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合集下载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梅雨、山洪、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被称为“长江流域防汛重中之重”。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尤其是梅雨季节和台风雨季节。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如华北平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

干旱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春季和夏季为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灾害有加剧的趋势。

三、地震灾害中国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要地震带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带,如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次生灾害多的特点。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3年的雅安地震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四、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强烈的风力、暴雨和风暴潮特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台风路径和强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给中国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梅雨灾害梅雨灾害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等。

梅雨季节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梅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六、山洪、泥石流灾害山洪、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山区,如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

这些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破碎,降水量大,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山洪、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救治难度大的特点。

七、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区域性: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不同。

如东部地区以洪涝、台风为主,西部地区以干旱、地震为主。

地震知识百问百答

地震知识百问百答

防震减灾,让我们共同面对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和密度的不断增加,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愈演愈烈1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又一次以无比沉痛的事实警示我们,防震减灾是全民要具备的“意识”,防震减灾是必须全民参与的一场特殊“战争”。

地震和其他灾害不一样,地震是在瞬间发生的。

就是说,在地震发生的时候,能留给我们的“反应”时间非常有限。

而地震救援因气象、交通、通信、组织力量等原因,往往要滞后一段时间,所以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就更加重要。

要想战胜地震这个恶魔,减轻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我们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地震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地震知识可以使我们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前遇震不慌,合理避震,有效地保护自己,帮助别人。

《地震知识百问百答》从地震与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震时的自救互救三个方面,解答了公众最需要知道的问题。

如果你认真阅读完本书,你就会知道基本的防1震减灾知识好懂、好记,并不难学。

而更为重要的是:对地震绝不能存有麻痹心理和侥幸心理。

痛定思痛,从“居安思危”的角度说,只有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才能将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到最低。

