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白菜同步练习
对口高职 《卖白菜》练习题(含答案)

《卖白菜》同步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清冽.()唾.沫() 洋溢.() 溃.烂() 黑黢.黢()xiān()动抽tì() duān() 详抽yē() 感kǎi()答案:liètuòyìkuìqū掀屉端噎慨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A.揭开叹息恼怒衣襟B.粗糙轻脆冻疮沙亚C.忧伤嘟哝拽断惊讶D.一沓熄灭腔调蒙眬3.根据括号里的意思,把相应的词语写在横线处。
(1)妹妹正在向爸爸________(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着解释被妈妈责罚的过程。
(2)在无边的旷野上,在________(极为寒冷,严寒刺骨)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3)村长正________(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地在地毯上来回走着。
(4)他不再有生命危险了,但那真是________(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1)哽咽(2)凛冽(3)心事重重(4)死里逃生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4月23日,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了“弟子规”国学经典读书报告会。
B.幸福是什么?很多人都在谈论。
但是谈着谈着,却忘却了该如何幸福?C.我的母亲——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一辈子含辛茹苦却毫无怨言。
D.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C(解析:A句中“弟子规”是书名,应把双引号改为书名号;B句中末句为含有疑问词的陈述句,故此处的问号应为句号;D句是两个分句,所以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分号。
)5.修改下列病句。
(1)透过高低错落的建筑群的间隙,使我看到了几只嬉戏的小鸟。
透过高低错落的建筑群的间隙,我看到了几只嬉戏的小鸟。
(2)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校刊开通了“诗韵玲珑”“思想芦苇”等小栏目。
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校刊开设了“诗韵玲珑”“思想芦苇”等小栏目。
6.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描写方法。
(1)(母亲)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
【名师推荐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卖白菜》练习 苏教版

《卖白菜》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瞥.一眼( ) 湿漉漉..( ) 哽咽.( ) 抽噎.( )凛冽..( ) 溃.烂( )挨.到集上( ) 黑黢.( ) 撕扯.( ) 一沓.( ) 腮.上( )唾.沫( ) 二、填空。
《卖白菜》是的一段童年岁月缩影,其原名是,身份是,2012年获得,代表作品是,后经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
三、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请你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四、选择题。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不少人驻足观赏,那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B .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C.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桠,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的身子。
2.选出以下各句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
(《人民日报》2011-2 -4)B.“白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
”无论是打球的,还是观看比赛的,全都精神亢奋、呼天抢地。
(《沈阳日报》2014- 2- 21)C.白纸上,我还没有种上一粒字。
多半天,我一文不名。
终于,在一阵鸽哨声里,我写下了第八次开头。
(《散文》2014年第4期)D.这个十年,季羡林在《中国蔗糖史》的基础上,又完成了80万字的《糖史》。
这部呕心沥血之作,被季羡林视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
(《中国剪报》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母亲莫言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同步练习】6《卖白菜》1

《卖白菜》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瞥.一眼( ) 湿漉漉..( ) 哽咽.( ) 抽噎.( )凛.冽.( ) 溃.烂( )挨.到集上( ) 黑黢.( ) 撕扯.( ) 一沓.( ) 腮.上( )唾.沫( ) 二、填空。
《卖白菜》是的一段童年岁月缩影,其原名是,身份是,2019年获得,代表作品是,后经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
三、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请你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四、选择题。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不少人驻足观赏,那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B .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C.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桠,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的身子。
2.选出以下各句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
(《人民日报》2019-2 -4)B.“白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
”无论是打球的,还是观看比赛的,全都精神亢奋、呼天抢地。
(《沈阳日报》2019- 2- 21)C.白纸上,我还没有种上一粒字。
多半天,我一文不名。
终于,在一阵鸽哨声里,我写下了第八次开头。
(《散文》2019年第4期)D.这个十年,季羡林在《中国蔗糖史》的基础上,又完成了80万字的《糖史》。
这部呕心沥血之作,被季羡林视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
(《中国剪报》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母亲莫言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卖白菜》练习 苏教版

《卖白菜》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瞥.一眼( ) 湿漉漉..( ) 哽咽.( ) 抽噎.( )凛冽..( ) 溃.烂( )挨.到集上( ) 黑黢.( ) 撕扯.( ) 一沓.( ) 腮.上( )唾.沫( ) 二、填空。
《卖白菜》是的一段童年岁月缩影,其原名是,身份是,2012年获得,代表作品是,后经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
三、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请你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四、选择题。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不少人驻足观赏,那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B .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C.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桠,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的身子。
2.选出以下各句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
(《人民日报》2011-2 -4)B.“白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
”无论是打球的,还是观看比赛的,全都精神亢奋、呼天抢地。
(《沈阳日报》2014- 2- 21)C.白纸上,我还没有种上一粒字。
多半天,我一文不名。
终于,在一阵鸽哨声里,我写下了第八次开头。
(《散文》2014年第4期)D.这个十年,季羡林在《中国蔗糖史》的基础上,又完成了80万字的《糖史》。
这部呕心沥血之作,被季羡林视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
(《中国剪报》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母亲莫言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K12推荐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卖白菜》练习 苏教版

