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设备和分析仪器的确认和验证
QC实验室的检验与验证

QC实验室的检验与验证验证不光是指方法验证,还包括一个仪器设备确认(有些单位也叫验证,不过国外一般称之为Qualification,一般译成确认),甚至还有一个叫做系统适用性试验。
检验可以理解为一个金字塔,最底层也是最关键的是仪器设备确认,试想你的仪器都不好使,你检出的结果怎么能够相信。
举个例子,你有一把尺子,上面刻度是英尺,你当成米尺来用,那么无论它的精度有多高,你测出的结果都是不准的;再举个例子,你的天平最小称量已经到了50mg了,你还想用它了称20mg 的对照品,那结果怎么能保证准确呢!仪器确认再往上是方法验证。
方法验证中也包括了确认、交叉验证、转移验证等内容,不外乎是你需要做什么样的试验,来确保你检测结果是可信的,在你的实验室是可以实现和完成的。
再往上是系统适用性试验,这可能也是国内大家做得比较少的,往往药典对它也不是太关注,顶多是有点重复性的概念。
其实以下几个方面我个人认为也可以是系统适用性试验的一部分,它包括空白干扰、对照品检查(即双份对照品的平行性检查)、括号对照品检查(即检查系统没有发生漂移,以及溶液稳定)、有关物质的定量限、分离度(包括峰谷比)等。
只有建立在这个系统适用性试验通过的基础上,本次试验的结果都是可信的,否则连你自己都说不服自己。
1、仪器设备确认这是个在新版GMP中引进的概念,在比较早的时候更多的只有工艺验证、生产设备和公用工程系统等概念为大家所熟知,其实这个概念已经由来已久,简单的理解可以说是3Q(对于分析仪器基本上不需要设计确认,都是成型的东东,顶多需要个URS),再加上个校准就行了。
可能国内很多单位甚至一些所谓的“砖家”(局、所的一些人员)认为检定就是仪器设备的全部,其实我个人对检定是最不感冒的:第一,仪表、标准器械类的一定没有问题的;第二,仪器设备类的可能与我们行业的要求有很大不同,与我们用户需要就更不用说了;第三,有很多所谓的检测连方法都没有,今天和明天的做法都不同,你凭什么相信他;第四,很多检测是没有标准的,就给你一个结果,你自己看去(我为什么用你做?);第五,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就不做,有些让客户自己做,让他做还有什么意义,只是收钱而已。
实验室设备和分析仪器的确认和验证

2024/1/30
1
• 引言 • 实验室设备和分析仪器的分类与
特点 • 实验室设备和分析仪器的确认 • 实验室设备和分析仪器的验证
2024/1/30
目录
2
• 实验室设备和分析仪器的维护与 保养
• 实验室设备和分析仪器的应用实 例
目录
2024/1/30
3
01
引言
光谱仪的验证
在完成确认后,需要对光谱仪进行验证。首先,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测试,检查设 备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其次,进行重复性测试,评估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 后,对实际样品进行测试,验证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23
实例二:某型气相色谱仪的确认和验证
气相色谱仪的确认
在接收到气相色谱仪后,首先进行外观检查,确认设备完好无损。接着,根据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核对设备型 号、规格、性能指标等是否符合要求。最后,对气相色谱仪进行安装和调试,包括气路、电路、温度控制等方面 的调试,确保其能正常运行。
气相色谱仪的验证
在完成确认后,需要对气相色谱仪进行验证。首先,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测试,检查设备的分离效果、检测限、定 量限等性能指标。其次,进行重复性测试,评估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对实际样品进行测试,验证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2024/1/30
24
实例三:某型液相色谱仪的确认和验证
2024/1/30
2024/1/30
4
目的和背景
确保实验室设备和分 析仪器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 性和可重复性
2024/1/30
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 性和可信度
5
实验室设备和分析仪器的重要性
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基础工具
实验室方法验证的步骤

01 方法的选择与有效性1.实验室首先识别方法的现行有效性,通过可靠的途径进行查询。
2.采用方法的领域或项目符合本文件范围,客户指定的方法也应符合文件范围。
