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及进展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1.1间断推注湿化法间断推注湿化法是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湿化液3~5ml,取下针头后将湿化液滴入气管内。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工气道的失水和干燥,但不能满足气道持续湿化的要求。
1.2输液管持续滴注法取输液器一付,按静脉输液法排气,剪去头皮针的针头,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切开套管内固定软管,并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节滴数,此方法简单、方便,但输入速度不容易控制。
1.7雾化加湿本法利用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成微小颗粒,悬浮在吸入气流中一起进入气道而达到湿化目的。分超声雾化和氧气雾化。林惠华等[7]研究认为:氧气雾化湿化疗效优于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因较大的吸入气雾可造成患者产生刺激性咳嗽,且雾化时氧气供应不足,也易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而氧气雾化比较柔和持久,刺激性小,舒适度好,病人容易接受。
1.3注射泵持续湿化法用一次性50ml注射器连接一条延长管,延长管一端接一条去针头的头皮针,插入气管套管内约3~4cm,用注射泵恒速推注湿化液,推注速度以痰液粘稠度来调节[3]。常规速度为4~8ml/h,痰液粘稠者可调节至8~20ml/h。采用微注泵控制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注射器间断湿化法,微注泵持续气道湿化可减少湿化不良导致的一些并发症,且对气道刺激性小,可减少或避免刺激性咳嗽并使气道处于近似生理湿化状态[4]。此法满足了机体持续湿化的要求,可使痰液稀薄易于咳出或吸出,且较少发生因反复吸痰而导致的气道粘膜损伤。注射泵持续湿化法临床上使用广泛,能取得很好的湿化效果,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还可以减少患者的开支。
1.6人工鼻人工鼻是模拟人体解剖制造的替代性装置,病人呼气时,相当于体温和饱和湿度的气体进入人工鼻,在人工鼻的内测面凝结,同时释放以蒸汽状态保存的热量;吸气时,外部干燥的气体进入人工鼻,在人工鼻内得到湿化和温热,然后进入肺部,如此往返循环,不断利用呼气中的热度和湿度来温热和湿化吸入的气体。人工鼻简单、轻便,与标准加热型湿化器比较不但价格低廉、安全,还可以对空气起过滤作用,避免湿化不足或湿化过度的情况。人工鼻能加热低于体温5~6℃的吸入气体,通过循环呼吸,呼出热气通常大于35℃,湿度高达100%,维持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65・源自到湿化和药物治疗的日的。传统[18]采用小雾量、 短时间、间歇雾化法,每2~4h雾化15 min,这样 的雾化由于时间短而不能达到理想的湿化效果。 若延长雾化时问又会使停氧时间太久而造成机体 缺氧。徐玲芬等[18]临床研究使用微雾器雾化吸氧 的方法能充分达到气道的湿化,保持气道通畅。
铂人工鼻
作者单位:237400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六安 刘广琴,女,1964年出生,大专,主管护师,护上长
万方数据
蝤鏖塑堡苤盔墨QQ呈生!旦筮璺鲞箜兰翅 大小、患者吸入气量的多少、痰液的最和性质等因 素,以每日200‘--300ml,速度以每分钟5~10滴为 宜ll 2|,但确切的量需视临床情况调整。痰液粘稠 程度和引流是否通畅足衡量袖^化的重要指标,如分 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痰管,没有结痂或粘液块 咳出,表明湿化满意;如痰液过分稀薄,而且咳嗽频 繁,听诊肺部和气管内痰鸣音多,需要经常吸痰,提 示湿化过度,应酌量减少湿化量;反之湿化不 够[1引。通常将痰液粘稠度分为Ll 4|:I度为稀痰, 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能轻易咳出,吸痰后玻璃 接管内无痰液滞留;Ⅱ度为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 I度粘稠,需用力才能咳出,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 玻璃接管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为重 度粘痰,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并伴有血痂, 不易咳出,吸痰时吸痰管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 接管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湿化 液用量:I度每次2ml,间隔2~3h;II度每次 2~4ml,间隔lh;Ⅲ度每次4---8m1,间隔0.5h。 5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 S1间歇湿化法 临床上通常在气管导管口用两层湿纱布覆盖, 其目的增加吸入气体湿度,每隔1~2 h用无菌注 射器抽取3~5 ml湿化液向气管套管内滴人1次, 每次注入时间约2min,或根据痰的粘稠度增加或 减少湿化液[2]。此方法由于一次湿化量大,速度不 易控制,易引起患者刺激性咳嗽、心率加快、血氧饱 和度下降等不良反应[1
