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小专题1常见的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主讲:刘老师
百米赛跑
观众法
裁判法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 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新问题: 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呢?
甲运动员用1s跑了7m,乙运动员用1min跑了360m,哪个运动员跑 得快呢?
总结: 当所走的路程,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时,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比 较物体运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快慢。
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起跑时,我们说兔子比乌龟跑的快,采用的是 哪种比较方法?乌龟先到终点,比兔子跑的快,采用的是哪种比较方法?
两个同学一起追逐玩耍,甲同学先跑,乙同学在后面追,甲在20秒内跑了 120米,乙比甲迟1秒钟出发,追了19秒,跑了116米,累了就停下来,未能 追上甲.则( ) A.甲的速度大,因为乙没追上甲 B.甲的速度大,因为甲跑的路程较大 C.乙的速度大,因为乙跑的时间短 D.乙的速度大,因为乙在单位时间内跑的路程较大
主讲:刘老师
百米赛跑
观众法
裁判法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 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新问题: 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呢?
甲运动员用1s跑了7m,乙运动员用1min跑了360m,哪个运动员跑 得快呢?
总结: 当所走的路程,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时,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比 较物体运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快慢。
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起跑时,我们说兔子比乌龟跑的快,采用的是 哪种比较方法?乌龟先到终点,比兔子跑的快,采用的是哪种比较方法?
两个同学一起追逐玩耍,甲同学先跑,乙同学在后面追,甲在20秒内跑了 120米,乙比甲迟1秒钟出发,追了19秒,跑了116米,累了就停下来,未能 追上甲.则( ) A.甲的速度大,因为乙没追上甲 B.甲的速度大,因为甲跑的路程较大 C.乙的速度大,因为乙跑的时间短 D.乙的速度大,因为乙在单位时间内跑的路程较大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课件ppt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问答互动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 主动性。
04 课程评估
作业评估
总结词
作业评估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 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调整教学策 略。
详细描述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作业。教师 批改作业后,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完成度和正确率进行评估,记录学生的成 绩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查漏补缺。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 好奇心。
课程大纲
第一章:走进物理的 世界
探究物理实验的基本 方法和技巧。
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 程和基本概念。
课程大纲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探究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参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课程大纲
第三章:声音的奥秘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密度与生活
举例说明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如鉴别物质、建筑设计等。
03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
传授知识
通过讲解、板书、PPT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如概念、定理、 公式等。
实验教学
实践操作
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互动教学
互动交流
05 教学资源
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科 书,包含了本学期所需学习的所 有物理知识和实验。
参考书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和《初中 物理课程标准》,提供了教学指 导思想和课程目标,有助于教师 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04 课程评估
作业评估
总结词
作业评估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 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调整教学策 略。
详细描述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作业。教师 批改作业后,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完成度和正确率进行评估,记录学生的成 绩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查漏补缺。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 好奇心。
课程大纲
第一章:走进物理的 世界
探究物理实验的基本 方法和技巧。
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 程和基本概念。
课程大纲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探究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参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课程大纲
第三章:声音的奥秘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密度与生活
举例说明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如鉴别物质、建筑设计等。
03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
传授知识
通过讲解、板书、PPT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如概念、定理、 公式等。
实验教学
实践操作
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互动教学
互动交流
05 教学资源
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科 书,包含了本学期所需学习的所 有物理知识和实验。
参考书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和《初中 物理课程标准》,提供了教学指 导思想和课程目标,有助于教师 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课件张

8.用如图8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 变化规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 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秒表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课件 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课件 张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 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 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 度较 慢 (填“快”或“慢”),便于 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4)给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 有“白汽”冒出,“白汽”是 B . ( 填序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课件 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课件 张
(5)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 从图像中可看出,萘是 晶体 ( 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开始熔化 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10 min.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课件 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课件 张
9. 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9-甲所示的相同 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 接近90 ℃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并绘制出了如图19-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 系的图像.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
,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在图2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 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 时音调低.这表明
. 发声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3.如图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 相同的但没有与之接触的音叉也会发声,并 且可以看到乒乓球 弹起 .乒乓球由静止变 运动,说明它 是 (填“是”或“不是”)获 得了能量;同时通过乒乓球的运动,我们可 以判断左边音叉在 振动 ,可说以明在声空音气中传播 .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 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秒表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课件 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课件 张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 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 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 度较 慢 (填“快”或“慢”),便于 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4)给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 有“白汽”冒出,“白汽”是 B . ( 填序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课件 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课件 张