3.实验室识别方法是否能被操作人员直接使用,当其内容不便理解,规定不够简明或缺少信息、方法中有可选择的步骤时,应编制作业指导书,以确保检验检测人员使用该方法的一致性。
02设备配备与确认1.实验室根据标准方法的具体要求配置设备,包括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并影响结果的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参考数据、试剂、消耗品、辅助设备或相应组合装置。
2.仪器的计量溯源方式包括检定和校准。
可以参考JJF1094《测量仪器特性评定》规定的方式。
3.除需要计量溯源的仪器外的其他设备应进行核查,确保不对检验检测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03 场所环境确认1.实验室识别拟开展的标准方法对场所、环境条件的具体要求,并验证本机构配置的场所及其环境条件是否满足要求,并保留验证记录。
2. 实验室识别和建立开展标准方法进行检验检测的环境条件监控要求,该要求应以文件的形式(如作业指导书)表示,主内容包括监控项目、监控点、监控频率、监控记录等,以及出现监控结果异常时的处置方法,并按文件规定予以监控,并保留监控记录。
04 人员能力确认1.实验室应通过相应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对从事检验检测项目人员的能力进行确认,在此基础上通过授权明确检验检测人员的权利和责任。
2.实验室应在策划人员培训方案、人员监督方案或制定人员培训计划、人员监督计划时,统筹合理考虑方法验证的需求。
实验室实施培训、考核、监督工作,应保存相关培训、考核、人员监督的记录。
3.当培训考核或监督中发现检验检测人员不具备相应能力时,要进一步组织教育培训或对人员岗位进行调整。
4.实验室应根据能力确认的结果进行岗位授权,岗位授权应具体到检验检测项目的方法。
05 样品1.根据方法的适用范围,选取样品。
2.配备方法规定的抽样设备和必要的样品制备设备。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替代Supersede 新订(New version)生效日期Effective Date目录Contents1 目的PURPOSE (3)2 范围SCOPE (3)3 职责RESPONSIBILITY (3)4 内容(CONTENT ) (3)5 制定依据 (13)6 相关文件 (13)1 目的Purpose1.1为规范确认与验证管理,建立本公司的验证体系,特制定本文件。
1.2本文件确保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厂房、设施、设备/仪器、公用系统、计算机化系统以及工艺和方法的确认与验证活动符合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并保证本公司的厂房、设施、设备/仪器、公用系统、计算机化系统以及工艺和方法能够按照预期设计及要求运行。
2范围Scope2.1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在GMP范围内所有的确认及验证工作,包括验证体系的建立、验证的实施以及验证文件的管理。
2.2确认和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2.2.1 厂房设施及公用系统确认(包括水系统、空调系统、公用工程等)。
2.2.2 方法验证(包括工艺验证、分析方法、清洁方法等)。
2.2.3 设备/仪器确认。
2.2.4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
3 职责Responsibility3.1验证工程部负责本文件的起草与修订工作。
3.2质量管理部负责本文件的审核与批准工作。
4内容4.1定义4.1.1 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4.1.2 确认: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4.1.3 用户需求说明(URS ):—般是系列技术说明文件中的第一个。
它对用户对项目范围的预期情况进行了高层次说明,重点强调产品参数和工艺性能参数。
4.1.4 设计确认(DQ ):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设计符合预定用途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4.1.5 安装确认(IQ):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建造和安装符合设计标准。
检验仪器检验方法验证或确认

验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法规要求
• 验证
–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XIX A • 确认?
