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方:益气活血通络汤
益气活血汤

益气活血汤特别提示:本文中医方剂摘自中医书籍,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
对于用药、诊疗等中医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中医方剂内容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否则,责任自负。
另外,大多数是古方,可能有些药物如犀角,现在已经是国家保护动物,为了保持古方原样,未作更改替换,请自行甄别。
益气活血汤【方剂名称】益气活血汤【功效主治】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组成配方】黄芪45克、当归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桔梗6克、甘草6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用法用量煎法】上药水煎,日服3次,15天为一疗程。
【出处】《我的中西医结合之路》推荐:本人擅长用中医调理内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
调理是要收费的,喜欢免费的请不要打扰,谢谢。
远程开方,有需要调理的请加微信:81330053【益气活血汤配伍相关的中药功效】防风: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赤芍:苦、微寒。
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红花:辛,温。
归心、肝经。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桃仁:苦、甘,平。
归心、肝、大肠经。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桔梗:苦、辛,平。
归肺经。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黄芪:甘,微温。
归脾、肺经。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甘草:甘,平。
归心、肺、脾、胃经。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当归:甘、辛,温。
归肝、心、脾经。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名医名方】益气活血汤

【名医名方】益气活血汤
来源:针推医学网
组成
党参(人参)15g,麦冬12g,五味子8g,瓜蒌皮15g,桂枝8g,丹参15g,川芎15g,赤芍15g,莪术15g,红花10g。
功能
温阳益气,活血通脉。
主治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主要病机是因为胸阳不振,气滞血瘀和心脉失畅所致,故方中用生脉散来益气强心,配伍温通胸阳的瓜蒌皮、桂枝,加强温阳益气,强心助阳之力;丹参、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川芎,莪术行气活血。
几味活血药相伍,加强了活血化瘀之效。
诸药相合,使血得气帅,气得血助,药证相符,故经临床多年运用,均收非常显著疗效。
加减
心气虚衰,心功能不全者,主方加温阳强心的制附片、黄芪、刺五加、万年青,去瓜蒌皮;心阳不足,心动过缓者,主方加强心助阳的制附片、麻黄、细辛、鹿角片;心气不匀,心律不齐者,主方加强心调心律的苦参、万年青、当归、珍珠母;心肾两虚者,主方加补肾助阳的仙灵脾、仙茅、巴戟天、杜仲;血瘀阳亢,血压偏高者,主方加化瘀降压的天麻、桑寄生、野菊花、葛根、益母草;气滞血瘀,心绞痛频作者,主方加活血止痛的玄胡、罂粟壳、乳香、没药;血脂偏高者,主方加健脾降脂的决明子、荷叶、山楂、苦丁茶、三七;血瘀脉涩,血黏稠度高者,主方加活血抗凝的水蛭、虻虫、海藻。
益气活血通脉汤

益气活血通脉汤
分类理血方-活血祛瘀
处方
当归 15克;白芍 12克;川芎 12克;红花 12克;丹参 15克;桃仁 12克;牛膝 12克;鸡血藤 15克;乌梢蛇 10克;白花蛇 6克;桂枝 10克;黑栀子 6克;神曲 10克;甘草 6克。
出处
河北中医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络;主治中风后遗证。
症见:口眼歪斜,语言蹇塞,半身不遂,舌质或红或紫暗,脉弦或弦滑虚细等。
方解
方中当归、白芍、川芎活血养血益阴,桃仁、红花、牛膝、丹参、鸡血藤活血祛瘀,通脉;乌梢蛇、白花蛇搜风解痉,通络止痛;桂枝、黑附子温阳散寒,温通经脉;神曲、甘草益气健脾,促进血脉流通。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脉,促进患肢尽早恢复功能。
名医名方:益气活血通络汤

名医名方:益气活血通络汤卢永兵,男,1942年3月生。
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原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院长。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名中医。
曾获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优秀中医工作者、广东省优秀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家庭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揭阳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是广东省八、九届人大代表、揭阳市第二届政协常委、揭阳市科协主席。
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从上世纪70年代起致力于老年医学研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潜心钻研,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尤有心得。
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103篇。
主编、协编《老年医学新进展》等医学专著8部。
益气活血通络汤组成:黄芪100g,丹参15g,田七15g,川芎8g,红花8g,鸡血藤20g,血风藤15g,桂枝5g,路路通20g,水蛭10g,全蝎10g,蚯蚓15g,蜈蚣10g。
