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工作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2

关于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2

关于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2尊敬的领导:经过对目标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调研,我们就加强该方面的工作提出如下调研报告供您参考。

一、调研背景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是深化农村党建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一些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尚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了党的工作和党员群众的发展。

因此,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研内容1. 带头人队伍结构通过实地调研和田间入户走访,我们了解到该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结构多样化,包括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等,其中年轻干部仅占一小部分,大多数是老年干部。

这样的队伍结构无法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的要求,需要进一步优化。

2. 带头人队伍素质调研发现,一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在党性修养、业务能力和群众感召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一方面,他们缺乏党性修养,对党的纪律要求认识不足,工作作风不严谨。

另一方面,他们在农村经济社会管理、农业发展规划和渠道拓展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3. 带头人队伍培养对于带头人队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调研发现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带头人的选拔多以补缺为主,缺乏对潜在优秀干部的发现和培养。

此外,干部培训和学习机会有限,无法提供多样化的培养平台,制约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

三、调研结论1. 加强带头人队伍的培养和选拔,注重发现潜力,实施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培养体系。

2. 提高带头人队伍的素质,注重党性修养、业务能力和群众感召力的培养,开展系统化培训。

3. 引进外界优秀人才,为带头人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4. 加大带头人队伍的奖惩力度,激发干部队伍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建立健全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评估带头人工作表现和能力水平。

四、建议1. 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实行导师制度,为新进干部提供指导和培训。

党员带头致富典型材料[5篇模版]

党员带头致富典型材料[5篇模版]

党员带头致富典型材料[5篇模版]第一篇:党员带头致富典型材料xx,男,2006-2011年曾任xx村支部书记,xx同志看到五指峰良好的生态环境,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没有任何污染,具有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所产茶叶叶嫩清秀,色泽绿润,香味持久,滋味醇厚,汤色明亮,决定自己带头发展茶叶,为更快地促进xx村的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积极探索。

在各级单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目前,已有茶园面积1000亩,丰产茶园800亩,仅去年就新发展茶园687亩,2010年新建了茶叶加工厂,并带动100多农户种植高山茶。

2004年,乡政府号召种茶,xx同志把自己所有的土地整合,并租赁农户一百多亩土地,开始了茶叶种植。

刚开始,不懂技术,茶叶长势不好,有点灰心,期间养过鸡、种过瓜,但从未放下茶叶种植,一直摸索种植技术,在各级领导关心下,参加了县茶果局举办茶叶知识讲座,到婺源茶校进行了一个多月培训,并到狗牯脑等地学习茶园管理技术,同时向本乡茶叶种植大户虚心请教。

通过精心管理,xx同志种植的茶叶长势喜人,并取得了可喜的效益。

为扩大生产,2009年,xx又租赁农户土地六百多亩种植茶叶,为了提高茶叶经济效益,他自费到浙江、福建等产茶地了解,拜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俞永明研究员,到过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郭吉春研究员处,了解到金观音、金牡丹等品种,香气高、花香显、味醇厚,耐冲泡,适制绿茶、红茶、乌龙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就决定引种试种,现在种植的金观音、金牡丹,长势良好,生长茂盛,预计今年秋可以采茶,并能制出金观音、金牡丹绿茶、红茶、乌龙茶等样品茶。

2010年春,为了更好地掌握茶叶的加工技术,营销渠道,xx同志多方筹集资金6万多元,从浙江上洋机械厂购回制茶机械,新建了一个年加工能力20多吨的茶叶加工厂,县茶果局对次十分关心,专门派茶叶加工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茶叶加工生产进行顺利,茶叶质量有所提高,生产的绿茶和红茶都得到客户的好评。

