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练习题原子结构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大题培优)含答案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大题培优)含答案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 同处另一周期。
C、B可按原子个数比2∶1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
D、A按原子个数比3∶2形成离子化合物丙。
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乙物质化学式是__________。
(2)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填写)。
(3)E的单质加入到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二周期VIA族 Na2O2 O<N<Al<Mg<Na 2Al+2OH-+2H2O=2AlO2-+3H2↑【解析】【分析】C、B可按原子个数比2∶1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可知C为Na元素,B为O元素,甲为Na2O,乙为Na2O2;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E为Al元素;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均小于Al的原子序数,D、A按原子个数比3∶2形成离子化合物丙,可知A为N元素,D为Mg元素,丙为Mg3N2。
【详解】(1)B为O元素,在周期表中第二周期VIA族,乙物质为过氧化钠,化学式是Na2O2,故答案为:第二周期VIA族;Na2O2;(2)Na、Mg、A l在第三周期,O、N在第二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O<N<P<Al<Mg<Na,即O<N<Al<Mg<Na,故答案为:O<N<Al<Mg<Na;(3)铝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其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一轮复习小题训练(解析版)

原子结构1.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
下列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无关的科学家是( ) A.玻尔B.道尔顿C.卢瑟福D.爱因斯坦【答案】D【解析】A项,玻尔在1913年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故不选A;B项,道尔顿在1803年提出实心球式原子模型,故不选B;C项,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故不选C;D项,爱因斯坦是一位物理学家,主要进行物理理论研究,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无关,故选D;故选D。
2.首次将量子化概念运用到原子结构,并解释了原子稳定性的科学家是()A.玻尔B.爱因斯坦C.门捷列夫D.鲍林【答案】A【解析】A项,玻尔首次将量子化概念应用到原子结构,并解释了原子稳定性,故A 正确;B项,爱因斯坦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故B错误;C项,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故C错误;D项,.鲍林根据光谱实验的结果,总结出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填充各原子轨道能级顺序,提出了多电子原子中原子轨道的近似能级图;故选A。
3.下列各电子层中不包含d能级的是()A.N电子层B.M电子层C.L电子层D.O电子层【答案】C【解析】第1电子层只有1个能级(1s),第2电子层有2个能级(2s和2p),第3电子层有3个能级(3s、3p和3d),依次类推。
前两个电子层没有d能级,从第3电子层才开始出现d能级。
4.下列原子轨道中,可容纳电子数最多的是()A.5d B.6p C.4f D.7s【答案】C【解析】能级中所含原子轨道的数目取决于能级种类,与电子层序数无关,s、p、d、f 能级分别含有1、3、5、7个原子轨道,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所以4f轨道容纳电子数最多。
5.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如图所示,下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 )A.(1)(3)(2)(4)(5) B.(1)(2)(3)(4)(5) C.(1)(5)(3)(2)(4) D.(1)(3)(5)(4)(2)【答案】A【解析】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对应(1);1904年,汤姆孙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对应(3);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对应(2);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在卢瑟福核式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对应(4);20世纪20年代中期建立量子力学理论,产生了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对应(5);综上所述,正确的演变顺序为(1)(3)(2)(4)(5),故选A。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轮复习小题训练(解析版)

原子结构与性质1.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B.同一个电子层上的不同能级上的原子轨道,能量大小不同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D.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答案】C【解析】A项,能量越高的电子在离核越远的区域内运动,也就越容易失去,故A不符合题意;B项,在第n层中不同能级的能量大小顺序为E(ns)<E(np)<E(nd)<E(nf)……,同一个电子层上的不同能级上的原子轨道,能量大小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项,同一能层中的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比s轨道电子能量高,但外层s轨道电子能量则比内层p轨道电子能量高,故C符合题意;D项,电子首先进入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轨道,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有关光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中的电子在跃迁时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光,这也是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B.电子由低能级跃迁至较高能级时,可通过光谱仪直接摄取原子的发射光谱C.燃放的焰火在夜空中呈现五彩缤纷的礼花与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有关D.通过光谱分析可以鉴定某些元素【答案】B【解析】A 项,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生光谱,A项正确;B项,电子由低能级跃迁至较高能级时,要吸收能量,摄取到的是吸收光谱,B项错误;C项,燃放的焰火在夜空中呈现五彩缤纷的礼花与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有关,C项正确;D项,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
