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文(六篇)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一,卫生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单位各岗位人员要熟知消毒常识,建立健全各岗位消毒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消毒管理规范与标准,认真做好公共场所空气和各类公共用品的消毒工作,坚持一去污清洗、二浸泡消毒、三清水冲净的总原则;要设置专用消毒间(区),消毒间(区)面积、设施、备品及管理符合公共场所许可和有关标准要求,消毒间不得取消、挪用,消毒应有消毒记录;可重复性使用的公共用品外送清洗消毒时,应分类收集、存运,建立送接台帐,索取消毒物品检验合格证明;一人/次性使用的公共用具用品不得违反规定再重复使用,回收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第二,索证管理制度。
采购和接收消毒器材设备设施、消毒药剂、涉水卫生安全产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外送洗涤消毒的各类物品时应索取相关资质证件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单,建立台帐,一次一记,帐物相符,原始凭证齐备;不得采购“三无”和假冒伪劣产品,采购前、入库前、出库前和使用中要查验相关产品的资质证件和商标及说明书,一旦发现不合格或超期产品应及时停购停用,坚持质量和安全第一的原则,发现相关公共卫生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问题产品溯源。
第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公示制度。
依据新版《实施细则》第十九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条,公共场所应对卫生管理质量与信息进行公示,接受消费者和社会的监督,公示内容包括:卫生许可证,卫生信誉度等级,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卫生质量监测结果,健康体检培训合格证件、关键性卫生制度、卫生质量投诉举报电话等。
第四,公共场所单位禁烟制度。
公共场所应在醒目的位置设置禁烟警语和禁烟标识,不得在公共场所内设置自动售烟机;要建立劝阻吸烟责任制,对吸烟者及时进行劝阻管理,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
第五,员工健康体检制度。
直接从事为顾客服务的人员和接触公共卫生用品的管理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体检证明后,方可上岗;在岗员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患有甲肝、戊肝、伤寒、痢疾以及其他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患有肺结核和化脓性和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必须离岗休息;患有上述健康禁忌疾病的人员,病愈后应持相关诊断证明方可重新上岗。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公共场所是人们集体活动、交流的场所,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家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特制定本消毒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提高卫生水平,预防疾病传播。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规范、科学、有效进行,促进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的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学校、医院、餐饮场所等。
4. 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疫情发展和公共场所特点,制定消毒方案和周期,确保消毒工作的科学性。
(2)规范性原则: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消毒管理,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性。
(3)全员参与原则:要求公共场所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到消毒管理中来,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5. 责任与义务(1)公共场所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本制度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检查评估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2)消毒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工作,保证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及时上报消毒情况和问题。
(3)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消毒工作,遵守消毒操作规程,做好日常清洁工作,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整洁。
6. 消毒工作管理流程(1)消毒前准备工作:消毒负责人组织消毒人员梳理工作流程,准备好所需消毒工具和消毒剂。
(2)消毒操作: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工作,包括表面擦拭消毒、空气消毒、物品消毒等。
(3)监督检查:消毒负责人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确保消毒工作符合要求。
(4)记录上报:消毒人员要及时记录消毒情况,包括消毒时间、地点、消毒剂使用情况等,上报给消毒负责人。
(5)问题处理:消毒负责人对上报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7. 消毒剂选择与使用(1)根据不同的公共场所和消毒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确保杀菌效果。
(2)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消毒剂的配制和使用,不得超量使用或滥用消毒剂。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一、背景和目的
为了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和安全,预防疾病传播,特制定本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酒店、医院、学校、公共交通等。
三、责任和义务
1. 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建立消毒管理制度,并明确责任人,落实
消毒工作;
2. 消毒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3. 员工应遵守消毒管理制度,积极配合并参与消毒工作。
四、消毒措施
1. 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地面、墙壁、门把手、
电梯按钮等;
2. 餐厅、厕所等特殊场所应加强消毒频率;
3. 使用专业消毒剂进行消毒,并确保其有效性。
五、消毒设备和工具
1. 公共场所应配备适当的消毒设备和工具,包括喷雾器、蒸汽清洁机等;
2. 消毒设备和工具要定期维护和清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六、个人卫生管理
1. 员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2. 不得在公共场所吃东西、吸烟等,以防交叉感染。
七、消毒记录和监督
1. 消毒工作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消毒时间、地点、消毒剂使用情况等;
2. 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应定期对公共场所的消毒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制度执行。