功能:益气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止痛主治:脑中风后遗症口眼喎斜,肢体瘫痪,也治风湿日久肢体关节痹痛。
方解:黄芪为君,益气通脉,大剂量能升陷启痿。
《医林改错》曰“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
“元气一亏,经络自然亏虚,有空虚之隙,难免其气向一边归并;归并于右侧,左半身无气,无气则不能动,不能动,名曰半身不遂。
”用重量黄芪立意在此。
桂枝温通肢体经脉。
田七、丹参、红花、川芎活血化瘀止痛,田七化瘀止血,对血瘀与出血有双向作用。
路路通、鸡血藤、血风藤祛风通络利关节。
《本草纲目》曰路路通能“舒筋络拘挛”。
《饮片新参》曰鸡血藤能“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络”。
《常用中草药手册》谓血风藤能“舒筋活络,治四肢麻木,筋骨痛”。
水蛭、全蝎、蚯蚓、蜈蚣化瘀祛风通络。
《本草经百种录》曰水蛭“性迟缓而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
《本草求真》谓全蝎治“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謇涩,手足搐掣”。
活血通络汤

活血通脉汤【方名】活血通脉汤【组成】丹参30克,田七15克,赤芍10克,葛根30克,黄芪30克,何首乌20克,女贞子20克,法半夏6克。
【功能】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滋肾豁痰。
【主治】脑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之头晕、眼花、头痛、脑鸣、耳鸣、健忘、体倦乏力、腿膝酸软、语言不利、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或嗜睡、肢体麻木、反应迟钝【用法】每天煎服1剂,连煎2次,得药汁400毫升,分2次温服。
【方解】“老年多瘀”、“久病多瘀”。
临床观察,老年脑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多呈痰、虚、瘀,虚实夹杂。
上述三病除普遍存在血瘀证外,血液流变学检查血粘度也普遍增高,呈“粘、凝、滞”状态。
治疗主要应活血化瘀,改善血循环,软化血管,促进脂质代谢正常。
方中丹参有调气化瘀养血功效,《本草汇言》曰其“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
《滇南本草》说其能“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仲,惊悸不寐。
”田七有活血止痛功效,张锡纯谓其“化瘀血而不伤新血、为理血妙品”。
赤芍《别录》曰其能“通顺血脉,散恶血”。
三药结合,有活血化瘀、调气止痛、通脉定志功效,是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消除血瘀证主药。
葛根升清阳解肌,协助扩张血管,并有解除血管痉挛作用,是治清阳不升之头晕、头痛良药。
气为血帅,血瘀气虚,黄芪补气健脾,《本草逢源》谓其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本草疏证》曰其“凡营卫间阻滞,无不尽通”,大剂量黄芪与丹参、田七、赤芍配伍,能更好促进血运,改善大脑缺血缺氧,对消除血瘀证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黄芪补气健脾,法半夏燥湿祛痰,脾健痰湿自化,促进体内脂质代谢正常。
何首乌、女贞子养血滋肾,补髓海,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
临床应用:本方以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为主,加减变通以后,也可用于脑萎缩、脑痴呆、冠心病。
用本方加减治疗脑动脉硬化症68例,显效42例,总有效率为95.6%。
【加减】肝阳上亢头痛头晕严重,酌加羚羊角、钩藤、杭菊;失眠严重酌加炒枣仁、龙齿、茯神;腰膝酸软酌加熟地、桑寄生、山萸肉;大便溏、小便多酌加白术、菟丝子、覆盆子;健忘严重酌加益智仁、石菖蒲、远志;体倦乏力严重酌加人参、白术、冬虫夏草。
益气活血汤

益气活血汤
【配方】
黄芪30克,党参30克,丹参30克,益母草20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刺五加15克,牛膝15克,当归15克,鸡血藤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穿山甲(代)10克。
【主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用法用量】
1.上方加水煎成汤剂300毫升,待用;
2.每日1剂,分3次口服;每次100毫升,同时外敷活血回龙散:当归30克,红花25克,姜黄25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川乌15克,草乌15克,白芷15克,血竭10克,共研细粉;
3.取大葱头50克,清水煮沸10分钟后,取汁凉后加入上药,调成糊状敷于温水洗净后之髋部。
每日换1次,60日为1个疗程。
【方解】
益气活血汤中黄芪、党参、刺五加等均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明显增加外周血管的血流量,可改善骺动脉的血流量。
益气活血化瘀类药物可改善股骨缺血,有利于骨的修复作用,对消除肿胀、充血、水肿等有明显的作用。
同时配合外敷活血回龙散,以内外兼治,疏筋理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症状缓解,促进关节恢复。
【特别说明】
股骨头坏死多为骨质的血供障碍所致,故也称“缺血性坏死”。
常见病因有外伤(如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挤压性损伤等)、长期服用激素药物、大量饮酒、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等。
治宜活血化瘀,补益气血。
【禁忌】
治疗期间需制动,忌吸烟。
益气活血通络汤在老年病应用

C J G MC M N o v e m b e r 2 0 1 4 . V o l 2 9 . 1 1
。 2 4 0 1・
做法 : 将 羊 肾去膜 洗净 , 羊 肉切块 。枸 杞 子 、 羊肾 、 羊 肉并入 佐料 , 放 入锅 中 同煮汤 , 或 下米成 粥 。晨起 作 早餐 食 用 。 . .
