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CPU

合集下载

了解电脑处理器的不同类型

了解电脑处理器的不同类型

了解电脑处理器的不同类型电脑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组件之一,它负责执行和控制计算机中的所有指令和操作。

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功能特点,了解电脑处理器的不同类型有助于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计算机。

一、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电脑处理器的核心部件,负责解释和执行计算机中的指令。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处理器类型是x86架构的处理器,例如英特尔的酷睿系列和AMD的Ryzen系列。

这些处理器具有高性能和广泛的兼容性,适用于大多数桌面和笔记本电脑。

二、图形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是专门用于处理图形和图像的计算组件。

GPU在游戏、计算机图形渲染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与CPU相比,GPU拥有更多的并行处理单元和高速缓存,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图像数据。

目前,NVIDIA和AMD是市场上最常见的GPU制造商。

三、系统级芯片(SoC)系统级芯片是一种集成了多个功能组件(如CPU、GPU、内存控制器、电源管理等)的单一芯片。

SoC常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和嵌入式系统,其主要优点是高度集成和低功耗。

ARM架构是SoC常用的处理器架构。

四、服务器级处理器服务器级处理器是专为运行服务器应用和高性能计算而设计的处理器。

这些处理器通常具有更多的核心数量、更大的高速缓存和更强的计算性能,以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并行计算的需求。

英特尔的至强系列处理器和AMD的EPYC系列处理器是在服务器领域中常见的型号。

五、低功耗处理器低功耗处理器主要用于能源敏感的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移动设备。

这些处理器具有较低的功耗和较长的电池续航时间,可以在保持良好性能的同时减少能耗。

英特尔的酷睿低压系列和AMD的移动处理器是常见的低功耗处理器。

六、特定应用处理器除了常见的处理器类型之外,还有专门用于特定应用的处理器。

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用于音频和视频处理,嵌入式处理器用于嵌入式系统,网络处理器用于网络设备,加密处理器用于安全应用等等。

CPU的基础知识大全

CPU的基础知识大全

CPU的基础知识大全CPU 的基础知识CPU是计算机的大脑。

1、程序的运行过程,实际上是程序涉及到的、未涉及到的一大堆的指令的执行过程。

当程序要执行的部分被装载到内存后,CPU要从内存中取出指令,然后指令解码(以便知道类型和操作数,简单的理解为CPU要知道这是什么指令),然后执行该指令。

再然后取下一个指令、解码、执行,以此类推直到程序退出。

2、这个取指、解码、执行三个过程构成一个CPU的基本周期。

3、每个CPU都有一套自己可以执行的专门的指令集(注意,这部分指令是CPU提供的,CPU-Z软件可查看)。

正是因为不同CPU架构的指令集不同,使得某86处理器不能执行ARM程序,ARM程序也不能执行某86程序。

(Intel和AMD都使用某86指令集,手机绝大多数使用ARM指令集)。

注:指令集的软硬件层次之分:硬件指令集是硬件层次上由CPU自身提供的可执行的指令集合。

软件指令集是指语言程序库所提供的指令,只要安装了该语言的程序库,指令就可以执行。

4、由于CPU访问内存以得到指令或数据的时间要比执行指令花费的时间长很多,因此在CPU内部提供了一些用来保存关键变量、临时数据等信息的通用寄存器。

所以,CPU需要提供一些特定的指令,使得可以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存入寄存器以及可以将寄存器数据存入内存。

此外还需要提供加法、减、not/and/or等基本运算指令,而乘除法运算都是推算出来的(支持的基本运算指令参见ALUFunctions),所以乘除法的速度要慢的多。

这也是算法里在考虑时间复杂度时常常忽略加减法次数带来的影响,而考虑乘除法的次数的原因。

5、除了通用寄存器,还有一些特殊的寄存器。

典型的如:PC:program counter,表示程序计数器,它保存了将要取出的下一条指令的内存地址,指令取出后,就会更新该寄存器指向下一条指令。

堆栈指针:指向内存当前栈的顶端,包含了每个函数执行过程的栈帧,该栈帧中保存了该函数相关的输入参数、局部变量、以及一些没有保存在寄存器中的临时变量。

CPU知识最新全面讲解

CPU知识最新全面讲解

CPU,全称“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文名为“中央处理器”,在大多数网友的印象中,CPU只是一个方形配件,正面是金属盖,背面是一些密密麻麻的针脚或触点,可以说毫无美感可言。