八、处罚措施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公共场所,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向社会公布。
以上为《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内容,望各公共场所管理者和员工认真执行,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范围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安全,提升公共卫生水平,规范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行为,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酒店、医院、学校、办公场所等。
二、管理责任1.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应设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消毒工作,确保全面、规范的消毒工作的开展。
2. 公共场所应建立消毒管理工作台账,记录消毒人员、消毒日期、消毒地点、消毒用品等相关信息,并定期报送给上级部门。
3.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并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三、消毒措施1. 全面消毒公共场所应对公共区域、卫生间、办公设施等进行全面消毒。
消毒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地面、桌面、门把手、电梯按钮、洗手间设施等。
消毒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少于每日一次。
2. 高温消毒公共场所应配备高温消毒设备,对餐具、杯具、毛巾等进行高温消毒处理。
消毒温度应达到60摄氏度以上,并确保消毒时间不少于15分钟。
3. 化学消毒剂公共场所应采用合格的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保持有效期内。
消毒剂的使用应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确保消毒效果。
4. 物理隔离措施公共场所应合理设置物理隔离措施,如隔离带、隔离桌面等,以减少人员接触造成的交叉感染风险。
四、消毒用品和设备1. 消毒用品公共场所应配备符合卫生标准的消毒用品,包括但不限于消毒剂、湿纸巾、消毒湿巾等。
消毒用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清洁的地方,防止受潮污染。
2. 消毒设备公共场所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设备,如高温消毒设备、紫外线消毒设备等。
消毒设备应经过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五、消毒管理流程1. 制定消毒计划公共场所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消毒计划。
计划应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区域、消毒方式、消毒人员等信息,并提前安排好消毒工作进度。
2. 消毒操作消毒人员应按照消毒计划,进行消毒操作。
消毒操作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确保消毒效果。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7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1、应配备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工作,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柜,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客房座便器应每日一消毒。
5、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6、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7、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8、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二)1、应配备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橱,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____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5、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6、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7、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管理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主要包括
以下内容:
1. 消毒设施和器具的配置:公共场所应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和器具,如消毒剂、消毒液、喷雾器等,以便对场所进行消毒。
2. 消毒计划和频率:根据公共场所的使用和人流量,制定消毒计划和频率。
一般情况下,要求每天对公共场所的常用区域进行消毒,如门把手、楼梯扶手、卫生间等。
3. 消毒方法和操作规程:确定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法和操作规程,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浓度和时间,推荐使用物理消毒方式,如紫外线消毒等。
4. 消毒管理责任人:指定专人负责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工作,确保消毒工作的落实和
有效性。
5. 消毒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消毒记录和档案,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人员和
消毒情况,并保存一定时间,以备查阅。
6. 员工培训:对负责消毒管理的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消毒知识、消毒方法和操作
规程等,以提高其消毒技能和意识。
7. 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8. 监管和监测:政府部门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监管和监测,确保消毒工作符合
相关标准和要求。
9. 公众宣传和教育:加强公众对消毒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消毒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模版(3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众健康,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持公共场所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医院、学校、公园等。
第三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健全消毒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消毒工作。
第四条公共场所应当定期对场所进行消毒并保持消毒记录,确保消毒工作的实施和效果。
第五条公共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和消毒用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六条公共场所应当加强职工的卫生健康培训,并提高职工的卫生健康意识。
第七条公共场所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要求进行消毒工作,严禁使用不合格消毒剂和设备。