生命宝贵,让我们从现在做起;防震减灾,让我们共同面对!2010年5月2目录一、地震与地震灾害1.你了解我们的家园——地球吗? (1)2.什么是地震? (1)3.天然地震有几种类型? (2)4.构造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2)5.什么是断层,它与地震有关吗? (3)6.全球每年发生多少地震? (3)7.什么叫地震波,它有哪些类型? (4)8.什么叫震源?什么叫震中,它是怎样确定的? (4)9.什么叫震中距,如何划分地震的远近? (5)10.什么叫震源深度? (5)11.什么是震级,它是怎样测定的? (5)12.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几类? (6)13.什么是地震烈度,它与震级有什么不同? (6)14.地震烈度是怎样评定的? (7)15.我国评定地震烈度的技术标准是什么? (7)16.什么是烈度分布图?什么是烈度异常区? (7)17.震源深度对震中烈度有影响吗? (8)18.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几个主要地震带? (8)19.什么是板块构造,它与地震活动有关吗? (9)20.什么是板缘地震?什么是板内地震? (9)21.我国为什么是多地震的国家? (10)22.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10)23.什么是“南北地震带”? (11)124.什么叫地震活动的周期性? (11)25.什么是地震序列? (11)26.什么是主震—余震型地震? (12)27.什么是震群型地震? (12)28.什么是孤立型地震? (12)29.我国地震灾害为什么严重? (13)30.什么是地震的直接灾害? (13)31.什么是地震的次生灾害? (14)32.地震火灾是怎样引起的? (14)33.地震水灾是怎样造成的? (15)34.震后疫病为什么容易流行? (15)35.地震海啸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国有危害吗? (15)二、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36.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吗? (17)37.什么是地震预报? (17)38.地震能预报吗? (18)39.你知道地震预报应当由谁发布吗? (18)40.什么是地震谣传? (19)41.怎样识别地震谣传? (20)42.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办? (20)43.什么是地震前兆? (21)44.地震微观前兆是怎样观测的? (21)45.你知道《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吗? (22)46.震前地下水为什么会有异常变化? (22)47.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 (22)48.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23)249.动物行为异常有哪些表现? (23)50.动物行为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24)51.什么是地声,它有什么特点? (24)52.地光有什么特点? (24)53.为什么说“建筑大计,抗震第一”? (25)54.地震为什么会造成房屋的破坏? (25)55.影响震时房屋破坏程度的因素是什么? (25)56.什么样的场地不适合建房? (26)57.怎样建房才有利于抗御地震? (26)58.如何加固已建房屋? (27)59.如何及时维修老旧房屋? (27)60.城镇哪些住房环境不利抗震? (27)61.农村和山区哪些住房环境不利抗震? (28)62.每个家庭应从哪些方面做好防震准备? (28)63.怎样摆放室内物品才有利于避震? (28)64.怎样防止家具物品震时倾倒或坠落? (29)65.为什么卧室的防震措施最重要? (29)66.怎样在室内准备好避震的场所和通道? (30)67.为预防次生灾害应处理好哪些不安全品? (30)68.家中应常备哪些震后急需用品? (30)69.睡觉时哪些物品应放在床头边? (31)三、震时的自救与互救70.为什么灾难来临时自救互救至关重要? (32)71.强烈地震时人们有可能自救求生吗? (32)72.什么是大震的预警现象? (33)73.什么是大震的预警时间? (33)74.什么是室内的避震空间? (34)375.避震时须把握什么原则? (34)76.震中区的人为什么会感到“先颠后晃”? (35)77.怎样粗略判断地震的远近与强弱? (35)78.震时是跑还是躲? (36)79.避震时应怎样保护自己? (36)80.家住楼房怎样避震? (36)81.家住平房怎样避震? (37)82.在工作岗位怎样避震? (38)8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38)84.在户外怎样避震? (39)85.在野外怎样避震? (39)86.遇到次生灾害怎么办? (40)87.被困在室内应如何保护自己? (40)88.在废墟中如何设法逃生? (41)89.暂时不能脱险应怎样保护自己? (41)90.震后救人的原则是什么? (41)91.怎样寻找被埋压人员? (42)92.扒挖被埋人员时怎样保证他的安全? (42)93.应给予被救出人员哪些特殊护理? (43)94.如何救治和护送伤员? (43)95.震后露宿时应注意什么? (43)96.搭建防震棚要注意什么? (44)97.震后哪些食品不能吃? (44)98.灾后如何解决饮水问题? (44)99.灾后为什么要大力杀灭蚊蝇? (45)100.怎样预防地震火灾? (45)4一、地震与地震灾害1.你了解我们的家园——地球吗?答:从太空望去,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

地理人教版选修5课件: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地理人教版选修5课件: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二三
No Image
目标导航
Z知识N梳o理 HIIm SHISaHUgLI e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图表导读教材P30图2.7“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 该图用不同的震 级图例表明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即西多东少,呈带状分布,并且地 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 我国地震多发区有四个——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其中青藏、 新疆多发区分布在西部,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带的北东 边界;华北和台湾多发区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说明 我国处在两大地震带上,地震频发。
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这里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 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石灰岩等可蚀性物质 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干预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 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一二三
No Image
目标导航
Z知识N梳o理 HIIm SHISaHUgLI e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No Image
目标导航
Z知识梳理 HISHISHULI
Z重难N聚o焦 HIOmNGaNAgNJeUJIAO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例题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4年5月30日9时20分,云南省盈江县发生里氏6.1级地 震;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里氏6.5级地 震;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 生里氏6.6级地震。 材料二:我国局部地区地震、泥石流分布图。
Z重难N聚o焦 HIOmNGaNAgNJeUJIAO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材料二:某年我国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率逐月分布图。

中国国情与发展-期末大作业

中国国情与发展-期末大作业

中国自然灾害分析和思考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沙尘暴、风雹、雷电、高温热浪、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森林草原火灾和植物森林病虫害等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

