一种带有叶片的轴在圆筒或槽中旋转,将多种原料进行搅拌混合,使之成为一种混合物或适宜稠度的机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搅拌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搅拌机学院:机械与运载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设计者:柯曾杰(组长)同组员:许鹏、黄晨晖、李南指导教师:吴长德2010年1月14日目录一、机构简介 (2)二、设计数据 (2)三、设计内容 (3)四、设计方案及过程 (4)1.做拌勺E的运动轨迹 (4)2.做构件两个位置的运动简图 (4)3.对构件处于位置3和8时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6)五、心得体会 (9)六、参考文献 (10)一、机构简介搅拌机常应用于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中对拌料进行搅拌工作如附图1-1(a)所示,电动机经过齿轮减速,通过联轴节(电动机与联轴节图中未画)带动曲柄2顺时针旋转,驱使曲柄摇杆机构1-2-3-4运动,同时通过蜗轮蜗杆带动容器绕垂直轴缓慢旋转。

当连杆3运动时,固联在其上的拌勺E即沿图中虚线所示轨迹运动而将容器中的拌料均匀拨动。

工作时,假定拌料对拌勺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即产生的阻力按直线变化,如附图1-1(b)所示。

附图1-1 搅拌机构(a)阻力线图(b)机构简图二、设计数据设计数据如附表1-1所示。

附表1-1 设计数据三、设计内容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x y l AB l BC l CD l BES3 S4 n 2mm r/minⅠ525 400 240 575 405 1360 位于BE中点位于CD中点70Ⅱ530 405 240 580 410 1380 65 Ⅲ535 420 245 590 420 1390 60 Ⅳ545 425 245 600 430 1400 60已知:各构件尺寸及重心位置,中心距x,y,曲柄2每分钟转速n2。

要求:做构件两个位置(见附表1-2)的运动简图、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拌勺E的运动轨迹。

以上内容画在2号图纸上。

附表1-2 机构位置分配图学生编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位置编号1 2 3 4 5 6 7 8 8’9 10 11 11’126 7 8 8’9 10 11 11’12 1 2 3 4 5曲柄位置图的做法,如图1-2所示:取摇杆在左极限位置时所对应的曲柄作为起始位置1,按转向将曲柄圆周作十二等分,得12个位置。

并找出连杆上拌勺E的各对应点E1,E2…E12,绘出正点轨迹。

按拌勺的运动轨迹的最低点向下量40mm定出容器地面位置,再根据容器高度定出容积顶面位置。

并求出拌勺E离开及进入容积所对应两个曲柄位置8’和11’。

附图1-2 曲柄位置四、设计方案及过程选择第三组数据(x =535mm,y=420mm,l AB=245mm,l BC=590mm,l CD=420mm,l BE=1390mm)进行设计。

1.做拌勺E的运动轨迹首先,做出摇杆在左极限位置(即AB与BC杆共线时)所对应的曲柄位置1,然后按转向将曲柄圆周作十二等分,得12个位置。

再根据其他各杆的长度找出连杆上拌勺E的各对应点E1,E2…E12,绘出正点轨迹。

按拌勺的运动轨迹的最低点向下量40mm定出容器地面位置,再根据容器高度定出容积顶面位置。

容积顶面位置与拌勺E的轨迹的两个交点E8’和E11’,其所对应的两个曲柄位置8’和11’即为拌勺E离开及进入容积时所对应的曲柄位置。

如附图1-3所示。

附图1-3 拌勺E运动轨迹2.做构件两个位置的运动简图根据设计要求,选择3和8位置作构件的运动简图。

先对应附图1-2分别做出在位置3和8的曲柄AB,然后分别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和以D为圆心,DC长为半径画圆弧,两圆弧的交点即为C点位置。