人工气道的湿化

湿化方法
(2)持续滴注湿化法 1)输液管持续湿化 法:输液管持续湿化法克服了每次滴药量大, 易引起病人刺激性咳嗽、憋闷及由于刺激性 咳嗽把部分湿化咳出或吸出,影响湿化效果 等缺点。且输液管湿化法在临床上取材方便、 经济、操作简单。
湿化方法
2)泵注持续湿化法 用输液泵持续注入湿化 液,能将湿化液稳定、缓慢而持续地注入呼 吸道,达到有效的湿化功能。改变了输液管 持续滴入湿化液不易控制湿化过程的缺点。
出现干罗音或鼾声、眼结膜充血水肿,血压升高, 则提示湿化不足。如果分泌稀薄,能顺利通过吸痰 管,没有结痂或黏液块咳出,说明湿化满意,如果 痰液过分稀薄,而且咳嗽频繁,听诊肺部和气管内 痰鸣音多,需要经常吸痰,提示湿化过度,应酌情 减少湿化量。
湿化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 呼吸道继发感染 气管切开后,鼻腔不能 发挥过滤气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加之反复 吸痰和湿化,如无菌观念淡漠,不重视无 菌操作,可导致病人呼吸道继发感染。应 加强病房环境清洁和消毒,定时为病人做 口腔护理,正确消毒 和使用吸痰、湿化器 械。
3 支气管痉挛 湿化液加入某些刺激性的药 物时,或雾化滴水珠作为异物进入支气管时, 可以引起支气管痉挛。可用解痉剂,必要时 可与支气管扩张剂合用。有刺激性的药物要 稀释到安全浓度内,对频繁发生支气管 痉挛 的病人,勿用支气管内直接滴注湿化法,最 好选用超声雾化吸入,避免水滴刺激引起的 支气管痉挛。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湿化剂的选择
蒸馏水稀释粘液作用较强,但刺激较生理盐水为强,
故在分泌物稠厚、量多,需要积极排痰的患者,宜 应用蒸馏水,作为经常湿化,维持呼吸道正常生理 和排痰功能则用生理盐水。最常用气道湿化液为 0.9%生理盐水加敏感抗生素加地塞米松加糜蛋白酶。 但有人主张用0.45%的盐水代替等渗盐水。因为生 理盐水进入支气管肺内水分蒸发快,盐分沉积在肺 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不利 于气体交换。而0.45%的盐水吸入后在气道内浓缩, 使之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无刺激作用。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

分泌,稀释痰液,促进痰液的排除。常使用0.45% 盐水+沐舒坦作湿化液。
抗生素类: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适宜抗生素。庆大
霉素加生理盐易刺激呼吸道粘膜,破坏粘膜表面的 纤毛功能,长期使用引起细菌耐药性。
精选ppt
9
湿化液的种类
糖皮质激素 :常用的有:地塞米松,有抗炎作用,
使用加温加湿器时,湿化器温度: 20℃~40℃,37℃时效果最佳。
精选ppt
11
如>40 ℃即使水蒸气饱和纤毛活动也会消失, 并且容易发生喉痉挛、发热、出汗、呼吸加 快等症状,严重的可以发生呼吸道烧伤。温 度<30 ℃纤毛活动也会受到抑制,黏液量超 过了黏膜纤毛的清除能力而淤积在气道内, 达不到湿化效果。所以临床在采取合适的湿 化方法时还要有合适的温度才能保证湿化效 果。
精选ppt
7
湿化液的种类
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常见的湿化液,对水肿的呼吸 道壁有一定的脱水收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 少因痰液淤积所造成的肺部感染。但生理盐水进入 气道内水分很快蒸发,盐分沉积在肺泡及支气管成 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
0.45%的生理盐水:0.45%的盐水吸入后,在气道 内浓缩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无刺激作用,保持了 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不易引起痰痂、痰栓。
可减少呼吸道内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其对粘蛋白 合成分泌的刺激作用;最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 病的患者
、
