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概述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需求的概念
需求: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每一种价格水 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需求≠需要, 需求=愿意购买∩能够购买。
二、需求函数
补充知识点: ◆替代品:可以与一种商品产生类似功效的商品。 ◆互补品:消费者为了实现某种功效而需要一起消费 的那些商品。 ◆正常商品:需求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商品。 ◆低档商品:需求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商品。
3、需求规律
◆需求规律: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商品 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规律。
这种反向变动的关系也有例外,比如吉芬商品、名 画等。
四、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化 是指由于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而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2、需求的变化 商品本身价格之外的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
2、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反映商品本身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 的曲线。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斜率为负;
线性需求函数通常表示为:
Qd abP a,b为常数,a,b 0
P
G
7
Qd 800100P
· 6
F
· 5
E
· · 4
D C
3
· 2
B
· · 1
A
O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Q
第4节 弹性理论
■弹性的一般含义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
◆弹性的定义(elasticity):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 化的反应程度。即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同自变量变 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出的比值叫做“弹 性系数”。
经济学之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天气变热, 使冰棒需求
增加了
S
P1 P0
E1 E0
D1
D0
Q0
图2-11 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二)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
天气变热,冰棒 供给量增加了, 但供给没增加
思考题:假设在另一个夏天,地震摧毁了几家 棒冰厂,请问这件事如何影响棒冰市场?若天热 和地震发生在同一个夏天呢?
3、供给和需求同时变动
结论:当供求变动方向相反时,不管变动程 度如何,若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上 升;若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则均衡价格下降。 而均衡数量则依供求变动的程度而定:①若供求 增减程度相等,均衡数量保持不变。②若供求增 减程度
Q
Q 0(b)完全富有弹性 Q 0 (c)单位弹性
P
P
(0d)缺乏弹性 如盐等必需品
Q
0
Q
(e)富有弹性 如游艇
游艇涨价了,大不了 打高尔夫球
(3)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益(或支出)的关系
p
3
3
1
1
0
80 100
Q
在一条缺乏弹性的需
0
60
300
在一条富有弹性的需
求曲线上,价格上升引起 求曲线上,价格上升引 需求量以较小的比例减少。 起需求量以较大的比例 因此,总收益增加。此处, 减少。因此,总收益减 总收益从100元增加到240 少。此处,总收益从 美元。 “谷贱伤农”即 300元减少到180美元。 是此道理
P
0
Q
图2-7某些原手工后机械生产产品的
供给曲线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概述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概述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关系。
需求供给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而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均衡价格则是指在市场中形成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时的价格。
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相互作用的两个关键要素。
需求代表了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愿望和购买能力,它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价格、收入、个人偏好等。
供给则代表了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受到成本、技术、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当需求和供给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时,就会出现价格上的波动。
如果需求大于供给,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超过了供给的数量,价格往往上涨。
这是因为商品或服务的稀缺性导致了消费者竞相购买,并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
反之,如果供给大于需求,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不足以满足供给的数量,价格往往下降。
这是由于销量不佳导致了生产者降低价格以刺激需求。
当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时,就会形成均衡价格。
也就是说,市场上的数量供给正好满足了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使得市场出现了稳定态势。
此时的价格被称为市场的均衡价格,它反映了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这个价格水平下,既没有消费者因为价格太高而放弃购买,也没有生产者因为价格太低而放弃供给。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的概念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对于消费者来说,了解均衡价格可以帮助他们做出购买决策,判断商品或服务的相对价值。
对于生产者来说,了解市场的需求供给关系可以帮助他们确定生产和销售的策略,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同时,对于政府来说,了解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可以指导他们在市场中进行干预和调控,以维护市场的平衡和公平。
总结起来,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是经济学中描述市场交易关系的重要概念。
通过了解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
这有助于消费者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生产者确定生产和销售策略,以及政府进行市场调控。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微观经济学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微观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中,需求和供给是决定市场价格和数量的重要因素。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愿意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当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时,市场就会出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这意味着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越多;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越少。
需求曲线的变动通常会受到收入、偏好和替代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表示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
与需求曲线不同,供给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这意味着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越多;价格越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越少。
供给曲线的变动通常会受到生产成本、技术水平和预期利润等因素的影响。
市场均衡在市场中,需求和供给会通过价格的调节达到均衡。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量会超过需求量,市场会出现过剩;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会超过供给量,市场会出现短缺。
只有当市场价格等于均衡价格时,市场才会达到供需均衡状态。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是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使得市场上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均衡价格的确定取决于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是市场自发性达到供需平衡的结果。
均衡数量则是指在均衡价格下市场上交易的数量,是供需双方达成一致的结果。
影响因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需求方面,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偏好和替代品价格变动都会对需求曲线产生影响;供给方面,生产成本、技术水平和预期利润等因素也会对供给曲线产生影响。
此外,市场结构、政府政策和外部环境等因素也会对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总结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是微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影响着市场的运作和资源的配置。
通过深入理解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行规律,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本文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探讨了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微观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经济学基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构成要素:①购买欲望②支付能力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3、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和影响(1)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其他因素不变,消费者偏好增强,将引起需求的增加。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同方向变动。
