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传播研究方法提纲
传播学提纲

第一章传播时代与媒介社会一、信息社会就是传播社会二、传播社会亦是媒介社会三、媒介传播时代的基本走向四、媒介的异化五、媒介素养的培养媒介的异化1、媒介异化了大众2、媒介异化了自己(1)媒介产品的异化。
(2)媒介活动本身的异化(3)媒介组织与媒介从业者的异化(4)媒介权力的异化媒介素养的培养(重点)媒介素养,是指人民对于大众传媒的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和评估、创造、生产能力以及思辩性回应能力。
即人民获取、分析、传播和运用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
1、公民媒介素养的培养构建公民社会的重要前提。
批判意识与独立的主体人格即现代人格的形成。
主要内容包括:(1)微观层面:媒介基础知识教育,包括接触媒介、认识媒介的产生、发展及其功能特性等,渐渐参与到媒介中去。
扫盲阶段(2)中观层面:传播模式、传播效果以及受众的认知(3)宏观层面:媒介的政治和经济、媒介与公共领域、大众媒介与文化研究、女权主义理论与媒介研究、媒介与国家发展、媒介发展趋势等(4)超越媒介:社会学习理论,变革媒介观念,正确评价自己的传播行为通过教育,培养受众对媒介信息的理解力、质疑力与判断力;学会制作媒介产品,增强媒介使用能力。
第二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流派什么叫传播学(理解)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与新闻学的关系(重点)新闻学在传播学的产生过程中起了“助产士”的作用,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A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或“学”的研究。
⏹B新闻学以古老的报学研究为基础,偏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研究和双向研究。
⏹C新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其研究对象是新闻采编现象;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其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现象。
传播研究方法研究报告

传播研究方法研究报告传播研究方法研究报告一、引言传播研究方法是一门研究传播现象的科学方法学,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分析和理解人类信息传播的各个方面。
本报告旨在介绍传播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实际研究中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的概念研究方法是指为了获取、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相关信息的一系列科学手段和技巧。
传播研究方法是应用于传播学领域的特定研究方法,它包括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个主要方向。
定量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数值化的方法来研究传播现象,包括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
这种方法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能够提供精确的数量化结果,对于大规模的样本调查具有较大的优势。
定性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深入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来研究传播现象,强调对个体和社会环境的深入理解。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更多的细节和深度信息,促进对传播过程的全面认识。
三、研究方法的应用传播研究方法在实际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分析各种传播现象和问题。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媒介效果研究:通过实验和调查等方法,研究不同媒介对受众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例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电视广告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程度。
2. 社交媒体研究:通过使用数据挖掘和文本分析等方法,研究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的行为和内容。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微博上的用户评论和转发行为,了解某一特定事件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效果。
3. 媒体内容分析:通过观察和编码媒体内容,研究媒体所呈现的信息和价值观。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新闻报道的内容和角度,分析媒体对某一事件的态度和立场。
四、研究方法的作用传播研究方法在实际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提供客观依据:通过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能够提供客观的研究结果,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经验的影响。
2. 加深理解: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全面深入地理解传播现象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3. 问题解决:通过研究方法的应用,可以解决实际传播现象中的问题,并提供对策和建议,为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传播学提纲

该提纲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对国内传播学著作的一次总结,根据国内高校研究生考试复习的实际需要,对传播学基本的、核心的理论知识进行的一次从新梳理,使内容更简明扼要,框架更清晰明朗,可有助于应考者在后期全方位把握传播学的理论体系。
该提纲参考了《传播学教程》《传播学总论》《传播学》《传播学基础理论》《传播学引论》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的本科、研究生课堂教学笔记。
准备研究生考试的朋友在使用中应注意根据各自学校的命题风格和考试要求灵活运用掌握。