40
定义
• 分析方法验证
– 证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中国药典》
章(分析仪器的确认),其将实验 室仪器设备分为以下3 类,并推荐 了确认的级别:
• A 类,不具备测量功能,或者通常 只需要校准,供应商的技术标准可 以作为用户需求。例如:超声波清 洗剂,离心机,摇床等。
• B 类:此类仪器具有测量功能,并且 仪器控制的物理参数(如温度,压力 或流速等)需要校准,用户需求一般 与供应商的功能标准和操作限度相同。 例如:熔点仪、分析天平、p H计、折 射仪、滴定仪、干燥箱等。此类仪器 或设备通常需要进行安装确认和运行 确认,并制定相关操作、校验及维护 的标准规程。
6个月
1年 1年
2年
噪音:0.04mAU 漂移:0.5mAU/h
R=0.990 色谱峰面积:1.000% 色谱峰高:2.000%
符合检定规程要求 JJG 705-2002 液相色谱仪检 定规程
分析天平的校验示例
• 称量是分析实验过程中最普遍的操作之一,准确 可靠的分析天平是实验室必不可少的仪器。下面 列举了分析天平校准需要考虑的因素:
• 外部校准
• 由具有校准资质的外部机构进行的校准, 外部机构如国家权威机构(中国计量研究 院,各省市计量院);国外校准机构(例 如瑞士 S G S校准机构,德国D K D 和PTB 校准机构); 或有资质的仪器生产商的实验 室等。
如何进行实验室方法确认方法验证

2 方法确认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
二、方法确认主要内容
ꢀ依据:《环境监测 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 (HJ•168-2010)
主要内容: 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 校准曲线、实际样品测试、 方法的特定要求等 ★ 可参考方法编制说明中验证方案
检出限—一般确定方法
检出限测定
要求
试验方法 含量/浓度
分析对象 测试步骤 测定方式
含有基体 样品分析的全部过程(包括前处理)
多份样品平行测定
标准溶液 直接进样 单份样品多次进样
检出限-合理性判断1(空白未检出)
判据: 要求
MDL=•t(n-1,0.99)וS, (S:标准偏差)
解决办法
单组分
比值1~10
比值>10或<1
改变样品/加标浓度
多组分
1、50%的目标物比值在3~5之间;
方法的特定要求
. 仪器性能检查-气相色谱 土壤和沉积物 有机氯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土壤和沉积物 (HJ835-2017)
方法的特定要求
. 仪器性能检查-质谱 土壤和沉积物 有机氯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835-2017
方法的特定要求
. 仪器性能检查-质谱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变样品/加标浓度;
2、至少90%的目标物比值在1~10之间;
2、相应因子差异大的
3、其余10%的目标物比值<20
组分检出限需分别测定
准确度
满足方法回收率的要求
不满足
查明原因
满足方法要求
不高于方法规定的检出限
高于方法检出限
查明原因
检出限-合理性判断2(空白有检出)
判据: 任意测定值之间允许的差异范围:
临床实验室检测系统方法确认与性能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4.2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时机、周期及相关要求:
4.2.1验证的时机和周期。
4.2.1.1新的检测系统在投入使用时需按4.பைடு நூலகம்条款的要求对其各项性能进行全面的验 证
4.2.1.2其他情况:
.
谢谢
.
4.1 检测系统验证的内容:
4.1.1定量项目系统验证内容:正确度、精密度、分析测量范围(AMR)、临床可报 告范围(CCR)和生物参考区间
4.1.2定性、半定量项目检测系统验证的内容:符合率、检出限、精密度、cutoff值 评审(精密度、cutoff值评审适用于ELISA法试验),其中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性能验证 内容至少应包括阴性和阳性符合率;
a) 如遇到重大投诉针对检测系统有质疑时,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验证;
.