(5)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 从图像中可看出,萘是 晶体 ( 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开始熔化 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10 min.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课件 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课件 张
9. 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9-甲所示的相同 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 接近90 ℃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并绘制出了如图19-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 系的图像.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
,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在图2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 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 时音调低.这表明
. 发声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3.如图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 相同的但没有与之接触的音叉也会发声,并 且可以看到乒乓球 弹起 .乒乓球由静止变 运动,说明它 是 (填“是”或“不是”)获 得了能量;同时通过乒乓球的运动,我们可 以判断左边音叉在 振动 ,可说以明在声空音气中传播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探索物理 科学之旅(课件)

新知学习
三、怎样学习物理
4.善于科学探究 人们对摆动的研究是逐步深入的。伽利略逝世30多年后,
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找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直 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才对摆动的规律做出了圆满的解 释。
摆的等时性研究促进了钟表的研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新知学习
三、怎样学习物理
4.善于科学探究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新知学习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新知学习
新知学习
2.勤于思考 重在理解
➢ 善于质疑,多问“为什么” ➢ 弄清“来龙去脉”:
根据什么实验或事实,经过怎样的分析和思考? 与其它知识有什么联系? 对我们有什么用处?
新知学习
三、怎样学习物理 3.联系实际 联系社会
➢ 利用学到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 ➢ 建立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的意识 ➢ 关注身边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 关注科学技术的新动态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以及物 质、能量和它们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它曾为人类 文明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对当代生活产生了不可估 量的影响,对人类未来的进步必将起关键作用。
新知学习
三、怎样学习物理
1.善于观察 乐于动手
➢ 有目的地观察 ➢ 有准备地动手 ➢ 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新知学习
三、怎样学习物理
科学的探究方法
观察
提出 问题
猜想与 假设
设计 进行 实验
评估、讨论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 课件28张

(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
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 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萘中不能碰试管壁和.底
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 使萘各处的温度一致 .
(4)给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 有“白汽”冒出,“白汽”是 B . ( 填序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
(5)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 从图像中可看出,萘是 晶体 ( 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开始熔化 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10 min.
8.用如图8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 变化规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 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秒表 .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 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 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 度较 慢 (填“快”或“慢”),便于 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9. 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9-甲所示的相同 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 接近90 ℃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并绘制出了如图19-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 系的图像.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 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 散发到空 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 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
八上物理 实验专题
一、声现象 1.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
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
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
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
出,如图1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 打手机,他 能 填“能”或“不能”)听见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 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 是 铃声很弱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全册课件PPT(精心整理汇编)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例6 (安徽中考)小明利用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
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
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___2_._3_6___cm。
解析: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2.63cm与其余3次记录的
数值偏差太大,准确值不同,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的;
探究新知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探究新知
正确使用刻度尺
(1)会认: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 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单位
探究新知
(2)会放:
刻度尺要放正;
有刻度的一边要
紧靠被测物体,
与所测长度平行,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不能倾斜。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探究新知
特别强调
在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结果的位数, 而测量结果又反过来反映了刻度尺的属性(即精确程度)。
例如:某次测量结果是1.2345m,其中倒数第二位4所在单 位是mm,说明该次测量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由此也就得出测量结果1.20cm和1.2cm的意义是不同的。若 测量物体末端与某一刻度线对齐,需添0充当估计值。
× × √
探究新知
(3)会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
×
×
0 cm 1 2
34
5 6 7 8 9 10
7.03 cm
(4)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八年级物理上册PPT课件

光的反射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光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3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混合之后为白光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混合之后为黑色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06
透镜及其应用
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八年级物理上册PPT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八年级物理上册PPT课件
07.
质量与密度
03.
声现象
05.
光现象
02.
机械运动
04.
物态变化
06.