但在这个小块头的东西上,却是汇聚了无数的人类智慧在里面,我们今天能上网、工作、玩游戏等全都离不开这个小小的东西,它可谓是小块头有大智慧。

作为普通用户、网友,我们并不需要解读CPU里的所有“大智慧”,但CPU 既然是电脑中最重要的配件、并且直接决定电脑的性能,了解它里面的部分知识还是有必要的。

下面笔者将给大家介绍CPU里最重要的基础知识,让大家对CPU 有新的认识。

1、CPU的最重要基础:CPU架构CPU架构:采用Nehalem架构的Core i7/i5处理器CPU架构,目前没有一个权威和准确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CPU核心的设计方案。

目前CPU大致可以分为X86、IA64、RISC等多种架构,而个人电脑上的CPU架构,其实都是基于X86架构设计的,称为X86下的微架构,常常被简称为CPU架构。

更新CPU架构能有效地提高CPU的执行效率,但也需要投入巨大的研发成本,因此CPU厂商一般每2-3年才更新一次架构。

近几年比较著名的X86微架构有Intel的Netburst(Pentium 4/Pentium D系列)、Core(Core 2系列)、Nehalem(Core i7/i5/i3系列),以及AMD的K8(Athlon 64系列)、K10(Phenom系列)、K10.5(Athlon II/Phenom II系列)。

Intel以Tick-Tock钟摆模式更新CPU自2006年发布Core 2系列后,Intel便以“Tick-Tock”钟摆模式更新CPU,简单来说就是第一年改进CPU工艺,第二年更新CPU微架构,这样交替进行。

目前Intel正进行“Tick”阶段,即改进CPU的制造工艺,如最新的Westmere架构其实就是Nehalem架构的工艺改进版,下一代Sandy Bridge架构将是全新架构。

cpu相关知识点

cpu相关知识点

cpu相关知识点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控制和协调整个计算机的工作。

以下是关于CPU的一些知识点:
1.CPU的功能:CPU的主要任务是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并执行计算。

它执行所有的算术和
逻辑操作,从而控制和协调整个计算机的工作。

2.CPU的内部结构:CPU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控制单元和算数逻辑单元(ALU)。

控制单
元负责从内存中提取指令并解码执行,而算数逻辑单元(ALU)则处理算数和逻辑运算。

3.CPU的工作流程:CPU的工作流程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阶段:提取、解码和执行。


首先从系统的RAM中提取指令,随后解码该指令的实际内容,最后再由CPU的相关部分执行该指令。

4.CPU的重要性:CPU决定了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它通过执行存储在系统内存中的程序
所需的计算,从而驱动计算机的各种操作。

5.CPU的制造:CPU的制造是一个复杂且精密的过程,通常是在单个计算机芯片上放置
数十亿个微型晶体管来实现的。

这些晶体管使CPU能够执行大规模的计算和控制任务。

以上知识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CPU的工作原理和它在计算机中的重要地位。

cpu的参数理解

cpu的参数理解

cpu的参数理解CPU,即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

它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是电脑中最关键的硬件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CPU参数的理解:1.主频:主频是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也可以理解为“核心速度”。

CPU中央处理器处理数据的能力决定于其主频的高低,主频越高,CPU的运算速度就越快,每秒处理的数据就越多,性能也就越强大。

2.核心数:核心数指的是CPU内部的物理处理核心数量。

每个核心都可以独立地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相当于具有独立的处理器。

核心数越多,CPU能够同时处理的任务数量也就越多。

多核处理器能够更好地支持多线程和并行计算,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3.线程数:线程是程序中一个单一的顺序控制流程,在单个程序中同时运行多个线程完成不同的工作,称为多线程。

现在Intel 研发出了CPU的“超线程”技术——在一颗CPU同时执行多个程序而共同分享一颗CPU内的资源,通过超线程技术能够提高核心利用率。

4.架构:架构是决定CPU性能最重要的因素,在讨论CPU性能的时候,除了看核心和主频,我们也不能抛开架构。

目前市面上的CPU分类主要分有两大阵营,一个是intel、AMD为首的复杂指令集(CISC)CPU,另一个是以IBM、ARM为首的精简指令集(RISC)CPU。

5.制程:制程指的是CPU上所形成的互补氧化物金属半导体场效应的晶体管栅极的宽度,它也被称为栅长,以纳米为单位。

一般来说,制程越先进,数值也越小。

假如同架构,同主频的情况下,制程不同并不会带来性能差别。

6.总线宽度:总线宽度是指CPU与其他系统组件进行数据传输的通道宽度。

它决定了每次数据传输的位数,影响了数据传输速度和带宽。

较宽的总线可以同时传输更多的数据,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7.缓存容量:缓存是CPU内部的高速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频繁使用的数据和指令。