糜蛋白酶:具有抗炎和防止局部水肿的作用,促使 痰液稀释便于咳出,对于脓性和非脓性的痰液都有 效。
精选ppt
10
湿化液的湿度和温度
气道湿化液的温度通常保持在32℃-~35℃, 湿度在60%~70%进入呼吸道后逐渐升至体 温水平,可以保证肺纤毛的正常活动。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是指通过给与特定温度和湿度的气体,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和温暖,从而促进呼吸道的清晰和舒适。
在临床上,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已经成为重症医学和呼吸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或者存在呼吸道分泌物排除障碍的患者来说,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就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新进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新一代湿化器的推广应用传统的气道湿化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够准确,容易造成呼吸道黏膜干燥和损伤的问题。
而新一代湿化器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气流中的温度和湿度,并进行精确调节,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湿化需求,减少黏膜损伤的风险。
新一代湿化器还具有更高的湿化效率和更低的辐射热输出,能够更好地满足呼吸机患者的特殊需要。
二、新型湿化剂的研发与应用传统的湿化剂大多采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存在浪费、交叉感染和湿化效率低的问题。
而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型湿化剂被研发出来,并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推广应用。
这些新型湿化剂不仅湿化效果更好,而且能够有效减少细菌和真菌的传播,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对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三、呼吸机湿化管理的个体化个体化的呼吸机湿化管理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趋势。
传统的统一湿化管理模式存在湿化水平和温度不够个性化的问题,而个体化的呼吸机湿化管理能够更好地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不同情况下的患者,可以调节呼吸机的湿化水平和温度,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减少呼吸道黏膜的损伤和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四、呼吸康复护理的结合呼吸康复护理是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个领域,与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通过呼吸康复护理的干预,患者的肺功能和气道通畅度得到改善,从而减少呼吸机的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是指通过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处理,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湿润。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导管,这些人工气道常用于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和机械通气。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新进展,包括湿化治疗的作用、常用的湿化设备和方法、护理要点等内容,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湿化治疗的作用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和通畅,预防呼吸道分泌物的干燥和粘连,减少气道阻塞和感染的发生。
湿化治疗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道黏膜的状态,减少呼吸道炎症和损伤,提高氧气的输送和二氧化碳的清除。