也希望大家在使用中多思考、多怀疑,提出宝贵意见以修正,欢迎留言交流。
专题一传播学一、传播学产生与确立1、传播学产生的背景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其形成是许多因素促成的:第一、传播媒介发展第二、历史社会环境第三、社会科学的发展2、诞生于美国的原因第一、在政治上,美国的政治家无论是在日常的政治活动中,还是在四年一次的竞选中,都比较重视和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第二、在经济上,一方面传播学的兴起与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在美国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美国的大众传播在两次大战中和以后日益壮大,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共同形成一个产业---大众传播业。
第三、在社会上,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互动中媒介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显现出来。
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是在美国特定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兴起发展的。
3、早期学术思想源流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源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欧洲源流,二是美国源流欧洲源流:塔尔德:模仿理论西默尔:躯体对个人行为影响传播网络理论美国源流:杜威:大众传播的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库利:初级群体镜中我帕克:社会互动理论米德: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社会自我理论 "主我"与"客我" 李普曼:拟态环境刻板成见4、四大先驱与施拉姆拉斯韦尔拉斯菲尔德霍夫兰卢因施拉姆4、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香农与信息论维纳与控制论二、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三、传播学主要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区别比较四、传播学研究方法1、定性研究2、定量研究: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专题二传播一、传播的含义二、传播的类型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三、传播的模式1、线性传播过程模式2、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3、系统传播过程模式四、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专题三信息与符号一、信息1、信息实质与特征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二、符号1、符号的定义2、符号的特性3、符号的类型专题四传播者一、传播者二、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施拉姆《报刊四种理论》三、传播者与把关1、把关人与把关2、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专题五传播媒介一、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二、认识媒介1、认识媒介的意义和基本观点2、认识媒介的角度和原则3、传播媒介的特点报纸广播电视杂志新媒介三、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媒介是人延伸2、媒介即讯息3、热媒介与冷媒介4、地球村专题六受众一、受众受众、分类、特征、受众的权利与动机二、主要的受众观(郭庆光)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2、作为市场的受众3、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二、受众与信息1、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因素(选择性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三、有关受众的主要理论1、个人差异论2、社会分化论3、社会关系论4、文化规范论5、社会参与论专题七传播效果研究一、传播效果二、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1、枪弹论代表性研究:宣传研究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2、有限效果论代表性研究(1)霍夫兰和耶鲁学派:态度劝服研究(2)库珀等:漫画"比戈特先生"的研究。
传播研究教案(全)

传播研究教案(全)
第一部分:引言
在这份教案中,我们将会探讨传播研究的各个方面,包括理论、方法和应用。
传播研究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它可以应用于许多
不同的领域,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政治分析等等。
通过这份教案,我们将会研究到传播研究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
生活中。
第二部分:传播研究的理论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会研究到传播研究的核心理论,包括信
息传播理论、媒介效应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等等。
我们会讨论
这些理论背后的假设,以及它们如何指导我们进行研究和实践。
此外,我们还将会介绍传播研究的新兴理论,如数字传播、社交媒体
传播等等。
第三部分:传播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会研究到传播研究的常用方法,包括问
卷调查、深度访谈、内容分析等等。
我们会探讨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第四部分:传播研究的应用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会研究到传播研究的实际应用,包括企
业管理、市场营销、政治分析等等。
我们会探讨如何将传播研究应
用到这些领域中,以及如何设计和执行传播研究项目。
结论
通过这份教案,我们可以看到传播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
演着重要角色。
无论是在商业领域还是政治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
传播研究的影响。