缓存容量分为多级,包括一级缓存(L1 Cache)、二级缓存(L2 Cache)和三级缓存(L3 Cache)。

了解电脑CPU架构

了解电脑CPU架构

了解电脑CPU架构电脑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而CPU作为电脑的核心部件,其架构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性能和使用体验。

今天,我将带您深入了解电脑CPU架构,揭开其中的奥秘。

一、什么是CPU架构CPU,全称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之一。

它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的指令,并控制计算机的各项操作。

而CPU架构,指的是CPU的内部设计和组织方式,是决定CPU性能的重要因素。

二、常见的CPU架构类型1. X86架构X86架构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CPU架构,它是英特尔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推出的。

X86架构的代表有英特尔的酷睿系列和AMD的锐龙系列,其特点是性能强劲,广泛兼容各种软件。

2. ARM架构ARM架构是一种低功耗的CPU架构,主要应用于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

ARM架构的代表有高通的骁龙系列和苹果的A系列,其特点是能效高,性能稳定。

3. RISC架构RISC架构,全称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是指指令集简单、执行速度快的CPU架构。

RISC架构的代表有IBM的POWER系列,其特点是指令简洁高效。

4. CISC架构CISC架构,全称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是指指令集庞大、功能丰富的CPU架构。

CISC架构的代表有英特尔的x86系列,其特点是功能全面,支持复杂的指令。

三、CPU架构的影响因素1. 主频主频是CPU运行时的时钟频率,单位是赫兹(Hz)。

主频越高,CPU的计算能力越强,但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热量和电能消耗。

2. 核心数核心数指的是CPU内部的独立处理单元个数。

核心数越多,CPU 能够同时处理的任务越多,多核心的CPU在多线程应用和多任务处理上更有优势。

3. 缓存大小缓存是CPU内部的一块高速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和指令,以提高数据读取和处理效率。

缓存大小越大,CPU的运行速度越快。

了解CPU的架构和性能指标

了解CPU的架构和性能指标

了解CPU的架构和性能指标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负责执行各种计算和操作。

了解CPU的架构和性能指标对于选择合适的计算机以及优化计算机的性能至关重要。

一、CPU的基本架构CPU的基本架构通常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1. 控制单元(Control Unit):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在控制指令流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ALU):负责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操作,例如加减乘除、位移和比较等。

3. 寄存器(Registers):用于暂时存储指令和数据,在CPU内部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数据通路(Data Path):连接控制单元、ALU和寄存器等组件,实现数据的流动和存储。

5. 缓存(Cache):用于临时存储访问频率较高的数据,可以加快CPU的访问速度。

二、CPU的性能指标1. 主频(Clock Speed):主频指的是CPU每秒钟完成的时钟周期数,单位为赫兹(Hz),主频越高表示CPU每秒能执行的指令数越多,性能越强。

但主频并不是衡量CPU性能的唯一标准,其他因素如微架构、缓存大小等也会影响性能。

2. 缓存大小(Cache Size):缓存是在CPU内部用于存储临时数据的高速存储器,缓存大小越大,能存储的数据越多,CPU访问数据的速度也会更快。

3. 核心数量(Number of Cores):多核CPU可以在同一时间执行多个任务,提高系统的并行处理能力。

因此,核心数量越多,CPU的性能也越强大。

4. 指令集(Instruction Set):指令集是CPU支持的指令的集合,不同的指令集对于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的优劣。

常见的指令集包括x86、ARM等。

5. 浮点运算性能(Floating Point Performance):浮点运算性能用于衡量CPU在处理科学计算、图形处理等需要大量浮点运算的任务时的性能。

常见的浮点运算性能指标包括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和GFLOPS(每秒十亿次浮点运算次数)。

CPU知识大全

CPU知识大全

CPU知识大全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 Control Unit)。

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CPU知识全面解析,供还不认识CPU的电脑小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欢迎参考。

1. ES版的CPU:ES(Engineering Sample)是工程样品,一般是在新的CPU批量生产前制造,供测试用的CPU。

2. CPU与内存同步(异步)超频:CPU与内存同步即调整CPU外频并使内存频率与之同频工作。

举例:Intel Core 2 Duo E4300默认外频是200MHz,宇瞻黑豹II代 DDRII667 1G默认频率是333MHz,若将CPU外频提升至333MHz,此时CPU外频和内存频率相等,即CPU与内存同步超频。