在历史上,许多元素是通过原子光谱发现的,如铯和铷。
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D项正确;故选B。
3.某种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有关该原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原子核内有13个中子B.该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He]3s23p1C.该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D.该原子第二能层上有8个电子【答案】D【解析】由电子排布式可以看出该原子核外共13个电子,故只能确定核内质子数为13,中子数无法确定,A项错误;该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Ne]3s23p1,B项错误;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1,故最外层有3个电子,C项错误。
高考化学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综合题及答案解析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磷化铝(AlP )和磷化氢(PH 3)都是粮食储备常用的高效熏蒸杀虫剂。
(1)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
AlP 遇水蒸气会发生反应放出PH 3气体,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PH 3具有强还原性,能与CuSO 4溶液反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CuSO 4+_____PH 3+_____H 2O =_____Cu 3P ↓+_____H 3PO 4+_____H 2SO 4(3)工业制备PH 3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次磷酸属于________元酸。
②白磷和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起始时有1 mol P 4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共生成________mol PH 3。
(不考虑产物的损失)【答案】第3周期第VA 族 Al (OH )3 24 11 12 8 3 24 1 P 4 + 3NaOH + 3H 2O =PH 3↑+ 3NaH 2PO 2 2.5【解析】【分析】(1)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AlP 遇水蒸气会发生反应放出PH 3气体,根据元素守恒确定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的化学式;(2)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通过在各物质的化学式前面添加系数,使反应中每种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的过程,但对于复杂的化学反应通常通过观察,找出变化的特点或规律,常使用化合价来配平,保证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的数相等即可;(3)①根据物质电离出的氢离子数目确定酸的元数;②根据图示信息:白磷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PH 3、NaH 2PO 2,据此书写方程式; ③根据发生反应的过程寻找关系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P 处于第3周期ⅤA 族,AlP 遇水蒸气会发生反应放出PH 3气体,根据元素守恒,确定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Al (OH )3,故答案为:第3周期第VA 族;Al (OH )3;(2)该方程式中Cu 价态由+2下降为+1,P 价态由-3升高为+5,为保证化合价升降数相等,Cu 3P 与H 3PO 4计量数分别为8、3,CuSO 4的系数是24,H 2SO 4系数是24,根据元素守恒,得到:4323342424CuSO +11PH +12H O=8Cu P +3H PO +24H SO ↓,故答案为:24,11,12,8,3,24;(3)①根据氢氧化钠过量时只能生成NaH 2PO 2可知次磷酸只能电离出1个氢离子,因此次磷酸属于一元酸,故答案为:1;②根据图示信息:白磷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PH 3、NaH 2PO 2,方程式为:42322P + 3NaOH + 3H O = PH + 3NaH PO ↑;故答案为:42322P + 3NaOH + 3H O = PH + 3NaH PO ;③P 4+3NaOH +3H 2O =PH 3↑+3NaH 2PO 2;2H 3PO 2=PH 3↑+H 3PO 4,即P 4~2.5PH 3,若起始时有1molP 4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共生成2.5molPH 3;故答案为:2.5。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规范练14原子结构化学键(含解析)新人教版

原子结构 化学键(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4C 中含有14个中子 B.1H 、2H 、3H 是同一种核素2O 与D 2O(重水)互称同位素60、C 70、金刚石、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14C 中含有的中子数=146=8,A 错误;1H 、2H 、3H 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氢元素的不同种核素,B 错误;H 2O 与D 2O 是化合物,不是原子,不能互称同位素,C 错误;C 60、C 70、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D 正确。
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2C 、13C 、14C 是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2S 的电子式可表示为H+[··S ······]2H +C.HCl 、HBr 、HI 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而熔点和沸点逐渐升高4在熔融状态下不仅破坏了离子键,还破坏了共价键12C 、13C 、14C 是碳的三种核素,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A 错误。
H 2S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H ··S ······H,B 错误。
氯、溴、碘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HCl 、HBr 、HI 的稳定性逐渐减弱;HCl 、HBr 、HI 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所以熔点和沸点逐渐升高,C 正确。
NaHSO 4在熔融状态下只破坏了离子键,D 错误。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氯水试剂瓶的标签上应标注:4的电子式:C l ··C··Cl ··Cl··ClC.质子数为116,中子数为177的钅立(Lv)原子:116293LvD.10B 3+的结构示意图:项氯水不是剧毒物,故A 项错误;B 项CCl 4电子式中Cl 原子周围应为8个电子,故B 项错误;D 项是硼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D 项错误。