因此,掌握传播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我
们的发展和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份教案可以帮助大家更好
地理解传播研究。
谢谢!。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165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21实验(上机)学时:11学分:2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名称)先修课程:无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传播学学生专业必修课。
课程主要围绕新闻传播学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系列方法,系统介绍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分析、理解当代社会传播中的现实问题,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具体目标如下:•让学生了解社会(传播)研究的基本思维;•使学生掌握社会(传播)研究的一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方法课程打下基础;追求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普及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理及一般步骤、研究问题选取、研究方案设计、概念测量与操作化、抽样原理与方法、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方法、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达等传播学研究中一些常用而成熟的方法。
课程重点对问卷设计、调查执行、资料搜集和录入、资料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内容进行讲解,并要求每位学生全程参与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传播学研究。
本课程将采用老师专题主讲、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学生专题研讨和课外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提升学生设计和实施社会调查项目以及通过科学的社会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课程导论第一节研究方法重要性1.四个案例2.讨论对于一些传播现象,如何开展分析3.讨论学生曾经参加过的实证研究,分析得失4.调查学生对本课程期待第二节介绍教学内容和目标第三节介绍课程内容及时间安排第四节介绍教学方式和课堂规则第五节介绍参考文献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复习思考题:1.作为传播学系学生,你们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有哪些困惑?2.你们认为信息传播过程中,哪些因素最重要?第二章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与方法第一节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基础1.为什么要研究2.研究遵循的途径第二节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1.特点2.逻辑过程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对比4.社会科学研究难点第三节社会科学中的差异取向第四节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第五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1.特点2.两者差别与比较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理解科学研究飞方法体系;掌握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特点和差别。
《传播研究方法》幻灯片

性别歧视广告分析
性别歧视项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目
以女性做招 78
2
1
徕
暗示女性是 9 性对象
歪曲女性在 工作上的贡 献
强调女性的 7 从属角色
巩固两性角 288 色定型及行 为模式
135,235,335……)作为样本。
从1000名电视观众中抽出100个来进展考 察。
抽样区间K=1000/100=10
随机从1-10个观众中选取一个数字作为起 点〔如7〕;
每经过10个间隔就选出1名观众〔如7,17, 27,37,47……〕作为样本。
分层抽样
某高中共有2700位学生,要从中抽取120位学生 作为样本,设有1620位男生,1080位女生,从 中抽取120位学生,以调查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 用分层抽样法如何选择?
理论的知识
描述性研究:客观描写记录研究对象的某些 现象特征的研究,主要答复“是什么〞。
解释性研究:说明研究对象的本质及规律性, 主要答复“为什么〞。
二、传播研究的根本方法
信息导向研究 人物导向研究
〔一〕、信息导向研究〔Message or artifact-oriented research〕
解释结果并得出结论
在“形象研究〞中,研究者以电视广告中男
女角色的职业比较为例,发现“从事科教文卫工作的
女性占14.6%,男性占29%,男科技工作者是女性的
两倍〞。
研究者将数据与前一年的人口普查的结果进展
对照,发现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实际男性占从业
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2021年春季学期主讲:戴佳Email:开放时间:周二下午2:20-4:55,六教6A215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传播研究方法的入门课,重点介绍基础的传播研究方法(包括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的概念,研究假设、研究设计,以及研究数据搜集、分析及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教学教材:《传播研究方法》(美)琼恩·基顿著,邓建国,张国良等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教参:1. 周翔著,《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2. 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3. 