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

合集下载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密云县第六幼儿园付寒兵打开《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一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写在前面”的话,它将我带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在这里,作者虞永平教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本书是他对幼儿生活、幼儿生命、童年幸福及其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等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立场,虽然策略和方法是有变化的,但虞永平教授的基本观点却始终如一而不曾改变。

他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各种活动,使幼儿重要的生活内容,所以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充实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的生命,幼儿园课程应该关注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现实基础。

所有幼儿园的课程是能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一切活动,它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但又不失死板,而是有灵活性的,是预成与生成相结合的。

在这些话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幸福之间的关系。

书中的文章中明确的指出了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幼儿生命成长,提倡幼儿园的课程应该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幼儿生活的本职,承认、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对“竞争观”进行了批评,自里行间感受到了幸福对与学前课程的重要性,也深刻的探讨了幼儿教育与幸福的关系,对幼儿园课程存在不良现象进行了分析,帮助我们找出了学前教育质量低的真正原因。

看了此书以后,让我对幼儿园课程建设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要全面的进行课程建设的基础是要以幼儿为主,以幼儿发展的出发点为主。

幼儿园课程和幼儿的幸福这两者并不是矛盾的,想想现实生活中,许多幼儿园为了追逐利益,过多的进行课程的过度开发,对幼儿进行“轮番轰炸”,让幼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样的课程是与幼儿发展相违背的,也是我们坚决杜绝的课程;还有书中提到的“竞争观”,也引起了我的思索。

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好的世界,幼儿需要的不是竞争,而是一个能得到积极支持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教师的幸福的,只有这样才能把幸福的理念与味道传递给幼儿,让幼儿感受到幸福:在一个充满支持的生活和环境中,他们需要、兴趣被充分关注,他们的天性被充分关注,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被充分关注,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学习,能将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幼儿喜欢的学习方式,与真正感兴趣的课程。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

读书笔记童年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岁月,也许长大以后他不会记得童年发生的事情,哪怕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会记得,但是童年的生活、生长经历都会影响他未来的认知、情感、思维方式。

在现代一个高负荷的信息时代,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孩子们所渴望的,是家长、社会应当给与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应当配合的。

读了虞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一、关于幼儿园的表演区一位学者说过,幼儿的童年是成人生活的演练。

对于这句话我并不赞同,但是我认为幼儿需要通过表演来感受、认知、理解这个他尚且不太熟悉的社会以及其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

因此,幼儿园有为幼儿创设表演的机会和条件的必要性。

我所在的幼儿园比较注重幼儿的表演,在此过程中,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表演真正有效的融入到小班活动中?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语言、动作、表情等发展尚属于初始阶段,我认为该阶段幼儿的表演更多的是情感的投入。

其中,表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通过准备充分的表演材料以及好的剧本,让幼儿去感受,从而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

在这类表演中,角色的选择应当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并且随着活动的进程可以进行转换、改变。

一个剧本是否好,应该观察幼儿的表现。

如:我们班有一个剧本大约一个月没有进行表演了,一个幼儿问我,“老师,我们怎么不表演XXX啦?好久没有表演了。

”我问:“你还想表演那个吗?”幼儿很用劲的点头,说,“恩!”因此,我认为,一个经典的剧本应该让大多的幼儿想要去表演。

二、关于课程设计书中提到“在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设计符合班级和幼儿园实际的课程,应该是未来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

”因此,课程是“活”的,是因地制宜的。

除此之外,我认为课程设计的关键是关注幼儿的反馈。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的基本范畴应该是幼儿喜爱的、乐于参与的课程。

然而,对于课程设计中,有效反馈和无效反馈是教师应当去思考的。

为幼儿创造幸福快乐的童年《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

为幼儿创造幸福快乐的童年《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

为幼儿创造幸福快乐的童年《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裴娟,作为新老师,比起实践行动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理念。

有了理念作为引导,行动上才会有方向。

而虞永平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让各种类型的老师读了都会有不同感悟体会的。

其中给我感悟最大的就是课程资源生活化、多元化。

从种子这一主题孩子们抛出问题:蚕豆和毛豆一样吗?结合这个季节正好可以种植蚕豆,和孩子商量以后,就种下了蚕豆。

幼儿参与种植与管理,锻炼了观察能力,也能获得很多种植方面的经验。

我们班的孩子观察蚕豆时,有的孩子发现蚕豆宝宝努力把土顶出来发芽了,有的孩子发现蚕豆叶上黑黑的,有的孩子发现刚长出来的蚕豆叶像张开的小喇叭。

在参与种植和管理的过程中,幼儿对很多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深人的了解,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有了对比性的了解,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植物的特性,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我们班的蚕豆有沙种、土种、水种三种方式,孩子们猜猜哪种会长得更快更好。

时间长了,蚕豆越长越高,底部的茎渐渐地趴下来断了。

远远看过去,就像是两盆乱乱的矮草。

孩子们在观察的时候有注意到蚕豆断了,像是“骨折”了。

有的孩子试着用小手把断掉的两个地方叠在一起,有的孩子想用胶带把它们粘起来,有的孩子根据茎上的印子来猜测这个地方可能快要断了,也有的孩子猜可能是它们一个个地太重了,把它压倒了。

