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答案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答案引导语:《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题。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
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
②栖迟:淹留。
③楚客:指贾谊。
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阅读训练(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4.将本诗与课本上左思《咏史》比较,任选一角度,简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4分5、颔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
(4分)6、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4分)参考答案(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健行了强烈的控诉。
3.D4.都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刘诗借贾谊屈原的被贬暗示自己的遭遇;左诗借西汉旧事,表达了对西晋门阀制度的不满。
本诗①借景抒情(赏析颔联)②拟人、反问(赏析颈链、尾联)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等)。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训练及答案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训练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训练及答案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训练及答案引导语:《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观沧海》为《步出夏门行》组诗的第一章。这首诗作于
曹操屯军无终之时 ^诗中描写登山所见海上雄浑壮观的景色,是古诗中
写景的四百名篇;
⑵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⑶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 思想情感。
故答案:( 1)曹操 ;观沧海; ( 2)上阙 “白浪滔天 ”从下到上, “秦皇岛外 ”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 境界。
下阙 “往事越千年 ”由今及古, “今又是 ”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 情。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 3)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1)词中写到的 “遗篇 ”是指 ________(人名)的诗《 ________》。 (2)请结合具体词句,赏析这首词的 “时空美 ”。 (3)这首词上阕写景寄情,下阕怀古抚今,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 1)曹操;观沧海 (2 )上阕 “白浪滔天 ”从下到上, “秦皇岛外 ”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 境界。下阕 “往事越千年 ”由今及古, “今又是 ”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 今之豪情。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3)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解析】 【分析】( 1 )原诗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 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 至哉,歌以咏志。 ” ( 2)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题(含答案)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题(含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题(含答案)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题(含答案)引导语: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解】
⑴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
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⑵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做。
⑶谪宦:贬官。
官吏被贬职流放。
⑷栖迟:淹留。
居留。
⑸楚客:指贾谊,也包括自己和别的游人。
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⑹汉文:指汉文帝。
汉文帝在历史上有明主之称,但他绐终不能重用贾谊,最后又出谊为梁怀王太傅,梁王坠马死,谊因此也抑郁而死。
⑺湘水句:贾谊往长沙,渡湘水时,曾为赋以吊屈原。
【韵译】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
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
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
【写作背景】。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阅读鉴赏题背诵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长沙过贾谊宅》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唐)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为睦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
【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1.内容主旨: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2.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答: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
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
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3.《长沙过贾谊宅》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感情?答:秋天的傍晚,诗人在众人散去之后,独自追寻贾谊的遗迹;寒林日斜,故居仍在而先贤故去,思之令人哀叹。
颔联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在这种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足见其景仰倾慕,第四句,尤其是“空见”二字,进一步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
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4.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分)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5.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答: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
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6.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长沙过贾谊宅①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①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此诗是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做。
18.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分)19.结合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4分) 18.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19.答案: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分析: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
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
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
“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
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赏析似是作者赴潘州(今广东茂名市)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
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
明写贾衣,暗寓自身迁谪。
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
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
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
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
[古诗文阅读]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15675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4d.png)