(3)产品价格。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5)互补品的价格。
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相互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
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6)预期。
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
(7)其他因素。
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1)需求函数: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2)需求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也有例外,如也有钻石价格与其需求成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3)需求曲线:①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②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 引言需求与供给是市场经济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供给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本文将介绍需求供给的基本概念、均衡价格的确定以及一些影响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因素。
2. 需求与供给的基本概念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段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间段内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可以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来表示。
需求曲线是一个向下倾斜的曲线,表示在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购买的数量减少;在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购买的数量增加。
供给曲线是一个向上倾斜的曲线,表示在商品价格上升时,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增加;在商品价格下降时,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减少。
3. 均衡价格的确定均衡价格是指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商品价格。
当需求和供给的数量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的确定可以通过需求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来找到。
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大于需求,市场中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价格下降;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大于供给,市场中会出现求大于供的情况,价格上升。
只有当价格等于均衡价格时,需求和供给才能达到平衡。
4. 影响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因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4.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增加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从而推高价格。
相反,人口数量的减少会减少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从而推低价格。
4.2.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的增加会提高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从而推高价格。
反之,收入水平的降低会减少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从而推低价格。
4.3. 替代品的存在如果存在具有类似功能的替代品,消费者可能会转而购买替代品,从而减少对原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从而推低价格。
4.4.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增加会减少供给,从而推高价格。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概述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概述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描述了市场中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均衡价格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需求指的是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愿望或能力。
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价格、收入、个人喜好、市场趋势等。
需求曲线是以价格为自变量,以需求量为因变量的曲线,通常是下降的,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
供给指的是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能力。
供给受到成本、技术、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供给曲线是以价格为自变量,以供给量为因变量的曲线,通常是上升的,即价格越高,供给量越高。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关系通过市场机制实现。
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即达到了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这个均衡点称为均衡价格。
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量超过需求量,市场出现供给过剩。
此时,供给者会降低价格,以促使需求量增加,从而恢复市场的平衡。
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超过供给量,市场出现需求过剩。
此时,供给者会提高价格,以抑制需求量,从而恢复市场的平衡。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概念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和市场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关系以及均衡价格,企业和政府可以更好地制定生产和销售策略,从而实现市场的平衡和效率。
此外,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研究还为经济学家提供了分析市场变化和预测未来走势的工具。
总之,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是经济学领域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体现了市场中的交易行为和力量,对于企业、消费者和政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需求供给关系描述了市场上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购买力和销售力之间的平衡。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并具备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需求量受价格、收入、个人喜好以及其他市场因素的影响。
供给则是指生产者能够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供给量受到成本、生产技术以及相关资源的影响。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分别描述需求量和供给量随价格变化而发生变动的图表。
经济学之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03
供给曲线的移动表示生产者改变其提 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的决策。当生产 成本下降、技术进步或市场价格上涨 时,生产者将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导致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当 生产成本上升、技术退步或市场价格 下跌时,生产者将提供更少的商品或 服务,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供给定理
供给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升 ,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增加; 价格下降,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 量减少。这是经济学中一个基本 的原理。
价格天花板政策
政府设定价格上限,但并不强制执行。这种政策可能导致市场短 缺和黑市的出现。
价格下限政策
政府设定价格下限,并强制执行。这种政策可能导致市场过剩和 “荷兰病”现象(即高估本币价值)。
其他经济政策及其应用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影响利率和 通货膨胀率。这种政策通常用于稳定经济 和对抗通货膨胀。
03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的定义
均衡价格是指市场供给和市场 需求相平衡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下,市场上的供给 量和需求量相等,市场处于一 种稳定状态,没有过剩或短缺
的情况。
均衡价格通常是通过市场机制 自发调节形成的,不需要外部
干预。
均衡价格的决定因素
需求曲线: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愿意并能 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移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的 ,称为“点移动”;另一种是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如收入、相 关商品价格等,称为“线移动”。
需求定理
内容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需 求量会下降。
原因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效用,而效用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提供的。因此,当商品价格上升 时,消费者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需要花费更多的货币,从而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研究对象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 ▪ “宏观”英文为“Macro”,希腊文原意是“
大”。 ▪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通过研究经济
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以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 如何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解决 的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 决定理论; 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动引起均衡价格和数量同向变动;供给变动引
起均衡价格反向变动、均衡数量同向变动。
当供给或需求变动时,价格和数量会发生什 么变动?