诊断 、 疗效 标 准 》 , 并经头部 C T诊 断 。 中医 认 为 急 性
缺血 性脑 中风 主要病 因是风 、 火、 瘀、 痰, 本 方适 用 于血
瘀 证 为 主 因 病 人 。 血 瘀 证 诊 断 标 准 参 照 中 国 中西 医 结
被选 登 于《 中国 中 医药 报 》 名 医名 方 专 栏 , 并入 书《 中
量少 或多 ; 乍寒 乍 热 , 烘热汗出 , 头晕耳鸣, 健忘 , 腰 背
益 气 活 血 通 络 汤 在 老 年 病应 用
卢灿 辉 林 汉平 吴春 鸿 郑 婷 卢永 兵
摘要: 本文介绍应用全国著名老年医学专家卢永兵主任医师验方益气活血通络汤, 治疗急性瘀阻型缺血性脑中风、 老年脑供血 不足、 心血管病、 慢性肢体疼痛、 头部经验。
用 湿棉 纸封 严篮 子 口, 上 笼蒸 约 1 . 5小 时至 鸭熟 即可 。 功能 : 温补 肾 阳 。对 肾 阳不 足 , 又兼 肺 气 不 足 , 症 见 腰膝 酸 软 , 神疲体 弱者, 有 增 加 营 养 和 辅 助 治 疗 的
作用。
功能 : 温 补 肾阳 。二 仙 、 巴戟 天 、 枸杞 子温 肾阳 ; 当
( 4 ) 虫草全 鸭 ( 《 中医药膳 与食 疗》 )
原料 : 冬虫夏 草 1 0 g , 老雄鸭 1 只, 绍酒 1 5 g , 生 姜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效果研究

炒白术10 g、焦艾叶9 g、小茴香5 g,水煎服,在餐后服下,每天服1剂,连续用药50天[30]。
《太平圣惠方》中所载的艾叶丸可用于治疗腹痛、泄痢及劳后带下,其药物组成为:艾叶(微炒)4两、白头翁1两,。
艾叶散可用于治疗小儿冷痢或久痢,其药物组成为:艾叶(微炒)半两、黄连(去须,微炒)半两、木香半两、当归(锉,微炒)3分、诃黎勒(煨,用皮)3分、干姜(炮裂,锉)1分、龙骨3分。
《普济方》中所载的保婴艾叶汤可用于治疗小儿冷痢腹痛,其药物组成为:陈艾叶(炒)1两、当归1两、干姜半两、木香半两、厚朴(制)半两、肉豆蔻半两、草果半两、良姜1两、丁香1两、甘草5分。
4.6 用艾叶治疗哮喘、咳嗽有痰艾叶具有平喘、镇咳、祛痰的功效。
《履巉岩本草》中说:“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在现代临床上,常使用艾叶治疗哮喘 ,效果较为理想[31]。
5 小结艾叶具有价廉、毒副作用小等特点。
龚彦胜等[32-33]的研究发现,小鼠或大鼠连续服用一定浓度艾叶水提液及艾叶挥发油的时间若超过7天,可发生肝损伤,大鼠在连续服用此药21天后其肝脏可受到明显且不可逆的损伤,但其血常规检测指标及肾功能受到的影响不显著。
这说明,艾叶有小毒,不可过量服用或长期服用。
另外,艾叶有兴奋子宫的作用。
炮制方法得当、剂量适宜的艾叶有止血的作用。
但超量使用艾叶会引起子宫出血、痉挛或收缩,进而可导致流产或先兆流产。
艾叶的使用方法有灸疗、内服或熏洗外用等。
在2015年版的《中国药典》中规定,艾叶的内服用量为3~9 g。
在中医的经方、验方中,艾叶的主要功效为温经止血、调经、安胎、兴奋子宫、温中等。
目前,针对艾叶进行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仅停留在实验室研究方面,尚未对其进行相应的临床试验。
在今后我们应对该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1] 张元,康利平,郭兰萍,等.艾叶的本草考证和应用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3):245-255.[2] 赵志鸿,王丽阳,郑立运,等.艾叶挥发油对HBV的抑制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0(2):301-304.[3] 李真真,吕洁丽,张来宾,等.艾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6,43(6):1059-1066.[4] 孙蓉,黄伟,王会.与功效、毒性相关的艾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2009,6(11):676-679.[5] 张袁森,张琳,倪娜,等.艾叶的体外凝血作用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0,27(2):156-157.[6] 陈朝阳,李娜,柳莺南,等.艾叶与艾叶炭对小鼠虚寒性出血的影响实验研究[J].亚外传统医药,2016,12(15):11-12.[7] 龚玉英.堕胎的机理及艾叶的安胎作用[J].河南中医,2003,23(12):63-64.[8] Bishnu Prasad Pandey Rupak Thapa Anil Upreti.Chemicalcomposition,antioxidant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essential oil and methanol extract of Artemisia vulgaris and Gaultheria fragrantissima collected from Nepal[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2017,10(10):952-959. [9] 努尔比耶·奥布力喀斯木,热娜·卡斯木,杨璐,等.