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山居秋暝》(王维)课件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21 古诗词三首(共19张PPT)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21 古诗词三首(共19张PPT)人教部编版
统编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王维,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 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苏轼称 赞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张晓风《不朽的失眠》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小组合作学习 读一读:
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枫桥夜泊
找一找:
【唐】张继
找出景物,描绘画面,组内交流。 想一想:
月落乌啼霜满天, 哪些景物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
江枫渔火对愁眠。 悟一悟:
姑苏城外寒山寺, 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读出这种情感。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唐诗五首《山居秋暝》课件

唐诗五首《山居秋暝》课件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
01
02
03
04
诗中有画
王维以画家之眼观物,诗中描 绘的自然景色如画般细腻生动

意境深远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山村生活 情态,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
、幽远的意境。
语言凝练
王维的诗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 ,善于用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
的内涵。
音韵和谐
诗歌的音韵安排得当,读来朗 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社会责任
诗歌中表达了作者关注社 会现实、积极入世的态度 ,体现了儒家对社会责任 的强调。
道家思想在诗歌中体现
道法自然
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 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 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生。
无为而治
诗歌中表现出作者对自然 的敬畏和顺应,体现了道 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 张。
超脱物欲
诗歌中表达了作者对超脱 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向 往,与道家思想中追求心 灵自由的观点相契合。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概述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王 维、孟浩然等,他们继承并发展了谢灵 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传统,形成了一种
清新自然、恬静淡远的诗歌风格。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在创作上注重表现自 然美,多以农村景物、隐居的生活情趣 为题材,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意境幽深。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不仅丰富了古典诗歌的题材和内 涵,还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
唐诗五首《山居秋暝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诗人与作品背景介绍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意象与意境探讨 • 诗歌技巧与手法剖析 • 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挖掘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01
诗人与作品背景介

山居秋暝免费ppt课件

山居秋暝免费ppt课件

山居秋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启发后代诗人
《山居秋暝》对后代诗人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 诗人从中汲取灵感,借鉴 其表现手法和审美观念。
传承优秀文化
《山居秋暝》作为中华文 化的瑰宝,传承了优秀传 统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 。
增强文化自信
《山居秋暝》作为中国文 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增强 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和自豪感。
术效果。山居秋暝的语言特色源自平易自然王维的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读来朗朗上口 。
音韵和谐
诗歌的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给人以美的享受。
用词精准
王维在诗歌中用词精准,如“空山新雨后”、“ 明月松间照”等,使诗歌的表达更加传神。
山居秋暝的结构特色
层次分明
诗歌的结构层次分明,先描绘自然景色,再抒发情感,最后点题 ,使读者易于理解。
诗的主题思想
《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山林 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自然
美的赞美。
诗人通过对山林、明月、清泉等 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
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 和谐,表达了自己对和平、宁静
生活的向往。
诗的艺术特色
《山居秋暝》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 清新自然、优美宁静的意境。
诗人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静态的自然景物与动态的人物活动相结合,使画面 更加生动有趣。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山林的宁静与城市的喧嚣进行对比,突出了自己对 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03
山居秋暝的意境与意 象
山居秋暝的意境
山居秋暝的意境是清新、幽静、淡泊的,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隐居生 活的满足。
意象与意境的结合
山居秋暝的意象与意境紧密结合,通过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好 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山居秋暝》PPT课件

《山居秋暝》PPT课件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 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 (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 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 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 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 就。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著有《王 右丞集》。
知 识
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 绝句。
2.律诗
近 体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
诗 知
(简称五律、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
(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


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
知 识
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
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
把握节奏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 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清的 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 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 幽美的意境啊!
画面总合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 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 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 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意境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 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 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 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 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 画意的完美统一。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山居秋暝》课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山居秋暝》课件

二、词语对仗 1.出句和对句在同一位置上的词性必须 相同。 2、出句和对句在同一位置上的词义也要同 属一类。 3、出句和对句在同一位置上的结构必须对 称。(单纯词对单纯词,合成词对合成词) 4、出句和对句在同一位置上的字不能相同。
三、句式对仗 句子的句型和句法结构要相同一致。 即: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动宾短 语对动宾短语;偏正结构对偏正结 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 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 求字面要相对。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颈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
明月 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颈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
感谢聆听 敬请指正
再见
祝小朋友们 学习进步
五言律诗特点:
3.押韵固定。 五言律诗每联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
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一韵到底,不可 换韵,但有时首联和颈联可押可不押。
五言律诗特点:
4.节奏严格。
五言律诗的形式是非常严格的,每 句只能是两个双音词加一个单音词,并 且单音词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 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词 的平仄必须相反。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五言律诗特点:Leabharlann 1.四联八句。 (一首五言律诗一般有8句,每个句子有5个 字,一共四十个字。一个逗号为一句,前两 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 五、六句叫“颈联”;最后两句叫“尾 联”。)

《山居秋暝》PPT课件

《山居秋暝》PPT课件

3)倒装也是为了押韵的需要, “舟”与“秋”“流”“留”押 韵,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22
5.尾联中“王孙”指谁?化用了什么典 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 来自社会,而今别居辋川。此联 化用《楚辞·招隐士》中“王孙兮 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反其 义而为“可留”,便把诗人流连 忘返的情绪和意境和盘托出,深 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19
4.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用笔不露痕迹, 使人不觉其巧。请大家试作分析。
1)颈联是个倒装句式,正常句式是“浣 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诗人先写“竹喧”,先闻其声、后见其 人,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
先写 “莲动”,再见渔舟,是因为渔舟
被莲叶遮蔽。这一切都符合生活常理,
23
6.尾联“王孙自可留”在全文中 的作用是什么?你觉得应该采用 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它呢?
“王孙自可留”是全诗 的主旨所在,朗读时要 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24
山居秋暝
动静结合
视听并用
25
诗歌分类
与 近 体 诗 相 对 而 言,产 生 较早,
古体诗(古 篇 句 等不拘,有四、五、六、七杂 诗、古风)言 诸体,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如以
13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任凭春天 的花草凋零吧, 我要像王孙那 样留下来享受 这片美好的风 光。
14
1.1诗歌的首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 的景象?寄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你 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调子来朗读?
1.1诗的首联写的是清秋傍
晚时分小乡村的旖旎风光,
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
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