《卖白菜》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瞥.一眼( ) 湿漉漉..( ) 哽咽.( ) 抽噎.( )凛冽..( ) 溃.烂( )挨.到集上( ) 黑黢.( ) 撕扯.( ) 一沓.( ) 腮.上( )唾.沫( ) 二、填空。
《卖白菜》是的一段童年岁月缩影,其原名是,身份是,2012年获得,代表作品是,后经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
三、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请你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四、选择题。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不少人驻足观赏,那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B .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C.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桠,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的身子。
2.选出以下各句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
(《人民日报》2011-2 -4)B.“白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
”无论是打球的,还是观看比赛的,全都精神亢奋、呼天抢地。
(《沈阳日报》2014- 2- 21)C.白纸上,我还没有种上一粒字。
多半天,我一文不名。
终于,在一阵鸽哨声里,我写下了第八次开头。
(《散文》2014年第4期)D.这个十年,季羡林在《中国蔗糖史》的基础上,又完成了80万字的《糖史》。
这部呕心沥血之作,被季羡林视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
(《中国剪报》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母亲莫言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6《卖白菜》同步练习3

《卖白菜》同步练习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说不完的故事刘绍棠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六周岁,到邻村小学读书。
这个小学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只有四十人。
老师姓田,私塾出身,后来到县立简易师范速成班受训三个月,十七岁就开始了小学教师生涯。
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桃李满门,弟子不下三千,现今年已八旬,退休归里十几年了。
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叩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的木主之后,便排队进入教室。
每个一年级小学生,配备一位三年级的学兄带笔。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上课,就命令三年级的学兄把握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摹纸。
红摹纸上,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这四句诗为起承转合,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住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
”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
后来,这八、九、十枝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这个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像力。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卖白菜》练习 苏教版

学 习 资 料 专 题《卖白菜》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瞥.一眼( ) 湿漉漉..( ) 哽咽.( ) 抽噎.( )凛冽..( ) 溃.烂( )挨.到集上( ) 黑黢.( ) 撕扯.( ) 一沓.( ) 腮.上( )唾.沫( ) 二、填空。
《卖白菜》是的一段童年岁月缩影,其原名是,身份是,2012年获得,代表作品是,后经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
三、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请你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四、选择题。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不少人驻足观赏,那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B.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C.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桠,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的身子。
2.选出以下各句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
(《人民日报》2011-2 -4)B.“白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
”无论是打球的,还是观看比赛的,全都精神亢奋、呼天抢地。
(《沈阳日报》2014- 2- 21)C.白纸上,我还没有种上一粒字。
多半天,我一文不名。
终于,在一阵鸽哨声里,我写下了第八次开头。
(《散文》2014年第4期)D.这个十年,季羡林在《中国蔗糖史》的基础上,又完成了80万字的《糖史》。
这部呕心沥血之作,被季羡林视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
(《中国剪报》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母亲莫言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卖白菜》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卖白菜莫言一九六七年冬天,我十二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
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
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在一年的三个季节里,我和母亲把这一百零四棵白菜从娇嫩的芽苗,侍弄成饱满的大白菜,我们撒种、间苗、除草、捉虫、施肥、浇水、收获、晾晒……每一片叶子上都留下了我们的手印……但母亲却把它们一棵棵地卖掉了……我不由地大哭起来。
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
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的位置上,小时被牛犊或是被孩子踩了一脚,所以它一直长得不旺,当别的白菜长到脸盆大时,它才有碗口大。
发现了它的小和可怜,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照顾。
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但第二天它就打了蔫。
母亲知道了真相后,赶紧地将它周围的土换了,才使它死里逃生。
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白菜》同步练习
1.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请你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⑦段“终于挨到了集上”一句中“挨”字的含义。
3.文章结尾写到“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请你说说作者“依然沉痛”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两处对母亲的眼睛进行了描写,请你任选一处细节描写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5.文章运用了颇多的笔墨详细描写了卖白菜的全过程,然而就在写到老太太将钱付给母亲后,戛然而止,紧接着写了“我放学回家后”发生的事情,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
1.①母亲下决心卖白菜②自责③厌恶④“我”赌气多算老太太一毛
钱⑤沉痛
2.怕来到集上,因此磨磨蹭蹭,到了集上将意味着永远失去了这三棵白菜,“挨”字表现了我的怕、无奈及不情愿,我不愿意接受卖白菜的现实。
3.①由于看不惯老太太的做法,“我”赌气多收了老太太一毛钱,结果事情败露,白菜被退回,这让母亲在人前丧失了诚信,失去了尊严。
②这使一向坚强的母亲万分痛苦,首次流泪。
“我”为给母亲带来如此大的伤害而懊悔、自责不已。
4.“眼睛湿漉漉的”写出了母亲因为不能让孩子在过年时吃上一顿白菜馅饺子而深深
自责,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
但她并没有哭,面对生活的苦难,她不屈不挠,执着坚强。
“眼睛红红”表明母亲已经哭了很久,这充分展现了母亲在人前丧失了诚信与尊严的痛苦,表现了母亲讲究诚信、自尊自爱、正直善良的高尚人格。
5.①应该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读者完全可以预想得到,留有玩味的空间,胜于一览无余;②突出强化事件的结束,也就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及这件事对我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