近年来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大旱无不对我国造成了惨痛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自然灾害在我国的分布规律,作用机理,防止措施就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随着全球的气候变化以及环境破坏,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与日俱增,触目惊心,如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防灾减灾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自然灾害,环境保护,治理,分析统计目录:1.1自然灾害的科学定义-------------------------------------------------P21.2中国分布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历史情况-----------------------------------P41.2.1中国地震概况-----------------------------------------------------P41.2.2中国旱灾概况-----------------------------------------------------P61.2.3中国水灾概况-----------------------------------------------------P82.1中国多灾的自然原因-------------------------------------------------p102.2中国多灾的人为原因-------------------------------------------------P113.中国抗灾减灾的主要措施-----------------------------------------------P124. 中国自然灾害的新影响因素--------------------------------------------P135. 中国防灾减灾发展战略------------------------------------------------P156.资料引用和注解-------------------------------------------------------P167.小组组员与分工简介---------------------------------------------------P17一、中国自然灾害现状1.1自然灾害的科学定义。

我国地震概况

我国地震概况

我国地震概况_________广大土木092留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水平最高、地震灾害最重的国家。

从地震发生位置的地理环境上看,全球地震可分为海洋地震和大陆地震两大类,其中发生在海洋的海洋地震占85%;发生在陆地的大陆地震占15%。

但由于大陆是全球人类主要的聚居地,因此,地球上的地震灾害绝大部分来自大陆地震。

根据本世纪以来的地震灾害统计,大陆地震所造成的地震灾害占全球地震灾害的85%。

而我国恰恰是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

根据本世纪以来有仪器记录资料的统计,我国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的33%。

我国平均每年发生30次5级以上地震,6次6级以上强震,1次7级以上大震。

我国不仅地震频次高,而且地震强度极大。

根据日本地震学家阿部胜征的研究,本世纪全球发生的面波震级大于等于8.5级以上的特别巨大地震一共有3次,即1920年中国宁夏海原8.6级、1950年中国西藏察隅8.6级和1960年智利南方省8.5级地震。

可见中国的地震不但在世界上最多,而且最大。

加之我国地震分布广泛(除浙江和贵州)两省之外,其余各省均有6级以上强震发生),震源很浅(一般只有10—20km),因而构成了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的特征。

另一方面,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建筑物抗震能力低。

因此,我国的地震灾害可谓全球之最。

本世纪以来,全球因地震而死亡的人数为110万人,其中我国就占55万人之多,为全球的一半。

因此,粗略地说,我国的国土面积占全球的1/14,人口占1/4,地震占1/3,地震灾害占1/2。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中国的地震主要是板内地震,具有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征;中国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因而成灾率较高。

(板内地震是指板块内部发生的地震)一、我国的地震灾害十分严重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地震死亡的人数占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

2016年防灾减灾网络微信知识竞赛试题库附答案19

2016年防灾减灾网络微信知识竞赛试题库附答案19

2016年防灾减灾网络微信知识竞赛试题库附答案编辑:全民竞赛网主办方:全民竞赛网题型:判断题分值:2.5分/题1、在1992~2001年的十年间,全球自然灾害导致622000人死亡,20亿人受到影响。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寒潮常伴有大风与降水。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地震避灾时应面向窗户。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5、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发生的国家之一。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6、每年7月是高考月,气温炎热,2002年教育部决定将高考时间改到凉爽的6月。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7、人落水后,应马上脱掉鞋子。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8、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 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9、自然灾害逃生时,多人向同一个方向拥挤是很不安全的,因此处在拥挤的人群中时,要向与人流相反的方向移动。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0、目前中国每年农业用水量比其他行业用水量的总和还多。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1、在我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2、液化石油气本身无毒,但人在充满液化石油气的室内,会感到不适,大量吸入时,会麻痹神经或缺氧窒息,可能发生意外。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3、1978年唐山地震的烈度为15度。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4、最具威力、最壮观的火山爆发常常发生在俯冲带。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5、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4级响应后,民政部要派出救灾工作组到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400)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400)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400)一、判断题1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对)2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其他危害人类社会的破坏现象。

(对)3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

(对)4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是不可预测的。

(错)5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差异性。

(对)6巨灾频发已成为亚洲人居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对)7亚洲的巨灾以地震、洪水、风暴、干旱、海啸、山体崩滑为多。