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和抗真菌活性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9):1195-1202.[10]刘萍,刘巍,袁铭.艾叶与复方艾叶水提液体外抗菌作用比较[J].医药导报,2007,26(5):484-485.[11]林文龙.艾叶佐治哮喘性支气管炎22例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03,24(6):55-56.[12]龚军,张茂美,刘宏伟,等.艾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8,46(4):10-12.[13]瞿燕,秦旭华,潘晓丽.艾叶和醋艾叶炭止血、镇痛作用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4):46-47.[14] 杨长江,田继义,张传平,等.艾叶不同炮制品对实验性炎症及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4):63-65. [15]隆雪明,刘湘新,丁小波,等.艾叶复方制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08,44(2):50-51.[16]尹美珍,胡岗,苏振宏,等.艾叶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酶活性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9):2118-2120.[17]李慧.艾叶的药理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J].基层中药杂2002,16(3):51-53.[18]龚军,张茂美,刘宏伟,等.艾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8,46(4):10-12.[19]陈腾蛟.艾叶饮片炮制古今文献研究[J].齐鲁药事,2010,29(6):358-361.[20]庞蕾蕾,梅全喜.艾叶的制剂研究概况[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1):56-57.[21]牛国英.温经汤配合蠲痛散敷脐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76例[J].陕西中医,2009,30(7):787-788.[22] 张建波.痛经验方四则[J].临床报道,2012,20(10):58.[23]卢祥之.中国名医名方(第1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385,476.[24] 梅全喜.艾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65-184.[25]李宝顺,赵莉,郭建新,等.名医名方录(第1辑,第1版)[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1:118,291.[26] 吴丹媛,贝进凯,黄耀权,等.广东实用中成药(第1版)[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337[27]蔡平.艾叶的药理作用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2):1137-1139.[28]戴卫波.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艾叶治疗疾病的机理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7):5-7.[29]许济,王绵之,许子建,等.方剂学(第1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2,156,159.[30]丁安伟.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1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27.[31]卢祥之.中国名医名方(第1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385,476.[32]龚彦胜,黄伟,钱晓路,等.艾叶不同组分对正常大鼠长期毒性实验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7,8(7):401-406[33]龚彦胜,张亚囡,黄伟,等.艾叶不同组分致小鼠肝毒性氧化损伤机制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7,8(7):407-409.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效果研究吴小曼(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医院,海南 琼中 572900)[摘要]目的:研究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医名方:益气活血通络汤
卢永兵,男,1942年3月生。