农村下基层调研报告

农村下基层调研报告

农村下基层调研报告第一篇:三万干部下基层农村工作调研报告科学发展明思路真帮实扶促致富陈海志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同时我省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万干部下基层活动,我作为韦源口镇副镇长,同时按照镇党委、政府分片负责、分别管理的要求,我对分管的金盆村、三保村、鲤鱼海村、谭家畈村,与村两委干部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主要干部多次接触商讨,与联系结对帮扶对象促膝谈心,与村部分干部群众聊天交谈,听取各组负责人对本组情况的汇报和发展经济的设想与建议;深入村民小组和贫困农户家中,进行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和增收思路的了解;并且走访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和群众代表。

一、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1、村级经济薄弱。

这四个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经济基础较差,特别是位于镇西部的三保村和谭家畈村,村落不整,经济基础差距较大,经济滞后,一直是全镇有名的贫困村。

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来源,近年来在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同时,村集体经济相应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2、常驻人员老弱严重。

青壮年多数在外打工或读书,在西部的两个村里尤为明显,村内青壮劳力多外出务工,或因为子女入学到县城租房或买房居住,常年在村里居住生活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

3、致富手段相对单一。

村民收入主要是外出打工、农田收入。

五月初,由于受干旱灾害,这四个村的中稻作物几乎绝收,粮食保险赔付过低,群众对农业投资信心受到打击,怕担风险。

4、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近几年来各村的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公路、通讯、饮水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都有明显的改善。

但是,西部的两个村子各组之间的道路有的还是土路,影响群众通行,并且位于山沟里,农产品的外运受到严重的影响;四个村子在不同程度上由吃水有一定的困难,鲤鱼海庄和谭家畈村尤为严重,很多村民依旧是老式的浅井水;金盆村地表浅水还受到周边工业污染,居民用水受到影响。

5、贫困户发展难。

在了解情况中发现四个村里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户,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种表现:一是家庭人口人口数量多、病号多,患病者缺医少药。

关于当前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当前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当前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情况的调研报告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做好农村各项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斗堡垒;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教育团结农村群众、搞好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在新形势下,村“两委”班子如何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农村发展的合力,对有效推进村民自治、加快与百强县身份地位相符的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我校组成调研组,采用发放调查问卷、走访镇村干部、实地走访、组织座谈等方式,就当前我县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应当发挥什么作用?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问到村“两委”班子应当发挥什么作用的时候,很多村干部不是一问三不知、完全答不上来,就是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

因此,有必要对村“两委”班子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使“两委”班子干部了解自身应当发挥哪些作用。

2009年中组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村党支部特别是村书记要认真履行五大职责,即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紧密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加强村党支部建设。

2010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了村民委员会七大职责,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管理集体所有财产、保障村民合法权益、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增进村民团结互助、遵守法律法规条约。

由此可见,村“两委”班子的职责涵盖了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能否有效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考验着“两委”班子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

二、作用发挥得怎么样?(一)现状XX 县国土总面积1716平方公里,总人口100.9万,其中农业人口80余万。

全县辖16个乡镇、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银三角管委会,共有263个行政村,村“两委”干部2073人,其中村党组织委员1100人,村委会委员973人,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28人。

另有乡镇班子成员兼任村书记的不少于20人,其中幽兰镇就有5名班子成员兼任村书记。

乡镇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工作情况汇报

乡镇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工作情况汇报

乡镇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工作情况汇报乡镇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工作情况汇报主要做法(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上来。

根据县委的部署,我乡对抓农村致富带头人工作十分重视,在部里安排这项工作之后,立即召开了党委会,专题研究如何深入推进培养致富带头人工作,制定了符合本乡特点的工作方案。

成立了培养致富带头人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负全责,包村干部为第一负责人。

同时,召开了由乡、村两级干部参加的动员会,对深入推进培养致富带头人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指导。

制定的方案以文件形式下发到14个村党支部。

落实责任后,我们本着一级抓一级的方式,由办公室负责专门督查,在年终总评时,配合村官述职,村干部考核,由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地得到了纠正。