b) 仪器维修后、重要零件更换后后等需要对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重新验证。 c) 仪器长距离搬动后(如运输至外地)需按4.1条款对该检测系统各项性能进行全面验证; 短距离搬动后(如在同一工作间内的位置发生变更)则只需对其精密度和正确度进行验证。 d)检测系统中任何组成部分发生改变(如试剂、仪器等),均需对检测系统进行重新验证 4.2.2检测系统性能的评审:每12个月,需要对检测系统的如下性能指标进行评审:用室内质控 的结果评审其精密度,用参加PT、EQA活动的结果评审其正确度或符合率等. 4.2.3其他要求 4.2.3.1要在项目执行之前进行验证,以确保系统符合制造商的声明 4.2.3.2实验室应用定值的控制品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质量控制。可以使用商业化的质控材料,如 果没有商业化的质控材料,也可使用已知阴阳性的材料 4.2.3.3验证过程中的每个批次都要运行质控品 4.2.3.4新检测系统的可接受性取决于对所有验证结果的比较和审核 4.2.3.5经过维修和预防性维护的仪器设备应该运行内外部质控品重新进行确认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规程(含表格)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规程(ISO13485-2016/YYT0287-2017)1.0目的规范实验室分析仪器的确认、校准、维护及文件管理过程。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分析仪器的确认、校准、维护及文件管理。
3.0引用/参考文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指南制药工艺验证实施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20-2001:标准玻璃量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10-2005:专用玻璃量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验证与确认控制程序》《基础设施控制程序》《标识与可追溯控制程序》《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采购控制程序》《URS管理规程》《验收管理规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规程》4.0职责4.1质量控制实验室负责分析仪器的校验、确认、维保和文件管理,起草仪器校准台账,确认方案和确认报告的起草并执行确认。
4.2QA负责对实验室分析仪器管理过程进行监控,负责审核确认方案及确认报告并给定确认编号。
4.3质量部经理负责为实验室分仪器的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审批仪器校准台账及确认方案和报告。
5.0程序5.1仪器设备购置质量控制实验室在需要购置分析仪器时,应根据《URS管理规程》编制仪器URS,并按照《采购控制程序》进行申购。
5.2仪器设备验收仪器到货后,质量控制实验室按照《验收管理规程》进行验收,并填写《设备仪器验收记录》。
5.3仪器档案管理5.3.1仪器在初步验收合格后,质量控制实验室根据《仪器设备档案管理规程》建立仪器档案。
5.3.2质量控制实验室仪器编号规则为QC+三位流水号,例如QC001表示实验室的第一台仪器。
5.4仪器设备使用5.4.1确认5.4.1.1仪器分类5.4.1.1.1A类不具备测量功能,或者通常只需要校准,厂家技术标准可以作为用户需求。
例如超声波清洗机、离心机、摇床等。
5.4.1.1.2B类此类仪器具有测量功能,并且仪器控制的物理参数(如温度、压力等)需要校准,用户需求一般与厂家技术标准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定期对试验室仪器进行确认状 态的回顾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再确认的执 行和范围。回顾和评估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上次确认的方案和报告; 2、是否有新的法规要求; 3、仪器相关的技术文件是否齐备; 4、校验和维护是否按规定执行,历史记录和趋势回 顾; 5、操作SOP是否被正确执行,使用日志的回顾; 6、仪器相关偏差情况; 7、仪器变更控制,一系列微小变更的积累会产生关 键性影响。
9)、确认过程中的培训,包括使用、校准和维护的培训; 10)、相关SOP的制定,包括仪器操作、校准和维护标准 操作规程; 11)、确认过程中偏差的处理; 12)、确认报告的编写。 如果确认方案是由仪器的供应商提供,在确认实施前,确 认方案应由确认负责人和质量部门审核批准,以确认符合 本公司确认的要求才能使用。如不符合,应和供应商进行 沟通,修改或增加确认项目或要求。
实验室设备和分析仪器的确 认和验证