高考化学考点规范练25 原子结构(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原子结构一、选择题1.(2021河北卷)用中子轰击 Z N X 原子产生α粒子(即氦核 24He)的核反应为Z N X+01n →P 7Y +24He 。
已知元素Y 在化合物中显+1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 3XO 3可用于中和溅在皮肤上的NaOH 溶液B.Y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Y 2O 2C.X 和氢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D.6Y 和7Y 互为同素异形体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B.p 轨道电子云形状是哑铃形C.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从能层、能级、轨道、自旋方向4个方面进行描述D.3p 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和3p 能级上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对应为同一元素3.某元素基态原子4s 轨道上有1个电子,则该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不可能是( )。
A.3p 64s 1B.4s 1C.3d 54s 1D.3d 104s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原子中3s 、3p 、3d 、4s 能量依次升高B.某原子核外电子由1s 22s 22p 63s 23p 1→1s 22s 22p 63s 13p 2,原子放出能量C.p 能级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随着能层数的增加,p 能级原子轨道数也在增多D.按照泡利原理,在同一个原子中不可能存在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7Cl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7B.1H 和2H 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C.H 216O 与H 218O 互为同素异形体D.Na 和Na +属于同种元素,且性质相同6.(2021湖北武汉高三月考)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
A.两种原子的电子层上全部都是s 电子B.3p 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和3p 能级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6的离子D.原子核外M层上的s能级和p能级都填满了电子,而d能级上尚未有电子的两种原子7.下列电子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试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试题含答案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分析)1. 南京理工教授制出了一种新的全氮阴离子盐 —AgN 5,当前已经合成出钠、锰、铁、钴、镍、镁等几种金属的全氮阴离子盐。
(1)基态 Mn 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____;银与铜位于同一族,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区。
(2)[Mg(H 2 O)6] 2+[(N 5)2(H 2O)4]2-的晶体的部分结构如图 1 所示:N 、 O 、 Mg 元素的前 3 级电离能以下表所示:元素I 1 /kJ?mol -1I 2/kJ?mol -1I 3/kJ?mol -1X 737.7 1450.7 7732.7 Y 1313.9 3388.3 5300.5 Z1402.32856.04578.1①X 、 Y 、 Z 中为 N 元素的是 ____,判断原由是 __________。
②从作使劲种类看, Mg 2+与 H2O 之间是 ________、 N 5 与 H 2O 之间是 ________。
③N 5 -为平面正五边形,N 原子的杂化种类是 _______。
科学家展望未来还会制出含N 4-、 N 6-等平面环状结构离子的盐,这一类离子中都存在大π键,可用符号m n表示,此中 m 代表参加形成大 π键的原子数, n 代表参加形成大 π键的电子数 (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64-中的大 π键应表示为 _________ 。
6),则 N(3)AgN 5 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 2 所示, Ag +四周距离近来的 Ag +有 _______个。
若晶体中紧邻的 N 5-与 Ag +的均匀距离为 a nm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AgN 5 的密度可表示为_____g?cm -3(用含 a 、 N A 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3d 5ds ZX 最外层为 2 个电子, X 为镁; N 的 2p 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固状态,其失掉第一个电子较难,I 1 较大,则 Z 为氮元素配位键 氢键 sp25 8.9 1022 412a 3N A【剖析】(1)依据结构原理书写出25 号Mn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Mn原子失掉最外层2 个电子获得Mn 2+;依据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的地点确立 Ag 在周期表所属地区;(2)①依据元素的电离能大小联合原子结构确立 X 、 Y 、 Z 三种元素,而后判断哪一种元素是 N元素;②依据图示,判断晶体中阳离子、阴离子中含有的作使劲种类;③联合 N 5-为平面正五边形结构,联合原子杂化种类与微粒构型关系剖析判断,联合微粒的原子结构剖析大 π键的形成;(3)依据晶胞中离子的相对地点判断Ag +的配位数,利用均派方法计算1 个晶胞中含有的m AgN 5 的个数,联合 ρ= 计算密度大小。
新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七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练习含答案

专题七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过关练考点1 原子结构1.(2023广东,2,2分)科教兴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舟六号”为中国空间站送去推进剂Xe气,Xe是第ⅠA族元素B.火星全球影像彩图显示了火星表土颜色,表土中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创造了可控核聚变运行纪录的“人造太阳”,其原料中的2H与3H互为同位素D.“深地一号”为进军万米深度提供核心装备,制造钻头用的金刚石为金属晶体答案 C2.(2022北京,3,3分)38Sr(锶)的87Sr、86Sr稳定同位素在同一地域土壤中87Sr/86Sr值不变。
土壤生物中87Sr/86Sr值与土壤中87Sr/86Sr值有效相关。