湿化治疗还能够减少气道对客观刺激的敏感性,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舒适度,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常用的湿化设备和方法目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常用设备主要包括湿化器、雾化器和超声雾化器。
湿化器是指通过加热和湿化气流来提高气道湿度的设备,常见的有加热加湿器和袋装湿化器。
雾化器是将液体药物转化为雾状颗粒或气溶胶,通过人工气道进行吸入治疗的设备,常见的有压缩雾化器和超声雾化器。
还有一些新型的湿化设备和方法,如喷雾湿化器、水气混合器、气泡塞湿化器等。
这些设备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来确定,以达到最佳的湿化效果。
三、护理要点在进行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要点。
1.观察患者的气道情况,包括气道分泌物的性质、颜色、量和黏稠度,呼吸道症状的变化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气道堵塞、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情况。
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湿化设备和方法,调整适当的湿化参数,确保湿化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定期对湿化设备和管路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和气道垢积的发生,保持气道的通畅和清洁。
4.培训和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湿化设备和方法,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和监测能力,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实践方案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实践方案一、目的:维持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病人舒适。
二、人工气道湿化的临床指征:所有开放人工气道的病人(住院)都应按需进行气道湿化。
三、评估:1、患者生命体征状况,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内容。
若患者血氧饱和度≤95%,暂缓进行气道湿化。
2、患者痰液的性状;3、患者气道是否通畅,有无湿化禁忌证(如气道阻塞);4、湿化需求,根据人工气道建立方式、治疗时间、病人病情需求,选择不同的湿化方式。
四、用物选择及注意事项:1、湿化设备的选择(1)人工鼻(HME):见图1-3。
图1 完整包装图2 气切患者使用中图3 气管插管患者使用中HME的原理是模拟人体湿化系统机制,将呼出气体的热量和水分回收后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并充分滤过,维持气道纤毛系统功能,保持温度和湿度恒定。
HME使用简便,将HME 置于人工气道口,常规每日更换一次,污染或堵塞时随时更换更。
HME主要适合于病人的短期治疗(气管插管或塑料气切套管)。
人工鼻的禁忌证:有明显血性痰液,痰液过多、过黏,呼出潮气量低于吸入潮气量70%的病人,小潮气量通气病人,体温低于32℃,自主通气量过高(>10 L/min),面罩漏气量过多的无创通气病人,以及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时。
注意事项:①人工鼻一旦污染应及时更换;②护士反复观察并调整人工鼻的位置,使其处于气管内管上方;③应用人工鼻时,由于无效腔量的增加,可能会出现的高碳酸血症可导致通气不足。
(2)加热湿化器(HH):见图4。
主要用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通过加热湿化器使湿化液以蒸汽的形式与吸入气体混合,使进入气道内气体的温度达37℃左右,相对湿度达100%。
图4 加热湿化器注意事项:①不定时观察记录加热湿化器湿化液的水位,若水位过低,及时添加灭菌注射用水;湿化灌加水过多或呼吸机管路内冷凝水积聚过多,可导致气道灌洗或人机不协调以及呼吸机性能异常,应及时清除湿化罐内过多的灭菌注射用水或是管道内的冷凝水;②注意观察呼吸机相关设置和参数(模式、温度、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气体的氧浓度、温湿度、吸呼比、气道阻力);③加热湿化器设置或使用不当,可导致病人发热、气道灼伤;(3)气管切开面罩:见图5-8。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是指在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呼吸机使用等)的护理过程中,对气道进行适当的湿化处理,以保持气道通畅、减少气道损伤、促进气体交换。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介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新进展,包括湿化方法、技术进步和护理实践。