一、检验仪器的分类
目前国内还没有实验室仪器的分类标准,参考美国 药典第1056章(分析仪器的确认),其将实验室 仪器分A、B、C三类。不同类别的仪器所适用的确 认项目也各不相同。
A类:不具备测量功能,或者通常只需要校准,供应商 的技术标准可以作为用户需求。例如:超声波清洗机, 离心机,摇床等。 B类:此类仪器具有测量功能,并且仪器控制的物理参 数(如温度,压力或流速等)需要校准,用户需求一般 与供应商的功能标准和操作限度相同。例如:熔点仪、 分析天平、ph计、干燥箱等。此类仪器或设备通常需要 进行安装确认和运行确认,并制定相关操作、校验及维 护的标准规程。 C类:此类仪器通常包括仪器硬件和其控制系统(固件 或软件),用户需要对仪器的功能要求、操作参数要求、 系统配置要求等详细描述。例如:熔出仪、紫外分光光 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恒温恒湿箱,红 外光谱仪等。此类仪器或设备需要安装确认,运行确认 和专门的性能确认,并制定相关操作、校验及维护的标 准规程。
风险分析已经被很多公司应用于确认过程。作为确 认活动的组成,风险评估可以被用来对仪器的功能 或GMP风险进行风险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可以 确定所需要的确认活动和相关文件。如采用失效模 式和效果分析(FMEA)工具。 QR-7.1-04A+DFMEA.xlsx QR-7.1-05A+PFMEA.xlsx
性能确认的目的是确认仪器能够按照用户需求持续运行。 在安装确认和运行确认完成后,通过性能确认证明仪器在 正常操作环境中的使用性,主要活动包括: 性能测试:根据用户的使用要求,设计一个或多个测试确 认仪器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如培养箱的性能确认,应根 据用户要求的温度范围进行空载和最大负载试验。系统适 用性实验,或其他测试检查也可用于性能测试,如TOC可 以依照药典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水分测定仪可以进行重 现性测试证明仪器的稳定性。有些仪器的运行确认和性能 确认可以在一个阶段进行并记录的。如HPLC的OQ/PQ测 试,UV-Vis的OQ /PQ 测试。
仪器定期再确认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证明在仪器日常使 用过程中,仪器本身或使用环境的变化(有意的或无意的 )没有影响仪器的整体性能,确保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定 期再确认通常重复初始确认过程中PQ的全部测试或部分 测试。再确认的时间间隔和测试内容应规定在确认报告或 仪器使用SOP中,制定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法规要求; 2、仪器类型; 3、供应商的建议; 4、使用环境; 5、日常的维护和校验的程度。
实验室应建立仪器确认的SOP,对确认的流程,职责 ,文件的准备于批准,确认的实施,偏差处理,再 确认作出规定。可以是确认总则,也可以针对不同 的仪器 设定专用的SOP,如天平确认,溶出仪确认 ,高效液相色谱仪确认。为确认方案、确认报告、 用户需求、风险分析制定相应模板,规范确认人员 的编写。
一般上确认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A、设计确认(design qualification, DQ) B、安装确认(installation qualification, IQ) C、运行确认(operation qualification, OQ) D、性能确认(performance qualification, PQ)
在OQ/PQ中进行的测试,可以规定在仪器的操作 或校验SOP中,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定期执行,以检 查和确认仪器持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建立日常使 用中的测试项目和频率是OQ/PQ的一部分。测试 项目和频率的设定应基于下列因素和必要的风险评 估: 1)、法规要求; 2)、测试功能的关键程度; 3)、仪器供应商的推荐; 4)、仪器的操作环境; 5)、仪器本身的稳定性,或基于此类仪器的历史数 据分析。
A、用户需求标准 B、风险分析 C、确认标准操作规程
用户需求标准(或用户需求说明):在购买仪器前 ,通常由仪器使用者起草用户需求标准,并由相关 技术部门和质量部门审核批准。用户需求标准的内 容主要包括仪器的功能性要求,系统配置要求,以 及供应商的服务要求等。用户需求标准不但是选择 仪器的标准,也将作为仪器确认的基础。所以对于 仪器功能描述,参数的使用范围要根据实际需求规 定明确,以便在确认过程中测试,例如:温度范围 ,流速范围等。