测定土壤生物中87Sr/86Sr值可进行产地溯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r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ⅡA族B.可用质谱法区分87Sr和86SrC.87Sr和86Sr含有的中子数分别为49和48D.同一地域产出的同种土壤生物中87Sr/86Sr值相同答案 A3.(2021北京,2,3分)下列有关放射性核素氚(13H)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3H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B.13H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C.13H2与H2化学性质基本相同D.13H2O具有放射性答案 B4.(2023湖南,2,3分)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A.HClO的电子式:B.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818OC.NH3分子的VSEPR模型:D.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答案 C5.(2023北京,2,3分)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NaCl的电子式为B.NH3的VSEPR模型为C.2p z电子云图为D.基态24Cr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答案 C6.(2023辽宁,2,3分)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 )A.BeCl2的空间结构:V形B.P4中的共价键类型:非极性键C.基态Ni原子价电子排布式:3d10D.顺-2-丁烯的结构简式:答案 B7.(2023浙江1月选考,3,3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1737ClB.碳的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C.BF3的空间结构:(平面三角形)D.HCl的形成过程:答案 C考点2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8.(2022海南,5,2分)钠和钾是两种常见金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原子结构 基础题1.我国限制稀有金属对外出口,此举对我国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稀土元素钕(140 60Nd)是制造导弹合金材料的重要元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40 60Nd 和142 60Nd 是同一核素B .一个140 60Nd 原子的质量约为140N A g(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C.140 60Nd 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80D .14 g 钕元素含有6 mol 电子解析:140 60Nd 和142 60Nd 是不同核素,A 项错误;1 mol 140 60Nd 原子的质量约为140 g ,一个原子的质量约为140N Ag ,B 项正确;140 60Nd 原子的中子数为80、质子数为60,二者之差为20,C 项错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算出的平均值,因此14 g 钕元素对应的钕原子的物质的量并非0.1 mol ,含有的电子也不是6 mol ,D 项错误。
答案:B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0 8OB .Mg 2+的结构示意图:C .硫化钠的电子式:D .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 2H 4O 2解析: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为18 8O ,A 错误;Mg 2+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B 正确;Na 2S 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C 错误;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HCOOCH 3,D 错误。
答案:B3.下列属于同位素的一组是( )A .O 2、O 3B .Na 2O 、Na 2O 2C.4019K 、4020Ca D .H 、D 、T 解析: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
同位素是核素不是单质、不是化合物,A 选项是单质、B 选项是化合物,所以A 、B 错误;C 选项是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所以C 错误;D 选项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所以D 正确。
答案:D4.某元素原子R的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质量数为34,则原子核里的中子数为( ) A.32 B.20C.16 D.18解析:某元素原子R的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所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34-16=18。
答案:D5.下列关于35Cl的说法正确的是( )A.35Cl2与37Cl2互为同位素B.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35Cl与37Cl间的转化C.与37Cl的得电子能力相同D.35Cl-和与它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答案:C6.我国科学家成功地研制出长期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的物质18 8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16 8O2的同分异构体B.它是O3的一种同素异形体C.18 8O2与16 8O2互为同位素D.1 mol18 8O2分子中含有20 mol电子解析:A项,18 8O2与16 8O2为同种物质,故A错误;B项,18 8O2与O3都是氧元素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C项,18 8O2与16 8O2是分子,不是原子,故C错误;D项,1 mol 18 8O2分子中含有16 mol电子,故D错误。
答案:B7.下列归纳不正确的是( )A.结构示意图可表示12C或14CB.中子数为50,质子数为39的钇(Y)的核素:8939YC.16O与18O互为同位素;H162O、D162O、H182O、D182O互为同素异形体D.A-1Z X、A Z A、A+1Z 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解析:12C和14C互为同位素,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排布都相同,A正确;质量数=50+39=89,写在元素符号左上角,B正确;H162O、D162O、H182O、D182O都是化合物,不能互称为同素异形体,C错;A-1Z X、A Z X、A+1Z X质子数相同,在周期表中位置相同,核外电子排布也相同,D 正确。
答案:C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3C和14N质子数相差1,中子数也相差1B.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有几种核素就有几种原子C.钴有5627Co、5727Co、5827Co、5927Co等几种原子,它们是同素异形体,其物理性质几乎相同,化学性质不同D.核聚变如21H+31H―→42He+10n,由于有新微粒生成,该变化是化学变化解析:A项,13C与14N质子数相差1,但核内中子数相等,错误;C项,几种微粒的关系是同位素,其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错误;D项,该变化属于核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答案:B9.1934年居里夫妇用α粒子(4He)轰击27Al得到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3015P):2713Al+42He―→3015P+10n,开创了人造核素的先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变化说明原子核在一般的化学反应中也能发生变化B.该变化同样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10n是一种电中性粒子D.对于3015P有: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解析: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只有核反应中原子核才发生变化,核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10n代表中子,是电中性粒子;3015P中,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15,故A项错误。