一、湿化方法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主要包括气道湿化和呼吸气湿化两种。
气道湿化是指通过气道内的设备向气道内应用液体湿化剂,直接对气道结膜进行湿化。
呼吸气湿化是通过呼吸机或呼吸气路装置向患者的吸气气流中,添加一定量的水蒸气或液体湿化剂,使患者的吸入气体含有适当的湿度。
常见的湿化剂包括生理盐水、蒸馏水和药物溶液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湿化方法也在不断涌现。
近年来兴起的超声雾化技术,通过超声波振动将液体雾化成微小颗粒,使得湿化效果更加均匀细致,能够有效提高吸入物质的沉积量,更符合个性化湿化护理的需求。
也有一些新型的湿化设备,比如高效湿化器、喷雾器等,能够实现快速湿化,减少湿化效果不均匀的情况。
二、技术进步在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方面,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湿化设备上。
传统的湿化设备在湿化效果和操作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湿化效果不均匀、操作复杂等。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的湿化设备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湿化护理。
一方面,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得湿化设备能够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智能控制,调节湿化剂的释放量,使其更加符合患者的需求。
微型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湿化设备更加便携、轻便,可以随身携带,方便患者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湿化护理。
湿化设备的清洁消毒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过去,湿化设备的清洁消毒存在一些繁琐和不完善的情况,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而现在,一些新型的湿化设备采用了自洁技术或者一次性使用的设计,大大减少了清洁消毒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湿化设备的安全性。
三、护理实践随着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不断发展,护理实践也在不断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及进展摘要:介绍了今年来人工气道湿化液和湿化方式的进展,对对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工气道;气道湿化;湿化液;湿化方式;护理人工气道是利用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套管)建立的人工气体交换通道,以便机械通气和保持有效通气。
人工气道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和肺部疾病的治愈率,但是人工气道建立后改变了呼吸道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呼吸道黏膜的清除呼吸道异物、分泌物和细菌等有害物质的能力受损,呼吸道天然屏障受到破坏,罹患肺部感染的机率大增。
同时呼吸道自动加温加湿、咳嗽、过滤功能受损,呼吸道变得干燥,分泌物干燥结痂不易排出,导致呼吸道通气/血流比例降低,机体缺氧,肺部感染加重。
气道湿化是保持气道黏膜纤毛活动的首要条件,不仅可以稀释痰液,降低气道梗阻率和气道黏膜干燥引起破溃的风险,因此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护理中尤为重要,是人工气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总结了人工气道湿化湿化液和湿化方式的进展。
1.湿化液的选择1.1不同浓度氯化钠0.9%NaCL在气道水分蒸发残留于黏膜的Na+导致支气管黏膜表面呈高浓度状态,痰液水分析出,增加痰液粘稠度不易咳出,0.45%NaCL在气道表面浓缩后接近人体细胞渗透压水平,不会降低纤毛细胞活性,利于痰液排出,进而降低支气管肺部感染机率[1]。
周仁彬[2]研究了0.45%和0.9%的NaCL湿化液对机械通气患儿吸痰的影响,结果示0.45%组痰液粘滞度59.38%Ⅰ度,仅 3.12%为Ⅲ度,0.9%组痰液粘滞度40.62%Ⅰ度,37.5%为Ⅲ度,0.45%组并发症率12.5%,0.9%组40.63%,证实了0.45%NaCL作为湿化液的优越性。