4、如果操作系统有登陆权限的设定功能,应进行测试。 不同级别的权限如管理员、使用者应在使用SOP中进行规 定。 5、数据的保存、备份和存档:基于对操作系统和数据处 理的需要,数据的处理如安全性、存档、备份、恢复、审 计追踪等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测试。 6、培训:应由供应商对使用人员,维护人员进行培训。 此外如果适合,仪器的操作标准规程,校验和维护程序也 应该在运行确认阶段制定。 运行确认完成后,应当建立必要的操作,清洁,校准和 预防性维护保养的操作规程,并对相关人员培训。(出自 2015年GMP新附录第三节运行确认,第十六条。)
确认活动要严格按照已批准的确认方案实施。 所有确认活动应进行实时记录。 实时过程中如果出现偏差,应对其进行及时调查和 评估。
所有测试项目完成后,应由确认人员根据确认记录起草仪 器确认报告,用来总结确认活动,并确认确认方案中的所 有项目是否完成,评估测试结果以及对仪器状态明确的阐 述和结论。确认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确认结果的总结概述; 2)、设计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的结果和 记录; 3)、确认支持性文件,如标准仪器或标准品的证书,供应 商工程师的证书等文件应被附于确认报告; 4)、对确认过程中偏差的总结 5)、确认结论,清晰的阐述仪器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在确认方案中,应对仪器的使用目的,主要功能,关键构 造进行描述,详细定义需要确认 的项目、测试程序和接 收标准,通常确认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1)、确认目的; 2)、确认过程的职责; 3)、仪器介绍,包括仪器的生产商,型号,序列号,操作 系统,关键构造和主要功能的描述; 4)、设计确认的程序和接受标准; 5)、安装确认的程序和接受标准; 6)、运行确认的程序和接受标准; 7)、性能确认的程序和接受标准; 8)、仪器的校准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仪器类别的划分及其适应的确认、校 验及维护的程度应由实验室根据仪器的使用需求确 定,可以将分类的原则及所需要确认级别在仪器管 理的标准程序中描述。根据仪器的使用需求不同, 不同实验室的仪器分类也可能不同。 例如:智同的101-3AB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在一般 的实验室应该划分为B类,但由于我们要用它来灭 内毒素,所以在智同它就是C类仪器,要做性能确 认。
安装确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文件: 1、交付物检查,检查仪器的型号与订单一致,仪器配 件,软件,操作手册齐备,没有遗漏和破损。 2、检查并记录仪器的相关信息,型号,序列号,操作 系统的种类和版本号,以及安装房间号(如适用)等。 通常使用表格或安装图。 3、检查并记录安装环境及相关动力系统是否满足规定 的要求,包括环境的温湿度,电力系统,压缩空气等。 4、仪器的安装,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安装。通常由供应 商和实验室确认人员共同完成。按照确认方案的要求, 安装并记录仪器安装过程。确保仪器主体、测量仪表、 传感器、管路、电源电缆等被正确连接,需要时应对关 键部件和管路进行标识。对于需要计算机软件控制的仪 器,安装前要确认计算机的配置满足控制软件的要求。 5、网络和数据存储:一些仪器需要连接网络或者数据 存储器。三楼灭菌柜验证.doc
பைடு நூலகம்
方案起草
方案批准
人员培训
方案实施
报告起草
报告批准
在认实施前,由确认负责人对确认的各个阶段(IQ,OQ,PQ) 的要求进行规定。
1.比较复杂的仪器设备,每个 阶段可单独的起草方案。也就 是说IQ有IQ的方案和报告,OQ 有OQ的方案和报告。
2.对与相对简单的仪器设备, 所有阶段可包含在同一方案中。 这也是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模板。
实验室仪器大部分为市售的非订制仪器,此类仪器 已由制造商在出厂前完成设计和生产,对于实验室 用户不必再进行单独的设计确认,但仪器确认负责 人和使用者应检查和评估供应商提供的设计确认文 件或规格标准是否满足要求。并应确认供应商有能 力提供仪器安装,确认,维护以及培训的需求。
安装确认是提供文件性证明,用以确认仪器是按照 规定的要求安装的,并且安装环境满足运行要求。 检查仪器及其配件是否与订单一致,使用手册、出 厂证明是否齐全。
再确认通常分为: A、基于仪器变更等引起的再确认 B、定期再确认
当仪器由下列情况时,其确认状态受到影响应进行 再确认。 1、经历重大维修,或更换关键部件; 2、仪器安装地点需要变化; 3、软件或硬件升级; 4、由偏差,数据超出标准或数据趋势分析引起。 这类再确认的范围建立在风险评估、变更控制和偏 差文件的基础上,根据评估结果,重新进行安装确 认、运行确认或性能确认。仪器变更应该有记录, 再确认应按照要求准备确认方案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