孩子们表示想救救它,于是就开展了“拯救蚕豆宝宝”的计划。

因此,幼儿园的种植不是随意的行为,而是有计划的行为;幼儿园的种植不同于社会生活中的绿化,而是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的种植不只是为了好看,而且是为了幼儿的发展。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和教育观,虞老师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这些正确观念,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实践,为幼儿创造幸福快乐的童年。

幼儿园教师《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

幼儿园教师《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

幼儿园教师《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前言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时刻都在关注如何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关爱给我所教的孩子们。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名为《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的书籍,对我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思考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阅读这本书后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一、课程与幼儿园教育书中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解释了什么是学前课程以及它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在阅读过程中更深刻地领悟到,学前课程不仅仅是一堆教学内容的堆砌,更是一种关注幼儿整体发展的综合性设计。

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学前课程,幼儿能够在快乐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二、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书中提到了在设计学前课程时,需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这让我深思,我们作为教师有时候过于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和特点。

从现在开始,我决定要更加耐心地观察和了解每个孩子,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三、重视游戏的重要性书中提到幼儿园教育中的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还能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游戏,幼儿能够体验到成功和失败的感觉,培养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在教学中使用游戏的方式和方法,力求创造更好的游戏环境。

四、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书中提到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

幼儿正处在探索世界的关键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创造机会和环境,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发现。

这对于他们的认知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都非常重要。

五、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书中强调了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容易学习,更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因此,我决定在教室布置和教学活动设计上更加注重创造一个充满温暖和友善氛围的环境,让孩子们对学前课程充满期待。

六、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在书中的最后,我被提到了家园合作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的读后感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的读后感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的读后感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的读后感学前课程是指提供给幼儿的教育和培养,这门课程在幼儿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学前课程能够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认同感和独立性,促进身体素质和智力发展,提高幼儿自尊和自信。

笔者最近读了一本名为《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的书,对于学前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书是一本实用而富有启发性的指南,通过对学前课程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的讨论,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了有用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幸福的童年。

读完这本书,我有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学前课程无疑是对幼儿成长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将引导幼儿在理解自我和周围世界之间建立联系和桥梁,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如此一来,幼儿得以在更加积极,更加乐观的态度下面对生活中无法避免而又极其重要的课程和任务,为日后的学习和人生做好最佳准备。

与此同时,学前课程也是培养幼儿人格和情感发展的关键环节。

孩子们在学前的阶段接受不同层面上的帮助和奖励,以及对错误和挫折的配合和纠正。

在这些变化之中,他们逐渐提高自我意识,成为自己的人,并进一步发掘自已的特长,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随之而来的是,孩子们能够从同伴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认同,而不再受到种种压力和排斥。

其次,学前课程的实施方法和途径也相当重要。

书中提到了许多非常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展示优良风尚,如何与幼儿进行亲密互动,如何在游戏和娱乐中学习基本概念和技能,如何培养儿童的好习惯等等。

重要的不是这些方法的内容,而是基于他们所约定的准则和基本原则。

通过与孩子一起学习和游戏,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熟悉他们的需要和特点,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只有在探究、创新和试验中寻求突破和改变,才能不断完善学前课程和发掘更多潜在潜质。

最后,学前课程的成效和影响取决于家长、幼儿园教师和其他干预者的共同努力。

书中提倡家长和教师共同协作、相互配合,以共同发展幼儿的成长潜力。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书笔记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书笔记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书笔记好嘞,今天咱们聊聊“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这话题。

提到童年,哎呀,脑海里满满的都是那种阳光明媚的日子。

孩子们在公园里追逐打闹,笑声像小溪一样潺潺流淌,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跟着他们一起欢笑。

说到学前课程,那可真是个关键点。

小孩子在这一阶段,像小海绵一样,啥都能吸收进去。

教育不仅仅是教会他们数数、认字,更是帮助他们建立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想想那些游戏,都是学习的好机会,不是吗?玩积木、画画、拼图,都是在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小朋友们在一起互动,不仅仅是玩,还是在学会如何和别人相处,懂得分享、合作这些道理。

幸福童年可不仅仅是玩乐,咱们也得关注他们的情感发展。

孩子们需要安全感,需要被爱护。

家长的陪伴和关心,简直就是孩子们心灵成长的肥料。

家长不妨放下手机,陪着孩子一起玩,那个瞬间可比任何昂贵的玩具都珍贵。

说实话,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心理状态真是关键。

愉快的心情能让他们的学习事半功倍。

像是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能用幽默的方式来讲课,孩子们绝对是眼睛发亮,乐在其中,绝不会觉得无聊。

教育不应该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想想那些课堂上的小插曲,老师用生动的故事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心里就想着:“哇,原来学习可以这么好玩!”这时候,孩子们的求知欲就像小火苗一样被点燃,接下来就是一片热火朝天。