(二)加强了致富带头人的评审工作。

落实责任后,我们立即把农村致富带头人推荐表下发到各村,让每个村按本村的具体实际,按标准填写好推荐表。

我们首先制定了致富带头人评选标准。

从村党支部书记、村干部、回村大学生、党员及普通群众五个层次去考虑,分别制定了评选标准。

如村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评选标准为必须能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本人经营有一定的规模,年收入不低于三万元,并且要掌握2门以上的技术,家庭人均收入1万元左右;村干部致富带头人标准为要有相当的种养殖业技术,种养有一定的规模,要懂2门以上农业技术,能真正带动周围群众致富的村干部;回村大学生要有示范项目,要引进项目推广和应用,要为村民提供信息等等。

通过标准的制定,各村能根据自己村的具体实际,制定出本村的致富带头人标准,如长庆村制定的致富带头人标准,必须是人均收入在7千元以上,并且带头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的等等。

其次我们规范了致富带头人评选办法。

按照乡、村制定的致富带头人评选标准,通过群众自荐,村党支部推荐,填写致富带头人推荐表,上报到乡里。

然后由乡党委组成由组织、宣传、经管、农机、民政、计生等部门人员参加的评审小组,到村实地考核,考核后将考核结果以传单的形式,向村民及社会公示,择优评选致富带头人。

农村第一书记驻村调研分析报告

农村第一书记驻村调研分析报告

农村第一书记驻村调研分析报告农村第一书记驻村调研报告范文(一)xx村第一书记自驻村工作以来,经过多方面了解和入户走访,对驻村开展工作后遇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调研和分析形成以下报告:xx村位于凭祥市东南部,距市区15公里,边境线全长公里,xx村北部与友谊镇交界,东部与练江毗邻,东北与下敖村接壤,西部与越南交界,辖区内拥有一个边民互市点(叫册互市点),沿边三级柏油公路贯境内,交通便利,下辖12个自然屯,13个村民小组,全村769户,总人口为3263人。

xx村党员基本情况:xx村党总支部下设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8名,预备党员2名,困难党员6名。

xx村主要经济收入情况:全村有耕地面积1681亩,山林面积2300亩。

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经济收入主要为:种植甘蔗、水稻、八角、外出打工、参与边民互市、边贸货物运输。

一是山地较多,耕地少,而且山地基本都属于国有林场的,村民不能利用;二是劳动力少,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在村的很多都是老、弱、病、残,不能形成有效的劳动力;三是儿女不够孝顺老人,分家、出嫁或外出打工后对父母的生活不够重视,使得在家的老人生活困难;四是甘蔗产业发展未能形成规模,主要是没有土地和劳动力;五是扶贫部门发展的山鸡养殖业未能在群众当中形成主流产业,主要原因是没有或不愿资金的前期投入,不愿投入人力和物力,管理跟不上,造成山鸡养殖成活率不高,同时农民担心销路不畅,因此不愿养殖;六是互市点的政策变动较多,造成搞运输的农民无所适从,很多货车停运;七是比较贫困的农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只想政府扶持,不够勤劳,不愿付出劳力;八是重男轻女思想普遍存在,计生工作难度大。

一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xx村贫困人口名额为1599人;二是医保达标率95%,原来每人医保缴费50元,今年起缴100元(原先有50元是民政补贴,今年起由村民自己支付全额医保);三是叫册屯征地180亩,做为互市点停车场;四是xx村委改建工作;五是xx村危房改造工作;六是扩种甘蔗50亩工作;七是各屯三面光水利修建工作;八是扶贫养殖特色产业的推广工作;九是板必屯、那凌屯等屯级硬化道路的修建工作。

村干部带头致富对策思考

村干部带头致富对策思考

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对策措施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赋予了农村基层干部新的职责和使命,其主要任务已经转移到搞好服务、强化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上来,转移到发展农村民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上来。

一、村干部带头致富路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创富能力普遍偏弱。

目前,在农村基层干部中,能够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型、创业型带头人相对缺乏。

绝大部分在守业受穷、受穷守业中徘徊不前。

由于缺乏致富技能,经济发展意识淡薄,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导致他们一方面自己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二)部分村干部素质偏低。