第八条公共场所应当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第二章消毒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第九条公共场所应当设立消毒管理岗位,并指派专人负责场所的消毒工作。
第十条消毒管理岗位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制定消毒工作计划、采购消毒用品、指导职工进行消毒操作、做好消毒记录等。
第十一条消毒管理岗位应当具备相关的卫生健康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十二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消毒工作的档案,包括消毒计划、消毒记录、消毒设备和消毒用品的购进记录等。
第十三条公共场所应当定期召开消毒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第三章消毒工作的流程第十四条消毒工作应当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消毒前的准备工作1. 消毒管理岗位负责制定消毒工作计划,明确消毒目标、对象和频次。
2. 职工应当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3. 检查消毒设备和消毒用品的使用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4. 了解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浓度要求。
(二)消毒操作1. 根据消毒计划,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消毒对象进行消毒。
2. 消毒操作应当遵循正确的消毒流程和操作规范。
3. 消毒剂的使用应当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严禁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消毒剂。
4. 消毒操作结束后,应当对消毒设备和消毒用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2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1、应配备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工作,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柜,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____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客房座便器应每日一消毒。
5、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6、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7、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8、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2)是指为了保障公共场所卫生安全,防止疾病传播,制定的一系列消毒管理措施和规定。
以下是一般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内容:1.制定消毒方案:根据公共场所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消毒方案,包括消毒频率、消毒方法、消毒剂的选择等。
2.消毒人员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培训,包括消毒原理、消毒操作规程、个人防护措施等,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3.设备设施消毒:定期对公共场所的设备设施进行消毒,包括门把手、扶手、公共电话、电梯按钮等经常接触的区域和物品。
4.空气消毒:对空气进行消毒处理,可使用紫外线消毒灯、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消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5.卫生间管理:对公共场所的卫生间进行定期消毒,重点清洁马桶、水龙头、洗手盆等设施,并配备消毒剂和卫生纸等物品。
6.定期检测: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检测,监测消毒工作的效果,并针对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消毒管理措施。
7.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公共场所卫生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应配备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工作,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柜,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客房座便器应每日一消毒。
5、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6、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7、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8、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1、应配备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橱,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5、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6、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7、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美容美发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1、应配备有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营业面积超过50平米的场所,必须设有专用密闭消毒间;营业面积低于50平米的场所,应设有清洗消毒专区。
消毒后的用品用具应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容器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理发工具等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5、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6、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常用消毒液使用方法
一、84消毒液
1、一般物体表面→→1份“84消毒液”与24份“水”相溶合。
有效氯含量:500mg/L。
消毒时间:30分钟。
消毒方法:擦拭、喷洒、拖洗消毒后用清水洗净。
2、白色织物→→1份“84消毒液”与24份“水”相溶合。
有效氯含量:500mg/L。
消毒时间:30分钟。
消毒方法:浸泡消毒后用清水洗净。
3、消毒饮食具:用原液按照1:9的比例兑水(半盆水倒入6盖),将需要消毒的器具置于稀释好的液体中浸泡20分钟。
4、一般物体表面(厕所、马桶、地面等)和公共场所环境(下水管道、沟渠、垃圾桶等):用原液按照1:29的比例兑水(半桶水倒入4盖),浸泡20分钟或抹布、拖把擦洗,或用塑料壶喷洒。
5、织物(毛巾等,衣物尤其是彩色衣物不要使用):用原液按照1:29的比例兑水(半桶水倒入4盖),浸泡20分钟后用清水过净。
二、过氧乙酸
1、空气消毒:0.05%过氧乙酸喷洒,30分钟后可达消毒效果。
2、餐饮具:0.5%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
3、卫生洁具:0.2--0.5%擦拭,5--10分钟后可达消毒效果。
三、酒精
常用于理发工具、话筒等顾客用品用具的消毒,用75%酒精棉球擦拭物品的各面,作用时间5--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