CPU与内存异步则是指两者的工作频率可存在一定差异。

该技术可令内存工作在高出或低于系统总线速度33MHz或3:4、4:5(CPU外频:内存频率)的频率上,这样可以缓解超频时经常受限于内存的“瓶颈”。

3. CPU的CnQ技术:CnQ是Cool & Quiet的简称,跟Intel的SpeedStep及AMD 移动平台CPU的PowerNow!功能近似,这是AMD用于桌面处理器的一项节能降耗的新技术。

其作用是在CPU闲置时降低频率和电压,以减少发热量和能耗;在CPU高负荷运行时提高频率和电压,确保任务运算的顺利完成。

CnQ的这种CPU能耗的调节功能可以事先通过相关的CnQ管理工具预置并随时调整。

在目前CPU发热量和能耗都大幅提升的前提下,CnQ显得非常实用,能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目前,Athlon 64系列处理器除了ClawHammer核心的部分产品不支持CnQ外,其余均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AMD低端的Sempron 系列处理器也支持该项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MD Athlon XP
XP
2800+
接口:Socket A 生产工艺:0.13um L1 128K 二级缓存:L2 256K 主频:2.25GHz FSB(前端总线):前端总
线 333MHz
CPU的发展方向
提升主频与外频 全面进入64位时代 更精细的制造工艺与 更先进的技术

发展历程
Pentium III—Coppermine



系统前端总线为133MHz, CPU主频最高达到733MHz。 Coppermine采用全新的核心设计,内置256KB与CPU 主频同步运行的二级缓存,并率先采用0.18微米的制程。 由于制造工艺的提高,新一代的Coppermine处理器的 集成度大为提高,它的核心集成了 二千八百万个晶体 管,远超过原来Katmai处理器的九百万个晶体管数量。 Socket370接口
CPU的相关技术参数

7.制造工艺 指在硅材料上生产CPU时内部各元器材的 连接线宽度,一般用微米表示。微米值越 小制作工艺越先进,CPU可以达到的频率 越高,集成的晶体管就可以更多。目前 Intel的P4和AMD的XP都已经达到了65纳 米的制造工艺,将达到45纳米的制作工艺。
CPU主要性能指标
6.缓存
缓存是指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 与CPU交换数据,因此速度很快。L1 Cache(一级缓存) 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 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 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 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L1 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 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 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 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 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 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1MB-3MB。
AMD K7




K7后被更名为“Athlon” 使用0.25微米工艺,起点主频 定位在500MHz 提供200MHz系统前端总线和 3D Now!技术的支持 在CPU核心中集成128K的一 级缓存 二级缓存采用类似Intel的 Xeon的灵活配置,目前标准 版本的二级缓存为512KB Athlon处理器使用Slot A架构, 不能与现有的Slot 1或Slot 2架 构兼容
Pentium MMX

Pentium MMX(Multimedia extension)在Pentium的基础 上进行了重大的改进,增加 了片内16KB数据缓存和 16KB指令缓存,特别是新增 加的57条MMX多媒体指令, 使得Pentium MMX即使在运 行非MMX优化的程序时也比 同主频的Pentium CPU要快 的多。57条MMX指令专门用 来处理音频、视频 等数据, 使CPU拥有更强大的数据处 理能力。
时 间 Intel
推出了全新一代的高性能处理器 ──Pentium Pentium Pro Pentium MMX Pentium Ⅱ 推出了面向低端市场,性能价格比相 当高的CPU──Celeron,赛扬处 理器 K6-2处理器(为了抗衡Intel的MMX指令 集) K6-3处理器(为了对抗Pentium III) 代号K7的第一代Athlon处理器 第二代Athlon,核心代号为Tunderbird (SocketA) K5系列的CPU
2001年
2002年 ~2005年
Pentium 4后续系列,最高型 号为P4630,主频达到 3.00GHz
2006年
双核技术Pentium D 805、820、 64 X2 4200+、ATHLON 64 X2 4400+、 ATHLON 64 X2 4600+、ATHLON 64 X2 830、930、940
4800+
2007年
推出Q打头Q4核CPU系列
推出了编号后缀为FX的顶级单核系列和羿 龙四核心系列CPU
CPU主要性能指标
CPU主要性能指标有主频、外频、地址总线宽度、数据总 线宽度、高速缓存、工作电压
1 主频: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也就是CPU的工作频率。 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所以主频越高, CPU的速度也就越快。
AMD
1993年 1996年 1996年底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0年11 月
第一代Pentium III采用了Katmai内核, 主频有450MHz和500MHz两种
第二代Pentium III采用了Coppermine内 核 第二代Celeron(Coppermine128核心) 处理器 第一代Pentium 4(Socket423),核心 为Willamette