透镜及其应用
01
八年级物理上册PPT课件
02
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课件(共20张PPT)

__速__度___。
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m__/s___,常用的单 位还有___k_m_/_h__。
速度单位两者的关系是:1_m__/s_=_3_.6_k_m__/h_。 3、我们把_物__体_沿_着_直__线_且_速_度__不_变_的运动, 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Leabharlann 产生和传播直线表示光线传播的_径__迹____,箭头表 示光线传播的_方__向___。
第二节 光的反射
1、光遇到其他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__射_。 2、在反射现象中,入_射_光_线_、反__射_光_线_、法__线_
都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 别位于法线_两__侧___;_反__射__角_等于_入__射__角_。 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_可__逆__。 4、反射现象分为__镜__面_反__射_和_漫__反__射_。 5、所有的反射现象都遵循__反__射_定__律___。 6、炫目的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造
1、声音可以传播__信_息___和_能__量____。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环保的角度讲一切影响人身心健 康,工作,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2、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噪声是由于物 体__无__规_则__的__运_动___时产生的。
3、人们以__分__贝__符号_d_B___为单位来 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为了保证工作和 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7_0__dB;为了保证 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5_0__dB。
1、声音是由于物体_振__动___产生的。声 音是以__声_波___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可以 在_固__体__、_液__体_、__气__体__传播。声音不 能再__真_空__中___传播。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分别有:_音__调__、_响__度__、 __音__色____。 2、音调与__频__率___有关,_频__率__越大 __音__调__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26
10.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如图甲所示)做如下实验,用嘴 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 (1)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小瓶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2)5只小瓶子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什么? (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吹笛子时(如图乙所示),用手指堵住笛孔产生不同 音调的声音的道理。
4.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以15m/s速度匀速行驶,则20s内汽车行驶的路 程为_3_0_0___m,请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2020/2/26
6.在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次、T14次特快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
示,请你仔细阅读时刻表,并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两个车次中哪一车次是从上海至北京的?
解:(1)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声音; (2)由于空气柱的长短不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 (3)用手按住笛子上不同孔时,内部空气柱的长短不同,振动频率不同,产生 声音20的20/音2/调26不同。
转换法
11.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 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A )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12.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振__动____。
(2)这两个车次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吗?
(3)这两个车次每天各发一列,它们每天在哪个路段相遇?
(3)这两个车次在北京与济南之间运行时平均速度相等吗?如果不相等,哪个
大? T21 北京北京 18:00 22:31 3:26 2020/28/:2600-
T13
北京→ 自北京起公里
上海→ 上海→
2020/2/26
推理法
13.(2014年衡阳市)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 璃罩内,则: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 渐__变__小____; (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介__质_____。
2020/2/26
14.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 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 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__能____(填“能”或“不能”) 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__铃__声__很__弱____。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__声__音__的__传__播__需__要__介__质__,__真__空__不__能__传__声_______________。
小专题一
常见的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2020/2/26
图表信息法
1.(2014年朝阳市)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
2020/2/26
控制变量法
7.如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图甲表明: _在__相__同__时__间__内__,__摩__托__车__比__自__行__车__通__过__的__路__程__长__,__所__以__摩__托__车__运__动__得__快__些___。 图乙表示: _通__过__相__同__的__路__程__,__摩__托__车__比__自__行__车__所__用__的__时__间__短__,__所__以__摩__托__车__运__动__得__快__些_。
18:08 22:39 3:26 8:08-
车次
0 北京 497 济南 939 蚌埠 1463 上海
T14
-8:00 3:13 22:26 18:00
T22
-8:08 3:21 22:34 18:08
答:(1)从表中可以看到,T14次列车是从上海开往北京。
(2)T13次车从18:08开车,到次日8:08到达,用时14h;T14次车从18: 00开车,到次日8:00到达,用时也是14h,说明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3)它们在22h至次日3h这段时间,都在济南与蚌埠两地之间,所以它们在 济南至蚌埠路段相遇。
(4)T13次车从北京到济南用时4小时31分,T14次车从济南到北京用时4小时 47分,由于T14次车用时较大,而路程相等,所以T14次车在这段路程上速 度小,T13次车在这段路程上速度大。
2020/2/26
2020/2/26
2.如图所示是A、B两个发声物体的振幅与振动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 A.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但音调相同 B.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音调也不同 C.两个物体的响度相同,但音调不同 D.两个物体的响度相同,音调也相同
2020/2/26
3.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 象如图所示,当t=3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等于__2_0___m/s。
2020/2/26
8.(2014年盐城市)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 __振__动______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__响__度____越大。若改变塑料 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音__调____发生改变。
9.如图所示,小赵用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成了一个橡皮筋吉他。当他用 相同的力拨动不同的橡皮筋时,会发出跟吉他一样的声音,此声音是由橡 皮筋__振__动____而产生的。当拨动松紧程度相同、宽窄不同的橡皮筋时,他 听到声音的_音__调_____不同。
10.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如图甲所示)做如下实验,用嘴 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 (1)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小瓶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2)5只小瓶子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什么? (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吹笛子时(如图乙所示),用手指堵住笛孔产生不同 音调的声音的道理。
4.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以15m/s速度匀速行驶,则20s内汽车行驶的路 程为_3_0_0___m,请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2020/2/26
6.在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次、T14次特快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
示,请你仔细阅读时刻表,并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两个车次中哪一车次是从上海至北京的?