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在工作方面,工作方法简单,墨守成规,安于现状,集体经济匮乏、无钱办事,村干部面对困难,除了政府支持和项目资金外,束手无策,没有较好的办法解决。

(三)发展市场经济能力较弱。

一是筹谋经济发展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不善于在吃透上级精神、了解市场行情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而是习惯于根据乡镇的指标任务和安排部署确定工作思路,无主动发展本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主动意识。

二是获取信息方法单一,难以有效指导商品生产经营活动。

绝大多数村干部主要是通过乡镇、电视获取有限的经济信息资源,了解与专业化生产相关的专业信息受环境制约,要么是过时的,要么是道听途说,真实性、实效性较低。

(四)学习创新能力弱。

一是学习自觉性差。

一部分村干部认为只要把村级经济搞上去、为民办实事,学习不学习无关紧要。

一部分村干部抱有应付思想,为应付检查而学习,缺乏主动性。

二是创新意识差。

对于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往往按部就班照抄照搬的多,装饰表面应付检查的多,勇于创新,形成特色的少。

(五)部分村干部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社区关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着社会改革、发展和全面进步。

新形势下,社区党组织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已成为当前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探索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新方法,现就我社区多年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归纳如下:一、当前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一)对党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

虽然近年来党的建设已得到明显加强,但仍有部分不同参差的党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党员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不高。

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不同主题的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仍然存在着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针对性,搞形式走过场的情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平时因要应付各类检查评比、应付繁重的文字档案等,存在着不同程度上放松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的现象。

在市场经济环境、外部环境的影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存在老党员忙家务、下岗党员自顾自、大学生党员忙找工作的现象。

(二)党员管理问题突出,活动开展难。

传统的党员管理方法与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在党员管理上存在着三难现象。

一是流动党员管理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每年都有党员外出经商或离乡打工,外出期间无法参加组织生活,无法参加组织活动,有的甚至几年都见不到面,对其的教育和管理出现真空。

二是老龄党员管理难。

社区的大部分老党员都是来自各个单位退休的,有的甚至是曾经担任领导的老干部,社区的工作人员上门或打电话,摆老资格,态度恶劣,出现部分老党员根本就瞧不起社区,不愿参加组织生活;有的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参加支部组织的活动,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带头致富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基础,是保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先进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有效措施。

但由于受思想观念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带头致富上的作用发挥仍不够理想。

为此,我们组织人员到6个乡镇采取放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走访
的形式,就目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带头致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相对群众来说,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头致富情况总体较好,但在致富项目的质量及发展的外部环境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2、从项目质量上看产业层次较低。

从已有致富项目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所从事的产业上看,在种养业方面,种类虽多,户数也不少,但经营面积小,分布零星,不能集中连片,形不成规模。

在利用资源进行加工方面,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工厂,加工的产品档次低。

其他方面的致富类型主要是从事简单的运输营销,也就是说仍属于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产业的质量不高,层次较低,这也影响了他们今后的发展壮大。

3、从发展前景上看抗险能力较差。

在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的过程中,市场的自我
调节作用越来越大。

而我县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从事的产业依赖型的比较多。

如我县虽属竹资源大县,但不少从事竹业加工的基层党员干部仍然在依靠江浙市场发展,生产产品的数量、规格和销售价格任由他们摆布,不仅生产效益较低,而且在发展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如柏垫、杨滩两乡镇的部分村,从事竹编的较多,但大都依靠在浙江安吉拿订单,靠的是个人的感情,拿的是低档次的竹筐、竹簸箕等制作。

而且生产时断时续,原材料不能充分利用,增加了生产成本。

由于产品本身价格低,成本
一高,利润就更低。

同时,由于缺乏把产业做大做强,发展规模经济的意识,不注重资本的积累,不注重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一但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很难抵御市场风险。