(对)8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

(对)9次生灾害是由一种灾害引发的其他灾害。

(对)10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自然灾害现象也并非惟害而无利。

(对)11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经济。

(对)12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人道。

(对)13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灾害链。

(对)14灾害监测、预测、预警、灾情评估、重建等工作中都可用到卫星遥感技术。

(对)15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16《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朝廷要求“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

这是我国最早对报灾提出的要求。

(错)17秦朝制订的《田律》是关于环境保护、减轻灾害内容的规定。

(对)18“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是由美国科学家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1984年提出的世界性防灾减灾的战略构想。

(对)19目前,国家减灾委员会成员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军队、科研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等34个单位组成。

(对)20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年均因灾平均死亡数万人,到目前年均仅死亡2000余人,这是党和政府对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投入巨大财力、物力用于减灾工程建设和重视非工程建设的结果。

(对)21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提出“安全奥运”理念,也包括了减灾工作。

(对)22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是国家减灾委员会。

(对)23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设定了4个响应等级。

防灾减灾学习资料

防灾减灾学习资料

防灾减灾学习资料防灾减灾日由来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

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

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

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防灾减灾日简介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日设立意义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中国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如果这句话不是出自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韩竹君研究员之口,我会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谎言。

“不是日本吗?”我脱口而出。

“当然,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和日本一样,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他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中国人常为“我们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自豪,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这7%的国土上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世界上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

中国人抗震意识的薄弱,是我国和日本最大的区别。

以地质学家的专业眼光来看,这却是毫不意外:地震是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的。

在中国,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再加上欧亚板块深部地球动力作用的影响,巨大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十分发育,而这些断裂又正是大地震的温床。

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大陆的几乎所有的8级和80-90%的7级以上的强震都发生在这些断
裂的边上。

西部地震频度高,东部地震影响大
“都说中国发生地震多,可是我们为什么没有觉察呢?”我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邓乃恭研究员提出了这个问题。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汶川大地震以前,我国近年的大地震是哪次?”“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级。

”我仔细想了想才回答。

“不对,其实在2001年就有一场8.1级的地震——东昆仑地震。

因为发生在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所以并不被大众所知了,中国西部的很多地震都是这样。

”邓乃恭的手指在《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上自北向南沿贺兰山、六盘山、秦岭、大凉山一线划过:“这是南北地震带,它把我国分成了东西两部分,西部地区的地震在频度和烈度上都远远高于东部地区。

地震‘偏爱’西部,往往西部发生5、6场地震,东部才发生1场地震。

原因就是我国的‘邻居’印度板块太‘热情’,不断北移,把西部地区挤得太厉害了。

” (刘晶晶/文选自《中
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
北京安全吗?(图)
华北地震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地震区,它对北京、天津、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等10个省和直辖市都有影响。

这一地区又是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中心,就像是中国的心脏,心脏一旦遭到大震,全身都会倍受打击。

《清史稿》中记载了(康熙)十八年北京附近发生的一次强震。

北京附近发生过如此可怕的大地震,北京还安全吗?
“北京的问题不大。

”一位地震专家讲述了他的理由:“每一次地震,都是地球释放内部能量的过程。

能量释放后,就又进入能量积蓄阶段,直到发生新的地震。


“积蓄能量的阶段大概要多久呢?”我想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5级以下的地震,积蓄的时间短,大概在300年左右。

8级地震需要的能量,就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大概是10万年以上吧。


邓乃恭的理由和这位专家不同,他说:“北京位于地震带上,还三面环绕着小震群,看上去很危险,但实际上,这些小震群都是能量释放口,在能量还没有积蓄到可以发生大地震时,就以小地震的形式释放出去了。

就像一个水库,如果在蓄水的过程中隔三差五放放水,
就很难蓄满了。


韩竹君对北京地震风险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和北京有关的几条断裂带,如八宝山断裂、黄庄-高丽营断裂南段、顺义-良乡断裂南段,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活动性都很弱或基本不活动,这些断裂引发大地震的可能性并不大。

他最后还强调了一点:“地震最可怕的是它在你毫无准备的时候给你致命一击。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提高人们的防震意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这两方面工作到位,就算遭遇大地震也不会造成惨痛的后果。

”(刘晶晶/文选自《中
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