约翰·雷纳德著,李本乾等译, 《传播研究方法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 安德斯·汉森等著,崔保国,金兼斌,童菲译,《大众传播研究方法》,新华出版社5. 费雷德里克·威廉姆斯著,《传播统计法-定量研究操作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6. 威廉·劳伦斯·纽曼著,郝大海译,《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人民大学出版社7. Lindlof, T. R., & Taylor, B. C. (2002). Qualitativ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Thousand Oaks: Sage.8. Frey, L. R., Botan, C. H., & Kreps, G. L. (2000). Investigating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methods.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9. Booth, W., Colomb, G., & Williams, J.(2021). The craft of research.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0. Williams, F., & Monge, P. (2000). Reasoning with statistics: How to read quantitative research (5th ed.). New York: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11. Rubin, R.B., Rubin, A.M., & Piele, L.J. (1999). Communication research: Strategies and sources. Belmont, CA: Wadsworth.备注:相关读物(如期刊论文,案例资料等)通过email 等形式课前布置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传播研究方法》课件

实验法
总结词
通过控制一定条件来观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详细描述
实验法是一种通过控制一定条件来观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在传 播学研究中,实验法常常用于测试不同传播手段、媒介和信息对受众的影响, 以揭示传播效果和机制。
观察法
总结词
通过观察和记录受众的行为、语言和表 情等来分析其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VS
详细描述
观察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和记录受众的行为 、语言和表情等来分析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特征的研究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观察 法常常用于实地观察受众在特定环境下的 反应和行为,以揭示受众的心理和行为特 征。
03
定性研究方法
深度访谈法
总结词
深入挖掘个体经验与观点
详细描述
深度访谈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过与受访者进行深入的、一对一的访谈,了解其个人经验和观点。这种方法 可以深入挖掘受访者的内心世界,获取更丰富、更深入的信息。
参与观察法
总结词
实地观察并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与互动
详细描述
参与观察法是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 环境中,实地观察并记录其行为、互动和日 常生活。这种方法能够提供真实、生动的研 究资料,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社 会文化背景。
个案研究法
总结词
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探究
详细描述
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探究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特定个体或组织的 详细研究,了解其特征、背景和发展历程。这种方法有助于建立研究假设,为进一步的
在多方法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如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内容分析等。
研究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研究方法的评价与选择是研究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研究目的、问题性质、资源限制和研 究环境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传播研究方法提纲
讲研究方法不妨先讲讲胡适。
有两本胡适的书值得一看。
一是《胡适说禅》,二是《红楼梦考证》,三是《四十自述》。
根据传统的说法,佛祖拈花微笑,将秘偈和佛法(所谓正法眼藏)传给大迦叶,据说就是禅宗的开始。
这样代代相传,一共传了二十八代,就到了菩提达摩(Bodhidarma)手中。
达摩到达中国以后,又把密偈和袈裟,传给了中国信徒。
从达摩起一直传到五祖弘忍,弘忍有两个徒弟,一个有学问的叫神秀,一个没有学问只会劈柴挑水的叫慧能。
一天,弘忍欲传法,召集门徒,令各作一偈,谁作的好,便传衣钵。
神秀在墙上题了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个偈被厨房里的慧能听到了,也做一偈,请人题在壁上,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看了说:“不行”,用鞋将偈擦去。
但到半夜,五祖竟亲到厨房,将衣钵袈裟传给慧能,要他立刻逃走,躲过几年,方可传道。
但是,胡适经过一番研究,竟然改写了禅宗史。
他在研究中国哲学史禅宗部分时,觉得这段历史非常可疑,而且他发现了一个叫神会的和尚作用非常大。
1926年他以“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方委员的身份去欧洲。
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查阅敦煌佛经,结果发现了两万多字相关材料。
最后写出了“荷泽大师神会传”。
他发现真正使南宗替代北宗的不是慧能而是神会。
他编造了达摩以前的禅宗史,编造了五祖传衣钵袈裟的历史,弘扬了顿悟说,编写了《六祖坛经》,因为为唐朝推销度牒有功,被请进宫中,死后36年被政府下敕定为第七祖,因此慧能当然成为第六祖。
看胡适的书有意思,一是他说的禅宗历史有意思,用今天的眼光看,神会当然是一个good communicator,如何能够以一己之力,扭转禅宗发展的历史呢?更为有意思的,是胡适的研究方法。
他如何能有意识地提出疑问,找寻材料,详加证明,重写禅宗的历史呢?