解:(1)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声音; (2)由于空气柱的长短不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 (3)用手按住笛子上不同孔时,内部空气柱的长短不同,振动频率不同,产生 声音20的20/音2/调26不同。
转换法
11.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 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A )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12.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振__动____。
(2)这两个车次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吗?
(3)这两个车次每天各发一列,它们每天在哪个路段相遇?
(3)这两个车次在北京与济南之间运行时平均速度相等吗?如果不相等,哪个
大? T21 北京北京 18:00 22:31 3:26 2020/28/:2600-
T13
北京→ 自北京起公里
上海→ 上海→
2020/2/26
推理法
13.(2014年衡阳市)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 璃罩内,则: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 渐__变__小____; (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介__质_____。
2020/2/26
14.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 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 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__能____(填“能”或“不能”) 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__铃__声__很__弱____。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__声__音__的__传__播__需__要__介__质__,__真__空__不__能__传__声_______________。
小专题一
常见的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2020/2/26
图表信息法
1.(2014年朝阳市)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
2020/2/26
控制变量法
7.如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图甲表明: _在__相__同__时__间__内__,__摩__托__车__比__自__行__车__通__过__的__路__程__长__,__所__以__摩__托__车__运__动__得__快__些___。 图乙表示: _通__过__相__同__的__路__程__,__摩__托__车__比__自__行__车__所__用__的__时__间__短__,__所__以__摩__托__车__运__动__得__快__些_。
18:08 22:39 3:26 8:08-
车次
0 北京 497 济南 939 蚌埠 1463 上海
T14
-8:00 3:13 22:26 18:00
T22
-8:08 3:21 22:34 18:08
答:(1)从表中可以看到,T14次列车是从上海开往北京。
(2)T13次车从18:08开车,到次日8:08到达,用时14h;T14次车从18: 00开车,到次日8:00到达,用时也是14h,说明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3)它们在22h至次日3h这段时间,都在济南与蚌埠两地之间,所以它们在 济南至蚌埠路段相遇。
(4)T13次车从北京到济南用时4小时31分,T14次车从济南到北京用时4小时 47分,由于T14次车用时较大,而路程相等,所以T14次车在这段路程上速 度小,T13次车在这段路程上速度大。
2020/2/26
2020/2/26
2.如图所示是A、B两个发声物体的振幅与振动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 A.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但音调相同 B.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音调也不同 C.两个物体的响度相同,但音调不同 D.两个物体的响度相同,音调也相同
2020/2/26
3.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 象如图所示,当t=3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等于__2_0___m/s。
2020/2/26
8.(2014年盐城市)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 __振__动______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__响__度____越大。若改变塑料 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音__调____发生改变。
9.如图所示,小赵用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成了一个橡皮筋吉他。当他用 相同的力拨动不同的橡皮筋时,会发出跟吉他一样的声音,此声音是由橡 皮筋__振__动____而产生的。当拨动松紧程度相同、宽窄不同的橡皮筋时,他 听到声音的_音__调_____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