延长BC画虚线至E点使BE长为1390mm,即作出了构件在位置3和8的运动简图。

如附图1-4所示。

附图1-4 (a)构件在3位置的运动简图附图1-4 (b)构件在8位置的运动简图3.做构件处于位置3和8时的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 a.对3位置C 、E 点进行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 1.速度分析如附图1-5所示 选取速度比例尺v μ=mm s m025.0 对于C 点 V C = V B + V CB方向:CD ⊥ AB ⊥ BC ⊥ 大小: ? √ ?ω2=2πrad/s V B =ω2 l AB =1.54m/s V C =v μl pc =0.025×59m/s=1.47m/s V CB =v μl bc =0.025×19.5m/s=0.49m/s ω3=V CB /l BC =0.83rad/s对于E 点 V E = V B + V EB 附图1-5 3位置速度分析方向: ? AB ⊥ BE ⊥ 大小: ? √ √V EB =ω3l BE =1.15m/s V E =v μl pe =1.625m/s2.加速度分析如附图1-6所示 选取加速度比例尺为a μ=mm s m21.0 对于C 点 C a = n C a + τC a = B a + n CB a + τCB a方向: C →D CD ⊥ B →A C →B BC ⊥ 大小: √ ? √ √ ?ω4=V C /l CD =3.51rad/sn C a =ω42l CD =5.18m/s2B a =ω22l AB =9.67m/s2n CB a =ω32l BC =0.41m/s2C a =a μ×61mm=6.1m/s2τCB a =a μ×40mm=4.0m/s2α3=τCB a /l BC =6.78rad/s 2 附图1-6 3位置加速度分析对于E 点 E a =B a + n EB a + τEB a方向: ? B →A E →B EB ⊥大小: ? √ √ √B a =ω22l AB =9.67 m/s 2n EB a =ω32l EB =0.96 m/s 2τEB a =α3l EB =9.42 m/s 2E a =a μ×37mm=3.7m/s 2b. 对8位置C 、E 点进行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1.速度分析如附图1-7所示 选取速度比例尺v μ=mm s m025.0对于C 点 V C = V B + V CB方向:CD ⊥ AB ⊥ BC ⊥大小: ? √ ?ω2=2πrad/s V B =ω2l AB =1.54m/sV C =v μl pc =0.025×18m/s=0.45m/sV CB =v μl bc =0.025×66m/s=1.65m/sω3=V CB /l BC =2.80rad/s对于E 点 V E = V B + V EB方向: ? AB ⊥ BE ⊥大小: ? √ √ 附图1-7 8位置速度分析V EB =ω3l BE =3.89m/sV E =v μl pe =2.45m/s2.加速度分析如附图1-8所示 选取加速度比例尺为a μ=mm s m21.0对于C 点 C a = n C a + τC a = B a + n CB a + τCB a 方向: C →D CD ⊥ B →A C →B BC ⊥大小: √ ? √ √ ?ω4=V C /l CD =1.07rad/sn C a =ω42l CD =0.48 m/s 2B a =ω22l AB =9.67 m/s 2n CB a =ω32l BC =4.63 m/s 2C a =a μ×50mm=5.0m/s 2 附图1-8 (a ) 8位置C 点加速度分析τCB a =a μ×12mm=1.2m/s 2α3=τCB a /l BC =2.03rad/s 2对于E 点 E a =B a + n EB a + τEB a方向: ? B →A E →B EB ⊥大小: ? √ √ √a=ω22l AB=9.67 m/s2Bna=ω32l EB=10.89 m/s2EBτa=α3l EB=2.83 m/s2EBa=aμ×11mm=1.1m/s2E附图1-8 (b) 8位置E 点加速度分析五、心得体会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必须要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实践,才能提升自己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设计也是一种学习同学优秀品质的过程,比如我组的贺辉同学,确实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绩,但是我所赞赏的还是他追求的过程,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那种斟酌的态度就值得我们每一位学习,人家是在用心造就自己的任务,而且孜孜不倦,追求卓越。

通过这次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我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对我们机械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实践。

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找出自身状况与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在这一星期的课程设计之后,我们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动手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机械设计流程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由于时间紧迫,所以这次的设计存在许多缺点,我相信,通过这次的实践,能使我在以后的设计中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工作,有能力设计出结构更紧凑,传动更稳定精确的机器。

由于时间十分紧张制作中难免有粗糙的地方,敬请谅解并批评指正!六、参考文献[1]张伟社.机械原理教程(第二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8[2]尹冠生.理论力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8[3]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机械制图(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