面向工作站和服务器市 场推出
Intel Celeron

第一阶段的赛扬266和300,采 用0.25微米工艺制造,Slot 1 架构,没有片内L2缓存。正因 为如此,其运算能力较 Pentium II差

第二 阶段的赛扬采用0.25微米 工艺,Slot 1架构,增加了整 合在CPU内部的128K L2缓存, 并以与CPU相同频率工作。



早先采用的是Socket 423接 口,而新品的Pentium 4则 采用Socket 478接口。 使用Socket 423结构的P4, 采用0.18微米铝连线、六层 CMOS工艺,晶体管数目达 到了4200万个,功耗高 代号为Northwood的新款 Pentium4处理器,它将采用 0.13微米生产工艺、拥有 478根针脚
Intel Pentium


晶体管数>300万 内置了16KB的一级缓存 早期版本的核心频率 为60 ~66MHz 、每秒 钟执行1 亿条指令 工作频率有75、90、 100、120、133、150、 166、200几种规格。
Pentium Pro


Pentium Pro主频可达 200 MHz ,每秒钟完成 4.4亿条指令,集成了 550万个晶体管。 L1 Cache 16KB L2 Cache 256KB
Pentium II

最大的变化就是它采用了Slot 1架构,Pentium II处理 器使用SEC(单边插接)与主板相连 32KB一级Cache Pentium II系列包含有MMX指令集。
Pentium II Xeon


采用Slot 2插口技术 32KB一级高速缓存 具有512KB及1MB的统一、无障 碍二级高速缓存 100MHz系统总线加速了处理器 与系统间数据的传输 支持多达8个处理器 双独立总线结构和动态指令执行 技术
Intel 80386
1985年,Intel公司又推出了 80386芯片,含有27.5万个晶体 管,主频由最初的12.5MHZ逐 步提高到33MHZ,内部和外部 数据总线都是32位,最大内存 可达4GB,它是80x86系列芯片 中的第一个32位微处理器。
Intel 80486

1989年,Intel公司推出了 80486芯片,集成了120万个 晶体管,主频由最初的 25MHZ逐步提高到100MHZ, 80486将80386和数学协处理 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 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且 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 RISC技术。80486的性能比 带有80387数学协处理M PC
Apple II
Intel 8088
准16位微处理器,内 含29000个晶体管, 时钟频率为4.77MHz, 地址总线为20位,可 使用1MB内存。

Intel 80286
1982 年的Intel 80286虽然是16 位芯片, 但是其内部已包含了1 3 .4 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也 到了前所未有的2 0 M Hz 。 其内、外部数据总线均为 16 位,地址总线为24 位, 可以使用1 6 MB 内存
AMD系列


AMD K5处理器 K5是AMD公司第一个 独立生产的x86级CPU, 由于K5在开发上遇到了问 题,其上市时间比Intel的 奔腾晚了许多。 外部总线频率为60Mhz或 66Mhz 内置24KB一级缓存
AMD K6


AMD K6处理器是与Pentium MMX一个档次的产品,包含 了全新的MM X指令以及64K L1缓存。 K6-III内部整合了256K的L2缓 存 K6-III支持“3DNow!”指令, 3DNow!指令是对x86体系结构 的重大突破,它大大加强了处 理3D图形和多媒体所需要的 密 集浮点运算能力
2 外频:就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单位是MHZ,是指 CPU到主板芯片组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外频越高, CPU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外部数据就越多。
CPU主要性能指标
3倍频:表示主频与外频之间的倍数 。 公式:主频=外频×倍频 在外频不变的情况下,倍频越大,CPU的实际主频就越高,运行速 度就越快。 4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CPU与内存进行数据传输的速度, 其数值将影响数据传输的速度。 目前,主流CPU的前端总线频率800MHZ,高端CPU前端总线 (FSB)频率达到1066MHZ。 5工作电压 工作电压指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CPU(386、486) 由于工艺落后,它们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随着CPU的制造工艺与 主频的提高,CPU的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Intel最新出品的 Coppermine已经采用1.6V的工作电压了。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 发热过高的问题。
Pentium 4
Pentium 4还拥有全速的256KB二级缓存, Pentium 4的总线频率高达400MHz,是 目前PC133总线的Pentium Ⅲ的三倍。 Pentium 4的算术逻辑单元(ALU)以核心 的两倍运行,还包含了144条重新设计的 SSE2指令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