1.2联合药物湿化液刘文萍[3]分析了公开发表的关于气道湿化的文献(截肢2011年),从纳入的21篇文献中可看出61.9%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的湿化液为0.45%/0.9%的NaCL+庆大霉素4/8/16万U+糜蛋白酶4000/8000U或+地塞米松5mg的混合湿化液。
湿化液的选择通畅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症状多用生理盐水即可,若存在呼吸道感染、痉挛等,多配以止咳抗炎药物,如舒喘灵、氨溴索、抗生素[4]、激素类等药物应用。
1.3其他汤丽[5]比较了灭菌注射用水、0.45%NaCL、氨溴索溶液、1.25%NaHCO2四种湿化液的湿化效果,气切5d 后痰液PH对比分析显示应用氨溴索溶液作为湿化液组痰液PH最低(7.642±0.153),其次为NaHCO2(7.780±0.124),灭菌用水组PH最高,氨溴索组与灭菌注射用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提示随着氨溴索药量的增加痰液稀释效果越好,气切后5d痰液酸性蛋白与Ca2+对比,氨溴索组含量最高,提示氨溴索在稀释痰液效果显著。
NaHCO2碱性溶液可以中和酸性痰液,促进痰液分解稀释,效果优于0.45%NaCl,但是NaHCO2经气管黏膜吸收有致PH增高的弊端应谨慎使用[6]。
2.气道湿化方式的进展2.1间断湿化间断滴注法使较为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可以为人工气道提供一定的水分供给,在人工气道应用初期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在补充水分形式和量上都存在很多缺点:首先湿化位置局限,只能在气道局部给予一定量的水分补给,稀释局部痰液而不能避免其他部位痰痂的形成;其次,间断气道湿化湿化液的注射速度不易控制,发生呛咳的机率大增;第三,湿化液不经加热直接注入气道,刺激气道表面血管收缩,纤毛活动减弱,分泌物反而不易排出,并且增加了人工气道患者的不适感;第四,间断气道湿化增加了吸痰次数,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侵入性操作增加医源性感染机率[7]。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先进医疗器械的推广,间断滴注法在临床上逐渐被微量泵,气道湿化器等先进设备取代。
荟萃分析[8]显示:持续气道湿化相比间断滴注法在肺部感染、痰阻、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4 个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2.2持续气道湿化2.2.1持续输液器滴入湿化液输液器滴入方式是将去掉头皮针的输液器管路与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连接,调节一定的滴速持续滴入湿化液,此方法是应用较早的气道湿化法,经济操作简便,但是对护理人员要求高,并且存在滴速过快导致窒息的风险,随着精密输液器研制成功,湿化速度得到有效控制,赖玉莲[9]比较了可调节精密输液器持续滴入气道湿化与微量泵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湿化效果无差异(82.5%VS87.5%,P>0.05),气道湿化并发症相比也无显著差异,精密可调节输液器可使液体随氧气一同滴入气道保证了滴速均匀,降低了传统输液器不易控制滴速的弊端。
丁玉英也[10]认为输液器持续滴入气道湿化与微量泵湿化效果相同,其研究结果显示输液器滴入组与微量泵泵入组湿化满意度对比无差异(90%VS85%,P=0.677),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X2=0.000,P=1.000),提示一次性输液器同样可以达到微量泵的湿化效果,并且并发症也不比微量泵多,并且可以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同时便于患者转运。
杨礼丽[1]报道了一次性微调输液器在气道湿化的效果,该输液器利用重力和流量的精确控制可以持续匀速滴入湿化液,于英华[11]在微调式输液器的末端安装三通一路连接吸氧管道,一路和人工气道管路连接持续气道湿化,这种设计减少了氧气气流冲击气道管壁而导致水分丢失的机率,相对密闭管腔保持呼吸道的温度和湿度,在噪音、湿化满意度、患者舒适度、湿化液污染方面均有优势。
随着输液器的不断改良,新型输液器逐渐应用于人工气道湿化,韩萍[12]报道了一次性带泵输液器在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不论痰痂形成、呛咳还是肺部感染都明显优于传统气道湿化组,P=0.000。
