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8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

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我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引导广大高中教师更好地理解历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改革先行试验省、区、市的经验和我省的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历史教学改革,特制定《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

一、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原则精神,结合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对我们理解和实施高中新课程具有指导意义。

1.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历史课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必须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以适应时代要求。

人文素养是公民最基本的素质,一般是指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各

种文化现象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历史课程在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文明成果,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养成理解和尊重他人、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及其文明的正确态度。

通过历史学习,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意识,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可以养成理性态度,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与方法论,从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在内容选择上,既坚持基础性,重要的史实、基本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构成高中历史的主要内容体系;又坚持时代性,课程内容注重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结构上具有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和个性化发展要求。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有利于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高中历史课程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须坚持时代性,密切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历史贴近现实,更好地发挥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原有的历史知识基础,注意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差异,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热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施新课程,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对此,教师要给予支持和必要的指导,尤其是历史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4.改进历史教学评价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综合素质为评价目标,提倡多元化、发展性的教学评价。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参与教学评价,并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手段和各种有效的评价方法,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激励与发展的功能,保证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和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在课程目标上,《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转变,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

展的基本脉络。

(2)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2)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阐释、多元比较、换位考证;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科学态度。

(3)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

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上述三维目标有两个方面的较大突破:一是首次把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单独提出来,与其他两大目标并列,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强调了“人文主义”价值观,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 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

从宏观上认识历史课程在高中课程方案中的地位,明确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结构,了解各学习模块的内容,以及各模块之间的联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了普通高中课程的基本结构,分为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以此为框架构建课程。

8个学习领域是: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

学习领域 (8个) 科 目 (15—16个)

模 块 (各科目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