[古诗文阅读]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
长沙过贾谊宅①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
②栖迟:淹留。
③楚客:指贾谊。
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14.依现代汉语来看,这首律诗不押韵;但按唐代的读音,此诗是合乎律诗规范的。
推测一下,本诗的“悲”“崖”和在古代是押韵的。
(1分)
15.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16.将本诗与课本上左思《咏史》比较,任选一角度,简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4分)
答案:
14.迟、时、知
15.D
16.都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刘诗借贾谊屈原的被贬暗示自己的遭遇;左诗借西汉旧事,表达了对西晋门阀制度的不满。
本诗①借景抒情(赏析颔联)②拟人、反问(赏析颈链、尾联)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等)。
左诗①比喻:用“松”“苗”比喻有才华的寒门子弟与平庸的世家子弟;②对比:两种人不同身份和不同命运的对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长沙过贾谊宅①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①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
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此诗是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
长沙的时候所做。
18.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分)
19.结合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4分) 18.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
无人,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19.答案: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
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
的不满。
分析: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
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
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
“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
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赏析
似是作者赴潘州(今广东茂名市)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
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
明写贾衣,暗寓自身迁谪。
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
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
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
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
全诗虽是吊古,实在伤今,借怜贾以自怜。
语方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补充资料
【教材分析】
《长沙过贾谊宅》选自粤教版选修一《咏史诗三首》,是一首比较典型的咏史诗,这是刘长卿遭贬时,路经贾谊的故宅,面对衰败落寞的凄凉情景,内心产生无限感慨,即兴抒发作者的家国兴亡之叹和对贾谊的凭吊惋惜之情的作品。
学生此前已接触过一些咏史诗并学习过贾谊的《过秦论》,对诗歌类型和作者有初步的感知,理解上不存在很大的困难。
教学重点主要放在以《长沙过贾谊宅》为细读个案,同时联系其他同类诗歌,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咏史诗的鉴赏和写作方法,增强学生鉴赏咏史诗的能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了解咏史诗的特点,学习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古人的人生价值观,进行审美熏陶,培养他们的家国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咏史诗的特点,掌握鉴赏咏史诗的方法。
【教学四环节】
美读——美品——美悟——美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教师背诵李商隐的《贾生》和毛泽东的《七绝?贾谊》,引导学生回忆贾谊的生平和才华,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朗诵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语气、语调、停顿及情感的把握),然后让学生自主介绍诗人。
知人论世(PPT演示)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人。
仕途坎坷:天宝年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尉,摄海盐令。
两次遭贬:一、唐肃宗至德三年,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南巴县尉;
?二、唐代宗大历八年,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
诗词风格: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
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有《刘随州集》 2.弄清史实和写作缘由
问题: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
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梁王坠马,抑郁而终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度遭贬
由贾谊故宅见到的悲凉情景联想到贾谊被贬的遭遇,由此又想到自己刚而犯上被贬的现状,于是借古抒怀。
(三)细读文本、深入品析
1.赏析全诗
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起问题:“谪宦”、“栖迟”、“楚客”、“三年”与“万古”各是什么意思?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此联哪个词奠定全诗的基调?
明确:谪宦:贾谊的身世。
栖迟:象鸟儿那样敛翅歇息,暗喻贾谊失意。
楚客:贾谊的客居身分。
三年:暗含贾谊被贬时间之久;万古:暗含贾谊被贬对历代文人士大夫精神上的深远影响。
三年与万古相对,更加突出作者对贾谊悲凉身世的感慨之情。
悲:有“悲凉、悲伤、悲怆、悲悯”之意,奠定了全诗的低沉感伤的基调。
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怆忧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承问题:这两句如何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作者的情感?
明确:
此联写秋草衰迷、寒林空落、落日西斜,空寂无人,渲染了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凄清景象,作者那种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情感油然而生。
同时“空见”和“日斜”具有象征意义,“空见”既写出了贾谊故宅的荒凉寂寞,同时更让人回想起贾谊当时在汉王朝的艰难处境,有报国无门的感叹。
“日斜”表面上写落日西倾,实际上暗示了李唐王朝这种难以挽转的衰颓趋势,两句连读,作者与贾谊有惺惺相惜之感。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转
问题:本联中“有道”和“无情”怎样理解?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汉文帝在历史上是有道明君,但是在对待贾谊态度上,是首先重用,后听信小人之言,疏远贾谊,从而导致贾谊怀才不遇,抑郁而终。
此联运用反语和双关的手法,明写汉文帝有道,实际暗含着作者对汉文帝的强烈不满,也暗含了作者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
满。
同时借用贾谊写《吊屈原赋》的典故,用湘水无情地日夜流逝,来抒发作者对前贤的深切凭吊和自己内心的无限愤懑之情。
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合问题:本联通过哪些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末句作者用与贾谊对话的方式,既有对贾谊悲惨身世的感慨,同时也衬托出自己抑郁悲凉,痛苦无奈的心境
2.赏析艺术特色
构思:以悲景衬悲情
章法:首联:暗喻颔联:渲染环境
颈联:反语、双关尾联:象征
写作手法:借古讽今
小结:
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
”可见本诗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宅时的悲凉心情,表面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的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四)拓展延伸、悟读升华
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咏史诗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2.《题乌江亭》(杜牧)
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4.《乌衣巷》(刘禹锡)
……
1.咏史诗的共同特色
?明确:借助诗歌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托古讽今、借古喻今、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
2.由咏史诗的特色你认为鉴赏咏史诗要抓哪些关键内容?
明确:弄清史实体会意图领悟情感分析写法(具体内容略)
(五)课后精练、举一反三
1.用本课学到的方法分小组从剩下的两首咏史诗中任选一首进行鉴赏。
2.试把本诗与李商隐的咏史名篇《隋宫》进行对比阅读。
(提示:可从史实、景物、情感、写作手法等方面着手)
附:
隋宫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