供给未变 供给增加 供给减少
需求未变 P
P
P
Q
Q
Q
需求增加 P
P
P
Q
Q
Q
需求减少 P
P
P
Q
Q
Q
第五节 经济模型 一、经济模型与抽象分析
第五节 经济模型
一、经济模型与抽象分析
收益
物品与劳 务出售
企业 •生产并出售物品和劳务 •雇佣并使用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
工资、租金与 利润、利息
物品与劳务市场
支出
•企业出售 •家庭购买
物品与劳
务购买
家庭 •购买并消费物品与劳务
•拥有并出售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市场
•家庭出售 •企业购买
劳动、土 地和资本
收入 =投入与产出的流向 =货币的流向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 价格、收入水平、相关商品价格、偏好、预期 、消费者人数等。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 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
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 是因变量,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所有影响这 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的函数。
·C ·D ·E ·B
QS = -α +β ·P
Q
[资料] 特殊的供给曲线
[资料] 特殊的供给曲线
P
S
P
S
o
Qo
Q
▪ 影响供给的因素要比影响需求的因素复杂得多, 有些商品供给量是固定的,价格上升而供给量也 无法增加 (如土地、 劳动力、 文物、艺术品)。
第四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均衡的含义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LOGO
内容
1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2Leabharlann 需求曲线3供给曲线
4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内容
5
经济模型
6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7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8
蛛网模型
微观的特点 需求 供给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
理性人 弹性和计算
销售收入
函数和曲线
运用事例 (静态)
均衡和变动
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冰激淋的价格
供给
均衡价格 $2.00
均衡
均衡数量
需求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冰激淋的数量
QS QS P
QD QD P
QS QD
PE ? QE ?
非均衡的市场
冰激淋的价格
$2.50 2.00
过剩
供给
短缺 需求
0
4
7
10
冰激淋的数量
冰激淋 的价格
$2.00
1.00
0
需求量的变化
对冰激淋的销售者征税
导致冰激淋价格的上升
,并带来了沿着需求曲
B
线的移动。
A
D
4
8
冰激淋的数量
冰激淋 的价格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增加
使每一个价格水平下的需求 量增加的任何变动都会使需 求曲线向右移动,这是需求 增加。
使每一个价格水平下的需求 量减少的任何变动都会使需 求曲线向左移动,这是需求 减少。
第五节 经济模型 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第五节 经济模型
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 静态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 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经济现象的方法。
▪ 比较静态分析是分析当已知条件发生变化后, 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 济总量在达到新均衡状态时相应的变化。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一定时期内在 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 的数量。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 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 力的有效需求。 “需要” 对应的是 “满足” , 而“需求”对应的“供给”。
? ▪ 商品需求数量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
第四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第四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P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3、变动的影响
P1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D3 D1 D2
·E1
况下:需求变动引起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o
P
同方向变动;供给变
Q1 D
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
P1
·E1
向的变动,引起均衡
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o
Q1
S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一定时期一种商品需求量变 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 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0.15,现价格 为1.2元,试问该商品的价格上涨多少元才能 使其消费量减少10%?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基本假设条件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基本假设条件 ▪ 微观经济理论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
提的,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所要建立的理论的 不同需要,假设条件也存在着差异。 ▪ 所有的经济理论均具备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这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简称“理性人”。 ▪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每 一个从事经济活动人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最 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 动态分析则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 把经济现象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问题:两条需求曲线 有什么不同?
P
P
价格的变动会引起 需求量的变动,但需
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 应程度是不同的
D
Q 反应程度小
D
Q 反应程度大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 需求方面的弹性主要包括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
的交叉价格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其中,需求 的价格弹性被简称为需求弹性。
▪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
概念 计算 弹性与各种需求曲线 决定因素 厂商收益与需求的价格弹性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 经济模型是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 结构,是现实经济的一种简化描述。
▪ 经济模型可以采用语言文字、几何图形、数学 符号等三种表达形式。
▪ 四个步骤:对经济现象归纳和抽象,定义相关 变量;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假说;将假说 符号化和公式化,建立经济模型,获取数据对 模型求解;分析计算结果并判别。
经济学分析的前提:理性人假设
▪ 亚当斯密认为:一切经 济现象都源于人类的利 己主义本性。
▪ “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 品和饮料,不是出自面 包师、酿酒家的恩惠, 而是出自他们自私的打 算。”
2020/11/28
Logistics College, Zhuhai Campus
Page 9
三、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一、供给函数
▪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 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 该种商品的数量。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一、供给函数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一、供给函数
? ▪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 有商品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 关商品的价格、预期、生产者人数等。
第四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 、均衡的含义 ▪ 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
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二 、均衡价格的决定
❖ 均衡价格表现为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相反力量共 同作用的结果,是在市场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 成的。
供给与需求的结合
需求表
供给表
在 $2.00, 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
▪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仅考虑 价格变化对供给量的影响。
Qs = f(P)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第三节 供给曲线
▪ 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
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
序列表。
P
❖ 供给曲线是根据价格–
供给量组合在坐标图上
所绘制出的。
· ❖ 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 A 方倾斜的特征。 o
经济模型
函数和曲线
蛛网模型 (动态)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研究对象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 ▪ “微观”英文为“Micro”, 希腊文原意是“小 ”。 ▪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通过研究单个经 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 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要解决 的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