2.2.2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液黄芸[7]研究显示微量泵气道湿化肺部感染率6.7%(4/60),痰痂形成率3.3%(2/60),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3.3%(2/60),呛咳1.7%(1/60),间断气道湿化肺部感染率达25%(14/56),痰痂形成率高达28.6%(16/56),气道黏膜出血35.7%(20/56),呛咳46.4%(26/56),提示间断注射器灌注湿化度不够,湿化液量和速度不易控制,易导致坠积性肺炎和呛咳,同时间断气道灌注湿化液多配合吸痰使用,导致气道黏膜损伤机率大增,数据显示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平均吸痰次数(7.6±1.6)次/d,而间断注射器灌注吸痰次数达(18.6±2.1)次/d,两组相比P<0.05,由此可见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可以减轻护理工作量和护士负担,提高效率。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可以保持湿化液的匀速注入,实现湿化速度可控制性,减少操作失误,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液可维持气道一定的湿度,减少液体丢失量,增加患者舒适度[13]。
有研究[14]认为微量泵湿化不能有效预防痰痂稀释痰液,间断气道湿化反而更有利于扩大气道管壁湿化范围,刘文萍[3]同样认为微量泵气道湿化方式导致湿化液只能湿化到一侧气管壁,痰痂形成率并不能有效降低,若长时间湿化管道在一个固定位置,会导致气管壁淹肿增加气管受损机率。
一项荟萃分析[15]显示在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微量泵VS间断灌注)中,痰痂形成对比,微量泵VS间断灌注RR=0.16,CI:0.10-0.26,肺部感染对比,RR=0.35,CI:0.22-0.57,提示微量泵湿化方法在湿化满意度和肺部并发症上明显优于间断注射器灌注方法。
孟稳利[16]利用三通分别将微量泵湿化管路与吸氧管路和人工气道连接,其方法类似于英华[11]的设计,都是利用氧气吹动形成的气流使湿化液形成小液滴扩大湿化范围,减少呛咳,弥补了传统微量泵湿化范围局限的弊端。
刘文萍[3]将微量泵湿化管路末端连接雾化灌进行雾化湿化,同时雾化器连接吸氧管路,将湿化和雾化吸氧三者合一,既有利于控制湿化速度,有利于稳定湿化效果,减少刺激和痰痂形成,操作可控性强,而且相对经济。
2.2.3镇痛泵持续湿化王素娟[17]将镇痛泵注入0.9%的NaCl200ml,以6ml/h泵入人工气道内,与传统输液器持续滴注法对比湿化有效率96.7%VS60%,P<0.05,镇痛泵具有容器小便于携带,泵度均匀,便于固定的特点,相比微量泵(50ml)减少了更换湿化液的次数,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崔彩萍[18]同样采用一次性镇痛泵进行气道湿化与间断灌注进行对比性试验,结果刺激性呛咳两组对比结果:3.12%VS100%,痰痂形成18.75%VS73.3%,气道出血6.25%VS30%,肺部感染3.12%VS23.3%,各组间对比P值均<0.05。
2.2.4人工鼻人工鼻原理为将人体呼吸道内的气体和水分收集,利用人体的体温将收集的水分加热,以气体形式在吸气时重新将水分吸入人体,噪声小,舒适性好,另外人工鼻的过滤装置对细菌可有效滤过,起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韩秀华[19]对比性研究了人工鼻、微量泵和间断灌注三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每日吸痰次数对比(11.21±3.75):(18.82±2.47):(24.35±3.92),吸痰量(ml)对比(60.00±10.32):(140.00±12.45):(160.00±11.27),人工鼻组与其他组对比P均<0.001,人工鼻湿化满意度84.4%,仅发生4例湿化不足,相对于其他两组P均<0.0001。
但是人工鼻也有不足之处,原因为人工鼻只是利用人体气道的气体进行循环湿化,没有额外补充水分,对于呼吸道水分丧失严重,已有肺部感染患者并不适用,需要另外补充湿化液才能达到理想湿化效果,其次对于痰液稀薄量多的咳嗽患者,人工鼻增加了起到呼吸道阻力,并且有导致窒息的风险,第三,人工鼻无法重复利用,费用昂贵[11]。
2.2.5主动加温湿化装置(heated humidification,HH)以往湿化方式没有加温装置,致使湿化气体途中温度下降冷凝成液状,减少了送入人体气道的水分,湿化效果大大缩减,而主动加温湿化装置湿化系统置入加热装置可对流经气体进行加热(温度设置为40℃),到达人体时温度为37℃,增加了人体舒适度[20]。
孙龙凤[21]对比性研究了微量泵、人工鼻和MR850湿化系统三种湿化方式下湿化液到达气管切开处的温度、湿度,温度(℃)对比依次为(25.2±1.3):(29.3±0.8):(35.3±1.4),湿度(%)(48.4±6.9):(88.5±0.8):(97.3±1.6),气道湿化第3d痰液粘滞度对比分析示,Ⅲ度(粘滞度最大)42.1%:28.9%:10.3%。
2.2.6 AIRVO2 呼吸湿化治疗AIRVO2 呼吸湿化治疗集供氧与湿化于一体的,内置加温和加湿装置,可提供恒温37℃,44mgH2O/L 湿度的气流,氧气浓度可任意调节,在人工气道湿化上有独特的优势。