学前课程就是这样,既要让孩子们快乐,又要让他们在玩乐中成长,简直是一种艺术。

很多时候,咱们也会发现,孩子们通过游戏学到的东西,比死记硬背的知识更有用。

他们会在玩中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应对挫折,真是一举多得。

再说到幸福童年,这不仅仅是环境的问题,更是心态的体现。

很多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心态自然就会阳光。

幸福童年就像那朵盛开的花朵,只有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才能绽放得如此美丽。

家庭的氛围,父母的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理发展。

有些父母可能工作忙碌,没时间陪伴,但只要用心去关怀,哪怕是简单的一句“我爱你”,都能让孩子心里暖暖的。

守护童年幸福——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

守护童年幸福——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

守护童年幸福——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南园幼儿园俞炜,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也是几年来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读了虞永平教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一书之后,让我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有了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

拿到书本,一下抓到我眼睛的是童年这两个字,童年,我认为是我们人生中最为幸福的阶段,同时,童年的生活经历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动作等的发展,可以说,对我们往后的人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

而当今社会,科技水平、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儿童所需要的不仅仅只是物质的满足,更应关注到他们精神层面的需要,而此时,给予幼儿一个幸福的童年显得十分有必要和重要。

正是由于这种现实需要和需求,使我认真的阅读完了整本书并能产生与之共鸣的所思所感,写下这篇读书心得。

虞教授在该书中主要阐述了自己对学前儿童的生活、生命以及学前儿童的童年幸福等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其中,最使我感慨颇深、收获良多的,是书本第六部分“幼儿园课程与教师、家长”中,关于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一块内容。

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都知道,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虞永平教授也在书中写到“家长是基本的教育者”,由此可见,家长在幼儿的早期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这也就要求了家长不能像之前那样,仅仅重视幼儿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了他们精神层面的需要,当今社会,对于家长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让孩子吃饱穿暖,更重要的关注到孩子的内心,需要和成长的发展。

而正是这种需求,使得家长与幼儿园的课程渐渐产生了联系。

正如书中所提到的“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人们已经开始关注家长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但同时,虞永平教授也指出了目前我们家园合作中所产生的问题“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家长对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参与”,而并非是对幼儿的发展的关注,这与我们家园共育的目标是不吻合的,我们应对此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例如可以借鉴学习西方对于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活动时的层次来学习吸收,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家园的课程共育,共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体会幸福童年。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精选多篇)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精选多篇)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精选多篇)第一篇: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童年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岁月,也许长大以后他不会记得童年发生的事情,哪怕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会记得,但是童年的生活、生长经历都会影响他未来的认知、情感、思维方式。

在现代一个高负荷的信息时代,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孩子们所渴望的,是家长、社会应当给与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应当配合的。

读了虞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一、关于幼儿园的表演区一位学者说过,幼儿的童年是成人生活的演练。

对于这句话我并不赞同,但是我认为幼儿需要通过表演来感受、认知、理解这个他尚且不太熟悉的社会以及其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

因此,幼儿园有为幼儿创设表演的机会和条件的必要性。

我所在的幼儿园比较注重幼儿的表演,在此过程中,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表演真正有效的融入到小班活动中?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语言、动作、表情等发展尚属于初始阶段,我认为该阶段幼儿的表演更多的是情感的投入。

其中,表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通过准备充分的表演材料以及好的剧本,让幼儿去感受,从而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

在这类表演中,角色的选择应当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并且随着活动的进程可以进行转换、改变。

一个剧本是否好,应该观察幼儿的表现。

如:我们班有一个剧本大约一个月没有进行表演了,一个幼儿问我,老师,我们怎么不表演XXX啦?好久没有表演了。

我问:你还想表演那个吗?幼儿很用劲的点头,说,恩!因此,我认为,一个经典的剧本应该让大多的幼儿想要去表演。

二、关于课程设计书中提到在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设计符合班级和幼儿园实际的课程,应该是未来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

因此,课程是活的,是因地制宜的。

除此之外,我认为课程设计的关键是关注幼儿的反馈。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的基本范畴应该是幼儿喜爱的、乐于参与的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
童年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岁月,也许长大以后他不会记得童年发生的事情,哪怕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会记得,但是童年的生活、生长经历都会影响他未来的认知、情感、思维方式。

在现代一个高负荷的信息时代,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孩子们所渴望的,是家长、社会应当给与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应当配合的。

读了虞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关于幼儿园的表演区
一位学者说过,幼儿的童年是成人生活的演练。

对于这句话我并不赞同,但是我认为幼儿需要通过表演来感受、认知、理解这个他尚且不太熟悉的社会以及其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

因此,幼儿园有为幼儿创设表演的机会和条件的必要性。

我所在的幼儿园比较注重幼儿的表演,在此过程中,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表演真正有效的融入到小班活动中?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语言、动作、表情等发展尚属于初始阶段,我认为该阶段幼儿的表演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轻松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

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

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