21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课件(共17张PPT)

21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课件(共17张PPT)

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
竹喧归浣女② ,莲动下渔舟。
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
随意春芳歇③ ,王孙④自可留。
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
地。
4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首 联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
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
来,山中兮不可留”,表达了“我”
还是愿意留在这里的想法。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古诗原文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古诗作业

模仿书写素材,将古诗工工整
④【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随意春芳歇③ ,王孙④自可留。
古诗译文
山居秋暝 ①
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
原 文
【唐】秋意。皎洁的 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
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
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后随其父迁 居蒲州。唐代诗人、画家。又因官至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 的悠闲生活。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 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 之画,画中有诗。”所评极为精当。
3 注释及译文
古诗原文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山居秋暝》PPT课件

《山居秋暝》PPT课件

起源
古体诗的范畴涵盖先秦至唐代以前的各种诗歌 形式,如《诗经》的四言诗、汉代的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的五言古诗等。
起源 近体诗在魏晋出现,唐代达到鼎盛,成为科举考
试的重要内容,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部编版语文教材教学课件
五、诗歌诵读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部编版语文教材教学课件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七、诗歌赏析
颈联
颈联描绘了一个什么场景?
“竹喧归浣女”描绘了竹林中传来洗衣女子归来的喧闹 声,而“莲动下渔舟”则描绘了荷叶轻轻摇曳,渔舟从 荷塘深处缓缓驶出的情景。这两句诗将日常生活场景融 入自然景色之中,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展现出一幅宁 静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田园画卷。
部编版语文教材教学课件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七、诗歌赏析
尾联
尾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暗喻与象征 “春芳歇”不仅是对自然季节的描绘,也 暗喻着世俗繁华的消逝;“王孙留”象征着诗人对理想 生活境界的执着追求与坚守。通过这种象征与暗喻,诗 人将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使诗歌的 主题得以升华。
七、诗歌赏析
首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首联交代节令天气,秋雨过后,群山如 洗,空明清幽。“空”为全诗之眼,言 山空实则为心空,诗人晚年已经参悟世 间万相,看透人事纷争,心境归于宁静。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部编版语文教材教学课件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部编版语文教材教学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所见到所闻,由动至静,先闻欢声笑 语,再到浣女归来;先传荡舟之声,再 到渔民夜捕。此联运用以动衬静,用 “喧”和“动”来衬秋后山林的空况和
寂静。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7
诗词鉴赏与精析(4)—尾联
•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联是诗人愿望的表达,是全诗的主旨 句之所在。如此清幽恬静之秋景,自可 以“留”住“王孙”静静欣赏与品味。 前六句写景,后两句转而抒情,是诗人 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诗人心意的表达。
感谢你的观看
10
知识扩展
• 什么是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 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 唐 代王(王维)孟(孟浩然)以描绘秀丽的山 光水色与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 文人骚客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而 清贫自守或隐居山林。王维代表了唐代山水 田园诗的重要成就。
小学语文课件
呼兰区建国小学校 于湘跃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1
2019年5月16
• • • •
随竹明空 意喧月山 春归松新 芳浣间雨 歇女照后 ,,,, 王莲清天 孙动泉气 自下石晚 可渔上来 留舟流秋 。。。。
感谢你的观看
山 居 秋 暝 王 维
2
作家及作品背景介绍(1)
作家简介:
王维——字摩诘,祁(今山西 祁县)人,唐代诗人与画
•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留。”
勾勒出一幅静景,由入声的“月”到去 声的“照”,由低敛到高放,这也与月 亮渐铺松林景况相容。“照”显出月光 倾洒的情态,而“流”则化出了声音。 构成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6
诗词鉴赏与精析(3)—颈联
•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019年5月16
感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为全诗奠定恬 淡清新之基调。“空”既显出“山”的 空旷与静谧,也含蓄地表达作者崇佛的 思想即佛讲究“四大皆空”,认为胜景 浮名不过一“空”。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5
诗词鉴赏与精析(2)—颔联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8
参考译文与意境把握(1)
• 参考译文——“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 傍晚天气显得格外凉爽,静静的月光把 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姑 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得从竹林里回 家,渔舟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 来。春花绿草,任凭它枯谢吧,我要留 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11

家,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作家。因后年官至尚书丞,
世称“王右丞”,崇佛教,
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人称“诗佛”
其父早亡,母亲笃信佛教, 二十岁中进士,但仕途多 舛,后隐居山林。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3
作家及作品背景介绍(2)
作品背景: 王维在经历仕途多舛后,逐渐走上明哲保
身、远祸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趋消极。 开元二十年到天宝三年,先隐居终南 山,晚年在陕西蓝田半官半隐,《山 居秋暝》就是该时期的作品。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9
参考译文与意境把握(2)
• 意境把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
则意溢于海。”景是诗人心灵的物化, 是表达内心情感的外物。一草一木,一 泉一石,所见所闻皆美之所在,皆能打 动诗人的心,形诸于诗,则是空灵清净、 平淡素静之美颇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一 种美感的升华。
2019年5月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