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课时安排意见
体育课时计划

体育课时计划一、前言。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体育课时计划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1. 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 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具体安排。
1. 课程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设置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内容,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等项目。
在体育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乐趣。
2. 课时安排。
每周安排至少3节体育课,每节课不少于45分钟。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负担,适当安排课外体育活动,如校园运动会、体育俱乐部等。
3.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指导教学、对抗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校际体育比赛和体育锻炼营,拓宽学生的体育视野,增强他们的体育交流和竞技能力。
定期组织体育健身活动,如晨跑、太极拳等,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放松。
四、评估与总结。
1. 评估方式。
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体育成绩、体育竞赛成绩等,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和综合素质。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团队意识。
2. 总结与反馈。
每学期末,对体育课程进行总结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为下一学期的体育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评价和建议,激励他们对体育课程的积极参与和反馈。
五、结语。
体育课时计划的制定不仅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希望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积极参与体育课程,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体育学习氛围。
让我们一起为学校的体育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课程中茁壮成长,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体育教案初中评价意见

年级:八年级教材内容:1. 篮球基本技能训练:运球、传球、投篮、防守2. 篮球战术训练:进攻战术、防守战术3. 篮球比赛规则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基本技能和战术,提高篮球水平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3.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健康意识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教师提前布置篮球场地,准备篮球、篮筐等器材2. 学生穿着运动服、篮球鞋,带好饮用水二、课堂导入1. 教师检查学生着装,强调安全事项2. 带领学生做热身运动,预防运动损伤三、技能训练1. 运球:教师示范运球技巧,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2. 传球:教师示范传球手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3. 投篮:教师示范投篮动作,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4. 防守:教师示范防守技巧,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四、战术训练1. 进攻战术:教师示范进攻战术,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2. 防守战术:教师示范防守战术,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1. 教师讲解篮球比赛规则,学生认真听讲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六、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篮球比赛,运用所学技能和战术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提出改进意见七、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2. 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学习心得3. 教师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评价意见:本节课教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得当。
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积极参与,认真练习,对篮球技能和战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提高篮球水平。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篮球比赛中能够更好地配合。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在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技能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应加大训练力度,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此外,在比赛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篮球比赛规则掌握不够,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规则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遵守比赛规则。
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体育方面)

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体育方面)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1.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扎实推进体教结合,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2.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工作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用科学体育教育方法与方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终身锻炼和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
二、落实国家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3.广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贯彻关于"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
从xx学年开始,本市中小学校调整并增加学生体育活动课时,实行"三课、两操、两活动",即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或健身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
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专业教学安排的特点,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
高等院校按国家规定,实施体育课程计划,根据学生锻炼需求,将体育选修课覆盖学生全部修业年限。
各级各类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
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少或挤占学生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
4.深化改革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各中小学要根据课程标准因材施教,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体育教学和课余、校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能较为系统地接受至少2个体育项目的专业指导,并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其锻炼的技能。
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实施体育教学,开发校本教材,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各高校要努力构建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组织实施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选择教师、选择时间的"三自主"教学模式。
学校体育活动时间安排建议

学校体育活动时间安排建议近年来,随着学生学习负担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学生身体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合理安排体育活动时间。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 专门的体育课时增加体育课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应该腾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锻炼。
建议每天至少安排一节专门的体育课时,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
此外,体育课可以设置为较长的时间段,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运动,并且进行全面的锻炼。
2. 在早晨或下午适当安排体育活动在学校每天的课程表中,早晨和下午通常是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段。
因此,将体育活动安排在这些时间段,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早晨的锻炼有助于学生恢复精力,并提高大脑的活跃度。
下午的锻炼则可以缓解学生长时间坐姿造成的身体不适。
3. 学校场地设施的合理利用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项目。
例如,可以将体育馆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供学生进行篮球、羽毛球、游泳等运动。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置多功能的运动场地,如跑步道、健身器材等,供学生在课间或放学后进行自主锻炼。
4. 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课外活动除了课堂上的体育课,学校还应该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课外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运动会、运动节、校际联赛等,以及各种俱乐部和社团的体育项目。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身体素质,并结交更多的朋友。
5. 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学校应该教育学生重视身体健康,培养他们自主锻炼的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开设体育知识课程等方式,向学生普及健康知识,同时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
学校还可以建立体育锻炼日志,并对积极参与锻炼的学生进行表彰,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6. 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应该为他们制定不同的体育活动时间安排。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身体发育较快,应该多安排一些短时间、轻度的运动项目。
体育课课时计划