答案:A10.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N+5、H3、O4、C60等已被发现。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N+5中含有36个电子B.O2与O4属于同位素C.C60是有机物D.H2与H3属于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解析: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所以N+5中含有电子:35-1=34个,A错误;“质同中不同”属于同位素,O2与O4属于单质,它们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B错误;C60是单质,不是有机物,C错误;H2与H3属于单质,是氢元素的同素异形体,D正确。
答案:D11.已知钡的某种同位素是130 56Ba,用学过的知识无法推断出的信息是( )A.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C.钡原子的核电荷数D.钡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答案:A12.现有下列几组粒子:①N2、CO、C2H2;②NH+4、H3O+、OH-;③C2-2、CN-;④PO3-4、SO2-4、ClO-4。
对上述四组粒子归类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等,电子数和原子数不相等:①B.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原子数不相等:②C.电子数相等,质子数和原子数不相等:③D.原子数和电子数相等,质子数不相等:④解析:①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原子数不相等;②电子数相等,原子数和质子数不相等;③电子数和原子数相等,质子数不相等;④原子数和电子数相等,质子数不相等。
答案:D能力题13.A+、B+、C-、D、E五种粒子(分子或离子)中,每个粒子均有10个电子。
已知:①A++C-===D+E↑;②B++C-===2D。
请回答:(1)C-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A+和D反应、B+和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D、E外,请再写出两种含10个电子的分子的分子式________。
(4)除A+、B+外,请再写出两种含10个电子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中五种粒子均有10个电子是解题的突破口。
依据已有的元素与化合物知识可知,10电子的粒子中,原子有Ne;阴离子有N3-、O2-、F-、OH-、NH-2,阳离子有Na+、Mg2+、Al3+、NH+4、H3O+;分子有CH4、NH3、H2O、HF。
根据题意有:①A++C-===D+E↑,推知A+应为NH+4、C-为OH-、D为H2O、E为NH3,将其结果代入②B++C-===2D,推知B+应为H3O+。
答案:(1)(2)NH+4+H2O NH3·H2O+H+H3O++NH3===NH+4+H2O(3)CH4、Ne(答案合理即可)(4)Na+、Mg2+(答案合理即可)14.现有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所示:元素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编号X 周期序数=主族序数=原子序数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Z 原子L层电子数为a+b,M层电子数为a-bM 单质在自然界中的硬度最大N 位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1)写出X、Y、Z、N四种元素的名称:X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Z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
(2)由X、Y、Z、M、N五种元素两两组成的分子中,许多分子含有的电子数相等,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分子式:①含10e-且呈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________;②含14e-的双原子分子________;③含16e-且能使溴水褪色的分子________;④含18e-且常温下呈液态的分子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可推得X为H元素,Y为O元素,Z为Si元素,M为C元素,N为S元素。
答案:(1)氢氧硅硫(2)①CH4②CO③C2H4④H2O215.元素X、Y、Z、M、N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已知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M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4,且M原子的质子数是Y原子的2倍;N-、Z+、X+的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XN 在常温下为气体。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Z与N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
(2)X与Y可分别形成10电子和18电子的分子,写出该18电子分子转化成10电子分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反应)。
(3)如图表示由上述元素组成的两种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前后的转化关系,请写出该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均为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且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1:1。
若在各自的水溶液中,A能抑制水的电离,B能促进水的电离,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B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Y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则Y 是O 元素;M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4,则M 是S 元素,N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大于S 元素,N 为Cl 元素,根据化合物XN 在常温下为气体,推断X 为H ,根据N -、Z +、X +的半径逐渐减小,推断Z 为Na 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