4、从外部条件上看制约因素较多。

这一方面表现在外部发展的软环境不优、服务不到位。

虽然,我县今年是招商引资和整治优化投资环境年,但仍有一些部门或个人从局部利益出发,作风霸道,无视发展规律,设关设卡,吃、拿、卡、要等问题仍然存在。

另一方面,道路等基础设施较差,扶持措施也不到位,贷款难、信息不灵、技术缺乏的问题仍然存在。

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虽有致富的主观愿望,但较差的外部环境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队伍结构不优。

尤其是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严重。

在全县9759名农村党员中,55
岁以上的有3606名,占40%。

这些老党员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子女成家立业,温饱
问题得到解决后,已感到非常满足,无心再冒市场风险去闯。

从调研情况看,55岁以上的3606名老党员中,自己从事有发展项目的仅占7.6%。

3、扶持措施不实。

县直部门尤其是农、林、水、科技等部门,直接担负着支持农村经济
发展的责任。

但对他们扶持的具体措施及效果缺乏硬性的考核指标,导致一些部门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具体工作中走过场,扶持措施缺乏针对性,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如对农村致富中最缺乏的资金和技术问题,农林部门虽也下派了一些科技指导员,但指导效果如何,没有与下派人员的待遇、考评等挂钩,活动结束时也没有进行实效的检查。

信用部门虽从
4、部门配合不力。

目前,对农村发展的支持上,各部门都是立足本单位角度去干,各吹
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缺乏一个具体的牵头抓总部门,在指导和扶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没有整体规划,一些部门在提供服务和给予扶持时不能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导致在具体支持措施上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如技术支持不能做到有的放失,今天科技部门下乡宣传培育经果林前景好,效益高,而明天林业部门下去进行的技术指导却是如何种植竹类,这不仅让基层党员干部感到无所适从,也使他们难以得到最急需的技术指导。

花鼓乡王冲村人均山场达7亩,近年来,该村根据上面的宣传,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大力发展板栗种植,按当前市场行情,每亩收入可达400元左右,农民得到了实惠,也迫切需要板栗修枝、治虫和控篷等技术。

但在退耕还林中,县、乡林业部门从全县整体林业布局考虑,板栗丰产技术指导的重点在凤桥乡,竹林培育技术指导的重点在花鼓乡,这样相对王冲村而言,技术指导就缺乏了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县实际,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头致富本领,必须用足用活“双培双带”这个载体,制定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突出重点,抓实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和发展储备工作。

加强党员教育是一个常谈常新的
话题,但在发展已成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今天,党员教育必须突出重点。

在教育的内容上,政治理论教育虽必不可少,但发展意识、发展观念的教育必须加强,尤其是发展规模经济意识的教育,使他们把经营产业当作扶育孩子一样,不断发展壮大,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与江浙相邻的乡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发展意识非常强烈,观念非常新,有致富项目的也比较多。

在教育的形
式上,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不仅要有政治理论的灌输、法制观念的强调和工作方法的传授,更要选择一些带头致富的村干部典型现身说法。

对普通党员的教育,一方面传统的集中读报纸、学文件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应紧紧围绕如何加快发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外出参观、观看农村实用科技电教片或请农技专家上课等形式,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致富的本领。

另一方面,可采取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将从事同类产业或相关产业链上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专门的党支部或党小组的方式,使他们在活动时能交
流信息、经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在基层党员干部的发展储备上,老党员较多已是客观存在。

为此,为提高队伍整体的素质,只有在新发展党员的重点上,突出农村致富能人,积极把他们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为党组织补充鲜活的血液,体现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致富能人可采取乡村领导定点联系,定期沟通交流,适当分配任务等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建立一支年纪轻、有文化、会发展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农村的发展储备人才。

2、典型引路,加强农村致富示范点和示范基地建设。

中国的农民最讲求实效,身边的发展致富典型对他们也最有影响力和说服力。

为此,应着力加强基层的致富示范点和示范基地建设。

省、市、县、乡都要有相关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此项工作。

在示范点的设置上,要根据各地产业结构、自然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