另外一本有意思的是胡适先生做的红楼梦考证。
他开篇就说,〈红楼梦〉的考证不容易做,一来因为材料太少,二来因为向来研究这部书的人都走错了道路。
他们不去搜求可以考定作者、时代、版本等等的材料,却去收罗许多不相干的零碎史事来附会。
一种说法把〈红楼梦〉附会成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故事。
另一种是说〈红楼梦〉是清朝康熙的政治小说。
蔡元培先生做〈石头记索引〉。
第三派则附会成康熙朝宰相明珠的儿子纳兰成德的故事。
逐一批驳一番后,他开始提出问题,并用各种材料来回答这些问题。
比如说,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他的身世情况如何?红楼梦的本子,即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等问题。
胡适研究的都是历史问题,重视的考证方法,(马克思说,没有什么比历史学更称得上是科学了。
)但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科学的精神,就是讲求证明。
胡适受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按照经验主义的观点:一切学理都只是一种假设;必须要证实了(verified),然后可算是真理。
证实的步骤,只是先把一个假设的理论的种种可能的结果都推想出来,然后想法子来实验这些结果是否适用,或是否能解决原来的问题。
(“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胡适自传》127)我想,这对于传播学研究来说也同样实用,只不过因为传播研究更注重研究人的行为,实际的观察更为重要。
蔡华的研究,陈向明的研究。
《菊花与刀》
1.传播研究阶段
•形成研究问题
•参考过去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献
•确认具有研究价值而过去研究未能解决的问题
•决定最佳的研究方法
•收集必要的数据
•分析数据
•提出研究结果
•思考研究结果的意义及隐含的,深化课题或理论的知识
2.传播研究方法两大类
•Message or artifact-oriented research(讯息或人为物导向研究,着重考察讯息及其相关问题,以文本分析为主
•People or behavior-oriented research(人或行为导向研究,着重考察人的行为与反应,不依赖人的自我报告,而以观察法与实验法为主)讯息研究方法:
archival or documentary research(档案文献研究)
library or documentary research(公开出版物研究)
historical research(历史性研究)
critical or rhetorical research(批判或修辞研究)
legal research(法律研究)
secondary analysis(二手资料分析)
conversation analysis(谈话分析)
textual analysis(文本分析)
content analysis(内容分析)
survey and interview (调查与访谈)
•行为研究方法:
observational research(观察研究)
ethnography(人种学方法)
participant (参与观察)
unobtrusive ovservation (谨慎观察法)
network analysis(网络分析法)
verbal and nonverbal coding(语言和非语言编码)
experimental research
控制
因果关系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室研究
非实验室研究
个案研究(case study)
了解某一特定现象,在其特定范围内、特定时间内的综合情况的研究方法。
特殊性:个案研究要运用多种来源的材料,着重于特定的情况、事件、或现象。
描述性:最终结果是一份关于研究课题的描述性的报告。
启发性:个案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被研究的主题是什么,提出新的观点,新的解释,新的意义,虽然这种结论不能作为规律性结论。
渐进性:个案研究是依据归纳和推理的过程,并在检测大量资料中形成原理和普遍原则,许多研究在于发现新的联系,而不是证明存在的某种假设。
研究举例:胡适说禅与红楼梦考证
蔡华关于纳人的研究
陈向明关于中国留美学生人际交往研究
大众传播的调查研究:
伊里县调查,
创新-扩散研究,
把关研究,
媒介议程设置研究
•霍夫兰的说服研究:霍夫兰的军队研究(Hovland‘s Army Research)•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one-sided and two-sided message)
•耶鲁研究(the Yal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program)
•信源的可靠性(source credibility)
•恐惧诉求(fear appeals)
•接种理论(inoculation theory)
关于《时代》周刊与四十年代中美关系的研究
推荐阅读胡适:《胡适说禅》、《红楼梦考证》
《传播学研究方法:策略与资料来源》,第九章
陈向明:《旅居者与陌生人:中国留美学生人际交往研究》
蔡华: A Society without father and husband
沃勒.塞弗林,詹姆士.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应用与方法》第9章《大众传播定量研究方法》第7章戴元光等编上海交大出版社
《探索传播真谛的途径:传播学研究方法》刘双等编,黑龙江出版社
练习:请提出一个你认为重要的个案研究课题,请从选题的重要性,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预期目标等几方面加以说明。
提示性选题:1. 对某一公关活动中的传播行为的案例分析
2.北大学生社会交往调查:交往人数及相关分类,交往方式,交往内容,对交往状况的个人评估(可以进一步缩小范围,如某系某级某班女生等)
2.中国乡村人际交往方式的考察: 交往方式,交往目的(消息传递,
说服调解,公共娱乐等),媒介介入情况(可以缩小范围到村,
或进行对比)
3.北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调查:一般运用媒介的种类,大众媒介,
网络媒介与私人媒介(如手机,信函等),不同媒介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