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原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院长。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名中医。
曾获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优秀中医工作者、广东省优秀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家庭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揭阳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是广东省八、九届人大代表、揭阳市第二届政协常委、揭阳市科协主席。
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从上世纪70
年代起致力于老年医学研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潜心钻研,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尤有心得。
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103篇。
主编、协编《老年医学新进展》等医学专著8部。
益气活血通络汤
组成:黄芪100g,丹参15g,田七15g,川芎8g,红花8g,鸡血藤20g,血风藤15g,桂枝5g,路路通20g,水蛭10g,全蝎10g,蚯蚓15g,蜈蚣10g。
功能:益气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脑中风后遗症口眼喎斜,肢体瘫痪,也治风湿日久肢体关节痹痛。
方解:黄芪为君,益气通脉,大剂量能升陷启痿。
《医林改错》曰“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
“元气一亏,经络自然亏虚,有空虚之隙,难免其气向一边归并;归并于右侧,左半身无气,无气则不能动,不能动,名曰半身不遂。
”用重量黄芪立意在此。
桂枝温通肢体经脉。
田七、丹参、红花、川芎活血化瘀止痛,田七化瘀止血,对血瘀与出血有双向作用。
路路通、鸡血藤、血风藤祛风通络利关节。
《本草纲目》曰路路通能“舒筋络拘挛”。
《饮片新参》曰鸡血藤能“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络”。
《常用中草药手册》谓血风藤能“舒筋活络,治四肢麻木,筋骨痛”。
水蛭、全蝎、蚯蚓、蜈蚣化瘀祛风通络。
《本草经百种录》曰水蛭“性迟缓而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
《本草求真》谓全蝎治“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謇涩,手足搐掣”。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
《滇南本草》曰蚯蚓能“祛风,治口眼歪斜,强筋治痿”。
叶天士很重视应用虫类药物治疼痛痿废,他说:“病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通逐邪。
”不论是缺血性脑中风,还是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后均以瘀为主,因而脑中风后遗症可益气活血通络论治。
临床加减:血压偏高、头胀痛加葛根20g、杭白菊15g;腰膝酸软加熟地15g、怀牛膝15g、杜仲10g;血糖偏高加葛根15g、熟地15g、花粉15g、萆薢15g;合并冠心病心绞病加栝楼仁20g、薤白10g;有出血倾向去红花、川芎减半,加仙鹤草20g;健忘加石菖蒲15g、远志10g;痰多加法半夏10g、胆南星10g;大便秘结加大黄(后下)15g。
病例:黄某,男,55岁。
2004年8月13日初诊。
病者昏睡,家属诉其2天来常头痛头晕,大便5天未解。
晨起发现口眼喎斜,身不能动,小便失禁。
诊见面色、唇色晦暗,口眼向左侧喎斜,左半身瘫痪。
舌尖边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弦。
血压138/70mmHg。
嘱送医院进行CT增强扫描,示大脑右侧梗塞。
家属强烈要求在家治疗,遂处方:(1)益气活血通络汤加葛根20g,法半夏10g,郁金10g,石菖蒲20g,大黄(后下)15g,日煎1剂,乘温化开苏合香丸一粒,鼻饲。
(2)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25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滴。
(3)插导尿管。
第3天,病者基本清醒,不能对答,能用健侧手指示意,二便自解。
上方去苏合香丸、大黄,余药同。
第6天病者能对答,口眼喎斜明显改善,诉头微晕、乏力,患侧麻痹。
上肢肌力仍0,下肢能缓慢屈伸。
用益气活血通络汤全方,加服维脑路通片,日3次,每次2片。
第18天口眼喎斜消失,患侧下肢能随意活动,上肢能握拳,肌力IV。
上方不变,再服10天,患侧上下肢活动自如,生
活基本自理,自觉乏力。
上方去红花、水蛭、全蝎、蜈蚣、蚯蚓,加熟地15g,怀牛膝15g,桑寄生30g。
服15剂后,一切正常。
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