体育课课时计划体育课作为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们身体健康,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体育课课时计划对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份体育课课时计划,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帮助。
第一节课,热身活动。
在体育课开始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一些热身活动,以帮助学生们预热身体,准备好接下来的运动。
热身活动可以包括慢跑、拉伸运动、简单的球类运动等,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
第二节课,基础技能训练。
接下来的课时可以安排一些基础技能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可以选择不同的项目,比如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在这个环节,老师需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和基本规则,培养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节课,团队合作训练。
体育课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安排一些团队合作训练的项目,比如接力赛、集体游戏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学会倾听、协作和相互信任,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第四节课,体能训练。
体育课还可以安排一些体能训练项目,比如俯卧撑、仰卧起坐、跳绳等,以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耐力。
这些训练项目可以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第五节课,比赛和总结。
在体育课的最后,可以安排一些小型比赛,让学生们有机会在实战中运用他们学到的技能和知识。
比赛结束后,老师可以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他们取得进步,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通过以上的课时安排,可以使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同时也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希望广大教师们能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体育课课时计划,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体育教学计划的课程安排与时间分配

学质量和效果。
THANK YOU
每周安排
每周按照不同的体育项目轮换上课, 例如周一足球、周二篮球、周三田径 等,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场地资源利用最大化
场地分配
根据学校的场地条件,合理分配 每个班级的上课场地,避免场地
资源的浪费。
器材利用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和设 施,提高器材的利用率,降低教学 成本。
场地维护
定期对场地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 场地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
经验教训分享
教学内容需贴近学生实际
在设置体育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 兴趣等因素,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提高教学效果 。
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 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锻炼和发展。
强化体育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强调体育安全,加强安全教育 和管理,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
如体育规则、运动损伤 预防等,占总课时的
10%左右,提高学生体 育素养。
活动课程
如运动会、体育节等, 占总课时的10%左右, 以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
力。
难易程度递进关系
01
02
03
初级阶段
以基础动作和技能训练为 主,课程难度较低。
中级阶段
在基础动作和技能训练的 基础上,增加组合动作和 战术配合,课程难度适中 。
不断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01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加强教师培训和学习交流,打造
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02
完善体育教学设施
加大体育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体育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鲁教体字[2012]1号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鲁教体字[2012]1号](https://img.taocdn.com/s3/m/6ed09fc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8.png)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正文:----------------------------------------------------------------------------------------------------------------------------------------------------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鲁教体字〔2012〕1号)各高等学校: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鲁发〔2010〕20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山东省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现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一)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开展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意志坚强、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历来重视体育课程建设,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经费投入、条件保障等得到了不断加强,体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但不容忽视的是,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也遇到了许多困难,第六次学生体质监测数据显示,我省大学生体质发展不平衡,近视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不断增长,耐力、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指标不断下滑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重智育、轻体育”的传统观念仍未得到彻底改变,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仍然是高校课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之一,具体表现为:一些高校未按规定设置体育课程,课时不足,课程单一,教学内容单调,方法手段陈旧,考评办法落后等。
部分高校使用质量低劣的教材,甚至不使用教材。
学校体育资源难于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锻炼需求的状况仍然未能得到彻底改善,以至于影响了学生身心素质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
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体育方面)(完整版)

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体育方面)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1.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扎实推进体教结合,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2.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工作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用科学体育教育方法与方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终身锻炼和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
二、落实国家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3.广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贯彻关于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
从20xx学年开始,本市中小学校调整并增加学生体育活动课时,实行三课、两操、两活动,即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或健身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
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专业教学安排的特点,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
高等院校按国家规定,实施体育课程计划,根据学生锻炼需求,将体育选修课覆盖学生全部修业年限。
各级各类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
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少或挤占学生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
4.深化改革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各中小学要根据课程标准因材施教,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体育教学和课余、校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能较为系统地接受至少2个体育项目的专业指导,并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其锻炼的技能。
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实施体育教学,开发校本教材,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各高校要努力构建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组织实施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选择教师、选择时间的三自主教学模式。
三、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体育评价制度5.建立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和公布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桥小学体育课时安排意见
为认真贯彻《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根据教体通〔2011〕200号文件的相关要求,为进一步加大我校次项工作力度,确保此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安排意见。
全校各班要按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以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一、指导思想
以对党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的重要意义;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二、工作重点
1、按照教学计划,开足开齐中小学体育课时。
每周安排的课时:
小学l—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小学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
初中7—9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含健康教育课时);
各年级各班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停开、少开和挤占体育课时。
2、小学部、初中部在学习日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一节体育课外活动以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三、工作安排
1、在上午第三节课后和下午第一节课后统一安排一次学生眼保健操。
2、在上午第二节课后,统一安排时间为25-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
课间操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质量较高、学生喜爱参与,各班可自行设计活动内容。
3、学校要开展经常性课余体育训练和多样性的学生集体项目体育竞赛,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文化生活。
4、家庭体育作业是学生在校参加体育锻炼的延续和补充,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要求在放假期间让学生锻炼,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四、管理与保障
l、体育课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加强体育课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锻炼课是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有效途径,必须做到有组织、有形式、有人管,并认真落实。
2、大课间活动、眼保健操对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和值周必须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3、要坚持学生体育竞赛,做到小型多样、定期开展与经常性相结合,竞技比赛与广泛参与的集体竞赛项目比赛相结合。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培训,保证体育老师的质量和数量。
芦桥小学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